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泥塑》教學設計(通用9篇)
《橡皮泥塑》教學設計 篇1
一、活動目標:
1、了解瓢蟲的外行特征,學習用橡皮泥制作瓢蟲。
2、發展幼兒的搓,捏,團,壓等動作技能,鍛煉手部動作的靈活性
二、準備活動:
紅,黑,橡皮泥捏成的瓢蟲一只,各種瓢蟲圖案一份。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
1、提問:你們看,今天老師請來了誰(瓢蟲,先出示7星,介紹完之后再引出他還有很多朋友,我們來看看都有些誰。他們長的什么樣?
2、你們仔細看看,他們長的那些地方是一樣的 ,哪些地方是不一樣的?(形狀一樣,背上的花紋不一樣)
3、逐一介紹瓢蟲:這只背上的花紋是怎么樣的`----它叫瓢蟲(7星是益蟲,其它都是害蟲)。
4、教師指著圖讓幼兒集體說一遍瓢蟲的種類。
(二)出示橡皮泥范例,吸引幼兒注意
1、今天老師用橡皮泥做了一只瓢蟲,看看這只是什么瓢蟲?
2、討論瓢蟲的制作方法,教師根據討論的結果來進行示范。(可把身體各部分都先做好,再組裝上去)。
用紅色搓成半球體行當做身體。
用黑色橡皮泥搓成6條圓柱體當腳,連接在身體的兩邊,再加上觸角。
用黑色橡皮泥撮成幾個小圓 ,壓扁,貼在瓢蟲的背部。
3、幼兒動手制作,教師向有困難的幼兒提供幫助。
4、陳列作品,幼兒欣賞。
請做好了的幼兒將作品擺在展覽區,其他小朋友可以來觀賞(雙手藏在身背后)最后將做的好的幾只點評(這只是誰做的,這叫什么瓢蟲,哪里最可愛,我們給他取個好聽的名字)
《橡皮泥塑》教學設計 篇2
活動目標:
學習用橡皮泥做出不一樣的東西。
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
注意在玩耍時的安全。
喜歡幫助別人,與同伴友好相處。
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教學重點、難點
1、教育幼兒知道橡皮泥不能吃,只能玩
2、 用橡皮泥捏出很多不同樣的物體
活動準備
各色 橡皮泥每個孩子一份
活動過程:
(一)、用橡皮泥做出不同的東西,引起幼兒興趣。
1.小朋友們看,李老師今天請來了很多小動物,來陪小朋友玩耍,小朋友愿意和它們玩嗎?(教師邊講邊把橡皮泥捏成小動物的形狀,如:小豬,蛇,毛毛蟲等)
2.小朋友們知道小動物們是怎么變來的`嗎?(引導幼兒說出橡皮泥的名稱)
(二)、鼓勵幼兒大膽嘗試,體驗其中的快樂。
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也來玩一玩神奇的橡皮泥,變一變魔術呢?
教師先示范(棒棒糖):小朋友們拿出自己喜歡的顏色,搓成圓形,然后放在桌上輕輕的壓一下,再拿一種顏色出來,搓成長條行,也放在桌上輕輕的壓一下,最后把長條放在圓形的下面,我們的棒棒糖就出來了。現在,我們小朋友也來玩一玩,看誰搓的最好。
給幼兒講解在玩橡皮泥的時候,應注意的事項:
(1)教育幼兒別把橡皮泥放進鼻子、耳朵、嘴巴里面去,及嚴重后果。
(2)教育幼兒自己玩自己的,不能去搶別人的。
(3)注意衛生:橡皮泥上有很多細菌,所以小朋友們在玩耍完以后,一定要洗手。
3.給小朋友分發橡皮泥,每人一份。
4.教師指引幼兒捏出不一樣的東西,鼓勵幼兒大膽嘗試
(三)、作品欣賞,讓幼兒感受成功的快樂。
(四)、教師總結,并結束本次活動。
1、進入課堂的時候應該用實物展示,激發讓孩子想用橡皮泥自己做
2、要盡量讓每個孩子都做一樣作品展示出來
小百科:最開始的橡皮泥只有灰白一種顏色,但隨后的幾年里橡皮泥就有了各種各樣的顏色和香味。包括夜光的、金色、銀色、香波味、刮胡水味等等。
《橡皮泥塑》教學設計 篇3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手工制作,體會成功創作的樂趣。
2、鞏固團、搓、壓泥的技能,學習用輔助工具制造紋理的方法。
3、大膽介紹自己的作品,提高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橡皮泥、壽司圖片若干,塑料工具刀,牙簽。
活動過程
一、感知欣賞。
師:你們吃過壽司嗎?有什么形狀和味道的?
