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乎乎的小手教學案例(精選3篇)
胖乎乎的小手教學案例 篇1
一、學習目標:
1、認識胖、喜等13個生字,會寫看、著等6個字;學習新偏旁刂。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養成尊敬長輩的美德,有幫助長輩做事的愿望和舉動。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字和朗讀課文。讓學生自讀、自悟,懂得文中蘊含的道理。
難點:養成尊敬長輩的美德,有幫助長輩做事的愿望和舉動。
三、教學準備:課件
四、教學時數:第二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導入。
孩子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謎語,比一比,哪為孩子最先猜出謎底。“兩棵小樹十個*,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手)
二、揭題:
1、孩子們真聰明,一下子就猜中了老師的謎語。今天我們來學習關于手的課文,我們來一起齊讀課題。再響亮地讀一遍。
3、讀完了這個課題。小朋友,你有什么問題想提出來嗎?
三、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孩子們真聰明,真會提問題。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自由地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你認為比較難讀的地方多讀幾次。(自由讀課文)
2、讀了課文,全家人喜歡蘭蘭畫上的小手嗎?誰來把這句話讀一讀?(生答)(師小結并出示句子:全家人都喜歡蘭蘭畫的這張畫。)(個別讀、開火車讀、齊讀)
3、你能夠用“喜歡”這個詞語來說句話嗎?(提問2—3個)
4、全家人為什么喜歡蘭蘭的小手?請你用最快的速度在課文中找出爸爸、媽媽、姥姥表揚蘭蘭的話用直線在課文中畫出來。(學生畫句子)
5、把你找到的讀出來給大家聽聽?(學生匯報3句話)
四、朗讀感悟。
(一)爸爸的話
1、 生答爸爸的話。
2、在這句話里有這樣一個詞“替”,你們能不能換個詞說說?
3、師評價生的怎樣?
現在咱們來評選最佳爸爸。誰再想來把這句話說得更好?(個別讀、男女讀)——課件
(二)媽媽的話
1那媽媽又是怎樣表揚蘭蘭的呢?誰來說說?
2大家說,他讀的像媽媽嗎?媽媽表揚蘭蘭的時候,臉上的表情是怎樣的?(笑著)(師生共同評價)
然后(個別讀、小組讀、齊讀)——課件
(三)姥姥的話
1姥姥是家里年紀最大的人,姥姥又是怎么說的呢?
2咱們一起來說說。(范讀、個別讀、齊讀)——課件
(四)
1剛才同學讀得都很好,接下來請大家自己選擇一個喜歡的角色,我們一起來把這三句話讀一讀。(師生共讀——老師:爸爸說—學生……)
2為什么全家人都喜歡蘭蘭的小手呢?(能用上“因為……所以……”來說說原因嗎?)
(五)點撥突出蘭蘭的品德。
1、蘭蘭的小手除了替爸爸拿過拖鞋,給媽媽洗過手絹,幫姥姥撓過癢癢外,她還會幫家人做些什么呢?
2、是啊!蘭蘭真是一個( )的孩子,所以全家人都怎樣?(喜歡蘭蘭的小手)
七、說話練習。
1、蘭蘭的小手這么能干,同學們,你們平時有沒有幫爸爸、媽媽、老師或同學做過什么呢?
2、誰來把以上的話補充完整,告訴大家你幫助別人做過什么?(我替爸爸——;我給媽媽——;我幫老師——;我為大家——)(請3—5位孩子說)—課件
八、書寫指導。
1、看來我們班的同學都很不錯,我們的小手也能做許多事情了。不管是幫助別人還是受到別人的幫助,我們都會非常高興的,瞧,蘭蘭一家臉上都怎么樣的?(笑著)在學校里,我們的小手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寫出一手漂亮的字。今天我們就來寫一寫這兩個字。
2、寫字。(笑、著)
(1)這是什么字?怎樣拼?先看老師寫一遍,要看清楚字的筆順和每一筆所在的位置,并且注意自己的寫字姿勢,認真寫好。(板書)
(2)說筆順,組詞。
(3)說田字格的位置,老師范寫,跟寫。
(4)同上學習“著”。
(5)學生描紅、練習。
(6)表揚寫的好的孩子。小手真能干,寫出了非常漂亮的字。(展示)
九、作業
1、用水彩筆把你的小手印畫在紙上,做成一張手印畫送給你最喜歡的人。
2、用自己的小手為爸爸媽媽做一件事。
3、完成課本26頁說說做做。
《胖乎乎的小手》教學反思
黎章敏
2006年4月25日
一、課文內容簡說。
《胖乎乎的小手》寫的是家人都很喜歡蘭蘭畫的一幅畫。從爸爸、媽媽、奶奶的三句話中,可以看出,蘭蘭是一個勤勞、孝敬長輩的好孩子。這篇課文的內容和簡單,很形象,所以學生理解并不困難。關鍵是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感受蘭蘭勤勞、孝敬長輩的好品德。
