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語文《認一認3》教學反思(精選4篇)
一年級上冊語文《認一認3》教學反思 篇1
國標本蘇教版一年級上冊"認一認3" 的內容是:認識"日、光、云、電、風、雨、衣、食、住、行、父、母、兒、女"16個字,教材給這16音,認清字形顯然是這一課的重點;而"星,風"兩字是學生首次接觸的后鼻音,加上吳地方言前后鼻音不分的影響,這兩字的教學無疑成為本課的難點。
其實低年級的學生的興趣很好激發的。教師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便是激發興趣的很好手段,誘發學生學習新字的飽滿熱情。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力圖打破原來呆板的教學模式,以情境故事的形式,采用多媒教學手段創造識字情境,根據學生實際情況以教材為依托,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拓展識字范圍,實現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在這堂課中我試圖把很枯燥的識字課上的'生動有趣,讓學生自己感受漢字的奇特,我力爭讓課堂中多數學生都有收獲,我運用教師先扶后放的原則組織教學,讓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去認識理解漢字。
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知識是不應灌輸給學生的,而應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在鞏固應用中把游戲貫穿于其中,讓孩子融入自然中。今后得教學中我將努力使情境化,生活化,實用化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中得到充分體現。
一年級上冊語文《認一認3》教學反思 篇2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認識“日月星光,云電風雨”八個漢字,能夠讀準字音,初步了解字義。其實,《認一認3》中的字是多數學生在課前就已經掌握了的,如何再讓他們靜下心來學習是個難點。因此,在課堂中,謎語、兒歌、故事、圖片、音效等不斷出現,為的就是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樂于用40分鐘去溫習和鞏固已經有所了解的知識。
在教學中,我力求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并結合一年級孩子的認知特點,我創設了有趣的教學情境,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識字,圖字結合,從學生所熟悉的語言環境中練說生字,拓展詞語,發展一定的口語表達能力,并在認字的同時復習學過的整體認讀音節,采取多種形式的練讀,從而達到鞏固識字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中,我首先復習導入,激趣感悟,認識漢字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啊!那這些老朋友你們還認識嗎?讓學生在學習新課的過程中有了認知上的鋪墊。開火車認讀前面認一認中已經學過的生字,讓學生有了成就感,激發他們主動識字的愿望。
合作探究,解疑釋困環節,通過故事中的情節和角色依次出現“云、雨、風、電”和“日、光、月、星”,采用讀紅色的已學拼音自己認讀生字,教師領讀,學生當小老師帶讀和開火車認讀等多種形式讀準字音,通過圖字結合和對比已學漢字來記憶字形,并進行適時的拓展,結合學生生活中的語言環境給生字找詞語朋友。
在鞏固認讀的環節,回歸教材編排順序,順讀漢字,并采用了“捉迷藏”的游戲方式,讓學生輕松樂學的同時,鞏固認讀本課漢字。總結這是八種常見的自然現象,并讓學生在生活中留心觀察,勤動口,勤動腦才能認識更多的漢字。
此外,在教學每個生字,尤其是后來的“云電風雨”時,由于孩子們情緒高漲,反應很快,我的教學節奏一度被打亂,沒有很好掌控。現在想想,不管學生的反應如何,必須的讀、認、記三個步驟還是要完成,因為在多數學生已經掌握的前提下,依然存在少數零基礎的學生需要慢慢滲透。
班級的課堂常規比剛開學時好了很多,同學們聽的非常認真。但也有個別學生上課亂插嘴,沒有集中注意聽講。在今后的教學中,還是要對課堂常規這一主題常抓不懈。
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很多,需要我在日后的教學活動中一個個去解決,多反思、多請教、多交流,爭取踩實在教育之路上的每一個腳印。
一年級上冊語文《認一認3》教學反思 篇3
《認一認3》教學反思
國標本蘇教版一年級上冊"認一認3" 的內容是:認識"日,月,星,光,云,電,風,雨"8個字,教材給這8個字配以形象的畫面,輔以拼音,已學過的"rì","yǔ"用紅色拼音標明,學生可以借助拼音拼讀,感覺饒有興趣.讓學生根據圖畫初步了解字的意思,通過反復誦讀,整體把握.讀準字音,認清字形顯然是這一課的重點;而"星,風"兩字是學生首次接觸的后鼻音,加上吳地方言前后鼻音不分的影響,這兩字的教學無疑成為本課的難點.
