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模板 > 《可能性》教學設計(精選14篇)

《可能性》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12-27

《可能性》教學設計(精選14篇)

《可能性》教學設計 篇1

  可能性 學習設計

  共5課時       總第54課時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的態度。教學過程:一、活動導入1、師拋硬幣生猜結果:哪面朝上?(1元字樣正面,另一面看作反面。)2、你想試一試嗎?在組長的帶領下學生進行拋硬幣的活動。3、活動總結導入:硬幣朝上的一面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可能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可能性。(板書課題:可能性)二、探究體驗1、一定是黃球、不可能是黃球。(1)摸球比賽。比賽規則:分男、女生組來舉行一次摸球比賽,誰摸到黃球的次數多,誰就獲勝。(男生瓶內全是黃球,女生瓶內全是白球)比賽開始。(2)一定是黃球。a、師:(疑惑地)怎么男生每次都能摸到黃球?你有什么想法嗎?打開瓶觀察。b、追問:全是黃球,那任意摸一個,結果會是?一定嗎? (師板書:一定)(3)不可能是黃球。a、師:那女生怎么一次黃球也沒摸到?你有什么想法?師打開瓶觀察。b、師追問:沒有黃球,那我去任意摸一個,結果會是?可能是黃球嗎?(不可能是黃球,因為里面沒有黃球)(師板書:不可能)2、可能是黃球a、師:比賽結束了,男生隊贏得了最終的勝利,女生隊你們服氣嗎?b、你認為怎樣才公平呢?生自由說一說。c、組織學生匯報交流。派一個小組裝球,進行一場公平的比賽。d、師:通過剛才摸球,你認為我們能摸到黃球嗎?(能)一定能摸到黃球嗎?(不一定)也就是說我們摸到的可能是黃球,也可能是白球。(板書:可能)3、超級競猜:出示掛圖,學生搶答。(課本105頁例1)三、拓展應用1、師:在我們生活中同樣有很多事情都可以用這些表示可能性的詞語來表述。2、完成例2。(1)出示掛圖,小組討論。(2)組織學生匯報交流、評價,你想說哪一幅圖的內容就說哪一幅。3、你還能用這些詞來說說生活里的事嗎?先和同桌交流,然后組織匯報、評價。4、游戲:在三疊卡片中各選一張,按排列順序組成一句話,說一說這件事發生的可能性。5、作業:在書上完成108頁第1、2題。四、總結全課1、師:今天,我們主要學習了什么內容?

  2、小結:生活里可能性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有些事情一定會發生,有些事情可能會發生,有些事情不可能會發生。希望同學們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找一找生活中的可能性。

  可能性 學習設計

  共5課時      總第55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3、通過學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轉一轉、說一說等活動,增強學生間的交流,培養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可能性”舉例子說明。

  2。、談話導入: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關于“可能性”的知識,板書課題。

  二、探究體驗

  1、出示例3,觀察、猜測。

  (1)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數量(四紅一藍)。

 。2)如果請一位同學來摸一個球,你們猜猜他會摸到什么顏色的球?

 。3)和同桌說一說,你為什么這樣猜?

  2、實踐驗證

  (1)學生小組操作、匯報實踐結果。

 。2)匯總各小組的實驗結果:幾組摸到紅,幾組摸到了藍色。

 。3)從小組匯報中你發現了什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況?

 。4)小結:摸到紅色多,摸到藍色的少,因為盒中球紅多藍少。

  3、活動體驗可能性的大小

 。1)小組成員輪流摸一個球,記錄它的顏色,再放回去,重復20次。

 。2)活動匯報、小結。

 。3)實驗過程中,要讓學生體會到兩點:一、每次摸出的結果是紅色還是藍色,這是隨機的,不以人的主觀意愿而變化。二、但摸的次數多了以后,在統計上就呈現某種共同的規律性,就是摸出藍的次數比紅多。

  4、小組實驗結果比較

  (1)比較后,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2)展示多組實驗結果,雖然數據不一致,但呈現的規律是相同的。

  三、實踐應用

  1、完成p106“做一做”

  (1)學生可以用數份數的方法來看三種顏色所占的區域大小。

 。2)利用分數的知識讓學生說一說每種顏色占整個圓面的幾分之幾,為以后學習可能性的精確值做鋪墊(因為概率與這些分數相等)。

  2、生獨立完成p109第4、5題,然后集體講解交流。

  四、全課總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新的知識?

  2、師總結。

  可能性 學習設計

  共5課時      總第56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3、通過學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轉一轉、說一說等活動,增強學生間的交流,培養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數量, 如果請一位同學上來摸一個球,他摸到什么顏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

  2、談話導入,揭示板書課題。

  二、探究體驗

  1、教學例4

 。1)出示盒內球(一綠四藍七紅)

  (2)猜一猜,摸出哪種顏色的球可能性最大,摸出哪種顏色的球的可能性最?為什么?

 。3)學生小組操作、匯報實踐結果。

 。4)匯總各小組的實驗結果:幾組摸到紅色,幾組摸到了藍色,幾組摸到了綠色?

 。5)從小組匯報中你發現了什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況?

 。6)師生齊小結。

  2、教學例5

  (1)每小組一個封口不透明袋子,內裝紅、黃小球幾個。(學生不知數量、顏色)小組成員輪流摸出一個球,記錄它的顏色,再放回去,重復20次。

 。2)活動匯報、小結。

 。3)袋子里的紅球多還是黃球多?為什么這樣猜?小組內說一說。

 。4)總數量有10個球,你估計有幾個紅,幾個黃?

  (5)開袋子驗證。

  三、實踐應用

  1、生獨立完成p107“做一做”,集體匯報交流。

  2、生分小組完成p109第6題。

  (1)學生說說擲出后可能出現的結果有哪些?猜測實驗后結果?

 。2)實踐、記錄、統計。

  (3)小組討論:從統計數據中發現什么?

  (4)小結:兩種結果出現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3、生獨立完成p109第7題。

  四、全課總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新的知識?

  2、師總結。

  可能性 練習設計

  共5課時      總第57課時

  教學目的:

  1、通過練習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可能性,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鞏固本單元知識。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按要求說一說盒子里是什么顏色的球?

 。1)摸出的一定是紅色。

  (2)摸出的不可能是綠色。

  2、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二、探究體驗

  1、完成練習二十四第8題。

 。1)生分組進行擲骰子游戲。

 。2)全班匯報交流,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

  2、完成練習二十四第9題。

 。1)通過有趣的抽簽游戲,讓學生體會不確定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讓學生用“最不可能”和“最有可能”說一說其他兩個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3、完成練習二十四第10題。

  (1)出示四個盒子,生猜硬幣在哪個盒子里。

 。2)簡單統計猜測情況。

  (3)揭示結果。

 。4)說說為什么猜錯的比猜對的多。

  三、實踐應用

  1、完成練習二十四第11題。

  (1)開放題,學生會有多種涂法,只要涂色后正方體的紅面比藍面多就可。

 。2)小組合作,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和實驗情況,在全班交流。

  2、獨立完成練習二十四第12題。

  四、全課總結

  1、通過今天的練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2、師總結。

  教學反思

《可能性》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104~111頁。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會結合已有的經驗對一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進行判斷并能簡單地說出原因。

  2.學會列舉記錄簡單事件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3.學生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進行比較。

  4.能由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逆推比較事件多少。

  5.培養學生簡單的邏輯推理、逆向思考和與人交流思考過程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學生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進行比較。

  2.培養學生簡單的邏輯推理和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的能力。

  主要措施:

  教師引導學生采用動手操作、實驗研究的學習方法。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課本第105頁例1、例2,練習二十四1~3題。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2.能結合已有的經驗對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做出判斷敘述出來,并能簡單地說明理由。

  3.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

  能對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確判斷。

  教學準備:

  學具:(學生6人為小組)每組準備例1中裝有八顆紅棋子的紙盒1、裝有紅、藍、黃、綠三種顏色棋子各兩顆的紙盒2。

  教具:撲克牌、視頻展示臺等。

  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趣,導入新知

  1、猜牌游戲

  展示紅桃a、黑桃a、方塊a、梅花a各一張,然后洗牌,抽出一張,讓學生猜這一張是什么a。

  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意見。

  師:你們有不同的意見,但誰有充分的理由說明自己是對的嗎?(沒有)因此,咱們應該在回答時加上一個什么詞?(板書:可能)這張牌有哪幾種可能?讓學生加上“可能”再回答一遍。

  它可能是紅桃k嗎?(板書:不可能)

  展示四張紅桃a,然后洗牌,抽出一張,讓學生猜這一張是什么a。

  能說得肯定一些嗎?為什么這么肯定?(板書:一定)

  它可能是黑桃a嗎?

  2.小結展題

  可能、不可能、一定是判斷事件發生可能性的三種情況,這節課我們來研究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板書:可能性)。我們要學會結合實際和自己的經驗進行正確地判斷,并能回答一些問題。

  二、自主探索

  1.初步感知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1)展臺出示主題圖引入:元旦節快到了,我們班要籌備開一個元旦慶祝會,會上每人表演一個節目,有唱歌、跳舞、朗誦、相聲、小品、其它六種節目類型,怎樣確定出誰表演那種節目呢?請觀察圖后說一說方法。

 。2)小組討論:如果讓你抽一次,可能有什么結果?

  (3)全班交流,小組派代表匯報。

 。4)小結:每位同學表演節目類型是一件不確定的事件,有六種可能的結果。

  2.確定性事件

  (1)操作學具盒一

  小組長組織同學們依次從紙盒中取出一顆棋子,記錄它的顏色,再放回去,重復10次。

 。2)你得出什么結果?從1號盒子里一定能取出紅棋子嗎?為什么一定能?還會取出其它顏色棋子嗎?為什么?

  3.不確定性事件

 。1)操作學具盒二

  小組長組織同學們依次從紙盒中取出一顆棋子,記錄它的顏色,再放回去,重復10次。

 。2)你能確定每次取出什么顏色的棋子嗎?

