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語文《小河與青草》教學設計(精選14篇)
一年級上冊語文《小河與青草》教學設計 篇1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本課6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0個生字只讀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的內容,知道與人和睦相處的重要性,并激發(fā)學生保護環(huán)境的強烈愿望。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看圖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
。1)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环腥さ膱D。
出示圖:你們看圖上話了些什么?
。2) 你最喜歡什么?
板書:小 河 青 草
教學生字詞青草
a、指名讀
強調:青 后鼻音 ;草 平舌音。
b、齊讀
注:相機解釋“青”:綠色。
2、談話
圖上的小河與青草的確很可愛,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小河和青草之間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啊?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課文;
小河與青草
小朋友想想,“與”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換成其他什么詞呢?
3.指名讀課題,多讀幾遍。(注意停頓)
二.初讀指導。
1.談話
小河與青草的故事可有趣啦!小朋友想不想自己來讀一讀啊?(想)
老師這有三顆紅色的五角星,漂亮嗎?(漂亮) 想不想得到?(想)
這可不容易啊!只有你把字音讀正確,句子讀通順,課文讀流利才能得到呢!咱們比一比,看誰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這三顆五角星!
A.a.聽清老師的.要求,輕聲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生字用圓圈畫出來,在拼音的幫助下多讀幾遍,直到把字音讀準為止。
b.出示生字詞:
青 草 對 抱 住 水 分
干 枯 與 小 河 邊 感 謝
河 岸 緊 緊 流 得 更 歡 了
(1) 這些生字詞是我們讀書時候的攔路虎,要想得到第一顆星就要先把它們掃除。先請小朋友自己讀讀這些詞,你覺得難讀的可以看看拼音多讀幾遍。(巡視,輔導)
。2) 指名讀,相機正音。
(3) 我們看者拼音會讀了,那么去掉拼音還會讀嗎?同桌之間先讀著試試看。
。4) 開火車讀。
小結:小朋友們可真不簡單啊,只用了一會兒功夫就順利地得到第一顆星了。(貼第一顆星)
B.現(xiàn)在我們小朋友再努力一下,去爭取第二顆五角星。
請小朋友再來讀讀課文,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你覺得哪句話難讀就在這句話前面標上三角,并把這句話多讀幾遍,直到讀通順了,再繼續(xù)往下讀。
出示:1、是你把河岸的泥土緊緊抱住,要不,我早就變成渾濁的泥水了。
2、是你給了我充足的水分,要不,我早就干枯了。
。1) 剛才老師在下面看小朋友讀的時候發(fā)現(xiàn)有兩句話大家比較
難讀,就是黑板上這兩句話。讀這兩句的時候要注意停頓
在哪兒停呢?先聽老師讀。
。2) 由讀。
(3) 指名讀。
(4) 齊讀。
(5) 第二句請小朋友
安老師讀第一句的方法自己先試試看,再點名讀,齊讀。
小結: 大家可真不簡單,這么長的句子都讀通順了,你瞧,第二顆星也來表揚你們了。(貼第二顆星)
C、小河和青草之間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呢?小朋友先看看圖,然后一
邊讀課文一邊想就能知道了。注意先看圖,然后邊讀邊想。
。1) 點名請一個小朋友讀第一自然段,奇特小朋友仔細聽,看他讀的好不好。
。2) 你決得他讀的怎么樣?你也來試一試。
用同樣的步驟請學生讀2—5自然段,齊讀第6自然段,注意正音。
小結:小朋友們多了不起!通過自己的努力擁有了三顆漂亮的五角星,真是學習的小主人!(貼第三顆星)
三.總結延伸。
1.小朋友們,書讀到這兒,你知道了些什么?又有那些新問題?
2.課后請小朋友們動腦精想一想這些問題該怎么解決,如果還不能解決的我們下節(jié)課一起來邊讀邊討論。
四.指導寫字。
1.請學生先自己看書上“干”,“分”,“對”的筆順。
2.出示:干
3.齊書空說筆順。
4.教師范寫。
強調第二橫稍長。
用同樣的步驟叫生字:分,對。
分:上蓋下,上“八”下“刀”,捺起筆略高于撇。
對:左窄短右寬長,第二筆是點。
五.作業(yè)。
1.在書上描紅。
2.寫字本上“干”,“分”,“對”各四遍。
一年級上冊語文《小河與青草》教學設計 篇2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復習鞏固漢語音,學會9個生字,兩根綠線內的6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知自然界許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從中領悟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多看到別人的長處。
教學重難點:
1、認識15個生字,在四字格中正確書寫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多媒體、水彩筆、頭飾、宣傳標語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揭示課題
1、引導看圖,談話導入
(1)(多媒體出示圖片)小朋友,你們看圖上都畫了些什么?你最喜歡什么?
結合學生回答板書“小河”“青草”
(2)教學“青”
“青”這個字讀時要注意什么呀?(后鼻音)誰會讀?(指名讀,評議)你們還知道哪些詞語中有“青”字?
(3)揭示課題
板書“與”
多么可愛的小河、青草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小河與青草》。
教學“與”:這個字的音節(jié)(yu)是什么音節(jié)?(整體認讀音節(jié))
指名讀題、評議,哪位小朋友愿意把課題讀給大家聽?
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
要求:
(1)讀準字音,不丟字,不加字。
(2)用“一”畫出要求會寫的字,用“△”畫出要求會認的字。
(3)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詞
bian dao ganxie an
小 河 邊 看 到 感 謝 河 岸
jinjin baozhu xi ai chongzu
緊 緊 抱 住 喜 愛 充 足
hunzhuo bi lu bilu fen ku
渾 濁 碧 綠 碧綠 水 分 干 枯
、僬埿∨笥褌兺乐g互相讀一讀,討論一下哪些字音比較難讀。
、谀阌X得哪些字難讀。指名討論并領讀
③下面讓我們開火車讀詞語,比比哪一列火車開得又快又穩(wěn)。
、荦R讀詞語
(2)檢查課文朗讀
、龠@篇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谡埩煌瑢W分自然段讀課文,其它同學注意聽,聽聽他們讀得怎么樣。
、垡龑гu價
誰來說說,你覺得他們讀得怎么樣?
三、精讀訓練,讀中感悟
學習第一自然段
1、看一看
多媒體出示圖片
請小朋友們看圖,說說圖上的小河和小草是什么樣的.?
2、讀一讀
同學們說得真好,課文中也是這樣寫的,誰來讀給大家聽一聽。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3、畫一畫
小朋友們讀得真棒,你愿意把小河與小草畫下來嗎?
生自己動筆練畫,師巡視。
4、議一議
①請小朋友們分成小組,互相比一比、評一評,看看誰畫得好,為什么?
、趯嵨锿队皟晌煌瑢W的畫作。
大家看了這兩幅畫,有什么想說的嗎?(引導學生評議)
5、品一品
(1)出示句子“彎彎的小河邊,長滿了青青的小草!
學生自由讀句子。
你覺得小草長得怎么樣?(多)哪一個詞寫出了小草的多?(長滿了)
(2)指導朗讀
小河彎彎的,小草青青的,多美呀!這句話該怎么讀呢?
、僬埿∨笥褌冏杂傻卦囍x一讀。
②誰愿意讀給大家聽一聽。
、壅埓蠹曳殖尚〗M,讀給小組里的同學聽一聽,組長給讀得好的同學加顆星。
6、背一背
(1)聰明的小朋友已經把這句話記住了,誰愿意背給大家聽一聽。
(2)看圖練背
多媒體出示圖片
請小朋友們看著圖一起來背誦第一自然段。
(3)小河為什么會這么清,小草為什么會這么綠呢,下一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四、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青邊對能到”
2、認讀生字并擴詞
注意青qing能neng要讀準后鼻音。
3、按筆順描紅
(1)請小朋友們打開書到課后練習第2題,找出這幾個字,并按筆順描紅。
(2)你記住了哪個字,是怎樣記的?
4、指導書寫
(1)觀察范字
①請大家仔細觀察田字格里的字,同座互相討論:每個字在寫時要注意什么?
