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看一看》教學設計(精選5篇)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看一看》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活動,體驗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不一樣,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2、知道物體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認從正面、右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積極主動參與觀察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1、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2、知道物體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認從正面、右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過程:
一、課文呈現
師:今天我們來觀察物體,你們猜一猜要觀察什么物體呢?
(有的學生說電視機,有的學生說房子,還有一位學生說外星人。全班同學笑了,課堂氣氛輕松活躍。)
師:同學們學習離不開自己面前的課桌,老師上課離不開講臺。今天老師就請大家觀察這張講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它,能看到什么?
師:下面我們分五個小組活動,請第一小組先到前面來觀察這張講臺。(學生安靜下來)你們各自選擇一個位置觀察,再交換位置觀察,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師指導這個小組學生變換觀察的角度,進行有序的觀察,為其他小組的觀察活動起示范作用。)
第三小組上來觀察時,班上最調皮的李錦程同學繞過桌子的右面,一下子就鉆進了講臺下層的格欄里躺下了。
師:你在干什么呀?
陽:老師您瞧,我在觀察講臺桌的下面。我躺在里面,只看見桌子的下面,其他面都看不見了。
(我贊許地對他點點頭,學生觀察的興致更高了。)
師:剛才同學們從不同角度觀察了講臺,先在小組內交流。
師:哪一個小組先匯報?請說一說你們是站在哪個位置觀察的,看到了什么?
(學生的小手舉得高高的,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
生1:我們小組的同學站在這里看(他指了指講臺桌的左右,一位同學插嘴說:這是旁邊。另一位學生又說:這是右面。)
師:你們認為哪種說法好?
師:你們小組真能干,同學們還有補充的嗎?
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還有不同的嗎?
師:站在哪里可以看到5個面?你示范一下,行嗎?
(生站到桌子上)
師:你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也不錯。通過實地觀察,發現了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對于長方體來說,最少可以看到它一個面,最多可以看到它三個面。
師:(打開書本第26頁)圖中老師、淘氣、笑笑分別看到講桌的哪一面,先想一想,再連一連,做完后把你的想法與同桌進行交流。
師:你真是一個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師:觀察長方體形狀的物體,不論它的大小,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個面。現在每人都拿出一個自備的長方體,看看這個結論是不是正確的,然后,再打開書本第26頁,找一找怎么稱呼所看到的三個面。自己看書認識長方體的上面、右面和正面。
師:誰能幫他解決問題?
二、小結
看一個物體,得從多個位置仔細觀察,不要輕易做出判斷。
三、作業
觀察一個物體,說說它的正、側、上面各是什么樣的?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看一看》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三年級上冊13-14頁。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根據照片或直觀圖辨認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簡單物體。
2.在實物觀察、空間想象和推理等活動中,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角度)觀察物體,每次最多能看到三個面,積累觀察物體的活動經驗。
(二)過程與方法:在想象、推理、觀察、驗證的活動中,初步發展合情推理和空間想象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與他人合作交流匯總,能簡單描述自己的思考過程和觀察結果,體驗觀察的樂趣。
教學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 在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學習過觀察物體,現在請小朋友們來觀察一下老師。
正面、側面、背對著學生,讓學生觀察并說說自己看到了什么。
小結:觀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就不一樣。
2.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觀察物體中的數學問題,引題、板書:看一看(一)。
二、探究新知。
問題一:下面的三幅圖分別是誰看到的?想一想,練一練。
1.出示主情景圖,明確觀察位置。
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們分別是從哪個位置觀察長方體紙箱的?
2. 獨立想象判斷。
3. 組織集體交流。
這三幅圖分別是誰看到的,你是怎樣判斷的?
站在( )位置,能看到( )個面。
問題二:站在不同位置,每次最多能看到幾個面?先想一想,再看一看。
1. 想一想。
站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的面有什么不同?最多可以看到幾個面?
2.看一看。
(1)實物觀察紙箱,發現:能看到四個面或者更多面的想象是錯誤的。
得出:站在不同位置觀察一個物體,每次最多能看到三個面。
明確:通過想象、觀察、實驗得到的判斷只是一個猜想,猜想是需要驗證的。
(2)學生在小組內模擬主題圖中的情境,站在相應位置輪流觀察,互相說說自己看到了幾個面。
(3)說一說。
討論:為什么每次最多只能看到三個面?
問題三:下面四幅圖分別是哪位同學看到的?先想一想,再看一看。
1. 觀察情境圖,說一說四名同學分別是在哪個位置觀察小熊的,小熊與誰面對面?
2. 出示問題下的四幅圖,學生嘗試獨立判斷分別是誰看到的。
3. 集體交流,說說思考過程。
4. 活動小結
通過剛才的觀察活動,你發現了什么?
引導初步感知:從相對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畫面正好是想反的。
質疑:還有沒有想要了解的問題?
三、鞏固延伸。
完成練一練1-4題。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什么?