 。3)指導自學例1主題圖,回答書上問題。

  4.初步運用

 。1)練習二十四第2題

  ②小題只要不涂藍色都正確,③小題只要涂黃色數量不超過4個都正確。

 。2)師:在生活中判斷可能性,我們可以用“√”表示“一定”,用“×” 表示“不可能”,用“○”表示“可能”。(配合手勢)

 、佟暗厍蛎刻於荚谵D”,請你對這句話的做出判斷。師說明理時介紹課外知識。

 、谛〗M討論學習。

 、廴嘟y一訂正,說說理由。

  三、綜合運用

  1.游戲:你說我判斷

  ①師生游戲。師出題,生用手勢判斷。

  ②生生游戲。

  指導:兩人一組,像課本108頁3題圖中兩人那樣。

  2.教育學生豐富自己的知識面

  師:通過剛才的游戲我們發現,判斷得正確與否與自己的經驗、知識聯系得非常緊密,因此,同學們要多看書豐富自己的知識面,在生活中積累經驗,做個有心人。

  3.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說說自己生活中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四、課堂小結:

  說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知道了判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幾種情況:可能、不可能、一定。并且能結合實際情況對一些事件進行判斷。其中“不可能”和“一定”是能夠在完全確定的情況下做出的判斷,而“可能”是在不能確定的情況下做出的判斷,它通常包含經常、偶爾兩種情況。

  板書設計:

《可能性》教學設計 篇3

  第1課時:可能性

  教學目標:

  1.結合擲硬幣的游戲,通過豐富的生活實例體驗一些事情發生的不確定性,感受簡單的隨機現象。

  2.能用可能、一定、不可能來描述簡單事件發生的情況,并能夠列出簡單的隨機現象中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教學重點:

  能對一些事件的可能性作出正確判斷。

  教學難點:

  能用數學語言描述探索發現的過程和結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師拋硬幣,讓生猜想哪個面可能朝上?生: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研究可能性的問題。

  二、探究新知

  1、 轉轉盤,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猜想

  出示四個轉盤:圖

  猜測:轉動①號盤,指針停在哪種顏色上的可能性大?②③④號呢?讓生獨立猜測,并說一說想法。板書 :可能性大,可能性小

  (2)體驗:以小組為單位各做10次實驗。

  (提示分工:一人轉轉盤,等指針停止后,把指針指向中央,其他人再轉;小組學生輪流填表。全班分四個組,分別轉①②③④轉盤。)

 。1) 匯報,全班交流。

  2、 紙杯感受事件可能性有大小

 。1)猜想:拋出紙杯后,紙杯落地可能出現的情況。同桌交流并回答。

 。2)實驗驗證

  每人重復做5次,并記錄表中。投影出示

 。3)、匯報交流。

 。4)、師生小結。

  3、摸球感知,進一步了解可能性

  (1)、出示盒子:出示問題:(要求:先讀題,理解題意,獨立填寫)

  分組實驗加以驗證、結論。

 。2)、討論: (課本76頁)師:一次摸出兩個球,可能出現哪些結果?先讓學生看清楚箱子里放的球的顏色和個數。

 、 填表 ②小組實驗 ③結論。

  三、鞏固練習

  P76試一試。拋出一枚圖釘,可能出現什么結果?列舉出來并驗證。

  四、評價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第2課時:摸球游戲

  教學目標:

  1、通過猜想實踐驗證,經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 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可能性》中的不確定現象。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包括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初步體驗現實生活中的不確定現象。

  教材編寫的主要特點如下:

  (一)從現實生活出發,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及感興趣的游戲活動中感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本節課的初始選取了學生非常熟悉的新年聯歡會的生活情境,運用聯歡會上的游戲活動引入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在此基礎上,通過大量的生活中的實例豐富學生對不確定現象的體驗,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感受數學就在自己身邊。

 。ǘ┮詫W生試驗操作為主,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為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平臺。 教材通過設計抽簽、摸棋子等活動,豐富學生對不確定現象的體驗,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從不確定現象中尋找規律,有利于讓學生深入體會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教學對象分析:

 。ㄒ唬⿲W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 本年齡段學生好奇心強、思維活躍,思維方式是以形象直觀為主,開始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能夠有意注意的持續時間較短,喜歡在游戲當中學習。但是合作意識較弱,需要教師進行正確地引導。

 。ǘ┰趯W習本課之前應具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三年級的學生對于生活中事件發生的不確定現象應有一定的經驗;對于一定可能不可能這些詞語應有一定的理解;應具備一定的試驗探究及與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了解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2.能正確判斷生活中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并能運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進行描述。

 。ǘ⿺祵W思考

  1.經歷猜測實踐驗證的試驗過程,體驗事件發生的不確定現象。

  2.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并能合理闡述自己的觀點。

《可能性》教學設計 篇4

  統計與可能性

  教學內容:課本第71-74頁的內容。(獎牌給哪組)

  知識目標:

  1.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了解平均數的意義,體會平均數的必要性。

  2.能讀懂簡單的統計圖表,并能根據統計圖表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情感目標:

  1.讓學生通過討論“獎牌給哪組”,了解平均數的意義,體會平均數的必要性。

  2.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讓學生了解平均數問題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與興趣。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備注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教師播放一段錄像:兩個小組在相同的時間內進行投籃比賽,最后老師把比賽的結果用簡單的統計圖表示出來,并提出思考:到底獎牌要分給哪一組?

  2.學生討論并匯報。有的學生說,第一組投中的總數多,應該發給第一組;有的學生提出相反意見,因為第一組的人多,第二組的人少,不公平。從而得出應該要看平均每個同學投中幾個球。

  3.揭題。

  二、探索新知。

  1.讓學生嘗試解答。

  2.生匯報。

  第一種解法:分別用“總數÷人數”的方法,計算兩個小組平均每人投中籃球的個數。

  第一小組平均每人投中(5+6+5+4+5)÷5=5(個)

  第二小組平均每人投中(6+5+6+7)÷4=6(個)

  第二種解法: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數。

  3.師小結:通過研究獎牌發給誰這道題,你得到了什么啟示?如何計算平均數?

  4.拓展:生活中,應用平均數解答的數學問題還有很多,誰能舉例?

  三、鞏固練習:

  1.做書本第72頁試一試。

  本道題解題的.關鍵是要分析前三天的銷售量與今天的進貨

  量之間有什么聯系。根據前三天賣出冰糕的平均數來進貨的,但不是唯一的。比如,可以聯系氣溫的升高,可以聯系休息日等問題。

  2.做書本第73頁練一練第一小題。

  先讓學生嘗試解題,再匯報交流。交流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可以在統計表上直接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數。

《可能性》教學設計 篇5

  教學重點:

  體驗、描述生活中的確定和不確定事件。

  教學難點:

  利用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有關課件、摸球的盒子及球、跳棋、撲克牌、硬幣、水彩筆(學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課件播放《阿凡提》的故事,提問財主要求阿凡提把一箱子的金幣拋起來落下后個個都要正面朝上,這可能嗎?”

  教師出示一元硬幣問:“這是什么?用它可以干什么?”

  師:你會玩正反面游戲嗎?能介紹一下是怎么玩的嗎?現在想不想玩?

  師:(拋出硬幣后蓋住)誰來猜?能確定嗎?

  師:,硬幣拋下來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有沒有可能既是正面又是反面呢?

  師: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學習“可能性”。(板書課題)

  二、探究體驗、學習新知

  (一)摸球游戲

  1、體驗一定

  師:我們來做個摸球游戲怎么樣?先放四個白球在盒子里,師:請一位同學任意摸一個球。誰想來猜猜結果?有沒有不同意見的?

  師:如果再任意摸一個球,結果怎樣?師:可能摸到別的顏色嗎?

  生摸球驗證,還是白色。

  師:如果一直重復摸下去,結果會怎么樣?

  師:同意他的想法嗎?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師:也就是說,都是白球,摸出的一定是白球

  能確定嗎?

  板書:都是白球

  一定

  2、體驗不可能

  師:另一個盒子放黃球,任意摸一個球,結果會怎么樣?可能摸到白球嗎?為什么不可能摸到白球?

  (在學生的回答中注重學生的說理,為什么不可能,在摸球,形成說理和活動想結合。)

  師:也就是說,沒有白球,就不可能摸到白球

  板書:沒有白球

  不可能

  3、體驗可能

  師:怎么樣才能摸到白球呢?讓生想一想,回答。師把四個白球放入盛有黃球的盒子里,提問:如果讓你摸你能摸到什么球?為什么?你還能摸到其他顏色嗎?

  板書:有白球、黃球

  可能

  (二)拿棋子

  出示兩個放有棋子的盒子,其中一個里面都是紅棋子,另一個里面有紅色、黃色、綠色,指著盒子提問:哪個盒子一定能摸到紅棋子?哪個盒子不可能摸到綠棋子?哪個盒子可能摸到黃棋子?

  (三)課前故事

  師:那么阿凡提要想獲勝,他采取什么方法呢?

  看課件,得出結論:阿凡提把硬幣的反面都粘到一起再往上拋落下后一定都是正面。

  三、實踐應用

  1、師:像“一定”、“不可能”、“可能”這三種現象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下面請同學們開動腦筋用手勢來判斷畫面中的現象,是“一定”的就用手勢√,是“不可能”就用手勢×,可能就用手勢○。課件出示例1主題圖,讓生回答。

  2、聯系生活,你會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說一句話嗎?師提醒:(1)、一個星期一定是7天。(2)、李老師以后可能還會來咱們班上課。讓生小組內互相交流,全班匯報。

  3、課件出示:箱子里有14個球,8個白球、4個黃球和2個紅球,從箱子里面摸出一個球,可能出現哪些結果?生回答。

  4、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二十四第一、二題。

  5、游戲:師拿撲克牌讓生抽牌,如果抽到紅桃就是中獎,獎品是一個乒乓球。師先只拿方片和黑桃讓生抽,三個學生抽完后,師說如果讓全班同學都抽一次也不可能中獎,為什么得出結論:里面沒有放紅桃。師放入紅桃讓生繼續抽。

  6、綜合提高,課件出示5個盒子里面放著球按要求連線,讓生坐在小卷上,集體訂正。

  四、全課總結

  1、能說說你現在的感受和你的收獲嗎?

  2、師小結: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像這樣確定的事件和不確定的事件,希望你們都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身邊的事物,細心觀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

《可能性》教學設計 篇6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可能性》。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情的發生是不確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2.在活動過程中,使學生能夠列出簡單試驗中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3.讓學生經歷“猜想—實踐—驗證”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猜想意識、表達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斷和推理能力,讓學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4.使學生感受到生活與數學的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通過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隨機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教學準備

  課件、盒子、節目簽、乒乓球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探究新知

  通過趣味游戲,初步感知“可能性”。教師:老師知道,x班的孩子們最善于參與各項有意義的活動,這節課我們就從一場精彩的聯歡會開始吧!聰明的同學們在聯歡會中設置了一個激動人心的環節,那就是通過抽簽決定要表演的節目類型。同學們想體驗嗎?

