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教案(精選12篇)
《一分鐘》教案 篇1
設計依據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自我感悟是學生心理特點發展的需要。教學中應注重學生的自我感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拓寬、延伸學生的學習空間,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興趣,體會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關注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豐富學生語言實踐的形式。學會正確、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
2、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知道時間的寶貴,懂得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
4、通過學習,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揭示課題
1、組織游戲:
全體同學立正站好,兩臂側平舉,一動不動地站立,看誰堅持得最久。然后讓同學談感受,再面向全體同學談話。你覺得一分鐘長嗎?
2、一分鐘可以說很短,也可以說很長,在某種情況下,要克制自己,堅持一分鐘也是不容易的。我們今天學了課文《一分鐘》以后,對一分鐘的體會一定會更深。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錄音朗讀課文,聽后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2、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課題中的一分鐘在課文中指什么?
3、同桌互讀,糾正字音。
4、學生質疑。
三、合作探究,感悟課文
1、思考:
遲到一分鐘怎么變成二十分鐘呢?認真讀讀課文,你讀懂了什么?
2、小組交流,發表自己的不同看法。
3、集體交流:
你們小組都讀懂了什么?
(教師相機指導。)
4、指導學生朗讀。
5、讀完課文,你覺得這一分鐘重要嗎?為什么?
四、結合實際,自主學字
1、以小組為單位,自主學習生字:
讀準字音、給生字找朋友、自學生字筆順,說說識記生字的方法。
2、教師板演范寫,學生在書上描紅練習。
3、將學生寫的生字展示評比。
五、深化認識,實踐拓展
1、組織學生從活動中體會一分鐘的價值。
⑴ 通過查資料說明,人們一分鐘能做多少事。
⑵ 在你的生活中,一分鐘能干多少事?動手試一試。
2、以我一分鐘能做什么為主題,交流自己的切身感受,體會時間的寶貴。
《一分鐘》教案 篇2
目標:
1.體驗一分鐘的“魔力”,知道一分鐘很短,但可以做很多有意義的事情。
2.嘗試在一分鐘里做一件能讓別人快樂的小事。
3.基本理解一分鐘的含義,能根據秒針數出一分鐘的有六十秒。
4.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5.發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準備:
1.有秒針的大鐘。
2.有爺爺的圖片,開心與不開心的圖片各一幅。
3.《幸福拍手歌》一盤。
4.各種不快樂的小動物的圖片人手一張。
過程:
一、爺爺不開心,出示第一張圖片。
1.“請小朋友看看,這張圖片上有誰?他怎么了?”
幼:爺爺很不開心很難過
2.“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幼:爺爺的眉頭皺在一起,爺爺的嘴巴不笑!
二、有魔法的一分鐘。
1.一分鐘有多久?
出示第二幅圖。
①“可是一分鐘以后爺爺卻露出了笑臉,奇怪這一分鐘里到底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請幼兒積極動腦,請3-5名幼兒來回答。
2.體驗一分鐘。
第一次體驗,幼兒看大鐘并根據秒針的轉動數數。
①師:“這根又細又廠的秒針轉一圈就是60秒,讓我們一起來體驗一下吧!”開始數…
②“好了,原來秒針轉動60下就是一分鐘 ,那請小朋友來說說看我們在著一分鐘里可以做些什么事呢?”
請幼兒自由發揮,玩玩具看書……
師:那老師給小朋友一分鐘的時間,請你從椅子底下拿出一樣玩具玩一會。
一分鐘以后。
師:好,一分鐘過去了,請你來講講看在剛才的一分鐘里你做了一件什么事情?
小結:一分鐘很短,可是我們卻能做很多事情。
3.有魔法的一分鐘。
①出示圖3內容為小鳥在為老爺爺唱歌,爺爺便笑了。
②老師:“一分鐘里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呢?爺爺才開心起來了?”
幼兒:“是小鳥為爺爺唱了歌爺爺才開心的!”
③小結:原來一分鐘能做一件讓別人快樂的小事,這太神奇了!簡直是有魔法的一分鐘!
4.送你有魔法的一分鐘。
老師:“可是現在卻有一些小動物它們很不開心。請小朋友從椅子下拿出小動物的圖片。先看看有誰?”請2"3名幼兒來說。
老師:“先請小朋友想想看你能不能用一分鐘幫助小動物快樂起來?”
現在請小朋友先自己講講看。
敲小鈴坐好。
請若干位幼兒來說說看你在一分鐘里為小動物做了些什么事讓它快樂起來?
