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語文樂園七》教案一等獎(精選12篇)
一年級上冊《語文樂園七》教案一等獎 篇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朗讀和書寫詞語超市里的詞語。
2、讀對聯,理解其意思,了解其手法,注意誦讀的停頓位置,嘗試背誦。
3、自主學習古詩,提高學生自主閱讀古詩的能力,引導學生自主積累古詩。
4、講別人的童年故事,培養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和表達能力,并由此更加珍惜自己的童年。
5、習作,要求作文能寫通順,形象生動,有細致具體的描寫,并且能在習作中有自己的看法。
教學重點
1、正確朗讀和書寫詞語超市里的詞語,并練習用其中的詞語說話。
2、順暢地誦讀對聯,背誦。
3、能將自己搜集的資料進行整理歸納,并且能用自己的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表達出來。
教學準備
1、做好詞語卡片或者課件。
2、在課前布置學生自學語文樂園“讀對聯”和“古詩誦讀”部分。
3、搜集“語文生活”部分要求的資料,做好開展班級故事會的部署。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通過一個單元的學習,同學們學到了不少知識吧?誰來談談自己的收獲?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語文樂園六,這里是訓練語文能力,鞏固語文知識的地方,大家愿不愿意來這里鍛煉鍛煉?
二、詞語超市
我們先來讀一讀“詞語超市”里的詞語。
1、出示“讀一讀,記一記”的詞語:
荊棘狗刨門檻槍栓劫難胸脯槍斃瓦礫中尉云杉呻吟
2、先自己練習讀一兩遍,注意讀準字音。再讀給同桌聽聽。
3、指名讀詞語。
4、齊讀詞語。
5、再出示“讀一讀,寫一寫”的詞語。
先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看清字形。然后說哪些詞語我們在寫的時候要特別注意。
6、同桌之間互相說說對詞語的理解。
7、抄寫詞語。
三、金鑰匙
我們再來看“金鑰匙”部分。
1、默讀。是不是有同感?你還能從本組課文中找出同樣生動、形象、細致的描寫嗎?
2、讓學生快速瀏覽本組課文,交流意見。感受生動形象的描寫能夠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學生交流匯報。
4、教師總結:
我們平時說話、寫作,也要學習表達得生動、形象,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讀對聯
1、自由讀對子。同桌之間可以互相交換意見,談談自己預習后的收獲。
2、指名讀句子,注意正確的停頓。
3、讓學生匯報對句子的理解。
4、教師整合學生的意見,梳理字詞、句子的意思。
5、嘗試背誦。
五、古詩誦讀
小組合作學習古詩《江雪》。
1、學習要求:
A、了解作者。
B、誦讀全詩,讀通讀準。
C、了解全詩大意。
D、感悟詩境。
2、學生反饋。老師相機引導。
A、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并稱“韓柳”。
B、指名朗讀,糾正字音,齊讀。
C、各小組派一名同學匯報古詩大意,同學們集體整理后串講句意:
千山萬嶺見不到飛鳥的影子,大道小路沒有行人的蹤跡。只有一位披著蓑衣戴著斗笠的漁翁,獨自坐著小舟在落雪的江流中垂釣。
D、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一想,冰雪世界一塵不染,萬籟俱寂,給你的感覺是什么?
介紹古詩創作背景,引導學生品析“絕”“滅”“孤”“獨”這四個字。這首詩作于詩人被貶永州期間。“絕”“滅”二字寫出寂寥蒼涼的背景,以襯托漁翁孤獨的'形象。“孤”“獨”正是作者自己的寫照,寄托著詩人清高孤傲、超凡脫俗的品格。
E、再讀古詩,體會作者的情感。
六、作業
按照“語文生活”的要求,搜集整理相關資料。下一節課,我們將開展一個“不一樣的童年”故事會,看誰講得最好。
第二課時
課前將學生按小組分開坐好,并且在黑板上寫下美術字“不一樣的童年”,安排一個小主持人。
一、主持人出場
開場白可以用書上的提示語或稍作修改:
在《小英雄雨來》《夜鶯之歌》《滹沱河上的兒童團員》等課文中,小英雄們投身于民族解放事業,在炮火連天的歲月中度過了自己的童年。還有很多很多不同時代的人,他們的童年都各有特點。今天我們就來講講“不一樣”的童年故事。
二、讓學生拿出自己準備好的相關資料
先在小組內講故事。注意把一個人童年的“不一樣”講出來。講故事要注意事情的先后。精彩的人物語言、動作可以模仿著表演出來。其他同學認真聽,并且要提出自己的評價意見。
三、小主持人收集各小組講故事的情況,有講得好的,推選出來
四、各小組推選講得最好的代表,在班上講故事
評出講得好的同學,授予“故事大王”獎。
五、作業
將自己的故事資料再進行修改整理。
第三課時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開展了一個精彩的故事會,這節課我們就把我們講的故事寫下來。
先請同學們默讀習作要求。習作要求說得很明確。談談自己對習作要求的理解。
二、“根據資料和講故事、聽故事時受到的啟發,豐富、完善你講的故事”
這句話怎么理解?
三、“把別人感興趣的地方寫細致,寫具體。”
怎么知道哪些地方是別人感興趣的呢?怎么才能寫得細致、具體呢?
讓學生討論交流。(可以把故事再講一遍給別人聽,要別人提出意見,就知道哪些地方是別人最感興趣的了。)
四、學生打草稿,教師巡視
五、謄寫作文教案
一年級上冊《語文樂園七》教案一等獎 篇2
教學目標:
1、朗讀12個詞語,學會辨認形近字,并能正確書寫。
2、朗讀比較兩組句段,了解句段的不同表達形式,從而體會出不同的表達效果。
3、積累、理解兩句名言。
4、指導學生了解并初步掌握、運用“瀏覽”這一讀書方法。
教學重難點:
了解并掌握“瀏覽”這一讀書方法,并以恰當地運用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本單元,我們不僅感受到了科技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了巨大的變化,還感悟到了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的家園。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入《語文樂園(七)》,看看又會有哪些發現與感悟呢?
二、讀一讀,寫一寫
1、(課件出示12個詞語)生自由讀,注意讀準字音。,
2、指名讀,評價。
3、再讀,交流:你發現了什么?
