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征友啟事》教學反思(精選2篇)
課文《征友啟事》教學反思 篇1
有的才能放矢,全國小語會秘書長陳先云曾經說過:教什么比怎樣教更重要。因此,我把自己放進文本,反復閱讀,逐漸明晰了教學的目標要求,教學重難點,由此生花,構建主體。
一、擰線串珠,構建課堂
這篇課文很長,對剛邁入二年級的孩子來說,確實是有閱讀的難度的。怎樣才能突破重點,降低學習難度?大道至簡,我把課文的全部教學就看做是線和珠的。線是課文中的“征友啟事”,珠是課文中的生字詞。就這樣,我擰著“征友啟事”這條主線,把一個個生字詞串上去。這就是我隨文識字的構想。在實際教學中,對于這一顆顆珠的把握,又另有側重:“獵狗、耕田”采用圖畫識字法;“興奮”采用表演法;“團團圍住”采用貼圖法理解詞義;“怨言”舉例法理解詞義。對于單個字的教學,“張、迎、或”重在新部首的教學,筆畫的書空,其中“迎、或”還重在書寫指導……這樣,體現了生字教學的層次性、針對性和目的性。
二、對比教學,學中明理
兩則征友啟事,讓學生在對比中明確不同,讓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明白第二則征友啟事多了“或者”“其中一點”幾個詞語,卻少了很多對朋友的要求,從而懂得與人交往時,既要考慮自己的需要,也要考慮別人的實際。
運用多種方式進行朗讀訓練。
、俳巧首x法:讓學生扮演小動物朗讀。如:教學第一張征友啟事時,讓學生扮演小牛,教師啟發:小牛,你想找個什么朋友呢?(小牛)我想……這樣就不著痕跡地把征友啟事通過小牛之口讀了出來。
、趯Ρ壤首x法:讓學生對兩張不同的啟事進行對比讀,在讀中加深認識、理解。在形式上有兩生分別讀,男女生對比讀等。
③師生合作讀:對于9到12自然段小動物說的話,我覺得讓學生了解就行了,于是我采用了輕描淡寫式的師生合作讀的形式。教師讀前半句(說),學生讀動物說的話。而且我采用的是走到誰的身邊,誰就接下去讀,這樣有意識的長久訓練,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不敢有半點松懈。
三、愉悅氛圍,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本課教學中采用多種角色轉變的形式,減少了學生思維的定式,課堂氛圍就顯得輕松愉悅。如:讓喜歡扮演小牛的'孩子上臺貼征友啟事、讀征友啟事。讓學生扮演山羊、獵狗、花貓、馬駒等小動物。教師采用采訪小動物的形式,第一張征友啟事的不好之處就不言而喻了。
對二年級的孩子來說,端端正正坐40分鐘,的確是一種考驗。這個階段,學生的注意力也很難持久,所以“課中操”的形式應運而生。根據課文的內容,我把找朋友的律動操安排在小牛找到許多朋友后。這樣,后面的復習生字詞的環節,學生就會處在一個精神飽滿的狀態,有利于教學內容的實施。
四、不足之處
為了教學內容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夠充分。今后,必須在教學過程的優化上多下功夫,期盼著真正做到教師輕輕松松教語文,學生輕輕松松學語文。
課文《征友啟事》教學反思 篇2
一、課堂拾貝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創造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思考、主動發言。開始上課時,我先讓學生一組配樂圖片,同時提問:邊看邊想,你覺得小牛生活得怎樣?這種情境的創設,能讓學生從直觀上感受到小牛很孤單,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創設情境,通過體驗學習突破難點。
小牛兩次征友的結果,為什么不一樣呢?這是課文的重點,也是難點。在小組自學比較兩個征友啟事的基礎上,可以師生互動通過角色扮演、口語交際的活動方式進行體驗學習,體會“一起……一起……一起……”和“或者一起……或者一起……或者一起……”的征友要求能帶來不同的結果。教師可以扮演小牛,學生自由選擇扮演課文中前來應征的小動物,貼出第一張征友啟事,分別詢問扮演山羊、獵狗和馬駒的小朋友:“你能和我做朋友嗎?”在師生角色扮演口語交際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理解第一個征友啟事要求太苛刻了,第二個征友啟事減低了要求,求同存異,許多動物都能成為小牛的朋友了。使學生認識到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點、愛好、習慣,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完全適合自己的人是不存在的。要善于發現他人的優點,學會與他人交往。
3、引導學生體會角色的情感,有效地進行朗讀指導。
這篇課文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讀,必須體會故事中角色的情感變化,可以抓住“興致勃勃”——“垂頭喪氣”“悶悶不樂”——“興高采烈”這樣兩個情感變化的點,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邊讀邊想像各個角色在課文描述的故事情境中的情感變化,入情入境地朗讀。例如“唉!世界那么大,怎么連一個朋友也找不到?”要體會小牛的失望與傷心,讀出難過的語氣。朗讀指導者還要注意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讀出自己的感受就可以了。
4、語言實踐,拓展延伸
要學生自己寫一個征友啟事,想想怎么寫,能讓自己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二、有待改進
在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讀仍是訓練的重點,雖然也采用了多種讀的方式,但感覺學生還是說的較多,讀得較少,今后一定要將讀落到實處。讓學生有感而發,讀出真情實感,才能實現個性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