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花潮》教案(通用10篇)
浙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花潮》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掌握生字,新詞
2、能夠在課文中尋找花與潮的關系的句子
3、研讀第四自然段,體會“花動如潮,花多如潮,花盛如潮,花聲如潮”。感受海棠花的美,感悟生命的魅力。
4、提高質疑的能力,并能通過研讀課文,解決問題。
二、教學重點:初讀課文,尋找花與潮的關系的句子;研讀第四自然段,體會“花動如潮,花多如潮,花盛如潮,花聲如潮”
三、教學難點:能感悟生命的無窮的魅力
四、教學過程:
一、審題質疑 感知花如潮
1、出示課件:(潮水) 誰來說說這潮水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出示課件:(花)那這些花又讓你想到了什么詞語?
3、出示課題:可今天我們要來欣賞一種特別的“潮”(花潮)
4、審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嗎?
預設:花如潮有什么關系?花潮是什么樣的?
5、那就讓我們一起去圓通公園看一看吧。(課件出示課文第1、2自然段內容)
6、圓通公園里那么多的景物就包含在這14個字,讓我們來讀讀,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7、其實圓通公園不僅景致多,那里的花潮更是美不勝收。就讓我們隨著作者,進行一次心靈的旅行。
二、初讀解疑:尋找花如潮
1、自讀課文,要求
(1)、讀通課文,讀準生字新詞
(2)、在課文中找找寫花潮的句子,想想這是這樣的花潮?
(3)、課文除了寫花潮,還寫了什么?
三、精讀研究,感受花如潮
1、作者為什么稱海棠花為花潮呢?大家一起去課文中找找答案。一邊讀,一邊劃出相關的句子。
2、交流研讀
(1)后山沿路有一大片海棠,平時枯枝瘦葉,并不若人注意,一到三四月間,真是花團錦簇,變成一個花的海洋。
向高處看去,隔著密密層層的綠蔭,只見一片紅云望不到邊際。(板書:花多如潮)
A你們是怎么理解:枯枝瘦葉和花團錦簇的?
B(出示課件)你們看這一簇簇、一叢叢的海棠花,形成了一個花的海洋。所以作者稱海棠花為花潮。老師用一個詞概括——(板書:花多如潮)
(2)每棵樹都在微風中炫耀自己的鼎盛時代,每一朵花都在枝頭上顯示著自己的喜悅。
A、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B、朗讀指導
C、(出示課件)你們看,這就是在枝頭微笑的海棠花,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朵,你將如何炫耀自己的鼎盛時代,如何顯示著自己的喜悅?(讓學生大膽想象)
D、這么多的同學的想象給我們一種爭奇斗艷的感覺,你們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
E、現在你能模仿老師剛才的樣子,概括花與潮的關系?(板書:花盛如潮)
(3)、有風,花在動;無風,花也潮水一般的動。在陽光照射下,每一個花瓣都有它的陰影,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騰。你越看得入神,你就越感到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張,好象有一種生命力在不斷擴展。
A、引導質疑:為什么無風花也在動?
B、那就讓我們先來看一看。
C讓我們深入到課文中去體會一下吧。
D你們怎么理解“有一種生命在不斷擴展?”
E、能用你的朗讀來表現這種生命的魅力嗎?
概括花與潮的關系 (板書:花動如潮)
(4)你可以聽到潮水的聲音……猶如海上午夜的潮聲。(板書:花聲如潮)
A、作者聽到了哪些聲音呢?
B、還會有些什么聲音?
C、這些聲音是作者聽到的,為什么還要寫上一個“也許”?(討論)
D、是啊,正是這朦朦朧朧的聲音,交織在一起,才讓作者想到了——海上午夜的潮聲。
E、通過朗讀來表現這隱隱約約的聲音?
F、能試著背一背嗎?
G、概括(花聲如潮)
小結:花團錦簇,繁華似錦,看花人蜂擁而至,我仿佛置身于一片花潮之中
3、整體回歸
這么美麗的海棠花真是讓人留戀往返,就讓我們來回味一下吧。(讀三個句子)
四、分工積累
1、這么美的句子能把他積累下來就更好了。大家可以小組合作,一人背一句,等會兒,一起展示你們的成果。
2、展示背誦成果。
附板書:10、花潮
花多如潮
花盛如潮
花動如潮
花聲如潮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閱讀“學習提示”。分辨第二段的聯想和見聞。
2、學習第三段,注意怎樣寫出不同人物看花的特點。
3、學習第四段,理解“春光似海,盛世如花”。
教學過程
一、閱讀“學習提示”。
1、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什么?(分辨見聞和聯想)
2、“見聞”指什么?“聯想”有什么特點?
3、分辨事物和聯想有什么好處?
二、結合訓練點,分辨第二段見聞和聯想。
1、思考:作者到圓通公園去看花,遠看和近看的花名是怎樣的?除了看到的,作者還聽到了什么?哪些是作者的聯想?
2、重點閱讀課后題3(1)、(3)。
(1)齊讀,說說哪些是作者看到、聽到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聯想?
(2)在文中用“——”劃出作者看到、聽到的;用“~~~~”劃出人物聯想。
A、小組討論“見聞和聯想”。
B、匯報、小結。(重點在“聯想”)
(3)思考并討論:為什么會產生“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騰”、(這里的“多少”意思是什么?)“感到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張,好象有一種生命力在不斷地擴展”、“狀如海上午夜的潮聲”這樣的聯想?
(4)小結。這就是由事物引起的聯想。(可適當插入聯想與比喻區別的分析,易于讓學生掌握。)
3、在文中找出哪些是作者的見聞和哪些是聯想的句子。讀讀并體會體會。
(1)看花的人,接踵摩肩,多極了。
(2)這時候,蒼松啊,翠柏啊,碧醒啊,修竹啊,都挽不住人。(挽不住人,說明了什么?)
4、指導背誦。(按“遠看——近看——聲音”三部分來背)
三、學習第三段。
1、第5自然段。
(1)這節講什么內容?分哪幾層來說?
(覺得置身于花海之中,哪兒都好;覺得一棵比一棵好,美不勝收;不同性格的人看花時的動作不同。)
(2)句子比較:
①多數人在花下走來走去,花很好。
②多數人都在花下走來走去,這棵樹下仔細端詳一番,更好。
A、問:這兩句話哪句寫得好?好在哪里?
