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大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黃河大合唱》教案(精選6篇)
西師大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黃河大合唱》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
2、讀懂課文內容,積累優美詞句,感受樂曲《黃河大合唱》的磅礴氣勢和抗日軍民的昂揚斗志。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第六、七、八段。
教學準備
教師:搜集《黃河大合唱》的詞、曲,作者光未然、冼星海的相關資料,以及《黃河大合唱》的CD。
學生:搜集了解《黃河大合唱》和當時時代背景的相關資料。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15.黃河大合唱。
2、師生交流課前搜集的《黃河大合唱》的詞、曲以及有關作者光未然、冼星海的資料。
《黃河大合唱》是我國合唱音樂的一座光輝的里程碑,也是我國大型音樂作品的典范之作。作品用感情飽滿的筆墨,表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和不可戰勝的力量,歌頌了具有悠久歷史的偉大祖國。作品以中華民族的發源地——黃河為背景,熱情地謳歌了中華兒女不屈不撓,保衛祖國的必勝信念。
3、下面我們先來欣賞一段《黃河大合唱》的CD,聽了以后說說你的感受。
這篇文章的作者于1941年在太行山的一座核桃林中,第一次聽到了這首歌,看到了抗日軍民在緊張而沉著地準備投入戰斗,心潮澎湃,無比振奮,于是,把自己當時的所見所聞和感受寫了下來。
二、整體感知
1、借助拼音,掃除生字詞障礙。
2、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看課文寫了哪些內容。
3、再讀課文,看看哪些寫的是演出的情景,哪些寫的是抗日部隊奔赴前線的場面。
三、欣賞演出
1、讀課文第4段,說說這是一支什么樣的合唱隊。
2、讀課文第5段,為什么說這個樂隊很奇特?你從中想到了什么?
3、細讀課文6~8段,分別找出寫演出和作者的聯想與想象的句子,反復品讀,說說自己的獨特感受。
4、指導讀好6、7、8段,注意朗讀力度的把握,氣勢的渲染,從而體會《黃河大合唱》的磅礴氣勢,感受課文語言文字的魅力,達到熟讀成誦。學習第7段,要引導學生注意幾個細節描寫,“舉”、“捏”,凝聚了千鈞之力,蓄勢待發;一“劈”,便如洪水“沖出閘門”,氣勢磅礴,勢不可擋。
四、學習“抗日部隊奔赴前線”部分
、學生自由讀第10、11段,說說這是一支怎樣的隊伍,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
引導學生抓住以下句子來體會:
“大道上傳來了沙沙的聲響,仔細聽去,才覺出是腳步聲。”“幾百個人,腳步輕得就像蠶咬桑葉。”那輕而急促的腳步聲讓人感受到了緊張的氣氛和戰士們堅定的信念。“小伙子們背著滿袋手榴彈、鼓鼓的子彈袋,脖子上掛著一條干糧袋,皮帶上系一雙草鞋,一個個那么輕便、利落、敏捷。”“一雙雙眼睛那么機警而深沉:閃射著投入激戰前的焦灼和快樂,迫不及待的復仇意志,可以忍受巨大考驗的剛毅火花。”戰士們已經做好了戰斗的準備,沉著剛毅,蓄勢待發,隨時都可以投入戰斗,經得起任何巨大的考驗,斗志昂揚,英勇無畏。“明天,在那稠密的青紗帳里、地道里、田埂上,就會有無數的人們,在小號的號音中,‘揮動著大刀長矛’,跟在部隊后面,唱著雄壯的歌曲,迎接戰斗!”這是作者展開的想象,戰斗的號角已經吹響,中華兒女英勇無畏,不可戰勝。作者描繪了一幅在田間、地頭戰斗的熱烈場面,熱情地謳歌了中華兒女不屈不撓,保衛祖國的必勝信念。
五、回歸整體,情感升華
1、再聽《黃河大合唱》CD片段,結合課文談體會。
2、再次聲情并茂地朗讀全文,實現情感的升華。
六、學習生字
1、強調讀準“槌”、“閘”、“蠶”的讀音。
2、生字擴詞,加以運用。
3、記清字形,工整地書寫。特別是“炯”字右邊與“同”字的區別。
七、選做題
1、摘抄文中鮮活生動的詞句,積累語言。
2、朗讀《黃河大合唱》八個樂章的朗誦詞或歌詞,開展一次朗誦比賽。
西師大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黃河大合唱》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黃河大合唱》是西師版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三篇課文,豐富奇特的想象和聯想是本文寫法上的突出特點根據課標第三學段提出的要求:領悟表達方法,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學會展開聯想和想象的表達方法,本課教學讓學生學習并掌握這種方法,這既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針對第三學