二、教學反思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在本課教學中,我以“手”為主線,圍繞“全家人為什么這么喜歡蘭蘭的小手”設計教學環節。教學中,以“猜手”導入課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其次,我還設計了質疑的環節“你讀了這個課題有什么問題想問的嗎?”二是讓學生的主動性給了學生,并讓孩子帶著這些疑問開展學生,孩子的學生興趣會更加濃厚。
(2)多種形式進行朗讀感悟。
這篇課文我主要是抓住四句話進行朗讀感悟。一、通過提問:全家人喜歡蘭蘭畫上的小手嗎?引導孩子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全家人都喜歡蘭蘭畫的這張話。”二、讓孩子在課文中找出爸爸、媽媽、姥姥表揚蘭蘭的話語(1)爸爸“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過拖鞋呀!”(2)媽媽“這胖乎乎的小手給我洗過手絹啊!”(3)姥姥“這胖乎乎的小手幫我撓過癢癢啊!”引導孩子讀好這四句話,我主要是利用多種形式讀(包括師范讀、生個別讀、小組讀、開火車讀、男女讀、小組讀、師生共讀等),并且對孩子讀句子是否正確、有感情給予適當的評價;另外我還利用了課文的圖片進行引導孩子朗讀句子,讓孩子觀察圖片的人物的臉部表情進行指導朗讀。通過一系列的不同形式的朗讀,讓孩子從讀中自己慢慢地感悟,蘭蘭是個怎樣的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我還注重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如提問:“蘭蘭除了替爸爸拿過拖鞋,給媽媽洗過手絹,幫姥姥撓過癢癢外,她還會幫家人做些什么呢?”孩子們對這個問題都回答得很踴躍,其實他們所說的就是他們平常在家里做的家務事,把自己已經聯系上了。有些孩子說著說著就把自己當作蘭蘭了,說“我還會在家里幫助媽媽洗碗……”孩子積極地說,積極地回答,為下面引導孩子說出蘭蘭是個怎樣的孩子做了良好的鋪墊。到小結時,孩子們很快就領悟到蘭蘭是個勤勞而且還是個關愛家人的好孩子。
(3)在教學當中多培養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
除了朗讀課文以外,我還注重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會說話,把話說完整,把話說優美(能運用上所學的詞語)。所以,在教學中我還穿插了造句、用關聯詞語說話,完成課后的說說做做。課堂上,我總是覺得把機會留給孩子,讓他們多說,我少說,讓每個孩子都能在課堂上有機會說,有思考的空間。
(4)不足之處。
1、對孩子的朗讀要有不斷的要求,層次深入。
2、要注意對學生的評價,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評價。
3、教寫字環節,每個步驟要落實到位。
胖乎乎的小手教學案例 篇2
教學目標:1 認讀生字,朗讀課文。
2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尊敬長輩是一種美德。
教學重點、難點:1認字和朗讀
2 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 1 有關生字、句子課件。
2 本文錄音。
教學過程
一 激發情趣,導入新課
師:小朋友們喜歡猜謎語嗎?
生:喜歡。
師:那上學期學過的兒歌《猜一猜》還記得嗎?
生:記得。
師:背給老師聽聽好嗎?(生背兒歌)
師:那這首兒歌的謎底是什么?
生:手
師:那伸出你的小手來給老師看看,誰來說說你這雙手平常都用來干什么?
生1:我用這雙手拿東西。
生2:我用這雙手吃飯。
生3:我用這雙手幫媽媽掃過地、洗過碗。
生4。。。。。。
師:(從學生中找一雙胖手)誰來說說這雙小手是雙什么樣的小手呢?
師:對了,今天我們就要來認識一雙胖乎乎的小手(板書課題)那這雙小手是誰的呢?它有什么故事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24頁,自己借助拼音去讀課文,難讀的字多讀兩遍。(學生自由讀文)
教學反思:良好的開端是一節課成功的一半。根據學生的實際和年齡特征、知識經驗、能力水平、認知規律等因素,我在導入部分創設了一個布迷設障的情景:猜手、看手、夸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產生躍躍欲試的探索意識。這樣導入新課,既能激發興趣,又能創設懸念,使學生自然產生主動求知的心理沖動,從而帶著良好的狀態進入學習。
二 檢查讀書情況。
1、 檢查生字讀音
師:我聽同學們讀書讀得真棒!相信你們與生字寶寶都交上朋友了。誰來說說你與文中哪些生字交上朋友了?(多找同學說說)
師:讀了一遍課文,就交上了這么多生字朋友,真了不起!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好嗎?(課件出示:帶音節生字)(全體讀-----男女讀--------小組賽讀)
師:(課件出示 去掉音節生字)現在拼音寶寶也走了,你還認識他們嗎?