  學生:想!

  教師:先來認識我們的節目簽吧!(課件出示節目簽)

  學生:有唱歌、跳舞、朗誦。

  教師(課件顯示節目簽翻轉至背面,并打亂位置):請一位同學來抽簽。

  教師:請第一位同學來抽簽,他會抽到什么節目呢?請大家先猜一猜。學生會對抽簽結果進行猜測: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誦,3種情況都有可能。教師在黑板上板書:可能。

  教師(課件翻出中間一張:跳舞或其他簽):第一位同學抽到的是什么節目?

  學生:跳舞。

  教師:為了節目不重復,被抽去的跳舞簽就不放回去,還剩下兩張簽。接下來該第二位抽簽了,她可能會抽到什么呢?

  學生:唱歌和朗誦都有可能。

  教師:確定嗎?

  學生:不確定。

  教師:還可能抽到“跳舞”嗎?

  學生:不可能(板書:不可能)。

  教師:理由是?

  學生:因為兩張簽里沒有跳舞。

  教師:我請第二位同學抽取一張。(抽后匯報結果)(課件翻開第一張:朗誦)。

  教師:請第三位同學抽簽,F在只剩最后一張了,第三位同學會抽到什么呢?

  學生:唱歌(一定是唱歌)。

  教師:能確定嗎?為什么?(教師板書:一定)

  學生:確定,因為只有一張簽,一定是唱歌。

  教師(小結):同學們,我們用“可能”“不可能”“一定”來描述抽簽的情況。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現象,這也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數學問題——可能性。(板書:可能性)(設計意圖:“可能性”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并不是完全空白的,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已經具有一些簡單隨機現象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這里用學生熟悉的“聯歡會上抽簽表演節目”的生活實例導入新課教學,讓學生在猜測中感受,在活動中明晰,以形成對“可能性”的初步認識,同時也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吸引學生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

  二、實踐驗證,領悟新知

  1.摸球實驗

  教師:老師還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個神奇的游戲盒子(出示盒子),從盒子里我們也能找到可能性的知識。

  教師:(搖動盒子,盒子里是什么?學生回答!再從盒子里拿出一個紅色乒乓球)這是老師為同學們特制的——紅色乒乓球。如果老師將這個紅色的乒乓球放進盒子,你想摸出紅色的乒乓球嗎?

  學生:想!

  教師:如果盒子里一共有六個大小形狀完全相同的紅色乒乓球,你從盒子里任意摸取一個,會有怎樣的結果?

  學生:一定會摸到紅色乒乓球。

  教師:理由呢?

  學生:因為盒子里全是紅色乒乓球,只能摸出紅色乒乓球。

  教師:如果游戲盒子變了(出示4紅2黃),想從盒子里摸出一個紅色的乒乓球,摸取一次會有怎樣的結果?

  學生:可能摸到,也可能摸不到。

  教師:想試試嗎?為什么?

  學生:想,因為結果不確定。組織學生體驗摸球過程,每摸出一個記錄一個,并將球放回去,搖勻后再進行下一次摸球試驗。(引導學生摸球時不偷看,說明將球放回去是為了確保條件不變,搖勻是為了公平)

  教師:游戲盒子再變一變,變成了——3紅3黃(課件出示),從盒子里任意摸取一個乒乓球,能摸到紅色乒乓球嗎?一定會摸到嗎?

  學生:可能摸到,但不一定。組織學生再次體驗摸球過程,并記錄,如果連續出現幾次紅色球或者黃色球,提問:下一個一定是紅色球或黃色球嗎?讓學生感受隨機事件的不確定性,每次發生的結果與上一次結果沒有直接關系。

  教師:變!——游戲盒子里面的乒乓球變成了這樣,1紅5黃(課件出示),從盒子里任意摸出一個球,還會摸出紅色乒乓球嗎?理由是?

  學生:可能摸到!因為盒子里有紅色乒乓球。組織學生再次體驗摸球過程,并記錄,讓學生再次感受隨機事件的不確定性,體會每次發生的結果與上一次結果沒有直接關系。

  教師:如果盒子里有10個黃球1個紅球呢?還有可能摸到紅球嗎?學生:有可能。

  教師:如果盒子里有100個黃球1個紅球呢?還有可能摸到紅球嗎?如果盒子里有1000個黃球1個紅球呢?10000個黃球1個紅球呢?還有可能嗎?

  學生:有可能。

  教師:如果去掉這個紅球呢?還能摸到紅球嗎?

  學生:不可能。(教師要充分給予學生猜測、試驗、交流的機會。在交流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感受的基礎上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詞語描述摸球的各種情況。)(設計意圖:本環節旨在通過簡單實驗的對比,讓學生親歷猜想、實踐、驗證、交流,豐富學生對確定事件和不確定事件的體驗,初步感受隨機事件發生的統計規律性和可能性的大小。)

  2.猜球實驗。

  教師:盒子又變了,變成了……是老師直接告訴你們結果呢?還是我提供一個線索你們自己想辦法猜出盒子里的球是什么顏色的?

  學生:提供線索,自己猜。

  教師:(出示課件)線索是,可能與A盒子、B盒子或者C盒子中的某一個完全相同,到底與哪個盒子相同呢?怎么辦?

  學生:從盒子中摸出一個球。

  教師:試試看。(學生從盒子里摸出一個球,并出示所摸出的球)。知道是哪個盒子嗎?學生:不能確定,可能是A盒子、或者C(B)盒子,但可以排除B(c)。

  教師:不確定,怎么辦?

  學生:再摸一次。學生再次從盒子里摸球,并出示結果,判斷盒子,如果還無法判斷,就繼續摸球,直到能夠判斷是A盒子為止。

  3.放球實驗。

  教師:同學們還想繼續玩嗎?

  學生:想。

  教師:可是老師的游戲盒子變不了了,想請同學們幫忙制作游戲盒子,愿意嗎?

  學生:愿意!

  教師:但制作游戲盒子需要遵守規則,請看。ǔ鍪菊n件)按規則作出第一個游戲盒子。(為了方便用此圖代替盒子,用磁扣代替乒乓球)怎么放?請同學匯報放球方法。

  學生:放4個紅球。

  教師:那第二個盒子該怎樣完成呢?(出示課件)請同學們三人一個小組,用圓形紙片代替乒乓球,在桌子上擺一擺,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做好小組匯報的準備。請學生匯報。因為結果多樣,老師在黑板上操作呈現,并訂正。

  教師:用一句話概括所有的做法,可以怎樣說?

  學生:只要盒子里不裝黃色球就可以了。

  教師:第三個盒子又來啦!又怎樣做呢?小組先擺一擺,先在組內交流討論,再小組匯報。學生匯報,并評價。

  教師:用一句話概括可以怎樣說?

  學生:至少要放一個藍色球但不能全是藍色球。(放1-3個藍色球,再放其它顏色的球,直到放夠四個球。)(設計意圖:本環節旨在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通過學習的可能性知識去判斷如何放球,感知結果與條件的關系。)

  三、靈活運用,鞏固新知

  教師:我們學會了游戲盒子的制作,自己設計一個更加有趣的游戲盒子,課余時間和同學盡情的去研究吧!現在我們運用這節課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吧!

  1.練習十一第2。

  教師:認真讀題,獨立思考,并分享你的結論。

  學生:可能是1、2、3、4、5、6,這6個數都有可能。教師:朝上的面可能是7嗎?0呢?因為?

  學生:不可能,因為沒有7,0這兩個數。

  教師:如果老師想讓擲出的結果一定是6朝上,可以怎樣設計呢?

  學生:只要正方體的六個面都寫數字6就可以了。

  2.出示第二題,判斷對錯。

  判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描述的是否準確,學生用手勢匯報判斷結果,集體訂正。教師根據問題適當拓展。第四小題,引導學生明確硬幣有正、反兩面,拋出后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是不確定的。(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們相互交流、評析,感受數學就在自己身邊,體會數學學習與現實的聯系。讓同學們判斷,是讓學生認識到客觀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與個人愿望無關。)

  四、交流歸納,全課小結

  教師:有一位聰明的將軍通過拋硬幣讓一場戰爭取得了不可思議的勝利,想聽這個故事嗎?

  學生:想。出示故事,聽故事。

  教師:我們拋出的硬幣結果是怎樣的?

  學生:可能正面、也可能反面朝上。

  教師:而將軍拋出的硬幣結果是?

  學生:一定是正面朝上。

  教師:聰明的將軍巧妙將可能變成了(一定),從而激發了士兵的信心,戰勝了強大的敵人。所以信心對我們每個人都非常重要,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我們要充滿信心,通過努力去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就能成功!

  教師:這節課同學們表現的都非常棒!請同學們對自己優秀的表現做做簡單的評價吧!學生自我評價,教師給予肯定和鼓勵。教師:在課堂活動中,我看到同學們個個信心滿滿,能積極的思考問題,大膽的匯報交流,讓我們愉快的度過一節有趣的數學課,老師為優秀的你們點贊!也有一句話與你們分享(課件出示),請齊讀(人人都有可能成功!)

《可能性》教學設計 篇7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19頁—120頁的例1、2、3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通過猜測、試驗、驗證的過程,讓學生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轉轉盤中的可能性大小與圓盤圓心角所對的面的大小有關。

  2、讓學生經歷猜測、試驗、觀察和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通過試驗活動培養學生喜愛數學的情感態度,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具學具】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師:同學們,在課前我們一起來回憶一個經典的成語故事——《守株待兔》,請同學們認真的觀看,看完后回答老師所提出的問題。(出示故事視頻)

  學生認真觀看故事

  師:農夫天天在這里等著撿兔子,他會等來什么樣的結果呢?

 。ㄉl表自己的看法,教師預設學生可能會出現說“什么都等不到”或者是“可能會再撿到兔子”,教師要繼續追問,這兩種情況的可能性誰大誰小,并要求學生說明原因。)

  師:生活中許多事情的發生是不確定的,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有關可能性的相關知識大小。(揭題:可能性)

  師:那么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究竟有多大,我們怎么樣來判斷呢?依據是什么?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課要研究的重點問題。

  二、教學新課

  1、轉轉盤猜測

  師:同學們喜歡轉轉盤嗎?現在我們就一起來做轉轉盤的游戲。

 。ㄒ来纬鍪静煌霓D盤,第一次出示平均分成兩份有兩種顏色的轉盤,然后出示平均分成四份有四種顏色的轉盤,最后出示沒有平均分的轉盤,但是也有四種顏色。)

  師:分別出示第一和第二個轉盤,分別問學生指針會停留在哪里?