5.來跳個快樂舞吧!
老師:“現在小動物都快樂了,它們都很想跳舞,那我們來跳個快樂拍手舞好嗎?”
幼兒:“好!”
反思:
"有魔法的一分鐘"的確具有神奇的魔力!我沒有想到"摩法師"竟成了"快樂"的第一受益者。教室里,不時會有孩子從我身邊走過:"李老師,你真漂亮!謝謝,聽了你的夸獎我覺得很快樂!不用謝,我也覺得很快樂!李老師,你真辛苦,需要我的幫助嗎?李老師,這是我的愛心卡片,我把它送給你,因為你也有一顆愛心!"……我快樂極了,心情出奇地好,不知不覺也變得特愛說話,而妙語連珠、靈感閃耀!
"寶貝,理發啦!象個陽光小子,真帥!哎呀,李老師,我真高興被你發現我的小秘密,你摸摸后面的頭發,有什么感覺?哎呀,刺刺的,象仙人球!別怕,以后有危險,我會用我的頭保護你!真了不起,我真快樂,我有仙人球保護神啦!我也很快樂,我是不是很勇敢!"而且,奇怪的是整個上午,所有的孩子都洋溢著快樂的笑臉,也許是孩子純真的`心靈,大家似乎很有默契,做了一件"讓別人快樂的事"后總會產生這樣的對話:"你快樂嗎?"--"快樂!"--"我也很快樂!"于是,"快樂"成了我們使用頻率最高的詞,有了"快樂",突然之間,教室里發生了一些變化:教室成了快樂的海洋!
"快樂是一種香水,灑給別人,自己手上總會留下余香!"快樂就是如此簡單。
接著,快樂開始走向家庭。不時聽到家長們欣慰又激動的反應--"我嗓子啞了,孩子竟在我包里悄悄放了一卷清涼糖!早餐時,孩子為我剝了一只雞蛋。昨晚,孩子又是為我敲背,又是為我揉肩,還問我快樂嗎!可不是,我家孩子也總在說快樂,我倒真被他說快樂了!"……這就是"有魔法的一分鐘"!是世界上最神奇、最簡單的魔法!
"有魔法的一分鐘"除了能讓別人快樂,還有其他魔力嗎?
從斯賓塞.約翰遜的《給你自己一分鐘》的書中我得到了啟示:一分鐘,讓我們找到內心的平和與寧靜,改善人際關系,促進事業成功,并減輕來自工作與家庭中的壓力,使我們的人生找到動力與意義,使我們的一生走向完滿與成功。我想:對于孩子來講,這些太深奧,太玄乎了,但由此我發現了可持續發展的奧秘:
一分鐘,我可以讓孩子擁有更多的魔力!
一分鐘老師:每天可讓不同的孩子做一分鐘老師,也許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挖掘孩子的閃光點!
一分鐘認字:也許每天只要花上一分鐘認識一個字,日積月累的效果具有滴水穿石般的功力!
一分鐘床頭小幽默:睡前一個好玩的小笑話,能使孩子帶著快樂的笑臉進入夢鄉。也許,孩子以后會很有幽默感哦!
一分鐘問題:告訴孩子,當你生氣地要伸出拳頭的時候能否用一分鐘問自己一個問題"除了拳頭,怎樣才能讓我不生氣?"
《一分鐘》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時鐘上的一分鐘。
2、感知一分鐘的長短,學習根據時間合理安排活動,提高效率。
活動準備
時鐘課件,一定數量的雪花片、算術題,水彩筆,記錄表、教師教學資源。
活動過程
一、認識時鐘,初步感知鐘面上一分鐘的實長
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隨后大屏幕上出現了一個大鬧鐘)那有誰知道秒針走一圈是多少時間呢?(幼兒說完答案后,屏幕上的鬧鐘秒針就噠噠噠地走了一圈)它走一圈又要走多少下呢?我們現在一起來數一下吧!
二、感知時間,體驗一分鐘的長短
1、幼兒第一次游戲,體驗一分鐘時間的短暫
①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一些雪花片,現在我們就用一分鐘的時間來玩玩吧!但老師有個要求,在游戲結束后,請小朋友把你們的結果記錄到這張記錄表上的①的下面。小朋友在記錄之前呢,請你們先把自己的學號填在上面。
②幼兒記錄自己完成的總數。
教師:看看你插出了什么東西?用了幾片雪花片?為什么同樣是一分鐘,小朋友們做的數量不一樣呢?