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較強的獨立識字的能力,場景描寫他們也并不陌生的認知基礎,讓學生通過課前預習掌握本課生字詞,聯系本課內容離學生的生活較遠,讓學生課前去搜集作者、黃河、時代背景、朗誦詞等相關資料,從而搭建起學生與文本內容理解的橋梁集中力量把時間用在突破重點與難點上本課文質兼美,我們要咬定“語言”不放松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傾聽黃河大合唱的音樂、抓重點詞句等方法理解文章的語言文字所表達的內容,體悟其間蘊含的情感,更要把學生的思維引向語言深處,引導學生揣摩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以尋求一種“言意”兼得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讀懂課文內容,感受《黃河大合唱》的磅礴氣勢和抗日軍民的昂揚斗志
2積累優美詞句,學會寫實和聯想、想象相結合的表達方法并運用這種方法寫一段話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六七八段
三、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本課時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讀懂課文內容,感受《黃河大合唱》的磅礴氣勢和抗日軍民的昂揚斗志
2積累優美詞句,學會寫實和聯想、想象相結合的表達方法并運用這種方法寫一段話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教師:CAI課件
學生:了解抗戰歷史,搜集《黃河大合唱》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直接破題
(一)談話引入,出示課題
(二)交流課前搜集資料,了解黃河及《黃河大合唱》的創作背景對于黃河,你們都有哪些了解?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介紹黃河大合唱的創作背景及目的,為學習課文做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梳理課文主要內容:請大家打開書,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2.再讀課文,弄清課文的結構:請大家再次快速瀏覽課文,看看課文哪些段落寫了演出的情景,哪些段落寫了抗日部隊奔赴前線的場面?
三、精讀課文,體會感悟
(一)體驗一段音樂
1創設情景,讓學生靜心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那即將演奏的是一支怎樣的樂曲?請在受到觸動的詞句或者標點旁邊寫下自己的感受或者體會
2.師生共同交流:這是一支怎樣的樂曲?
(1)第六段 (課件)
①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
②初步了解聯想和想象:這深情的聲音讓作者聯想和想象到了哪些人物或者事物?
③生齊讀
(2)第七段 (課件)
①演出仍在繼續,想象也在繼續,咱們繼續交流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樂曲的氣勢磅礴的?
②這是一個怎樣的場面哪,演員們的哪些動作讓你印象深刻,特別感動?請用你喜歡的符號標出來
生答后追問:你從這些動詞體會到什么?
③(課件,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同學們,看到這凄慘的一幕幕,我們怎能不憤怒,怎能不激情滿懷?指揮,舉起了指揮棒;鼓手,捏緊了鼓槌;號兵,舉起了馬號,透過這一舉一提,一捏一劈,想想,此時此刻,他們會想些什么?
④學生朗讀——
⑤(點擊課件)出示句子:他,將棒向下一劈,樂聲像沖出閘門的洪水,真是“黃河之水天上來”啊!
樂聲的響起,就像“沖出閘門的洪水”,猶如 “黃河之水天上來”!這是作者豐富的想象那這一想象有什么作用?
⑥同學們齊讀——
⑦語言創設情境引發學生的聯想,進行說話訓練
(3)學習第八段 (課件)
①咱們繼續交流,你還從哪里體會到樂曲的氣勢磅礴?
②被劈動的僅僅是死寂的東海嗎?被震醒的僅僅是沉睡的山峰嗎?被劈動的,被震醒的到底是什么?結合了解到的時代背景談談你的理解
③生讀
④一個排比句,一個感嘆號,這其中蘊含著怎樣的情感?
⑤生讀
⑥抓學生的心里期待,聽黃河大合唱之“黃河船夫曲”(課件)
⑦師生合作讀
(二)學會一種方法
1請大家再次默讀這三段,想想作者運用了哪些方法把黃河大合唱寫得如此生動形象,富有震撼力的?
2(課件)現在,咱們把這些聯想和想象部分去掉,你們再讀讀,你發現文章變得怎樣了?
3小結:我們寫文章時也可以把寫實和聯想、想象結合起來
(三)發現一支樂隊
1如此氣勢磅礴的黃河大合唱,究竟是由一支怎樣的樂隊表演出來的?請大家瀏覽課文第4、5自然段
2這是一支怎樣的樂隊?(奇特)
3你從樂隊的奇特體會到了什么?
