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上冊美術《會滾的玩具》教案范文(通用5篇)
小學一年級上冊美術《會滾的玩具》教案范文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通過對各類能滾動物體的看、摸、玩(滾動游戲)等活動,感知滾動物體的形態及特征,并引發對滾動現象的聯想和思考。設計一個會滾動的簡易玩具,在游戲式的活動中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動手實踐能力。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自主選擇材料、工具,運用各種制作方法,制作一個既漂亮又好玩的滾動玩具,并通過滾動游戲探索各種玩法,讓孩子們在游戲中自己探索、發現、解決問題。由于滾動中物體位置不斷變動,其快慢、翻轉、碰撞、彈蹦、滑行、停止,引出學生對生活中有關現象的記憶和聯想,觸發了創意思維。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本課是以廢舊物品為原材料制作會滾的玩具,體現趣味性的美術學習。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設計和制作,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了解滾動玩具的特點。學習滾動玩具的制作方法,培養學生動手制作能力。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自選材料、自籌材料、自制玩具的能力以及如何設計造型的方式。
教學策略:
由于一年級兒童年齡小,學習主動性、自主性尚未形成,創造性處于無意識狀態,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愛活動、愛游戲,所以本節課我主要采用滾動游戲來吸引學生,讓滾動游戲貫穿整個課堂之中。教師以演示物體滾動的方式導入,提出物體怎樣才能滾動,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其次制作過程中師生間合作,有利于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揮。圍繞著一個“玩”字活躍了學生的情緒,體現了“在玩中學”的思想,努力營造一個讓學生快樂體驗、主動發現、動手創造,感受成功的學習范圍。本課從課前準備開始到教學全部過程,全由學生主體的活動貫穿著:探索──感受──體驗──聯想──表現──評價各個環節。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緊密聯系在一起,激發學生大膽地進行探究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知識和技能,能幫助我們美化生活,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通過教學,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方式的學習過程,將教科書的知識與技法轉化為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審美能力,促進人格的全面發展。
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
教學活動(含過程與方法)
設計目的和說明
游戲導入
探索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生活中哪些東西會滾動嗎?你們找到了嗎,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我找到了皮球、蘋果、橘子、飛機等等。
師:哇塞!你們真厲害,找到這么多東西,到底這些東西能不能滾動呢?下面我們一起做個小游戲吧!
師:你們想玩嗎?玩這些玩具有一個規則,就是要讓這些玩具比賽跑步,同自己帶來的東西在桌子輕輕地滾一滾,看看誰跑得最快。
生:氣球可以滾動!
生: 鈴鼓可以滾動,圓形的東西可以滾動。
生: 老師,地球也可以滾動的,還有口杯也可以滾動……
師:如果我們利用這些會滾動的物體制作一個小玩具會是什么樣的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吧!出示課題:《會滾的玩具》
探索,課前與學生交流,尋找能滾動的東西帶入課堂。意圖是走向生活,拓寬學習空間和學習資源,體現出自然和生活是第一課堂,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釋放學生急于想玩的心理,初步感知、體驗滾動的樂趣,并探討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征。
講授新課
感受
體驗
聯想
師:是不是所有的物體都能滾動呢?(出示幾個方形、三角形、多面形、大大小小的圓形。)請大家在來試試?
師:看一看誰跑在最前面,為什么?
生:經過實踐,圓形跑得快。
生:原因是因為它是沒有稜角的球體,所以它們滾動得比較快。
師:我們怎么才能把這些能滾動的物體變成玩具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書中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生:他們利用瓶子能滾動的原理,再用卡紙畫出熊貓的外輪廓在剪下來,貼在飲料瓶上,就可以滾動了。
生:利用廢舊紙筒制作的玩具,我很喜歡。
師:老師這里有很多紙碟、吸管、厚質紙、彩紙,你們能不能幫老師出出主意,看看這些材料可以做什么樣的玩具?
生:可以再圓球上畫畫,這個最簡單了。
師:出示圓形的紙碟,它像什么?又可以和誰搭配在一起,組成什么玩具呢?
生:剪貼一只小狗,放在盤子上方,制作成演雜技的。
師:怎么讓他動起來呢?
