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下冊語文《失物招領》教學設計(通用13篇)
一年級下冊語文《失物招領》教學設計 篇1
【教學預設】
師:在同學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師要求同學分小組學習,說說自身讀懂了什么,提出自身不懂的問題。
估計同學要提出的問題有:
1、什么是“失物”?
2、小朋友們丟失了什么?他們認領了自身丟失的物品嗎?
3、“會心的微笑”是什么意思?
4、老師和張爺爺為什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露出了會心的微笑?
【教師引領】
研討亂扔垃圾的壞處。
【預設理由】
本篇課文與小朋友們的生活很接近,我要求同學自讀自悟,合作探究,教學中我還是偏重于以教師帶著同學學習為主的方式,體現教師教給同學學習方法的過程。尤其是當時情境的創設更能有助于同學對課文內容的了解
【教學過程】
師:(創設情境)小朋友們,該回家了,檢查檢查丟了什么東西沒有?
生:(沒反應過來)木然地望著我……
師:翻翻自身的口袋、包裹,看丟了什么?
生:(生明白,翻找)大聲說:“沒又丟,老師!”
師:真沒丟什么,再仔細找找!
(語氣:疑惑、肯定)
。ㄈw同學再找,似有所悟)
生1:老師,我的牛奶盒不見了!
生2:我的餐巾紙不見了!
。ㄕn堂一下活躍起來,所有同學爭相發言)
生3:我的礦泉水瓶不見了!
生4:我的花生殼不見了!
……
師:(提出裝滿垃圾的塑料袋)這么多的東西,那你們該怎么做?
生:佯裝領走物品?
師:小朋友們,告訴老師,現在你想說點什么?
生1:我知道什么是“失物了”,就是自身丟了的東西。
(真能干)
生2:我們以后要保護環境,不亂扔垃圾。
。ê馨簦
生3:丟了垃圾還要主動撿起來,不是自身丟的看見了也該撿起來。
。ú诲e)
生4:我們在學校也應該主動拾撿垃圾,讓學校更美麗!
師:(太棒了,掌聲送給她)這么一個熱愛學校的好小朋友,我們都應該向她學習,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應該將十一小的“彎腰行動”貫徹到底,做一個愛校如家的好小朋友。
師:小朋友們,學了這篇課文,還有什么不懂的,趕快提出來,小老師們可以展示自身了,要認真聽喲!
生:“會心的微笑”是什么意思?
師:誰來說說?
生:“會心的微笑”就是開心的微笑。
師:懂了嗎?繼續!
生:為什么老師和張爺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露出了會心的微笑?
師:誰知道?
生:我知道,因為同學們認回了自身的垃圾,改正了缺點,所以老師和張爺爺笑了。
師:同意他的意見嗎?(同意)繼續。
生:我認為是同學們知錯就改,所以老師和張爺爺才開心地笑了,
師:他哪個詞用得好?
生:“知錯就改”用得好。
師:不錯,老師也希望小朋友們在生活中能做一個知錯就改的好小朋友。
師:你們的問題提完了,小老師們真棒,邱老師有一個問題可沒搞懂,誰能幫幫我?
。ㄍ瑢W紛紛舉手)
生活中我們隨處亂扔垃圾,環境不美了,還有什么更不美了呀?
。ㄓ懻撚懻摚
生:我覺得我們自身的心靈更不美了。
師:(回答漂亮,掌聲送給她)還有嗎?
生:我們丟了垃圾,也把自身給丟了。
師:是呀!丟垃圾是小事,可我們在亂扔垃圾的同時也將自身美好的心靈丟掉了,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呀!
……
【教學反思】
好的預設彰顯著好的.生成時空,我們在課前預設時對文本進行深入地解讀,對同學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認真地分析,那教學必定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精彩的課堂肯定如約而致。課前的精心預設是為了教學的精彩,只要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好情境,在一般情況下保證自身的教學目標基本不變,教學流程基本不變,靈活機動地引領(組織、引導、激勵)同學在課堂教學中走探究之路,生成之花必定綻放,教學肯定精彩紛呈。
在《失物招領》這個片段的教學中,我就注重了精心的預設和情境的模擬再現,整個課堂一下子就活躍了起來,跟隨著同學的思路,我像裁縫一樣將他們的思路穿連起來,一步步引導他們進入下一個環節的學習,同學的發言精彩之至,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之深刻,使我欣喜不已,他們結合到學校環境的建設來認識到了自身行為的缺乏和今后的努力方向。之前我總以為一年級的小朋友認識不到問題的要害,喜歡代言,而在這個片段的教學中讓我深深地懂得了課堂上沒有發不起言的同學,只有不精心設計備課的老師才會出現課堂的冷場。預設中“研討亂扔垃圾的壞處”這個問題,盡管在預設時設計到了,我根本未曾想過同學回答得起,只是想假如他們認識不到,到時直接告訴他們就行了,原本這個問題就有一定的難度。可他們不只想到了,而且認識還那么深刻,這更讓我堅定了一個信念:精彩的教學源于精心的“預設”!生成之花在預設的土壤中綻放異彩!
一年級下冊語文《失物招領》教學設計 篇2
【課業設計】
一、你會寫嗎?
二、你認識這些詞語嗎?
排隊 參觀 準時 包圍 微笑 年級
結果:我認識______個詞。
【思維拓展】
一、比一比,再組詞,然后大聲地讀出你寫的詞
備( ) 認( 。 先( 。
各( ) 隊( ) 失( 。
二、你會讀這些有趣的詞嗎?再照樣子寫幾個出來
干干凈凈 高高興興 花花綠綠 __________ __________
很大很大 很多很多 很遠很遠 __________ __________
【挑戰奧賽】
找一找在校園里或你家附近有沒有“失物”,如果有,你是怎么處理?
一年級下冊語文《失物招領》教學設計 篇3
一、復習
1、開火車讀字卡,同桌組詞
2、指名讀字卡,然后指名組詞,自薦用上那個詞說句話。
3、小組內進行讀字、組詞、說話練習。
二、讀課文,感悟
1、齊讀第一自然段。
2、你知道了什么時間什么人去干什么?
3、植物園怎么樣?同學們參觀認真嗎?你怎么知道的?
4、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創設情境比比誰讀得更棒。注意“可”要讀出抑揚感。
5、接下來的3、4、5、6自然段朗讀,師讀旁白,學生只要讀說的一句話,但要結合敘述加進動作、表情等等。
6、小組內練習,師巡視指導。
7、各自讀第7自然段,說說如果當時是自己在場會怎樣想,怎樣做。
8、齊讀第8自然段,師提示“會心的微笑”處要讀得緩慢、高興。
9、討論“會心的微笑”是什么意思,適當擴展。
10、自薦讀,比比誰讀得更生動(從語音、語氣、表情等方面評價)。
11、各自讀課文,要求:完整、仔細,覺得有意思的地方多讀讀。努力讀出自己的最佳樣子。
12、反饋(選一兩個段落即可)。
三、指導寫字
四、評析
一年級下冊語文《失物招領》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的:
1.認識“失、級”等14個生字,會寫“同、工”等6個字。
2.積累詞句,感悟引號的特殊用法。
3.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的能力。
4.讓學生養成愛護環境衛生的好習慣。
教學流程:
一、揭示課題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道學習12課《失物招領》,請齊讀課題。
2.讀完課題,你有什么想問的嗎?(失物,招領?)