4教師小結
(四)感悟一片情懷
1運用前面總結出的方法同桌合作學習抗日部隊奔赴前線的場面讀課文第10、11段邊讀邊用不同的符號分別勾畫出寫實和聯想的部分,想想這是一支怎樣的隊伍?(如有疑難,可以和同桌合作交流)
2學生匯報交流:這是一支怎樣的隊伍?
3這樣的場面,這樣的音樂讓作者想到了什么,你都勾畫了哪些內容?
4再聽黃河大合唱的第七樂章,這段音樂又會讓你產生怎樣的聯想和想象?(課件:保衛黃河)
5寫話訓練:同學們,聽了這段音樂,聯系課文,你想到了什么?拿起筆,把你腦海中浮現出的畫面寫下來吧(你可以自由表達,也可以摘錄文中的優美詞句)
分享交流……
四、深化主題,拓展延伸
1.總結《黃河大合唱》的作用和意義,再讀課題——
2.深化主題,推薦紅歌
板書:
15 黃 河 大 合 唱
聯想 氣 勢 磅 礴
想象 斗 志 昂 揚
西師大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黃河大合唱》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通過欣賞及學唱《保衛黃河》這首歌曲,了解作品的來歷及相關歷史背 景,感受抗日戰爭時期中華兒女奮超殺敵、誓死保衛祖國的民族意識,感受作品磅礴的氣勢及其所蘊含的愛國情感,進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
2、通過欣賞歌曲《保衛黃河》,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所帶來的不同的音樂形 象。
3、學唱本歌曲,特別是學習本歌曲演唱形式的學習,達到學生能跟隨老師 指揮正確的演唱本歌曲。
4、了解協奏曲與合唱曲的不同。
教學教具:
多媒體設施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導入
上課,同學們好---,歡迎同學們來到音樂課堂,先做一個自我介紹,我是來自濱城區三河湖一中的賀建華,能和清怡中學八年級--班的同學們一起來上今天的音樂課,我感到很榮幸,希望大家在今天的課堂上積極發言、踴躍參與、認真學習,配合老師完成今天的教學任務,同學們有信心嗎?----- 謝謝同學們,真心的希望我們從此成為好朋友。(1.00)
二、新授
首先請同學們欣賞一段視頻,然后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播放視頻(2.00)
1、同學對這段視頻中的歌曲熟悉嗎?它的名字叫什么?出自哪兒?
2、你們看了這段視頻并聽了這首歌曲,你的感受是什么?或者說是你聽 了這首歌曲后,你們的心情是什么樣的?(激動、激昂、充滿革命先烈的敬仰)
3、既然同學們都知道《保衛黃河》這首歌曲選自《黃河大合唱》,那么同學們了解《黃河大合唱》嗎?(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是在抗日戰爭中產生的最成功的大型聲樂作品。這部作品以我們偉大民族的發源地——黃河為背景,展示了黃河兩岸發生過的事情,表現了抗日戰爭年代里中國人民的苦難與頑強拼搏,體現了我國人民在反帝斗爭中必勝的堅定信念,抒寫了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和不可戰勝的力量,啟迪人們起來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什么叫大合唱?(大合唱 多樂章的聲樂套曲,包括領唱、獨唱、重唱、對唱、齊唱、合唱等,有時穿插朗誦,常用來表現重大的歷史或現實題材,內容富于史詩性和戲劇性,多用樂隊伴奏。) 知道它的創作背景是怎樣的?《黃河大合唱》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斗志、發出了戰斗的呼號、吹響了戰斗的號角,表達了全國人民抗戰的決心,激勵著無數的革命志士勇往直前。)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黃河大合唱》中的第七樂章的這的首歌曲《保衛黃 河》------------------(板書)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50頁------- 首先請同學們把課上這首《保衛黃河》認真欣賞一遍,然后再回答老師的問題, 認真聽噢~~~~~~~~(播放范唱)(1.30) 問題一: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樣的?齊唱與輪唱
4、齊唱與輪唱在力度上有什么變化?
5、齊唱與輪唱各自代表了什么樣的音樂形象(或者說是你聽了音樂之后, 你想像到了哪些畫面?)
聽一遍一次回答三個問題,好像很難,那我們再聽一遍------(播放范唱)(1.30)
那誰來回答第一個問題:齊唱與二部輪唱,二部輪唱時,男聲先進的還是女聲 先進的?