生:可以用吸管做軸承,讓小狗騎著它就行了唄。
教師演示:教師依據學生想法,演示在兩個圓形紙碟中間插入一根吸管進行連接,形成一個“車輪”,然后用彩筆在厚質紙上畫出猴子的形象,用剪刀剪出外形,用雙面膠粘貼在吸管表面,彩紙碎片裝飾圓形紙碟。制作出一個“小狗翻筋斗” 的會滾的玩具。
師:(課件:小狗在一個輪子的車子上的圖片)如果制作這樣的玩具,你們說說該怎么做,也可以動手一起做一下。
生:學生制作,匯報。
師:剛才你實驗的時候發現了什么?把你的發現也告訴你旁邊的同學。老師也想聽聽你們的實驗,誰愿意來告訴老師?在制作的過程中,遇到什么問題了嗎?是怎么解決的。
生:剪貼圖片有時固定不住。
生:覺得做得不好看。
師:這個問題好解決,我們再來做一個滾動游戲,看一看、想一想哪個滾動起來最漂亮。教師把一些經過裝飾的球體和沒有裝飾的球體倒在斜板上,讓學生觀察哪個滾起來更有趣,更漂亮。
師:教師把學生認為有趣的、漂亮的球體分發給每個小組,讓學生觀察教師是如何裝飾的。
生:總結方法,可以用手工紙去粘貼、用線描的方法畫螺旋線,通過線粗細的變化,表現他轉動的感覺。
教師演示制作滾動玩具
1.設計一只小花貓形象,選擇合適的色彩卡紙,剪出各部分—身子、頭、尾巴等。并注意要突出其前肢的畫法。
2.把小花貓的形象剪下,將做好的涂上顏色花紋。將各部分進行粘貼組合,完成作品。
3.把小花貓的形象貼在圓柱上。(腿部貼住,頭部豎起)
4.往瓶子里灌進一些沙子,滾動時可以聽到“沙沙”的響聲。(注意沙子不要灌滿,否則聽不到響聲。
通過觀察和感受教師從生活中給學生提供尋找的能滾動的物品,學生很容易理解能夠滾動的物體外形特點。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同時教師注意改變自身的角色,使學習過程親切輕松。
出示不同材料,引導學生分析,啟發大膽想象。
進一步感知、體驗滾動游戲的樂趣,同時培養學生與同學交往、合作、競爭的意識和能力。
通過這個環節讓學生在體驗、觀察、發現中去創造裝飾的方法。使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在玩中學習。
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材料和方法來表現。
充分體現學生自由的主體性,課堂教學是民主的、開放的,在玩中學使學生的興趣提升,積極參與,關注學生提出的問題,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環境。
學生創作
師:你們想不想也讓自己手里的圓型物體變的滾起來更好看呢?你打算用什么方式和材料來裝飾?
師:在制作過程中要大膽想象、自由的創造一個有趣的、會滾動的玩具。
師:引導學生想方設法突破單純用繪畫裝飾的形式,將繪畫與紙工制作或其他方法結合起來運用,要求制作新穎,有趣又靈活。
鼓勵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材料,通過想象與構思,設計并制作出一個會滾的小玩具。采用畫、撕、剪、貼等造型手段將玩具裝飾美化。
作品展示
師:你覺得這些會滾的玩具中哪一個最有意思?為什么?
師:誰愿意為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玩具?說說你認為最成功的地方?
師:如果再做一次,你準備在哪些地方進行改進?
提高學生的欣賞評述能力,體現評價的民主性和激勵性。
課后拓展
師:通過舉例說明滾動現象有什么好處?
師:滾動現象有壞處嗎?如果有,如何克服?教師出示地球儀、圓形鬧鐘等加以說明。
師:這節課,大家能積極地開動腦筋,發揮聰明才智,展開大膽想象,用平常的一些廢舊材料制作出了一件件有趣的會滾動的玩具,同學們想一想,利用這些廢舊材料還可以做什么東西?說得太好了,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做一個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人。
激發學生善于觀察、善于發現、善于探究
小學一年級上冊美術《會滾的玩具》教案范文 篇2
教學設想: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1冊第17課的內容。對于小學生說,玩具是他們的親密的伙伴,可以分享他們的快樂,引發他們的想象。通過對玩具的欣賞、交流、評價和表現,引導學生從參與、表現、創造的角度做玩具,從藝術要素、藝術形式方面感受美并體驗集體游戲的樂趣,從中受到教育,養成一個講衛生,不要隨地亂丟的好習慣。本課需1課時。
教學目標:
1、用自己制作的方式,表現玩具的形、色、質。
2、在活動當中體驗游戲的快樂,學會用不同的材料畫畫、剪剪自己喜歡的會滾的玩具,從中學會交流。
