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模板 > 四年級上冊數學《解決問題》教學設計(精選13篇)

四年級上冊數學《解決問題》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10-08

四年級上冊數學《解決問題》教學設計(精選13篇)

四年級上冊數學《解決問題》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理解“單價”的意義。

  2、結合實際問題歸納、總結出“單價×數量=總價”這一數量關系,并能根據三者之間的數量關系靈活地解決相關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

  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合作、討論、探究,理解“單價×數量=總價”的數量關系,并能靈活運用。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尋找、運用數學信息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單價、數量和總價”三者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運用數量關系,解決簡單的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準備:

  籃球、彩筆、書包、衣服、鋼筆。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舊知復習

  商店每支鋼筆5元,小明買3支,一共要付多少錢?

  1、先畫出已知數量和問題。

  2、解決計算。

  3、自學課本52頁,小組討論研究例題中所給的量各叫什么?

  二、新授課教學

  1、小組展示交流

  每支鋼筆的價錢叫做(單價),幾支叫做(數量),一共付的錢叫做(總價)

  2、讓學生把剛才的算式換成文字,從而得出

  單價×數量=總價

  3、強調,單價就是一個的數量

  4、學生熟記數量關系式。

  三、購物游戲,鞏固新知。

  1、每4個人為一組,2人賣東西,2人出去買東西,買好東西,要根據數量關系算出價錢,付給對方錢。

  2、請部分學生介紹所買物品的單價、數量和總價

  3、老師買135個籃球,卻不知應付多少錢?麻煩同學們幫我算算。

  四、拓展練習,鞏固運用。

  1、商店每個足球58元,王老師買4個,200元錢夠嗎?

  2、李奶奶家賣一個饅頭5角錢,小華買15個,一共要付多少元?

  五、能力提升,課外延伸。

  3、學校添置40套課桌椅,桌子每張125元,椅子每把40元,學校買這些課桌椅共需要多少錢?

  4、旺旺水果店3千克橘子的售價是15元,3千克蘋果的售價是24元,趙老師要買8千克橘子和6千克蘋果,一共需要多少錢?

  六、課堂小結。

  錢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我們要學會合理的運用錢,更應該學會運用數量關系算出所買物品的價格。

四年級上冊數學《解決問題》教學設計 篇2

  (一)復習

  1、教師引導學生看復習題(1)學校圖書室原有圖書1400冊,今年圖書冊數增加了168冊,現在圖書室有多少冊圖書?

  2、學生口答

  3、引導學生看復習題(2)校圖書室原有圖書1400冊,今年圖書冊數增加了,F在圖書室有多少冊圖書?

  教師出示不同答案a、1400+ b、1400+1400× c、1400× d、1400×(1+ )

  4、教師先引導學生小組討論選擇正確答案

  指名匯報并說明原因

  5、教師談話導入新課

  如果將這道題的條件變為“今年圖書冊數增加了12%”,應該怎樣分析解答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繼續研究的比較復雜的百分數應用題。

  板書課題:比較復雜的百分數應用題

  (二)學習新課

  1、教學例3

  學校圖書室原有圖書1400冊,今年圖書冊數增加了12%。現在圖書室有多少冊圖書?

  (1)學生默讀題。

  (2)學生獨立完成

  (3)教師巡視發現不同做法指名板演

  (4)學生說解題思路

 。5)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例3與復習題3有什么異同?(兩道題問題相同,條件不同。)條件不同在哪兒?

 。◤土曨}3條件中給出的數值形式是分數形式;例3中給出的數值形式是百分數形式。)

  教師指出,分數與百分數的互相轉化的方法,讓學生回答。

  2、百分數應用題和分數應用題的聯系和區別?

  問:同學們能說一說百分數應用題和分數應用題有什么區別嗎?

  問:誰做單位“1”?(讓學生分別指出兩道題中的單位“1”),用什么方法解答。(乘法)

  問:怎樣列式表達?(比較)

  問:結果如何?

  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

  教師板書:相同點:數量關系和解題方法完全相同。

  不同點:百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用百分數來表示;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用分數來表示。

  3。做一做第1題。

  龍泉鎮去年有小生2800人,今年比去年減少了0。5%。今年有小學生多少人?

  在例3中已經學習了求比一個數多百分之幾的數是多少,本題中學習求比一個數少百分之幾的數是多少的問題。

  學生先獨立解答。再小組交流、討論

 。1)教師巡視,適時引導。先確定數量關系,再列式解答。

  2800—2800×0。5%

  =2800-14

 。2786(人)

  或

  2800×(1—0。5%)

  =2800×99。5%

 。2786(人)

  答:今年有小學生2786人。

  (2)指名說解題思路。

  問:此題和例3相比較,哪兒相同,哪兒不同?(條件不同,問題相同,解題思路相同。)

  (三)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解決這類題的.關鍵是什么?

  師述:今天我們學習了比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解決這類題的關鍵就是要找準單位“1”,然后根據問題列出文字算式來幫助大家列式計算。

  百分數應用題和分數應用題的思路和方法是一樣的,只不過表示形式不一樣而已。

  (四)鞏固反饋

  練習二十二第4題、9。

四年級上冊數學《解決問題》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體會數量之間的關系。

  2、讓學生經歷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求一個數里含有幾個另一個數”的數學問題的過程,初步學會用轉化的方法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讓學生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4、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積極的體驗,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經歷轉化過程,初步學會用轉化的方法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讓學生學會用轉化的方法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小棒若干根

  學具:每人小棒若干根,同桌兩人一張練習紙、一支水彩筆。

  設計理念:遵循《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給學生提供愉快的學習環境,讓學生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思考交流,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在生動的教學情境中自主收集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教學中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積極的體驗,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設想:

 。ㄒ唬┏醪礁兄

  1、引入:小朋友們平時喜歡用小棒擺東西嗎?會用小棒擺什么呢?然后教師展示自己擺的小花傘,得出擺一把小花傘用4根小棒。

  2、動手:學生動手擺小花傘,指名一位學生在黑板上擺。

  3、交流:(1)說說你擺了幾把小花傘,用了幾根小棒?你是怎么知道的?