  生根據自己的猜測和理解說出自己的見解。

  師:現在請同學們看看這第三個轉盤,看看它與前面兩個有什么不同?指針可能停在哪兒?有幾種可能出現的結果?為什么?

  引導學生得出:跟上面兩個轉盤一樣,也是4種可能,因為這個轉盤雖然分成了四個小份,依然只有4種顏色。

  師:那轉動轉盤后指針最有可能停在哪種顏色上呢?為什么?

  引導學生猜測最有可能停在藍色區域,因為它占的面積要大些;而停在綠色區域的可能性小,因為它占的面積要小些。

  師:也就是說可能性的大小與面積的大小有關,對不對?

  引導學生說出占的面積越大,可能性就越大,占的面積越小,可能性就越小。

  2、教學例1(摸乒乓球游戲)

  師:我們知道在節氣之日時各商場都會搞一些抽獎活動,下面我們也一起來感受感受抽獎時期盼重獎的那種急切心情。

 。ń榻B獎品種類有:自行車、洗發水、香皂、紙巾)

  師:如果是你來抽獎,你覺得你會抽到什么?為什么?

  學生可能會說中其中一種,也可能會說四種都有可能,教師注意追問原因。

 。ń處熣7個學生上來抽獎,然后再根據中將情況進行分析每一類中將的可能性的大小。分析完后引導學生說出:紙巾最容易得到,自行車最不容易得到。因為紙巾的份數最多,而自行車在里面的份數最少。)

  師生共同總結:份數越多,中將可能性越大;份數越少,中將可能性越小。

  師:如果要想使轉到每一種獎品的可能性差不多,應該怎么辦?

  引導學生說出:使每一種獎品在盒子里面的份數相同。

  3、教學例2(摸牌游戲)

  師:同學們都知道咱們的魔術大師劉謙吧,他玩兒這個撲克牌是玩得相當出色的,這節課我們也一起來玩玩兒撲克牌吧!

  教師出示黑桃A,K,Q,J和方塊A,讓學生認識這些牌。

  教師邊和牌邊說:把這幾張牌和好后,請你從中任意抽出一張,抽出的牌會有哪幾種可能?

  引導學生說出:可能會抽到黑桃A,也可能會抽到黑桃K、黑桃Q、黑桃J或方塊A,也就是說每種牌均有可能被抽到。

  教師追問:那抽到黑桃的可能性與抽到方塊的可能性哪一個大?

  學生猜測:抽到黑桃的可能性大。

  教師:是不是這樣的呢?我們親自來摸一摸。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摸牌游戲。

  提出要求:把5張牌和好后從中任意抽出一張,做好記錄后把牌放回去,和好后再抽,輪流摸5次。

  引導學生回答:通過觀察,發現抽到黑桃的次數比抽到方塊的次數要多,也就是說抽到黑桃的可能性比抽到方塊的可能性要大。

  教師追問:通過驗證我們知道了剛才同學們的猜測是完全正確的。但為什么抽到黑桃的可能性比抽到方塊的可能性要大呢?

  引導學生回答:因為黑桃有4張,而方塊只有1張。

  教師繼續追問:也就是說在這里是什么決定了可能性的大小呢?

  引導學生回答出是“數量”的多少決定了可能性的大小,數量越多,可能性越大;數量越少,可能性越小。

  教師:請大家繼續觀察這些表格,你認為抽到方塊A的可能性和抽到黑桃A的可能性哪一個大?為什么?

  引導學生觀察回答:抽到方塊A的可能性和抽到黑桃A的可能性差不多,因為它們在這5張牌中都只有1張,數量是相等的,所以可能性的大小就差不多。

  教師小結: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不僅面的大小能決定可能性的大小,而且數量的多少同樣可以決定可能性的大小。

  4、教學例3(抽圖片游戲)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玩一玩抽圖片的游戲

  教師出示7張圖片,其中1張燕子、4張虎、2張大象,

  由于有前面的學習基礎,學生不難回答出:取到虎的可能性要大些,取到燕子的可能性要小些。

  教師:那任取一張,一定能取到虎嗎?

  引導學生思考后回答:因為虎的張數要多一些,但是不一定每次取到的都是虎,也有可能取到燕子或大象。

  請學生上來抽一抽后引導學生回答:取到虎的可能性大,并不能保證一定能取到虎,所以取到虎的可能性再大也只是一種可能性,不能把它和確定現象等同起來。雖然取到燕子的可能性最小,但是任取一張不等于一定不能取到燕子。因為每一種畫片都有可能被取到,哪怕它取到的可能性非常小,可能性小不等于不可能。

 。ㄒ龑W生小結:不確定現象與確定現象是有區別的,可能性再大也是一種可能,不能保證一定能抽取到;可能性小也是一種可能,不等于不能抽取到。)

  三、鞏固練習

  1、課堂活動第1題

  2、課堂活動第2題

  3、練習二十五第5題

  多媒體課件出示情景圖。

  教師:如果讓你選擇,你愿意是甲還是乙?為什么?

  四、小結

  教師:在今天這節課上,你又學到了什么?

  學生回答(略)。

  五、作業布置

  練習二十五第2,3,4題。

《可能性》教學設計 篇8

  一、教材依據

  “可能性”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104~108頁的內容。

  二、設計思想

  本節課是教學可能性的第一課時,主要是教學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和可能性,使學生初步體驗現實世界中存在著的不確定現象,并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在教學設計時我試圖體現“在活動中學數學、在自主中求發展”的思想,引導學生在觀察、猜測、試驗與交流等數學活動中,充分感受和體驗不確定現象和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作為教學素材,幫助理解數學知識。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教學時采用轉硬幣的游戲引入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再通過大量生活實例豐富學生對不確定現象的體驗,目的是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并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體會數學學習與現實的聯系。

  2.設計豐富的活動,為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時間和空間。

  不確定現象是這部分內容的一個重要研究對象,從不確定現象中去尋找規律,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全新的觀念。如果缺乏對隨機現象的豐富體驗,學生較難建立這一觀念。課中設計了多種不同層次的、有趣的活動和游戲,如摸球游戲、涂色活動等。通過創設這些具有啟發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大量觀察、猜測、試驗與交流的數學活動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逐步豐富對不確定現象和可能性大小的體驗。

  3.加強合作交流,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學習。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在教學中充分的給予學生交流的機會,如:4人小組說一說,在說的過程用上“一定、可能、不可能”這3個詞,注重了交流的實效性,保證了學生的全員參與,給予了充足的時間,使學生實現了表現自我的欲望,課堂頓時成為了學生展示自己個性的舞臺。

  4.關注學生的情感與態度,獲得學習數學的成功體驗。

  數學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并獲得成功的體驗,和克服困難的信心。在教學中我采取不同的表揚激勵手段如:“語言表揚和實物激勵”多種形式,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

  5、學情分析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以學生喜歡的游戲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親自參與游戲的過程中體驗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加強學生的直觀感受。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在生活實例中豐富對確定和不確定事件的認識,學會判斷哪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哪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詞語描述,并能簡單的說明理由。

  2、過程與方法:(1)在觀察、猜測、試驗與交流的活動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2)經歷實驗、猜想、驗證等數學活動過程,能有條理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游戲中,激發學習興趣,感受數學就在生活中,增強對數學內容的親切感,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數學活動,在活動中獲得情感體驗,培養小組合作及團結協作能力,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和解決生活中簡單問題的實踐能力。

  四、教學重點:

  判斷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五、教學難點:

  用語言表達出事件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六、教法選擇:

  情境導入法、實踐練習法、合作學習法。

  七、學法指導:

  結合生活情境,重視實驗操作,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感悟數學知識。

  八、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盒子2個、紅球10個、綠球10個、白球10個、藍球10個、硬幣1個、小黑板1個

  學具:水彩筆

  九、教學過程:

 。ㄒ唬┯螒蚣と,導入新知

  1.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喜歡)那么你們都喜歡哪些游戲呀?(學生談喜歡的游戲)這節課,咱們就一起去做游戲,感受學數學的快樂,好嗎?下面就開始咱們的旅程吧!

  2.下來我們一塊來玩一個轉硬幣的游戲。

 。1)認識硬幣有正反兩面,有字的那面是正面,國徽那面是反面。

 。2)轉動后提問:同學們猜一下,硬幣可能哪一面向上?

  (3)那么我們再轉一次,同學們先猜一下,這一次硬幣可能哪一面向上?猜測后再轉。

 。4)談話:像我們轉硬幣這樣,結果不是單一的,可能有幾種結果,既可能是這樣,有可能是那樣,結果是不確定的,我們只能猜測可能會怎樣,這就是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新的內容。課件出示課題:

  可能性

  設計意圖:設計“猜一猜”的游戲情景,讓學生初步體驗事情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感受可能性與生活的聯系,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ǘ┳灾魈骄俊W習新知

  1、師:老師這里有兩個盒子,里面什么也沒有,下面老師把乒乓球放進去,大家注意觀察。(在一號盒子里面放入10個紅球、二號盒子里面放入10個黃球、10個綠球、10個白球)

  (1)問題一:㈠我們在一號盒子里能摸出什么顏色的球?

 、俅竽懖孪、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②動手驗證、分組在操作盒里面摸一摸。

 、蹍R報結論。

  小結:一號盒子里面全部都是紅乒乓球,所以一定能摸出紅乒乓球。(板書:一定)

 。2)問題二:二號盒子肯定能摸出紅乒乓球嗎?

 、俅竽懖孪搿⒄f說你是怎么想的?

  ②動手驗證、分組在操作盒里面摸一摸

 、蹍R報結論

  小結:二號盒子里面有紅乒乓球,所以不可能摸出紅乒乓球,但里面還有別的顏色,所以每次摸出的可能是黃的、也可能是綠的、還可能是白色的。(板書:可能)

 。3)問題三:幾號盒子不可能摸出綠球來?二號盒子可能摸出紅球嗎?肯定能摸出綠球嗎?