4、指名說:怎樣區分這些形近字。
5、拓展練習。
三、讀一讀,體會句子的`不同的表達效果
1、讀題明要求。
2、(課件出示兩組句段)生自由讀。
3、交流:你發現了什么?
4、對比讀,體會排比句的表達效果。
5、指導朗讀。
6、拓展練習。
仿照文中的廣告或遺失啟示,寫一組排比句,邀請白鷺鷥再到這來。
四、學習瀏覽的讀書方法并運用
1、生默讀短文。
2、交流:你從短文中知道了什么?
3、重點理解:瀏覽的方法。
4、(課件出示兩句名言)生自由讀。
5、指名讀,正音。
6、運用瀏覽的方法閱讀資料,理解名言。
7、交流。
8、熟讀成誦。
五、總結
通過這節課語文樂園的學習,你們都有哪些收獲呢?
六、作業
1、認真書寫第一題中的12個詞語。
2、瀏覽第23課《心愿》,了解大致內容。
板書設計:
略
一年級上冊《語文樂園七》教案一等獎 篇3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有趣的漢字”,感受語言的豐富和有趣。
2、學習“詞語故事”了解俗語“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的來歷,理解含義。
3、 “仿例續寫”中,說說并寫寫自己的優點。
4、閱讀欣賞《全世界兒童為成圈兒》,積累詞語,激發熱愛和平、關注全世界所有兒童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準備
課件。
三、教學過程
(一)有趣的漢字
1、出示“有趣的漢字”中的詞語,學生自讀。
(1)自由讀詞語。
(2)觀察每組詞語,從這些詞語中你發現了什么。
2、檢查自學情況。
(二)詞語故事
1、學生自由讀,想一想:講了一件什么事?說說“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的含義。
2、交流反饋。
3、學生一起朗讀。
(三)仿例續寫
1、出示:
男孩在海浪花變成的明鏡中,發現自己變得更加健壯了,他看見了自己黝黑的臉、寬闊的肩膀。他朝著明鏡中的自己,調皮地喊了一聲“嗨!”這雖然使海浪花嚇出了一圈圈的波紋,但他很高興。
2、齊讀這段話,說說男孩發現了自己什么優點。
3、每個人都有優點我們除了要善于發現別人的優點還要善于發現自己身上的優點。這樣才能正確地看待自己,揚長避短,不斷地成長。下面,你們就找找自己身上的優點吧!
4、小組互相交流,幫助找優點。
5、指名說一說。
(四)閱讀欣賞《全世界兒童圍成圈兒》
1、導入(出示圖畫):看這幅圖,你們看到了什么?今天,我們來學習詩歌《全世界兒童圍成圈兒》。
2、自由讀詩歌。
3、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4、齊唱歌曲《全世界兒童新連心》
(五)小結
同學們,這個音樂很歡快,動感很強,表達世界兒童手拉手、心連心的思想情感。地球是大家的,我們應該維護世界和平;地球是大家的,全世界的和孩子渴望和平,沒有貧窮,沒有饑餓、沒有黑暗,全世界的孩子圍著一個大圈圈兒手拉手,在經線和緯線上盡情地跳舞。
(六)作業
寫一寫:在這片海浪花變成的明鏡中,我發現自己……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規范、端正、整潔地書寫“登、墳、稿、款、蠻、襪”等漢字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2、用毛筆書寫多個橫畫排列和多個豎畫排列的字,寫得勻稱,紙面干凈。
二、教學準備
鋼筆、毛筆、水。
三、教學過程
(一)寫字板
1、展示寫得好的作品,教師分析。
2、請寫得好的同學說體會。
3、學習新課。
(1)出示課件:“蠻”
A、學生注意觀察這個字上下兩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名說。
B、各小組討論其余的字。
(2)出示“登”
A、學生注意觀察這個字上下兩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名說。
B、教師相機介紹:“登”,上下結構,上緊下松。
C、各小組討論其余的字。
D、指名說書寫“款”和自己喜歡的相關字的注意事項。
(3)出示:“墳、稿”。
指名說這兩個字每個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學生練習。
(1)學生描紅、臨寫。
(2)學生上黑板寫。
5、根據學生練習情況總結。
(二)寫毛筆字。
1、復習舊知。
2、學習寫的字。
(出示“重”)
(1)說明:多個橫畫排列的字,橫畫間的距離相等。寫“重”字時,第一橫寫得最長,寫得要平穩。
(2)教師示范。
(3)學生練習。
3、學習寫“多哥豎畫排列的字。
(出示“冊、曲”)
(1)說明:“冊”是多哥橫畫排列的字,豎間的距離相等字形偏長,中間的一橫要寫得長一些,寫得平穩。“曲”框內有多哥空格,空格大小要均勻,框內橫畫不與左右豎畫相交。
(2)教師范寫。
(3)學生練習。
(三)展示寫得好作品,上臺交流體會。
(四)作業
寫一張“多哥橫畫排列”、“多哥豎畫排列”的字。
第二課時
一、教學要求
1、以“他這樣做是否值得”為話題,圍繞自己的看法寫一個發言提綱。
2、大膽地在班上和同學討論。
3、講清楚,聽明白。養成良好的聽說習慣。
二、教學重點、難點
以“他這樣做是否值得”為話題,圍繞自己的看法寫一個發言提綱。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導入:同學們,“少年主編”達貝里在創辦《陽光》雜志的兩年中,用辦雜志的收入幫助了許多窮苦的孩子,但他生前卻從沒有為自己花過一美元,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他這樣做是否值得。
2、明確要求。
(1)圍繞自己的看法寫一個發言提綱。
(2)根據發言提綱發表自己的看法。要說得明白,說得有條理。
(3)聽的'同學要認真聽,有不明白的可以提問。
3、寫發言稿。
(1)明確什么是發言提綱?