那誰來回答第二個問題:齊唱雄壯有力,輪唱輕快活潑。
那誰來回答第三個問題:雄壯有力的齊唱,表現了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 導下齊心協力,共同抗日必勝的信心。輕快活潑的輪唱,表現我們的游擊隊員靈活的打擊敵人,此起彼伏的歌聲讓我們感受到此起彼伏的抗日浪潮,我們也受到了在那艱苦的戰爭時期,革命先烈們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而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后繼永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那同學們聽了這首歌曲的感覺是什么?(昂揚、激動、熱血沸騰,真想怎么樣? 拿起武器打擊敵人)
那我們就把這首歌曲學會好不好?------- 那看課本------- 問題:這首歌曲是什么調的?什么拍子?什么意思?二拍子的強弱規律是什么?指揮圖是怎樣的? 學唱前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先分好聲部,我們已經知道這是一首齊唱與二部輪唱唱曲。那男同學志女同學分開,各自作為一個聲部。正好符合歌曲演唱的要求。 那我們先來解決一下個別旋律的問題,請認真欣賞歌曲,把自己認為困難的旋 律作個標記,我們一起來解決。
[如果沒有學生沒有問題,教師強調一下幾個地方:前附點八分與后十六分音 符的唱法,力度的變化(齊唱與輪唱時的變化),歌曲最后部分的空拍。] 教師指揮,跟范唱練習(挑一個到兩個指揮好的學生上臺一起指揮)--------- 教師指揮,跟伴奏練習---------期間可選出兩位或兩組同學進行表演練習輪唱。
簡單的相互交流,練習最后一遍,進行表揚。(至此用32分鐘)
三、拓展
《保衛黃河》這部合唱曲是《黃河大合唱》中流傳最廣、最深入 人心、最為人們所熟悉的樂章,下面我們再來欣賞一首由《保衛黃河》改編的鋼琴協奏曲《保衛黃河》,同學們聽完后回答下面的問題;
1、樂曲中出現了哪些熟悉的旋律?(我會請幾個同學你唱一下的,認真 聽噢)
2、通過欣賞這首鋼琴協奏曲,你的腦海中浮現了哪些畫面?
請你談一下(硝煙彌漫、戰馬奔騰的戰場,游擊健兒英勇殺敵。革命隊伍千軍萬馬、不可阻擋的氣勢,以及戰士們與敵人浴血奮戰的英雄形象。) 播放鋼琴協奏曲:《保衛黃河》(7.00) 那同學們現在來想一下,我們的合唱歌曲《保衛黃河》與鋼琴協奏曲《保衛黃 河》有什么不一樣? 合唱曲特點:聲樂曲(由人來演唱)、有歌詞、通俗易懂,可以根據歌詞提示 發揮想像。 協奏曲特點:器樂曲(由樂器來演奏)、無歌詞、較難理解,可以充分發揮自 己的想像力。 那你更喜歡哪一種呢?為什么?(合唱曲,能更準確的表達思想感情,但有想 像的局限性。 (協奏曲,表達感情具有相對的不確定 性,但能給人無限的想像空間)
四、小節
同學們,《黃河大合唱》這部音樂作品激活了每一個中華兒女的記憶。我們是永遠不會忘記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的土地上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同時也表達了中國人民的心聲,凝聚了中華兒女抗日必勝的決心。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他養育了我們中國13億人民。
西師大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黃河大合唱》教案 篇4
以下是高中說課稿《黃河大合唱》,歡迎閱讀!