 、2人小組交流、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趧邮烛炞C、分組在操作盒里面摸一摸。

  ③指名匯報。

  小結:一號盒子沒有綠球,所以不可能摸出綠球;(板書:不可能)二號盒子有綠球,有可能摸出綠球,但里面也有別的顏色,所以不一定每次摸出的都是綠球。

  2、師小結:剛才的活動中,同學們說的都很好。一般事物的發生都有“一定”、“可能”、“不可能”三種情況,當然,有時可能性在特定條件下也會發生變化。

  設計意圖:通過數學活動,引導學生觀察、動手操作、思考、推理分析,讓學生體驗從質疑——猜想——驗證——應用的過程。

 。ㄈ╈柟掏卣埂⑸A新知

  1、(1)翻開課本P105頁例2,看圖把你認為一定的畫“√”、可能的畫“○”、不可能的畫“×”

  (2)交流探討,說明理由。

  2、小黑板出示:假如在你家中,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有一個哥哥,還有你六口人。有一天同學告訴你,你家中的一個長輩來找你,那么你能說出這位長輩是誰嗎?有幾種可能的結果?這個找你的人最不可能是誰?如果找你的人是你的同輩,你能確定是誰嗎?為什么?

  3、課件展示課本P108頁第一題,獨立完成指名回答。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判斷事物發生的結果,自主解決問題,豐富了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和體驗,教師在這個環節中,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圍繞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必要時對學生感覺有困難的地方進行提示與指導,為培養學生的判斷推理和自主學習能力打下基礎。

  4、課件展示課本P108頁第二題涂色練習,全班互動交流自己的涂色方案。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課本108頁第2題設計涂色活動,使之更具有活動性,在有趣的活動中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鞏固學習內容。

  5、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表示可能性的說法,請你結合周圍熟悉的事情,說說生活中哪些事情的發生是一定的,哪些事情的發生是可能的,哪些事情的發生是不可能的。(班級互動)

  設計意圖:設計小組互相說一說生活中可能性的現象,感悟到自己身邊處處有數學,從而增加對數學的興趣。對“可能性”的研究也始終貫穿整節課,將興趣延續到下節課,為下一節課“可能性的大小”作好鋪墊。

 。ㄋ模┛偨Y收獲、暢談感受

  師:愉快的旅程即將結束了,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可能、一定或不可能的事情的發生,但事情的發生都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有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和我們個人美好的愿望是沒有關系的。下來我們可以利用我們今天學的知識去認識這些事物的可能性。

  (五)板書

  可能性

  一定√

  可能○

  不可能×

  十、教學反思:

  數學學習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的闡述中使用了“經歷(感受)、體驗(體會)、探索”等刻畫數學活動的動詞。強調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體驗數學!稊祵W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讓學生在具體的數學活動中體驗數學知識!北菊n就是讓學生在活動中先感受最基礎的知識“可能性”,由此激發學生的思維,深化生活中的可能性。生活中可能性的現象很多,一定發生、可能發生、不可能發生在千變萬化的世界中是處處存在的,只是確定性的現象不多。因此在這節課中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設計教學的:

  一、重視教學資源的整合,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作為教學素材,幫助理解數學知識

  “課標”教科書提供了相當豐富的情境材料,我在教學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認知的規律,對課程進行重組及內容的設計。我先設計了一個轉硬幣的游戲活動來解決例1的問題,利用轉硬幣進入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也起到了準備題的作用。再通過大量生活實例豐富學生對不確定現象的體驗,目的是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并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體會數學學習與現實的聯系,從而增加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靈活地組織數學活動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本節課,我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教學內容的特殊性,靈活地組織幾次數學活動,給學生提供了較充足的活動空間、探索空間和創造空間,使學生在操作、比較、實踐中認識“可能性”。

  課中設計了多種不同層次的、有趣的活動和游戲,如摸球游戲、涂色活動等。通過創設這些具有啟發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大量觀察、猜測、試驗與交流的數學活動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逐步豐富對不確定現象和可能性大小的體驗。

  三、重視創設情境,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

  生活中可能性的現象很多,一定發生、可能發生、不可能發生在千變萬化的世界中是處處存在的。

  1、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在活動中親歷數學,體驗數學;谶@點我一開始便設計轉硬幣的游戲,學生興奮不已,隨后我設計了讓學生猜盒子里球的游戲,學生在一系列的數學活動中,逐步豐富起對不確定及確定現象的體驗,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的概念,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去摸球,從而驗證自己的推想。這樣,整個教學過程就成為“游戲──猜測──體驗──推想──驗證”的活動過程,使學生在活動中親歷數學,體驗數學。

  2、將數學學習置于生活的背景之中!耙欢ā薄ⅰ翱赡堋、“不可能”是三個比較抽象的概念,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在教學本節課時,整個教學過程始終緊密聯系了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學生創設了生活化的數學情境。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是生活的一部分。又如,讓學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描述生活中的事,更是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同時還創設了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習題,真正做到了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回到生活中去。

  四、重視操作實踐,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學習數學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十分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和直接經驗,充分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在活動中自己去探索數學知識與數學思想方法,在活動中體會成功的喜悅。

  這節課我安排了這樣幾個層次的活動,第一個活動是“轉硬幣”,先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第二個活動是學生猜球后去摸球,給學生提供了比較充足的活動的空間、探索空間和創造的空間,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去感悟、去體驗、去認知。

  五、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幫助學生獲得成功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標準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作為三大總體目標之一,是因為把數學課堂看成是素質教育的課堂,數學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要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用商量的口吻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討論,讓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中愉快的學習。

  總的來說,雖然在教學時,我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經驗,引導學生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從多角度去思考、解決了問題,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延伸了思維。但在我的教學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教學內容展開的還不是很到位,沒有讓學生多說說,及時的鼓勵與評價也不夠到位,這就要求我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更深入的研究,努力學習,爭取在以后的教學中做得更好。

《可能性》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通過試驗操作活動,進一步認識客觀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

  2.能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教學重點:學會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體會到數據表示的簡潔性與客觀性。

  教學難點:學會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教學關鍵: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活動中探索新知。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個故事,請大家靜靜的來聽。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古老的王國,在這個王國里有這樣一個規定,凡是被關進監牢的人都要用抽簽,由上天來決定他的生死。怎么抽呢?在一個盒子里放入兩張紙條,一個寫著死,另一個寫著活,抽到死就砍頭,抽到活就釋放。有一次一個大臣受人陷害,被關進了大牢。第二天就要進行抽簽了,你們說說他的命運會如何呢?

 。ǔ鍪竟适落浺簦

  師:聽了這個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生:這個大臣可能會死,也可能沒有死。

  師:你覺得這位大臣死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生:這位大臣死的可能性是1/2

  師:也就是說,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一個數來表示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用摸球的游戲來研究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究竟用哪些數來表示。(板書:摸球游戲)

  [設計意圖:采用“生死簽”的故事情境導入,在學生回答“這位大臣明天的命運如何時”;學生有可能回答“大臣有可能死,也可能是生”,“大臣生或死的可能性為一半”;“這位大臣生的可能性是1/2,死的可能性也是1/2”等等。這時,老師引導學生討論這幾種說法的簡潔性,得出可能性的大小最好用一個數來表示,從而揭示課題。]

  二、共同探究新知。

 。ǔ鍪5個盒子,分別是2個黃球,2個白球,1個白球、1個紅球,1個白球、7個紅球,7個白球、1個紅球)

  1、活動一:用數字表示摸出黃球的可能性是“1/2”。

  師:如果我把剛才這位大臣活的簽用黃球來代替,用白球代替死的簽,那么你會選擇哪個盒子代表大臣的抽簽命運呢?

  生:取第三個盒子就行了。(1個白球、1個黃球)

  師:同意嗎?

  師:從盒子里任意摸出一個黃球,摸出黃球的可能是多少?

  生:從盒子里摸出一個黃球,黃球的可能性是1/2。

  師:你是怎樣理解的?

  [教師使用喜聞樂見的素材,學生思考起來會感到非常有趣,也易于理解和掌握,從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同時也能進一步加深對以前所學習知識的理解和鞏固,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又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使學生圍繞這個問題展開思考和交流。]

  1、活動二:用數字表示摸出黃球的可能性分別是“1、0、1/8、7/8”。

  師:剛才我們拿了第3個盒子,從盒子里摸出黃球的可能性是1/2,那么還有4個盒子,如果從這些盒子中任意摸出一個黃球,你說,摸出黃球的可能性是多大呢?可以用什么數來表示?

 。á傩欧,小組討論和交流,匯報討論結果)

  師:分別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

  師:剛才我們了解了從盒里摸出黃球的可能性,除了從盒子知道摸出黃球的可能性是多少,還可以知道誰的可能性呢?

  生:還可能知道從盒子里摸出白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師:那么從盒子里摸出白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師:從表格中,你發現了什么?

  生:兩種可能性和起來為1。

  師:只要知道其中一個球的可能性,另一種球的可能性就可以求出來了。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是整節課的重點和難點的突破口,是在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和分數的意義的理解和已有生活經驗的前提下分析,為了讓學生體驗客觀事件發生存在著可能性的大小,我充分給予學生討論學習的空間,給他們營造一個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來體驗“猜測與驗證”的過程,感受到事件發生結果的確定性,“一定能”出現的現象用“可能性是1”的數據來表示;“不可能”出現的現象用“可能性是0”的數據來表示,可能會出現的現象用分數來表示。]

  1、活動三:自由想像放球的個數,探討從盒子里任意摸出黃球的可能性是幾之幾?

  師:從盒子里任意摸出一個黃球的可能性除了用“1/2、7/8、1/8”的分數來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外,你還可以怎么樣放球,表示從盒子里任意摸出一個黃球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

 。á谛欧,小組討論和交流,匯報討論結果)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思維發展的自由空間,他們想怎么放就怎么放,一邊放,一邊說出摸出黃球的可能性,既對新知識的加以鞏固,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小結:

  師:通過剛才的活動和探討中,我們了解到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什么數來表示?

  生:分數。

  師:還有嗎?

  師:表示一定能發生的事情用“可能性是1”來表示,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用“可能性是0”來表示。

  三、鞏固練習。

  1、回到引題故事,問大臣的命運會如何?

  師:到了第二天,大臣的命運會如何呢?請聽。

 。ü适落浺簦

  就在這個時候,他的一個朋友告訴他,說有人趁法官司不注意的時候偷偷地把其中“生”的字條改成了“死”,你們猜一猜他明天的命運會如何呢?

  師;現在大臣生的可能性又是多少?

  生:大臣生的可能性是0。

  師:生的可能性是0,那么死的可能性是多大呢?

  生:大臣死的可能性是1。

  師:你是怎樣想的?