3.你最想知道什么?(誰丟失了東西?丟失了什么東西?丟失東西的人領回了自己的東西嗎?)那我們就讀課文吧,通過讀課文來解決這些問題。
二、初讀課文
1.朗讀課文,這些“失物”是什么?(小朋友丟的垃圾)
2.小朋友丟的垃圾怎么會變成失物呢?讓我們一起到植物園去看看吧。
三、自學課文
1.學生自由讀:先讀準字音,學習讀好輕聲音節,標好小節.
2.檢查自學情況:
課文共有幾小節?比比誰讀得正確。一人讀一段,一行一行地開火車讀,如果前一人讀錯了,后一人將此段再讀一遍。
四、講讀課文(1-2)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這一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告訴我們一年級的學生去植物園參觀)
教學生字“級 觀”
2.齊讀第一自然段.
3.同學們在植物園里搞了哪些活動呢?抽個別讀第二自然段.
(聽工人爺爺介紹每一種花草樹木)
教學認字“圍”生字“!敝攸c指導書寫筆順。(教學時可讓學生自主選擇當小老師進行)
五、講讀(3—8)自然段 1.當同學們參觀完植物園,準備回家時,唐老師說了什么話?請用“----“劃下來(學生自由讀(3—8)自然段)
2.出示唐老師的話:
唐老師是用怎樣的語氣說的?(解釋“嚴肅”)在什么情況下老師會嚴肅地說話?試著用嚴肅的語氣讀唐老師的話。(自由讀——抽個別讀——教師范讀——-齊讀)
3.小組合作學習:再讀(5—8)自然段,邊讀邊想邊議:到底有沒有同學丟失東西?“失物招領”中的“失物”本來是指什么?在本課是指的什么?
4.小組交流匯報。
(同學們確實丟失了東西,他們丟失的是隨手丟在草地上的垃圾。)并隨機進行朗讀指導。
5.小組再次合作學習:它們是怎樣被主人認領的呢?主人又是怎樣處理它們的呢?
6.小組交流匯報:
(他們一個個跑到唐老師面前,領回了自己的失物,向不遠處的果皮箱走去。)
7.唐老師和張爺爺互相望望為什么會“發出了會心的微笑”?“會心”是什么意思?想一想當時唐老師和張爺爺會怎么想,又會怎么說?
8.自由讀3—8自然段。練習讀得流利、有感情,注意體會輕聲的讀法。
9.分小組讀3—8自然段.
六、拓展延伸
1、跟大家一起學了《失物招領》這一課,我有一個問題想問大家,希望大家實話實說。假如你也參加了這次活動,你會丟失東西嗎?為什么?
2、學生交流。
檢查座位下有沒有“失物”。愛護環境是一種好習慣,希望同學們能自覺養成這種好習慣。
一年級下冊語文《失物招領》教學設計 篇5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本教學設計努力與學生生活相連,提供學生大量的語言實踐機會,并通過各種途徑,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在讀中自主發現,自主感悟,交流討論,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和合作精神。師生對話力求民主、平等,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和個性差異。
【教學目標】
1.認識“失”“級”等14個生字,會寫“同”“工”等6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聯系生活實際,養成愛護環境衛生的良好習慣。
4.積累詞句,感悟引號的特殊用法。
【教學重難點】
1.重點:識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難點:感悟引號的特殊用法。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生字詞卡片,課文插圖投影。
2.學生準備: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
1.小朋友們,我們班的值日生在教室里撿到了兩塊橡皮,請丟失的同學到老師這兒來認領。
2.揭題。剛才就叫“失物招領”。板書課題,生讀課題,指導學生讀準“失”的字音。誰知道什么叫“失物”?借給別人的東西叫不叫“失物”?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2課《失物招領》。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并畫出生字詞,多讀幾遍。
2.同桌交流相互讀課文。
3. 看,有14個字娃娃、詞語寶寶等著和我們交朋友,請自己讀一讀:
一年級 同學 參觀 圍著 工人 專心 準備 排隊 剛才 請 四十雙 各自
。1)學生自己拼讀。
(2)誰來讀?
。3)你發現它們的特點了嗎?
翹舌音:失、專、準、雙 后鼻韻:清 平舌音:才
。4)在字形上,你能記住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記住的?
換-換:情-清、認-隊
加-加:又+又=雙
減-減:洞-同
有一個偏旁沒有學過,這叫折文兒。認識了這個偏旁,“備”、“各”該怎么記?(加一加)
還有一個“級”字,我們在作業和課本上經?吹,早就記住了,是不是?
。5)讀讀帶有生字的詞、句?凑l最先和字娃娃、詞語寶寶成為最好朋友,一見面就能認出來。
4.讀課文
。1)誰來讀第一自然段?我們就從你這兒開火車讀。
學生開火車讀課文。
。2)現在同學們有信心想全班朗讀課文了,誰敢試一試?