  (2)觀察黑板上:用的小棒根數和老師用的小棒根數有什么關系呢?學生說出的關系可能有求和、比多少、還有倍數關系。如果沒有倍數關系,可以引導學生:除了小朋友們說的求和、比多少,如果換一種說法,說說我們用的小棒根數的倍數關系,你會嗎?得出:用的小棒根數是老師的3倍。

 。3)你又是怎么知道用的.小棒根數是老師的3倍的呢?有些學生可能是直接通過觀察,有些學生還可能會將求12是4的幾倍轉化為12里面有幾個4,并用除法計算。

 。4)12÷4=3表示什么意思?單位怎么寫?得出:12是4的3倍,說明倍表示的是兩個數之間關系,不是單位名稱,所以3后面什么也不用寫。

 。5)讓學生說說自己用的小棒根數是老師的幾倍。

  4、引出課題:用倍的知識去解決問題

 。ǘ┻M一步感知

  1、引入:森林里正在舉行動物運動會,一起去看看。

  2、出示:跳遠比

  松鼠:

  袋鼠:

  猜一猜:袋鼠跳的長度是松鼠的倍。

  3、出示數據,電腦驗證

  (三)自主解決問題

  1、引導學生收集信息并自主提出問題

  出示:爬行比賽

  蝸牛24只毛毛蟲6只;烏龜4只。

  學生提的問題能口答的直接口答。(如求和的或者比多少的)

  從學生的回答中摘錄:“蝸牛的只數是毛毛蟲的幾倍?”或“蝸牛的只數是烏龜的幾倍?”

  2、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

  3、比較兩個問題,說說你有什么發現?

  (四)靈活應用解決問題

  引入:闖關比賽

  1、第一關:估一估

  估一估,左邊公雞的只數是右邊的幾倍?

  圖片出示:左邊20只公雞右邊5只

  2、第二關:“陽光伙伴”體育運動

  出示圖(略)

  要求列式表示參加各項活動的人數之間有倍數關系。

  3、第三關:開啟智慧大門

  出示智慧大門圖

  1、提示學生:智慧大門上方有12盞燈,小朋友必須開啟一些燈,而且開啟的盞數與關著的有倍數關系。如開啟——10盞,關著——2盞。10是2的5倍。

  要求同桌合作用彩色筆涂色,探究不同的涂色方法。

 。ㄎ澹⒄n堂總結深化主題

  說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四年級上冊數學《解決問題》教學設計 篇4

  第三課時 解決問題的教案

  教學內容:第5頁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小括號的作用。

  4、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并提出問題以及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生成問題

  1、談話:小朋友昨天我們去游樂園,今天,我們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嗎?

  2、投影出示游樂園面包房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引導:還剩多少個面包?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還剩多少個面包?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還剩多少個面包?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個)46-22=24(個)

  方法二、8+22=30(個)54-30=24(個)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還剩多少個面包?,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種綜合算式有困難教師進行點撥指導。特別強調計算時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7、完成練習一第5題先讓學生仔細看圖,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8、小結。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練習一的第2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

  2、練習一的第3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強調小括號的使用。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今天這節課我們又學到了什么?你能用這些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嗎?

  一、教材簡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會計算兩步式題的基礎上編排的。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運用加法和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并學會使用小括號;運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教材從學生熟悉的游樂園情境入手,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生活情境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經歷從生活問題到數學問題的抽象過程,感受數學知識的現實性。本單元教材在編寫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結合生活情境發現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

  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有許多數學問題。教材從學生熟悉的游樂園場景入手,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生活情境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經歷從生活問題到數學問題的抽象過程,感受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學會從數學角度去觀察、分析、解決現實問題,從而激發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探索的精神,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

  2.例題的呈現形式具有開放性。

  首先,主題圖以學生熟悉的“游樂園”為背景,提供了豐富的活動情境,使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提出不同的問題。如,“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有多少人在玩沙包?”等等。同時,從圖中還可以得到其他信息,為進一步學習做好鋪墊。

  其次,每個例題的情境或是主題圖的一個局部,或是主題圖中某一情節的發展,使學生在一個比較完整的情境中學習不同的內容,感受知識間的聯系,提高學習興趣。

  第三,對于每一例題中的問題,教材采用了多種方法進行解決。使學生感受到不只是單純的計算題有不同的算法,對于一個實際問題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自己容易理解或比較喜歡的方法。

  二、教學目標

  1.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學會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知道小括號的作用。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 運用加法和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 運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難點:

  學會使用小括號列綜合算式。

  突破方法:

  1、創設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現實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2、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或根據實際情況,為學生創設輕松、愉悅、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表述中去采集數學信息,尋找數學問題,從而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3、通過師生共同探究等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參與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有效地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積極鼓勵,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逐步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內驅力。

  2、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或根據實際情況,為學生創設輕松、愉悅、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表述中去采集數學信息,尋找數學問題,從而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3、通過師生共同探究等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參與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有效地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積極鼓勵,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逐步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內驅力。

  四、所教班級現狀分析

  所教班級學生大多數遵守紀律,上課認真聽講,能根據教師的要求進行學習活動,課堂教學效率高,能對教學任務進行提前預習,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學習較為努力。

  五、課堂教學實施策略(學習方法習慣 )

  1.創設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現實情景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2.充分利用教材資源,通過師生共同探究等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參與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有效的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采用學生自己觀察,自己提出問題,然后小組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交流后再列出算式解答。

  六、課時安排

  本單元可用4課時進行教學

四年級上冊數學《解決問題》教學設計 篇5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教材第69頁例3及相關題目。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與圓相關的組合圖形的特征;掌握計算此類圖形面積的方法,并能準確計算。

  2.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通過獨立思 考、合作探究、討論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結合例題滲透傳統文化教育;通過體驗圖形和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的價值,提升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掌握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并能準確計算。

  教學難點:對組合圖形進行分析。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二次備課)

  一、情境導入同學們,圖形世界是美麗的、奇妙的,世界因為有了五彩的圖案而更加美麗。古時候,由于人們的活動范圍小,往往憑自己的直覺認識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以為整個大地是平的,并且把天空看作是倒扣著的一口巨大的鍋。我國古代有“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的說法。(課件展示)雖然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體現在建筑設計上。比如,精美的雕窗、鳥巢和水立方等建筑,這里面也蘊含了很多數學知識。

  二、預習反饋點名讓學生匯報預習情況。(重點讓學生說說通過預習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學到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問題)

  三、探索新知

  課件出示例3中的雕窗圖案。

  1.觀察一下,這兩種設計圖案有什么聯系和區別?每個圖案中的圓和正方形有什么關系?都是由正方形和圓組成的,但左邊是外方內圓,正方形的邊長等于圓的直徑;右邊是外圓內方,圓的直徑等于正方形的對角線的長。

  2.理解題意。如果兩個圓的半徑都是1m,求出正方形和圓之間部分的面積。抽象成我們學過的數學圖形就是:思考:怎樣求正方形和圓之間部分的面積?先想一想,再同桌交流。左圖求的是正方形比圓多的面積,即用正方形的面積減去圓的面積。右圖求的是圓比正方形多的面積,即用圓的面積減去正方形的面積。

