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模板 > 新課標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長度單位》教案(精選7篇)

新課標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長度單位》教案

發布時間:2022-12-24

新課標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長度單位》教案(精選7篇)

新課標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長度單位》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統一長度單位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

  3、來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重點難點:

  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來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

  圓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別針、鉛筆、橡皮等。

  教學過程:

  一、 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談話:老師想要知道這本數學書的寬是多少,你們能幫助老師想想可以用什么辦法?

  學生發揮想象,各抒己見。

  [設計意圖]:從學生身邊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 組織活動,體驗數學

  (一)、組織學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同一長度。

  1、教師先明確活動的方法。

  (1)、作為標準的物品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要放平擺直。

  (2)、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每人從四件物品中(圓形、正方形、曲別針、三角形)選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組交流匯報自己量的結果,并思考:為什么都是量數學書的寬,而量出的結果卻不一樣呢?

  2、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匯報。得出:因為選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為標準測量,所以量的結果不同。

  4、讓學生選用同一物品進行測量的學生展示他們測量的結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結果,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進行測量。

  (二)、組織學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

  1、讓學生選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鉛筆、曲別針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鉛筆盒等物體的長度。

  2、交流展示學生測量的結果,啟發學生提出問題。

  如:為什么數學書的寬是5個曲別針的長,鉛筆盒是5塊橡皮的長,但它們并不一樣長?

  為什么桌子比鉛筆盒長,但桌子才4根鉛筆長而鉛筆盒卻有5塊橡皮長呢?

  引導小學生體會到:因為選用不同的標準去量,它們的長度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

  讓學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計量單位去量不同長度的物品看結果如何,

  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設計意圖]:教學從兩個方面來組織幫助學生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去量數學書的寬,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由此引起認知沖突,體驗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三、 練習鞏固,實踐應用

  1、做一做第1題,學生看圖直觀地判斷每種蔬菜大約有幾個方格那么長。

  學生先獨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學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幾種蔬菜的右端對準哪個方格,可以用尺子對準方格的豎線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題,讓學生用鉛筆去量桌子的長、高,量凳子的高。

  明確量的方法與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標準的物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來量,而是讓學生用一個物品,一次接一次地進行測量,看所量物體的長度有幾個這樣的物品長。

  3、做一做第3題,學生直觀看圖,先估計所測物品大約有幾個立方體長,再用上一題的方法在腦子里測量。

  如果學生看圖測量有困難,也可以讓學生用立方體實物進行測量。用實物測量時都要提醒學生注意量的方法:實物的左端應與所量物體的左端對齊,這樣量出的結果才比較準確。

  [設計意圖]: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實際練習,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再次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四、 課堂總結

  今天的數學課,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說什么?

  五、 隨堂練習

新課標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長度單位》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體的長度。

  3、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能力點:

  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點:

  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教學模式:

  “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

  各種尺子、硬幣、回形針、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媽媽需要買一截松緊帶,需要多長呢?老師量過了,和你們桌上的小棒一樣長,請每個小組選擇一種實物量一量。

  學生匯報量的結果。

  問:奇怪了,同樣長的松緊帶,可你們量出的結果怎么不一樣呢?

  師:如果我們要得到一個統一的結果,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認識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觀察,匯報。

  A、數,按順序讀一讀。問:最左端是幾?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線,有長有短,叫刻度線。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種常用的長度單位。

  一厘米有多長?(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間的長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還有哪段是1厘米?你發現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用手比劃一下1厘米是多長。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2、認識幾厘米。

  師:我們知道1厘米有多長,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長?

  問:2個1厘米是幾厘米?4厘米里有幾個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嗎?

  3、用厘米量。

  舉起藍紙條,估計一下他大約是幾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書上。

  量松緊帶的長。

  三、拓展運用:

  1、判斷下面的量法對嗎?說明理由。

  (1)沒對準0刻度線的。

  (2)正確的。

  (3)不是從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斷了,看不到0刻度線,怎么辦?

  3、小組合作量指定物體長度。

  4、老師想量手腕一圈的長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嗎?(介紹各種尺子)

  5、選擇尺子和自己感興趣的物體量一量。

  課外搜集資料:你還知道哪些長度單位?

新課標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長度單位》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P2~3及P4做一做、練習一第1、2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的觀察、探究等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親身經歷的創造活動中,建立起對長度單位的理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難點:

  用學生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媽和老師比,誰高?誰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劃一下。你能知道具體高多少,矮多少嗎?