(2)明確發言提綱的要求。
4、小組交流。
5、全班交流。
(二)小結。
經過討論,我們更加明確了人不能只為自己活著,還要為別人著想,要多關心他人,多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習作:結合“他這樣做是否值得”討論,整理自己的發言稿,寫成一篇習作。
二、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激發寫作的興趣。
導入: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對達貝里的做法進行了討論,更加明確了要做一個關心和幫助別人的人;不能只為自己著想。這節課,我們就把自己的發言稿整理成一篇作文。
(二)明確要求
1、觀點鮮明。對這個問題持什么看法,要明確表態。
2、條理清楚。都要安排得有條有理,讓人聽起來容易抓住重點。
3、語言簡潔明快,盡量不使用羅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奧男動的詞句,話要說得準確易懂,最好運用大眾語言。
(三)學生自主學習
1、教師對有困難的同學進行個別指導。
2、在瀏覽中注意寫得好的典型習作。
(四)學生自己修改,自我評價。
1、多讀幾遍自己的習作,修改不滿意的地方。
2、自我評價一下。
(五)引導互評。
1、朋友互換習作,給對方進行評價。,并將寫得好的地方畫上波浪線,寫兩句評語。
2、讀,評選優秀作文。教師推薦幾名寫法上有個性及進步較大的學生習作,當眾朗讀,給予鼓勵。
(六)小結
讀了你們的習作,老師感到很欣慰,你們已經知道關心和幫助別人是一種美德,是一個人應該具有的優秀的品質。希望你們在生活和學習中做一個關心和幫助別人內的人。
一年級上冊《語文樂園七》教案一等獎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讀讀記記,讀讀寫寫,鞏固對本單元生字詞的認識,積累詞語。
2.總結《北京的春節》的寫作特點,學習“按順序、有詳略”的寫作方法。
3.閱讀短文,認識多音字“還”,了解多音字形同音義不同的特點。
4.學習古詩《元日》,提高學生自主閱讀古詩的能力,引導學生自主積累古詩。
5.組織語文生活,讓學生寫一寫本地過春節時的情景,要求詳略得當,敘述流暢,提高學生習作能力。
教學重點
積累詞語;學習有先有后、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自主積累古詩。
教學難點
習作,學習有先有后、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教學時數
4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詞語超市
1.“讀一讀,記一記”
①出示詞語:
初旬核桃荔枝菱角萬象更新灶王寡不敵眾
②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字都是本單元要求認識的生字詞,讀音都很容易讀錯。
③自我檢查掌握程度,用橫線標出你不能確定讀音的詞語。
④指名說自己不能確定讀音的詞語,同學幫助正音。
⑤你還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嗎?
2.“讀一讀,寫一寫”
①出示詞語,指名認讀。
②糾正錯誤讀音,提醒大家注意兒化音和帶兒字詞語的讀法要區分開來。
③聽寫詞語。對照書本檢查,將不會默寫的生字再寫幾遍。
二、金鑰匙
1.出示內容:
春節不只一天,節日的事不只一件。在《北京的春節》中,作者選了一些典型的事情來寫,比如臘八吃臘八粥、做臘八蒜,放年假時兒童買雜拌兒,除夕的團圓飯,元旦拜年,元宵節的燈,有先有后,有輕有重,自然流暢。
2.指名讀。
3.引導理解。
寫一篇文章可供選擇的材料很多,如果事無巨細,一一敘述出來,讓人感覺雜亂無章,沒有中心。所以先要定好一個中心,再圍繞中心進行選材,選擇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在敘述的過程中,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對最能體現中心的事情詳細地描寫。
4.思考:這把“金鑰匙”有什么作用?
三、咬文嚼字
1.出示句子:還欠款二兩銀子。
2.指名讀句子,
教案《語文A版六年級語文上冊《語文樂園七》教案》,來自網!
說說句子意思。
一種意思是還欠二兩銀子,另一種意思是已經歸還二兩銀子。
3.什么原因導致兩人出現分歧?指名說原因。
老師隨機板書句中多音字“還”的讀音。
4.自由讀“咬文嚼字”,讀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5.你還看到過這樣因為多音字誤讀而曲解意思的情況嗎?請舉例說說。
四、小結
第二課時
一、復述古詩學習方法
了解作者——朗讀全詩——理解大意——體味情感。
二、古詩誦讀
1.作者簡介。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當過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實行改革,歷史上叫做“王安石變法”。王安石又是文學家,詩和散文都寫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辭,據說,他的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經過幾十次修改才選定“綠”字,千百年來傳為美談。
2.看注釋。疏通大意:在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中,送走了舊年迎來了新年。人們飲吉祥的屠蘇酒時,又有和暖的春風撲面而來,好不愜意!天剛亮時,家家戶戶都取下了舊桃符,換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3.指導背誦古詩,自主積累古詩。
三、小結
第三、四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1.春節快到了,現在你一定非常向往過春節吧,是不是又想起了往年過年的情景呢?
2.談談往年過年給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或者你最開心的一天。
二、習作
1.同學們都說得很精彩。但是如果把你們剛才說的按原樣寫在一篇作文里,你們覺得怎么樣呢?(雜亂無章、沒有中心、沒有重點)
2.習作要求:
①注意寫過年時特有的情景。可以寫一件事,也可以寫某一天的經歷。
②如果寫一天的經歷,要圍繞某個意思寫,比如忙碌、熱鬧、快樂……主要寫與此有關的事情,不要面面俱到。
③寫事情的時候,也要寫到人,通過人們的言行、表情寫出他們在節日里的心情、感受。
④可以先和同學交流一下過年的經歷,互相啟發。
3.學生作文。
4.指導修改。
5.謄寫在作文本上。
一年級上冊《語文樂園七》教案一等獎 篇5
教學要求:
1、語海拾貝:從對聯中感悟漢字構成的有趣,積累反義詞,練習加標點,鞏固易錯生字的書寫。
2、閱讀欣賞:讀懂短文,了解老爺爺的心愿,體會誠實的可貴。
3、語文生活:策劃新年聯歡會,練習寫相關通知。
4、練習書寫毛筆字的提與撇折兩種筆畫。
過程與方法:
以練為主,掌握方法規律,重在鞏固、提高。
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識字、寫字、積累、閱讀、寫作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積累反義詞,策劃新年聯歡會,練習寫通知。
教學課時:
四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有趣的漢字
1、學生自由認讀三副對聯。
2、說說:你從中發現了什么?(對聯的內容都是寫漢字的構成)
3、逐副指名讀對聯,體會漢字構成的有趣。
4、齊讀對聯,感悟對聯的精妙。
5、教師總結:日常識字可以根據漢字的構成想像記字。
二、詞語超市
1、學生自由認讀題中八對詞語。
2、說說:你發現了什么?(都是一對反義詞)
3、齊讀八對反義詞。
4、同桌互對,鞏固記憶。
5、師生互對,加強識記。
6、自由選擇其中的一對反義詞說一句話。
三、加標點
1、復習常用標點的用法。
2、學生默讀題中內容,明確解題要求。
3、根據標點的用法,結合具體的語境,獨立練習加標點。
4、指名反饋,評議。
5、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題中句子。
四、寫字板
1、指名認讀田字格中的生字,評議。
2、齊讀生字,教師帶讀擴詞。
3、說說:書寫這六個字時要注意什么?