  3.分析解答。知道兩圓的半徑,就可以求出它們的面積,關鍵是求正方形的面積。觀察圖可知,左圖正方形的邊長等于圓的直徑,由此可求面積;右圖正方形的邊長不知道,不能直接用公式求面積,可以將正方形看成兩個底是圓的直徑,高是圓的半徑的三角形。學生自己計算,集體訂正。

  4.回顧反思,理解算法。師:如果兩個圓的半徑是r,結果又是怎樣的?結合圖形算一算。學生分小組探究、匯報結論。想一想:當r=1時,和前面的結果一致嗎?代入看看。小結:不管圓的大小如何改變,外方的正方形與圓之間的面積都是半徑平方的0.86,而內方的正方形與圓之間的面積都是半徑平方的1.14倍。

  四、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第70頁做一做。

  五、拓展提升

  求下面各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

 。1)3.14×52÷2-5×2×5÷2=14.25(cm2)(2)12×12÷2-3.14×(12÷2)2÷2=15.48(cm2)

  六、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你還有哪些問題?

  七、作業布置教材練習十五第9、11題。

  觀看欣賞美麗的圖片。教師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有側重點地調整教學方案。觀察兩個圖案,找出組成兩個圖案的基本圖形,并找出它們的特點關系。先獨立思考再交流、分析后可得:其實就是求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計算。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例3左圖:

  2×2—3.14×12

  右圖:3.14×12-

  ×2×1

  ×2=4-3.14

  =3.14-2=0.86(m2)

  =1.14(m2)

  (2r)2-3.14×r2=0.86r2

  3.14×r2×2r×r×2=1.14r2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本節課設計讓學生經歷觀察思考、分析推理等學習活動,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足之處:對組合圖形的面積的計算沒有進行回顧和總結。教學建議:教學時在每個環節結束后讓學生進行總結或說一說感受,使知識能夠得到沉淀。

四年級上冊數學《解決問題》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列式解答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的問題,并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2.通過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初步培養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內容

  教科書72~74。

  教具、學具準備

  自制多媒體課件;學生每人圓形5個,三角形10個,紅花20朵。

  教學設計

  組織教學,創設情境

  1.同學們,今天有這么多老師來聽課,你高興嗎?王老師今天也非常高興,現在咱們以熱烈的掌聲對各位領導和老師們的到來表示歡迎。(師生鼓掌歡迎。)

  師:小朋友們,掌握很熱烈,但不夠整齊。請聽一聽,王老師是怎么拍的?拍了幾下?(教師有節奏地拍4下)。小朋友學老師的樣子,拍6下。

  師:根據剛才拍的,請你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生1:我們比老師多拍了幾下?

  師:你知道嗎?

  生1:我們比老師多拍了2下,因為6比4多2,列式:6-4=2。

  生2:老師比我們少拍了幾下?少拍了2下,列式:6-4=2。

  生3:老師和小朋友一共拍了幾下?6+4=10。

  師:小朋友們提的問題都很有價值。今天咱們來研究第一和第二種情況。課件顯示:

  6下比4下多2下,6-4=2,4下比6下少2下,6-4=2。

  2.擺一擺。

  a.請小朋友第一行擺5個○,第二行擺5個△。擺完后,你看到了什么?想說什么?

  生:○和△同樣多。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這樣擺的:,這樣一個○對著一個△,正好就看出它們同樣多。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

  b.請小朋友繼續擺:第一行5個○,第二行擺7個△,如圖:

  看著你擺的圖,誰能提出問題?

  生1:△比○多幾個?列式:7-5=2。

  ○比△少幾個?列式:7-5=2。

  師:同學們真聰明!今天咱們來進一步學習這種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的問題。板書課題: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學生齊讀。

  [本節課教師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即興創設教學情境,鼓掌歡迎聽課領導的到來,由掌聲到比較誰多誰少,導入新課,比較新穎、有趣,一下子調動了全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探索學習

  1.課件出示下圖,教師講解:同學們,這是前四周小組得紅花情況的記錄圖,通過看圖,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看出了1組同學得紅花最多,他們表現最好。

  生2:3組表現差一點,得的紅花數最少。

  生3:我知道了1組共得了11朵紅花,2組得了8朵,3組得了6朵,4組得了10朵。

  教師邊聽邊板書上每組得紅花的數量。

  生4:我看出了1組的紅花比2組多3朵。

  2.師:小朋友們觀察的都非常仔細,下面請小朋友們拿出自己的紅花學具,擺出1組和2組的所得的紅花情況,好好看一看1組比2組多得了幾朵。

  學生動手操作,擺出如下圖形:

  生:1組比2組多擺了3朵。從圖上可以看出,1組得的紅花左邊部分與2組同樣多,右邊部分是比2組多的3朵,所以說1組比2組多擺了3朵。

  師:你會列式嗎?

  生:11-8=3(朵)。

  師:根據你自己擺的圖,你還能提出問題嗎?

  生:2組比1組少得幾朵?

  師:誰會列式?

  生2:11-8=3(朵)。

  根據學生的回答,完成板書。

  師:剛才小朋友們回答得都很好!現在請小朋友看著這四個小組的紅花圖,現在我要請你當老師提出問題,你還可以找一名同學回答。

  學生提問、回答、活動。

  1.比較關系。

  師:剛才的小老師當得好,學生做得也很棒!現在請小朋友們看板書,小組討論:求1組比2組多幾與求2組比1組少幾有什么關系?(小組討論。)

  小組匯報討論結果,教師小結:1組比2組多幾,2組就比1組少幾,實際上表達的是一個意思,只是說的角度不同罷了。因此都用相同的方法計算。

  [從學生的生活入手,通過小組內同學得紅花的多少,來學習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的應用題,學生學起來較輕松,比較感興趣;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先讓學生初步感知,再操作體會,層次性強。]

  鞏固拓展

  1.說到這里,我忽然想起了森林中發生的一件事(電腦出示):

  2.在咱們學校體育節的跳繩比賽中,咱們綠隊有兩個小朋友表現非常出色,咱們一起看一看。(課件出示圖。)

  a.小清比小芳多跳了多少下?

  b.小芳比小清少跳了多少下?

  3.看到咱們比賽這這么好玩,小貓們沉不住氣了,它們每人拿來一只小桶,一根釣桿,你猜它們要比什么嗎?對,釣魚比賽,F在看圖,你能提出問題嗎?小組比賽星級合作小組評選,看哪個組提的問題多?解答得好?