  “高多少”,“矮多少”其實是在比較人體的長度,這就要使用長度單位。

  二、探究新知

  (一)統一長度單位

  當古代的人們沒有發明長度單位的時候,他們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圖。)觀察這些圖,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導學生說:古人用張開的手臂丈量石頭的寬度,以一

  拃或腳長為標準量物體的長度。

  你覺得他們的這些方法怎么樣?

  教師小結: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攜帶著幾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一庹( tuǒ)都能測量物體的長度,幾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這樣的方法來測量物體。現在我們就用一拃作單位,量一量桌子的長度。(師生共同測量課桌的長。)

  教師提出疑問:我量了只有3拃。我們量的都是同樣的課桌,為什么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讓學生充分發表看法,使他們逐步明白:每個人一拃的長度不同,進行測量后,量的結果也不同。

  追問:要怎樣才能得到相同的結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教師小結:因為測量選用不同的標準,它們的長度單位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這就需要統一長度單位,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長度

  (二)整體感知,認識厘米

  1.觀察尺子,認識刻度

  這些豎線有的長有的短,我們把它叫做刻度線。每一個數字都對著一條比較長的刻度線,第一個數字是O,我們就把這條刻度線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讓我們來讀一下這些刻度。

  尺子上有這樣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學的尺子上是“厘米”兩個字,其實cm就

  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個統一的長度單位。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一般用“厘米”作單位。

  2.認識1厘米。

  教師指出:這個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線一樣,表示從這里開始。從刻

  度0到刻度1的長度就是1厘米。(板書:1厘米)

  尺子上還有哪一段的長度也是1厘米呢?誰上來指指看?

  教師邊講解邊示范(加手勢):從刻度2到刻度3之間這一大格的長度是l厘米,從刻度3到刻度4之間這一大格的長度也是1厘米,從刻度4到刻度5呢?我們發現了什么?(每一個大格的長度都是1厘米。)因為每個大格的長度都一樣,所以我們在用尺子量物體的長度時才有了統一的標準。

  同學們你們覺得1厘米的長度怎么樣啊?(很短。)是呀,1厘米確實很短。

  追問: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呢?(讓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課件呈現食指的寬度、田字格的寬度、圖釘的長度。

  用1厘米來說一句話:我們的食指寬大約是1厘米。你也能用l厘米說一句話嗎?

  3.認識幾厘米。

  師:剛才同學們認識了1厘米,那現在老師要增加難度了,看從0到3的長度是幾厘米,從O到7呢?

  4.教學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課前準備好的

  紙條,用手比劃下它的長度,說說它可能是幾厘米,教師邊講解邊示范:把尺的刻度O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紙條的長度就是幾厘米。提醒學生注意在測量時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測量的物體邊上,沿著物體的直邊來量,量時要按緊尺子。

  (2)如果尺子壞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還能量出這張紙條的長度嗎?怎么量?(把尺的刻度2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把大數減小數,就是這張紙條的長度。)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4頁的“做一做”。

  讓學生看刻度尺,說出鉛筆的長度,再說說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題。先估一估大約幾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2題。

  看著尺子上的刻度,說出手掌的寬和一拃的長大約是幾厘米。

  說明:接近8厘米的,我們說它大約是8厘米。

  四、課堂總結

  今天的數學課,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說什么

  板書設計:

  統一長度單位 認識厘米

  測量時,標準不同,結果就不同—,統一長度單位 厘米cm

  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厘米”作單位。

  量法:把尺的刻度O對準物體的一端,這個物體的另一端對著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厘米。

新課標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長度單位》教案 篇4

  《長度單位》拉開了二年級數學教學的序幕,這是孩子們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因為大量知識來源于孩子們的親生體驗,來源于孩子們息息相關的生活。學了《長度單位》,很多孩子都覺得數學很有趣,很好玩、 

  確實,這幾節課看起來大家似乎一直都在玩,用硬幣、圖釘、回形針量課本、鉛筆盒,用尺量自己身體上的數據,比如步長、一庹長等等,用卷尺量教室的長度、寬度,還有大量的估測、觀察等活動,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不亦樂乎!