B、練習:(依照上面句子寫法。內容:“許多人在商場里走來走去,看山品很多。”)
(3)找出“大方”的人和“貪心”的人不同的賞花方式,從“貪心”人的動作說明了什么?
2、第6自然段。
(1)每種人看花時的特點有什么不同?
(2)討論,得出:
老爺爺——低吟
老奶奶——珍惜
青年們——好象參加盛會
小學生——驚呆
①如果把老爺爺的看花特點與青年們的看花特點以及其他調換一下,行嗎?為什么?
②為什么這樣寫符合這些人的不同身份?
四、學習第四段。
1、這段寫什么?
2、理解“春光似海,盛世如花”句子的意思。
五、朗讀課文,總結全文。
六、作業。
1、《作業本》4、5、6題。
2、情地朗讀課文。
3、選比喻與聯想的句段,讓學生分清兩者之間的不同
浙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花潮》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課文中的聯想,能分辨課文中哪些是作者的見聞,哪些是作者的聯想。
2、學會“踵、梧”等9個生字,理解“花團錦簇、接踵摩肩”等26個詞語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4自然段。
4、感受春天的美景和社會平和安詳的氣氛,更加熱愛社會主義祖國。
二、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認識見聞和聯想,并能夠分辨課文中的有關句子。
難點:課文第三段根據不同性格和年齡的看花老人的特點,抓住看花人不同的心情和動作,豐富而有變化的寫法。
三、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2、學習課文第一段。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出示課題
2、解題:潮水非常壯觀,“花潮”是怎樣的一種景象?作者為什么把花比作潮呢?
二、初讀課文。
1、聽錄音,思考上面的兩個問題。
2、討論,交流問題的答案。
3、默讀課文,通過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學習生字新詞。
二、檢查自學情況。
1、正確書寫下面的字。
“鼎”盛:部首是目,書空上半部,注意筆順,共12筆。
“簪”花:中間部分不是“無”。
2、理解詞語。
“駐足、鼎盛、依依不舍、花團錦簇、接踵摩肩”5個詞語意思。
3、讀一讀課后第5題中的詞語。
4、課文寫作者去圓通公園看花,重點寫了哪兩個方面?(花和人)
給課文分段。
三、學習課文第一段。
1、請3個學生分讀第一段。
2、討論。
(1)第2自然段寫公園里景物不少,用了8個“有”,每個“有”后邊都只用一個字概括一種事物,這些事物的順序能換嗎?(不能。課文按景物、動植物分類記敘,在安排記敘時做到了兩相對應,讀起來有一種節奏美。)
熟讀這一自然段。
(2)圈出寫圓通公園的海棠平時和三、四月間不同的詞語。(枯枝瘦葉——花團錦簇,一個花的海洋。)
(3)小結:把花比作海洋很常見,而說“花潮”的很少見。學下面的課文要注意作者怎樣把花比作潮水。
四、課堂作業:完成作業本第1、2、3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閱讀“學習提示”。
2、認真學習課文第二段,能背誦第二段。
教學過程
一、閱讀“學習提示”。
1、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什么?(分辨見聞和聯想)
2、“見聞”指什么?“聯想”有什么特點?
3、分辨事物和聯想有什么好處?
二、結合訓練點,學習第二段。
1、思考:作者到圓通公園去看花,遠看和近看的花名是怎樣的?除了看到的,作者還聽到了什么?
討論:
(1)遠看。“之間一片紅云望不見邊際“說明了什么?
(2)近看。“每棵樹……顯示著自己的喜悅。”
A、從“炫耀”、“鼎盛”這兩個詞,你體會到什么?
B、這兩個詞與課文第一段中的哪句話有怎樣的聯系?想象一下,在你的眼前還出現怎樣的情景?
C、體會這句話的意思。
(用擬人手法,寫出花開得茂盛,顯示生命力的旺盛,同時反映人們賞花的喜悅。)
(3)聽到。人語聲,蜜蜂的嗡嗡聲,黃鶯的歌聲及琴聲、歌聲、笑聲……
A、想象一下,這是一個怎樣的聲景?
B、反映了當時人們怎樣的心情?
(4)小結并過度,這是作者當時的見聞。那么由此產生怎樣的聯想呢?
2、重點閱讀課后題3(1)、(3)。
(1)齊讀,說說哪些是作者看到、聽到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聯想?
(2)在文中用“——”劃出作者看到、聽到的;用“~~~~”劃出人物聯想。
A、小組討論“見聞和聯想”。
B、匯報、小結。(重點在“聯想”)
(3)思考并討論:為什么會產生“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騰”、(這里的“多少”意思是什么?)“感到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張,好象有一種生命力在不斷地擴展”、“狀如海上午夜的潮聲”這樣的聯想?
(4)小結。這就是由事物引起的聯想。(可適當插入聯想與比喻區別的分析,易于讓學生掌握。)
3、在文中找出哪些是作者的見聞和哪些是聯想的句子。讀讀并體會體會。
(1)看花的人,接踵摩肩,多極了。
(2)這時候,蒼松啊,翠柏啊,碧醒啊,修竹啊,都挽不住人。(挽不住人,說明了什么?)
4、指導背誦。(按“遠看——近看——聲音”三部分來背)
三、作業。
1、《作業本》第1、2、3、7題。
2、背誦第2段。
3、預習課后題2。
4、補充一些分辨“見聞與聯想”的片段練習。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第三段,注意怎樣寫出不同人物看花的特點。
2、學習第四段,理解“春光似海,盛世如花”。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三段。
1、第5自然段。
(1)這節講什么內容?分哪幾層來說?
(覺得置身于花海之中,哪兒都好;覺得一棵比一棵好,美不勝收;不同性格的人看花時的動作不同。)
(2)句子比較:
①多數人在花下走來走去,花很好。
②多數人都在花下走來走去,這棵樹下仔細端詳一番,更好。
A、問:這兩句話哪句寫得好?好在哪里?
B、練習:(依照上面句子寫法。內容:“許多人在商場里走來走去,看山品很多。”)
(3)找出“大方”的人和“貪心”的人不同的賞花方式,從“貪心”人的動作說明了什么?
2、第6自然段。
(1)每種人看花時的特點有什么不同?
(2)討論,得出:
老爺爺——低吟
老奶奶——珍惜
青年們——好象參加盛會
小學生——驚呆
①如果把老爺爺的看花特點與青年們的看花特點以及其他調換一下,行嗎?為什么?