②指名交流:誰來說給大家聽一聽。
青:上下結構。第四筆橫較長,第五筆是豎。
邊:半包圍結構。第四筆與第五筆不能交叉。
對:左右結構。左窄短,右寬長,第二筆變?yōu)辄c。
能:左右結構。左右基本相等。第三筆是豎,不可寫作。
到:左右結構,左寬右窄。第六筆是提。
(2)師范寫
5、練習書寫
(1)生自由練習,師巡回指導。
(2)反饋指導,加深印象。
、賹嵨锿队皩W生作業(yè),引導學生討論、評議:你覺得哪些字寫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還要改進?
、谥攸c比較“青”
青這個字的橫畫較多,你覺得怎樣寫才好看?(橫空相等,長短變化)
6、繼續(xù)練習
一年級上冊語文《小河與青草》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讀懂小河與小草的對話。
教學課時:第二課時
一、導入
1、我們又一次來到這彎彎的小河,你瞧彎彎的小河邊長滿了青青的小草。(出示掛圖)
2、讓我們今天再一次走進小河與青草的世界。
3、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知道了什么?
二、多媒體創(chuàng)造情境
1、你們聽,它們又在說話了。(靜靜聽,認真地看,不要打擾它們說話)
2、你們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3、想不想做小河與青草也來說說話。
三、讀課文
1、想做小河的小朋友,戴上了小河的頭飾,想做青草地的小朋友戴上了青草的頭飾,去讀一讀課文,再把自己說的話多讀一讀。
2、指名分角色讀。
直接讀青草與小河的對話。
3、議:通過自己的讀書和聽了小河與青草的對話,你信又知道了什么了?
。1)四人一小組交流。
。2)把你知道的告訴大家,集體交流。
▲①我聽了小草對小河說:“你的水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
我知道。
、诳吹饺绱饲宓乃,你想干什么?
③此時,你也想對小河說:“!
看著這清清水,小草們再對小河說一聲:“!
④過渡:此時在你頭腦立刻又會浮現(xiàn)一個什么問題?
你們能在課文中找到答案嗎?同桌交流一下,你們還知道什么?
▲①我讀了小河說:“這要感謝呀!”
我知道是________________。
、谧x了這句話還知道了什么?
我還知道______________。
渾渾的泥水是什么樣的?
、廴绻麤]有青草把泥土緊緊抱住,這小河早已成為渾濁的泥水了,小河怎么能不感謝青草呢?讓我們充滿感激之情,來讀一讀。
④還有哪條小河還沒說?
⑤讓我們一起深情地對青草說一聲:。
▲①你還知道了什么?
、谀阆矚g嗎?你學習小河說一說。
、壅l能說得更喜歡地點。
、芪覀兛磿系膱D,小草長得碧綠碧綠的,還可以說怎樣的小草?
⑤這嫩嫩的、綠綠的、青青的小草,天天陪伴著小河,小河怎么不喜歡它呢?
4、分角色讀
。1)多好的一對好朋友,真是誰也不離開誰。還想學著小河和青草說說話嗎?
。2)找你附近的小草小河說一說吧,如果能加上動作會更棒。
。3)請一對小草與小河來表演表演。
5、深一步感受悟。
你想對青草、小河說些什么?
又想對自己說什么?
6、你們瞧,聽著你們說的話,小河流得更歡了,小草也得更綠了。
四、課外作業(yè)
同桌互編一段沙漠與青草對話。
一年級上冊語文《小河與青草》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會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知自然界許多事物相互依存的,從中領悟做人要謙虛謹慎的道理。
【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小草實物、一盆清水、泥土、干枯的盆景、小黑板卡片(送詞:清澈見底、謙虛)
一、復習導入。
1.小朋友,昨天的語文課上,我們認識了兩個新朋友,齊讀課題。(電腦出示)這是一條怎樣的小河?這又是怎樣的小草呢?(適機板書:清 綠)
2、誰能用一句話介紹一下小河與青草的位置?全班齊背第一小節(jié)。
3、小河為什么這么清,小草又為什么這么綠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他們的談話就知道了。
二、精讀感悟
。ㄒ唬、范讀課文2-5段,邊聽邊想,小河與青草進行了幾次對話?每次講什么?
(二)、學習出示2、3小節(jié),出示2、3小節(jié)。
1、指名朗讀第一次對話。
2、每一小節(jié)是誰說的?請小朋友挑自己喜歡的一小節(jié)練習朗讀。
3、愿意做小草的小朋友舉手,誰來讀一讀第2小節(jié)?
4、小草說了什么?從哪些詞看出小河很清?發(fā)揮你的想像,清得可以看見什么呢?老師給大家送一個詞這就叫“清澈見底”。(板書:清)
5、賽讀:小草可真會夸獎別人呀,這么熱情地贊美別人,你們喜歡小草嗎?喜歡小草的同學站起來來讀一讀。
6、聽了小草的夸獎,小河會怎么想?
7、它是怎么說的?(指名讀)老師送詞:謙虛
8、(出示小草實物)板書并動作演示:緊緊抱住
小草沒有手,怎么就會把泥土抱住了呢?邊演示邊敘述:小草的根就像無數(shù)的小手緊緊抓住泥土,不讓泥土淘氣地溜到小河里,看,它們抱得多緊呀!
9、如果沒有小草,岸邊的泥土會溜到小河里的。瞧,(演示)清清的水就變成-----“渾濁的泥水”了。
10、為什么小河水那么清?誰能用“因為 所以 ”說一說?
11、指導朗讀:小草功勞這么大,所以小河要感謝青草呀!朗讀時,要讀出小河的謙虛來。喜歡小河的站起來讀。
12、同桌分角色朗讀2、3小節(jié),男女生分讀2、3小節(jié)。
過渡:這是他們的第一次對話,小草夸獎小河清澈,結果得到了小河的感謝。他們的第二次對話又說了些什么呢?
。ㄈ⿲W習第4、5小節(jié)
1、出示4、5小節(jié),自由讀。同桌討論讀懂了什么?
2、集體交流:第二次對話誰先說?說了什么?理解:碧綠碧綠、充足、干枯。(出示實物:干枯的盆景)板書:干枯
3、小草為什么那么綠?用“因為 所以 ”說一說。
4、指導分角色朗讀。
同桌合作練讀:小河要主動、熱情地贊美的語氣,小草是謙虛的語氣。最好能加上表情和動作。
師生合作:重點練習表情和語氣。(不看書進行對話練習)
指名合作。(戴頭飾)
大組合作:配上合理的動作。
。ㄋ模⿲W習第6自然段
過渡:小河與青草就這樣互相夸獎著,互相感謝著,他們誰也離不開誰。就這樣,
1、引讀:小河流得 ,小草也長得 。理解“歡”
2、齊讀。小河與小草可開心了,咱們再讀一讀。
三、總結明理
1、總結交流:你喜歡誰?為什么?學了這節(jié)課你還明白了什么?
大自然里的一切事務都是相互依存的,互相合作,互相感謝,我們的生活就會更加美好。其實只要善于發(fā)現(xiàn),你會看到周圍的人都有優(yōu)點,希望大家也要學會多贊美別人的優(yōu)點,多感謝別人的幫助,做個謙虛的好孩子,好嗎?
2、老師獎勵動畫片。會背誦的學生站起來試著動畫片配音,加動作。
四、拓展作業(yè)。
1、小河淙淙地向前流著,流過樹林,流過田野,流過山嶺,小河與大樹、小河與鮮花、小河與莊稼又會說些什么呢?
2、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小河與青草
清 綠
緊緊抱住 充足的水分
互相幫助 互相感謝
一年級上冊語文《小河與青草》教學設計 篇5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則寓言故事,它通過小草與小河的對話,告訴我們:河水的清澈離不開小草對河岸泥土的緊緊擁抱,小草的碧綠也離不開小河充足水分的供給,揭示出事物間是有聯(lián)系的,自然界中的萬物相互依存。從中我們可以感知自然界萬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時領悟到做人要謙遜,要多看別人身上的長處。要使學生懂得互相幫助、團結協(xié)作彼此生活才能生活得更好的道理。整篇文章語言生動,以對話的形式展開敘述。
學情分析
學生對這篇圖文并茂的課文是很喜愛的,很樂于讀課文,但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要讓他們理解大自然界許多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道理,并懂得待人要謙虛有一定的難度。授課中主要以讀為主旋律。讓學生借助拼音讀通課文;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理解中讀,創(chuàng)設情景去讀;讓學生在自讀文中自然而然理解課文。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初步了解小草與小河的關系。
教學重難點:
4、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5、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揭示課題:
1、示圖,談話導入:圖上畫了什么?你最喜歡什么?
