我該怎樣對待你,委屈又憤怒的男生?
【案例分析與反思】
《走進新課程》中明確指出:“新課程要求教師提高素質、更新觀念、轉變角色,必然要求教師的教學行為產生變化”。變化之一就是在師生關系上,新課程強調“尊重、賞識”。傳統觀念認為學生必須尊重老師,甚至要求學生“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卻從未意識到老師也應尊重學生。只有尊重學生才能教好學生,如果對學生尊重不夠,老師的一片苦心和愛心得不到學生的理解,甚至產生排斥、逆反,導致師生關系緊張,成功教育便無從談起。
那么,我們應該尊重學生什么?如何尊重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反思和反復實踐,我有以下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尊重學生的勞動
信息技術是一門動腦表現于動手的課程,初中信息課程教學內容經過若干課時一般都能形成一個作品。無論質量如何都是學生的勞動成果,幾乎每位學生都非常在乎勞動成果的積累。
我經常遇到這樣三種情景:死機、斷電或人為原因無法保存文件時學生焦慮萬分,遭到“黑客”無情刪除或保存路徑有出入造成文件丟失時學生憤恨遺憾,網絡不暢時作品無法上傳學生委屈失望。這些在初一新生課堂中尤為常見,由于沒有完全掌握“保存”操作,常有學生將文件保存在默認的文件夾中;也由于部分學生未養成良好計算機操作道德規范,未經別人許可隨意刪除別人的文件或文件夾,導致常在上課鈴聲剛過求救聲此起彼伏,打亂正常的課堂教學。而這些學生遇到的幾乎都是同一個問題:上節課的作品不見了。很不幸不少學生的作品確實無法重現,這些學生往往會沒有心思繼續新內容的學習,情緒低落。在學生看來,無法保存或無法上傳等同于什么都白做,什么都沒做,學生就極易情緒消極,無法想象在遭遇了接二連三的文件無故丟失或無法上傳的情況下學生還能有高漲的學習熱情。新生的第一堂課除了強調機房紀律、衛生注意事項以外,還應特別強調計算機操作道德規范公共機房未經別人許可不得更改別人的作品更不得刪除別人的文件及文件夾。日后也需要不斷提醒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和版權意識。
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備課時要備“設備”,確保網絡暢通、計算機正常使用,確保每位學生的作品能順利保存、上傳,并引導學生養成隨時保存文件的良好習慣。當然上傳至服務器的作品可以分門別類的保存,不可隨意刪除。每位學生掌握了保存、上傳文件,養成了良好的道德規范,這樣每一次的作品都會被保存下來,這豈不是一個很好的成長足跡!
老師要看到學生的進步,對學生作品點評、展示。而點評、展示作品常能引發課堂高潮,幾乎每位學生都會強烈要求展示、點評自己的作品,以期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贊賞,體驗成就感,這對于保持學習熱情的持續性和挖掘學習潛能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點評作品可以釆用學生互評和推薦展示的方法,盡可能使所有作品能被更多學生看到。更不要吝嗇贊賞,贊賞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贊賞每一位學生所付出的努力,贊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進步。浙教版七下、八上、八下教材內容整冊幾乎就是一個作品制作過程,學期結束后將每組作品匯總,每個作品幾乎就是一個范例,并能大張旗鼓地展示,點評。讓每位學生體驗勞動后的喜悅和成就感。若條件允許將優秀作品打印出來饋贈同學、家長或放到校園網上,對于學生來說是何等榮耀、何等興奮之事啊!如此,可以相信,下階段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更加高漲。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關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有助于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