2、第二次游戲,體驗時間的價值與自身努力有關系。
教師:現在老師再給小朋友一次機會,讓你們用雪花片再次來挑戰一分鐘。
①幼兒再次記錄自己完成的.總數。
②通過兩次數據的對比,引導幼兒發現只要抓緊時間,加快速度,就可以做得更多。
教師:看看這次你用了幾片雪花片,和第一次插的比較一下,是不是加快速度后就比第一次插得更多呀!
3、請幼兒收拾好雪花片,教師計時。
教師:那現在我們一起來收拾這些雪花片,看一下你們用了多少時間。
小結:一分鐘的時間很短暫,可是如果我們抓緊時間還可以做很多事情的。
三、體驗一分鐘的長
游戲:金雞獨立。
教師:現在我們來比賽,看誰站得穩,記住了,是單腳站立。我說開始,小朋友就把一只腳抬起來,兩手可以撐開來維持平衡,但是不能扶任何東西。我說停,游戲結束。
教師提問:一分鐘有什么感覺?現在覺得一分鐘是長還是短?怎么又覺得長了呢?
小結:剛才小朋友一動不動,沒有事情可以做,很無聊,才會覺得一分鐘很長。當我們游戲壓餅干、做糖果比賽時大家都在不停地勞動,就會覺得時間很短。
四、播放教師教學資源——挑戰一分鐘,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
延伸活動
親子活動:請幼兒在家和父母用一分鐘的時間做事情,看看能完成哪些事,以記錄表的形式記錄下來。
《一分鐘》教案 篇4
一、組織游戲:
全體學生立正站好,手臂平舉,堅持一分鐘。
學生談感受。板書課題。
二、感知課文:
1、聽老師讀課文,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2、學生自己讀課文,讀準字音,再想一想課文中的.“一分鐘”指什么?
3、同桌互讀課文,糾正字音。
三、合作探究:
1、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鐘,怎么會遲到二十分鐘呢?
A、自由組成學習小組,交流自己不同看法。
B、全班交流。
2、思考:你覺得這一分鐘重要嗎?為什么?
四、學習生字:
1、復習全文生字。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學習生字,給生字找朋友,說說識字的方法。
3、教師范寫,學生在樹上描紅練習。
4、展示評比。
五、拓展與鞏固:
1、你們說一說“一分鐘”能做哪些事?(自由想象說)
2、總結談話:本課的學習促使大家都能對自己嚴格要求,珍惜時間。因為時間是最寶貴的。一分鐘、一秒鐘也要學習——珍惜。
六、作業設計:
把“一分鐘”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和小朋友聽。
《一分鐘》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一、體驗用一分鐘的時間做事情,感知專注做事的`重要性。
二、學習珍惜時間、做事不拖拉。
活動準備
一、一分鐘計時器、大鐘表。
二、幼兒操作材料:珠子、繩、積木、豆子、筷子。
三、《一分鐘動畫》、PPT、倒計時聲音。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認識鐘表一分鐘。
謎語“小馬不停蹄,日夜不休息,滴答滴答響,催人早早起”。
出示鐘表,了解認識一分鐘。
二、借用游戲,感受一分鐘
幼兒做一分鐘的“金雞獨立”和看一分鐘動畫片,感受一分鐘的長短。
三、設置關卡,挑戰一分鐘
游戲規則:游戲共設三關,每關時間是一分鐘。
第一關:串珠子(15個)
第二關:夾豆子(12個)
第三關:疊高樓(4個)
終極挑戰:疊高樓(不限個數)
請挑戰成功的幼兒介紹自己的成功經驗,幫助幼兒感知專注做事的重要性。
四、交流討論,把握一分鐘。
幼兒在一分鐘內自由討論:一分鐘還可以干什么?
五、結束活動,利用一分鐘。
挑戰一分鐘離開教室,結束活動。
《一分鐘》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機械擺鐘是擺錘與齒縱器聯合工作的。
過程與方法:觀察擺鐘內部構造;制作一個計時一分鐘的簡易擺鐘。
情感、態度、價值觀:進一步體會到探究擺鐘計時的樂趣;感受到科學與技術結合帶給人類的進步。
【教學重點】認識擺鐘的內部結構,理解其工作原理。
【教學難點】制作一個計時一分鐘的簡易擺鐘。
【教學準備】擺鐘內部結構示意圖或錄象片段、學生自帶制作材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通過近幾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擺具有等時性,我們還知道了通過控制擺長,可以控制擺的`快慢。那么擺鐘又是怎樣把擺的這個特性應用進去,制造出擺鐘的呢?