教學流程:
●欣賞:從對日常生活的認識轉入到對藝術的學習,老師將事先做好的各種各樣形狀的玩具《熊貓》、《獅子》等選出一種放在展臺上。師可準備一些問題,如:“剛剛看到作品,你有什么樣的感受?你看到了什么?”(其中一個同學說:“我看到它是用一個健力寶盒子和一張熊貓照片做成的。”)接著,老師一一展示用(紙、球、輪子)等不同材料做的滾動玩具,欣賞完之后,找幾名同學上臺親手拿著看看它到底是怎樣做的。
●分析:師可準備一個問題:“我們平時喝完的飲料盒、廢紙是怎樣處理的呢?”帶著問題討論這些作品是用哪些材料做的,藝術家使用了哪些表現手法。這個環節是本課的重點,要盡可能分析細致,照顧到每個同學。
●玩玩:把玩具依次排列起來,讓學生玩一玩有趣的玩具,并且用簡單的語
言說說這個玩具的特點。
●繪畫:每人畫一幅最喜歡的畫(單個或成組),為了使畫面效果生動,可讓學生在不同的材料上作畫,必須是厚質紙。
●剪剪:把自己畫好的圖案用剪刀剪下來,注意安全。
●制作:把能滾動的工具繪出圖案,根據準備材料的不同進行組合。(四人一組)
●評價:展示學生的作品,師生一起分享創作的喜悅,和同學說說自己設計的想法和創作的體會。
教學反思:
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的表現會多種多樣,師可以根據不同情況,生發出新的教學環節。例如:當教師讓學生把自己做好的玩具與別人互相交流玩時,然后讓小組推薦出秀的作品展示給全班同學看,并發獎品。老師發現有一個同學上課不高興,原來是沒有展示自己的作品,這時,教師及時把握這個契機,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并靈活地調整了評價的方法(師本來是想讓學生推薦小組秀的作品,不能面向所有同學;此時老師在全班同學中說,沒有推薦的這幾位同學也做的不錯,那么,把你們親手做的作品當禮物送給爸爸媽媽,他們一定會贊成你做的好,并借此機會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
除此之外,本課在創設情境進還可以有以下多種選擇。
●創設情境一:每位學生拿著自己做好的滾動玩具,互相講解自己是怎樣做的,交換玩一玩。
●創設情境二:全班同學的玩具都擺在一起,做比賽游戲,看誰做的滾動玩具滾的又遠又快。
●創設情境三:課上完之后,讓學生對如何保護環境衛生進行小組討論,教師最后總結。
小學一年級上冊美術《會滾的玩具》教案范文 篇3
教學目標 :學習會滾的玩具的制作方法,培養學生動手制作能力。
教學重點:滾動玩具的制作方法會滾的玩具
教學難點 :設計動物的形狀會滾的玩具
教學準備:白卡紙、彩色水筆、剪刀、膠水、沙子,瓶子或罐子等圓柱體。
教學過程 :
一、組織教學:按常規進行。
二、引入新課
1、出示范作進行滾動游戲,激發學生興趣。
2、說一說這些玩具是怎樣制成的。(讓學生自學書上的制作示意圖)
三、指導學生制作滾動玩具
1、設計一只熊貓形象,并注意要突出其前肢的畫法。
2、把熊貓的形象剪下。
3、把熊貓的形象貼在圓柱上。(腿部貼住,頭部豎起)
四、指導學生游戲
往盒子里灌進一些沙子,滾動時可以聽到"沙沙"的響聲。(注意沙子不要灌滿,否則聽不到響聲。
五、啟發學生制作其它滾動玩具
1、回顧滾動玩具的制作方法。
2、學生設計其它形象(人物或動物)制作滾動玩具。
六、作業 評析。評析標準:滾動玩具的制作方法正確,形象設計生動。
小學一年級上冊美術《會滾的玩具》教案范文 篇4
會滾的玩具
一課時
教學目標 :學習滾動玩具的制作方法,培養學生動手制作能力。
教學重點:滾動玩具的制作方法
教學難點 :設計動物的形狀
教學準備:白卡紙、彩色水筆、剪刀、膠水、沙子,瓶子或罐子等圓柱體。
教學過程 :
一、組織教學:按常規進行。
二、引入新課
1、出示范作進行滾動游戲,激發學生興趣。
2、說一說這些玩具是怎樣制成的。(讓學生自學書上的制作示意圖)
三、指導學生制作滾動玩具
1、設計一只熊貓形象,并注意要突出其前肢的畫法。
2、把熊貓的形象剪下。
3、把熊貓的形象貼在圓柱上。(腿部貼住,頭部豎起)
四、指導學生游戲
往盒子里灌進一些沙子,滾動時可以聽到"沙沙"的響聲。(注意沙子不要灌滿,否則聽不到響聲。
五、啟發學生制作其它滾動玩具
1、回顧滾動玩具的制作方法。
2、學生設計其它形象(人物或動物)制作滾動玩具。
六、作業 評析。評析標準:滾動玩具的制作方法正確,形象設計生動。
小學一年級上冊美術《會滾的玩具》教案范文 篇5
福建省廈門市杏林區曾營小學 王 榮
課題:會滾的玩具(人教版小學美術實驗教材第一冊第17課)
課型:設計應用與綜合探索會滾的玩具
年級:一年級
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了解滾動玩具的特點。會滾的玩具
2.技能目標:培養學生折、剪、貼、畫等動手能力。