4、教師強調作業中的書寫錯誤。
5、教師巡視檢查,及時糾正不足。
第二課時
一、看石導入
1、出示鵝卵石,加以感知認識。
2、教師描述導入:遙遠的地方有一座山,叫還童山,山下有條溪流,溪底鋪滿了鵝卵石,相傳,其中有一種七彩的鵝卵石,誰拾到它就能返
老還童,我們就來認訓這還童石。
3、板書課題。
二、出示提綱,導讀感悟
1、提綱導讀。
(1)認真讀短文。
(2)想想:老爺爺為什么找還童石?是怎樣得到還童石?結果呢?
(3)說說:老爺爺的心愿是什么?從中感受到什么?
(4)和同桌一起有感情地讀一讀短文。
2、逐題指名反饋、評議。
3、教師引導理解、感悟。
(1)老爺爺找還童石的原因:小時候撒了一次謊,后悔一輩子,想找機會改正,彌補。——體會老爺爺誠實的品質。
(2)老爺爺返老還童后的表現:又驚又喜、飛奔、一口氣奔進、心滿意足。——感受老爺爺誠實的可愛與可貴。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短文。
三、總結感悟,拓展延伸
1、讀了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引導感悟誠實)
2、如果你得到一塊還童石,你會怎么做?
第三課時
一、談話導入
1、說說你看過什么晚會?晚會上都有哪些節目?其中你最喜歡的是什么節目?
2、導入:新年快到了,讓我們自己支手來策劃一個“辭舊歲,迎新春”的晚會吧。
3、板書活動主題。
二、策劃新年聯歡會
1、根據提示,組織分組策劃。
(1)學生自由組合,組成四個活動小組。
(2)認讀文中提示,明確任務和要求。
(3)小組合作,逐項完成任務。
2、總策劃者上臺展示、介紹各小組的聯歡會策劃方案。
3、集體評議,選出最佳活動方案。
三、習作:寫通知
1、認識通知的格式。
(1)紙張上方的中間寫上“通知”二字,字體稍大些。
(2)通知的正文寫清楚聯歡會召開的具體時間、地點、主要內容、參加人員及要求或注意事項。
(3)右下方寫上發出通知的單位名稱,名稱下方寫日期。
2、按照格式,指名口述通知內容。
3、集體評議,糾正不足。
4、學生獨立寫通知。
5、通知展示,評議、糾正、張貼。
第四課
一、復習導入
1、指名書寫“橫、豎、撇、捺、點”的運筆過程。
2、說說在這些筆畫中,哪些筆畫在書寫時起筆要先逆再折?(橫、豎、撇)
3、導入:今天,我們再學兩個筆畫,它們在起筆書寫時也是先逆再折。
二、學習書寫筆畫提
1、看書,認識提畫。
2、觀察提畫特點:頭方形,尾尖長。
3、了解提畫的運筆方法:逆——折——提
4、練習書空提畫。
5、觀察提畫在米字格中的書寫位置。
6、教師范寫,并講解書寫要點。
7、學生仿寫,教師巡視,及時糾正不足。
三、用同樣的方法步驟指導學生學習筆畫撇折
1、撇折的筆畫特點:撇斜向左下,折后提略向右上。
2、撇折的運筆方法:逆——折——折——提。
3、教師范寫,強調第二折時筆鋒的運轉技巧。
4、學生仿寫。
5、書寫展示,評議。
四、結束課堂,布置作業。
一年級上冊《語文樂園七》教案一等獎 篇6
一、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豐富學生的詞語庫。
2、進行句子仿寫練習。
3、通過詞語接龍游戲,訓練學生思維。
4、誦讀詩歌,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并練習用部首查字法查字。
5、指導學生寫好漢字,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6、引導學生在爭論中樂于表達。
二、教學難點
1、幫助學生積累詞語。
2、仿寫句子。
3、通過詞語接龍游戲,訓練學生思維。
4、誦讀詩歌,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
三、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寫好漢字,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2、練習用部首查字法查字。
四、教學準備
圖片。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詞語超市。
1、讀一讀“詞語超市”中的兩行詞語,說一說這兩行詞語有什么不同。
2、再讀一讀這些詞語,分別從上下兩行各選擇一個詞語,說一句話。
3、你還能說出這樣的詞語嗎?比一比,看誰說得多。
(二)仿寫句子。
1、讀一讀句子,說一說句子的意思。以第一句為例,指導學生理解后仿寫。
(1)讀了這句話,說一說生活中有沒有快樂銀行。
(2)“要是有個快樂銀行”是什么意思呢?
(3)帶著你的理解再讀一讀這句話。
(4)你也能說一句話,用上“要是”這個詞語嗎?
(5)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給予評價。
(6)把剛才說的句子寫下來。
2、仿寫第二句話。
(三)語文游戲。
2、教師出示幾張圖片,各小組可選擇,進行接龍練習。
參考圖片:樂器動物水果鳥類
3、小組進行比賽。
4、自由確定內容,進行小組比賽。評選優勝小組。
(四)閱讀欣賞。
1、讀古詩,借助字典查一查“故”“稻”“徑”“坐”,讀準字音。&教師范讀古詩。說一說兩首詩的意思。
2、配樂練習朗讀。
(五)作業。
課外積累,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寫字板。
1、觀察范字,自己說一說重點筆畫在田格里的位置。
2、小組交流,互相說一說。
3、請學生提出難寫的字,教師范寫。
4、學生練習,教師巡視。%展示學生較好的字。
5、學生互幫互評。
(二)語文生活。
1、創設情境,教師講述“兩小兒辯日”的故事。或請學生進行表演,也可以播放故事的.錄音。
2、想一想,你同意他們誰的說法?還是都不同意?理由是什么?