一、教學背景
教材分析
《黃河大合唱》選自人教版高中一年級第三單元第七課音樂與詩歌(二),作品氣勢磅礴、音調清晰、樸實優美,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強烈反映了時代精神。它有共八個樂章,但是要想在一節課中使學生了解全部內容,教學的可行性太小。所以,本課根據教材提供的內容,依據教學實際,對內容做適當的刪減,重點學習其中的《保衛黃河》,對《黃河船夫曲》《河邊對口曲》等作瀏覽性的學習。另外,有關《黃河大合唱》的詞曲作者和創作背景等內容,要求同學們在課前進行收集和整理。通過同學們的參與和主動的探究,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也有助于避免“走過場”的教學過程。并能夠帶著一定的“問題”或“任務”參與課堂教學實踐活動。
學情分析
對于學生來說,《黃河大合唱》并不陌生。因此,我們應該更多地引導他們透過音樂作品,去感受《黃河大合唱》的藝術特點,在欣賞《黃河大合唱》的過程中,為了避免單一的、空洞的、機械呆板的說教,體現學生的積極參與性和學習的自主性,課前要求學生主動地收集資料。這樣不僅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而且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講、賞、唱”等教學環節的設計,給學生創造更多、更有趣的音樂實踐體驗,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通過“交流、討論、歸納”等實踐活動的開展,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實踐。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聆聽聲樂作品《黃河大合唱》感受,體驗其豐富的音樂情緒,感受《黃河大合唱》的藝術魅力。通過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了解大合唱,知道大合唱中常用的演唱形式都有哪些。
過程與方法目標:感受作品中不同的聲樂表現形式,想象“音樂與詩歌的結合”所共同塑造的藝術形象,從而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聽三個樂章《黃河船夫曲》《河邊對口曲》《保衛黃河》,引導學生欣賞分析《黃河大合唱》情感發展。
教學難點:知道常用的演唱形式都有哪些。
二、活動評價
在教學當中,我會將音樂的實踐,貫穿于整個音樂的教學過程,如提出問題——“為什么《保衛黃河》在第一段大合唱之后又要用輪唱這種形式呢?”,引導學生討論探究,然后每小組學生根據老師的手勢以此依次進入,進行輪唱。在整個實踐活動中,學生的參與是最重要的,只要學生能夠認真參與當中,我都會予以肯定與鼓勵,通過音樂藝術實踐,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
三、教學流程
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藝術實踐的過程,重視藝術實踐,是學生獲得音樂審美體驗和學習音樂知識與技能的基本途徑。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我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教學形式來進行教學:如,創設情景教學法能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啟發式、討論式、對比式進行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真正的理解作品和掌握知識。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視、聽結合起來,能高度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幅度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并加大課堂的信息容量。于學生而言,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學生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通過集體演唱小組活動,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活動中思考、來提高認識,獲得知識。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在上學習新課之前,我會先讓學生視聽一小段音樂,由此創設情境,調動課堂氣氛,然后問題式引入新課。
(二)出示課題:《黃河大合唱》
在這一環節,我以提問方式的設計,如,1、讓學生交談自己所了解的作曲家的生平及創作背景,和代表作品等。2、教師小節之后讓學生觀看一段視頻《作品創作故事》來詳細了解作品產生過程。3、教師提出問題,這部作品共分幾個樂章?大家最想聽第幾樂章?通過問題的設計,推動課堂進入主題。讓學生對作品《黃河大合唱》的曲作者、創作背景作品樂章部分等有初步的了解,學生能夠更深刻的來了解作品,欣賞作品。
(三)新課講授
1、欣賞《河邊對口曲》
這一環節,我會提問學生對作品演唱形式是什么?歌曲情節是如何發展的?為什么歌曲最后一個部分會借用合唱這種演唱形式的?等問題的提問,引導學生欣賞作品,讓學生真正走進音樂,并且從分析作品的演唱形式入手,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情緒與情節的發展。突出解決教學重點1,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之后,再找學生進行表演,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