  小組討論匯報討論情況,教師及時評價鼓勵,評選出星級合作小組。

  [練習的設計穿插在故事中進行,讓學生邊聽故事邊學習,充滿情趣,學習效果較好。]

  小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都可以用大數減去小數來計算。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與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幾在某種意義上是相同的。

四年級上冊數學《解決問題》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用分步算式和綜合算式解決含有兩步計算實際問題的過程,學會檢驗解答的正確性。

  2、初步培養在實際生活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掌握含有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的方法。

  2、用綜合算式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讀題、分析、列式。

  1、小兔采了20個蘑菇,送給小猴8個,小兔又采了10個蘑菇,小兔現在有多少個蘑菇?

  2、小明剪了37顆星星,小紅剪了45顆星,他們送給幼兒園50顆星,現在還剩多少顆星?

  二、新課

  出示例4

  問:指名學生看圖說題意。

  問:你知道了什么?怎樣解答?

 。3) 沒烤的面包有多少個?90-36=54(個)

 。4) 還要烤幾次?54÷9=6(次)

  問:你會列綜合算式嗎?

 。90-36)÷9=6(次)

  問:解答正確嗎?指名學生檢驗是否正確。

  歸納:如果一個問題需要多個步驟才能解決,要想好先解答什么,解答什么

  二、做一做

  1、讓學生說一說題意,再說說怎樣解答,讓學生獨立解答,訂正時說說你是怎樣解答的,分步是怎樣解答,綜合算式是怎樣解答的。

  2、了8行樹苗,每行7棵,其中女生栽了28棵,男生栽了多少棵?

  3、動物園有10只黑鴿子,22只白鴿子,每個籠子里住4只,一共需要多少個籠子?

  獨立完成,訂正時說一說解題過程。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1) 沒烤的面包有多少個?90-36=54(個)

 。2) 還要烤幾次?54÷9=6(次)

  綜合算式:(90-36)÷9=6(次)

四年級上冊數學《解決問題》教學設計 篇8

  1.例1與“做一做”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例1是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的問題。教材呈現給學生一幅廣播操表演的情境圖。圖下面小精靈明明提出“3個方陣一共有多少人?”的問題。接著,顯示出學生收集數學信息和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結果。

  教學時,根據教材提供的素材用錄像或幻燈片為學生創設運動會開幕式上廣播操表演的情境,吸引學生“進場”。而后,只顯示與例1一致的表演場面,由小精靈明明提出問題,或請學生根據錄像或幻燈片呈現的過程提出問題。

  提出問題后,請學生觀察收集數學信息,嘗試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允許學生交流意見,以達到全員參與的目的。解決問題后,請學生展示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結果,加深學生對解決問題過程和方法的理解。

  例1之后的“做一做”,安排了一個情境題。教材呈現一位阿姨正在擺放整盤雞蛋的畫面,問題是“一共有多少個?”

  教學時,完全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請學生從情境中找到要求解決的問題、收集解決問題所需要的信息數據,自己確定解決問題的步驟,進而列式算出結果。注意引導學生尋找不同的解決方法。

  在學生完成后,組織交流。特別注意,請用乘法和加法計算解決問題的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過程,第一步解決了什么問題……讓學生在交流中熟悉解決兩步計算問題的過程,獲得欣賞自己和小伙伴的愉悅心理體驗。

  2.例2與“做一做”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例2是用除法兩步計算解決的問題。教材呈現了團體操表演的畫面,并顯示出“這個團體操有60人表演!钡男畔。

  畫面下面,一位小朋友提出“每個小圈有多少人?”兩位小朋友在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教材的呈現方式,意在讓學生自主發現、提出問題,并探討解決的方法,解決問題。

  例2的教學活動過程與例1相仿。這里可以更放手些,讓學生自己提出數學問題。需要注意的是,教學時用多媒體課件或幻燈片呈現團體操表演的畫面,指出:團體操表演是運動會上的又一項內容。突出例1、例2的連續性,讓學生在運動會的情境中解決新的問題。由此,感受知識間的聯系,提高學習興趣。

  例2之后的“做一做”,是一個圖文結合的情境題。教材呈現給學生裝杯子的具體情境,用對話的方式顯示怎樣裝,用文字顯示出“共有960個杯子”的信息及“能裝多少箱?”的問題。

  教學時,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提醒學生:認真觀察畫面,明確要解決什么問題,收集、分析相關的信息數據,確定第一步解決什么問題。

  在學生完成后,組織交流。對于先解決“一箱裝多少個杯子”的策略,應給予充分肯定,保護學生主動探索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練習二十三中一些習題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第1、3~8題,是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的問題。教學時,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在多次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了解數量之間的關系,積累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

  第10、14~16題,是用除法兩步計算解決的問題。同時,這些問題也可以用乘法和除法兩步計算來解決。教學時,引導學生尋找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并注意適時組織交流。通過交流,讓學生清楚了解每種方法中先解決什么問題,從而進一步熟悉用兩步計算解決問題的過程,提升對用兩步計算解決問題過程的理解。

  第2、9題,是運用乘法和加法計算解決的問題。教學時,注意讓學生從具體情境中收集數學信息,分析數學數據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獨立思考確定解決問題的步驟方法,切實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在解決問題后,讓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過程,并引導學生比較不同的方法,了解各種方法的特點,為學生選擇簡捷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打下基礎。

  第11題,是用除法和減法兩步計算解決的問題。教學時,讓學生獨立經歷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受到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同時,借助習題中啄木鳥、青蛙吃害蟲的事例,請學生參與“你知道還有什么鳥或小動物能捕捉害蟲嗎?”問題的交流,讓學生在交流中產生保護益鳥益蟲、保護環境的意識。

  第12題,解決購物時常遇到的實際問題。教材呈現給學生兩種規格的牙刷,請學生解決的問題是“買哪一種便宜?”教學時,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教師巡視發現學生用兩步計算時,點撥:想一想,怎樣判斷哪種牙刷便宜呢?使學生選用比較單價的方式獲得答案。

  第13題,用乘法和除法計算解決的問題。教材呈現給學生一幅小學生在租船游湖的美麗畫面。請學生解決7個小朋友“玩1個小時,每人要花多少錢?”的問題。教學時,要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解決問題后,讓學生互相說一說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說一說”逐步培養學生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的能力。

  此外,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開闊學生的思維空間。例如,給學生提出新的問題:“他們為什么選擇租四人船呢?”請學生討論。給學生提供解決實際問題新的機會,增加解決問題的樂趣。同時,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有許多數學問題,只要留心觀察思考,就能發現和提出數學問題。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利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用意識。

四年級上冊數學《解決問題》教學設計 篇9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進一步理解線段、射線、直線和角的相關概念,區分5種不同的角,用量角器和三角尺正確地量角、畫角;靈活地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經歷觀察、操作、推理、表達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引發數學思考,滲透數學思想,發展空間觀念,提高應用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鞏固有關線和角的基本概念與操作技能

  教學難點:初步感悟圖形的性質。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知識梳理

  1.談話:回憶一下,我們都學習了哪些有關線和角的知識?