3、按不同意見分組,交流,準備進行辯論。
4、展開辯論。教師在學生辯論中進行組織引導,重點是讓學生積極參與,辯論中能把話說清楚,而不是看誰說服了誰。
5、根據表現,評選“最佳辯論能手”“積極參與獎”等,目的是激發學生的興趣。
(三)作業。
查查資料,說說兩個孩子的觀點對不對。
一年級上冊《語文樂園七》教案一等獎 篇7
學習目標:
1、了解按照從小到大的歸屬關系排列詞語的方法和特點。
2、認識帶有動物詞語的成語,豐富積累。
3、積累格言并感悟。
4、了解并學會運用表示時間先后順序的詞語,能夠更好地有條理的表達句子的意思。
5、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學習習慣。
6、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了解學生的愛好,增進師生感情。
課時安排:四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完成“我來試試”
一、讀一讀。
1、指名讀詞語。
2、想一想,每組詞語之間有什么關系?
3、小組交流后全班集體交流。
4、教師小結:這兩組詞語都是按照從小到大的歸屬關系排列的。
第1組:蝴蝶屬于昆蟲的一種,昆蟲屬于動物,動物屬于生物。
5、想一想:你能照樣子說一組這種關系的詞語嗎?
二、讀一讀,想一想。
1、開火車讀詞語,齊讀詞語。
2、想一想:這些詞語有什么特點。
3、全班交流。
4、你還知道哪些這樣的詞語。
三、寫一寫,背一背。
1、自由讀句子。
2、全班齊讀句子。
3、小組交流體會。
4、背誦格言。
5、寫一寫。注意抄寫時標點的打法。
第二課時
一、讀一讀。
1、學生自由讀短文,想想:讀了短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2、學生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4、師小結:生活既課堂,只要留心觀察,我們就能從生活中獲取知識,要記住,學習不只是學老師教的東西。
二、探究與發現。
1、讀一讀書中的例句。
2、想一想:帶點的詞語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
3、小組交流。
4、全班交流。
5、教師小結:句子中帶點的詞語都是表示時間先后順序的詞語,它們有助于更好地有條理的表達意思。
6、說一說:你能用這樣的詞語說一句話嗎?
三、口語交際。
1、自由讀課文。
想一想:你喜歡玩什么樣的游戲?它給你帶來了哪些樂趣?
2、小組交流。(修改、整理自己的語言)
3、全班交流,教師參與學生的活動。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并充分調動學生寫作的興趣。
2、圍繞“秋天的景物”,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感受、表達等過程,培養學生觀察力和想象力。
3、注重訓練學生理清思路,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課前準備:
組織一次課外觀察活動;準備好“秋天的景色”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觀察體會,感受秋天的特點。
1、導入秋天。
同學們,還記得“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描寫的是什么季節的景色?
2、感受秋天。根據大家的觀察,你自己覺得秋天是什么樣的`呢?(老師鼓勵學生表達自己對于秋天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二、激發想象,描繪心中的秋天。
1、秋天像一首詩,秋天像一首歌,秋天像一幅畫,秋天像一個美麗的童話。古人說:“萬美之中秋為最”。同學們,你們心中的秋天是什么樣的呢?
提示:
視覺上:秋天是美麗的季節;~天空很藍、云很白;~是金黃色的;~是火紅色的……
感覺上:秋高氣爽、氣溫適宜;秋天刮風下雨后會很涼;秋天人們會多穿些衣服;……
概括地說:秋天是成熟、收獲的季節;秋天是從炎熱走向寒冷的橋梁……
2、同學們,我們經歷過很多個秋天了,大家可能也參加過“秋游”活動吧。請談談你心中印象最深的一處秋天的景色。
3、啟發學生用最貼切的語句來描述“秋天的景物”,注意運用平時積累的優美語言和詞句。
大家平時見過哪些描寫秋天的詞語呢?(如:一葉知秋、秋高氣爽、天高云淡、秋風蕭瑟、秋風掃落葉、北雁南飛……)
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同學的心中,秋天也許都不相同。那么,你們就用心地去構思,重點描繪你感受最深的秋天的風景吧。在寫作文的時候,你可以根據需要,把你平時積累的描寫秋天的優美語句引用到你的作文中去,但注意要用得恰當、貼切。
三、精心構思,譜寫秋天的弦律。
注意:首先要安排好寫作的順序,你感受最深的地方要詳細地寫;其次要寫出景物的特點,寫出你的真情實感;大家還要注意用上你平時積累的優美詞句,用好標點符號。
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寫好這篇作文,寫完后我們在課堂上互相交流、互相欣賞吧!(學生寫作文,老師個別輔導。)
一年級上冊《語文樂園七》教案一等獎 篇8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讀近義詞,讓學生自主發現詞的精彩和趣味。
2、在讀詞語中發現詞的規律,學會積累詞語。
3、積累名言警句。
4、積累感嘆句。
教學重點:
1、認識近義詞,積累詞語。
2、認識感嘆句。
教學過程:
一、學習“讀一讀”
師:同學們我們早已認識了近義詞,你能列出幾組近義詞嗎?
生:說出已知的近義詞。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幾組新的近義詞。
1、學生認真讀讀每組詞,邊讀邊比較啟發學生自主發現規律
2、引導學生比較。
3、讓學生拍手對詞。
二、學習“讀一讀”
1、自讀詞語,發現規律。
2、小組合作讀詞語,用喜歡的方式表達詞語的意思。
3、全班交流
教師引導歸納:這些詞都是表示堅強的詞
4、試著說幾個這樣的詞。
5、齊讀。
三、學習“寫一寫,背一背。”
1、自讀句子,感悟句意。
2、全班交流對句子的理解。
3、用鋼筆描寫一遍。
4、小組內試背。
5、推薦上臺背誦。
四、學習“讀一讀”
師:下面我們一起去讀一個成語故事。
1、生自由讀成語故事,讀準字音,有不會認的字可以問同學或老師。
2、把你從故事中了解到的內容說給同桌聽。
3、誰能把成語故事說給我們聽?
4、全班交流讀故事的體會。
5、同桌之間講述故事。
五、學習“探究與發現”
1、指名讀句子。
2、討論:這個句子寫了什么?