  其實,要理解“米”、“厘米”的概念,建立長度的表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要使孩子們能既輕松又有效地學習知識,建立“米”和“厘米”的表象,合理運用知識,我們呈現的材料、組織的學習活動就應該具有現實行、情景性。

  反思這幾節讓孩子喜歡的課,我覺得首先得益于教材的合理安排。以往的教材往往是直接告訴學生要知道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尺來量,米、厘米是長度建立正確的表象,發展空間觀念。新教材在呈現長度單位厘米和米時,是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活動,讓學生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過程:讓學生了解知識的來源,感受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同時引出用1厘米的小正方形作為統一的單位長度,但每次都拿正方形不方便,由此引出直尺的認識、厘米和米的認識以及兩者之間的進率教學。教材的安排能按照兒童學習數學的特點,還原數學生動活潑的建構過程,讓學生親身經歷類似的創造過程,用自己的活動建構對人類已有的數學知識的理解。

  其次就是合理學習活動的組織,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     活動中建立長度單位的初步表象

  愛玩、貪玩是小學生的天性,如果我們能尊重孩子的這種天性,在教學中有效創設活動情節,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溝通學生情感世界和書本世界的聯系,教學將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上文所說的用實物量、用尺子量,量課桌、量自己的身體,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始終很高, 而這些活動對于他們建立正確的表象、形成良好的數感,有著重要意義。

新課標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長度單位》教案 篇5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后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云散,令人遺憾不已。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長度單位》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到您!

  《長度單位》教學反思一

  《長度單位》是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教學內容,也是在比較物體長短的基礎上學習的。盡管學生已有這方面的經驗和基礎,但由于長度單位及其操作應用是多種知識的綜合,針對二年級的小朋友的認知能力來說,難了點。在本單元的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中,學生對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認識1厘米和1米、用厘米測量線段和較短的物體的學習中并不感到困難,但是在將物體從直觀表象抽象成文字表述后再讓其選擇合適的單位時,一部分孩子就不能正確的對長度單位進行選擇,這于學生的生活經驗的積累有一定的關系。長度單位的選擇需要孩子在親身經歷中有所經驗積累。針對小朋友的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我給學生安排了互動交流的機會,讓學生能更自然、更主動地進行交流合作,互幫互助,共同發展提高。注重學生個體參與的過程性與實效性,讓學生全程參與,全員參與,有效參與,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不同層次的發展,學習效率會大大提高。例如:認識長度單位"厘米"時,讓每個學生用手比一比,動手測一測,量一量,用眼看一看,用口說一說,用腦想一想,估一估,讓每個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的始終。如先讓學生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長度,體會每一大格的長是1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間觀念;再讓學生找一找身邊、身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為1厘米,學生找出了很多,如:手指的寬度、一節手指的長度、牙齒、鼻孔、眼睛、田字格等等,這是我課前沒有想到的,我想對學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最后用手勢比劃出1厘米的長度。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正確建立1厘米的空間觀念,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建立幾厘米的長度觀念。然后應用厘米來估一估、量一量、辨一辨,讓學生在嘗試測量、比較、交流中,逐步總結出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課堂上學生有的用“把物品左端對準0刻度,右端對著刻度幾就是幾厘米”這種方法,也有的學生采取其它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一格一格的數的方法,通過讓他們對比,明白前一種方法方便且快。在判斷中,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在建立"米"的觀念時,由于長度較大,個體不易完成操作,就安排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如:兩人合作,用10厘米的學具擺出1米,再進行觀察比較,認識"米"與"厘米"的關系;測量時,一人測量,另一人記錄。以此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系,培養了學生的協作意識。

  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測量方法之后,我讓他們用直尺選擇身邊喜歡的事物進行測量,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并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他們開始量書本、練習本的長和寬;有的量鉛筆的長;有的量刀子等,達到了在玩中練,在練中玩的學習效果。讓學生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體會數學的內在價值。也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而這些活動對于建立學生正確的表象、形成良好的數感,有著重要意義。

  《長度單位》教學反思二

  厘米和米的認識是學生認識長度單位的開始,是今后學習其他長度單位和有關測量知識的基礎。

  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已經對物體的長度、測量工具和方法等,有一些感性的認識和經驗。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總是會有學生出現如床2(厘米)等這樣單位錯填造成現象,學生之所以出現這樣的錯誤,主要原因在于沒有對厘米和米這兩個長度單位的實際大小形成鮮明的表象。我跟學生研究了一下10層樓大概的高度,60米,如果一個人的身高是175米,你們覺得可能嗎?教室的高度是6米,如果說教室的高度是6厘米,就只能放下一只手,你們覺得你還能坐在教室上課嗎?通過實物大概的高度長度,讓學生有進行比較的實物,那么在解決這類問題時就不容易會出現這樣的錯誤。

  為了加強學生對厘米和米的充分認識,在課下我讓學生回家以后和父母一起測量家中的物體的長度,通過實際動手操作,多數的學生建立了厘米和米的長度單位觀念,從而解決了這個問題。