2、欣賞《黃河船夫曲》
這一環節,我會提問學生對歌曲的體裁是什么?速度與力度的變化使你聯想到什么?船夫們不懼怕驚濤駭浪,勇敢頑強地一起與之搏斗,這表現出了一種怎樣的精神?等問題,通過層層設問來推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從歌曲的體裁入手,引導學生體會歌曲速度和力度的變化。突出解決教學重點2,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并通過模唱把握歌曲的精神內涵。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與感受,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
3、欣賞《保衛黃河》
這一環節,我會通過“講、賞、唱”等教學環節的設計,給學生創造更多、更有趣的音樂實踐體驗,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在此環節開始時,我會先播放《保衛黃河》第一部分讓學生聆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參與性。然后播放第二部分,提問,第二部分的演唱形式是什么?讓學生辨別演唱形式,緊接著問學生“為什么《保衛黃河》在第一段大合唱之后又要用輪唱這種形式呢?”引導學生討論探究,啟發學生思考,然后每小組學生根據老師的手勢依次進入,進行輪唱。從而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在學生們進行輪唱后,我會最后提問學生一個問題,大家體會到輪唱這種演唱形式有什么特殊的表現意義?通過學生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我會及時抓住重點,向同學們敘述在這首《保衛黃河》里,作者用到了輪唱這種形式就是要表現出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團結抗日,前仆后繼,勇往直前的抗日決心和斗爭精神,把敵人淹沒在抗日洪流中。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解決教學重難點。
(四)知識的拓展和延伸
1、欣賞鋼琴協奏曲《保衛黃河》
這一環節,為了加深學生對作品的進一步理解,我會給學生播放一首題材不同的,由著名鋼琴家朗朗和管弦樂隊合作的鋼琴協奏曲《黃河》中的第四樂章《保衛黃河》,讓學生來對比下鋼琴演奏的《保衛黃河》與聲樂曲《保衛黃河》,說說看你們喜歡哪個版本?這一樂章出現幾次主題,分別有什么不同?通過這樣的教學安排,可以對比出同一首作品不同的表現形式有不同的風格,從而擴寬學生的視野。
2、“大合唱”的概念
通過《黃河大合唱》中的三個作品的欣賞,同學們一定對“大合唱”的概念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我會引導學生在我的指導下進行歸納總結,知道大合唱中常用的演唱形式都有哪些。
(五)總結
課堂小結環節是對我們整節課的總結部分,了解學生這節課的掌握情況,以及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這個環節,我會以整體再聽《黃河大合唱》中的三首作品,讓學生通過聽,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以此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最后,進行情感升華,告訴學生,作為一名中國公民,我們要時刻不忘國恥,刻苦學習,為祖國的早日統一,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四、設計理念
本節課,我通過創設情景教學法能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啟發式、討論式、對比式進行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視、聽結合起來,能高度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幅度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并加大課堂的信息容量。進而更好地獲取知識。
西師大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黃河大合唱》教案 篇5
黃河與《保衛黃河》漢川市分水小學 黃銀軍設計意圖:新《課標》提出:音樂教學要與相關學科及姊妹藝術的結合;在教會學生知識的同時,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的能力。根據這一要求,設計本課。教學內容:1、介紹黃河及《黃河大合唱》。 2、練習輪唱《黃河大合唱》。教學目的:1、學生初步了解黃河及《黃河大合唱》。 2、學生懂得輪唱這種演唱形式并能合作演唱《黃河大合唱》。 3、學生懂得從學習的內容想開去,關注音樂與相關藝術。 4、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教學準備:1、PPT展示資料 2、學生搜集資料。教學時間:一教時教學過程 :一、 教學導入 :PPT展示中國地圖,學生找出黃河。教師介紹黃河:母親河,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二、學生交流收集到的關于黃河的資料。(音樂與相關文化:古詩)三、 介紹《黃河大合唱》創作背景:1938年11月武漢淪陷后,著名詩人光未然帶領抗敵演劇三隊,從陜西宜川縣的壺口附近東渡黃河,轉入呂梁山抗日根據地。途中目睹了黃河船夫們與狂風惡浪搏斗的情景,聆聽了高亢、悠揚的船工號子。在次年1月抵達延安后,寫出了《黃河》詞作,并在這年的除夕聯歡會上朗誦了這部詩篇。冼星海聽后非常興奮,表示要為演劇隊創作《黃河大合唱》。在延安一座簡陋的土窯里,冼星海抱病連續寫作六天,完成了這部具有歷史意義的大型聲樂作品《黃河大合唱》。之后,在延安陜北公學大禮堂首演,引起巨大反響,很快傳遍整個中國。《黃河大合唱》為我國現代大型聲樂創作提供了光輝的典范。在六十年代后期,還被改編為鋼琴協奏曲作品介紹:作品共有八個樂章,每章開首均有配樂朗誦。第一樂章:《黃河船夫曲》(混聲合唱)