②為什么這樣寫符合這些人的不同身份?
二、學習第四段。
1、這段寫什么?
2、理解“春光似海,盛世如花”句子的意思。
三、朗讀課文,總結全文。
四、作業。
1、《作業本》4、5、6題。
2、情地朗讀課文。
3、選比喻與聯想的句段,讓學生分清兩者之間的不同
浙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花潮》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聯想,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2、能有感情地朗讀第四自然段。
3、感受花潮的美和無限的生命力,領悟作者愛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感受花潮的美和無限的生命力。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體悟作者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十課,讓我們齊讀課題。你們是怎么理解課題的?你們見過潮水嗎?你印象中的潮水是怎樣的?(一望無際的,氣勢磅礴的,翻滾的,有潮聲的......)那么課題為什么能把海棠花比作潮水呢?
二、品讀第四自然段。
(一)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想一想你從哪些描寫中感覺到這的確是一片花潮?
(二)交流、討論并整理。
1、指名說,相機板書:多有動感有聲音
2、過渡語:這究竟是怎樣的花潮呢?
(三)再默讀第四自然段,想想你在讀的過程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把它概括成一個詞來說說是怎樣的花潮。在課題前加
1、交流并板書:迷人的美麗的氣勢磅礴的有生命力的有聲有色的......
2、教師小結:迷人、美麗、是因為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氣勢磅礴、有聲有色也是因為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所以旺盛的生命力是作者把海棠花比作潮水的最重要的原因。
3、再次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找出最能體現海棠花磅礴生命力的語句,用--劃出來,并想辦法把它讀好,想想你是從哪些字眼中體會到花潮的生命力的。
著重點撥理解以下句子:
句1每棵樹都在微風中炫耀著自己的鼎盛時代,每一朵花都在枝頭上顯示著自己的喜悅。
A、指名有感情地讀,說說自己的理解。
B、理解"鼎盛時代"、"炫耀",請你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樹或一朵花,你會如何炫耀自己的鼎盛時代,如何顯示自己的喜悅呢?
C、打開課件,出示海棠花圖片。
D、交流想象。
E、小結過渡:這么多同學的想象給我們一種爭奇斗艷、喜氣洋洋的感覺。我們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
F、齊讀。(不刻意追求齊整,按自己的理解朗讀)
句2有風,花在動;無風,花也潮水一般的動。在陽光照射下,每一個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陰影,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騰。你越看得出神,你就越感到這一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張,好象有一種生命力在不斷擴展。
A、出示句子,指名有感情地朗讀1、2兩句,并說說自己的理解。
B、這里的波浪什么?為什么感覺象在大海上翻騰?(在陽光下,每一個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陰影,陰影更襯托出花的艷麗和明亮,就仿佛無數波浪在碧綠的大海上翻騰。)指導看圖片。
C、讓我們一邊讀一邊來想象花"象潮水一般地動,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騰"的磅礴氣勢。齊讀1、2兩句。
D、過渡語:作者看到這一片的海棠花產生了如此奇妙的想象,我們把由看到、聽到所引起的想象稱之為聯想。(板書:聯想)作者越看得出神,聯想就越豐富。
E、齊讀第三句。
F、再次投入的齊讀。
G、你的眼前出現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交流。
小結語:是啊,大家的想象是多么的美,但這一切都來自于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
H、你能用朗讀來體現海棠花這種旺盛得令人驚嘆的生命力嗎?
I、自由讀、男女聲分讀、集體讀(用自己認為最能表達感情的方式來讀,不刻意追求一致。)
過渡語:有潮水必然有潮聲,那么什么是花潮的潮聲呢?
句4誰知道呢?也許是花下的人語聲,也許是花叢中蜜蜂的嗡嗡聲,也許什么地方有黃鶯的歌聲,還有什么地方送來看花人的琴聲、歌聲、笑聲......這一切交織在一起,猶如海上午夜的潮聲。
A、出示句子自由讀。
B、指導朗讀。讀出輕柔而有生命力的語感。男女生錯落有致地讀。
三、朗讀,升華情感。
1)引語:作者去看海棠花,并由大片海棠花聯想到了紅云、紅海、潮水、翻騰的波浪和午夜的潮聲,讓我們領略到了充滿磅礴生命力的美,從字里行間,你體會到了作者是以怎樣的心情來看花的嗎?(心潮澎湃,愛花,對生命、生活的熱愛)
2)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情來朗讀這段課文。
四、課堂作業:摘抄2-3句你認為寫得最出色的文句。
五、課外作業:背誦第四自然段。
浙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花潮》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品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感受花潮的美麗和壯觀。
2、能有感情地朗讀這部分內容,表現學生的感受。
學習準備:有關的圖片(海棠花、錢江潮等)。
預設過程:
一、導入
1、觀潮
師:(板書:潮)同學們,你看到這個字,想到的是什么?
預設:潮水
師:請欣賞錢江潮這一天下奇觀(播放課件:錢江潮)看了之后請你用一個詞語或一句話來形容這潮。
預設:壯觀氣勢雄偉奇觀等,教師隨即板書。
2、揭題
師:教師在潮前加一個,請在里填一個字,使它組成詞語。
預設:人潮車潮心潮等
教師追問:什么樣才能稱之為“人潮”或“車潮”呢?
預設:人和車子很多的時候。(教師板書:多)師追問:僅僅是多嗎?
預設:會動的。(教師板書:動)
師:課文為什么稱之為“花潮”呢?你認為花潮應該是怎樣的一副情景?
預設:花很多;花開得很旺盛;花在風中會動等。教師隨即板書:多旺動
二、初讀課文,學習自詞。
師:到底為什么稱之為花潮呢,讓我們一起進入課文的學習。
1、學習字詞
師:課前我們已經預習了課文,下面我們來匯報預習情況。(出示字詞)
枯枝瘦葉 花團錦簇 接踵摩肩 炫耀 鼎盛 伸張 擴展 駐足觀賞 簪子 發髻 佇立
讀準字音(自由讀,指名讀,全班讀)——認清字形,自己認為復雜的字再寫一寫——理解詞意
老師出示圖,你認為可以用黑板上的哪些詞語去形容,并簡單說說為什么。
(出示開滿各種花的圖)
你還能用其他的詞語嗎?