一二學生試讀課文,師生評議讀得是否正確。
三、寫字
1.認識字形。出示“同”等六個字,說說怎樣記住它。
2.學寫字。學生觀察練習描紅,看誰寫的最漂亮,注意糾正學生寫字姿勢。
3.展示學生的優秀作品,教師點評。
一年級下冊語文《失物招領》教學設計 篇6
昨天,我講了《失物招領》(一年級下冊12課)這篇課文。課文主要講唐老師帶領同學們到植物園參觀,有學生將垃圾丟到草坪上,唐老師收集之后,讓學生認領,丟到垃圾箱里的事情,告訴同學們要保護環境,不能隨手丟垃圾。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較高,效果比較好,回想一下,有幾方面的原因。
首先,導入貼近學生的生活。
前兩天,班里有個小朋友丟了一本語文書,我在班里發動大家找,沒有找到。昨天,又一個小朋友洪歷展的語文書找不到了,告訴我之后,我很生氣,心里想一定是有個別學生惡作劇了,本想在班里發火,可想想又沒有任何證據,決定還是以情入手調查這件事。于是我對班里學生說,洪歷展丟了書很難過,讀書寫作業都很不方便,哪些小朋友拿錯了他的書,請還給他。但沒有結果。
剛好要講《失物招領》一課,看到課題,我想“失物招領”這個詞學生們明白是什么意思嗎?如果不明白,怎么講這一課呢?對,可以和班級發生的事情聯系在一起。我就替洪歷展寫了一份失物招領。大致內容是洪歷展丟了語文書,書是什么樣子的,封面上有什么。丟了書之后,給自己帶來了許多的不便。上課伊始,我就將這份失物招領給大家讀了一遍,然后貼到墻上,隨后我問學生,失物指的是什么?“失”什么意思?“物”呢?“招領”什么意思?學生都回答的很好。接著我又問,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新的課文,題目也是“失物招領”,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學生的思維非;钴S。隨后,我們一起學習課文,從課文中尋找答案,很順利。
其次,采用競賽的方式來識記生字。
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一會就坐不住了。我采用競賽的方式來學習,三個大組之間有了競爭,誰表現好,給誰哪一組加星星(在黑板上),同學們的積極性非常高。
第三,學完課文之后,聯系我們的生活,讓學生行動起來。
講完課文后,我問大家,草坪上的垃圾是怎么產生的`?學生說是小朋友們自己產生的。我又問,我們教室里的垃圾是誰產生的?學生說是自己班里的同學產生的。那我們生活中的垃圾是怎么產生的呢?學生發言很積極。我又問,這些垃圾都到哪里去了呢?播放一段視頻,垃圾倒垃圾中轉站之后又被分類送到不同的地方,可回收的被再利用,不可回收的被壓縮填埋。有的垃圾很不容易被分解利用?赐旰螅瑢W生明白了垃圾來自生活,回歸自然。不會消失,要保護好環境。
下課后,有不少學生圍著大屏幕,還想再看看垃圾的回收過程,舍不得散開。
一年級下冊語文《失物招領》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失、級”等14個生字,會寫“同、工”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養成愛護環境衛生的習慣。
【教學重點】字詞的讀寫。
【教學難點】養成愛護環境的習慣培養。
【教學準備】相關課件、錄音。生字卡片。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直接揭題,啟發談話
1、板書課題:
失物招領。
學習“失”,啟發談話:
你覺得什么是失物招領?一般情況下會領什么樣的東西?
2、今天課文中會讓失物招領處領的是什么呢?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按要求自由朗讀課文:
課件出示要求:
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標標劃劃。思考今天的失物招領處招領的是什么?用線劃劃。
2、小組合作完成剛才的要求。
3、全班交流:
互相提醒容易讀錯的字。
4、鞏固字音:
、拧〕鍪旧郑
開火車認讀。
、啤∽觥罢O果”的游戲:
復習生字詞。
三、自主發現,自主交流
1、小組合作學習:
⑴ 學習任務:
、佟〗o小伙伴提一個問題:
在你的問題中可以用“什么”、“為什么”或“怎么樣”等詞。
② 對小伙伴的話進行評價。
、啤『献鞣绞剑
組長組織大家圍繞上述任務學習、交流。
、恰R報交流(教師根據學生交流的內容隨機出現句子或段落進行討論,交流,朗讀)。
2、全班交流:
、拧‘攲W生提出“失物是指什么?”時,學生自主交流,朗讀第六自然段。
⑵ 當提出“失物的主人是誰?”時,在交流的過程中,出示插圖,引導學生說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練習朗讀1~3自然段。
⑶ 當提出“同學們為什么說自己沒丟東西?”時,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引讀第五自然段。
。ㄍ瑢W們確確實實不指導自己丟失了東西,四十雙眼睛怎么樣?四十張小嘴怎么樣?不一會兒,四十張小嘴怎么樣?)
指導朗讀第五自然段,讀出驚奇的樣子。
、取‘攲W生提出“同學們怎么樣認領失物?”時,在交流的過程中,啟發想象:
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位,你當時會想些什么?抓住“臉紅了”“一個個”指導朗讀。
、伞‘斕岢觥袄蠋熀蛷垹敔敒槭裁磿l出會心的微笑”時,在交流、朗讀的過程中引導孩子練習說話:
老師和張爺爺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
3、朗讀全文:
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四、聯系生活,拓展延伸
1、你參加過旅游等集體活動過嗎?你有過和書上孩子一樣的經歷嗎?
2、在校園里、街道上、自己的家里或家附近有沒有象書上所寫的“失物”?如果有,你將如何行動?
3、表揚一批平時做的好的小朋友,結合大隊部提出的衛生獎章給孩子頒發獎章。
第二課時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自由讀
2、指名讀
3、齊讀,說說這篇課文讓你明白了什么?
二、復習鞏固字詞
1、出示不帶拼音的字進行認讀。
2、顯示紅色的生字,學生采用適合自己的方式進行記憶字型。
3、做“走迷宮”的游戲復習生字。
三、指導寫字
重點指導“同、專、隊”。
四、實踐活動
1、指導學生積累詞語:
、拧〕鍪菊n后“讀讀比比”,指名讀。
、啤⌒〗M交流比比讀讀:
說說發現了什么?
⑶ 全班交流:
說說每組字的不同之處。
2、把這個故事說個別人聽。
3、畫畫想象中的地球環境。
一年級下冊語文《失物招領》教學設計 篇8
【學習目標】
1、認識“失、級”等14個生字。會寫“同、工”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養成愛護環境衛生的習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2、初步了解要養成愛護環境衛生的習慣。
3、認識14個生字,能基本會讀。
4、會寫“同工”兩個字。
〖教學過程〗
一、課件展示課文圖
一年一班的小朋友去植物園參觀,有一件小事教育了他們,你想知道嗎?
引出課題《失物招領》
。ㄗ寣W生說說什么是失物招領)
二、自讀課文
1、分好小節。
2、劃出帶識字的詞語。
3、讀通課文要求聲音響亮。
三、交流反饋
1、課件出示生字:
失 級 同 觀 圍 工 專
準 備 隊 才 請 雙 告
開火車檢查,男女分組讀。
2、檢查課文朗讀:
分小節指名讀,并從中劃出難讀好的詞、句進行集體針對性練習。
四、學習1、2小節
1、自讀1、2小節:
了解課文寫了哪些人,植物園是怎么樣的?
參觀的基本情況。
2、師問:
從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專心”、“參觀”兩詞體現集體性觀念強,引導學生據詞想像。
4、指名讀,齊讀,讀:
好很大很大 很多很多(并展示植物園課件)。
5、植物園、園林工人要求學生讀好這些詞。
五、學習兒歌
1、造句識字或讀句子識字。
2、用“準備”造句:
我準備送還鳥蛋。
小松鼠準備種松果。
鴨先生準備掃小路。
我們準備回家了。
3、學習會讀字:
、拧】ㄆx。
⑵ 在課件上展示換個地方認字的詞語:
失主 年級 同伴 觀眾 圍棋
工人 專心 準備 排隊 才人
請客 雙手 各位
4、寫字:
同 工:
⑴ 放手讓學生看“口”的位置,“工”的位置。
、啤土曔\筆。
⑶ 自己公寫兩上。
、取≡谡故九_下評點。
⑸ 同字和回字比較,工字可以從什么字變過來。
5、總結。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進一步認識“失、級”等14個生字,會寫“專、才、級、隊”4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知道不能隨手扔東西,養成愛護環境衛生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卡片認讀。
2、形近字比較:
先──失 洞──同 現──觀
江──工 去──專 人──隊
木──才 青──請 格──各
堆──推──準
二、學習3、4小節
1、“三個一群”、“五個一伙”的詞語要求在讀中強調。
聯系實踐說說三個一群,五個一伙是什么樣的場面。
2、讀好唐老師的話(教師范讀,告訴同學丟了的東西來拿叫認領):
學生模仿老師的語氣讀
3、2、3小節采用師生合作讀:
抓住感嘆號,喊讀好學生的回答,以及內心的困惑。
4、小組和小組合作練習,前后桌同學練習。
5、小結:
小朋友,這件事情你們想到了嗎?