過渡:圖上的小河與青草的確很可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小河與青草的故事。
2、揭示課題:板書小河與青草
3、指名讀課題,并再次指名給學生進行“換一換”游戲。把課題中的“與”字換成其他字,意思不變。
4、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指導:
1、生自由朗讀課文,
要求:a讀準字音,難讀的字詞多讀幾遍,做到不填字不漏字。
b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2、檢查自學情況:
a示詞,請生討論哪些是容易讀錯的字詞音,指名生當小老師,給其他學生做示范、師正音。
b小組比賽讀、開火車讀。
c這篇課文共幾個自然段?分別請生對課文進行朗讀,生評、師小結。
三、精讀課文
。ㄒ唬⿲W習第一自然段
1、看圖,說說你從圖上看到的小河與青草是什么樣子的?他們的關系怎么樣?
過渡:彎彎的小河、青青的小草課文想告訴我們的就是這個樣子,誰能來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把我們也帶到那么美麗的郊外看看。
2、請生根據(jù)課文內容在黑板上相應畫出小草與小河,生自己動筆練畫,師巡視。
3、指名生上黑板展示,并談談感受。
4、示句“彎彎的小河邊,長滿了青青的小草”(生自由讀)
5、你覺得小草怎么樣?哪一個詞告訴你?哪一個詞告訴了你它的多?(指導朗讀)
6、小河彎彎的,小草青青的,多美呀!那課文的句子我們該怎么讀好它?(生自由練讀、指名讀)
7、師小結:小河為什么那么清,小草為什么會這么綠呢?想知道么?
過渡:想要知道小河與青草之后發(fā)生了什么故事呀,可要先和我們的生字交上朋友。
四、生字教學
1、示“草”字,生觀察字形、結構,思考記字方法。師范寫、生書空、擴詞。拓展:草是草字頭哦,草字頭的字都與植物有關、師舉例。
過渡:文中的小草是什么顏色的?
3、示“青”字,生觀察字形、結構,思考記字方法。師范寫、生書空、擴詞。
過渡:青草長在哪?
示“河”字,生觀察字形、結構,思考記字方法。師范寫、生書空、擴詞。點撥:河是三點水哦,三點水的字都與水有關、師舉例。
教學反思:
《小河與青草》是一則童話故事,課文意在讓學生領悟到朋友之間應該互相幫助、互相依賴、彼此欣賞、共同進步。課文的寓意很深,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比較深奧,難以理解,為了上好這堂課,在教學方法選擇上,我一方面重視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夯實,重視對學生生字,詞的書寫與積累;另一方面,采用以讀代講的教學法,寓在以讀悟情,同時嘗試在低年段學生中對有價值的問題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力圖增強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實效性。我的教案設計,是想要發(fā)揮教師的組織、引導、點撥作用,充分地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重視朗讀,“讀”貫穿教學的始終,教學中從讀入手,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如學習本課文第一自然段,通過看一看、畫一畫、談一談、品一品四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由感悟到理解,由學習到積累,教學是門遺憾的藝術。每一次授課都是一次歷練,在這過程中看到了不足,總結了優(yōu)勢,一點點進步,一次次蛻變。
在教學過程與教學方法中,我們覺得自己在執(zhí)教時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看圖導入、注重范讀。
“課堂上最好聽的聲音是讀書聲。”課堂上,我以讀為本,把讀置于課堂第一環(huán)節(jié)。上課開始,我就說:你們知道小河和青草間發(fā)生了什么故事嗎?你們想聽聽他們說什么嗎?那我們就要把課文讀好。這樣做,既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又講明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還引入了新課。
二、導、扶、放結合。
注意兒童化,貼近兒童生活,教學時應充分考慮與兒童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聯(lián)系。因此我在教學中,通過實驗演示,抓住“緊緊抱住”“渾濁”等詞語理解課文內容。這樣讓課堂氣氛富有情趣。
今天這節(jié)課,基本能夠按預設的教學流程進行教學,當然也出現(xiàn)了教學遺漏,問題表達不夠明確,這對小朋友來說有一定難度。對學生的回答應作出明確的要求,從今天課堂上,有些學生讀課文的表現(xiàn)的也不夠。我課堂語言顯得有些羅嗦,課堂上盡管我努力地鼓勵學生讀,不同形式的讀,他們的讀只局限于形式,沒能達到預期效果,其次在寫字教學中,我還得應把過程講的詳細一些。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
一年級上冊語文《小河與青草》教學設計 篇6
教學內容:
蘇教版實驗教材語文第一冊中課文第13課《小河與青草》。
教學要求: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背誦課文。
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知自然界有許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從中領悟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多看到別人的長處。
復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9個生字,認識6個漢字。理解生詞。
教學重,難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通過反復誦讀,體會小河與小草謙虛謹慎,甘于奉獻,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則寓言故事,講的是小河與青草的一段對話,從中可以感知自然界萬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時領悟到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多看到別人的長處。
教學內容分析:
設計本篇課文的教學,我注重了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三個維度”。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技能,我在教學中設計了給生字找朋友的游戲,既能鞏固漢語拼音,又能復習本課要求學會的生字,力求在玩中學,玩中鞏固,寓教于樂。
在教學過程與教學方法中,首先,我注重了以讀為本,讀為主線,在讀中積累,讀中感悟。
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與吸收不單靠理性的分析來解決問題,特別是抽象思維能力還處于起步階段的低年級兒童更是如此。可以利用漢字的形、聲、義配合的方式,通過反復的誦讀在掌握字音,字形的同時十分便捷的了解課文的意思,并感受它的形式美和內在美。
讀有層次。初讀時,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并在小組討論中讀一讀,講一講自己最想讀的句子。然后,通過學生看圖,逐段反復誦讀,深入感知文章的內在美。最后,學生分角色表演,讓情感體驗得到升華。
讀有目標。在每一次朗讀的過程中,我都以對話形式給學生提出明確的目標,讓學生讀有所依。如:我在初讀時,向學生提出了:把你們最想讀的句子讀一讀,并向小組的同學講一講。讓學生在讀中有一個情感體驗過程,找到自己喜歡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
讀的方法,形式多。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采用了較多讀的方式。比如,小組互相交流讀,自由讀,個別讀,齊讀,分角色朗讀,表演讀等方式,讓學生讀的輕松,讀得有趣。
正因為采取了這么多層次清晰,目標明確的讀,學生才可能在讀中一步步感悟課文要表達的情感和寓意,在讀中積累。
其次,我注重了情感目標和認知目標的融合。
情感目標和認知目標是統(tǒng)一的,因此,認識過程和情感過程是一致的。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讀、演、看、說多種形式的學生活動,以達到實現(xiàn)情感目標并與認知目標相結合。
我注重了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激發(fā)。
在教學設計中,注重提供學生寬泛的學習空間,給他們絕對的自由,和教師朋友般的相處。如:在教學過程中,我所提出的問題都是以對話的形式或商量的語氣表達,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樂于思考。
多種激勵手段的運用,教師贊揚,肯定的話語,以及小青草的發(fā)放,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師將自己的身份定為一個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一同由未知走向已知。在教學過程中,我與學生共同探討小河與青草生活在一起為什么會這么幸?鞓,使學生了解在生活中是要互相幫助,取長補短的。
總之,在本次教學中,圍繞教學要求,以及新課程標準,我進行了愉快教學,通過對比,分角色朗讀等,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學習,并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正確處理知識的重難點,與突破重難點的關系,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一年級上冊語文《小河與青草》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知自然界許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從中領悟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多看到別人的長處。
4、學會生字:對、住、分、干,能正確,美觀地書寫。
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知自然界許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從中領悟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多看到別人的長處。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小朋友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13課《小河與青草》。
學生齊讀課題
2、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小河與青草進行了幾次對話?
3、這節(jié)課王老師就和小朋友們一起好好地讀一讀這兩次對話,聽聽小河與青草到底說了些什么?