  師:我們繼續來聽一聽,大臣是否真的死了?

  (故事錄音)

  他經過了一個晚上的冥思苦想,終于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到了第二天,他來到抽簽現場,他明知道是兩張都是死,他從中抽一張,然后在嘴中念念有詞說:“小紙條呀,小紙條,我的命運都記托在你身上了!讓我們同生共死吧!”說完,就把紙條吃到了肚子里面了。這時候大法官可著急了,說:“那可怎么辦呀?”其他的官員說:“我們可以看看另一張紙條就知道,他抽的是哪一張了!”最后終于重獲自由了。

  師:大臣終于還是重獲了自由。

  [設計意圖:是前面故事的延續,形成一條教學主線,“生死”簽的改變等同黃白球的變化引起可能性大小的變化,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

  2、選擇合適的數填在括號內,表示事情發生的可能性。

  (1)公雞生蛋的可能性是。

 。2)從4枝藍鉛筆中隨意摸出1枝,摸出紅鉛筆的可能性是。摸出藍鉛筆的可能性是。

 。3)一個盒子里裝有3個紅球,7個白球,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

 。4)標有1-10的小球放在一個小袋里,抽到偶數的可能性是,抽到小于3有可能性是。

  [設計意圖:是選擇性的練習,目的是讓學生鞏固用不同的數來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3、根據可能性的大小,猜一猜遮住部分有幾個球?

  [設計意圖:是通過“猜一猜”的游戲形式,發展學生的逆向思維,對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的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

  4、“你說,我做;你做,我說;”說出我擺的東西的可能性是多少?

  [設計意圖:通過“你說,我做;你做,我說”,搭建一個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的平臺。]

  2、選擇合適的數填在括號內,表示事情發生的可能性。

 。1)公雞生蛋的可能性是。

 。2)從4枝藍鉛筆中隨意摸出1枝,摸出紅鉛筆的可能性是。摸出藍鉛筆的可能性是。

 。3)一個盒子里裝有3個紅球,7個白球,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

 。4)標有1-10的小球放在一個小袋里,抽到偶數的可能性是,抽到小于3有可能性是。

  [設計意圖:是選擇性的練習,目的是讓學生鞏固用不同的數來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3、根據可能性的大小,猜一猜遮住部分有幾個球?

  [設計意圖:是通過“猜一猜”的游戲形式,發展學生的逆向思維,對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的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

  4、“你說,我做;你做,我說;”說出我擺的東西的可能性是多少?

  [設計意圖:通過“你說,我做;你做,我說”,搭建一個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的平臺。]

  2、選擇合適的數填在括號內,表示事情發生的可能性。

 。1)公雞生蛋的可能性是。

 。2)從4枝藍鉛筆中隨意摸出1枝,摸出紅鉛筆的可能性是。摸出藍鉛筆的可能性是。

 。3)一個盒子里裝有3個紅球,7個白球,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

 。4)標有1-10的小球放在一個小袋里,抽到偶數的可能性是,抽到小于3有可能性是。

  [設計意圖:是選擇性的練習,目的是讓學生鞏固用不同的數來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3、根據可能性的大小,猜一猜遮住部分有幾個球?

  [設計意圖:是通過“猜一猜”的游戲形式,發展學生的逆向思維,對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的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

  4、“你說,我做;你做,我說;”說出我擺的東西的可能性是多少?

  [設計意圖:通過“你說,我做;你做,我說”,搭建一個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的平臺。]

  2、選擇合適的數填在括號內,表示事情發生的可能性。

 。1)公雞生蛋的可能性是。

  (2)從4枝藍鉛筆中隨意摸出1枝,摸出紅鉛筆的可能性是。摸出藍鉛筆的可能性是。

 。3)一個盒子里裝有3個紅球,7個白球,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

  (4)標有1-10的小球放在一個小袋里,抽到偶數的可能性是,抽到小于3有可能性是。

  [設計意圖:是選擇性的練習,目的是讓學生鞏固用不同的數來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3、根據可能性的大小,猜一猜遮住部分有幾個球?

  [設計意圖:是通過“猜一猜”的游戲形式,發展學生的逆向思維,對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的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

  4、“你說,我做;你做,我說;”說出我擺的東西的可能性是多少?

  [設計意圖:通過“你說,我做;你做,我說”,搭建一個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的平臺。]

  2、選擇合適的數填在括號內,表示事情發生的可能性。

 。1)公雞生蛋的可能性是。

 。2)從4枝藍鉛筆中隨意摸出1枝,摸出紅鉛筆的可能性是。摸出藍鉛筆的可能性是。

 。3)一個盒子里裝有3個紅球,7個白球,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

 。4)標有1-10的小球放在一個小袋里,抽到偶數的可能性是,抽到小于3有可能性是。

  [設計意圖:是選擇性的練習,目的是讓學生鞏固用不同的數來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3、根據可能性的大小,猜一猜遮住部分有幾個球?

  [設計意圖:是通過“猜一猜”的游戲形式,發展學生的逆向思維,對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的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

  4、“你說,我做;你做,我說;”說出我擺的東西的可能性是多少?

  [設計意圖:通過“你說,我做;你做,我說”,搭建一個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的平臺。]

  2、選擇合適的數填在括號內,表示事情發生的可能性。

  (1)公雞生蛋的可能性是。

 。2)從4枝藍鉛筆中隨意摸出1枝,摸出紅鉛筆的可能性是。摸出藍鉛筆的可能性是。

 。3)一個盒子里裝有3個紅球,7個白球,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

 。4)標有1-10的小球放在一個小袋里,抽到偶數的可能性是,抽到小于3有可能性是。

  [設計意圖:是選擇性的練習,目的是讓學生鞏固用不同的數來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3、根據可能性的大小,猜一猜遮住部分有幾個球?

  [設計意圖:是通過“猜一猜”的游戲形式,發展學生的逆向思維,對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的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

  4、“你說,我做;你做,我說;”說出我擺的東西的可能性是多少?

  [設計意圖:通過“你說,我做;你做,我說”,搭建一個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的平臺。]

  2、選擇合適的數填在括號內,表示事情發生的可能性。

  (1)公雞生蛋的可能性是。

 。2)從4枝藍鉛筆中隨意摸出1枝,摸出紅鉛筆的可能性是。摸出藍鉛筆的可能性是。

 。3)一個盒子里裝有3個紅球,7個白球,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

  (4)標有1-10的小球放在一個小袋里,抽到偶數的可能性是,抽到小于3有可能性是。

  [設計意圖:是選擇性的練習,目的是讓學生鞏固用不同的數來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3、根據可能性的大小,猜一猜遮住部分有幾個球?

  [設計意圖:是通過“猜一猜”的游戲形式,發展學生的逆向思維,對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的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

  4、“你說,我做;你做,我說;”說出我擺的東西的可能性是多少?

  [設計意圖:通過“你說,我做;你做,我說”,搭建一個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的平臺。]

  四、全課小結。

  1、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對可能性問題有什么新的認識?

  (能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給自己一個梳理知識的機會,通過提示性的引導,讓學生連貫的概括出可能性的大小與數量有關,可以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可能性》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了解影響可能性大小的因素,會比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

  2、學會記錄事件發生的結果;形成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歸納、判斷能力。

  3、經歷觀察、猜想、實驗和分析實驗結果的過程,體驗事件發生的

  可能性大小。

  4、進一步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

  的應用。

  教學重難點:

  重難點:理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會根據影響因素判斷可

  能性大小。

  教法與學法:

  教法:引導演示法。

  學法:合作交流,實驗驗證法。

  教學準備:課件、撲克牌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遷移導入

  課件出示圖片:

  師:同學們,這里有三個裝有小球的盒子(課件出示),如果老師想要一次就能摸出一個白球,你們建議我從哪個盒子里摸呢?

  生:從A盒摸。

  師:為什么不建議我從B盒或者C盒摸呢?

  生:B盒與C盒可能摸出白球,但都不一定一次就能摸出白球。

  師:既然B盒和C盒都可能摸出白球,那這兩個盒子中哪個摸到的白球可能性較大?為什么?

 。ㄉ毩⑺伎,小組交流)(生可能回答B盒白球更多一些)

  師:真的如此嗎?可能性真的有大小嗎?可能性大小又與什么有關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探索新知

  1、體驗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課件出示教材第45頁情境圖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盒子,盒子里有四個紅棋子和一個黑棋子。

  問:從中摸出一個棋子,可能是什么顏色?

  生:可能是紅色,也可能是藍色。

  師:摸出一個棋子,那摸出哪種顏色的可能性大呢?

  學生思考,猜測

  師:剛剛只是同學們的猜測,而猜測并不能作為依據,我們需要通過實驗來證明。我們來試一試吧!

 。2)安排實驗過程

  請一名學生摸棋子,底下的同學們將棋子的顏色大聲說出來,一名學生記錄。所有學生邊觀察邊思考。

  要求:摸出一個棋子,記錄它的顏色,然后放回去搖勻再摸,重復20次。

  講解記錄方法:制作像這樣的一個表格(出示表格),在記錄這一豎列用“正”字筆畫去記次數,在次數一列用數字寫出記錄的總結果。

  (3)交流記錄結果

  師:通過實驗結果,你們現在有什么想法?

  學生交流、討論

  (4)小結:取出紅棋子的次數要多些 ,也就是取出紅棋子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5)討論:再取一次 取出哪種顏色的可能性最大?

  2、進一步證實、總結規律。

 。1)提出猜想

  在每一小組,老師都放了十張撲克牌,其中八張黑的,兩張紅的,從中摸出一張,摸出的是紅色可能性大還是黑色可能性大?為什么?(學生猜想)

  (2)實驗證明

  這僅僅只是同學們的猜想,還需要大家用實驗來證明它。

  實驗要求:組內同學做好分工,其中一個人負責洗牌,一人負責記錄,一個人負責匯報,其他組員輪流抽牌,共抽20次。

 。3)匯報實驗結果

 。4)引導小結:從這些實驗結果中,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W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

  教師小結:因為黑桃在總數中占得多一些,所以取出黑桃的可能性要大些。

  3、知識總結師設疑:可能性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ㄉ伎蓟卮穑

  師總結:以摸棋子為例,可能性的大小與在總數中所占數量的多少有關,在總數中占得數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占得數量越少,摸到的可能性越小。

  三、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

  四、課堂小結 學完這節課后,你們能否準確判斷可能性的大。

  板書設計:

  可能性(2)

  可能性的大小與在總數中所占數量有關

  多 大

  數量 可能性

  少 小

《可能性》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第 104 頁~ 105 頁《可能性》。

  教學目標:

  1、通過猜測和簡單實驗,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

  2、結合自己的經驗對生活中的一些事件用“一定”、“不可能”、“可能”做出判斷,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發生的確定與不確定,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教學難點:用“一定”、“不可能”、“可能”去正確判斷事情發的的確定與不確定。

  教具學具準備:正方體盒子;乒乓球;抽簽卡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教師拿出硬幣,和同學玩猜硬幣在左手還是右手的游戲。教師伸出左右手,讓學生猜,猜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說出硬幣可能在左手里,也可能在右手,使學生在有趣的游戲中初次體驗“可能性”,直接感受到可能性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然后導入新課,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學習“可能性”。(板書課題:可能性)

  二、探究新知,體驗可能性

  1、創設“慶祝元旦”的情景,體驗“可能”。

  2、開展摸球活動,體驗“一定、不可能”.