三、學習6、7、8小節,深化養成習慣教育滲透
1、請小朋友讀好第6小節(指名讀)。
2、集體劃出唐老師說的丟了的東西是什么?課題中的“失物”指什么的句子,并讀一讀,想一想指什么。
3、他們是怎么做的,在第7小節中寫出來了,自己齊讀7小節。
4、“失物”的雙引號告訴我們這不是真正丟失的,而是隨手扔的垃圾,這以用引號告訴我們區分真正的“失物”認識雙引號。
5、你們平時有這樣的“失物”吧,讀到這些地方,現在你們說該怎樣做可以不讓自己亂丟垃圾,出點子。
6、想想唐老師和張爺爺的微笑在無聲表揚小朋友什么?
7、體會讓人看懂的表情:
高興、會心的微笑的區分。
四、朗讀全文
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你身邊或你自己有過這樣的情況接下去你知道怎么做了嗎?
五、寫字指導
專:觀察第三筆豎折折,豎寫得向左斜一點。
才:橫的位置
隊:雙耳旁要高小。
級:通過紅、奶的遷移進行。
學生試練習,教師評點,比賽誰的字位置寫得好。
六、實踐活動
找“失物”:
找一找在校園里或自己家附近有沒有“失物”,如果有,就將他們扔到果皮箱里。
【板書設計】
12、失物招領
“失物”──垃圾
“招領”──不能亂丟
爭當文明好少年
一年級下冊語文《失物招領》教學設計 篇9
【教學預設】
師: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師要求學生分小組學習,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估計學生要提出的問題有:
1、什么是“失物”?
2、孩子們丟失了什么?他們認領了自己丟失的物品嗎?
3、“會心的微笑”是什么意思?
4、老師和張爺爺為什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露出了會心的微笑?
【教師引領】探討亂扔垃圾的壞處。
【預設理由】
本篇課文與孩子們的生活很接近,我要求學生自讀自悟,合作探究,教學中我還是偏重于以教師帶著學生學習為主的方式,體現教師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的過程。尤其是當時情境的創設更能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了解
【教學過程】
師:(創設情境)孩子們,該回家了,檢查檢查丟了什么東西沒有?
生:(沒反應過來)木然地望著我……
師:翻翻自己的口袋、包裹,看丟了什么?
生:(生明白,翻找)大聲說:“沒又丟,老師!”
師:真沒丟什么,再仔細找找!
(語氣:疑惑、肯定)
(全體學生再找,似有所悟)
生1:老師,我的牛奶盒不見了!
生2:我的餐巾紙不見了!
。ㄕn堂一下活躍起來,所有同學爭相發言)
生3:我的礦泉水瓶不見了!
生4:我的花生殼不見了!
……
師:(提出裝滿垃圾的塑料袋)這么多的東西,那你們該怎么做?
生:佯裝領走物品?
師:孩子們,告訴老師,現在你想說點什么?
生1:我知道什么是“失物了”,就是自己丟了的東西。
(真能干)
生2:我們以后要愛護環境,不亂扔垃圾。
(很棒)
生3:丟了垃圾還要主動撿起來,不是自己丟的看見了也該撿起來。
。ú诲e)
生4:我們在學校也應該主動拾撿垃圾,讓校園更美麗!
師:(太棒了,掌聲送給她)這么一個熱愛學校的好孩子,我們都應該向她學習,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應該將十一小的“彎腰行動”貫徹到底,做一個愛校如家的好孩子。
師:孩子們,學了這篇課文,還有什么不懂的,趕快提出來,小老師們可以展示自己了,要認真聽喲!
生:“會心的微笑”是什么意思?
師:誰來說說?
生:“會心的微笑”就是開心的微笑。
師:懂了嗎?繼續!
生:為什么老師和張爺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露出了會心的微笑?
師:誰知道?
生:我知道,因為同學們認回了自己的垃圾,改正了缺點,所以老師和張爺爺笑了。
師:同意他的意見嗎?(同意)繼續。
生:我認為是同學們知錯就該,所以老師和張爺爺才開心地笑了,
師:他哪個詞用得好?
生:“知錯就改”用得好。
師:不錯,老師也希望孩子們在生活中能做一個知錯就改的好孩子。
師:你們的問題提完了,小老師們真棒,邱老師有一個問題可沒搞懂,誰能幫幫我?
(學生紛紛舉手)
生活中我們隨處亂扔垃圾,環境不美了,還有什么更不美了呀?
。ㄓ懻撚懻摚
生:我覺得我們自己的心靈更不美了。
師:(回答漂亮,掌聲送給她)還有嗎?
生:我們丟了垃圾,也把自己給丟了。
師:是呀!丟垃圾是小事,可我們在亂扔垃圾的同時也將自己美好的心靈丟掉了,愛護環境,人人有責呀!
……
【課后反思】
好的預設彰顯著好的生成時空,我們在課前預設時對文本進行深入地解讀,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認真地分析,那教學必然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精彩的課堂必定如約而致。課前的精心預設是為了教學的精彩,只要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好情境,在一般情況下保證自己的教學目標基本不變,教學流程基本不變,靈活機動地引領(組織、引導、激勵)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走探究之路,生成之花必然綻放,教學必定精彩紛呈。
在《失物招領》這個片段的教學中,我就注重了精心的預設和情境的模擬再現,整個課堂一下子就活躍了起來,跟隨著學生的思路,我像裁縫一樣將他們的思路穿連起來,一步步引導他們進入下一個環節的學習,學生的發言精彩之至,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之深刻,使我欣喜不已,他們結合到校園環境的建設來認識到了自身行為的不足及今后的努力方向。之前我總以為一年級的小朋友認識不到問題的要害,喜歡代言,而在這個片段的教學中讓我深深地懂得了課堂上沒有發不起言的學生,只有不精心設計備課的老師才會出現課堂的冷場。預設中“探討亂扔垃圾的壞處”這個問題,盡管在預設時設計到了,我根本未曾想過學生回答得起,只是想如果他們認識不到,到時直接告訴他們就行了,本來這個問題就有一定的難度?伤麄儾粌H想到了,而且認識還那么深刻,這更讓我堅定了一個信念:精彩的教學源于精心的 “預設”!生成之花在預設的土壤中綻放異彩!