2、設計時鐘的要訣在于讓指針以一定的快慢移動,幾世紀以來的時鐘都是利用擺錘控制與齒輪相連的指針運轉的。擺鐘的擺錘是怎樣帶動指針一直以相同的快慢移動的?
二、觀察擺鐘齒縱器:
1、帶著上面的問題,自學課本P64——65內容。
2、交流自學成果。
3、師指出擺鐘的幾個重要部件:擺錘、垂體、齒縱器、齒輪。并結合插圖引導學生發現這些部件在擺鐘工作時是怎樣運動的?
4、要求學生進行描述。小組內描述到獨立描述。
5、播放收集到的相關錄象資料,加深學生理解。
三、制作一個一分鐘計時器:
1、看了擺鐘的內部結構,知道了擺鐘的工作原理后,我們也來做一個簡易擺鐘吧。
揭題:制作一個一分鐘計時器
2、引導思考:擺錘只需要擺動30次,擺鐘就是一分鐘,也就是60秒。這是為什么呢?
3、用自帶卡紙等其他材料進行仿制。
4、請成功的小組進行展示。不能完成的可后繼續完成。
板書設計:
做一個一分鐘計時器
擺鐘的主要部件:擺錘、垂體、齒縱器、齒輪等
每分鐘擺動30次 時鐘走60秒
《一分鐘》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鐘、丁、元”等13個生字;會寫“鐘、丁、洗”等7個生字。
2、區分形近字“已、己”;聯系上下文和生活經驗理解“眼看、后悔”等詞語的意思。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出元元沮喪、后悔的語氣。
4、借助“要是……就……”句式,根據課文內容進行簡單推斷;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初步學習管理時間。
[教學重難點]
重點:區分“己、已”兩個形近字;學會“要是……就……”這個句式。
難點:在讀中理解課文,根據課文內容進行簡單推斷。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設疑,導入新課
1、教師利用一分鐘時間講一個小故事。
2、這個故事好聽嗎?有誰知道老師講這個小故事用了多長時間?
3、學生回答,教師板書課題。
4、設疑:我們都知道,一分鐘是60秒,可我們的元元同學卻因為晚起一分鐘導致遲到了二十分鐘,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學習了今天的課文,你就知道了。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1)標出自然段序號。(共6個自然段)
(2)圈畫出生字,并讀一讀。
2、認讀生字。
(1)同桌互讀,接龍讀。
(2)教師出示卡片認讀。
3、去掉拼音認讀,鞏固生字。
(1)同學之間相互考考。
(2)選擇生字中的幾個,分組進行組詞比賽。
三、再讀課文,了解大意
1、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開展“我會讀”的競賽。鼓勵學生自由舉手朗讀自己最喜歡的自然段,讀后評議。
3、小組內講一講事情的起因和結果。全班交流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3、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四、快樂學字,正確書寫
1、出示生字“元”“鐘”“洗”,觀察生字占格、結構。
2、教師講解書寫要點,范寫生字。(“洗”的豎彎鉤要舒展)
3、學生口述、練習,教師指導。
“鐘”左右結構,最后一筆為懸針豎,長而直。
“元”兩橫長短不同,略向右上傾斜,豎彎鉤豎段在豎中線上。4、給下面的漢字組詞。元鐘洗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
1、師:哪位同學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上節課我們學習的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讓學生自由舉手說一說)
2、師: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鐘,為什么上課卻遲到了二十分鐘?
二、研讀課文,探究感悟
1、討論。
(1)再讀課文,思考討論: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鐘(板書:多睡一分鐘),為什么會遲到二十分鐘呢?(板書:遲到二十分鐘)他后悔什么?你從課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2)小組內交流。
2、集中討論第1~3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1~3自然段。
(2)元元嘆了幾次氣?分別在什么情況下?他又說了什么?
3、品讀。
(1)分自然段朗讀,想一想,從以下詞句中,你體會到了什么?該怎樣朗讀這些詞句呢?
(2)交流:
①“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板書:遇到紅燈)“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讀出嘆息、自責的語氣)
②“等了一會兒”“才”“跑”“眼看”“車子開了”(板書:汽車開了)“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讀出焦急、后悔、自責的語氣)
③第4自然段:“等啊等”“一直不見公共汽車的影子”,元元只好“決定走到學校去”。(板書:走路上學讀出十分焦急的語氣)
4、自由讀第5自然段,想想李老師的話應該怎樣讀。(指名讀、范讀、練讀、齊讀)
5、發散思維:元元非常后悔的時候心里會怎么想?
