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玩數圖》教案范文(精選3篇)
滬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玩數圖》教案范文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認識單數和雙數;初步了解單數和雙數之間的關系。
過程、能力與方法: 培養學生探求、猜想、驗證的科學精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動手操作、小組討論等形式培養合作學習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探求單數和雙數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認識單數和雙數。
1. 情景引入。
師:春天到了,數寶寶們手拉手排著隊去森林里玩。
(板書出示主題圖)
〇〇〇〇〇 〇〇〇
〇〇〇〇 〇〇〇
請學生比較兩個隊伍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師:如果用小圓點來表示數寶寶的個數,像這樣兩個一列地在方格里排成的圖形,就叫做數圖。
2. 擺數圖。
(1)教師在方格上演示擺數圖。
(2)學生動手操作:用小圓片在方格紙上擺數圖。
3. 找特點,分類。 同桌合作先找所擺數圖的特點,然后把這些數圖按形狀進行分類。 板書出示(或多媒體演示)分類結果。
師:右邊邊框是折線的數圖都是單數,右邊邊框是直線的數圖都是雙數。 板書出示課題:單數和雙數。
4. 反饋練習: 要求:先判斷數圖表示的是單數還是雙數,然后再說出它表示幾。
二、探求單數和雙數之間的關系。
1. 提問與猜想
師:請小朋友先來猜一猜:如果任意拿出兩張數圖拼成一張數圖,結果會是什么數? 接著小組合作,每人拿兩張數圖拼一拼,并列出一道相應的加法算式,然后觀察小組4 個人的拼圖,問學生發現什么規律了。
2. 實踐與驗證
小組上黑板邊操作邊匯報。
例如: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〇〇〇 〇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〇〇 〇〇
6+4=10 4+5=9 3+5=8
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匯報進行板書,并提示學生讀一讀,想一想為什么會出現這3種結果?
(板書:單數+單數=雙數 雙數+雙數=雙數 單數+雙數=單數)
3. 鞏固練習 書本第2大題第一行(看數圖,寫算式)。
三、實踐與運用。
1. 計算:(第3大題)
⑴先判斷和是什么數,再計算。
4+8 6+8 2+1 9+3 9+5 9+7 9+9 10+9
⑵ 獨立計算。
2. 出示題4
口答:大組找規律接龍賽,每組開火車往下接5個數。
2、4、6、(8、10、12、14、16)
1、3、5、(7、9、11、13、15)
20、18、(16、14、12、10、8)
19、17、(15、13、11、9、7)
小組派代表說說接的是什么數?
3. 數寶寶玩累了,想回家休息,兩個隊伍要接成一個隊伍往回走,想想,它們的隊伍里有沒有單個的?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釋一下。
四、總結與評價。
師:今天你們都學到了什么?你覺得自己表現得如何?誰的表現最棒呢? 和是雙數 和是單數
(學生暢所欲言)
滬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玩數圖》教案范文 篇2
教學目標:
1.能夠將相鄰區域的小圓片的個數相加。
2.對給出的“結果數”能夠分拆成兩個合適的數。
3.通過擺圓片、填合適的數,感受到三角盤中三個數與三個結果數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
對給出的“結果數”能夠分拆成兩個合適的數。
教學難點:
三角盤中三個數與三個結果數之間的關系。
教具準備:
磁性黑板、三角盤、翻轉片、數字卡
教學過程:
一、找規律
1. 看圖找規律 師:小丁丁和小巧在做游戲,將一個三角放在中間,把小圓片分別放到三個區域中,你能從圖中看出游戲的規則嗎?
2. 出示一個三角板,將小圓片放到各個區域中去,教師不做解釋的擺放第一張結果數卡。
3. 用磁性小圓片和數卡將書上題2擺在三角板上,然后學生得到計算三角的草圖,并擺出題2,求出結果數并填入。
二、提高過程
1. 題3:只給出一個結果數,且一個區域沒有擺出。 教師擺出三角板,給出題3,提問:你們能填一填嗎?說出為什么這么填的理由。
5+=11 11-5=
2.抽象成數 師:能直接用數表示嗎? 3.題4—5 教師提問:你是如何算出的,用了什么方法?
三、探究
1.題6: 擺出題6的三角板,師:你們能夠用小圓片擺一擺,試一試嗎? 和學生一起探討,通過嘗試解決問題。
嘗試一:首先上方擺上3個,那么左下方如何擺或者右下方如何擺。 探討:這樣擺可以嗎? 不可以的話是為什么?說一說理由。
嘗試二:上方擺上4個,那么如何擺剩下的? 提問:這次成功了嗎? 說一說為什么這次擺對了?
2.檢驗:4+3=7 3+5=8 5+4=9 將小圓片抽象到數,填入題目中。
四、練習冊的練習
1.簡單題型 將相鄰的區域相加并將結果寫在卡片上
2.難度增加:2個區域是空的。 師:你能說一說你是如何算出來的嗎? (必要時可以讓學生用小圓片擺出)
3.通過試驗找到答案 左邊:請你們試一試,你能知道這三塊區域到底是幾嗎? (用小圓片來擺一擺) 右邊:請用小圓片來擺一擺,看看這題有什么不同?
4.找規律。
五、課堂小結
略。
滬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玩數圖》教案范文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三角盤的計算方法,對相鄰區域小圓片(或數)進行相加,對給出的“結果數”進行分拆。
過程、能力與方法: 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圖形的能力和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
相鄰區域的數進行相加。
教學難點:
對給出的“結果數”進行分拆。
教具學具:
三角盤、小圓片、數卡等。
教學過程:
一、認識三角數圖
1.簡介三角數圖
(板書出示三角盤和小圓片,再出示11。)
師:這是三角數圖,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計算三角”
(板書課題)。
問:你發現這幅三角數圖有什么秘密?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交流。
師生共同小結:三角數圖里的三部分,每部分都放有小圓片,相鄰部分里的小圓片個數相加,其結果寫在邊上。
2.反饋練習
師:三角數圖中的另2個空格怎么填?為什么?
3.同桌合作玩“三角盤”
(一人在三角盤上擺小圓片,另一人根據所擺小圓片擺數卡。)
學生在“玩三角盤”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了三角數圖的特點,真正做到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建議各位教師在這個環節中多給學生“玩”的時間。
二、探究三角數圖
1.變式練習
師:在這個三角數圖中你先填哪部分?為什么? 學生獨立審題,并在三角盤上動手擺一擺。 你有什么好方法?
(5+?=11 11-5=?)
2.數代替圓片
在剛才題目基礎上,把小圓片改成數,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書上的練習,小組核對。
小結:通過想加減法,就可以很快算出結果。
3.鞏固練習
獨立完成書上的習題。
有困難的學生可以用小圓片和三角盤動手操作輔助完成。
三、拓展練習
小組合作,三部分中分別填幾?你們是怎樣想的?
如果學生在練習時有困難,教師可給予提示:
(1)猜想三部分可以填的數。
(2)把猜想的數放到三角數圖,并驗證。
(3)如不符合可以進行適當地調整。
四、總結
師:今天你們有什么收獲?學到了什么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