  預設:線段、射線和直線;角的分類;量角;畫角

  2.揭示課題

  談話:同學們學得可真不少,那么學習了這些新知識,有什么用呢?能不能幫助我們解決一些數學上和生活中的問題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解決問題”。(板書: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為學生創設自主梳理知識要點的機會,有助于學生養成及時總結的習慣,使散落的知識點匯集成知識網絡,深化對新知識的理解。

  (二)實踐應用

  1.量一量

 。1)量一量,隊旗上的角。

  談話:同學們都知道,我們所佩戴的紅領巾是隊旗的一角,現在就讓我們認識一下隊旗,量一量隊旗上的角。

 、俪鍪緢D片

  ②小組合作

  互相指一指這5個角,指出它們的頂點和邊;獨立量角后交流。

 、壅故玖拷沁^程,交流量角方法及結果。

  提問:量角時要注意什么。

  (2)量一量,你有什么發現?

 、俪鍪緢D片:

 、谟^察圖中的角,有什么發現?

  預設:∠1和∠2可以組成一個平角;每相鄰兩個角合起來是一個平角。

 、鬯伎迹合胍幌,至少量出幾個角,就能知道每個角的度數。

  預設:一個鈍角、一個銳角

  ④量一量,你有什么發現?

  預設:對頂角相等;相鄰角的和為180度等。

 。3)先估計,再量出圖中各角的度數。

 、僬勗挘汗酪还溃瑘D中的角大約多少度?是什么角?

  預設:∠1=45度;∠2在140度到150度左右;∠3=60度

  提問:說說你是怎么估的?

  學生結合圖形說明。

 、诹拷、驗證。

  【設計意圖】本環節中的問題,已經不再僅僅是單純的量角技能訓練,而是從不同角度精心選擇的問題。問題1,量隊旗中的角,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是應用于生活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身影。問題2,則是承載了多重意義,既可以鞏固對平角的認識,同時也滲透了“對頂角相等”的角的性質等。問題3,則是估測意識的培養,學生在“估一估”的過程中,深化了對角的大小和類別的認識,深化了對不同角的關系及量角器原理的理解。此外,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多樣化的,充分體現了課標要求:不同學生獲得不同的發展。

  2.畫一畫

 。1)畫出與∠1、∠2同樣大的角。

 、儆^察,思考:你能畫出同樣大的角嗎?和同伴說說你的.想法。

 、讵毩⑼瓿珊,交流匯報。

 。2)按要求畫,再回答問題

  問題1:畫出直線AC。

  問題2:畫出射線CB。

 、侏毩媹D后,交流檢查

  提問:畫圖時需要注意什么?

  預設:畫直線,可以向兩端無限延伸,要通過A、C兩個端點。

  畫射線,前面的字母是端點,可以向另一個方向無限延伸,要通過B點。

 、谧穯枺寒嫼玫膱D形中有幾個角?是什么角?

  學生自己在圖上標一標,小組內說一說。

  【設計意圖】量角和畫角是學生解決問題的工具,在本環節中,充分體現了其工具性的特點,學生在解決問題時用到了量角、畫角的知識。不同的是,題目的選擇,更注重數學思考,數學概念的理解,而不是簡單的重復訓練,使學生自然地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3.算一算

 。1)你能快速填出各個角的度數嗎?

 、儆^察、思考、獨立試做

  ②組內交流想法

  預設1:量出各角度數

  預設2:根據圖形特點,算出各角度數。

  ③小結

  【設計意圖】數學計算的背后是數學概念的理解,本環節的設計在于進一步鞏固有關平角、周角的認識及對頂角相等的圖形性質。

  (三)鞏固深化

  (1)比一比,兩幅圖中的∠1與∠2是不是相等?說明理由

 。2)觀察、思考

  提問:你有什么發現?

  預設:第一幅圖:∠1、∠2分別與∠3可組成直角;

  第二幅圖:∠1、∠2分別與∠3可組成平角

  (3)獨立試做,組內交流

  預設1:量出各個角的度數

  預設2:因為∠1、∠2和同一個角合起來的度數相等,所以∠1、∠2也相等。

  預設3:第2幅圖中的∠1、∠2是一組對頂角,對頂角相等。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全面觀察、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舉一反三的能力,同時學生在發現規律、說明理由的過程中,既培養了學生數學表達能力,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同時也使學生在自主解決問題中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四)回顧總結

 。1)談話:這節課中我們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了一些有趣的問題,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新的收獲?

 。2)課后作業:

  折一折

 、倌隳苡靡粡堥L方形紙折出下面度數的角嗎?

  90?、45 ?、135 ?

 、趯⒁粡垐A形紙對折三次后展開,可以得到哪些度數的角?

  【設計意圖】將課上的學習延續到課后,在動中學,在玩中學,在“折一折”“想一想”的過程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四年級上冊數學《解決問題》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在現實生活的情境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掌握小括號的作用和用法。

  3、培養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環保教育。

  教學重點:

  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前幾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兩步計算的題目,并且知道了小括號的用法今天老師先帶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嗎?不過看了以后還要解決幾個問題。

  1、一個筆記本8元,一枝鋼筆13元,小利買了9個筆記本和一枝鋼筆一共花了多少元?

  2、一個籃球7元,一個羽毛球4元,小明買了一個籃球和7個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元?

  3、一個足球9元,小軍拿了100元,買了7個足球,應找回多少元?

  4、有70名游客來北京旅游,有5輛面包車,每輛車上坐8人,其余的游客坐大客車,坐大客車的游客有多少人?(旅游中要注意環保)

  指名學生解答

  二、課堂作業,鞏固新知

  第1題:指名學生看圖說題意,讓學生獨立完成,注意解答格式。最后集體訂正。

  第2題:讓學生讀題后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第3題:讓學生讀題說題意后列式解答。

  第4題:讓學生讀題說題意后列式解答。

  第5題: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用脫式完成。

  第6題:說題意,列綜合算式完成,集體訂正。

  第7題: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然后獨立完成訂正。

  第8題:讀懂題后,獨立完成,訂正時說一說解題過程。

  三、總結:根據練習情況加以總結。

四年級上冊數學《解決問題》教學設計 篇11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20頁的例2《解決稍復雜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

  我要回答的問題有:

  1、新課標對問題解決有什么要求?