(1)借助插圖觀察元元的表情,聯系上下文理解“后悔”一詞。
(2)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用“后悔”說一句話。如,今天我和妹妹吵架了,我十分后悔。
6.討論交流:你覺得一分鐘重要嗎?
7.有感情地朗讀課文。5、根據課文內容說一說。
(1)要是早一分鐘,就能趕上綠燈了。
(2)要是能趕上綠燈,就。
(3)要是能及時通過路口,就。
(4)要是能趕上公共汽車,就不會遲到了。
三、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卡片“共”“已”“經”“坐”。
2、觀察字的結構,說說在田字格中的占位特點。(“共”的.橫和豎要分布均勻;“已”要與“己”區分;“坐”的筆順,先寫兩個“人”,再寫“土”。)
3、教師范寫,學生書空、描紅。
4、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四、集體討論,懂得惜時
1、教師引導學生自由說一說自己有沒有和元元類似的經歷。
2、引導學生對元元說些什么,在交流中引導學生要懂得珍惜時間。
3、引導學生深度思考:通過元元的故事,思考自己是如何看待一分鐘的。
4、續編故事:第二天的元元。
發揮自己的想象,然后同桌之間互相交流自己續編的故事。
五、實踐活動
1、以“我一分鐘能做什么”為題,交流自己的切身感受,體會時間的寶貴。
2、收集關于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讓學生進一步懂得珍惜時間。
[教學板書]
16一分鐘
[教學反思]
閱讀教學一定要重視讀,要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邊讀邊展開合理想象,感受閱讀樂趣,享受閱讀生活,增強閱讀能力。在教學中我通過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來揣摩人物的內心情感變化,以此來感受文本所講述的故事。再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生活實際,加深對課文傳遞出的珍惜時間的道理的感悟,自然而有效地進行情感與價值觀的引導。
《一分鐘》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幼兒樂于參加體驗活動,讓幼兒感知時間。
2、通過不同方式感受體驗一分鐘的長短,明白時間長短與自身努力有關,。
3、知道要珍惜時間,把握好每一分鐘。
活動準備:
幻燈片、鉛筆,本。
活動過程:
一、引題
1、認識時鐘,知道一分鐘有60秒。
一匹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猜一個謎語(猜謎:
馬兒三條腿,
日夜奔跑不喊累,
嘀嘀嗒嗒提醒你,
時間一定
要珍惜。你知道它是誰嗎?
)導出鐘,出示時鐘,認識時針、分針、秒針,有誰知道秒針走一圈是多長時間呢?(說完鐘表秒針走一圈)它走一圈又要走多少下呢?讓我們一起來數一下吧。知道一分鐘有60秒。
總結:60秒就是一分鐘,一分鐘等于60秒。
二、感受一分鐘的長短。
(1)游戲《木頭人》:靜靜感受一分鐘的長短。(山山山,山上有個木頭人,不許說話不許動,動了就是小淘氣。)當老師說到動了就是小淘氣時,只許做身體坐直的動作。而且,要停一分鐘。幼兒做游戲一遍。
教師提問:停一分鐘有什么感覺?現在覺得一分鐘是長還是短?怎么又覺得長了呢?
提問:誰來說說這一分鐘你有什么感覺?那這一分鐘你感覺是長還是短呢?
(2)大家體驗一下一分鐘.
我們一起來玩個一分鐘說古詩的游戲,
你覺得
這一分鐘時間長還是短?
為什么同樣是一分鐘,感覺卻不一樣呢?
(3)總結:同樣是一分鐘,每個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有的時候會覺得一分鐘很長,有的時候又會覺的一分鐘很短。
現在請小朋友看一分鐘的動畫片,說說你覺得
一分鐘時間長還是短。”請幼兒說說感受。
小結:“原來我們在等待或者痛苦時就會覺時間很長,而很高興地時間就會覺得時間很短。”
挑戰一分鐘1、“現在老師想請你們猜猜這些活動在一分鐘內能不能挑戰
成功?”播放視頻
“很厲害,對不對,你覺得,她為什么會挑戰成功?”