二、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一次對話
1、小朋友們,現(xiàn)在就請你大聲地、仔細地,讀一讀小河與青草的第一次對話吧!
(學生大聲地、自由地朗讀2、3小節(jié))
2、小朋友,通過朗讀,你讀出了什么?
預設:生1:小河的水真清啊!
生2:是小草讓小河的水變得這么清。
生3:小草夸小河的水真清!
生4:小河感謝小草緊緊抱住河岸的泥土
……
3、是啊,小朋友們說得真好!小草夸小河的水清呢!平時你是怎樣夸同學,夸爸爸、媽媽的?
預設:生1:同學,你的字寫得真好呀!
生2:同學,你長得真漂亮呀!
生3:媽媽,你笑起來真好看呀!
生4:爸爸,你長得真是太高啦!
4、師:是呀,夸獎別人的時候要笑嘻嘻的,看著別人,F(xiàn)在你就來夸夸小河吧!
。ㄖ笇W生讀第2節(jié),教師相機評價,語氣、動作表情)
5、讀得真好!小朋友,你有沒有感謝過別人?你是怎樣感謝別人的?
預設:生1:謝謝你,同學,借給我水彩筆。
生2:媽媽,謝謝你,天天送我上學!
生3:奶奶,謝謝你陪我一起去公園看菊花。
6、小河是因為小草把河岸的泥土緊緊抱住,才有這么清的河水,小河非常感激小草,F(xiàn)在你們就是一條條清澈的小河。快來感激一下小草吧!
。ㄖ笇Ю首x第3小節(jié),指讀師評價)
7、出示:清水、渾濁的泥水
小朋友們看,如果沒有小草,小河就是渾濁的泥水啦!你們知道還有誰會感謝小草?你也來感謝感謝吧!
預設:生1:小魚說,謝謝你小草,讓我有一個干凈、溫暖的家。
生2:小孩說,謝謝你小草,是你讓我可以在清清的河水里游泳。
生3:老奶奶說,謝謝你小草,讓我有干凈的水洗菜、淘米。
8、分角色朗讀課文2、3小節(jié)。
。ǘ、學習第二次對話
1、讀完了第1次對話,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大聲地、好好地讀一讀第2次對話,聽聽它們又說了些什么?
學生自由朗讀4、5小節(jié)
2、小朋友,這回你又讀出了些什么呢?
預設:生1:這次是小河夸小草長得碧綠碧綠的。
生2:小草感謝小河給它充足的水分。
生3:小草碧綠碧綠的,真好看!
……
3、小朋友們說得真好!看,老師這兒有兩個句子:
出示句子:
你長得碧綠碧綠的,真讓人喜愛!
你長得碧綠的,真讓人喜愛!
①自由地讀讀兩個句子。
②如果你是小草你喜歡聽哪一句?為什么?
這次呀,是小河來夸獎小草啦!誰來夸夸看?
4、小朋友們剛才說,是因為小河,小草才長得這么好看。小草們快來感謝感謝小河吧!
(指導朗讀第5小節(jié),教師引導學生從語氣、表情、動作評價。)
(三)、小結
1、示圖: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
2、小河為什么那么清?小草為什么那么綠?
3、師小結:
正是因為它們誰也不驕傲,互相感謝、互相幫助、和睦相處,所以引讀——小河流得更歡了,小草也長得更綠了。
4、小朋友們,在我們的家鄉(xiāng)還有許多小河受到了污染,上游蓋起了工廠,工廠里的污水流入小河,人們把垃圾倒入河中。小河變黑了,變臭了,河里的魚蝦死光了,河邊的小草也干枯了,人們再也不能到河邊戲水、淘米、洗衣了。為了保護它們,你想怎樣做?
5、小朋友們說得真好,課后讓爸爸媽媽陪我們一起設計幾條環(huán)保宣傳標語,保護我們的小河吧!
三、學習生字
師:接下來我們學習幾個漢字寶寶
1、出世生字卡片:對 住 分 干
2、認讀生字,給生字找朋友
3、學生跟老師書空筆順
4、教師范寫生字,學生在書上描紅臨寫
板書: 小河與青草
感謝
小河 青
清 綠
一年級上冊語文《小河與青草》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 干 住
3.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知自然界許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從中領悟做人要謙虛謹慎的道理。
【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小朋友,昨天,我們認識了兩個新朋友,(出示小河頭飾)這是---?(出示小草頭飾)這是-----?
今天我們又與他們見面了,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13課。
2.復習生字。
(1)課文里的詞語寶寶你還認識嗎?
出示:抱住 水分 充足 干枯 感謝
指名讀,齊讀。
二、學習第2-5自然段
過渡:青草就長在小河邊上,他們會說些什么呢?就讓我們再一次來到彎彎的小河邊,聽聽他們的對話。
(播放課文2-5段的錄音)
出示填空練習:小草夸小河
小河夸小草
交流:板書 清 綠
(一)學習第二三小節(jié)。
1、指名讀。小草是怎么夸小河的?誰想讀?
指名讀
2、引導學生看圖,感悟小河的清。
我聽得出來,這條小河真清。(指圖)清得可以
師:這樣的小河你喜歡嗎?該怎么讀小草的話呢?
指名讀,賽讀,齊讀
指名讀.師問:你為什么要這樣讀呢?
3、聽了小草的夸獎,小河說—— (指名讀)
4、(出示小草實物)小草怎么就會把泥土抱住了呢?
5、邊演示邊敘述:小草的根就像無數(shù)的小手緊緊抓住泥土,不讓泥土淘氣地溜到小河里,看,它們抱得多緊呀!
6、如果沒有小草,岸邊的泥土會溜到小河里的。瞧,(演示)清清的水就變成-----“渾濁的泥水”了。
板書:渾濁
7、看到這兒,你想對小草說什么?
8、小河的話該怎么讀呢?
小結:小草的功勞可真不小,正是因為它,渾濁的河水變得如此清澈。
。ǘ⿲W習第四、五小節(jié)
過渡:小河與青草的對話還沒完呢,它們又說了些什么呢?
1、自由讀4、5小節(jié)
2、指名說,“碧綠碧綠”說明小草長得怎么樣?
這樣的小草你喜歡嗎?該怎么讀呢?(小草碧綠碧綠的,真可愛呀。
3、誰想來當小河,夸一夸小草?指名讀、范讀、領讀
4、小草聽了他的贊美,是怎么說的呢?誰來讀一讀小草說的話?
5、聽了小草說的話,你明白了什么?
6、小草長得碧綠碧綠的,是因為喝了小河里甜美的水,喝的飽飽的,才會長得更高,更壯,更綠。可是有一天,小河里的水漸漸地少了,少了,越來越少了,小草得不到河水的滋潤了,一天天、一天天地 了(引說)。
板書:干枯
7、 現(xiàn)在你是一株干枯的小草,你最想說什么呢?
8、小草的話是非常有道理的,我們一起來讀。
。ㄈ┓纸巧首x2-5段。
1、同桌互練。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學著小河與小草互相夸獎,互相感謝?同桌兩個小朋友一個當小河,一個當小草,先練一練。
2、指名朗讀。(注意引導加表情、動作)
3、男女生分角色朗讀。
4、指名上臺表演,戴上頭飾。
(四)學習第6自然段
過渡:它們互相夸獎著,互相感謝著,他們誰也離不開誰。就這樣,
1、引讀:小河流得 ,小草也長得 。
2、齊讀。小河與小草可開心了,咱們再讀一讀。
三、拓展
師:小河與青草是一對好朋友,大自然中,象這樣的好朋友可多啦,他們互相幫助,互相依靠,誰也離不開誰。
有一天陳老師經過一個花壇,聽到花兒和蜜蜂也在說悄悄話了,有兩句話我聽清楚了,但是還有兩句話我沒有聽得清楚,咱們小朋友猜一猜,它們會說什么呢?
投影出示填空
(1) 學生思考
(2) 同桌討論
。3) 交流
你們知道還有哪些這樣的好朋友嗎?
請你們今天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討論討論,明天課上我們一起來交流,好嗎?