板書設計:
看一看(一)
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每次最多能看到三個面。
猜想----驗證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看一看》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會辯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發展學生的想像能力。
3、豐富學生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培養學生多角度觀察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點讓學生經歷從不同方位觀察簡單物體的過程,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辯認從不同方位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主題圖、紅袖章一個、彩卡一個,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創設情境。
(1)選一個個子較高的女同學李水無拘,老師秘密地在她頭頂上戴一個彩卡,左臂上戴上紅袖章,再選四個同學,其中有一人必須站在講臺上,四人面向李水無拘而站。也就是站在她的前、后、左、右。
(2)請四位同學依次簡要說明在各自位置看到張麗的情況。
(3)教師面向全班學生提問:
誰能最清楚地看她的臉?為什么?
誰能最清楚地看她的后背?為什么?
她左臂上的紅袖章,誰看得最清楚?為什么?
她頭頂上的彩卡,誰看得到為什么?
2、導入新課。
師:據剛才的活動,我們可以看出,從不同的方位觀看物體,看到的情況是不同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從不同的方位看一看物體的形狀。板書課題:看一看(一)。
二、探求新知。
1、出示“看一看(一)”主題圖。
(1)讓學生認真觀察老師、淘氣、笑笑相對于桌子的位置及看桌子的方位。
(2)請學生提出問題。重點解答學生提出的以下四個問題:
教師會看到講桌和盒子的哪些面?
淘氣會看到講桌和盒子的哪些面?
笑笑會看到講桌和盒子的哪些面?
誰看到的面最多?
(3)小組討論解答以上四個問題。
(4)各小組匯報討論結果,并派代表站在三人的位置上,來驗證大家的判斷或推測。
(5)讓學生做教材上的“連一連”。
2、出示“連一連”的內容,訂正并讓學生說明連線的理由。
3、實踐活動。
先讓小組討論:“站在不同位置看講臺,最多能看到幾個面?”然后,小組選派代表到講臺新自觀察驗證。教師要求每個學生下課后都要驗證一下結論。
4、出示“認一認”的第一個長方體圖。
教師引導學生依次認識物體的“正面”、“上面”、“側面”。
三、鞏固練習。
完成“練一練”中的第1、3題。
四、課堂總結。引導學生說一說這節課的收獲和體會。
要辯認是誰看到的圖形,需要觀察他所在的位置和看圖形的方向,并進行合理的推測和想像,還要注意平時多留心觀察。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看一看》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
看一看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實物的前、后、左、右幾個面,體會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通過實際操作,判斷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單一物體的形狀,初步發展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積極參與觀察活動,在觀察活動中體會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習目標:
1、通過觀察實物的前、后、左、右幾個面,體會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通過實際操作,判斷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單一物體的形狀,初步發展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會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形狀。
教學難點:
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今天是小紅生日,媽媽帶她到公園照相,她可高興了,可是她看到照片后卻不高興了。你們想知道為什么嗎?(這些照片為什么沒有照到小紅的臉呢?)
你能幫她解答嗎?
說得真不錯!因為人或物體都有各個不同的面,要拍到或者觀察某一面,就要找好位置才行。
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怎樣觀察物體。(出示課題)
二、觀察事物,探究新知。
1.本位觀察。
今天老師給同學們請來了一位客人(出示存錢罐),請大家按自己現在的位置來觀察,說說你在什么位置看,看到了哪一面,是什么樣子,請和你的前后左右同學說一說。
誰來說一說:你看到了存錢罐的哪一面?這是它的什么面?你在它的什么位置觀察?
誰跟他一樣的?請站起來。為什么觀察到的面是一樣的呢?
2.換位觀察。
下面,請同桌之間各選擇自己喜歡的位置觀察存錢罐,看看你們看到的與剛才看到的一樣嗎?同桌間說一說。
對!我們要仔細觀察物體,因為觀察的方向不同,所以看到物體的面也不一樣。
下面我們試一試,四個人一組來觀察桌子上的小玩具。 請你們四個人先從同一個方向觀察,然后再換不同方向觀察,最后再找一名代表來說一說你們的觀察結果。
三、深入了解,加深印象。
剛才我們觀察了玩具,下面看看書本中的淘氣和笑笑在觀察什么?
出示“練一練”第1題圖。下面哪幅圖是淘氣看到的?為什么?
小組內說一說,然后集體訂正。
四、多種練習,鞏固知識。
1.比比誰的反應快。老師在大屏幕上出示洋娃娃的不同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出示的是哪一面,然后快速說出來。
2.課件出示校園圖,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
五、課堂小結
回憶下,本節課我們一起學了些什么?你有哪些收獲?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看一看》教學設計 篇5
《看一看》(一)是一節觀察課,由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已經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對從各個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不同形狀有所了解,因此,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結合日常生活中息息相關的物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玩一玩的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
優點:
1、能夠引導學生觀察身邊常見的事物,讓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輕松獲取知識。
2、在學生的觀察過程中,教師善于給學生以積極的情感支持,增加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
3、能借助事物以不同方法講解同一數學概念,使學生形成形象而深刻的認識。
4、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缺點:
1、聯系實際,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方面力度略顯欠缺。
個別學生在口述時說話不完整,應加強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