做事要專心
3、幼兒猜測一分鐘能做哪些事情。
(1)幼兒自由猜測。
(2)讓幼兒猜一猜,他們在一分鐘分別能跑多少米、寫多少個字?( 上網上查了些資料,一分鐘跑400米,寫70個字。
4、分組活動:挑戰一分鐘。
師:剛才小朋友看到圖片上的人物他們利用一分鐘達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天老師也請小朋友來挑戰一分鐘,看看我們能和一分鐘挑戰?看看小朋友能在一分鐘內數多少個數,多的獲勝。看誰能在一分鐘內寫數字最多,多的獲勝看看一分鐘能拍多少下手,多的獲勝 5、檢查幼兒情況并總結。
(1)幼兒體驗結果,選出獲勝者。
(2)小結:一分鐘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短,只要抓緊時間,我們一分鐘可以做的更多;原來一分鐘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長,一分鐘是很短暫的,我們要珍惜每一分鐘。
“一分鐘可以完成許多事情,我們要珍惜時間吧事情做的又快
又好。我們要怎樣珍惜時間?”
做事要專心,不拖沓。今天的事情今天完成,珍惜時間。時間寶貴
一分鐘過去了就再也不回來了。
不要浪費它。
精彩的度過每一分鐘,
每一天。
6、結束活動,體驗一分鐘能走多遠的路
《一分鐘》教案 篇9
大班上學期數學教案《一分鐘》含反思適用于大班的數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感受時間的寶貴,知道要珍惜時間,在游戲中體驗一分鐘的長短,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上學期數學《一分鐘》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體驗一分鐘的長短。
2、感受時間的寶貴,知道要珍惜時間。
3、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4、提高數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一分鐘
2、拼圖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感知一分鐘(知道一分鐘是60秒)
1、我們都認識時鐘,哪一根針轉一圈就告訴我們一分鐘到了?(秒針)
2、分針走多少也是一分鐘呢?
小結:秒針走一圈或者分針走一小格都表示過了一分鐘。
3、你們覺得一分鐘是長還是短?(讓秒針走一圈,一起感受一下一分鐘到底有多長)總結:有的小朋友認為一分鐘長,有的認為一分鐘短。
二、體驗一分鐘的`長與短(感受不同場景下的一分鐘)過渡:接下來,我們做一個一分鐘的游戲,到底覺得一分鐘是長還是短?
(1)木頭人※規則:
1、做一個有難度的動作造型
2、當念完兒歌做好造型,開始計時,聽到滴滴滴的聲音,游戲結束。
※你覺得一分鐘是長還是短?
小結:原來一分鐘不能動,不能說,就會覺得時間走的很慢,一分鐘變得很長!
(2)拼圖※規則:
1、獨立完成拼圖。
2、聽到開始開始游戲,聽到滴滴滴的聲音,游戲結束。
※你現在覺得一分鐘是長還是短?
小結:原來,同樣是一分鐘,當大家專心的完成任務時就會覺得時間走得好快,一分鐘變得很短!
三、感受一分鐘的重要性
1、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分鐘,但是我們卻能做很多有意義的事情,你覺得一分鐘可以做什么?
2、一分鐘在生活中有時會變得非常的寶貴和神奇,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錄像,我們一起看一看一分鐘會發生什么事情?(播放錄像:一分鐘)
3、剛才的影片中,你記住了哪幾件發生在一分鐘里的事情?(幼兒根據數字提示回答,師提煉)(一分鐘全世界誕生259個嬰兒,一分鐘大樹可以釋放1斤氧氣,一分鐘火箭可以距離地球300公里,一分鐘足球運動員可以頂球219個,一分鐘蜂鳥心臟可以跳動1200次,一分鐘全世界可以生產78輛車、一分鐘大班的小朋友可以拍球60次、一分鐘老師可以200個字、一分鐘營養員阿姨可以包20個餛飩)小結:一分鐘發生在世界上的事情很奇妙。
4、看了發生在同一分鐘里這么多奇妙的事情,你想說什么?
小結:一分鐘雖然不長也不短,但是時間就是由每一個一分鐘連接起來的,這些不同的一分鐘會讓生活變得美好,會讓世界發生奇跡,會讓生命呈現精彩。孩子們,讓我們也來做好每個一分鐘吧!
5、我也抓緊一分鐘剛才在拼圖游戲的時候有很多孩子還沒有完成,我們再用一分鐘把剛才沒有完成的拼圖認真完成吧!