一年級下冊語文《失物招領》教學設計 篇10
《失物招領》教學反思
《失物招領》一文主要講了一年級一班的唐老師帶領學生到植物園參觀,在吃飯時亂扔垃圾,老師用失物招領的方式教育學生,讓學生領回了垃圾,旨在讓學生從文中受到啟發,反思個人行為,養成愛護環境衛生的好習慣。
當講到文中的小學生都把垃圾撿回垃圾箱去時,我環顧教室,說:“我們班也有很多失物需要招領,你們瞧,很多同學的桌子底下,腳底下就有很多垃圾……”正當我要進行一番長篇大論的教育告訴學生我們班級也是我們學習和生活的大家庭,我們要象愛護自己的家一樣愛護自己的教室,保持整潔干凈的環境,而大家也心情舒暢?蛇沒等我接下去說,只見我們兩位小女孩不約而同地彎腰拾起旁邊的廢紙,走向了垃圾簍。全班同學看見了,大家都蹲下來把地上和抽屜里的垃圾撿起來,排起了長隊,紛紛把廢紙扔進垃圾簍。
我感到很意外也很驚喜,腦海中閃現出一首古詩的兩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薄鞍駱拥牧α渴菬o窮的,”同學們在讀文中感悟到亂扔垃圾的羞愧,愛護環境衛生的可貴,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表明他們都愿意為環境保護盡一份自己微小的力量。
還學生一個展現自己的舞臺──教學《失物招領》一課有感
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貴駟小學 王靜芳
一般在下午上語文課,是我最頭痛的,因為孩子們在這個時間要么萎靡不振,要么小話不斷。而那天正好在下午第一節上《失物招領》。怎么辦?我毫不猶豫地采取了小組比賽的形式!拔覀儽纫槐饶囊恍〗M能奪得今天得最佳小組,好不好?”“好!”一番激勵之后,孩子們的似乎已經準備好進入學習狀態,我開始了正常的課堂教學。
齊讀課題,初讀課文,多種形式讀準生字字音后,我讓學生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交流記憶生字的方法!昂茫罹实谋荣愰_始了!趕快把你們小組最簡便,最有趣的記字方法告訴大家,你們組就得一個小蘋果!”一時間,學生個個躍躍欲試,小手如林。加一加,減一減,合一合,猜字謎,編故事種種方法紛紛涌現?纯磿r間已過去一半,我還有讀通課文的任務沒有落實呢,不禁有些急躁!拔矣米円蛔兊姆椒ㄓ洝。”第二小組代表徐威威站起來說,“我們前兩天剛學了 ‘向’,把‘向’的一撇去掉,在里面加一橫,就變成了‘同’!薄皩!”我在黑板上寫下“向”這個字。“向,方向的向,同,一同的同!毙焱區別了它們組了詞。我在他興奮的目光下給他們這組加了一個小蘋果。“老師,我們有,回去的回,把下面一橫搬到中間這個口的上面來,變成了同,同時的同!狈阶袑幍幕卮鹱屛矣行┮馔,我馬上寫上了“回”,欣喜之余不忘給他們加上一個小蘋果!昂,其他字可以怎么記呢?”我急于完成教學任務緊追了一句,況且“同”字的字形也實在是簡單。“老師,老師,我們還有……”“老師,我也有別的方法!碑敃r,學生似乎對這個很感興趣,竟有學生站起來,把手舉得高高的。我有些無奈地看著他們。“好,你說。”我點了第三小組的錢地。“樹洞的洞字,把它去掉三點水,就成了同,同學的同!闭鏇]想到,你們這組的課外識字還真多,用這種減一減的方法,也記住了這個字。”我馬上給他們組加上了一個小蘋果!袄蠋煟覀兘M也有自己的識字方法,織網的網,去掉里面的兩個‘ ’,加上一橫和一個口,就是同,同意的同。”周歡已經迫不及待地沖口而出了。我不禁有些驚愕,備課時我可沒有想到這么多啊!甚至我還不知道學生認識“回”“洞”“網”這幾個字!──課本中還沒學呢!
【教后反思】
應該說,上完以上環節,我在喜出望外的同時也真的驚出了一身的冷汗!如果我一味地牢牢控制住教學時間,沒有讓學生表達完,我將錯過一場多么精彩的表演!我又將新課程的理念置于何處呢?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和學生學習自主性的體現
雖然新課程提出,教師的角色要轉變,要以學生為主,但一直以來,我們總免不了習慣于主體是教師,學生是客體,使學生完全處于一種被動狀態,他們的學習活動制約于主體預設的框架之中,其最終結果是導致了兒童主體精神的缺失與淪落。在教師們每日進行著的課堂教學中,教學實施的過程成了“教案劇”的演繹,一切盡在“執行與落實”之中,甚至教師為了完成目標而完成目標,從而完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
反思今天的教學,已不能再簡單地理解成傳統意義上的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教學的流程也不再是簡單地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指導者,而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如何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應當尊重和相信學生,善于傾聽學生,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時間,給學生足夠的展示空間。只有為學生搭建起足以任他們舞蹈的舞臺,學生才能展現出他們的精彩!我們的教學也才能充滿活力,充滿個性。
二、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愿望
教師作為教學過程的組織者,不僅擔負著組織課堂教學的任務,更要努力使學生樂學、善學。
試想,如果本節課我在上課伊始不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教學中沒有采用小組競賽的方式,學生會有如此活躍的思維,如此精彩的發言嗎?答案似乎應該是否定的。
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適宜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催放學生的智慧,撞擊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愿望,方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實踐重于理論──《失物招領》教學有感
遼寧省葫蘆島市連山區金星中心小學 王 莉
一、教學前的苦惱
眼看到了講12課《失物招領》了,正想怎樣把這節課的內容講好,讓同學們能夠理解課文中的詞語,課文內容,尤其是課文中“失物”一詞和使同學們真正體會到應該養成愛護環境衛生的好習慣。
為了達到新課改要求,自由、自主、創新式學習方式,光靠讀課文是遠遠達不到理想中的效果,就我們農村的條件來說沒有實踐中的植物園或花園或是與教材中相似的地方。哎!這一篇課文讓我傷透了腦筋,就在我苦惱該怎樣講好這一課的時候,校長通知明天上午看電影,我靈機一動,有了好的實踐條件(當然它不比植物園、公園,但我想教育的效果會一樣的)。就這樣我安排好同學們,并作了一些交待,放學了。
二、課前實踐對課文理解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第二天上午前兩節課,同學們在津津有味的邊看電影,邊吃看他們帶來的食品,看完電影同學們站好排,回到教室準備上課,有的同學把自己的垃圾袋拿回來扔到垃圾筒里,而有的同學把垃圾袋丟在了“電影院”,我把丟在那的垃圾袋撿了回來。
上課鈴響了,我拿著同學丟掉的東西進了教室,到了教室,非常嚴肅地說:“同學們,在看完電影的時候,教師撿了一些東西,是哪些同學丟的,請到我這兒來認領。”
這時同學們都相互看看,齊說:“老師,我沒丟東西!薄安!有幾名同學丟東西了。”說完我拿出撿到的垃圾袋,每個袋里裝著雪糕紙,瓜子皮,汽水瓶,糖紙。這些東西是誰丟的?”