3.任感目標:培養學生敢想敢說,大膽創造的意識。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4.發展目標:培養學生想像力和創造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會滾的玩具
教學重點:合理選用廢舊材料,表現滾動玩具細節部分。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自選材料、自籌材料、自制玩具的能力以及如何設計造型的方式。
教學準備:
(學生)易拉罐、紙碟、吸管、厚質紙、剪刀、雙面膠、彩筆等;
(教師)各種類型玩具、課件、范作。
教學過程:
一、趣味引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老師很想知道,你們平時最喜歡什么樣的玩具?能不能告訴老師?(生答:略)那么,你們想知道老師小時候最喜歡什么樣的玩具嗎?請看(課件演示:畫面中散亂的瓶子、圓蓋、紙張,乒乓球,在短促的音樂聲中組成一個會滾動的人物造型玩具),能說出它與你們所玩的玩具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生答:略)它又有什么特點?(生答:略)對了,我們只要動動腦筋,可以運用各種不同的廢舊材料,自己制作出各種不同的會滾動的玩具。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剪剪、貼貼、畫畫,制作會滾動的小玩具。(出示課題)
二、合理選材,啟發想像
1.出示不同材料,引導學生分析,啟發大膽想像。
(1)老師這里有很多紙碟、吸管、厚質紙、彩紙,你們能不能幫老師出出主意,看看這些材料可以做什么樣的玩具?(指生回答)
(2)教師啟發學生想像圓形的紙碟像什么?吸管又可以用來做什么?剩下的彩紙又可以用來做什么?(學生分組討論,引導學生分析得出:原來我們可以用不同的圓形廢舊材料,可以制作出各種不同的會滾動的玩具)
(3)教師依據學生想法,演示在兩個圓形紙碟中間插入一根吸管進行連接,形成一個“車輪”,然后用彩筆在厚質紙上畫出猴子的形象,用剪刀剪出外形,用雙面膠粘貼在吸管表面,彩紙碎片裝飾圓形紙碟。制作出一個“猴子翻筋斗” 的會滾的玩具。
2.課件演示范例,引導學生欣賞,拓寬想像空間。
(l)請學生說一說,課本中,小朋友制作了哪些玩具,用了哪些材料?
(2)教師讓學生簡單介紹每種滾動玩具的制作方法。
(3)你們桌上也有許多材料,請同學們動動腦筋,想一想,看看你們所帶來的材料可以做些什么樣的滾動玩具?(分組討論,同組互說想法。引導學生討論得出: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廢舊材質,制作出各種不同造型的滾動玩具。)
三、交代要求,設計制作
1.根據學生所選材料,提問、啟發、示范(教師和學生)講解,得出:可以用剪、貼、畫等各種方法制作玩具。
2.我們給它取個名字,好嗎?(引導學生將自己制作的玩具取名。)
3.你們覺得是不是很有意思?是不是很想做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今天的作業要求(課件出示作業要求)。
作業要求:合理選材,大膽想像,構思巧妙,富有創意。
4.學生練習,教師適時展評指導(根據學生的能力,進行輔導幫助,使每個學生能享受成功的快樂)。
四、展示“玩具”,總結評價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展示比賽,看一看誰的玩具做得新穎、奇特、精細、動的靈活,就止誰代表本組上臺展示。
1.你覺得這些會滾的玩具中哪一個最有意思?為什么?
2.誰愿意為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玩具?說說你認為最成功的地方?
如果再做一次,你準備在哪些地方進行改進?
3.教師及時鼓勵有點滴進步的每個學生,同時提出要求,促進發展。
五、課堂小結,延伸活動
這節課,大家能積極地開動腦筋,發揮聰明才智,展開大膽想像,用平常的一些廢舊材料制作出了一件件有趣的會滾動的玩具,同學們想一想,利用這些廢舊材料還可以做什么東西?(生答:略)說得太好了,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做一個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人。
活動延伸:
1.引導學生繼續利用各種廢舊材料進行創造粘貼活動,發揮學生潛能。
2.請家長協助學生搜集、使用廢舊物并與孩子一同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