2、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默讀課文,找一找,文中哪一部分的內容是與本圖的內容是比較吻合的。
請你認真地讀一讀,要求盡量把畫面的美讀出來。(學生自由讀)誰愿意來展示自己讀得最好的部分。
三、品讀第四自然段。
1、初讀感悟
師:你們讀得可真認真,可我怎么聽都沒有“花潮”的感覺,頂多算是一個花的世界,一個令人陶醉的花的世界,潮還沒有聽到。請你再仔細地品讀文中的詞語,到底作者為什么稱之為花潮。請將你體會到的用最少的字旁注在書上。
(學生自學——四人小組交流——全班討論)
2、品讀交流
師:你們從哪里體會到花潮,先讀句子,我們聽是否有“潮”,再說你的體會,我們評是否有“潮”。
預設學生:
(1)很多。教師小結板書:花多如潮
(2)在風的吹動下會動,好象潮。歸納板書:花動如潮
(3)種各樣的聲音,好象是潮水聲。花聲如潮(稍解釋‘花聲’:因為花而帶來的各種聲音)
(4)花開得很旺盛,有旺盛的生命力,與潮水一般生機勃勃。歸納板書:花盛如潮
(5)的人每個都是興致勃勃,充滿喜悅,這種心情的興奮和激動也如潮水般的涌動。歸納板書:心涌如潮
對四五兩點學生的體會可能有一定的問題,教師可以適當地引導。
3、誦讀表現
我們的體會都很細膩,下面就把你體會到,通過你的誦讀來表現吧!
(學生自讀——個人展示——全班齊讀)
4、嘗試背誦
背誦自己最感興趣的那一部分內容。
板書設計
花多如潮 多
花動如潮 動
花潮 花聲如潮 壯
花盛如潮
心涌如潮
浙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花潮》教案 篇5
佚名
【想一想】
1、花很多可以成海,人們稱為“花海”,“花潮”是一種怎樣的景象?
提示:
(1)“……只見一片紅云望不到邊際。”
(2)“……有風,花在動;無風,花也潮水一般地動。……”
(3)“你越看得出神,你就越感到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張,好像有一種生命力在不斷擴展。”
(4)“你可以聽到潮水的聲音……這一切交織在一起,猶如海上午夜的潮聲。”
2、回家的路上,聽到很多人議論紛紛。我一面走著,一面聽人家說著,自己也默念著這兩句話:春光似海,盛世如花。
從這篇文章中看,“春光似海”是指什么?“盛世如花”又是指什么?
提示:
(1)圓通公園春天的景色怎樣?“一到三四月間,真是花團錦簇,變成一個花的海洋。……”
(2)圓通公園里游人的情況是怎樣的?給你一種怎樣的感覺?
“大家都是來看花的。有人走累了……不一會兒似乎又感到別的地方更好……多數人都在花下走來走去……有人很大方……有人貪心不足……”
“老爺爺看花……老奶奶看花……青年們……小學生們……”
3、在陽光的照射下,每一個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陰影,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騰。你越看得出神,你就越感到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張,好像有一種生命力在不斷擴展。
在這段話中,哪些是看到的事物,哪些是聯想?描寫景色是適當描寫自己的聯想有什么好處?
提示:
(1)聯想是一種由此及彼的思維過程,由眼前的事物有感而發地想及其它事物,能更好地抒發感情。
(2)聯系上文想一想“每棵樹都在微風中炫耀著自己的鼎盛時代,每一朵花都在枝頭上顯示著自己的喜悅。”
【做一做】
1、賞花品花
圓通公園里的海棠花開得那樣燦爛,吸引了眾多游人的目光。作者面對著一望無際,無限爛漫的海棠花,更是生出了很多的感嘆。看來,花真是有生命的,有靈性的;花和人之間的關系還是需要人們去細細地品味。
來吧,讓我們一起走進公園,走進山林,走進原野……來到有花兒開放的地方,用你明亮的眼睛去細細的觀賞花的美麗,用你明亮的心靈去靜靜的感覺花的神韻。
也許,你也會看到花潮,感覺到花兒蓬勃向上的活力;也許你還會看到花兒靜靜地綻放,聽到花兒竊竊的私語……
你去了,也許還會有更多新的發現。
走,現在就行動!
2、留住花影
因為艷麗,花兒總而讓人心動;然而,好花不常開卻又往往讓人神傷。《紅樓夢》中的林黛玉是愛花至極的人,“黛玉葬花”感動許許多多故事內外的人。
怎樣留住花影,留住花兒的美好記憶?攝影、拍照、畫畫、……這些,很多人都會想到,我們也可以嘗試一下。開動一下腦筋,我們還可以想出更多的,更好的辦法,比如制作干花標本,這可有一點復雜。還有什么高見呢?不妨一試。
【讀一讀】
【寫一寫】
浙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花潮》教案 篇6
佚名
教學目標 :
1、知道什么是聯想,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2、能有感情地朗讀第四自然段。
3、感受花潮的美和無限的生命力,領悟作者愛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感受花潮的美和無限的生命力。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體悟作者的情感。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十課,讓我們齊讀課題。你們是怎么理解課題的?你們見過潮水嗎?你印象中的潮水是怎樣的?(一望無際的,氣勢磅礴的,翻滾的,有潮聲的......)那么課題為什么能把海棠花比作潮水呢?
二、品讀第四自然段。
(一)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想一想你從哪些描寫中感覺到這的確是一片花潮?
(二)交流、討論并整理。
1、指名說,相機板書:多有動感有聲音
2、過渡語:這究竟是怎樣的花潮呢?
(三)再默讀第四自然段,想想你在讀的過程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最好把它概括成一個詞來說說是怎樣的花潮。在課題前加
1、交流并板書:迷人的美麗的氣勢磅礴的有生命力的有聲有色的......
2、教師小結:迷人、美麗、是因為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氣勢磅礴、有聲有色也是因為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所以旺盛的生命力是作者把海棠花比作潮水的最重要的原因。
3、再次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找出最能體現海棠花磅礴生命力的語句,用--劃出來,并想辦法把它讀好,想想你是從哪些字眼中體會到花潮的生命力的。
著重點撥理解以下句子:
句1每棵樹都在微風中炫耀著自己的鼎盛時代,每一朵花都在枝頭上顯示著自己的喜悅。
A、指名有感情地讀,說說自己的理解。
B、理解"鼎盛時代"、"炫耀",請你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樹或一朵花,你會如何炫耀自己的鼎盛時代,如何顯示自己的喜悅呢?