問完之后,幾名同學不好意思的站起來,分別認領了他們的垃圾袋,把它扔到了垃圾筒里,然后,幾名愛發表意見的同學談起亂扔東西是不好的,應該養成愛護環境衛生的好習慣。
我便借機提出:“失物”一詞,讓同學解釋,結果全班同學舉手爭先恐后的回答問題。
看著同學們爭先恐后的舉手發言,我欣慰的想總算沒有白費我的良苦用心,我微笑地說:“這節課,我們學習12課《失物招領》看一看課文中的失物是什么?
三、小結
通過前面發生的事進而聯系課文內容,學生們對課文和詞語的理解,有了一個很大的飛躍,教學前做充分的準備會給教學帶來很多方便,給學生充分的發揮空間和坦然課文的容易性,更使學生對學習語文會產生濃厚的興趣。
《失物招領》教后有感
浙江省桐鄉市濮院鎮小 顧建芬
一年級下冊第12課有篇課文題目叫《失物招領》,講的是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植物園參觀。在午間休息時,孩子們吃自己帶的午飯和水果。準備回家時,老師和園林工人張爺爺把孩子扔的垃圾當作失物,讓他們領了回去扔進了垃圾箱。
那天,剛一上課,“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第12課《失物招領》!蔽以捯魟偮,一個同學就忙站起來問“什么叫失物招領?”“小朋友們,失物招領就是……!保ㄎ覝蕚淞宋覀儼嗌蟼星期王文菲同學在三中老門口撿到一個錢夾,交到學校大隊部,歸還失主的事)我話沒說完,一個同學說老師地上有一張紙頭,我撿起來一看,是一篇小作文的草稿,是寫他過生日的事,而且寫得還不錯。我想這不是現成的失物嗎?而且跟課文的內容十分符合。這張紙撿得真是時候,我何不來個現場的失物招領呢。我就說:“小朋友們,老師現在撿到一篇作文的草稿,大家請看,我把手中的紙揚了一揚,這就是失物呀。是誰丟的誰就是失主,請失主快來把它領回去吧?”同學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說不是我的。我怕丟得同學不知道,又說:“這篇作文寫得還不錯呢!我給大家讀一讀:今天,我非常開心,因為今天是我8歲的生日。爸爸媽媽給我買了一個好大的蛋糕,上面有我最愛吃的奶油和水果,真是太棒了。我還收到了很多好朋友的祝福和禮物,我好開心。 @是誰丟得呢?快來領回去吧”可是沒想到還是沒有人認領。這時施倫論說可能是王剛或劉棟的,因為紙頭在他們的桌子下面。可他們也不承認,我只好作罷。我轉念一想,可能是我最近對學生亂扔紙頭管的比較嚴,所以他們不敢承認。就說:“就讓這件失物暫時放在老師這兒,請失主盡快來認領。老師不會因為他不小心扔紙頭而批評的。希望他是個勇敢的孩子,老師等著他。”
上課時間短,我也只有抓緊時間上課了。但這件事整個上午我都揮之不去,縈繞心頭。我多么希望我的學生能勇敢地到辦公室來對我說:“老師這張紙是我丟的,我來把它領回去。”可一個上午過去了,還是沒人來。
下午,我在批學生作文的時候,竟然批到了這篇小作文,我連忙翻到封面去想看看到底是哪個小家伙讓我這么好找。原來是劉棟,那孩子文靜,不太愛說話,有點內向,我上午當著全班小朋友的面問他,憑他內向的性格,有愛要面子,肯定怕我批評,所以不敢承認。我連忙把他請進了辦公室,和藹親切地先跟他聊了聊一些學習生活的情況,接著問他什么時候生日,怎么過的。他顯然知道了我的用意,低著頭小聲地說:“對不起,老師。那張紙頭是我丟的!甭牭竭@兒我真是開心地笑了。我把紙頭拿出來,還給他說:“物歸原主,你寫得很好,繼續加油哦!彼斐鲈居悬c緊張在扯衣角的手,領回那張草稿紙,我分明看見了他臉上燦爛的笑。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我發現劉棟學得比以前更認真了,作文也越來越有進步了。我在想:如果當時我把劉棟叫進辦公室里來,不是和風細雨地跟他聊,而是疾風驟雨地批評他,我想,他那只膽怯的手永遠都不會伸出來把那草稿紙領回……我們班的“失物”可能會越來越多。
《失物招領》教學反思
山東省威海市統一路小學 孫淑正
從學校到家里,從家里到校外我們的學生每天都可以接觸到垃圾。因而,垃圾對他們而言并不陌生。從這堂課中我總結出這么幾個方面:
一、整體設計思路有新意
教學中創設交際的情境,如中央電視臺《實話實說》節目,由老師擔任主持人,學生做現場來賓,先交流自己的發現:問題一:你家里的垃圾有哪些?問題二:它們是怎么來的?問題三:你家里的垃圾怎么處理的?并談談自己的想法。
二、課前調查,積極準備
于是我在上這堂課前,先是布置學生回家去調查一下,你家里或者是家旁邊的垃圾。我給學生出了這么幾個問題,讓他們按照這幾個問題去展開調查。問題一:你家里的垃圾有哪些?問題二:它們是怎么來的?問題三:你家里的垃圾怎么處理的?而且我還告訴學生,對于這幾個問題如果你自己沒注意過的話,可以向家里的人詢問。
三、親自實踐,感受深刻
在這堂課前兩個晚上我是讓學生回家去調查家里的垃圾。但我為了讓學生對身邊的垃圾有更為深刻的了解,在上這堂課前20分鐘,我又讓學生拿著他們從家里帶來的袋子去找一找我們校園里的垃圾。上課了,我看到學生都拾到了很多的垃圾。為什么要讓學生去撿垃圾,目的有兩個:一、讓學生親自實踐,明白我們身邊的垃圾很多很多,我們需要時時的不去亂丟垃圾。二、我們用什么辦法去處理垃圾。對于第一個目的,學生的了解可以說是非常深的,當他們看到那么多的同學都撿到那么多的垃圾時,他們就明白我們身邊的垃圾實在太多了。也知道如果我們每個小朋友都亂丟一張紙,我們的身邊就非常的臟了。對于第二個目的,學生感受更深,當時我問學生打算如何處理時,有許多學生開始說我們把垃圾扔到垃圾筒。于是我讓一些同學去扔,但沒幾個,教室的垃圾筒就滿了。這時我又問他們“這時我們又該把垃圾怎么處理?”這時學生又提出可以把垃圾扔到學校的垃圾箱里。那時我就問學生,那么我們整個社會上又有那么多的垃圾,我們該把垃圾怎么處理呢?這時學生就積極動腦想各種各樣的辦法。其中也不乏非常好的辦法,比如有個學生就提出把垃圾進行處理,生產出有用的產品。經過撿垃圾,處理垃圾這樣一個過程,學生認真動腦,積極發言,親身體驗。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產生了激烈的碰撞,把整個課堂的氣氛推向了高潮。學生也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四、存在的問題
當然在這堂課上也存在不少的問題。問題一:學生對于自己要表達的觀點表達不夠清楚。這主要是在讓學生說一說處理垃圾的辦法的時候,學生把辦法說不清楚。問題二:讓一年級學生學會提問有一定的困難,教師要善待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鼓勵學生敢提問,并逐漸會提問,這種能力形成需要長期耐心的指導。
一年級下冊語文《失物招領》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認識“失、級”等14個生字,會寫“同、工”等6個生字,引導學生進一步自主識字并感悟形聲字的構字規律。
2.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講究衛生,愛護環境的習慣。
教學重點
識字,有感情朗讀課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設疑導入,揭示課題
1.出示書上第二幅圖: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都有誰?他們在干什么?
