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教學案例評比——多媒體作品合成;
1、在該課中貫徹了合作學習形式,讓學生利用同學的單場景作品進行合成制作。
2、在“做中學”,引導學生在制作過程中發現問題,自主探索利用制作提示解決問題。
3、在學生完成基本任務的前提下,對程度好的學生提出進一步改進作品的實現方法。
4、在作品展示評價階段強調學生的自評和互評,滲透人文素質培養和批判思想培養。
六、課前準備
asp動力信息技術教學評價系統的調試,服務器環境:winserver , iis 6.0 。
七、教學過程實錄
(一)[情景創設]:引出“多媒體作品合成”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 展示一張精美的縉云中學照片。
設問:大家是否知道這張照片是誰拍攝的?
教師闡述:這張精美的照片是我們縉云中學攝影社團的同學拍攝的。
設問:我們學校還有沒有其他的一些社團組織?
教師闡述:我們有如此眾多精彩的社團,為何不向我們遠道而來的老師展示一下我們縉中精彩的社團呢。
學生欣賞“縉云中學”照片,回答教師提問。
通過展示“縉云中學照片”,引出學校的社團及社團活動,激發學生制作創作一個“精彩的縉中社團作品”的愿望。
在情景創設這個環節中,我展示了縉云中學的一張風景照片,學生的氣氛非常熱烈,但是當我提問這張照片是誰拍攝的時候,很多同學似乎都不太清楚。這時我順勢說明這是一張縉云中學攝影社團同學拍攝的照片,引出本課主題。這張照片是縉云中學校園網上的一張照片,但是很多同學都沒有看過這張照片,如果這時教師通過引導讓學生理解學校的“精彩”通過展示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它欣賞它,這樣就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
(二)[作品分析]:解析作品合成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教師演示:縉云中學精彩社團的“flash”多媒體作品,讓學生對作品結構有了初步的了解。
演示同時設問:我們如何合成一個多媒體作品?(在主題確定和資料收集完備的前提下)
和學生互動分析得出結論:
(1)作品結構設計(場景模塊、場景內容)
(2)場景內容的編輯制作(分工合作完成)
(3)場景間的合成導航。
回答教師問題,討論思考多媒體作品合成過程。
通過演示分析作品、剖析技術,讓學生感受理解多媒體作品的合成過程,同時為后面學生的場景合成做好鋪墊。
在作品分析這個環節中,我首先展示一個完整的“社團”多媒體作品,然后對作品進行簡單的演示之后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如何合成一個多媒體作品”。一方面,讓學生回顧一下多媒體作品合成的過程。另一方面,提出今天這堂課重點的學習內容。在學生討論時我要求學生閱讀書本,同時要求學生發表觀點,在課堂上如果能依據問題進行深入充分的探討,學習效果會更加理想。
(三)[場景合成]:演示多場景作品合成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教師演示:在教學系統的“作品展示”中展示單場景的社團作品。
設問:我們如何把單場景合成為一個完整的作品呢?
2、教師演示:下載作品、新建場景、場景合成的操作。
學生完成多場景的合成。
(1)在“作品展示”中選擇下載符合自己的優秀作品。(并重命名)
(2)打開攝影社團作品,在場景面板中新建名為“街舞社”的場景。
(3)打開街舞社團作品,復制所有的幀。切換到攝影社團作品的“街舞社”場景,選擇第一幀右鍵“粘貼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