3、誰還能從書本中找出這樣的句子來。
4、請多名同學說,說得越多越好。
六、作業
1、把成語故事講給家人聽。
2、收集自己喜歡的詞和句子。
一年級上冊《語文樂園七》教案一等獎 篇9
教學目的:
1、進一步了解會意字的構字,培養學生初步的獨立識字的能力。
2、豐富語言的積累。
3、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初步感受語言的樂趣。
4、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自由表達。
5、激發學生寫話的興趣,希望學生能用打比方的句子來進行表達。
教學重點:
1、進一步了解會意字的構字,培養學生初步的獨立識字的能力。
2、豐富語言的積累。
3、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初步感受語言的樂趣。
4、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自由表達。
5、激發學生寫話的興趣,希望學生能用打比方的句子來進行表達。
教學難點:
1、進一步了解會意字的構字,培養學生初步的獨立識字的能力。
2、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初步感受語言的樂趣。
3、激發學生寫話的興趣,希望學生能用打比方的句子來進行表達。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a)進一步了解會意字的構字,培養學生初步的獨立識字的能力。
b)豐富語言的積累。
c)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初步感受語言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a)進一步了解會意字的構字,培養學生初步的獨立識字的能力。
b)豐富語言的積累。
教學過程:
一、讀一讀,說一說。
15、讓學生借助拼音,自己反復讀一讀韻文。
16、生說一說“悶、聞、問”這幾個字分別是由哪兩個漢字組成的,合在一起后表示什么意思。
17、師出示寫有構成會意字的那些獨體字的卡片,將它慢慢放入“門”中,讓學生將兩個字合起來說說“悶”字的意思。然后,在此基礎上出示“闖、鬧、閃、閑”這四個會意字,讓學生根據字的構字特點,想辦法記住這些字。
二、讀一讀
1、誦讀詞語。
i.左邊色塊中的詞語,都是用來描寫天空中的景色的。
ii.右邊色塊中的詞語,都是用來描寫林間的美景的。
2、學生通過這些詞語聯想到一幅一幅美麗的畫面。使學生可以感受到語言的優美,積累語言,并學習運用語言。
三、大家一起來編有趣的句子
1、由例句入手,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感受句子的有趣:人們明明聽到的是小鳥的鳴叫,可想到的卻是“小鳥在枝頭歌唱”。這是因為人們聽到小鳥的叫聲時,心中十分愉快,所以才會這么想,這么寫。
2、教學中,教師不必向學生提及相關的術語。只要從表達的趣味上加以指導,讓學生展開想象,表達自己心中的想法。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i.豐富語言的積累。
ii. 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初步感受語言的樂趣。
iii. 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自由表達。
教學重、難點:
5、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初步感受語言的樂趣。
6、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自由表達。
教學過程:
一、探究與發現
7、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畫。
8、說一說畫中的白云像什么?
9、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自由表達。
二、寫字練習
6、讓學生觀察一下,上邊三個字的“折”在哪一筆,注意橫折、豎折、撇折的不同寫法。
7、觀察下邊三個字的“鉤”在哪一筆,注意右向鉤、斜鉤、臥鉤的不同寫法。
8、學生從字型的整體進行觀察,互相說一說,怎樣寫“折”和“鉤”才好看。
一年級上冊《語文樂園七》教案一等獎 篇10
教學目標:(知識、能力、教法、德育滲透點)
1、能正確的寫字。
2、讓學生了解對比的表達方法,突出人物的精神作用。
3、指導學生流利讀古詩文名句并能背誦。
4、學生弄清成語“指鹿為馬”的本義和比喻義,能完整地講述故事。
教學重難點:
1、運用對比,充分顯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現事物的本質特征,加強文章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
2、通過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去準確記住詞語的寫法。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一讀,注意加點字的寫法。
1、在布置預習時,讓學生通過查詞典理解這些詞語。
2、重點關注帶點字的意思:
部 煥 詣 厲 川 裁 躁
3、自由讀這些詞語,并交流如何記住這些帶點的字,把詞語寫正確。
4、集體交流。
5、學生書寫這8個詞語,注意帶點字的筆畫和結構。
二、讀一讀,體會下列句子運用對比的方法突出人物精神的作用。
1、學生自主體會“對比”方法的好處。
2、學生相互交流讀這兩段話后的感受和發現。
3、全班交流,教師總結
第一句直接寫諸葛亮比往常更加鎮定。第二句用守城將士的“驚慌失措、面如土色”和諸葛亮的鎮定形成鮮明的對比,更能體現諸葛亮的沉著與冷靜。這就是使用對比方法最明顯的好處。
4、用同樣的方法教學第二句話,讓學生在實踐中自主感受對比方法的表達效果。
5、讓學生反復讀這兩個句子,一邊讀一邊比較,哪句話更能突出哈爾威鎮定自若的形象。
第二課時
一、讀一讀,記一記。
1、指名朗讀古詩文名句,讀準字音,讀出語氣。
2、采用多種形式讀,在讀的基礎上結合注釋理解意思。
3、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生討論、交流讀了這兩句的感受。
4、在熟讀的基礎上強化記憶。同桌互背互評。
5、教師指導學生抄名言,注意把字寫正確,注意行款整齊。
二、讀一讀。
1、自由讀故事,讀準字音,了解故事大意。
2、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誰?他“指鹿為馬”的目的是什么?對他的行為你有怎樣的看法?
3、學生交流。
4、學生互相講一講這個故事,并說說這個故事帶給我們什么啟示。
第三課時 口語交際。
目標要求:1.學生能把自己想到的練字的好處歸納為幾點。
2能有條理地介紹給其他同學聽。
3.能注意聽其他同學的發言,避免自己的發言和別人重復。
課時數:一課時
過程:
一、學生讀教材,了解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
二、思考:練字給“我”帶來了哪些好處?并進行歸納。
三、將自己歸納的內容小組交流。
1.培養審美能力。
2.欣賞自己的書法也是一種美的享受。
3.堅持練字能磨練意志,養成做事持之以恒的好習慣。
四、全班交流,教師總結。
第四、五、六課時
作文課讀_____有感
教學目標:
1、回憶有什么文章曾經深深地打動過你的心。
2、記下你曾打動過你的美妙感覺。
3、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教學重難點:
在表達自己讀書后的感受時能體現自己獨特的見解。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內容:作文指導
一、吟誦格言,激發興趣。
讓學生吟誦有關讀書的格言警句,明白讀書是我們進步與成長的階梯。
二、談話回顧,確定范圍。
1、你愛讀書嗎?說說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幾本書或哪幾篇文章?