四、寫字
過渡:剛才,我們讀了小河和小草的故事,知道了它們誰也離不開誰,F(xiàn)在,我們要學寫兩個生字了。
1. 復習生字。
。ǔ鍪旧 分 干)
2.指導書寫。
分:“充足的水分”的“分”。“分”的上面是——“八字頭”,下面是——“刀”。我們來看“刀”的筆順。(指名說筆順)(范寫)注意,先寫“”,折要稍微往豎中線收一點。
干:就是“干枯”的“干”。要注意上下兩橫,上面短,下面長。豎寫在豎中線上。(范寫)。學生在書上描。
3、學生完成作業(yè),巡視。
板書設計:
小河與青草
清 綠
渾濁 干枯
一年級上冊語文《小河與青草》教學設計 篇9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復習鞏固漢語音,學會9個生字,兩根綠線內的6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知自然界許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從中領悟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多看到別人的長處。
教學重難點:1、認識15個生字,在四字格中正確書寫9個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多媒體、水彩筆、頭飾、宣傳標語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揭示課題
1、引導看圖,談話導入
(1)(多媒體出示圖片)小朋友,你們看圖上都畫了些什么?你最喜歡什么?結合學生回答板書“小河”“青草”
(2)教學“青”:“青”這個字讀時要注意什么呀?(后鼻音)誰會讀?(指名讀,評議)你們還知道哪些詞語中有“青”字?
(3)揭示課題板書“與”多么可愛的小河、青草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小河與青草》。教學“與”:這個字的音節(jié)(yu)是什么音節(jié)?(整體認讀音節(jié))
指名讀題、評議,哪位小朋友愿意把課題讀給大家聽?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
要求:(1)讀準字音,不丟字,不加字.(2)用“一”畫出要求會寫的字,用“△”畫出要求會認的字。(3)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詞
小河邊看到感謝河岸緊緊抱住喜愛充足渾濁碧綠碧綠水分干枯
、僬埿∨笥褌兺乐g互相讀一讀,討論一下哪些字音比較難讀。②你覺得哪些字難讀。指名討論并領讀
③下面讓我們開火車讀詞語,比比哪一列火車開得又快又穩(wěn)。④齊讀詞語
(2)檢查課文朗讀①這篇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②請六位同學分自然段讀課文,其它同學注意聽,聽聽他們讀得怎么樣。③引導評價誰來說說,你覺得他們讀得怎么樣?
三、精讀訓練,讀中感悟
學習第一自然段
1、看一看多媒體出示圖片請小朋友們看圖,說說圖上的小河和小草是什么樣的?
2、讀一讀同學們說得真好,課文中也是這樣寫的,誰來讀給大家聽一聽。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3、畫一畫小朋友們讀得真棒,你愿意把小河與小草畫下來嗎?生自己動筆練畫,師巡視。
4、議一議①請小朋友們分成小組,互相比一比、評一評,看看誰畫得好,為什么?②實物投影兩位同學的畫作。大家看了這兩幅畫,有什么想說的嗎?(引導學生評議)
5、品一品(1)出示句子“彎彎的小河邊,長滿了青青的小草。”學生自由讀句子。你覺得小草長得怎么樣?(多)哪一個詞寫出了小草的多?(長滿了)(2)指導朗讀小河彎彎的,小草青青的,多美呀!這句話該怎么讀呢?①請小朋友們自由地試著讀一讀。②誰愿意讀給大家聽一聽。③請大家分成小組,讀給小組里的同學聽一聽,組長給讀得好的同學加顆星。
6、背一背(1)聰明的小朋友已經把這句話記住了,誰愿意背給大家聽一聽。(2)看圖練背多媒體出示圖片請小朋友們看著圖一起來背誦第一自然段。(3)小河為什么會這么清,小草為什么會這么綠呢,下一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四、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青邊對能到”
2、認讀生字并擴詞注意青qing能neng要讀準后鼻音。
3、按筆順描紅(1)請小朋友們打開書到課后練習第2題,找出這幾個字,并按筆順描紅。(2)你記住了哪個字,是怎樣記的?
4、指導書寫(1)觀察范字①請大家仔細觀察田字格里的字,同座互相討論:每個字在寫時要注意什么?②指名交流:誰來說給大家聽一聽。青:上下結構。第四筆橫較長,第五筆是豎。邊:半包圍結構。第四筆“”與第五筆“”不能交*。對:左右結構。左窄短,右寬長,第二筆變?yōu)辄c。能:左右結構。左右基本相等。第三筆是豎,“”不可寫作“”。到:左右結構,左寬右窄。第六筆是提。(2)師范寫
5、練習書寫(1)生自由練習,師巡回指導。(2)反饋指導,加深印象。①實物投影學生作業(yè),引導學生討論、評議:你覺得哪些字寫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還要改進?②重點比較“青”青這個字的橫畫較多,你覺得怎樣寫才好看?(橫空相等,長短變化)6、繼續(xù)練習
一年級上冊語文《小河與青草》教學設計 篇10
《小河與青草》教學反思
龍瑞小學 林麗奮
《小河與青草》是蘇教版語文第一冊第13課。課文是一則寓言故事,講的是小河與青草的對話,從中可以感知自然界萬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時領悟到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多看別人身上的長處。課文有六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小河邊長滿青青的小草。第二至第五自然段講小河與青草的對話。第六自然段講河水流得更歡了,小草長得更綠了。課文配有插圖,形象地描繪了小河與青草的樣子。
我在課堂中做了新的嘗試,根據(jù)小小孩愛支的天性,讓學生盡量地活動起來,也就讓思維隨身體動起來。其中有三個片段,我認為教學效果不錯,完全讓讓學生們的思維活躍起來,在課堂教學中主動地探尋知識,攝取養(yǎng)料。
在《小河與青草》的第一段教學中,如何讓學生理解“彎彎”、“長滿”“青青的”這些詞呢?我是這樣設計的:我在黑板上出示兩幅畫,一幅畫著一條彎彎的小河邊長滿了青青的小草。另一幅卻畫著一條筆直的小河,河邊畫了零星的幾棵黃黃的小草。我讓孩子用他們雪亮的眼睛觀察一下,兩幅畫有什么不同。學生一聽,覺得挺好玩的,于是,眼睛都直直的瞪著兩幅圖作對比,馬上,他們就找到了自己滿意的答案,小手舉得高高的要表現(xiàn)自己。他們的答案也實在令你滿意:
生1:我看到了上面這幅圖畫的小河是彎彎的,而下面這幅的小河是直直的。
生2:老師,我看到上面的圖上小河邊長滿了青草,而下面這幅圖的小河邊才長了幾棵小草。
生3:我看到上面的圖那小草是青青的,而下面的小草是黃的。
我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熱情順水推舟:那你們看看課文的哪一個自然段是描寫了上面這幅圖的?學生回答:第一自然段。從學生的回答中我知道他們已經完全掌握了那幾個詞語,不用我再花言語了。
還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學生理解“清清的河水”怎么變成“渾濁的泥水”?我先出示了清清的河水,再往清水里加入黃泥,用棍子攪拌兩下,瞬時,清清的水就變成了渾濁的泥水了。直觀的教學讓孩子馬上就接受了新知識,認識了新詞語。
課堂上長時間靜靜地坐著,容易使注意力產生疲勞,這時的學生往往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對于這些活潑好動的孩子們來說,“運動”無意是給他們注入一支興奮劑,它能讓學生們的思維重新活躍起來,在課堂教學中主動地探尋知識,攝取養(yǎng)料。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給孩子穿插了一段“自由活動”。就是讓孩子帶上自己預先制作好的頭飾,離開座位去找自己最喜歡的小伙伴扮演小草與小河進行對話。在對話過程中,學生沒有心理壓力,在愉快合作的氣氛中,感受到了謙虛的愉悅,教學重點、難點在不知不覺被突破。這樣,既在活動,又可陶冶學生的性情,發(fā)展學生積極的個性。
《小河與青草》教學反思
星期四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人人上好一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小河與青草》這篇課文是一則寓言,寓意含蓄。課文以童話的形式,通過小河和青草的對話,描寫出小河水之清、小草色之綠的特點,及小河與青草的相依相存的關系,揭示了自然界中許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從而讓學生領悟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多看到別人的長處。課文中有些詞語和句子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就比較難理解了。比如:“渾濁”一詞,很多孩子提出來不理解,其實這我也早料到了。于是,我給大家演示了一下一杯子清水,一杯子現(xiàn)場放入泥土的水。孩子就很好的理解。我讓孩子在朗讀對話時,戴上頭飾,聲情并茂地去朗讀,激發(fā)孩子的朗讀興趣。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形象的解釋要比抽象的解釋強好幾倍。讓學生看一看、比一比親自體會一下,總比老師在課堂上講解要好得多。
這篇課文還有一個大的特點是對話多,從小河與青草的對話中我們學會了要懂得感恩,懂得欣賞別人的長處。現(xiàn)在一個學期就要接近尾聲了,我們小朋友對朝夕相處的老師、同學有什么感恩的話要說呢?通過一學期的相處,有沒有看到別人身上的閃光點呢?我以此為契機,展開了兩項說話訓練。此時的你想對小河與青草說些什么,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小動物們還有那些事好朋友的。孩子們說得很精彩。崔浩鸞小朋友說:“他們倆很團結,好朋友之間就應該互相幫助!”一年級的孩子能講出這樣的話來,不正是我這堂課所追求的嗎?在學生的說話過程中,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說話能力,也讓我間接地了解到了發(fā)生在孩子們中間的我不了解的事,可謂是一舉兩得?磥碓谖覀兊慕虒W中不光要懂得挖掘孩子們的閃光點,也要學會欣賞孩子們的閃光點啊!