2.教師小結:這是一年一班小朋友在春游時發生的一件事,為什么老師的手里會拿著一個垃圾袋呢?學了今天的課文,你就知道了。(板書課題)
3.找學生讀課題,認讀“失”字,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失物招領”。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3.檢測反饋:指名讀課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師生共同評價。
4.輕聲讀課文,要求把句子讀通順,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想一想:讀后知道了什么。
三、再讀課文,認記生字
1.自由讀課文,找出自己不熟悉的生字,讀一讀,記一記。
2.同桌相互考一考,看是否記住了字音,再互相說一說怎樣記住字形。
3.檢測學生學習生字情況。
(1)讀準字音:借助拼音讀生字。(教師強調讀準后鼻音:同、工、請、雙;前鼻音:觀;翹舌音:失、專、準;平舌音:才)
(2)巧記字形:交流識記字形的方法。(引導學生說出在哪里見過這個字;用什么辦法記住生字;如熟字帶生字的方法:失—先觀—現工—江準—推,熟字加偏旁或去偏旁的方法:人—隊又—雙青—請見—現格—各比較“洞—同請—青各—格”感悟形聲字的構字規律)
(3)理解字意:練習用“級、同、工、專、隊、才”組詞說話。
(4)再現檢測:去掉拼音,練讀生字、詞語、句子(自由讀、開火車讀)
詞語:班級同學周圍排隊請進準備
句子:①放學了,三年級二班的同學,在操場站好排,準備回家。
②剛才同學們還圍在老師身邊,上課鈴聲一響,他們就馬上回到各自的座位上。
4.復習鞏固:形近字比較,完成書后練習:讀讀比比
認(認真)準(準備)先(先進)各(各自)
隊(少先隊)難(難題)失(失去)備(備課)四、指導書寫,強化記憶
學習寫“同、工、!
1.觀察思考:看清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寫這三個字應注意的問題。
2.引導學生書空筆順。
3.教師范寫。
4.學生描紅、練寫。
五、布置作業
讀課文并思考:課文中的“失物”指的是什么?這些“失物”的主人是誰?失物是怎樣被主人認領的?主人又是怎樣處理它們的呢?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激趣讀文
1.出示字詞,鞏固字音。
讀字詞并選擇一個字(要求會寫的字)組詞并說一句話。
字詞:年級同學專心準備觀圍工隊剛才請雙
2.說出圖意,理清線索。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圖中的內容。
3.失物是怎樣被主人認領的?主人又是怎樣處理它們的呢?這節課繼續學習《失物招領》,請小朋友們到課文中去找答案。(學生自由讀文)
二、精讀課文,朗讀感悟
1.學習課文1、2自然段。
(1)讀文思考:前兩個自然段寫了什么內容?
(2)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前兩個自然段的內容。
(3)理解“很大很大、很多很多”,照樣子再說出一些這樣的詞語。
(4)理解“專心”,用“專心”說一句話。
(5)感情朗讀
2.學習課文3—6自然段。
(1)文中“失物”指的是什么?他們的主人是誰?你是怎樣知道的?引導學生讀課文第3和第6自然段。
學生自主讀文,找答案。
匯報交流,引導學生結合書上插圖(一)說一說,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說出自己的感受。
(2)聽了陳老師的話,一年一班的小朋友是怎樣做的?
指導朗讀4、5自然段,讀出陳老師嚴肅的語氣(教師范讀第4自然段),讀出一年一班小朋友驚奇的樣子。
3.學習課文7、8自然段。
(1)失物是怎樣被主人認領的?主人又是怎樣處理它們的呢?引導學生讀課文7、8自然段。
(2)為什么有的同學臉紅了?生活中有沒有臉紅的時候,應該帶著怎樣的心情讀第7自然段。(學生練習—指名讀—師生共同評價)
(3)理解“會心的微笑”意思,用什么語氣、表情讀第8自然段。
(4)為什么老師和張爺爺發出了會心的微笑?引導學生拓展、想象,用因為“老師和張爺爺看到……看到……所以,他們發出了會心的微笑”句式進行說話訓練。
三、聯系生活,拓展延伸
1.想一想,說一說在你們集體出游的活動中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2.在校園里、街道上或自己家附近有沒有失物,如果有,你將如何行動?