2、學生交流問題。
三、回憶內容,交流心得。
1、再次回顧印象深刻的那本書或那一篇文章中的那一個片段、一句話。
2、深入思考:它們為什么給我留下如此深刻的記憶?
四、指導方法,選好“感點”。
要寫好讀后感,必須先認真讀書。在深入領會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再去重點解決“感點”的問題。在讀后感中,我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讀書的感受,或者抓住文章中寫得最深刻、最精彩的句段等,將它進行提煉,歸結到一點,這就是“感點”。感點是感想的關鍵。那么怎樣選準、選好感點呢?
(1)可以從原作的中心思想中提煉感點。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或一本書的靈魂,從中心思想里提煉出來的“感點”最能體現“讀”和“感”之間的內在聯系。
(2)可以從原作的人物和事件中來提煉感點。
(3)可以從原作人物所處的社會環境中提煉感點。
(4)可以從原作中人物的某些語言和細節來提煉感點。
無論寫什么文章的讀后感,只要選好感點,談得深刻,談得透徹,就一定會讓讀者產生共鳴。
五、獨立構思,完成草稿。
第二課時
內容:修改與謄寫
一.學生自行修改
1.學生完成作文后,自行修改。注意語句是否通順,有無漏字或多字現象發生。
2.學生將修改后的作文認真讀一讀。
二.同桌交換修改
1.學生將自行修改好的作文與同桌交換后再次修改。
2.老師巡視指導。
三.選出作文全班修改
1.教師從修改后的作文中選出一篇,在全班宣讀。
2.學生提出修改意見進行再次修改。
3.教師小結修改要點。
四.學生譽寫作文。
第三課時
內容:作文講評
一年級上冊《語文樂園七》教案一等獎 篇11
教學目標:
1積累意思相反的成語。
2認識諺語,積累諺語。
3擴寫句子,把句子寫得更加具體。
4閱讀欣賞《智燒敵艦》。
5練習鋼筆字,學習寫’點位于橫畫中間”和字和“字中有方框”的字。
6認真聽老師講《一葉障目》的故事,然后轉述故事,并展開想象,把聽到的故事寫下來。
7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積累成語和諺語的興趣,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并掌握好的學習方法。樹立學生的運用科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知道阿基米德是用鏡子發射光的原理燒毀敵艦的。
2轉述故事,并展開想象,把故事寫具體。
教學課時:五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完成“語海拾貝”和“閱讀欣賞”的教學。
教具準備;
搜集諺語:相關句子和詞語的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語海拾貝。
(一)詞語超市。
1教師出示文中的成語卡片,指名讀一讀,教師正音,并強調。
2大家一起讀一讀這些成語。
3引導學生借助成語字典,了解這些成語的意思。
4師:讀了這些成語,你發現了什么?(每組成語意思相反)
5拓展:你能不能說幾個這樣的成語呢?
6學生讀成語。
(二)讀諺語。
1出示文中的諺語,指名讀一讀。
2師:這些都是諺語。諺語就是在群眾中間流傳的固定語句,用簡單通俗的話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3說一說文中的諺語反映的深刻的道理。
4小組交流各自搜集的諺語。
(三)仿例寫話。
1教師出示例子,學生讀一讀,看看兩個句子的變化,體會好處。
2指名反饋。(擴寫后,句子表達得更具體)
3學生練習。
4交流反饋。
二、閱讀欣賞。
1學生自由讀短文,思考:阿基米德用什么方法燒毀了敵艦,這里面有什么科學道理呢?
2小組合作交流。
3教師結合課件,講述陽光聚焦的原理。
(上千面鏡子把太陽光反射到布帆上,由于溫度高,布帆就被點燃了)
4你覺得阿基米德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聰明、愛國、能將科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人。)
5教師小結。
6全班齊讀短文。
三、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了成語,諺語,還有擴句。希望大家在平時多搜集成語,諺語。
四、布置作業。
1把“詞語超市“和”讀諺語“中的詞語抄兩遍。
2搜集意思相反的成語;搜集五個諺語,并摘抄下來。
第二課時(寫字板與我寫毛筆字)
教學目標:
1用鋼筆書寫“帥、矮、闊、境、醉、席“等漢字。
2用毛筆書寫點位于橫畫中間的字和字中有方框的.寫法。
教學準備:
鋼筆、毛筆、水
教學過程:
一、寫字板。
(一)說說如何保持紙面的干凈、平整。
(二)學習新課。
1教師出示“帥、矮、境、醉”。
(1)觀察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名反饋。
(3)交流這些字的書寫要點。
(“帥”的“巾”上不能多一橫,“矮”的右邊上下均等,“女”的橫適當拉長;“醉”的“西”里有一橫。)
(4)學生練習。
2教師出示“闊、席”
(1)說說字的結構。(半包圍)
(2)說說書寫要點。
(3)學生練習,教師巡視輔導。
(三)根據練習情況總結。
二、寫毛筆字。
(一)復習“只有橫畫和豎畫的字”和“字形扁斜的字”的要點。
(只有橫畫和豎畫的字,筆畫間隔勻稱,字形方正;自形扁斜的字,整個字的中心線兩邊基本對稱)
(二)學寫“點位于橫話中間的字”
1出示“市”。師:“市”就是點位于橫畫中間的字,點也應是整個字的中間,因此點要寫在豎中線上,第二筆橫要寫長而平穩,最后一筆豎畫也要寫在豎中線上。
2教師范寫。
3學生練習。
(三)學習寫“字中有方框的字”
1出示“雨”“而”。師:“雨”和“而”兩個字中的方框,左肩略低,右肩略高。“雨”的里面的四點寫得要勻稱;“而‘也一樣,要注意的是,框內的豎畫要勻稱,里面的兩豎比框外的豎短。
2教師范寫。
3學生練習。
三、作業展評。
四、布置作業。
1練習寫“衣”“兩”。
2評價自己寫的字。
第三課時(語文生活聽故事講故事)
教學目標;
聽《一葉障目》的故事,然后轉述故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愛聽故事嗎?你們都聽過什么故事?