出示橡皮泥壽司圖片,引導幼兒欣賞,討論制作材料和方法。
二、學習方法。
教師帶領幼兒做手指放松游戲。(兩手手指相互壓一壓、揉一揉等)
教師帶領幼兒用橡皮泥學習團、搓、壓泥等基本技能。
師:你想制作什么壽司?你準備怎樣做呢?
啟發幼兒利用輔助材料牙簽工具刀扎、壓紋理。(方法詳細見幼兒用書)
學習鑲嵌的方法:先在中間壓一個凹形,然后將裝飾的`橡皮泥鑲進去。
三、想象創作。
幼兒用橡皮泥自由制作壽司,也可以參考幼兒用書制作生魚片壽司和紫菜卷壽司。
四、分享交流。
幼兒介紹自己制作的壽司的特點,感受成功的喜悅。
將幼兒的作品放在美工區做食品展覽會。
活動應變
可以用面團來代替橡皮泥。
活動延伸
制作蝦子:將紅色的橡皮泥搓成圓條狀,然后一圈圈粘好。再拿一張白紙圈成圓錐形,套在身體前面當蝦頭。將紅色的尾巴和蝦須粘好,最后用黑色的橡皮泥做兩個眼睛,粘在頭上的眼睛部位。
《橡皮泥塑》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簡單了解我國泥塑的歷史,了解泥塑作品的工具材料及制作工序,熟悉捏泥人的簡單技法并制作一件泥塑作品。
2.學習泥塑作品藝術及成型方法,培養對泥塑作品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造型能力。
3.感受泥塑之美,培養對我國泥塑文化的喜愛和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了解泥塑的發展歷史知識,了解捏泥人的簡單技法,培養學生立動手能力。
難點:在了解泥塑作品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動手制作能力。
教學設計
課前準備
學生:制作泥塑主要工具材料一套。(橡皮泥代替)
教師:泥塑制作主要工具材料一套,課件(包括泥塑欣賞、泥塑歷史、材料工具、制作工序、成型技法),泥塑實物。
一、激發興趣、認識泥塑
欣賞我國的`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的神佛塑像、惠山泥人“阿福”形象作品,感受中國泥塑歷史和泥塑作品之美,激發學生學習捏泥人的興趣。
二、了解泥塑,掌握人物特點。
你們以前做過泥塑么?今天,我們一起來學一學,看看怎么來完成一個完整的泥塑人物作品?
(1)多媒體展示泥塑作品的制作過程,指導學生認真觀察。
說一說,既然是捏泥人,咱們就要首先知道完整的人物造型都包括哪些關鍵性的要素?看看自己,看看同學(頭,手腳,身子)
(2)制作泥塑的基本手法和制作過程。(捏、卷、貼、刻、接等的制作手法)
過渡:學完了這些技術,你想不想嘗試制作一件作品?
三,深入探究,感受泥塑。
探究學習捏泥人的制作方法。
(1)讓學生通過玩玩泥,感受:團、挖、捏,搓,壓的制作手法。
(2)欣賞感受不同手法制作的泥塑作品,讓學生分組探究制作方法。出示課件圖示錄像,教師演示幾種制作方法。
小結:出示課件圖示錄像,教師演示幾種制作方法。提示:在必要的時候我們還學要用支架固定。
四,綜合點評,感受成功
1、展示學生作品
2、學生自評,小組之間互評,老師點評
小結:同學們真是心靈手巧,創作的作品生動形象、栩栩如生。
五、擴展延伸
課下,同學們可以嘗試著用泥巴去捏一捏,找來你的家長讓他們一起與你來捏一捏。感受泥塑給咱們帶來的樂趣。
《橡皮泥塑》教學設計 篇5
教學方式:
集體探究、自主學習、小組合作。
教學手段:
1、實物展示:將部分實物如小碗、杯子等,用泥捏制出來,從而激發學生創作欲望。
2、播放錄像:將正確的搓制泥條方法、泥條搭接方法等制作成錄像片段,以便更加生動的幫助學生理解其方法。
3、技術準備:泥條盤筑的小物品、錄像片段、ppt課件、泥工刀等。
教學目標:
1、掌握泥捏制的方法,能捏制日常器皿;
2、經歷對生活物品的觀察、嘗試、交流、實踐的過程,總結出器皿捏制的方法;
3、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及對泥條盤制物品這一內容的喜愛。
教學重點:
掌握泥捏制器皿的方法,將器皿做的圓滑。教學難點:發揮自己的想象,現場捏制出器皿。教學方法:集體探究、自主學習、小組合作。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陶藝泥、泥工刀、作品、課件等。學生準備:陶藝泥、泥工刀等。
教學過程:
一、實物導入:
1、出示古代人用泥制作的器皿。
2、過渡語:今天我們學習用這種方法,來捏制這種形狀的.物品。
二、探究新知:
1、探究器皿的捏制方法:
(1)觀察器皿外形特點:
提問1:你們看一看這個器皿在外形上有什么特點?