C、打開課件,出示海棠花圖片。
D、交流想象。
E、小結過渡:這么多同學的想象給我們一種爭奇斗艷、喜氣洋洋的感覺。我們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
F、齊讀。(不刻意追求齊整,按自己的理解朗讀)
句2有風,花在動;無風,花也潮水一般的動。在陽光照射下,每一個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陰影,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騰。你越看得出神,你就越感到這一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張,好象有一種生命力在不斷擴展。
A、出示句子,指名有感情地朗讀1、2兩句,并說說自己的理解。
B、這里的波浪什么?為什么感覺象在大海上翻騰?(在陽光下,每一個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陰影,陰影更襯托出花的艷麗和明亮,就仿佛無數波浪在碧綠的大海上翻騰。)指導看圖片。
C、讓我們一邊讀一邊來想象花"象潮水一般地動,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騰"的磅礴氣勢。齊讀1、2兩句。
D、過渡語:作者看到這一片的海棠花產生了如此奇妙的想象,我們把由看到、聽到所引起的想象稱之為聯想。(板書:聯想)作者越看得出神,聯想就越豐富。
E、齊讀第三句。
F、再次投入的齊讀。
G、你的眼前出現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交流。
小結語:是啊,大家的想象是多么的美,但這一切都來自于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
H、你能用朗讀來體現海棠花這種旺盛得令人驚嘆的生命力嗎?
I、自由讀、男女聲分讀、集體讀(用自己認為最能表達感情的方式來讀,不刻意追求一致。)
過渡語:有潮水必然有潮聲,那么什么是花潮的潮聲呢?
句4誰知道呢?也許是花下的人語聲,也許是花叢中蜜蜂的嗡嗡聲,也許什么地方有黃鶯的歌聲,還有什么地方送來看花人的琴聲、歌聲、笑聲......這一切交織在一起,猶如海上午夜的潮聲。
A、出示句子自由讀。
B、指導朗讀。讀出輕柔而有生命力的語感。男女生錯落有致地讀。
三、朗讀,升華情感。
1)引語:作者去看海棠花,并由大片海棠花聯想到了紅云、紅海、潮水、翻騰的波浪和午夜的潮聲,讓我們領略到了充滿磅礴生命力的美,從字里行間,你體會到了作者是以怎樣的心情來看花的嗎?(心潮澎湃,愛花,對生命、生活的熱愛)
2)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情來朗讀這段課文。
四、課堂作業 :摘抄2-3句你認為寫得最出色的文句。
五、課外作業 :背誦第四自然段。◆
浙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花潮》教案 篇7
設計目標:
學習理解“炫耀”、“鼎盛”兩詞,并讀通課文。在自主研讀、自讀自悟、誦讀表達中領略海棠美麗與生機,提高學生朗讀水平及語感能力。
設計重點:通過朗讀感受花潮的美和無限的生命力。
估計難點: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感受海棠花如潮的氣勢。
第一板塊:圖文結合,引領積累,并扣題質疑。
1、同學們坐得很好,以最飽滿的精神迎接我,我很高興。你打算這堂課送份什么禮物給老師呢?(一個笑容、認真聽好這堂課、好好發揮自己長處……)
2、老師也送給同學們一份禮物:展示花潮圖片,學生欣賞……看了這么美的花,你能不能用四個字的詞給她取個名嗎?(繁花似錦、錦繡連天、花枝招展、婀娜多姿、千姿百態、競相開放、各式各樣)多美的名字啊!有這么一位作家,叫李廣田,就以“花潮”為題寫過這樣的文章。
3、齊讀課題:讀了這課題,你有什么問題要問的?(這是哪里的花?這是什么時候開的花?為什么花如潮?這花是怎樣的美麗?)會提問,就是會學習呀!
4、想不想解決這些問題?請同學們打開課文73頁,(一)、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難讀的地方反復讀;(二)、注意剛才我們一起提出的問題,看看哪些問題我們可以讀懂,哪些問題沒有讀懂。好,我們開始讀書吧!
第二板塊:對話文本,梳理問題,初步感受文章的“花潮美”
1、課文讀完了,你欣賞到了什么?
2、你又讀懂了那些問題?(對于提些是不是,對不對,一目就了然,一讀就清楚的問題,相對來說是價值不高;提呢?應該提些為什么、怎么樣涉及面廣一點的問題,就顯得有價值一些的。)哪個問題最值得研究?
板書:(為什么花如潮?)。
哪個自然段直接寫到海棠花?請同學門默讀課文第四自然段,哪些句子能說明花如潮的?找到后認認真真讀好它,并同桌相互討論為什么花如潮?
第三板塊:沉入文本,品析“語言美”感悟“花潮美”
1、交流研讀句子:
向高處看去,隔著密密層層的綠蔭,只見一片紅云望不到邊際。
1)、這句話能體現花如潮嗎?你們能不能一讀就告訴我這花如潮的。
(你感覺我聽出來了嗎?我怎么聽不出那是一片紅云,倒像個姑娘拿著紅絲巾在頭上恍來恍去的!)
2)、再讀。有點味道了,除“一片”與“望不到”,“密密層層”也應該是重點詞。
3)、啊~一片紅云是怎樣的一番景象?(板書:一片紅云不著邊。)呈現紅云般的花圖片。
5)、讓我們再次陶醉于這一片美麗、神奇的紅云當中吧,齊讀!
有風,花在動;無風,花也潮水一般地動。
1)、這句話你理解嗎?說說你的理解?
2)、有風花在動,可偏偏這個時候那風卻停了,花又為何而動呢?
3)、聯系生活:
(花香觸動了繁花。)花香自有蝶飛來……
(花美因來游人,觸動了花枝。)
(花美,陶醉了看花的人,看花了眼。)繁花似錦、漫天錦繡醉人心啊!
(花生命力,向外生長……)、你的想法很膽大,也很合理!
4)、聯系上文:你很會學習,能夠聯系你的生活去學習,如果你能聯系上下文去理解句子,那樣你的理解會更深,更透!你們覺得哪個句子也可以說明無風花也在動呢?
在陽光照射下,每一朵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陰影,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騰。
1)、說體會
2)、你們也是體會這句話嗎?既然一樣我們就不再體會了。把它讀好來,好嗎?