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有趣的故事,大家除了聽故事之外,還要把這個故事講出來。
二、明確要求,聽故事。
1明確要求。
(1)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誰/
(2)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3)故事的發生、發展、結局是怎樣的?
2老師講《一葉障目》的故事,學生認真聽。
三、小組交流會,講故事。
1師:故事聽完了,有趣嗎?下面你們就互相講一講故事。講故事時把主要內容講清楚,力求生動,還要說說你聽了故事后的感想。
2學生在小組中講故事。
3小組推薦一位同學在全班講故事。
4評選“講故事能手”。
四、課堂小結。
教師總結:聽故事,講故事是一件很有意義的活動,不僅能培養我們認真傾聽的習慣和能力,還能鍛煉我們與人交往的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
五、布置作業。
把《一葉障目》的故事講給你的父母聽。
第四、五課時(語文生活習作)
教學目標;
結合聽故事,轉述故事的活動,把《一葉障目》的故事寫下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發興趣。
教師:上節課,我們聽了故事,講了故事。今天,我們把它寫下來。
二、教師提要求。
1把聽到的《一葉障目》的故事寫下來。
2要展開合理的想象,把故事寫具體。
3故事寫完后,寫寫自己的感想。
三、學生寫作文。
四、講評作文。
五、課堂小結。
教師總結;同學們,如果你們能把平時聽到的故事一日記的形式寫下來,并展開合理的想象,把故事寫具體,寫生動活潑,寫出自己的感想,那么對于你們的作文能力的提高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六、布置作業。
聽爸爸、媽媽講一個故事,然后減號一講,再寫下來。
一年級上冊《語文樂園七》教案一等獎 篇12
學習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以比喻義為主詞,并了解詞的意義的豐富。
2、讀與年齡有關的成語,培養學生積累語言的習慣。
3、讀名言,激發學生克服困難,追求理想的信心與決心。
4、激發學生積累古代格言的興趣。
5、通過讀短文,讓學生了解世界各地有趣的民俗,同時引發學生通過上網等途徑了解更多民俗的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6、引導學生通過發現去掉句子中“肯”字后引發的意思上的變化探究詞語表述的程度變化帶來到的不同效果。引導學生體會漢語言的豐富多彩。
7、通過口語交際,激發學生對校園的熱愛,同時引導學生通過口語交際,了解怎樣做熱情的導游和文明的`游客,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敢于交流,能清楚地提出自己想知道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了解以比喻義為主詞,并了解詞的意義的豐富。
2、引導學生通過發現去掉句子中“肯”字后引發的意思上的變化探究詞語表述的程度變化帶來到的不同效果。引導學生體會漢語言的豐富多彩。
教學手段:
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一讀,想一想
游戲導入,(老師說身體部位名稱,學生指)
讀:1、讓學生自由朗讀詞語。
2、同桌檢查詞語,正音。
思:1、動腦筋,結合字典了解每個詞的意思,看看這些詞的意思有變化嗎?(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2、這些變化和原義有什么關系?
談:1、你發現了什么?(這些表示身體部位的單音節詞合在一起,意思發生了變化,不再指身體部位。師:這些變化后的意思就叫“比喻義”)
2、想一想,為什么用“手足”指兄弟姐妹?用“骨肉”指自己的親生子女?
結:總結。
二、讀一讀。
1、學生自由朗讀。
2、借助工具書了解詞語意思,說說你有什么發現?(這些成語和年齡有關:“出生牛犢”“豆蔻年華”指小孩,“血氣方剛”“年富力強”指年輕人,“精神矍鑠”“老當益壯”是指老年人。除“豆蔻年華”外,其他詞都表現出了人的精力旺盛,有志氣,展現了良好的精神面貌。)
3、多種形式練讀詞語。
4、選用一個詞,描述一位相應的人。
5、交流自己收集的與年齡有關的詞。
三、寫一寫,背一背
1、讀古代格言。
2、大概的說說讀后的感受。(通過讀這些古代的格言,你明白了什么?)
3、背誦并積累:這些簡短的格言往往給人以深刻的警示,讓我們牢牢的記住他們。
第二課時
一、讀一讀
1、自由朗讀短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每句話。
2、讀完這則成語故事后,和同桌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3、文章講述了哪些國家的哪些民俗?默讀短文,勾畫答案。
4、你還知道哪些國家有些有趣的民俗?
5、你是怎么了解到的?課文介紹了哪些方法?
二、探究與發現
讀一讀,想一想。
1、讀句子。你發現什么?
2、聽老師讀句子,你能聽出什么變化。(去掉“肯”字。)
3、去掉“肯”字讀一讀,效果一樣嗎?
4、想一想,有什么不同?同桌交流。(“肯”字表現出主動性。)
5、小結:漢語言的表達方式豐富多彩,一個詞,一個字都能引起意思的變化和表達程度的深淺。我們用詞用字要多斟酌。
三、口語交際
1、創設情景:
同學們,馬上將有一批外地客人來我校參觀,我們該怎樣接待這些客人呢,讓他們對我們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呢?今天,我們就是小導游、小主人,來演示一下參觀的情景好嗎?
2、明確要求,方法引路
師:怎樣的導游才是游客歡迎的呢?怎樣才是文明的游客呢?
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師生共同點評。
4、角色扮演,互動交流。
5、談談自己的感受。
第三課時習作3——秋天里的節日
一、引導回顧,引出話題
1、說說秋天里有哪些節日。
2、你了解這些節日嗎?說說他們是紀念什么的?(課件展示)
二、引導發現描寫點
1、小組交流,人們都用些什么方式來慶祝這些節日呢?選一個節日詳細介紹。
2、全班交流,互動評價。
師引導、歸納。
師:他將節日的場景描述的很詳細。(有順序、抓住主要特點、放大一個部分進行描寫)
他是通過人們的行為反應出節日的喜慶的。(表情、語言、動作、心理……)
你們真是善于觀察,善于傾聽的孩子。
三、嘗試描述,教師指導
1、師:你們都很會觀察、很會描述。現在,你們就把自己在節日里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說給小組里的伙伴聽聽,注意要說具體,說詳細,還要抓住特點。這樣,別人才能聽的明白。
小組內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師作典型指導
四、學生自由習作
五、根據學生習作進行點評(可請學生在組內交流,互相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