其實低年級的學生的興趣很好激發的.教師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便是激發興趣的很好手段,誘發學生學習新字的飽滿熱情.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力圖打破原來呆板的教學模式,以情境故事的形式,采用多媒教學手段創造識字情境,根據學生實際情況以教材為依托,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拓展識字范圍,實現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在這堂課中我試圖把很枯燥的識字課上的生動有趣,讓學生自己感受漢字的奇特,我力爭讓課堂中多數學生都有收獲,我運用教師先扶后放的原則組織教學,讓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去認識理解漢字.
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知識是不應灌輸給學生的,而應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在鞏固應用中把游戲貫穿于其中,讓孩子融入自然中.今后得教學中我將努力使情境化,生活化,實用化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中得到充分體現.
一年級識字教學反思
三廠鎮中心小學一年級備課組
識字是寫作和閱讀的基礎,也是學習能力的基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一打開課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歸類識字,這就決定了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本次備課黃老師指導我們
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采取各種有效的途徑,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拓寬識字途徑,培養他們的識字能力。
識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對于枯燥的事物,人們的情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如果孩子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展。因此,我們一致認為一定要在起步階段通過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于識字,主動識字。如在教形聲字,通過畫面與文字的演變,使學生將自己頭腦中的資源與眼前所見的畫面產生聯系,從而激起學生探索祖國文字奧秘的欲望,對學習識字產生濃厚的興趣。
興趣是激發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復,喜歡表現。我們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猜字謎,找朋友、風車轉轉……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游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前游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一年級上冊語文《認一認3》教學反思 篇4
蘇教版第一冊《認一認3》教學反思
《認一認3》中的字都是出現頻率極高的字,其中相當一部分字學生已在入學前通過各種途徑認識了。所以,在學習新字時,我從熟字入手,讓會認的學生教不會認的學生,并告訴大家自己是怎么認識這些字的,這激發了兒童課外識字的積極性,也教給了學生多渠道識字的方法。緊接著,我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給足時間讓學生自己讀,自己認剩余的字,從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在幫助學生理解字義時,我充分地借助了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言語經驗,有的還要讓兒童親自去體驗體驗。另外,我通過師生對話,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把所學的字和自己的生活聯系起來,比如,在認識“父母”兩個字時,我讓學生介紹介紹自己的父母,在交流中有很多學生感受到了父母工作的辛苦,以及父母對自己的關愛。
讓孩子的天真永駐課堂
和這群可愛的一年級孩子相處了半個學期,我覺得我對“天真”一詞有了新的理解——“天真”就是“天生就是真的”!沒有掩飾,沒有克制,發乎情,出乎性。我認為對于小學老師來說,善待孩子的天真才是教育孩子的開始。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孩子由于天真出現的課堂小插曲常常讓我在心里忍不住偷笑,然后努力從心中抽出一絲寬容和欣賞去處理這些小插曲。
一次,教孩子們學習《認一認3》中“絲、麻、毛、皮”的“絲”時,為了讓他們記住這個字的字形,我想把它的形狀與孩子們都曾養過的蠶寶寶聯系起來,我說:“小朋友們,你們都喜歡養蠶寶寶,那你們見過蠶兒吐的絲嗎?”“見過!”“這個‘絲’呀,就像蠶兒吐出的那一根根柔柔的、彎彎的,細細的蠶絲。”說著我正追被轉身到黑板前把絲的樣子給畫出來,這時坐在最前排的一個小男孩站了起來,一把抓住我戴的絲巾,像發現新大陸似的向全班同學宣告:“絲在這,柔柔的,滑滑的,彎彎的!”當全班的孩子詫異地瞪大眼睛看著他異常舉動是,他的目光同時轉向我,我站在那,保持著被他“拽”住的姿態,在那一刻,我的大腦好像被什么一下子激活了——不能批評,不能生氣!于是我沖著孩子傻傻地笑了,他這才回過神來,隨即松開了手,一屁股坐到板凳上,不好意思地朝我傻笑。接下來,笑聲像從地底下鉆出來似的,全般五十多個孩子個個愉悅地燦爛地笑了起來,趁熱打鐵,我大聲地說道:“對,老師的絲巾就是一根根蠶絲織成的,現在老師就把‘絲’字給畫出來,好嗎?”我轉身走向黑板,認認真真地把這個字的形象給畫了出來,孩子們個個高高興興到聽我講解著,從他們的表情中我猜想他們肯定是為有這樣友善的老師而感到興奮。此時,我方想起自己戴的絲巾確實是彎彎的,柔柔的,蓬松地耷在胸前,難怪那個孩子會突發奇想。真沒想到自己的身上竟然赫然彰顯著現成的教育資源,而促使這一資源得到使用的竟然是孩子的天真外加我善待天真的“智慧”。我想,對于這個“絲”字,孩子們是不會忘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