3)、談談應該怎么讀?(句子語調應該越讀越高,特別是“多少”與“翻騰”這兩個詞要強調出來,還應該要讀出句子的氣勢來。)
4)、指名讀:他讀得怎么樣?(浪不夠高,不夠有氣勢!)——(誰能讀得有氣勢一些呢?)指名讀——你覺得誰讀得比你好——評價(你讀得不僅是字正腔圓、而且讀得是入情入境。)——指原學生讀(你是柔中帶鋼、鋼中帶柔。)
5)、設情景:表揚讀——我們這大禮堂大概有幾米高?(7、8米)可你知道嗎,有時候波浪翻騰就有十幾米甚至幾十米那么高啊!這樣不計其數、千千萬萬海浪翻騰,這樣的大海是怎樣的大海啊?(波濤洶涌、驚濤駭浪、氣勢磅礴、排山倒海、翻天覆地、山蹦地裂)!是呀!這樣的大海是排山倒海的、是翻天覆地的、更是氣勢磅礴的呀!
6)、指原來學生讀,并鼓勵讀。(如果他這次讀得更好我們給他掌聲,好嗎?)
7)、齊讀(正因為,作者看到如此美麗的海棠,怪不得會產生了奇妙的聯想,這樣的句子取個名字就叫聯想句。聯想句往往由“好象、仿佛、猶如”之類的詞引出來的。)
你越看得出神,你就越感到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張,好像有一種生命力在不斷擴展。
1)、談體會(伸張、擴張)
2)、指名讀
3)、閉上眼睛,你可以感受到什么?(你對語言感受能力很強。)(感受到所以的樹都在——長、所有的花都在——開!這何止是花在開,樹在長呀,這分明是一種生命在——流淌、躍動、流露、涌動啊!)
4)、讓我們再次感受這生機勃勃的海棠吧!齊讀!
每棵樹都在微風中炫耀著自己的鼎盛時代,每朵花都在微風中,顯示著自己的喜悅。
1)、這句話有個詞值得品一品范寫,并找近義詞:顯示
2)、炫耀:你有炫耀過自己的時候嗎?當時你的感受是什么?可是這樹這花也在炫耀,它們在炫耀什么?(花開得旺盛,開得美用課文中一個詞就是“鼎盛”板書學習“鼎盛”一詞)
3)、能不能帶著這種自豪而又喜悅的心情來讀這句話?
4)、指名讀。
5)、想不想去看看這樣的海棠花?做好迎接準備,我們隆重請出海棠(展示海棠)
6)、看了這海棠花,你有什么感受啊?
7)、讓我們再次帶著這份感動、帶著這份贊嘆一起讀吧!(我們看看一個句子,由于我們體會的角度不一樣,讀出的味道也不盡相同,所以讀書,就應該多角度地、有創意地讀啊!)
誰知道呢,也許是花下的人語聲,也許是花叢中蜜蜂的嗡嗡聲,也許什么地方有黃鶯的歌聲,還有什么地方送來看花人的琴聲、歌聲、笑聲……這一切交織在一起,猶如午夜的潮聲。
1)、有潮水必有潮聲,何為潮聲呢?
2)、你很會讀書,省略號都給你讀懂了。
3)、這么多的聲音可能連這黑板都寫不下了,老師也給你們這么家伙累壞了。用個詞來形容吧。(一切!)
4)、對!這種景象,這種潮聲,交織在潮聲中……
第四板塊:追朔本原,捕捉方法,聯想句式練筆。
1、我們欣賞了花兒靜靜地綻放;聆聽花兒的竊竊私語;更領略到了花兒勃勃向上的生機!讓我們用我們的朗讀,來表達我們對海棠的理解、喜愛與贊賞吧!進行串讀。(串讀有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激動輪流讀。)
2、多美的散文啊!作者能把花寫得如此美麗,是因為作者運用了大量的聯想與見聞結合的方法,才這樣精彩。親愛的同學,拿出你的筆,把你平時留在腦海里最美的一幕,運用聯想與見聞結合把它寫下來,也讓我們感受到它那不同凡響的美。
浙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花潮》教案 篇8
佚名
一、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課文中的聯想,能分辨課文中哪些是作者的見聞,哪些是作者的聯想。
2、學會“踵、梧”等9個生字,理解“花團錦簇、接踵摩肩”等26個詞語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4自然段。
4、感受春天的美景和社會平和安詳的氣氛,更加熱愛社會主義祖國。
二、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認識見聞和聯想,并能夠分辨課文中的有關句子。
難點:課文第三段根據不同性格和年齡的看花老人的特點,抓住看花人不同的心情和動作,豐富而有變化的寫法。
三、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2、學習課文第一段。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出示課題
2、解題:潮水非常壯觀,“花潮”是怎樣的一種景象?作者為什么把花比作潮呢?
二、初讀課文。
1、聽錄音,思考上面的兩個問題。
2、討論,交流問題的答案。
3、默讀課文,通過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學習生字新詞。
二、檢查自學情況。
1、正確書寫下面的字。
“鼎”盛:部首是目,書空上半部,注意筆順,共12筆。
“簪”花:中間部分不是“無”。
2、理解詞語。
“駐足、鼎盛、依依不舍、花團錦簇、接踵摩肩”5個詞語意思。
3、讀一讀課后第5題中的詞語。
4、課文寫作者去圓通公園看花,重點寫了哪兩個方面?(花和人)
給課文分段。
三、學習課文第一段。
1、請3個學生分讀第一段。
2、討論。
(1)第2自然段寫公園里景物不少,用了8個“有”,每個“有”后邊都只用一個字概括一種事物,這些事物的順序能換嗎?(不能。課文按景物、動植物分類記敘,在安排記敘時做到了兩相對應,讀起來有一種節奏美。)
熟讀這一自然段。
(2)圈出寫圓通公園的海棠平時和三、四月間不同的詞語。(枯枝瘦葉——花團錦簇,一個花的海洋。)
(3)小結:把花比作海洋很常見,而說“花潮”的很少見。學下面的課文要注意作者怎樣把花比作潮水。
四、課堂作業 :完成作業 本第1、2、3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閱讀“學習提示”。
2、認真學習課文第二段,能背誦第二段。
教學過程
一、閱讀“學習提示”。
1、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什么?(分辨見聞和聯想)
2、“見聞”指什么?“聯想”有什么特點?
3、分辨事物和聯想有什么好處?
二、結合訓練點,學習第二段。
1、思考:作者到圓通公園去看花,遠看和近看的花名是怎樣的?除了看到的,作者還聽到了什么?
討論:
(1)遠看。“之間一片紅云望不見邊際“說明了什么?