可是有些地方做得不足,事先積累的詞語“碧綠碧綠 火紅火紅 金黃金黃 黑紅黑紅 瓦藍瓦藍”等擴詞訓練,在課堂放上沒充分的發(fā)揮。另外在課件的制作上,沒有加拼音,孩子在朗讀上有點困難,今后的教學中要多去向書本學習,充實自己的知識,給孩子一個完美的課堂。
《小河與青草》教學反思
《小河與青草》一課是一則寓言故事,講的小河與青草的一段對話,從中可以感知自然界萬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時領悟到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多看到別人的長處。
情感目標和認知目標是統(tǒng)一的,因此,在認識過程和情感過程是一致的。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理解“小河為什么要感謝小草?”、“小草為什么要感謝小河?”我采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親身感受“小草怎么就能抱住泥土”,“渾濁的泥水是什么樣子的”,“干枯的小草是什么樣子的”,了解知識的同時,體會小河與小草相互依存的關系,將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讀中,學生通過讀書,了解在生活中是要互相幫助。
教學中,我將課文進行了重組,首先學習小河與小草互相夸獎的話,在讀好這兩句話之后,再學習“小河與小草為什么要互相贊美對方呢?”學生對這樣的學習比較容易接受,而且重組后流程設計更適合學生學習的心理,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正確處理知識的重難點。
《小河與青草》教學反思
在本課教學中,以課改理念為指導,巧妙地發(fā)揮了教師的組織、引導、點撥作用,充分地發(fā)揮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主要特色為:
1、指導學生體驗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在教學時給了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時間,提出具體的自學要求,教給學生自主學習方法,這對一年級學生是非常必要的。有了這樣的訓練,相信學生的自學能力會越來越強。同時還很注意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能力,讓學生把自學的情況在小組內交流,相互啟發(fā)、相互幫助、相互激勵,在此基礎上,教師才作必要的點撥。
2、綜合各種手段,逐層深入,感悟品讀課文。如學習第一自然段,通過看一看、讀一讀、品一品、背一背四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由感悟到理解,由學習到積累。這一過程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規(guī)律,綜合運用了多媒體、繪畫、朗讀、品評等多種手段,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讓學生學會學習,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有了這樣一個臺階一個臺階的訓練,學生會越來越愛學習,越來越會學習。
一年級上冊語文《小河與青草》教學設計 篇11
學情分析:
1、經過將近一個學期的學習,發(fā)現(xiàn)本班學生比較聰明活潑,也正因為這幾點,紀律較難控制,這就要求教師通過各種手段進行調控,讓孩子始終保持積極思考的狀態(tài)。
2、在上課的時候,學生能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自己想到的都能及時地和老師、小朋友進行交流。因此課堂氣氛比較活躍。
教材簡析:本課是一則寓言,講的是小河與青草的一段對話,從中可以感知自然界萬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時領悟到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多看到別人身上的長處。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 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知自然界許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從中領悟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多看到別人的長處。
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知自然界許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從中領悟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多看到別人的長處。
教學準備:課件、小河、青草的頭飾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小朋友,我們已經學習了課文《小河與青草》,今天,課文中的詞語寶寶又來和大家見面了,看看誰能準確地叫出他們的名字。
彎彎的 清清的 渾濁 碧綠碧綠 感謝 充足 干枯 河岸
2、誰能用其中的一個或幾個詞語說一句和課文有關的話。
二、精讀感悟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引讀。
2、小朋友,讀了第一自然段,我們一起來種青草。
。1)(第一棵小草誰來種?) 指名貼小草圖。(說理由)(理解位置“小河邊”)
(2)這樣就夠了嗎?為什么?(理解“長滿”)指名貼小草圖。
3、齊讀(注意:長滿)
[通過學生貼小草圖,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觀察發(fā)揮想象,體會小河邊長滿青草的樣子。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抓住“長滿”和“青青的”讓學生去體會,進入角色,加強體驗。]
。ǘ⿲W習第2~3自然段
1、仔細聽!小河和小草正在說悄悄話呢?豎起耳朵,來看看你能聽到什么?(放錄音)
2、誰來說,你聽到了什么?(根據(jù)學生談的順序進行教學)
a:“小草說:‘你的水真清!一眼能看到底’”
(1)齊讀。想想從這里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自己的感受。(水清)是啊,這樣清的水,一眼望下去,你看到了什么?看到這樣清的水,你想干什么呢?
(3)誰來做小草,夸一夸小河。(指導朗讀)(讀的好的獎“小草”頭飾)
(4)看著這清清的水,小草們再夸夸小河吧。
b:“小河說:‘這要感謝你呀!是你把河岸的泥土緊緊抱住,要不我早就變成渾濁的泥水了。’”
(1)從這里你知道了什么?“渾濁的泥水”是什么樣的?理解“緊緊抱住”,相機出示:圖片(小草根系,黃河)(練讀)
[通過出示小草根系圖片和黃河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理解“緊緊抱住”、“混濁的泥水”等詞語的意思,來體會小草與小河相互依存的關系。讓學生充分動腦、動口、動手,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表現(xiàn),使學生學得有趣,印象深刻。]
。2)誰來替小河感謝一下小草?
。3)是啊,如果沒有青草把泥土緊緊抱住,這小河早已成為渾濁的泥水了,小河怎么能不感謝小草呢?讓我們充滿感激之情再來讀一讀小河的話。
3、這是小河與小草的第一次對話,我們一起分角色來讀一讀。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通過分角色表演,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讓他們在動情的語文實踐中積淀語感,增強體驗,同時達到背誦積累的目的。]
(三)學習4~5自然段
1、接著,小河與小草又說了什么呢?(放錄音)
2、同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對話,交流一下自己讀懂了什么?
3、交流(根據(jù)學生交流情況確定教學順序)
a:“小河說:‘你長得碧綠碧綠的,真讓人喜愛’”
。1)體會小草長得“綠”,從哪個詞語可以看出?(“碧綠碧綠”)
(2)這嫩嫩的小草天天陪伴著小河,小河怎么會不喜歡呢?誰想當小河來夸夸小草?(指導朗讀)
(3)聽了小河的夸獎,小草們,你想對小河說些什么呢?
b:“小草說:‘這也要感謝你呀!是你給了我充足的水分!要不,我早就干枯了’”
。1)小朋友,你們現(xiàn)在都是小河邊生長得碧綠碧綠的小草,喝著甜美的水,咕嚕咕嚕,喝得飽飽的,你們長得更高了,更壯了,更綠了。可是有一天,小河里的水漸漸少了,少了,小草得不到河水的滋潤,一天天干枯了,F(xiàn)在你是一棵干枯的小草,你最想說什么?