  2、例2的編寫意圖是什么?

  3、我是如何進行例2教學的?

  先回答的第一個問題:新課標對問題解決有什么要求?

  解決問題作為體現小學數學教育“過程與方法”目標,其要求貫穿于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的教學過程之中,貫穿于整個數學教學的始終,主要是使學生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目標的實施,按照新課程的要求,結合教學內容,努力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四個意識”。

  首先,是突出問題意識,要求學生能從具體情境與社會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教學問題,能綜合運用一些數學知識加以解決。

  第二,是加強策略意識,使學生能探索和分析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獲得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第三,是重視合作意識,要求學生從事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活動,嘗試解釋自己的思考過程。

  第四,是提倡評價與反思意識,使學生能初步判斷結果的合理性,經歷回顧、整理解決問題過程和結果的活動。

  我要回答的第二個問題是:

  例2的編寫意圖是什么?

  我打算分三步來介紹:

  第一步:教材的邏輯起點在哪里?

  教材是在學習了例1的知識,理解和掌握了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這一問題的思路與方法基礎上,學習解決求比一個數多(或少)幾分之幾的問題,此例題既是對舊知識的延續,又是學習新知識的起點。

  第二步:例2的編寫思路是怎樣的?

  教材從綠化造林可以降低噪音這一環保問題引入,出示情境圖:公路上汽車的噪音有80分貝,經綠化隔離帶后,噪音降低了1/8。從而提出問題:現在聽到的聲音是多少分貝?

  很顯然,此例題反映的是整體與部分的比較關系,即知道一個部分量是總量的幾分之幾,求另一個部分量的問題。

  教材呈現了兩種基本方法:

  一種是先求出一個部分量,再用總量減去這個部分量,求出另一個部分量;另一種是先求出要求的部分量占總量的幾分之幾,再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求出這個部分量。

  第三步:兩種解法的區別在哪里?

  教材中以一句“兩種思路有什么不同?”提示教學中要求學生對兩種思路進行比較。發現兩種思路體現兩種不同的思考方法,不同的解題模型。第一種可以歸結為“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是多少”的解題模型,第二種可以歸結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解題模型。通過比較,使學生加深對兩種思考方法的認識,同時培養學生比較、歸納的能力。

  我要回答的第三個問題是你是如何進行例2教學的?

  根據新課標對問題解決的要求,我打算分3個步驟進行教學:

  一、 情境引入、提出問題,突出問題意識。

  根據例2的編寫意圖,我將例2改為下面兩道例題:

  1、北京常規雙飛六日游原價20__元,現在降低了1/5,現在的價格是多少元?

  2、北京國慶專線雙飛五日游原價1800元,現在提高了1/6,現在的價格是多少元?

  我這樣改寫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體現整體與部分量之間的兩層關系,即總量減去一個部分量等于另一個部分量;部分量加上部分量等于總量,從而進一步整合例題的教學目標,完善此類問題解決的基本結構,這一對教材進行創造性的處理,體現了教師應該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

  在教學中,我先出示兩條數學信息:

  1、北京常規雙飛六日游原價20__元,現在降低了1/5

  2、北京國慶專線雙飛五日游原價1800元,現在提高了1/6

  然后提問:看到這些信息,你最關心的會是什么呢?學生自然就會想到現在的價格會是多少呢?通過讓學生根據相關聯的信息,提出問題,并將信息和問題完整地敘述出來,同時出示例題。

  這一環節,讓學生根據信息提出問題是為了加強了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能從數學的角度去嘗試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是基于對學生數學意識的培養。

  二、 嘗試解決、建立模型,加強策略意識。

  首先解決第一個問題,先讓同學們嘗試畫線段圖,再來解決問題。畫線段是解決問題的重要策略,為了培養問題解決的策略意識,因此,這里我想利用線段圖輔助理解題意,從而把握數量關系。

  同時,我也請兩位學生上臺進行板演,畫出線段圖并列式計算。

  對于第一個問題,學生的解法可能會出現這樣兩種,20__—20__*1/5=1600(元) 20__*(1—1/5)=1600(元)

  先對第一種方法進行交流:我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在了解了學生的想法之后,要求學生明確第一步(20__*1/5)在算什么?為什么這樣算?讓生說清楚 20__元是什么,1/5是什么,降低了誰的1/5?同時把“降低了原價的1/5”這句話進行板書,并讓多個學生說一說。通過這樣一說,使學生明確這種方法先求的是降低的價格,用原價減去降低的價格,求出現在的價格。從而建立了總量減去一個部分量等于另一個部分量的解題模型。

  對第二種方法的交流:在教學中,我讓該生先向大家介紹一下方法,然后抓住重點進行提問:1—1/5在算什么?希望學生說出“現價是原價的幾分之幾”,并讓多個學生說一說“降價1/5,就表示現價是原價的1—1/5,即4/5。”通過師生間的互動交流,使學生明白,要求現在的價格,就是求原價的1—1/5是多少?所以先求“現價是原價的幾分之幾”,再用分數乘法的意義求出現在的價格。在充分經歷解題思路復述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交流與合作的意識。

  對于第二個問題,我想重點應突出兩個功能:一、鞏固強化以上兩種不同的解題方法,建立兩種不同的解題模型;二、加強求比“1”多(少)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兩種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的對比。

  因此,在教學中我想可以讓同學們像剛才一樣,先試著畫線段圖來解決,然后和同桌交流想法。

  在反饋交流過程中,學生也會提到以上兩種方法。對于第一種方法:我會重點突出提價1/6的具體含義,使學生明確其實就是提高了原價的1/6。再用原價加上提高的價格等于現在的價格。

  而第二種方法,使學生明白,要求現在的價格,就是求原價的1+1/6是多少?所以先求“現價是原價的幾分之幾”,再用分數乘法的意義求出現在的價格。

  由于兩種方法和第一個問題相類似,這里不再贅述。

  三、比較分析、加深認識,增強學生的反思意識。

  這里的比較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我讓學生對兩種解題方法進行比較,其次對兩種題目類型進行比較。

  對于兩種方法的比較:是在以上兩種解法梳理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讓學生明確兩種方法都是把原來價看做單位“1”,都需要求原價的幾分之幾。第一種方法是根據已知條件先求出原價的1/5是多少,即降價多少,再求出現在的價格。第二種方法是根據問題直接求現在的價格是原價的幾分之幾,再求出現在的價格。從不同的角度思考體現了兩種不同的數量關系,就有了兩種不同的解題方法。通過比較增強學生的反思意識,達到對兩種方法的真正理解。