(2)近看。“每棵樹……顯示著自己的喜悅。”
A、從“炫耀”、“鼎盛”這兩個詞,你體會到什么?
B、這兩個詞與課文第一段中的哪句話有怎樣的聯系?想象一下,在你的眼前還出現怎樣的情景?
C、體會這句話的意思。
(用擬人手法,寫出花開得茂盛,顯示生命力的旺盛,同時反映人們賞花的喜悅。)
(3)聽到。人語聲,蜜蜂的嗡嗡聲,黃鶯的歌聲及琴聲、歌聲、笑聲……
A、想象一下,這是一個怎樣的聲景?
B、反映了當時人們怎樣的心情?
(4)小結并過度,這是作者當時的見聞。那么由此產生怎樣的聯想呢?
2、重點閱讀課后題3(1)、(3)。
(1)齊讀,說說哪些是作者看到、聽到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聯想?
(2)在文中用“——”劃出作者看到、聽到的;用“~~~~”劃出人物聯想。
A、小組討論“見聞和聯想”。
B、匯報、小結。(重點在“聯想”)
(3)思考并討論:為什么會產生“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騰”、(這里的“多少”意思是什么?)“感到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張,好象有一種生命力在不斷地擴展”、“狀如海上午夜的潮聲”這樣的聯想?
(4)小結。這就是由事物引起的聯想。(可適當插入聯想與比喻區別的分析,易于讓學生掌握。)
3、在文中找出哪些是作者的見聞和哪些是聯想的句子。讀讀并體會體會。
(1)看花的人,接踵摩肩,多極了。
(2)這時候,蒼松啊,翠柏啊,碧醒啊,修竹啊,都挽不住人。(挽不住人,說明了什么?)
4、指導背誦。(按“遠看——近看——聲音”三部分來背)
三、作業 。
1、《作業 本》第1、2、3、7題。
2、背誦第2段。
3、預習課后題2。
4、補充一些分辨“見聞與聯想”的片段練習。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第三段,注意怎樣寫出不同人物看花的特點。
2、學習第四段,理解“春光似海,盛世如花”。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三段。
1、第5自然段。
(1)這節講什么內容?分哪幾層來說?
(覺得置身于花海之中,哪兒都好;覺得一棵比一棵好,美不勝收;不同性格的人看花時的動作不同。)
(2)句子比較:
①多數人在花下走來走去,花很好。
②多數人都在花下走來走去,這棵樹下仔細端詳一番,更好。
A、問:這兩句話哪句寫得好?好在哪里?
B、練習:(依照上面句子寫法。內容:“許多人在商場里走來走去,看山品很多。”)
(3)找出“大方”的人和“貪心”的人不同的賞花方式,從“貪心”人的動作說明了什么?
2、第6自然段。
(1)每種人看花時的特點有什么不同?
(2)討論,得出:
老爺爺——低吟
老奶奶——珍惜
青年們——好象參加盛會
小學生——驚呆
①如果把老爺爺的看花特點與青年們的看花特點以及其他調換一下,行嗎?為什么?
②為什么這樣寫符合這些人的不同身份?
二、學習第四段。
1、這段寫什么?
2、理解“春光似海,盛世如花”句子的意思。
三、朗讀課文,總結全文。
四、作業 。
1、《作業 本》4、5、6題。
2、情地朗讀課文。
3、選比喻與聯想的句段,讓學生分清兩者之間的不同
板書設計
花開——花團錦簇 花的海洋
(見聞)每個花瓣各種聲音
花潮
(聯想)好象(擴展)猶如(海潮)
賞花——不同身份 不同特點
感受——春光似海 盛世如花◆
浙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花潮》教案 篇9
【想一想】
1、花很多可以成海,人們稱為“花海”,“花潮”是一種怎樣的景象?
提示:
(1)“……只見一片紅云望不到邊際。”
(2)“……有風,花在動;無風,花也潮水一般地動。……”
(3)“你越看得出神,你就越感到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張,好像有一種生命力在不斷擴展。”
(4)“你可以聽到潮水的聲音……這一切交織在一起,猶如海上午夜的潮聲。”
2、回家的路上,聽到很多人議論紛紛。我一面走著,一面聽人家說著,自己也默念著這兩句話:春光似海,盛世如花。
從這篇文章中看,“春光似海”是指什么?“盛世如花”又是指什么?
提示:
(1)圓通公園春天的景色怎樣?“一到三四月間,真是花團錦簇,變成一個花的海洋。……”
(2)圓通公園里游人的情況是怎樣的?給你一種怎樣的感覺?
“大家都是來看花的。有人走累了……不一會兒似乎又感到別的地方更好……多數人都在花下走來走去……有人很大方……有人貪心不足……”
“老爺爺看花……老奶奶看花……青年們……小學生們……”
3、在陽光的照射下,每一個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陰影,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騰。你越看得出神,你就越感到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張,好像有一種生命力在不斷擴展。
在這段話中,哪些是看到的事物,哪些是聯想?描寫景色是適當描寫自己的聯想有什么好處?
提示:
(1)聯想是一種由此及彼的思維過程,由眼前的事物有感而發地想及其它事物,能更好地抒發感情。
(2)聯系上文想一想“每棵樹都在微風中炫耀著自己的鼎盛時代,每一朵花都在枝頭上顯示著自己的喜悅。”
【做一做】
1、賞花品花
圓通公園里的海棠花開得那樣燦爛,吸引了眾多游人的目光。作者面對著一望無際,無限爛漫的海棠花,更是生出了很多的感嘆。看來,花真是有生命的,有靈性的;花和人之間的關系還是需要人們去細細地品味。
來吧,讓我們一起走進公園,走進山林,走進原野……來到有花兒開放的地方,用你明亮的眼睛去細細的觀賞花的美麗,用你明亮的心靈去靜靜的感覺花的神韻。
也許,你也會看到花潮,感覺到花兒蓬勃向上的活力;也許你還會看到花兒靜靜地綻放,聽到花兒竊竊的私語……
你去了,也許還會有更多新的發現。
走,現在就行動!
