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建立圖表
【適用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材·信息技術第一冊(人教版)
【適用單元】第四章 表格數據的處理與分析(第六節 建立圖表)
一、教材分析及處理
1.教材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是高中信息技術教材第一冊關于excel知識部分中的一節,在教材中這一節叫做“建立圖表”。它是對如何使用excel工具建立圖表的介紹,它是針對高中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對計算機的office工具使用進行介紹,使學生充分了解excel軟件的使用用途以及強大功能,為深入使用excel和了解excel更為深刻。這部分知識在用傳統的方法講授時,通常要2課時,筆者在講授這節課時打算用一課時的時間來完成。因為新課程的目標是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學習,以及更強的操作能力,把重點放在知識的應用上,因此筆者結合教師提供的學習資料,讓學生根據這些資料,依靠自己的能力自主學習。
2.教學目標
筆者本著以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學生的知識水平與能力水平,以及高中會考的考試要求為宗旨。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excel圖表的用途以及掌握使用圖表的技能。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動手實踐的能力,合作學習的能力。
(3)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勇于探索未知事物,積極主動學習的思想,為今后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提供可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
3.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excel的圖表的組成部分及其含義,創建圖表的基本方法。確定依據:高中生現有的接受能力,以及應考要求。
(2)難點
如何修飾圖表的各個部分,并對圖表做出適當的美化。
確定依據:因為圖表的部分比較多,而且修飾的方法多樣,學生又是第一次接觸圖表,所以不太容易掌握。
二、說教法
1.任務驅動教學法
讓學生在具體任務的驅動下進行學習,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應該掌握的知識點。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主要要求學生自學,老師布置自學思考題目,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
2.小組協作教學法
把學生分為四個小組,每組按照自己的審美觀和對技能的掌握程度,創建和修飾圖表。
3.展示交流學習法
每個小組在完成任務以后,展示制作的圖表,由學生自己進行比較,從而了解別人的可取之處。
三、說學法
1.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這節課的內容比較容易激發起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知識,因為學生從來沒有接觸過圖表,所以對制作出一個漂亮的圖表會很有成就感。所以在這里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通過老師提供的多種途徑,自主學習這部分知識。
2.小組協作學習,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大家集思廣益則事半功倍。由于這部分知識中要認識的圖表部件較多、較雜,如果把每個圖表都從頭到尾認識一遍,時間不夠,而且學生容易厭煩。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內部學生根據自己不同的認識,分別研究圖表的一部分,例如圖表的繪圖區使用什么顏色,圖表使用什么類型等。研究后再互相交流,即節省了時間提高了學習效率,有能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3.讓學生學會利用多種資源學習
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下,老師提供給學生足夠的學習資源,以及讓學生上網搜索資料。學生體會到知識不僅依靠老師教導,而且也可以通過網絡自己探索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