生:認識 。
(齊讀-------開火車讀)
2、你們真聰明,讀得太棒了,來,把掌聲送給自己。你們朗朗的讀書聲把一位朋友也吸引來了,他也要參加咱們的學習活動,大家歡迎他嗎?他在哪里呢?在這小小的錄音機里,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讀課文,好嗎?請同學們端起課本邊聽邊思考:全家人都喜歡的“這張畫”指哪一張?(放錄音)
3、 師:大家聽得非常認真。誰來說說全家人都喜歡的這張畫指哪一張?(多找生說)
三 朗讀課文,感悟文意
師:老師想知道全家人為什么喜歡“蘭蘭的小手”這張畫呢?下面請同學們拿起筆來,想一想,劃出文中有關的句子。(學生劃句子)
師 :誰來說說你劃出的句子?
生1。。。。。。
生2。。。。。。
生3。。。。。。
(課件出示3組句子)
⑴爸爸說:“這胖乎乎的小手提我拿過拖鞋呀!”
⑵媽媽下班回來,看見畫,笑著說:“這胖乎乎的小手給我洗過手絹啊!” ⑶姥姥說:“這胖乎乎的小手幫我撓過癢癢啊!”
師: 誰愿意來讀句子?誰愿意當爸爸?媽媽?姥姥?旁白?(找四位同學分角色讀)
師: 爸爸、媽媽、姥姥,他們都是長輩,平時對你說話時都用什么樣的語氣呢?
生1 :他們對我說話很溫柔。
省2 :他們對我說話充滿了愛的語氣。
生3: 他們對我說話用夸獎的語氣。
。。。。。。
師:那你們能不能模仿他們的語氣讀讀這些句子呢?(找生分角色讀)
教學反思:只有調動起學生的感情參與,語文教學才能達到高層次和理想化的境界。在教學中,我注重調動學生的情感,通過有感情朗讀把語言文字所表達的內容淋漓盡致地展露出來。爸爸、媽媽、奶奶對蘭蘭說的話,使學生回憶起自己的生活經驗(想想平時爸爸、媽媽、奶奶是怎樣和自己說話的),撥動了學生的心弦,引起了學生與小主人的情感共鳴,學生很自覺地就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小主人公,從而受到啟發和教育。
師:爸爸喜歡這雙小手是因為---------
媽媽喜歡這雙小手是因為--------
姥姥喜歡這雙小手是因為-------------(找生說)
師: 你能用上“因為----所以”說說全家人為什么喜歡這胖乎乎的小手嗎?
課件出示:因為 -------------,所以爸爸喜歡蘭蘭的小手。
因為--------------,所以媽媽喜歡蘭蘭的小手。
因為--------------,所以姥姥喜歡蘭蘭的小手。
(多找同學練習說句子,適時鼓勵)
師: 全家人喜歡的是蘭蘭的這張畫還是他的小手呢?
生1:我覺得全家人喜歡的是蘭蘭的這張畫。
生2:我覺得全家人喜歡的是蘭蘭的這雙手。
。。。。。。。
師;是呀,因為全家人喜歡蘭蘭的小手,才喜歡他畫的這幅畫,所以全家人最喜歡的是蘭蘭的小手。當蘭蘭知道全家人喜歡這張畫的原因后,她是怎么說的呢?(找生說)
課件出示:“等我長大了,小手變成了大手,它會幫你們做更多的事情!”
師:蘭蘭是個與你差不多大的小朋友,說話的語氣應該怎么樣?
生1:我覺得應該用活潑可愛的語氣。
生2:我覺得應該用天真、有禮貌的語氣來讀。
生3 。。。。。。
師:蘭蘭跟咱們差不多大,假如你就是蘭蘭,你會怎么說這句話?(多找生表演)
師: 現在你們都把自己當作蘭蘭,讀讀這句話好嗎?
師:蘭蘭長大后,它會用這雙小手為家人做些什么呢?同位之間說一說!
(生暢所欲言,讓幾個學生面向全班同學說說自己的看法。)
師: 課文學到這里,你們能不能告訴老師,蘭蘭是個怎樣的女孩呢?
生1:我覺得蘭蘭是個懂禮貌的好孩子。
生2:我覺得蘭蘭是個很勤勞的孩子。
生3:我覺得蘭蘭是個尊敬長輩的孩子。
。。。。。。
師:你們愿意做這樣的小朋友嗎?
生:愿意。
師:那伸出你的手,想想,從今天起,你會用這雙手為家人做些什么?
課件出示:我會說: 我替爸爸-------------
我幫媽媽--------------
我為老師--------------
我給大家---------------(生暢所欲言)
四 總結
師:你們真是懂事的好孩子,希望大家說到做到,用你的實際行動為家人送去歡樂、幸福,好嗎?