  對于兩種題目類型的比較,我剛才就有提到,這兩道例題更好的反映了整體與部分的比較關系。第一題是總量減去一個部分量等于另一個部分量,第二題是部分量加上部分量等于總量。通過這樣的比較,使整體與部分兩者之間的關系更加的完整,在知識層面上,使解決求比“1”多(少)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達到了有機的融合,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知識結構;在解決方法上,充分體現了兩者的聯系與區別。

四年級上冊數學《解決問題》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學會用“替換”的策略分析數量關系,并能根據問題的特點確合理的解題步驟,學會正確解答這類問題。

  2、讓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替換”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展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能力。

  3、讓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信心。

  教學重、難點:

  用“替換”的策略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課前欣賞:播放《曹沖稱象》錄像,感受策略。

  一、引入

  1、剛才課前我們一起看了《曹沖稱象》的.故事。最后是誰幫曹操解決了問題。

  (曹沖)曹沖真了不起。〔軟_是用什么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的?(生答)

  2、師:石塊的重量等于大象的重量,把大象替換了石塊,這樣就可以很容易地稱出來了。

  3、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用“替換”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板書:替換)

  二、展開

  1、出示例1。

  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個同樣的小杯和1個大杯,正好都倒滿。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2、那老師把剛才題目中的條件換一下: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4倍。

 。1)師: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每個同學有作業紙,請同學們自己先畫一畫,畫出替換過程,并計算出來。

 。2)指名上臺展示并講述。

  過渡:同學們都很棒!老師再把題目換一下,好嗎?

  3、出示“小杯的容量比大杯少160毫升”。

 。1)師:現在我們可不可以用替換的方法了?(上課時有的說可以,也有人說不可以)

 。2)請小組討論一下怎樣替換?小組討論時注意這幾個問題(手指屏幕)生讀。

 。3)小組匯報。(生答時演示過程)

  三、課堂練習

  1、過渡:我們班的洪老師遇到了一個問題,請同學們用剛才學過的知識來幫忙解決。

  (1)出示題目。

  洪老師想在2個同樣的大盒和5個同樣的小盒里裝滿球,正好是100個。每個大盒比小盒多裝8個,每個大盒和小盒各裝多少個?

 。2)師:同學們先再作業紙上自己做做看。

  (3)指名匯報。(找不同做法的學生匯報)

  2、過渡:還記得我們上次秋游嗎?我們來看看六(2)班的同學在秋游時遇到了什么問題?

 。1)出示題目。

  六(2)班40名同學和姚老師、張老師一起去公園秋游,買門票一共用去220元。已知每張成人票是每張學生票的2倍,每張學生票和每張成人票各多少元?

  他們進了公園,來到水上樂園,其中有40人去劃船。

  每只大船比每只小船多坐2人,每只大船和每只小船各坐幾人?

  (2)左邊三組完成第一個問,右邊三組完成第二個問。

  (3)指名匯報。

  3、過渡: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這種替換的現象。

 。1)播放視頻。(生活的替換現象)

 。2)老師真心希望同學們能用智慧的眼睛去發現,并能靈活運用替換的策略解決問題。

  [在最后我播放了一段視頻,是讓學生了解在我們生活中到處都有替換現象。]

  四、全課總結 師:那么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綜合實踐

  過渡:最后老師留給同學們一個綜合實踐題,課后想一想。

  蘇果超市用3個空啤酒瓶可以換一瓶啤酒。

  王叔叔買了12瓶啤酒,他最多能喝到多少瓶啤酒?

四年級上冊數學《解決問題》教學設計 篇13

  一、說教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過分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分數乘法解決問題、用方程解“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文字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解決問題一樣,本小節的教學的“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是多少”的解決問題,也是由于分數乘法意義的擴展,相應的除法意義的具體含義也有了擴展,從而產生了新的解決問題。這類解決問題歷來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教材安排仍采用先列方程求解的方法,加強了與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乘法解決問題的聯系,重點幫助學生分析題里的數量關系,特別是對單位“1”的量的準確分析,明確它是已知還是未知,以此來確定怎樣用方程解。此外也加強了方程解與算術除法解的聯系,使學生通過方程解領會此類解決問題的特征,學會用算術法直接列式計算。這樣既培養學生靈活解答分數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助于發展學生思維的廣度。

  二、說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ㄒ唬┙虒W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學會用方程解答“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分數除法解決問題,并掌握檢驗的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嘗試、創新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通過兩種方法解答解決問題的體會,感受獲得成功體會的經歷,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有良好的數學情操。

  (二)教學重點

  用方程解答“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分數除法解決問題,也是由于分數除法意義的擴展,相應的除法的意義的具體含義也有所擴展,而產生新的解決問題。掌握這類解決問題的結構特征,能用方程和算術方法解決,是難點所在。

  三、說教法、學法。

  為了真正地落實新課程標準,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使探索發現成為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讓他們主動參與探索學習的過程,變教為主為學為主,提高獲取知識的本領,因此本節課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索的方法進行教學,從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六年級學生已具備了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推理能力,并且仍具有好玩、好奇的特征,因此我主要指導學生采取以下的學法,使學生不僅“學會”,更要“會學”。以分組合作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有充分的時間討論、思考,自己主動的獲取知識,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到學習帶來的快樂,真正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鲂轮

  第一個環節:復習舊知,促進遷移

  該環節主要復習與新知有密切聯系的舊知,為新知的探究鋪路搭橋,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設計如下:

  1、解方程

  2、出示與例題有關的分數乘法解決問題。學生練習后,提問:這道題為什么用乘法計算?怎樣用圖表示已知條件和問題,把誰看作單位“1”?

  第二個環節: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對小學生來說,通過自己的探索獲取新知,就是一種再創造,第二個環節的教學,我設計如下層次展開:

  第一層次:獨立探索

  出示例3后,激勵:老師相信同學們一定會解決這個難題,開始行動吧!先放手讓學生嘗試列式計算。教師提示可根據復習題的數量關系式,用未知數X幫助自己解這道題。

  第二層次:合作探索

  在學生計算出例3的結果后,再組織學生分組合作,討論交流是怎么做的?為什么這樣做?我做得對嗎?存在什么疑問?