本樂章運用領唱及合唱相呼應的演唱形式,描繪了船夫們與風浪搏斗的動人場面以及登上河岸時的樂觀情緒。第二樂章:《黃河頌》(男聲獨唱)
這個樂章運用了壯闊、熱情、深切的音樂語言,歌唱黃河的雄姿,贊美五千年的文化,頌揚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第三樂章:《黃河之水天上來》(配樂詩朗誦)
這首配樂詩朗誦由三弦伴奏。痛訴民族的災難,歌頌時代的英雄。音樂會上往往略去此段。第四樂章:《黃水謠》(女聲二部合唱)
此樂章運用抒情而深切的旋律訴說日本侵略者給中華民族帶來的深重災難。第五樂章:《河邊對口唱》(男聲二重唱及混聲合唱)
這個樂章借用了鑼鼓伴奏的一些手法,形象地敘述了流亡群眾的悲慘遭遇,顯示了“大回老家去”的斗爭決心。第六樂章:《黃河怨》(女高音獨唱)
這首女高音獨唱歌曲以悲慘纏綿的音調,唱出了被壓迫、被侮辱的淪陷區婦女的痛苦哀怨。第七樂章:《保衛黃河》(輪唱)
此曲運用卡農的手法,表現了中國人民奮起斗爭的英雄形象,襯詞“龍格龍格龍格龍”的加入則別具風格。第八樂章:《怒吼吧,黃河》(混聲合唱)
以號角性、戰斗性的音調,象征東方巨人為最后勝利發出吶喊,具有強烈的感召力。五、1、介紹輪唱:[輪唱]由兩個、三個或四個聲部演唱同一個旋律,但不是同時開始的齊唱,而是先后相距一拍或一小節出現,形成此起彼落,連續不斷的模仿效果,稱之為“輪唱”。屬于多聲部音樂,各聲部既演唱同一個旋律,而又形成互相對比、交叉的效果。我國現代群眾歌曲中常用輪唱這種形式。2、結合《保衛黃河》說明輪唱的表現特點。[此起彼落,連續不斷的模仿效果](聽范唱、學生談感受,教師小結。)六、教師指導練習輪唱《保衛黃河》1、先跟范唱練習齊唱。2、練習輪唱。(注意速度要一致,要看指揮)3、教師指導輪唱的技巧。(輪唱時,每一句的開始的第一個字要重唱,后面的詞要唱得輕一點;速度一定要一致;合唱不是比賽,而是合作,在自己唱時要學會聽其它聲部的聲音。)七、學生輪唱《保衛黃河》。八、課堂小結: 今天的學習,我們初步了解了黃河,了解了《黃河大合唱》及其創作背景和歷史現實意義,而且知道了什么是輪唱,還學會了《保衛黃河》這首輪唱歌曲。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學習中,學會從所學知識想開去,學會學習!
西師大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黃河大合唱》教案 篇6
各位老師:
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高中音樂鑒賞《黃河大合唱》。
教材版本
本課是現行湘版高中音樂鑒賞第五單元:音樂的體裁當中的內容,第一節中學生學習了群眾歌曲和藝術歌曲,在小學和初中的基礎上又進一步了解了聲樂體裁,在本課中,通過學習《黃河大合唱》中的幾首歌曲,體驗大合唱這一大型的聲樂作品豐富的表現力和強烈的震撼力。《黃河大合唱》為我國現代大型聲樂創作提供了光輝的典范。
[教學目標]
1、知識:創作背景,曲作者冼星海,大合唱定義。
2、能力:培養學生感受,體驗,理解音樂的能力及朗誦能力。
3、情感:通過對作品的賞析,演唱及朗誦,充分調動學生的民族情感,從而達到愛國主義和為中華民族的發展而奮發學習的目的。
[教學重難點]
1、分析講解作品的思想和藝術內涵,并通過聆聽、朗誦、演唱等形式使學生能理解與感化。
2、排練《保衛黃河》的輪唱,使學生基本掌握輪唱的基本要點。
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讓學生主要通過聆聽作品,小組合作、探究,朗誦、演唱作品旋律等方法,領會大型聲樂作品的豐富的表現力和聲樂體裁的多樣性,學習正確使用聲樂體裁。
說教法
1、創設情景教學法能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采用啟發式、討論式、互動式等進行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真正的理解作品和掌握知識。
3、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視、聽結合起來,能高度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幅度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并加大課堂的信息容量。
課件結構
1、作品創作過程及作品主題內容
2、通過《黃河船夫曲》、《黃水謠》、《保衛黃河》、《怒吼吧,黃河》四首歌曲的賞析,基本理解作品的精神和藝術內涵。
3、了解什么是大合唱,感受大合唱的豐富表現力及強烈震撼力。
歌曲的創作經過
二、 作品的內容與主題:
這部作品以黃河兩岸人民的英勇斗爭為題材,表現了在抗日戰爭年代里,中國人民的苦難與頑強斗爭。歌頌了偉大的祖國和勤勞勇敢的人民。作品氣勢恢宏,音調清新、樸實,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時代精神。作品用朗誦作為主線連接起來,它的主題是:抗日救國。
黃河船夫曲
這首合唱曲以民間勞動號子為素材,以一唱眾和為演唱形式而創作的,它勾畫出黃河的船夫們拼著性命與驚濤駭浪搏戰的情景。音調粗獷,氣勢磅礴,充滿著戰斗的力量。
問題設計:作者為什么要在黃河大合唱中描寫黃河船夫,這有什么象征意味?歌曲中船夫的開懷大笑又表現了什么?