四、 延伸活動我們馬上就要上小學了,小學生每天要自己安排時間,比如安排課間十分鐘。我們一起和好朋友討論一下怎樣合理安排好課間十分鐘。
活動反思:
節課我采取游戲導入。上課鈴響起,在與學生問候以后,讓學生坐端正,不能發出丁點聲音,接著讓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感受,你覺得一分鐘長嗎?在一分鐘內你能做什么事情?在游戲初步感知一分鐘的長短后,巧妙的從同學們的切身感受遷移到課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抓住重點詞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為朗讀打下基礎。在仔細品讀后,我決定抓住元元的兩次嘆息為朗讀的亮點。但要讀好這兩次嘆息,聯系上下文揣摩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是前提,也是基礎。因此,教學中我以幫元元找回分鐘為線索,抓住元元在綠燈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車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無奈為閱讀點,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想象元元當時的心情,語言。在朗讀體會的過程中,具體落實到“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中的“剛”;“他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跑到車站了,車子開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這些重點詞語中。先朗讀后體會,再帶著體會到的感情朗讀。在追趕公共汽車一幕時,結合插圖,先引導學生觀察、想象,再抽學生表演,學生入情入境,體會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礎上,學生讀兩次嘆息時,可以說是水到渠成。結合實踐,課外延伸。在學生找到元元遲到1分鐘的原因后,讓學生改編課文《元元的明天》。由于前面的閱讀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在改編的課文中學生順理成章地點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遲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時間,一分鐘也不能多睡。自由說話,你想對元元說什么?我扮演成元元,這樣我和學生反復扮演角色,學生在教“我”珍惜時間的同時,自己在無形中懂得了如何珍惜時間。
《一分鐘》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知道時間的寶貴,懂得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
【教學重點】
1、識字、寫字。
2、朗讀。
【教學難點】
理解、感悟一分鐘的`重要。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優點,誰愿意來說說自己的優點?大家說得真好,可有時一些小缺點卻給我們惹了不少麻煩。現在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個小朋友的故事,想想從他身上你學到了什么。
二、初讀課文
1、師范讀。生勾畫出生字連詞。
2、生根據讀音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3、檢查自讀情況。指導學生正音:
注意:“鐘、遲”聲母是翹舌音;“零”韻母是后鼻音;“鬧”聲母是鼻音。
“欠”在“哈欠”中讀輕聲。
4、提問:你從他身上學到什么?生討論回答。(不必有確切答案)
三、學習生字
1、引導學生自主識字。生分小組說說哪些字是自己認識的,從什么渠道或用什么方法認識的,再找出難認的生字。
2、匯報交流情況。
3、師生共同合作解決。如:
⑴熟字加偏旁識字:鐘、零、鬧、哈、遲、嘆、悔、室。
⑵運用漢字構字規律識字:哈、嘆、鐘、遲、悔。
⑶熟字換偏旁識字:快──決、海──悔。
⑷猜謎語識字:大門里邊是市場(鬧)
四、鞏固識字
1、把書中的生字連詞讀一讀。
2、同學之間相互考考生字是否認識。
3、開火車認讀生字。
4、完成《一分鐘》的找找說說。
5、再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一分鐘》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體驗一分鐘的長短,發現時間的價值與自身的努力有關系。
2、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要抓緊時間、珍惜時間,為入小學作準備。
3、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意識。
4、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體鍛視頻、筷子、珠子、線、彈珠、蠶豆,時鐘一面、統計表活動過程
活動重難點:
知道一分鐘有多長,并體驗一分鐘的長短。
知道時間的價值與自身的努力有關系。
活動過程:
一、猜測交流:
一分鐘有多長師:不久我們就要從幼兒園畢業,成為一名小學生了,大家都覺得要抓緊在幼兒園的每一分鐘,那么你覺得一分鐘有多長呢?(幼兒可能會回答"60秒"。)師:60秒又有多長呢?一秒種很短暫,滴答一下就過去了,60秒就是滴答60下,那一分鐘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來邊做游戲邊感受一下吧!
A游戲:
山山山,山上有個木頭人,不許說話,不許動。(開始記時)師:誰來說說,在扮演木頭人的時候,你有什么感覺?
師:那你們覺得一分鐘的時間怎樣?(一起回答:很長)B游戲:
師:那現在,老師再給我們小朋友一分鐘,小朋友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玩起來。感覺一下,這一次的一分鐘有什么不一樣?
(幼兒玩積木)師:剛才的一分鐘,你做了什么事情呢?
師:那你們覺得這次的一分鐘怎樣?
總結:原來當我們扮演木頭人,一動不動時,會覺得時間很長,很長。我們玩的時候,又覺得時間很短,很短。
二、播放視頻
了解一分鐘時間里可以做什么?
1.你想知道一分鐘里面,世界上會發生什么事情嗎?給你們看一場小電影吧,就一分鐘哦(觀看PPT)
2.提問:你剛聽到了一分鐘里世界上發生了哪些事情?