3.教師小結: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人人爭當環保小衛士。
四、指導書寫
學習寫“才、級、隊”
板書設計
失物招領
保護環境
教學反思
在《失物招領》的教學中,我注重了精心的預設和情境的模擬再現,整個課堂一下子就活躍了起來,跟隨著學生的思路,我像裁縫一樣將他們的思路穿連起來,一步步引導他們進入下一個環節的學習,學生的發言精彩之至,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之深刻,使我欣喜不已,他們結合到校園環境的建設來認識到了自身行為的不足及今后的努力方向。之前我總以為一年級的小朋友認識不到問題的要害,喜歡代言,而在這個片段的教學中讓我深深地懂得了課堂上沒有發不起言的學生,只有不精心設計備課的老師才會出現課堂的冷場。預設中“探討亂扔垃圾的壞處”這個問題,盡管在預設時設計到了,我根本未曾想過學生回答得起,只是想如果他們認識不到,到時直接告訴他們就行了,本來這個問題就有一定的難度?伤麄儾粌H想到了,而且認識還那么深刻,這更讓我堅定了一個信念:精彩的教學源于精心的“預設”!生成之花在預設的土壤中 綻放異彩
一年級下冊語文《失物招領》教學設計 篇12
從學校到家里,從家里到校外我們的學生每天都可以接觸到垃圾。因而,垃圾對他們而言并不陌生。從這堂課中我總結出這么幾個方面:
一、整體設計思路有新意
教學中創設交際的情境,如中央電視臺《實話實說》節目,由老師擔任主持人,學生做現場來賓,先交流自己的發現:問題一:你家里的垃圾有哪些?問題二:它們是怎么來的?問題三:你家里的垃圾怎么處理的?并談談自己的想法。
二、課前調查,積極準備
于是我在上這堂課前,先是布置學生回家去調查一下,你家里或者是家旁邊的垃圾。我給學生出了這么幾個問題,讓他們按照這幾個問題去展開調查。問題一:你家里的垃圾有哪些?問題二:它們是怎么來的?問題三:你家里的垃圾怎么處理的?而且我還告訴學生,對于這幾個問題如果你自己沒注意過的話,可以向家里的人詢問。
三、親自實踐,感受深刻
在這堂課前兩個晚上我是讓學生回家去調查家里的垃圾。但我為了讓學生對身邊的垃圾有更為深刻的了解,在上這堂課前20分鐘,我又讓學生拿著他們從家里帶來的袋子去找一找我們校園里的垃圾。上課了,我看到學生都拾到了很多的垃圾。為什么要讓學生去撿垃圾,目的有兩個:一、讓學生親自實踐,明白我們身邊的垃圾很多很多,我們需要時時的不去亂丟垃圾。二、我們用什么辦法去處理垃圾。對于第一個目的,學生的了解可以說是非常深的,當他們看到那么多的同學都撿到那么多的垃圾時,他們就明白我們身邊的垃圾實在太多了。也知道如果我們每個小朋友都亂丟一張紙,我們的身邊就非常的臟了。對于第二個目的,學生感受更深,當時我問學生打算如何處理時,有許多學生開始說我們把垃圾扔到垃圾筒。于是我讓一些同學去扔,但沒幾個,教室的垃圾筒就滿了。這時我又問他們“這時我們又該把垃圾怎么處理?”這時學生又提出可以把垃圾扔到學校的垃圾箱里。那時我就問學生,那么我們整個社會上又有那么多的垃圾,我們該把垃圾怎么處理呢?這時學生就積極動腦想各種各樣的辦法。其中也不乏非常好的辦法,比如有個學生就提出把垃圾進行處理,生產出有用的產品。經過撿垃圾,處理垃圾這樣一個過程,學生認真動腦,積極發言,親身體驗。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產生了激烈的碰撞,把整個課堂的氣氛推向了高潮。學生也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四、存在的問題
當然在這堂課上也存在不少的問題。
問題一:學生對于自己要表達的觀點表達不夠清楚。這主要是在讓學生說一說處理垃圾的辦法的時候,學生把辦法說不清楚。
問題二:讓一年級學生學會提問有一定的困難,教師要善待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鼓勵學生敢提問,并逐漸會提問,這種能力形成需要長期耐心的指導。
一年級下冊語文《失物招領》教學設計 篇13
一、背景材料
這篇課文寫的是小學生現實生活中的一件事。想一想:你所在的這所學校有過這樣的事嗎?這篇課文的題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亂仍的垃圾,課文里卻稱作“失物”,為什么呢?這些“失物”的主人是誰呢?主人又是怎樣處理它們的呢?
二、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課文錄音及插圖。
三、本課的教學重點
養成愛護環境衛生的習慣。
四、學習目標
1、認識“失”、“級”等14個生字,會寫“同”、“工”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養成愛護環境衛生的習慣。
五、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ㄒ唬、播放錄音,揭示課題
同學們,紅領巾廣播站開始廣播了,大家注意聽,播音員說了些什么?(播放錄音:同學們,剛才張爺爺撿到一些東西,是哪些同學丟的,請到我這兒來認領。)
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課題:失物招領(練讀課題,注意讀準“失”的音。)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練讀課文,標出自然段,把自己覺得難讀的字作個記號,多讀幾遍。
2、組內互相讀一讀,聽一聽。
3、全班交流,學生互相提醒容易讀錯的字。(引導學生讀準生字的音:“才”是平舌音;“準”“雙”“專”是翹舌音;“請”、“同”是后鼻音。)
師生共同評議,練讀生字。
4、鞏固字音。
。1)、出示生字,學生開火車讀。
。2)、做“摘蘋果”的游戲,復習生字和詞語。
。ㄈ、自主發現,自由交流
1、小組合作學習。
。1)、學習任務。
、佟⒔o小伙伴提一個問題。
②、在你的問題中可以用“什么”、“為什么”、或“怎么樣”等詞。并對小伙伴的回答給予評價。
。2)、匯報交流。
、、當學生提出“失物是指什么?”時,學生自主交流,朗讀第六自然段。
②、當學生提出“失物的主人是誰?”時,在交流過程中,出示插圖,引導學生說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ň氉x第一、第二、第三自然段。)
、邸攲W生提出“同學為什么說自己沒丟東西?”時,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引讀第五自然段。(同學們確確實實不知道自己丟失了東西,四十雙眼睛怎么樣?四十張小嘴怎么樣?不一會兒,四十張小嘴怎么樣?)
。ㄖ笇Ю首x第五自然段,讀出同學們驚奇的樣子。)
、堋攲W生提出“老師和張爺爺為什么會發出會心的微笑”時,在交流、朗讀的過程引導孩子練習說話:老師和張爺爺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
。3)朗讀全文,拓展延伸
在校園里、街道上或自己家附近有沒有“失物”?如果有,你將如何行動?
。ㄋ模、聯系生活,拓展延伸
在校園里、街道上或自己的家附近有沒有“失物”?如果有你將如何行動?
第二課時
。ㄒ唬、復習導入
這篇課文寫的是小學生現實生活中的一件事,請同學們想一想,說一說,在你們曾經參加過的春游、秋游等集體活動中,有過這樣的經歷嗎?
。ǘ土曥柟躺衷~
1、出示不帶拼音的詞,學生認讀。
2、顯示紅色的生字,學生采用適合自己的方式記憶生字的字形。
3、做“走迷宮”的游戲復習鞏固生字。
(三)、朗讀課文
1、小組內自由選擇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全班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ㄋ模W生寫字
1、在復習鞏固生字的過程中,出示“我會寫”中的字。
2、重點指導:同,被包圍部分要往上寫;“!钡牡谌P是豎折折;“隊”的雙耳旁要寫得高而小。
(五)、實踐活動
1、引導學生積累詞語。
①、出示“讀讀比比”中的詞語,指名讀。
、凇⒃谛〗M內讀讀比比。說說發現了什么。
、邸⑷嘟涣鳎f說每組字的不同之處。
2、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或朋友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