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視化編程的概念與方法》教學設計
用一個學生看似很神奇的軟件引入,并告訴他們我們自己也可以編寫出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能夠滿足學生的自豪感。
并引出了本節課的任務。
環節二 講解對象的屬性、方法、事件概念
提問:
生活中我們把這種看得見摸得著的物體叫做什么?
──引出對象的概念。
1.對象──實體
根據對象的概念,同學們判斷出教師展示的兩個手機分別是兩個對象。
提問:
這兩個對象(手機),他們從外觀上看有什么不同?
引出手機的顏色、重量、形狀、樣式是手機的屬性。
2.屬性──性質
過渡:我們在購買手機時,不僅關心它的外觀還會關注它所具有的功能,引出對象的方法概念。
3.方法──本領或技能
過渡:教師用其中的一部手機給另外一個手機大電話,另外一個手機在“來電”事情的刺激下,做出了響鈴的反應。
引出“來電”事情稱之為對象的事件。
4.事件──事情
舉例:
1)教師從背后拍一名學生肩膀,學生回頭。
提問:在這個過程中,誰受到了刺激,誰作出了反應?
2)提問:“開關被按下去了,燈亮了”在這個過程中,誰受到了刺激,誰作出了反應?
歸納為:有可能受到刺激和作出反應的是同一個對象,還有可能是一個對象受到刺激,另一個對象作出反應。
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回答問題。
認真聽講。
仔細觀察手機外觀上的不同 ,回答問題。
注意觀察其中一個手機的變化。
回答教師提問。
引出對象概念。
學生從手機的顏色、形狀等方面說出手機的不同,引出屬性的概念。
考察學生對事件的理解。強化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環節三 結合小程序理解概念
過渡:理解了對象、屬性、方法、事件這些概念以后,如何運用vb來實現我們的小任務呢?我們將在任務的完成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這幾個概念的理解。
1.對象
除了窗體對象外,我們還可以利用控件工具箱中控件創建新的對象。
教師根據任務的需要,帶領學生創建了一個textbox對象和三個commandbutton對象。
2.屬性
過渡:我們都知道對象是有屬性的,我們有兩種方法來修改對象的屬性值。
通過屬性窗口來修改對象的屬性值。
講解1:屬性窗口與對象之間的對應關系。
講解2:如何修改對象顯示的文字(修改caption、text屬性)。
①帶領學生修改按鈕的caption屬性(顯示的文字對使用者提示作用)。
②學生自己嘗試修改text1的中顯示的文字,知道是修改text屬性。
過渡:現在已經完成了界面的設計,我們來運行下看看,能否達到我們預期的效果(不能)還需要來添加代碼?──引出如何添加代碼。
3.帶領學生分析程序,并完成任務。
鋪墊:每個對象都是有名字的,知道他們的名字很重要。選中每個對象,屬性窗口中的<名稱>項后的值是對象的名字。帶領學生將每個對象的名稱熟記一遍。
1)分析得出:command1被鼠標單擊后,text1中的字作出了反應。
2)帶領學生將代碼完成。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text1.fontbold = true
end sub
3)學生自己完成command 2被單擊后字體變傾斜 這個過程的代碼。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text1.fontitalic = true
end sub
過渡:commmand3 被鼠標單擊后彈出了顏色對話框。目前我們所擁有的對象都不具備這個功能,我們需要創建另外一個對象,它具有打開顏色對話框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