  體驗一:教師拿出已準備好的黑色口袋和乒乓球,和同學們一起玩摸球游戲。教師先讓學生猜口袋里裝的是什么,然后搖一搖主學生摸一個,學生看到了摸到的是黃色的,然后放進去,再搖一搖讓學生再摸一個,又是一個黃色的,第三次摸之前先讓學生猜一下會摸到什么顏色的球,同學生都會一口同聲說出是黃色的,摸出來驗證一個果真是黃色的。這時教師問如果我們一直重復這個游戲的話,結果都是怎樣的呢,學生會答出,結果是一樣的,都摸出黃色的球,接著問,為什么。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板書:都是黃球一定)

  體驗二:教師再拿出一個口袋,把白色的乒乓球放在里面,讓學生來摸球,猜球。教師問,從這個袋子里有沒有可能會摸到黃色的球,學生回答不可能,老師接著問,為什么不可能呢,隨著學生的'回答老師板書。(板書:沒有白球不可能)。

  三、聯系生活,內化提高。

  1、請同學用“一定”“不可能”“可能”來說一說生活中的這些現象,先在小組里說一說,小組同學認真聽,看誰說的又對又多。然后各組總結選出一名代表全班交流

  2、請你當判官,讓學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來判斷幾種與生活緊密相關的現象并說說理由。(課本105頁例2)

 。 1、地球每天都在轉動; 2、我從出生到現在沒吃過一點東西; 3、吃飯時人用左手拿筷子; 4、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 5、地震的發生; 6、太陽從西邊升起。)

  3、舉手活動

 。1)讓大家一定只能看到左手。

 。2)讓大家一定不可能看到左手。

 。3)讓大家一定可能看到右手。

 。ㄔ谳p松愉快的舉手活動中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四、全課總結,升華新知。

  (1)說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頒發“愛學習、會學習小組獎”,將“可能性”的研究貫穿整節課的始終,并使學生把學習興趣延續到下一節課。

  板書設計:

  可 能 性

  可能 一定 不可能

《可能性》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44頁主題圖、例1、第45頁“做一做”及相關練習,第49頁“生活中的數學”。

  教學目標:

  1.初步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能列出簡單的隨機現象中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能結合具體問題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詞語來描述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2.借助猜測、實驗、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通過學生對確定現象和不確定現象的體驗,體會數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通過活動,使學生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

  教學難點:使學生能結合具體問題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詞語來描述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教學準備:課件、節目卡片、抽獎盒。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活經驗

 。ㄒ唬┯螒1:猜猜硬幣在哪只手里。

  1.教師將枚硬幣握在手中,并在背后交換位置,讓學生猜一猜硬幣在哪只手里。說一說你能確定嗎?

  2.教師打開沒有硬幣的手,再讓學生猜一猜硬幣在哪只手里。說一說你能確定嗎?為什么?

 。ǘ┯螒2:猜猜拋出的硬幣是正面朝上還是反面朝上。

  1.教師將這枚硬幣拋出,讓學生說出可能是哪個面朝上,要求說出所有可能。

  2.讓學生猜一猜是哪個面朝上。

  3.教師揭示結果。

 。ㄈ┙沂菊n題。在生活中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是不確定的。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究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初步感知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為學生進一步探究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活動體驗,探究新知

 。ㄒ唬﹦撛O情境,感知生活中的隨機現象。

  1.課件出示主題圖:聯歡會抽簽表演節目。

  2.指名回答(問題預設)。

  (1)同學們用抽簽的方式表演節目,能事先確定自己表演什么節目嗎?

 。2)有哪些可能?(此時由于不知道抽簽的內容,因此有多種可能。)

  (二)活動探究,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ɡ1情境)教師拿出三張卡片,上面分別寫著“唱歌”“跳舞”“朗誦”(告知學生),放在桌上,選三名學生依次上來抽簽,并分三步分析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逐步完成研究報告。

  剩下卡片張數

  確定

  不確定

  3

  2

  1

  1.桌上有三張卡片時的抽簽情況。

 。1)讓學生分析:第一名同學能確定抽到什么節目嗎?他可能會抽到什么節目?請說出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此時有三種可能發生的結果)

 。2)讓第一名學生抽簽,展示抽到的結果,填寫報告單。(假設抽到跳舞)

  2.桌上剩下兩張卡片時的抽簽情況。

 。1)讓學生分析:第二名同學能確定抽到什么節目嗎?他可能會抽到什么節目?請說出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此時有兩種可能發生的結果)

 。2)進一步分析:他不可能抽到什么?能確定嗎?(由于舞蹈已被第一名同學抽走,因此能確定第二名同學不可能抽到跳舞。)

  (3)讓第二名學生抽簽,展示抽到的結果,填寫報告單。(假設抽到朗誦)

  3.桌上剩下一張卡片時的抽簽情況。

 。1)讓學生分析:第三名同學能確定抽到什么節目嗎?為什么?(由于舞蹈和朗誦都被抽走,可以推斷出剩下的卡片是唱歌,因此能確定第三名同學不可能抽到舞蹈或朗誦,一定抽到唱歌。)

 。2)讓第三名學生抽簽,展示抽到的結果,填寫報告單。(抽到唱歌)

  剩下卡片張數

  確定

  不確定

  3

  可能抽到唱歌、跳舞、朗誦

  2

  不可能抽到跳舞

  可能抽到唱歌、朗誦

  1

  不可能抽到跳舞或朗誦;一定抽到唱歌

  4.對照研究報告分析、總結。

 。1)小組討論:通過剛才的抽簽活動,你們發現了什么?

  (2)引導學生得出事件發生有時是確定的,有時是不確定的;事件發生如果是確定的,可以用“不可能”“一定”描述;事件發生如果不確定,可以用“可能”描述;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與剩下的卡片有關等。

 。ㄈ┯螒蜢柟,豐富對確定現象和不確定現象的體驗

  教師拿出抽獎盒(事先準備好教材第45頁“做一做”中的抽獎盒),規定:抽到綠色棋子為中獎。

  1.抽獎比賽,大膽猜測。

 。1)教師選兩組學生依次在左邊和右邊抽獎盒抽獎,中獎人數多的為獲勝。

  (2)猜一猜:左邊盒子里放的什么棋子?右邊盒子里放的什么棋子?

 。ㄍㄟ^學生在左邊盒子里摸出的均為紅色,可以猜到左邊盒子里都是紅棋子;學生在右邊盒子里摸出的有紅、黃、藍、綠各色棋子,可以猜到右邊盒子里有紅、黃、藍、綠棋子。)

  2.教師展示抽獎盒中的棋子,驗證猜想。

  3.分析提升。

 。1)小組討論:為什么左邊盒子沒人中獎而右邊盒子有人中獎?

  通過對比,可以分析出左邊盒子里面均為紅棋子,不可能摸出綠棋子,因此不可能中獎;右邊盒子里有綠棋子,因此可能摸出綠棋子,就有可能中獎。

 。2)課件出示“做一做”,學生回答問題并分析下述問題。

 、倌膫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紅棋子?為什么?

  分析:在左邊的盒子里裝的都是紅棋子,所以一定能摸出紅棋子,“在左邊的盒子里摸出紅棋子”這個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而右邊的盒子里有紅棋子,所以可能摸出紅棋子,但不一定能摸出紅棋子,“在右邊的盒子里摸出紅棋子”這個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

 、谀膫盒子不可能摸出綠棋子,哪個盒子可能摸出綠旗子?為什么?

  分析:左邊的盒子里沒有綠棋子,所以不可能摸出綠棋子,“在左邊的盒子里不能摸出綠棋子”這個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在右邊的盒子里有綠棋子,可能摸出綠棋子,但不一定能摸出綠棋子,“在右邊的盒子里摸出綠棋子”這個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

  ③如果在右邊盒子任意摸一個棋子,可能是什么顏色?為什么?

  分析:右邊的盒子里有紅、黃、藍、綠四種顏色的棋子,所以摸出的棋子顏色有紅、黃、藍、綠這四種可能的結果。

  (四)聯系生活,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1.課件出示教材第49中“生活中的數學”,了解身邊的確定現象和不確定現象。

  2.學生舉出其他生活中的確定現象和不確定現象。

  【設計意圖】本環節首先創設“聯歡會上抽簽”的情境,讓學生通過自己熟悉的生活經驗感知有些事件發生是不確定的,接著讓學生親自參與“抽節目”的活動,逐步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并通過對研究報告的分析,學會用“不可能”“一定”和“可能”來對事件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進行描述,并能列舉所有可能的結果。然后借助摸棋子游戲,進一步豐富學生對確定現象和不確定現象的體驗,最后通過“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確定現象和不確定現象的理解,學會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判斷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三、鞏固練習,內化提升

 。ㄒ唬┗A練習

  1.判斷下列事件是否可能。(一定的打√,不可能的打×,可能的打○)

  (1)三天后下雨。 ( )

  (2)爸爸的年齡比兒子的年齡大。( )

 。3)小明跑完100米只用了2秒。( )

  (4)地球繞著太陽轉。 ( )

  2.以學生說一說的形式完成教材第47頁第1、2題。

 。ǘ┚C合練習

  1.以學生獨立完成的形式完成教材第47頁第3題,學生交流答案,并說說為什么。

  2.以學生獨立完成的形式完成教材下題,學生展示不同答案。

  【設計意圖】練習分了兩個層次。其中基礎練習主要是鞏固學生對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認識,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判斷,并能列舉簡單隨機現象中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綜合練習則是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四、全課總結,暢談收獲

  (一)學生總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二)教師總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并學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詞語來描述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希望大家今后能更多地關注生活中的可能性,我們還將進行深入探究。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說出本節課的收獲,使學生自主回顧本課的主要內容,歸納本課獲得的經驗和方法,教師的總結則是進一步對所學知識點進行梳理,從而對全課進行總結。

《可能性》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第104頁主題圖及第105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初步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

  2.能力目標:經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探索過程,初步感受隨機現象統計的規律性。培養學生的猜想意識、表達能力及初步判斷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標:感受數學就在身邊。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求實態度和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游戲操作、分析推理,知道事件發生有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教學難點:

  利用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知識解決問題。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兩個盒、撲克牌、各種顏色的球若干個等。

  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趣,導入新知

  1.猜牌游戲。

  (展示一張7和一張8,洗牌后抽出一張)請同學們猜猜抽出的這一張牌是什么?