  《長度單位》教學反思三

  這節課時本冊書的起始課重難點是:認識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正確的用尺子測量長度。

  不足的地方:

  1.在讓學生理解統一長度的必要性是,沒有讓學生先說出測量的物品而是老師先舉出了例子,之后又讓學生說,最后看書。應讓學生自己看書找出古時候測量用的庹,拃,腳印,這一塊弄反了。

  2.在本節課最重點的地方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的時候沒有落實好啊,沒有讓學生感受1厘米,沒有給出1厘米有多長時,就讓學生在直尺上找1厘米的長度,導致學生部知道怎么找,也不知道要找什么。聽完尉主任的評課后,覺得應讓孩子知道1厘米有多長后在讓學生在直尺上找1厘米,先是有1厘米之后才有的直尺,要讓學生感受到直尺就是這樣的1厘米1厘米的連接起來的,之后要讓學生找自己的尺子上有多少個1厘米,進一步鞏固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在以后的教學中應一步一步的走把沒一步都落實。

新課標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長度單位》教案 篇6

  《長度單位》拉開了二年級數學教學的序幕,這是孩子們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因為大量知識來源于孩子們的親生體驗,來源于孩子們息息相關的生活。學了《長度單位》,很多孩子都覺得數學很有趣,很好玩.確實,這幾節課看起來大家似乎一直都在玩,用硬幣、圖釘、回形針量課本、鉛筆盒,用尺量自己身體上的數據,比如步長、一庹長等等,用卷尺量教室的長度、寬度,還有大量的估測、觀察等活動,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不亦樂乎! 其實,要理解“米”、“厘米”的概念,建立長度的表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要使孩子們能既輕松又有效地學習知識,建立“米”和“厘米”的表象,合理運用知識,我們呈現的材料、組織的學習活動就應該具有現實行、情景性。

  反思這幾節讓孩子喜歡的課,我覺得首先得益于教材的合理安排。以往的教材往往是直接告訴學生要知道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尺來量,米、厘米是長度建立正確的表象,發展空間觀念。新教材在呈現長度單位厘米和米時,是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活動,讓學生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過程:讓學生了解知識的來源,感受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同時引出用1厘米的小正方形作為統一的單位長度,但每次都拿正方形不方便,由此引出直尺的認識、厘米和米的認識以及兩者之間的進率教學。教材的安排能按照兒童學習數學的特點,還原數學生動活潑的建構過程,讓學生親身經歷類似的創造過程,用自己的活動建構對人類已有的數學知識的理解。

新課標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長度單位》教案 篇7

  知識要點歸納:

  1、常用的長度單位:米、厘米。

  2、測量較短物體通常用厘米作單位,測量較長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

  3、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將物體的左端對準直尺的“0”刻度,看物體的右端對著直尺上的刻度是幾, 這         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厘米。

  4、米和厘米的關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線段

  ⑴線段的特點:①線段是直的;②線段有兩個端點;③線段有長有短,是可以量出長度的。

  ⑵畫線段的方法:先用筆對準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點一個點,再對準要畫到的長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點一個點,然后把這兩個點連起來。

  ⑶測量物體的長度時,當不是從“0”刻度量起時,要用終點的刻度數減去起點的刻度數。

  6、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    練習本寬13(厘米)          鉛筆長17(厘米)

  黑板長2(米)                圖釘長1(厘米)             一張床長2(米)

  一口井深3(米)              學校進行100(米)賽跑       教學樓高25(米)

  寶寶身高80(厘米)           跳繩長2(米)               一棵樹高3(米)

  一把鑰匙長5(厘米)          一個文具盒長24(厘米)      講臺高90(厘米)

  門高2(米)                  教室長12(米)              筷子長20(厘米)

新課標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長度單位》教案(精選7篇) 相關內容:
  •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分蘋果》教學設計(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通過“分蘋果”的情境及動手操作,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知道“平均分”有兩種辦法。2.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重點難點:進一步體會等分的含義。教具準備:蘋果圖片、磁力板、掛圖。...

  • 北師大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看一看》教學設計(精選3篇)

    (從三個方向觀察幾個正方體搭成的簡單物體)教學目標:1、觀察由幾個正方體搭成的簡單物體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2、正確辨認從上面、正面和側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 北師大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可愛的小青蛙》教案設計(精選12篇)

    (2、3、5的乘法口訣練習課)教學目標:1、進一步鞏固2、3、5的乘法口訣,能正確熟練地用口訣進行表內乘法的口算。2、會用2、3、5的乘法口訣解決實際問題,培養應用意識和能力。...