它象征著我們中華民族萬眾一心,堅忍不拔,團結奮戰的精神。船夫們齊聲大笑,這也表現出我們的人民在困難面前毫不畏懼,樂觀豁達的精神。
黃水謠
問題設計:結合歌詞大意再仔細欣賞歌曲,看看這首歌曲可以劃分為幾段?每一段的情緒有什么不同之處?
黃水謠
黃水奔流向東方,
河流萬里長。
水又急,
浪又高,
奔騰叫嘯如虎狼。
開河渠,
筑堤防,
河東千里成平壤。
麥苗兒肥啊,
豆花兒香,
男女老少喜洋洋。
自從鬼子來,
百姓遭了殃!
奸淫燒殺,
一片凄涼,
扶老攜幼,
四處逃亡,
丟掉了爹娘,
回不了家鄉!
保衛黃河
表現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奮起斗爭的英雄形象。他們在萬山叢中,在青紗帳里,從四面八方掀起復仇的巨浪,把侵略者淹沒在人民戰爭的大海汪洋之中。
歌曲采用了齊唱及二部、三部輪唱的演唱形式,情緒堅決而振奮。在三部輪唱之后,有一大段器樂曲,它把情緒進一步升華,從而形成歌曲中新的高潮。這段音樂,不僅有自己鮮明的形象及個性,而且為最后的齊唱部分做好了轉調準備,使歌曲在高亢而激越的情緒中結束。
[輪唱]
由兩個、三個或四個聲部演唱同一個旋律,但不是同時開始的齊唱,而是先后相距一拍或一小節出現,形成此起彼落,連續不斷的模仿效果,稱之為“輪唱”。屬于多聲部音樂,各聲部既演唱同一個旋律,而又形成互相對比、交叉的效果。
怒吼吧,黃河
該曲是一首混聲合唱。作者運用主調與復調混合的手法,以號角性與戰斗性的旋律,象征東方巨人為最后的勝利在發出吶喊。歌曲具有十分強烈的感人力量。
音樂語言通過不斷反復、加快、再加快、再加強,最后達到了一個戰鼓雷鳴、號聲震天、急流澎湃,不可阻擋的高潮。最后一個樂段偉大而莊嚴:“向著全中國受難的人民,發出戰斗的警號!向著全世界勞動的人民,發出戰斗的警號”這兩句,既展現了中國人民為奪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而誓死戰斗的決心,也是《黃河大合唱》主題思想的最后總結。
大 合 唱
大合唱是大型的、多樂章的聲樂套曲。
從內容上看,各樂章間有內在的聯系,但每個樂章又有其相對的獨立性;
從演唱形式上看,它包括獨唱、重唱、對唱、齊唱、輪唱、合唱等;
從伴奏形式上看,多用管弦樂隊、民族管弦樂隊或鋼琴作伴奏。
如: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生產大合唱》,瞿希賢的《紅軍根據地大合唱》。
人民音樂家 冼星海
原籍是廣東番禺。自幼酷愛音樂。192019年入廣州嶺南大學附中讀書。1926年到北京藝術專門學校音樂系學習。1930年初,到法國半工半讀,后考入巴黎音樂學院學習作曲和指揮。1935年夏回國,不久即投入抗日救亡歌曲創作和救亡音樂活動。1937年參加上海救亡演劇二隊赴內地宣傳抗日。1938年11月應聘赴延安,任教于魯迅藝術學院,1939年任音樂系主任。1940年赴蘇聯莫斯科。1945年10月30日病逝于莫斯科。毛澤東同志作了“為人民的音樂家冼星海致哀”的題詞。
冼星海的主要代表作有:大合唱《黃河大合唱》、《生產大合唱》等四部;交響曲《民族解放交響曲》、《神圣之戰交響曲》;管弦樂《中國狂想曲》及歌曲《救國軍歌》、《在太行山上》、《到敵人后方去》等數百首。此外,還有一些獨奏曲及音樂論文。
想一想,談一談
《黃河大合唱》是我國近代大型聲樂作品里一個非常成功的典范,也是我國近代合唱音樂創作史上一座光輝的里程碑!
問題設計:請同學們發揮自己的想象,談一談你欣賞完了這部《黃河大合唱》從中獲得了什么樣的感受?得到了什么樣的啟發?(可分組討論再各派一名學生代表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