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教學案例評比——多媒體作品合成(杭州第九中學)
4)異地之間學生彼此之間的差異。有些地區電腦的普及率已經很高,并且初中都進行了規范的信息技術教學,那么到了高中學生之間的差異相對而言就不會很大,開展教學時教學難度的把握比較容易。而另一些地區電腦擁有率本就不高,加上初中的信息技術課開展的無序,那么這個地區的高中生之間的信息技術素養的差異就會很大。這時備課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學生之間能力的差異,分層教學就一定要有。這次在縉云開課我就深刻體會到學生之間的差異之大。
5)異地師生之間的熟悉程度差異。本校本地的師生之間因為長時間的交流彼此之間是比較熟悉的,這樣教學的開展也會比較的容易。而異地師生本來就不認識彼此,再加上地區差異,如語言、語調、表達方式上的不同,會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一種距離感影響了教學。
那么以上這幾點問題在準備階段該如何應對呢?我的處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幾點。
1)仔細詢問當地任課教師。可以使用多種方式詢問對學生和當地教學最熟悉的一線教師,從他們那兒獲得一手資料。比如,授課進度到哪了?學生獨自操作的難度如何?平時教學都使用什么手段?布置和上交作業如何進行?機房和電腦安裝的軟件版本如何?等等問題都要問清楚。根據當地的教學習慣來準備公開課。我的想法是要迎合學生平時的教學習慣,這樣教學的落實將更有效。
2)充分考慮和分析兩地之間的教育特點和差異。首先要考慮當地的教學的總體水平和本地教學的總體水平的差異,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的難度和深度。其次,既然是優質課評比一定要考慮評委老師對“優質課”的標準大致是如何的。這一點不同地區也是有差異的,有些評委老師欣賞創新的教學,有些更看重教學的效果。對于這一點可以事先了解一下。
3)備課不僅備教學內容,還要備如何利用語言調動學生積極性,并且要和學生套近乎。首先要考慮同樣的內容用什么樣的語言進行描述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此可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其次,要和學生套近乎,適當的給學生戴點高帽。上課前多和學生聊聊,讓彼此熟悉,拉近彼此距離,可以問問他們學業情況、愛好、日常生活情況等,讓學生感到這個新老師是可以親近的。當然少不了給學生戴高帽。我在和學生閑聊的時候說:“我一開始抽簽抽到最后一個,本來還很郁悶,可是后來聽你們李老師說你們班是他教的班里最好的我可開心了。我心想我真運氣呢!”學生聽我一說馬上興奮和高興起來,對公開課上的表現也期待起來了。再次,要考慮如果冷場該如何處理,事先可以預備一些詼諧的小插曲,當然臨場的發揮更重要,力求冷場時能活躍教學氣氛,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4)以“穩”為大前提,充分考慮低、中、高學生的需求,起點要低一些,后續和提高部分要準備充分,教學中途根據學生的情況靈活調整。太過激進的教學如果成功則非常出彩,如果失敗將是一敗涂地。所以我個人認為應該在“穩”定的完成教學的基礎上再思考如果創新和與眾不同。
以上是我在準備階段對異地借班上課這個問題上的幾點思考和處理。當然這不是我個人的智慧,是經過眾多資深教師的提點最終形成的。本來是零碎的注意事項,現在總結整理了一下。經過這些考慮和相應的處理,最終應用于實踐,在實踐中檢驗正確與否。從上課的實際效果來看,正確處理以上問題對于異地借班上課提高教學效率,增強師生教學和諧上的幫助還是很大的。整個教學過程氣氛熱烈,學生參與度和積極性都頗高,教學完成情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