。2)是啊,沒有小河的幫助,小草早就干枯了,讓我們真誠的感謝小河吧!
4、分角色讀一讀。小河要主動、熱情,讀出贊美的語氣;師生合作,男女生分角色讀,配上合理的動作。
[新課標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學習。本教學環(huán)節(jié),旨在讓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合作能力及主動學習的能力。]
。ㄋ模⿲W習第6自然段
1、多好的一對朋友,我們來演一演小河與青草(帶頭飾演)
2、看了你們的表演,聽了你們說的話,小河流得——,小草長得——,你想對青草,小河說什么?又想對自己說什么?
3、小結:小草緊緊抱住了小河邊的泥土,小河才會這么清,小河給了小草充足的水分,小草才會長得這么綠,他們互相幫助,互相依賴,誰也離不開誰,生活的多開心啊!讓我們再一次走進他們的世界!
三、巧妙引導,總結全文
1、如果小草和小河都驕傲了,會發(fā)生什么情況呢?(生表演并回答)
2、師小結并引出最后一段,老師讀,學生齊讀。
3、現(xiàn)在,你們該明白小河為什么這么清?小草為什么這么綠了吧?(生總結)
4、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5、表演。
師總結:其實,自然界萬物都像小河與青草一樣相互依存,只有這樣,一切才會變得更加美好。
[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既照應了前面提出的“小草為什么這么綠?小河為什么這么清呢?聽了它們的對話,也許你就會明白了。”又啟發(fā)學生總結出自己的收獲;既檢查了學生對課文的掌握情況,又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訓練。]
四、想象遷移,練習說話
1、(播放音樂)小河淙淙地向前流,流過樹林,流過田野,流過高山峻嶺;小河與大樹,小河與莊稼,小河與鮮花,小河與麥穗會說些什么呢?
2、 兩人小組任選兩個角色進行說話練習。
3、指名上臺表演。
4、總結:同桌互相合作,都說得這么棒,只要善于發(fā)現(xiàn),你會看到周圍的人身上都有優(yōu)點,希望大家都能學會與老師合作,與同學合作,與家長合作,與伙伴合作,好嗎?
五、拓展
1、大自然中,像這樣的好朋友可多啦!他們生活在一起相互幫助,相互依靠,誰也離不開誰,你們知道有哪些這樣的好朋友嗎?生說。
2、在大森林里,一棵茂盛的大樹上,住著一只啄木鳥,平時,他們也想小河和青草一樣互相幫助,你來想一想,啄木鳥會對大樹說些什么呢?大樹又會對啄木鳥說些什么呢?生討論。
[課外延伸體現(xiàn)了開放性,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既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又充分發(fā)揮了學生豐富的想象,開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促進了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這正是課程改革力求體現(xiàn)的。]
六、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青草
2、指名認讀,說說他們的異同,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3、師范寫,學生書空。
4、學生練寫,師巡視指導。
5、反饋。
七、作業(yè):
★ 把這個故事講給好朋友或爸爸媽媽聽。
★★ 和自己的好朋友表演一下這個故事。
★★★★ 能自己編一個像《小河與青草》一樣的故事。
教學反思: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以引導者、促進者的身份,巧妙地運用貼畫、帶頭飾表演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學生興趣盎然,每讀必有所獲,避免了呆讀、死讀。
2、新課程標準要求:“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教學過程中,孩子們通過自己的想象,有了自己思考的過程,思維的余地,真切的體驗到合作的重要性。
3、就詞解詞,就句解句,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是非常困難的,然而,讓他們借助插圖,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卻是輕輕松松的。所以我將生活經驗運用于課堂,不僅降低了理解的難度,而且加深了學生的體驗,碰撞了學生的心靈,課堂就會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4、本堂課,由于多種教學手段的運用,令我們班那些愛吵愛鬧的孩子也安靜了許多,讓原本太鬧的課堂多了一份安靜。在學生傾聽小河和小草的對話時,學生特別認真,看著那一雙雙聚精會神的眼睛,就知道小朋友走入了課文,走入了童話世界。當問到小草是如何“抱住泥土”時,小朋友一個個做起了小草,做起了“抱”的動作。特別是在帶頭飾表演時,從學生表演的過程中,我傾聽到了感謝的聲音,讀到了學生心靈深處對人的真誠。
5、不足:課外延伸可以直接從生活入手,就從孩子身邊的小朋友談起,讓他們感受到其實幫助和被幫助就在身邊,每個人都應該懷有一顆感恩的心。而我的設計中,讓學生談談你知道的相互幫助、相互依靠的例子,學生很難說出來。相反,如果換成說說和好朋友之間互相幫助的事,學生就會有話可說。
一年級上冊語文《小河與青草》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內容
13、小河與青草
擬 2 課時
累 計
第96 課時
第 2 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與人和睦相處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保護環(huán)境的強烈愿望。相互依存、相互幫助。
重點難點
重點:正確、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難點:知道與人和睦相處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保護環(huán)境的強烈愿望。
教學簡要過程及重、難點的突破
一、 復習檢查。
二、 精讀訓練
1、 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教師配樂朗讀第二自然段。
。2)自由讀,想想小草對小河說這句話時該是什麼語氣。
。3)指導學生用真誠、贊美的語氣朗讀第二自然段。
。4)齊讀第二自然段。
聽到小草的贊美,小河驕傲了嗎?
。1) 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2) 為什麼小河沒驕傲?
(3) 要不,我早就變成渾濁的泥水了。是什麼意思?
。4) 現(xiàn)場演示,讓學生理解渾濁。
。5) 指導朗讀。
2、 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1) 這里的要不又是什麼意思?
。2) 指導學生用感謝的語氣朗讀第五自然段。
實施修改意見
天天練:我來露一手
分角色朗讀課文《小河與青草》
可以在小組里討論。
精搜彩集創(chuàng)信意息
精彩創(chuàng)意: 聽到小草的贊美,小河驕傲了嗎?
(6) 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7) 為什麼小河沒驕傲?
。8) 要不,我早就變成渾濁的泥水了。是什麼意思?/article/
。9) 現(xiàn)場演示,讓學生理解渾濁。
。10)指導朗讀。
實施修改意見
作實業(yè)踐設活計動
必做:
1、 正確、流利的朗讀和背誦課文。
2、 會默本課生字組成的詞語。
選做:搜集有關環(huán)保的資料向大家介紹。
實施修改意見
教學札記
一年級上冊語文《小河與青草》教學設計 篇13
一. 看圖導入,揭示課題。
1、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环腥さ膱D。
出示圖:你們看圖上畫了些什么?
2、你最喜歡什么?
板書:小河 青草
教學生字詞青草
指名讀
強調:青是后鼻音 ;草是平舌音。
a.注:相機解釋“青”:綠色
b.齊讀課題并解釋“與”
過渡語:青青的小草長在彎彎的小河邊,它們之間發(fā)生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想不想聽?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配樂范讀課文。
2、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丟字,不添字,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字多讀幾遍。
3、學習字詞。
4、指生讀第一自然。再讓生看大屏幕讀,對照圖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體會 “長滿”。 小草長得怎樣?體會讀“青青的”。
過渡語:小草為什么這么綠?聽了它們的對話,也許你就會明白了。
三、教學第2自然段—第三自然段
1、認讀生字(出示大屏幕)
2、 小草說了什么?誰來讀小草說的話?一生讀第二自然段
其它學生想:小草說了些什么?
3、 聽了小草的話,你知道這是一條什么樣的小河?(清清的)
4、 河水怎么清呢?(出示:一眼能看到底)指讀,讀出小河的清。
5、 你來到小河邊,透過純凈的水能看到什么?(顯示小河圖,用你自己的話夸夸它)
6、 所以這小河的水。。(出示:真清。┲缸x,(強調:真,。
7、 誰愿意來做小草夸夸小河的清?(指讀,齊讀)
過渡:小草那么夸小河,小河聽了很高興,它驕傲了嗎?自己讀一讀。
8、 小河知道自己的水為什么這么清嗎?讀第三自然段。誰來說一說,小河的水為什么這么清?