提問2:我們要盤制一只碗,首先要確定哪一部分大小?應該怎么制作?
(2)嘗試制作器皿:
下面大家來試一試制作一個器皿。提示:盡量把底部壓圓壓平。
展示作品:說一說怎樣把碗底制作的又平又圓。
(3)交流探究:
巡視指導,發現問題:引導學生自評、互評提出問題:為什么作品容易干裂?怎樣改進?(出示課件)
說明:捏塑前要將泥反復揉搓,這樣制作的作品才不容易干裂。
(4)提升總結:
制作器皿的時候分四部,揉、捏、搓、粘。在泥塑前要將泥反復揉搓……
2、再次練習器皿的捏制
提出要求:盤制牢固、造型勻稱、圓滑。
巡視指導。
四、評價、交流:
1、展示作品,自我評價:引導學生自評、互評。
2、鞏固本課所學:說一說本課你學到了什么新知識?
五、知識拓展:
你們看這個花瓶,它的瓶頸部分是越來越細的,你們知道要怎么捏制的嗎?課下大家可以一起研究一下。
教學總結:
欣賞,回憶本節課所學內容。
觀看花瓶圖片,明確本課學習項目,讓學生懂得要抓住物品特征進行捏制,了解器皿制作方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及相互同學間的互助精神,培養學生自評與互評能力,鞏固本課重點知識,激發繼續研究學習的興趣。
《橡皮泥塑》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能發揮想象,自己捏出一些圖案,增強動手能力。
過程與方法:能通過聯想,開拓思維,讓想象插上翅膀,捏出自己的作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勞動實踐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生活情趣及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橡皮泥塑制造的方法如揉、搓、壓、刻、粘等。
教學難點;
泥塑制造的方法。
教學準備;
橡皮泥、尺子、小刀、挖泥工具。
課型:
教學方法:
觀察法,討論法操作法
教學資源:
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1、猜一猜,這盒子里是些什么東西?
2、教師出示一些捏好的橡皮泥圖案,讓學生觀看。
3、看了這些圖案,你想知道什么?
4、通過學生的回答,引出本課的主要要解決的問題。
①它是怎么捏出來的?
②它是怎么樣的?它在干什么?它可以干什么?
[激趣質疑,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自然地引出課題,并引導學生自己說出來本次活動要解決的問題,給學生創造一種主動學習的機會。]
二、新課展示:
1、教師指定一種圖案讓學生捏(小轎車)
2、對照示范作品讀懂示意圖。
3、按步驟捏出作品。
4、這樣捏出來的橡皮泥是怎樣的呢?
5、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圖案捏橡皮泥。要求一邊說一邊做。
三、自由活動(捏橡皮泥)
四、課堂小結
我們通過自己的.勞動做出了泥塑玉米,有很多是生活中吃過的菜,用膠泥做出來就成了漂亮的工藝品。今后,還會有更多美的藝術品通過我們的勞動創造出來。通過今天這一課的學習,希望孩子們能做一個珍惜糧食、不挑吃穿、熱愛勞動的好孩子!
五、課外延伸:請你把你捏的圖案畫下來,然后利用想象,把它編成一個故事。
板書設計: 橡皮泥塑我來捏
材料:橡皮泥
工具:尺子、小刀、挖泥工具
課后反思:課后反思:新課標指出,一定要以人為本,要充分重視肯定每一位學生,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激情是我們老師苦心經營的目標。只有肯定了每一位學生的成績,那他們才能樹立學習的信心。
《橡皮泥塑》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認識與了解動物的基本特征,常識教案-捏動物 教案。用橡皮泥抓住動物的特征做自己喜歡的動物,進一步掌握做泥塑過程中捏、粘、卷、揉、搓、揉等技能,培養學生的立體造型能力。激發學生愛護動物的情感與團結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
用橡皮泥做自己喜歡的動物。
教學難點:
動物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認知體驗
1 、幾位頭戴動物頭飾的學生出來進行角色表演。
師:今天老師請來了幾位好朋友,看!是誰呀,它們有什么特征?
2 、教師播放課件,學生觀看有關動物的影片。教師板書課題:動物
二、師生互動,深入體驗
師:你們看了這些動物,最喜歡哪一種動物,它有什么特征?
1 、學生分別描述一下自己喜歡的動物有哪些特征,幼兒教案《常識教案-捏動物 教案》。
2 、教師出示用橡皮泥做的動物,板書課題:捏泥動物
三、表現
1 、你們知道老師是怎樣做出來的嗎?