生:好!
師:回家幫爸爸媽媽做一件事,注意觀察他們的表情有什么變化,把他畫下來,明天交給老師看看,好嗎?(課件出示:能做到嗎?)
胖乎乎的小手教學案例 篇3
人們都說“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學習是枯燥的。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在講《胖乎乎的小手》一課時,我利用各種方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不感到枯燥。
在教學的導入環節我依據學生好動、樂動的心理特點,進行了這樣的設計:“同學們,我們學的兒歌‘猜一猜’還記得嗎?一起來背一背。”于是,學生邊拍手編背誦“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這首兒歌,我緊接著又問學生:“這首兒歌說的是什么?”孩子們異口同聲:“手”。“那好,請伸出你們的手讓老師看一看。”孩子們把小手舉得高高的,這時我走到一位學生旁邊,找出一雙胖乎乎的手,請他舉起來讓大家看。我邊讓大家看邊說:“快觀察一下,這雙小手有什么特點?”“老師,他的手胖乎乎的。”我的話音剛落,一個孩子搶著回答。伴隨著學生的發言,我隨手在黑板上畫了一只胖手,說:“蘭蘭也有一雙胖乎乎的手,這雙手都做了哪些事情呢?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篇課文《胖乎乎的小手》。”便引入了課文的學習。從背兒歌——伸手——找手——看手,每個環節學生都參與其中,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通過讀課文,學生了解了課文大意,我便把他們帶入了生字的學習中。生字孩子們在家時已經預習了,再講學生會很厭煩。此時,我利用“當個小考官”的游戲,一邊檢查預習情況,一邊調動他們自主識字的愿望。“同學們,生字我們都預習了,你們想當個小考官,考察一下大家的預習情況嗎?”“想”。“那好,用你們手中的生字卡考考你的同桌,如果遇到不會的要互相幫助。”同學們個個都認認真真,儼然是一個小考官。讀對了,考官便露出了微笑;讀錯了,就皺起眉頭,但很快又去耐心指導他。此時,又變成了一位和藹的老師。在同學們興趣正濃時,我打斷他們的游戲說:“孩子們,我也想和你們做個游戲,老師讀一個字音,你們就舉起相應的卡片讀一讀,好嗎?”“沒問題。”游戲開始了,只見孩子們眼睛緊盯著卡片,用最快的速度找到我讀的字。同學們舉對了,我便點點頭,報以會心的微笑。使學生真正做到了快快樂樂學語文,高高興興學識字。
學完生字,我又讓大家把生字寶寶送回家,再一次讀課文。通過識字學文,學生已經了解了課文內容,根據課文內容,我接著做了這樣的延伸:“蘭蘭的手為大家做了很多事情,大家也有一雙勤勞的手,一定也做過很多事情,想告訴老師嗎?把你這雙勤勞的手畫出來,并附上小詩:這雙手為誰做過什么?”有的同學這樣寫到:“我為老師收發作業。”“我幫媽媽打掃房間。”可有一個同學的詩寫的很特別:“我有一雙小小手,能洗臉來能漱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自己的角度寫出了手的作用。學生動起來了,從他們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學生歡樂的光芒。
總之,這節課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興趣起了定向和動力的作用。有了學習興趣,學生就有了學習主動性,學習效率也就提高了。
《胖乎乎的小手》教學反思
《胖乎乎的小手》寫的是家人都很喜歡蘭蘭畫的一幅畫。從爸爸、媽媽、奶奶說的三句話中,可以看出,蘭蘭是一個勤勞、孝敬長輩的好孩子。這篇課文的內容很簡單,很形象,所以學生理解并不困難。關鍵是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感受蘭蘭勤勞、孝敬長輩的好品德。現在獨生子女較多,勤勞、孝敬長輩的品德正是他們所欠缺的。所以,在本課教學中,我以“手”為主線,圍繞“全家人為什么這么喜歡蘭蘭的小手”設計教學環節。教學中,以“猜手”、“畫手”導入課題,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全家人為什么喜歡蘭蘭的手。明理的目的在于導行,最后,我又將學生的思緒拉回到自己的身上,請學生畫畫自己的小手,說說自己的小手現在能做什么?將來又能做什么?整個過程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參與熱情,有說有寫,有演有畫,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通過學生自讀、自悟,明白文中蘊含的道理,讓學生體驗人與人之間相互的關愛,使課文蘊含的人文精神轉化為引導學生良好行為養成的動力。另外,我覺得在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不要逐段地分析,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強加于學生,要讓學生充分讀,學生肯定會有自己的感受。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在于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加強讀的訓練以讀代析,讀中求悟。只有不斷地讀,才能不斷地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