  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如何畫圖表示題意,找數量關系,根據數量關系列方程。該環節是學生學習時的難點所在,只有讓學生深入理解題意,了解此類題型的結構特征,把握題中所含的數量關系,才能真正把知識內化為能力,做到舉一反三,運用自如。我如此設計,正基于此。這樣做既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合作的精神,又培養了學生的分析推理調整的能力。

  第三層次:嘗試練習

  讓學生獨立完成教材117頁的第3題,個別學生板演,教師在學生完成后集體點評,強調學習的難點。

  第三個環節:變式練習,鞏固深化

  練習的設計要抓基礎知識與發展創新能力緊密結合起來,以達到發展思維,形成技能的目標。在此環節我設計了如下練習:

  1、定位練習。

  仿照例3出示類似的兩道解決問題,要求學生讀題,畫圖,深入理解題里的數量關系,列出數量關系式。強化難點,形成技能。

  2、提高題:同來互相編題,互相解答。

  通過以上練習,促使學生將新的知識溶入到已有認知結構中,以利于更好的遷移和運用。

  第四個環節 課堂作業 反饋信息

  完成課本練習二十三第4—7題

  (三)說“誘思探究”在本節課的具體體現

  1、以學生為主體,教學中多次引導學生嘗試練習,引導學生把舊知與新知進行對比;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親身體驗,切實把學生推向學習探索的第一線。體現了“誘思探究”對當代課堂教學的要求。

  2、設計多層次,多形式的練習,促使知識的形成和內化。教學中,我做到復習鋪墊練,新知嘗試練,難點強化練,是練習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參與,全員動手,從而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得到了落實。

  教學追記:

  本堂課我設計了“題目——線段圖——等量關系式——解決問題”這樣四個環節來教學例(1)的2個問題,本是很清晰的一個教學思路,意在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的同時教給他們此類問題的解決方法。但由于教學時,我對線段圖環節的教學引導不足,沒有充分發揮線段圖的作用,有些流于形式,因此學生在等量關系的推導上就未能如教師預計般順利。下次如果再有類似的教學,我將注重思索如何將題目、線段圖和等量關系式三者更有機地結合起來。

四年級上冊數學《解決問題》教學設計(精選13篇) 相關內容:
  • 四年級上冊數學暑假作業

    一、判斷題1.一個三角形的兩個內角都是銳角,這個三角形一定是銳角三角形. ( )2.等邊三角形一定是銳角三角形. ( )3.兩個面積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 )4.在A、B兩點間只能畫一條線段. ( )5.從一點出發只能畫一條射線. (...

  • 圖形的旋轉(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教材分析:學生在三年級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本節課所學的圖形的旋轉內容是在上述基礎上的進步發展,通過具體實例的展示,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知道一個簡單圖形在旋...

  •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七單元教案(北師大版)

    (1)溫度教學內容:課本第87~88頁。教學目的:1.了解天氣預報中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并會正確讀寫。2.會比較溫度背景下兩個負數的高低。教學重點:能讀、寫負數,并會比較零下溫度的高低。教學難點:會比較溫度背景下兩個負數的高低。...

  • 四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整理

    1、一萬一萬地數,10個一萬是十萬; 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10個一千萬是一億。2、一(個)、十、百、千、萬……億都是計數單位。3、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是十進關系。...

  • 2018年四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歸納(新蘇教版)

    四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歸納一、升和毫升1、升:“升”是常用的容量單位。計量水、油、飲料等液體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單位,用“l”表示。2、毫升:計量比較少的液體,通常用毫升作單位,用“ml(ml)”表示。...

  • 2018秋四年級上冊數學期末復習計劃(最新人教版)

    XX學年第一學期四年級數學復習計劃四(3)班 一、班級情況分析:四(3)班有學生34人,本班學生中優秀生有9人,中下生約7人左右,中等生占大部分。...

  • 第一單元 認識更大的數 四年級上冊數學(北師大版)

    單元學習內容的前后聯系: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本單元是在第一學段學生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億以內的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掌握大數讀寫的方法,認識近似數及其作用。...

  •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一) 數與代數1.第一單元“認識更大的數” 本單元是在第一學段學生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億以內的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掌握大數讀寫的方法,認識近似數及其作用。...

  • 四年級上冊數學計算題庫(不含口算)

    一、豎式:三位數乘兩位數135×45 108×25 54×312 47×210 138×54 126×89 203×32 312×25 437×28 82×403 208×24 36×137 406×23 460×23 305×56 624×78 46×589 353×56 45×240...

  •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筆算除法》教案范文(通用12篇)

    教學內容:筆算除法練習教學目標:1.能比較熟練地掌握初商過大,初商過小時的調商方法。2.能熟練正確進行筆算。教學過程:一、基本練習。1.先填一填把除數看作幾十來試商,再算出來。...

  • 西師大版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解決問題》教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學會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的計算方法。2、通過情境培養學生知識的應用能力。教學重點: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的解題方法教學難點:理解算理學習過程:一、 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 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人口普查》教案(精選13篇)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了解我國人口多、增長快這一基本國情;認識實行計劃生育的必要性和正確性;2、了解我國人口分布的特點,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3、會解讀人口分布圖、人口增長圖;能用計算、比較的方法認識我國的人口問題,會做人口資...

  •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通用3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初步發現簡單搭配現象中的規律,能運用發現的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2.使學生在觀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動中,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初步的符號感和數學思考。...

  •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角的分類教案(通用6篇)

    教學目標:1.經歷量角器的形成過程,認識量角器。2.會使用量角器正確測量角的度數。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量角的方法,能夠正確使用量角器量角。教學難點:1.靈活使用量角器。2.能根據測量的情況,區分內、外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

  • 西師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筆算除法(精選3篇)

    筆算除法(二)【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105頁上的例2!窘虒W目標】1經歷三位數除以兩位數除法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掌握商大了要改小的試商方法,會進行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筆算。...

  • 教案模板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 亚洲区日韩 | 免费观看一级一片 | 日韩成人免费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麻豆久久 | 国产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三级 | 人妻激情另类乱人伦人妻 | 国产成人精选在线不卡 | 亚洲AV日韩AV高潮喷无码 | 爱情岛亚洲AV永久入口首页 | 中国一级大黄大黄大色毛片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夜夜狠狠 | freexxxx性特大另类 | 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 四虎WWW永久在线精品 | 天天天天天操 | 久久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 第一色站 |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水 | 最好看免费观看高清视频大全国语 | 亚洲高清精品中出 | 免费视频啪视频在线观看老司机a | 国语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亚洲乱码伦伦中文| 欧美亚人xxxx高潮猛交 | 日日嗨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 | 欧美激情亚洲天堂 |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蜜桃 | 黄秋生伊波拉病毒 | 久久99精品网久久 | 夜夜骑天天射 | 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 337p日本欧洲亚洲 | 欧美大片免费影院在线观看 | 素人在线播放 | 四虎影视免费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