2 、小組合作探討制作的過程:
①構思你要作什么動物
②用捏、揉方法做動物的身體與頭部
③上動物的細部特征,加上裝飾,使動物更生動
師:大家能動腦總結做動物的步驟,一年級我們學過什么方法來做食品?
3 、復習舊知識:搓、捏、壓、粘、卷、揉等技能
教師用較快的`速度示范動物的制作過程與方法
四、創作體驗:展示作業要求:用橡皮泥捏一只你喜歡的動物,與小組成員合作完成小小動物園。教師巡視指導鼓勵。
五、作品展示,角色表演
小組交叉參觀交流,互相評價小小動物園。請小組代表手拿著作品上臺表演。
六、回味體驗,課外延伸。師生總結全課,談談自己的收獲或感受。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與我們人類息息相關,大家都要關心自然,愛護動物,共同保護環境。
《橡皮泥塑》教學設計 篇8
活動目標:
1.利用橡皮泥和陀螺進行游戲,培養幼兒敢于猜想和嘗試的科學探索精神。
2.體驗科學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各色橡皮泥、人手一個陀螺(中間空心、可分開的陀螺)
知識準備:幼兒有玩陀螺的經驗;第一教時探索過陀螺在橡皮泥上轉的秘密。
活動過程:
1.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t:今天老師給每個小朋友帶來了一個好玩的玩具,請你猜猜是什么?小小風扇不用電,小手幫忙轉轉轉。
2.選擇陀螺,說說陀螺的特性。
t:看,這兒有這么多的陀螺,請你選一個自己喜歡的陀螺吧!
t:你的陀螺是什么樣的?
t:這些陀螺有什么地方是一樣的?(教師總結陀螺“上大下尖、能旋轉”的特性。)
3.回憶已有經驗,說說“陀螺在橡皮泥上轉”的秘密。
t:上次我們一起探索過“陀螺在橡皮泥上轉”的秘密,誰來把這個秘密再告訴告訴我們的客人老師。
4.探索“把橡皮泥放在陀螺中”轉的秘密。
(1)自由游戲:“陀螺遇上橡皮泥”。
t:橡皮泥太想和陀螺交朋友了,所以今天老師又給小朋友帶來了橡皮泥,請你們來幫幫橡皮泥,來讓橡皮泥和陀螺一起轉起來吧!
t:你是怎么玩的?請你來做小老師介紹一下。
(2)幼兒嘗試“把橡皮泥放在陀螺中”旋轉。
t:把橡皮泥放在陀螺中能轉起來嗎?
t:你覺得可以轉就做ok的'手勢,不可以就做x的手勢。
t:是不是這樣呢?請你們來試試吧!
(3)再次操作探索,尋找失敗的原因和成功的秘密。
t:你們獲得成功了嗎?請你來介紹介紹經驗吧!
t:為什么有的小朋友失敗了,我們來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4)總結原因后再次嘗試
t:原來我們要把橡皮泥在尖尖的地方壓緊了,還要讓他們平平的才能讓橡皮泥在陀螺中轉起來,請你們再來試試吧。
5.進行陀螺大賽,自然結束。
t:請你帶著橡皮泥找一個好朋友一起進行陀螺大賽吧!
《橡皮泥塑》教學設計 篇9
學習目標:
1、欣賞太陽花的外形特征,學習觀察的方法。
2、運用橡皮泥制作太陽花,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審美能力。
3、體驗成功的喜悅。
學習準備:
1、圖片、范例;
2、顏料;棉簽;橡皮泥;
學習過程:
一、導入:
向日葵代表陽光,給人清新養目的感覺,讓人充滿力量,一起來制作一個橡皮泥向日葵吧!
二、參觀太陽花
3、集中談話,互相交流自己的`發現。
4、讓學習說說用橡皮泥制作太陽花的方法。
①師提問:“可以用什么方式把太陽花表現出來?”
三、新課講授:橡皮泥的制作方法。
(示范教學)
1、引導學生制作
2、幫助個別能力弱的學生進行制作活動。
步驟:
1:準備一塊棕色橡皮泥,揉圓然后用手壓成扁圓形,作為花魁的中心。
2:準備一快黃色橡皮泥搓成條狀,分成十來份,壓扁,作為向日葵的黃色花葉。
3:然后用黑色橡皮泥捏兩個小黑點作為眼睛,一個小黑條作為嘴巴。
4:把準備好的黃色花葉均勻粘于棕色花芯周邊上,黑色眼睛、嘴巴粘在棕色花芯上成笑臉譜。
5:再準備一條綠色枝桿和團裝綠色橡皮泥花盆,然后把向日葵花插上去,完成如圖這樣就完成嘍容易吧有橡皮泥的朋友趕快試試吧
四、欣賞并評價學生橡皮泥作品。
1、學生互相欣賞同伴制作的橡皮泥作品。
2、橡皮泥作品展:評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