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教學案例評比——多媒體作品合成;
教師在教學系統中準備了一些優秀的學生作品,學生在下載合成的過程中,體會到分工合作,強化了作品合成過程。同時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觀點有選擇的觀看下載作品。
場景合成這個環節,是多場景作品合成的基礎,是本課的第一個制作任務。由于本課學習內容是在前面學生分工完成單場景制作的基礎上進行整個作品的多場景合成,同時又是借班上課,學生并沒有經歷過前面階段的制作。因此我首先在教學平臺上展示一些優秀的學生單場景作品,讓學生選擇下載優秀作品,并把單場景作品合成為一個多場景的完整作品。其次要求學生在完成場景合成以后測試影片,欣賞作品的同時觀察影片播放的特點,思考提高任務。通過課堂巡視,發現有少部分同學對新場景的創建存在困難,經過詢問教師或和同學探討都能及時解決問題,作業完成情況較好。
(四)[自主探究]:從交互角度如何改進作品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提高任務:在完成多場景合成任務后,學有余力的同學,可以測試并瀏覽影片,思考如何從交互的角度改進作品。
學生思考問題,利用教學網站的輔助教學平臺,自主探究學習相關知識。
一方面體現了分層教學,另一方面給學生創設一個探究學習的氛圍。
自主探索這個環節,是在多場景合成后讓學生在測試影片過程中發現問題,并通過自助學習網站和其他的教學材料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于一些優秀的學生,在其完成多場景合成后進一步引導他們去觀察和改進影片,體現了分層教學,培養了學生的信息素養。在授課中,這一環節的任務交代的不是非常明確,造成一部分提前完成基本任務同學并沒有接著完成提高任務。
(五)[深入探討]:探討改進作品的方法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教師演示:多場景合成后效果。
設問:從交互的角度改進作品。
2、組織學生探討問題。
學生探討問題,踴躍闡述自己的發現和解決的方法。
部分優秀的學生已經有了探究成果,通過本環節給這些同學一個展示機會,同時把學習成果給其他同年借鑒。
在前面的場景合成和自主探究之后,我組織學生進行探討。一方面,展示場景合成后作品的效果,總結合成過程中的問題。另一方面,讓學生描述他發現的問題和探究解決問題的成果。通過學生的發言和探討,在自由和開放的環境中進行了腳本知識的學習,同時激勵了一些優秀的同學。在本環節中如果能進行充分的探討,給學生更多的時間相信效果會更加理想。
(六)[導航設置]:解析按鈕導航命令、幀命令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教師演示:添加幀命令stop( )。
2、教師演示:完成幀命令后影片停留在“首頁”場景的最后一幀,如何解決?引出按鈕導航命令。
3、教師演示:按鈕事件過程命令的添加
on( )
{
gotoandplay(“場景名”,幀數);
}
教師闡述:按鈕事件函數
release: 鼠標點擊釋放時后面的動作起作用
rollover:鼠標指針在某按鈕上時動作起作用keypress "<left>": 鍵盤事件
教師闡述:時間軸控制函數
gotoandplay(“場景名”,幀數); 跳轉到場景的某幀并播放
stop( ); 停止函數
play( ); 播放函數
教師互動探討解決的方案,在交流、探討中學習多場景間的導航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