2、留住花影
因為艷麗,花兒總而讓人心動;然而,好花不常開卻又往往讓人神傷。《紅樓夢》中的林黛玉是愛花至極的人,“黛玉葬花”感動許許多多故事內外的人。
怎樣留住花影,留住花兒的美好記憶?攝影、拍照、畫畫、……這些,很多人都會想到,我們也可以嘗試一下。開動一下腦筋,我們還可以想出更多的,更好的辦法,比如制作干花標本,這可有一點復雜。還有什么高見呢?不妨一試。
【讀一讀】
【寫一寫】
浙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花潮》教案 篇10
一、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課文中的聯想,能分辨課文中哪些是作者的見聞,哪些是作者的聯想。
2、學會“踵、梧”等9個生字,理解“花團錦簇、接踵摩肩”等26個詞語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4自然段。
4、感受春天的美景和社會平和安詳的氣氛,更加熱愛社會主義祖國。
二、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認識見聞和聯想,并能夠分辨課文中的有關句子。
難點:課文第三段根據不同性格和年齡的看花老人的特點,抓住看花人不同的心情和動作,豐富而有變化的寫法。
三、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2、學習課文第一段。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出示課題
2、解題:潮水非常壯觀,“花潮”是怎樣的一種景象?作者為什么把花比作潮呢?
二、初讀課文。
1、聽錄音,思考上面的兩個問題。
2、討論,交流問題的答案。
3、默讀課文,通過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學習生字新詞。
二、檢查自學情況。
1、正確書寫下面的字。
“鼎”盛:部首是目,書空上半部,注意筆順,共12筆。
“簪”花:中間部分不是“無”。
2、理解詞語。
“駐足、鼎盛、依依不舍、花團錦簇、接踵摩肩”5個詞語意思。
3、讀一讀課后第5題中的詞語。
4、課文寫作者去圓通公園看花,重點寫了哪兩個方面?(花和人)
給課文分段。
三、學習課文第一段。
1、請3個學生分讀第一段。
2、討論。
(1)第2自然段寫公園里景物不少,用了8個“有”,每個“有”后邊都只用一個字概括一種事物,這些事物的順序能換嗎?(不能。課文按景物、動植物分類記敘,在安排記敘時做到了兩相對應,讀起來有一種節奏美。)
熟讀這一自然段。
(2)圈出寫圓通公園的海棠平時和三、四月間不同的詞語。(枯枝瘦葉——花團錦簇,一個花的海洋。)
(3)小結:把花比作海洋很常見,而說“花潮”的很少見。學下面的課文要注意作者怎樣把花比作潮水。
四、課堂作業 :完成作業 本第1、2、3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閱讀“學習提示”。
2、認真學習課文第二段,能背誦第二段。
教學過程
一、閱讀“學習提示”。
1、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什么?(分辨見聞和聯想)
2、“見聞”指什么?“聯想”有什么特點?
3、分辨事物和聯想有什么好處?
二、結合訓練點,學習第二段。
1、思考:作者到圓通公園去看花,遠看和近看的花名是怎樣的?除了看到的,作者還聽到了什么?
討論:
(1)遠看。“之間一片紅云望不見邊際“說明了什么?
(2)近看。“每棵樹……顯示著自己的喜悅。”
A、從“炫耀”、“鼎盛”這兩個詞,你體會到什么?
B、這兩個詞與課文第一段中的哪句話有怎樣的聯系?想象一下,在你的眼前還出現怎樣的情景?
C、體會這句話的意思。
(用擬人手法,寫出花開得茂盛,顯示生命力的旺盛,同時反映人們賞花的喜悅。)
(3)聽到。人語聲,蜜蜂的嗡嗡聲,黃鶯的歌聲及琴聲、歌聲、笑聲……
A、想象一下,這是一個怎樣的聲景?
B、反映了當時人們怎樣的心情?
(4)小結并過度,這是作者當時的見聞。那么由此產生怎樣的聯想呢?
2、重點閱讀課后題3(1)、(3)。
(1)齊讀,說說哪些是作者看到、聽到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聯想?
(2)在文中用“——”劃出作者看到、聽到的;用“~~~~”劃出人物聯想。
A、小組討論“見聞和聯想”。
B、匯報、小結。(重點在“聯想”)
(3)思考并討論:為什么會產生“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騰”、(這里的“多少”意思是什么?)“感到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張,好象有一種生命力在不斷地擴展”、“狀如海上午夜的潮聲”這樣的聯想?
(4)小結。這就是由事物引起的聯想。(可適當插入聯想與比喻區別的分析,易于讓學生掌握。)
3、在文中找出哪些是作者的見聞和哪些是聯想的句子。讀讀并體會體會。
(1)看花的人,接踵摩肩,多極了。
(2)這時候,蒼松啊,翠柏啊,碧醒啊,修竹啊,都挽不住人。(挽不住人,說明了什么?)
4、指導背誦。(按“遠看——近看——聲音”三部分來背)
三、作業 。
1、《作業 本》第1、2、3、7題。
2、背誦第2段。
3、預習課后題2。
4、補充一些分辨“見聞與聯想”的片段練習。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第三段,注意怎樣寫出不同人物看花的特點。
2、學習第四段,理解“春光似海,盛世如花”。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三段。
1、第5自然段。
(1)這節講什么內容?分哪幾層來說?
(覺得置身于花海之中,哪兒都好;覺得一棵比一棵好,美不勝收;不同性格的人看花時的動作不同。)
(2)句子比較:
①多數人在花下走來走去,花很好。
②多數人都在花下走來走去,這棵樹下仔細端詳一番,更好。
A、問:這兩句話哪句寫得好?好在哪里?
B、練習:(依照上面句子寫法。內容:“許多人在商場里走來走去,看山品很多。”)
(3)找出“大方”的人和“貪心”的人不同的賞花方式,從“貪心”人的動作說明了什么?
2、第6自然段。
(1)每種人看花時的特點有什么不同?
(2)討論,得出:
老爺爺——低吟
老奶奶——珍惜
青年們——好象參加盛會
小學生——驚呆
①如果把老爺爺的看花特點與青年們的看花特點以及其他調換一下,行嗎?為什么?
②為什么這樣寫符合這些人的不同身份?
二、學習第四段。
1、這段寫什么?
2、理解“春光似海,盛世如花”句子的意思。
三、朗讀課文,總結全文。
四、作業 。
1、《作業 本》4、5、6題。
2、情地朗讀課文。
3、選比喻與聯想的句段,讓學生分清兩者之間的不同
板書設計
花開——花團錦簇 花的海洋
(見聞)每個花瓣各種聲音
花潮
(聯想)好象(擴展)猶如(海潮)
賞花——不同身份 不同特點
感受——春光似海 盛世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