  師:為什么意見不一樣呢?這張牌有幾種可能?(慢慢翻開另一張牌展示一下)現在能告訴老師,剛才抽出的這一張牌是什么嗎?為什么?

  2.小結展題

  師:剛才的第一次猜牌因為不能肯定它是7還是8,所以結果有兩種可能,(板書:可能),當老師已經展示另一張牌是7,所以剛才抽出的這一張牌一定是8,而不可能是7。(板書:一定、不可能)“可能”、“一定”、“不可能”是判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三種情況。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板書課題:可能性,請學生打開課本)

  二、合作研究,探索新知。

  初步感知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和確定性。

 。1)(屏幕出示主題圖)引入:元旦快到了,我們班要籌備開一個元旦慶祝會,會上每個人表演一個節目。大家說說自己喜歡表演什么節目呢?

  師:同學們喜歡表演的節目真多,我們就分成唱歌、跳舞、講故事和其他四種節目類型吧。怎樣確定由誰表演哪一種節目呢?請同學們觀察第104頁主題圖后說一說方法。

  (2)感知不確定事件。

  討論交流:如果用抽簽的方法,每人抽一次,你可能會抽到什么節目?

  師小結:用抽簽的方法,每位同學抽到的節目是一件不確定的事情,有四種可能的結果。

 。3)感知確定性事件。

  師:用什么方法可以使每位同學表演的節目一定是自己喜歡的呢?(表演自選節目)

  小結:每位同學能表演自己一定喜歡的節目是一件確定的事情,它只有一種結果。1.超級競猜(體驗一定、不可能、可能)

  (1)體驗事件的確定性:一定、不可能

  師生共玩游戲,拿出一號盒。學生搖動盒子,隨便抽出一個球,教師猜。(再揭示老師猜對的原因:盒里全是綠球。)還能抽出其它顏色的球嗎?

  得出結論:因為盒子里全是綠球,所以抽出的一定是綠球,不可能是其它顏色的球。

  學生從二號盒里摸出綠球抽獎(指幾人摸都不中,引導猜想:二號盒里根本沒有綠球。)

  得出結論:因為盒子里根本沒有綠球,所以不可能抽出綠球。

  師小結:當我們完全確定抽出來的結果只有一種情況時,我們就要用一定、不可能來作判斷。(板書:完全確定)

 。2)體驗事件的不確定性:可能

  師:既然這個盒子里不可能抽出綠球,那么同學們就不可能中獎,覺得這樣的抽獎有意思嗎?怎么解決?(把1號盒的綠球放進去)

  師搖動,請學生上臺抽,抽之前問:他從里面抽出一個球就一定能中獎嗎?為什么?

  小結:現在2號盒里有綠色、藍色、黃色、紅色三種顏色的球,那么,我們摸到的球就有四種可能,能確定每次摸出球的顏色嗎?(板書:不能確定)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他的運氣了。(學生抽,實際體驗)

 。3)可能性的綜合體驗。

  小組討論,學習例1。

  2.小小判官(聯系生活,內化提高)

 。1)小組學習例2,再選題回答,并說說為什么?

 。ㄒ螅簜人思考,組內交流,班內匯報。)

 。2)練習二十四第1題。

  3.看書質疑。

  三.活用知識,點撥深化。

  1.你說我說大家說。

  剛才我們大家都學會了用這么多詞來表達活動中的各種情況,實際上,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你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說說生活里的事嗎?請同學們先在小組內說一說,讓其他同學給你評價評價,比誰想得又快又多。(小組交流)

  師:現在,誰能把你的發現說給全班同學聽?

  2.聰明小畫家

  師:今天這么高興,老師準備在我們班上辦一個畫展,請看要求,小組合作,涂好了把它拿上來,展示給大家看吧!比比哪個小組涂得又快又好!

 。▽W生涂好了展示,全班評價)

  3.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猜猜他(她)是誰?老師每提示一次,學生就可以猜一次。

  4.游戲總結,選出冠軍小組.

  四.全課總結、暢談收獲

  感覺怎么樣?你最喜歡哪一個游戲?有什么收獲嗎?

  再過兩個星期我們學校要舉行校運會了,你們覺得我們班會贏嗎?

  贏得比賽是我們大家的希望,但是,比賽結果并不會隨著我們的情感、意志而轉移,我們可能會贏,也可能會輸。結果究竟如何,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可能性》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三冊98-99頁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可能性》教學設計。

  2、能結合已有的經驗對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作出判斷,并能簡單地說明理由。

  3、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讓學生初步體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難點是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里的事情。

  教學準備:

  教具:紅、黃、綠三色轉盤、紅色轉盤、裝6個紅球的1號口袋和裝3個綠球3個黃球的2號口袋

  學具:紅色、黃色紙牌各一張

  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趣,導入新知

  教師出示一張由紅、黃、綠三色組成的轉盤,提問:“指針轉動后,會停在那里?”引導學生用“可能”來回答。接著出示一張紅色轉盤并提問:“指針轉動后,會停在那里?”引導學生用“一定”來回答。其實,生活中的好多事情,就像玩轉盤一樣,有時能確定,有時不能確定,今天這節課我們來研究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揭題:可能性

  二、活動體驗,自主探究

  活動一:老師這兒有兩個神秘的口袋,1號和2號,每個口袋里有6個球。老師請12個小朋友分兩組來摸,看誰能摸到代表幸運的紅球。在摸的過程中引導“怎么第一組的小朋友個個那么幸運,每人都能摸到紅球呢?這兩個口袋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呢?哪個小朋友敢猜一猜?打開口袋驗證。并小結:1號口袋里全是紅球,所以任意摸一個球一定是紅球,2號口袋里沒有紅球所以任意摸一個不可能是紅球,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可能性》教學設計》。(板書:一定   不可能)

  繼續觀察2號口袋里面的球,想一想,任意摸一個,會摸到什么顏色的球?(板書:   可能)

  活動二:小朋友,通過剛才的摸球游戲,我們學會了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交流結果。下面我們繼續來玩游戲。打開課件競猜一欄,玩舉牌游戲。1、一定能摸出黃色的球。2、可能摸出黃色的球,可能摸出紅色的球。3、不可能摸出黃色的球。

  活動三:選取生活中的事例來做一下判斷。

  1、下周五會下雨嗎?

  2、今天是4月2日,明天是4月3日。

  3、從小不好好學習,長大了成為科學家。

  4、因為破環了環境,地球上的人類都消失了。

  活動四:討論

  1、什么事情一定會發生?

  2、什么事情可能發生?

  3、什么事情不可能發生?

  三、學以致用,內化提高

  1、箱子里要放4個球,摸到黃球有獎,該怎么放?

  2、學校要在4月1日---4月17日之間安排兩天開運動會,根據天氣情況,你覺得安排哪兩天最好?為什么?

  四、課堂總結,布置作業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學生交流)

  作業:練習冊自練自測

《可能性》教學設計(精選14篇) 相關內容:
  • 《可能性》教學設計(通用21篇)

    可能性單元教學目標:1、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直觀感受到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時不確定的。2、結合具體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現象,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 《可能性》教學設計(精選19篇)

    可能性單元教學目標:1、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直觀感受到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時不確定的。2、結合具體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現象,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 《可能性》教學設計(精選16篇)

    教學內容: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第 104 頁~ 105 頁《可能性》。教學目標:1、通過猜測和簡單實驗,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

  • 《可能性》教學設計(精選22篇)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104~111頁。教學目標:1.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會結合已有的經驗對一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進行判斷并能簡單地說出原因。...

  • 可能性 教學設計(精選5篇)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104~111頁。教學目標:1.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會結合已有的經驗對一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進行判斷并能簡單地說出原因。...

  • 《可能性》教學設計(精選20篇)

    可能性學習設計共5課時總第54課時教學目標:1、讓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 《可能性》教學設計(通用16篇)

    可能性學習設計共5課時總第54課時教學目標:1、讓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 可能性 教學設計

    可能性學習設計共5課時總第54課時教學目標:1、讓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 可能性 教學設計   (北師版三上)

    可能性單元教學目標:1、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直觀感受到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時不確定的。2、結合具體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現象,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 《可能性》教學設計(課標版)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104~111頁。教學目標:1.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會結合已有的經驗對一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進行判斷并能簡單地說出原因。...

  • 教案模板
主站蜘蛛池模板: www.68av蜜桃亚洲精品 | 欧美激情亚洲天堂 | 91av视频免费在线?看 | 97日日碰曰曰摸日日澡 | 欧日韩无套内射变态 | 日韩伦理中文字幕 | 好大好深好猛好爽视频拍拍拍 | 国产无人区二卡三卡四卡不见星空 | 日韩精品a在线观看图片 | av中文一区 | 欧美国产综合色视频 |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 亚洲爆乳大丰满无码专区 | av国产japan在线播放 | 大地视频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 国产欧美日韩灭亚洲精品 | 中文字幕精品—区二区四季 | 国产高清不卡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 天天舔天天干 | 亚洲色图手机在线 | 欧美乱偷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免费黄色视屏 | 久久影院一区二区 | 最新国产亚洲亚洲精品a | 久草cm| 麻豆国产原创视频在线播放 | 欧美2区|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3 |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喷水 | 久草丝袜在线 | 在线视频国产情侣不卡顿 | 日本很黄的吸乳A片 | 女人张开腿让男桶喷水高潮 | 国产精品视频1区2区3区 | 国产午夜激情视频 | 色2014av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精品 | 亚洲女v |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精东 | 狠狠躁天天躁夜夜躁婷婷老牛影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