  •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運動會》教案(通用11篇)

    教學設計: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認識動物及其運動方式的多樣性。通過播放動物運動的片斷,引導學生認識動物及其運動方式,為活動3做鋪墊,運用游戲性較強的活動方式,可幫助學生把已有的零散的認識梳理總結,上升為理性認識。...

  •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分蘋果》教學設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1.通過“分蘋果”的情境及動手操作,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知道“平均分”有兩種辦法。2.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重點難點:進一步體會等分的含義。教具準備:蘋果圖片、磁力板、掛圖。...

  •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數學廣角》教學設計(通用13篇)

    《數學廣角》是義務教育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的第一課時。教材以學生熟悉而又感興趣的生活場景為依托,重在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將學習活動置于模擬情景中,給學生提供操作和活動的機會,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為...

  •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寒假作業及答案

    一年一度的寒假快要過完了,相信同學們都有自己的娛樂節目,但是同學們要注意勞逸結合哦。為此,小編為大家準備了二年級數學上冊寒假作業及答案,希望能幫同學們過一個充實的寒假!一、直接寫出得數。...

  • 西師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2

    角的初步認識(一)汪群 敘永縣白臘鄉白臘九校教學內容教材第43頁例1、例2以及課堂活動、練習十1——2題教學目標1、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感受角與生活的密切聯系。2、能說出角的各部分名稱,會辯認角。...

  • 西師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3

    教學內容教材第77頁例3、例4,課堂活動第3題。教學目標1、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動中,體會除法算式的意義。2、能認識并初步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3、在用算式表示分東西的過程中體驗數學的簡捷性,從而激發進一步學好數學的興趣。...

  •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總復習要點

    二年級上冊總復習要點(一)基礎知識部分:1、認識長度單位:米和厘米 知道測量較大的物體用米作單位;測量較短的物體用厘米做單位。例:一塊橡皮長約6(厘米) 學校旗桿高約12( 米 )2、知道刻度尺上1厘米有多長。...

  •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總復習要點

    (一)基礎知識部分:1、認識長度單位:米和厘米 知道測量較大的物體用米作單位;測量較短的物體用厘米做單位。例:一塊橡皮長約6(厘米) 學校旗桿高約12( 米 )2、知道刻度尺上1厘米有多長。...

  •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教案

    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教學計劃觀察物體單元教材簡析:本單元是相對獨立的單元,與前面所講的內容聯系不是很大,主要是通過一些觀察活動讓學生體驗到從上面、側面、正面觀察到的物體是不同的,并能正確辨認從各個位置看到的物體或圖形的不同...

  • 西師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

    一 表內乘法1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內容教材第1—3頁例1、例2以及課堂活動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情景,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2、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乘法算式。3、經歷觀察、操作等學習乘法的過程,感受加法與乘法間的聯系。...

  • 北師大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可愛的小青蛙》教案設計

    (2、3、5的乘法口訣練習課)教學目標:1、進一步鞏固2、3、5的乘法口訣,能正確熟練地用口訣進行表內乘法的口算。2、會用2、3、5的乘法口訣解決實際問題,培養應用意識和能力。...

  •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分蘋果》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通過“分蘋果”的情境及動手操作,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知道“平均分”有兩種辦法。2.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重點難點:進一步體會等分的含義。教具準備:蘋果圖片、磁力板、掛圖。...

  • 教案模板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 www精品久久 | 我的初次内射欧美成人影视 | 玩弄邻居少妇高潮潮喷的经历 | 小雪好紧好滑好湿好爽视频 | 亚洲日韩制服丝袜中文字幕 | 玖欧美性生交XXXXX无码 | 亚洲福利国产精品17p | 欧美日免费 | 四虎影视免费观看 | 日韩欧美成人一区二区 |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从早干到睌 | 视频二区欧美 | 综合三区后入内射国产馆 | 视色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色播 | 久草在线在线 | 欧日韩不卡在线视频 | 肉大捧一进一出免费视频 | 久久超碰极品视觉盛宴 | 色秘?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唱戏 | 亚洲浮力影院久久久久久 | 国产高潮久久久 | 久久超碰极品视觉盛宴 | 国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四区18 | 亚洲欧洲无卡二区视頻 |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毛片免费小视频 | 欧美一级毛片ⅹxx | 精品一二三区久久aaa片 | 91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老司机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 久久麻豆精品 | 四川少妇BBB凸凸凸BBB按摩 | 亚洲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 麻豆快播 | 99精品国自产在线观看 | 欧美日本国产精品 |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视频97动漫 |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