三、幼兒操作;
師:一分鐘世界上能發生這么多的事,真了不起,今天,老師也給小朋友準備了一些材料,我們小朋友也來試試一分鐘做了多少事情。
1.老師介紹操作內容,讓幼兒知道每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2. 明確規定:秒針開始走時,大家要一起動手,一分鐘到時立刻停下來,看看大家一分鐘里做了多少事情。
3.幼兒分組操作。
4.交流匯總,教師記錄結果。
(1)請你數一數在一分鐘里夾了幾粒珠子、幾個彈珠?
(2))請幼兒介紹一分鐘的成果。
師:同樣花了一分鐘,為什么最后的結果不一樣?有的多,有的少呢?幼兒討論。
師小結:雖然時間相同,都是一分鐘,但每組做的事情不一樣,有的'比較難,有的比較容易,所以結果也不同。
師:我還發現剛才穿珠子那組的小朋友,他們相同的時間里,做著相同的事情,可他們的結果也不一樣?有的穿得多,有的穿得少,這是為什么?
師小結:在相同的時間里做同樣的事情,因為每個人的動作有快慢,所以結果也會不同。
原來只要抓緊時間,加快速度,在一分鐘時間里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那我再給大家一分鐘的時間,你們有沒有信心比剛才做的更多呢?好,準備幼兒操作第2次5.再次總結各組操作數據,師:為什么有好多小朋友這次做的要比上次的多呢?幼兒自由說說。
讓幼兒明白,做事情要專心,要抓緊時間,不拖拉,動作就快了
四、總結對時間的感受,知道要珍惜時間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玩了一些游戲,玩得可開心了!你們覺得時間過得快嗎?
師:一分鐘的時間不多,可是只要我們珍惜時間,抓緊時間,也能做很多種有意義的事情。在這次四川雅安大地震中,我們警察叔叔抓緊每一分鐘,后來救出了好多被壓的人,而醫生們也抓緊每一分鐘,救活了那些垂死的傷病員。一分鐘看起來很短,但在我們的生活中卻能做好多有意義的事情呢還有幾個月我們就要升入小學做小學生了,都要自己安排時間,如果你拖拖拉拉事情會怎么樣?如果你抓緊時間結果又會怎樣?
五、結束讓幼兒用一分鐘的時間站成一隊。
活動反思:
為了調動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我在知識和材料方面做了充分的準備,用課件時鐘幫助幼兒體驗一分鐘,使幼兒很直觀地看到了一分鐘的運轉,幫助幼兒認識一分鐘,這樣孩子對于一分鐘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給老師在教學中也提供了方便。幼兒通過動手操作,體驗同樣一分鐘為什么結果會不一樣,從而體驗出一分鐘的長短,幼兒能明白在同一時間里做的事情的快和慢會影響結果,熟練程度不一樣所有結果也會不一樣。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很公平的,做同樣的事情,動作慢了,就會花很長時間,動作抓緊了,同樣一分鐘就會做很多事情。學會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鐘。
《一分鐘》教案 篇12
游戲輔導意向:引導幼兒嘗試在游戲中樹立適宜的抱負水平,體驗游戲的快樂以及有可能帶來的挫折感。游戲準備:跳繩若干,筆、記錄紙若干,馬表一只
游戲規則與玩法
1、 幼兒預計自己在一分鐘的時間內能夠跳多少次繩,記錄單上進行記錄。
2、 提供材料,讓幼兒在一分鐘內進行跳繩的練習,要求幼兒自己邊練習邊計數。
3、 引導幼兒討論,現在你對自己能夠完成的次數是否有不一樣的估計?如果是則再次進行記錄。
4、 幼兒在一分鐘內再次進行跳繩活動,自己計數。
行為觀察
1、游戲過程中是否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出估計,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2、能夠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而付出努力嗎?
3、當能力表現的事實超出預計值的情緒狀況,反之,當能力表現的事實低于預計值,又作何反應。
澄清討論
1、 你覺得自己在一分鐘的時間內能夠跳多少次繩?為什么?
2、 經過練習,你覺得自己的估計需要調整嗎?為什么?
3、 你最后得到的結果和估計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
4、 對這樣的比較,你有什么感覺?
外顯行為
評價要點
1、樂于參與游戲,認真、投入。
2、能獨立自主的進行思考,作出自己的'選擇和決定。
3、能夠為了達到自己預設的目標而付出努力。
4、關注自己的能力事實,體驗到游戲的快樂以及有可能帶來的挫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