9、 是啊,多虧了小草把河岸的泥土抱住,它們是這么努力地怎么抱。浚ňo緊抱。┲缸x,讀出緊緊的感覺。
10、所以,如果沒有小草的話會怎么樣?河岸的泥土就會流進河水里,河水就會變(渾濁)所以小河要感謝小草。(出示:這要感謝你呀。┲缸x,讀出感嘆語氣。
11、我們也應該感謝小草,給我們帶來干凈的河水,所以我們能不能破壞小草?誰再來讀出感謝的語氣?
12、練讀第三自然段小河說的話(指讀)
13、同桌分角色讀,要求:小草要夸小河,小河要感謝小草。(打開書)
14、老師旁白,讀到小河的話,讀小河的小朋友站起來讀;讀到小草的話,讀小草的小朋友站起來讀。
四、布置作業(yè)
一年級上冊語文《小河與青草》教學設計 篇14
《小河與青草》教學反思
新大綱指出: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為此,我,借“朗讀”為手段,達讀好書之目的這一教學思想,具體設計過程如下:
一、激情導入 “課堂上最好聽的聲音是讀書聲。”課堂上,我以讀為本,把讀置于課堂第一環(huán)節(jié)。上課開始,我就說:你們知道小河和青草間發(fā)生了什么故事嗎?你們想聽聽他們說什么嗎?那我們就要把課文讀好。這樣做,既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又講明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還引入了新課。
二、導、扶、放結合。注意兒童化,貼近兒童生活,教學時應充分考慮與兒童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聯(lián)系。課文2-5自然段是小河和青草的兩次對話,結構相似。平輔直敘逐句指導讀、會淡化課堂氣氛,因此我在教學中,通過實驗演示,抓住“緊緊抱住”“渾濁”等詞語理解課文內容。這樣讓課堂氣氛富有情趣。
三、自讀自悟重習慣新《大綱》指出: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學課文第4-5小節(jié)時,教者先讓學生整體感知,邊讀邊想象畫面,然后再指導學生練讀,充分地讀。
四、讀、做、說結合,針對教材的實際和學生的年齡特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我采取送詞等方式,先讓學生讀、指讀、聽錄音再加上思維訓練讀課文的方法,逐步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確實讓學生充分理解了課文內容,感受到課文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和使學生感知自然萬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學習小河與青草謙虛謹慎、善于看到別人身后的長處這樣一種美德。
今天這節(jié)課,基本能夠按預設的教學流程進行教學,當然也出現(xiàn)了教學遺漏,問題表達不夠明確,這對小朋友來說有一定難度。對學生的回答應作出明確的要求,從今天課堂上,有些學生讀課文的表現(xiàn)的也不夠。我課堂語言顯得有些羅嗦,課堂上盡管我努力地鼓勵學生讀,不同形式的讀,他們的讀只局限于形式,沒能達到預期效果,其次在寫字教學中,我還得應把過程講的詳細一些。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
《小河與青草》教學反思
小河與青草》是一則童話故事,課文的寓意很深,意在讓學生領悟到朋友之間應該互相幫助、互相依賴、彼此欣賞、共同進步。這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比較深奧,難以理解,因此在本節(jié)教學中,圍繞教學要求以及新課程標準,我進行了愉快教學,通過對比、分角色朗讀等,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學習,并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然而課堂上還是出現(xiàn)了不足的地方,反映出了我自身教學的問題。
在教學方法選擇上,我采用以讀代講的教學法,“讀”貫穿教學的始終,教師適時組織、引導、點撥,充分地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讀入手,在讀中積累,讀中感悟,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初讀時,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并在小組討論中讀一讀,講一講自己最想讀的句子。然后,通過學生看圖,逐段反復誦讀,深入感知文章的內在美。最后,學生分角色表演,讓情感體驗得到升華。如:學習本課第一自然段時,通過看一看、讀一讀、品一品、背一背四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由感悟到理解,由學習到積累,綜合運用了繪畫、朗讀、品評等多種手段,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教學中,我采用了較多讀的方式。比如,小組互相交流讀,自由讀,個別讀,齊讀,分角色朗讀,表演讀等方式,讓學生讀的輕松,讀得有趣。
可是,課堂中也出現(xiàn)了很多的問題:
1、因為教學過于多樣化而分散了學生學習的精力。
2、在每一次朗讀的過程中,都應該以對話形式給學生提出明確的目標,
讓學生讀有所依。如:我在初讀時,向學生提出了:把你們最想讀的句子讀一讀,并向小組的同學講一講。讓學生在讀中有一個情感體驗過程,找到自己喜歡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
3、一些過渡語、引導語使用不恰當?shù)鹊取?/p>
教學是門遺憾的藝術。每一次授課都是一次歷練,在這過程中使我看到了不足,總結了優(yōu)勢,一點點進步,一次次蛻變。
《小河與青草》教學反思
本文是兩段對話,共六小節(jié)。引導學生讀好兩次贊美,兩次感謝,從中體會到感恩與互助的精神。
教學本課時,先與孩子們一起學習了課題:小河與青草
共同分析并學好三個生字,一個二類字后,(河與江區(qū)別,同時還要與“和”、“何”進行區(qū)分,本來是不想的,可孩子們都提出來了,想懶都懶不掉 青讓孩子明白是一種顏色 與是“和”的意思,剛好與上面結合理解)想引導孩子們學習著看課題提問。于是問孩子:讀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呢?
。ê⒆觽儾惶斫猓簧俸⒆舆是說的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因為課前我已經讓他們讀過課文了。)有孩子說:“我知道小河與青草是好朋友。”沒有強求,想著還是慢慢再引導吧。于是根據(jù)孩子們的回答板書著:好朋友
有孩子說:“我知道他們住在一起。”(板書:住在一起)順勢問,小草住在哪里(小河邊)孩子們邊說,我邊在剛才讀題理解小河時畫的一小小河流邊加上了青草。
師:他們是一對好朋友,住在一起會怎樣呢?本來是想由此引導孩子們初讀課文的?闪⒖逃泻⒆诱f:“他們互相幫助”“互相夸獎”只好改變思路板書:互相幫助 互相感恩 。再根據(jù)板書,跟我讀上面這句話:小河與青草住在一起,互相幫助,互相夸獎,是一對好朋友。提問:你從哪兒知道他們互相幫助、互相夸獎的呢?現(xiàn)在我們到課文中去找找吧。
于是和孩子們一起找出互相幫助的段落讀(第三節(jié))。“這要感謝你呀!是你把河岸的泥土緊緊抱住,要不,我早就變成渾濁的泥水了。”理解:緊緊 要不 渾濁 。孩子們還感受到小河很有禮貌。引導孩子們讀出感恩的語氣。
再找第五節(jié)讀“這也要感謝你呀!是你給了我充足的水分,要不,我早就干枯了。”這句與上句結構相似,主要是引導孩子們明白這里為什么用“也”。這里很好引導,因為指名讀時,有孩子忘記讀了,我就問“這里為什么要用“也”呢?”孩子們說不清。我們一起舉例說明,我說:“你掃地,我也掃地。”孩子們立刻說:“我讀書,你也讀書。”“你擦桌子,我也擦桌子。”“我寫字,你也寫字。”……總結讓孩子們明白兩人做類似的事的時候,再說可用“也”來說明。理解:充足 干枯
讀完這兩段,也就下課了。
第二節(jié)課繼續(xù)根據(jù)上節(jié)課孩子們的回答:“他們住在一起互相幫助,互相夸獎,是好朋友。”來讀好課文。學完剩下的三個生字
讀互相夸獎的話
孩子們很快找到了第二節(jié)與第四節(jié)。重點引導讀好“真清啊”“真讓人喜愛”,理解“碧綠碧綠的” 讀好這兩句,關鍵在于夸獎要真誠。
讀課文的一、六節(jié),理解“更歡”、“更綠”,再體會“長滿了”“青青的”讓孩子們進一步理解“互相幫助”的好處。
最后跟孩子們一起練習了分角色朗讀課文。孩子們邊表演邊讀,雖然表演得不那么出色,讀得也并不很特出,不過個個興致很高。
反思:孩子們能一下子找到文章的中心,這讓我很高興。不過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達到,只有那么幾個,這樣我也很滿足了。跟著孩子們的思路學習下來,孩子們對課文的感情把握的還好。不過有感情地朗讀還要加強練習,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