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玩橡皮泥發生的爭吵
案例背景:
每星期傍晚由于寶貝俱樂部、歡樂城堡、早期閱讀和蒙氏活動,孩子們都沒有離園活動了,只有星期五的時候有離園活動。每次周五的離園活動我都會安排一些孩子感興趣的活動。又到了星期五,我給孩子們安排了玩橡皮泥,可能很久沒有玩橡皮泥了,孩子顯得非常地興奮!在我還沒有說完要求的時候孩子都有點蠢蠢欲動。等我說:“按組去拿橡皮泥吧!”每個孩子都拿好橡皮泥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玩起了自己的橡皮泥。 案例描述: 叮當有一盒超級大的桶裝橡皮泥,別的孩子都對他的橡皮泥感興趣,想和叮當一起玩他的橡皮泥。但叮當只和自己要好的小伙伴們一起玩,對別的孩子想玩他的橡皮泥都會拒絕。這時候,俊俊走到叮當的身邊,不經叮當的同意拿起了一塊紅色的橡皮泥,叮當一把奪過橡皮泥,迅速打了俊俊一巴掌!我趕緊走過去把兩個孩子隔離開來,問叮當:“你為什要打俊俊?”叮當說:“他拿我的橡皮泥!”很理直氣壯的。我接著又問:“他拿你的橡皮泥,你就可以打他了嗎?趕快和他說對不起!”叮當在我的要求下對俊俊說了對不起。然后我又問俊俊:“你是不是拿了叮當的橡皮泥?為什么要拿他的橡皮泥呢?”俊俊紅著臉,只是一只手捂著臉不哭也不回答我的問題。旁邊的孩子都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是他拿了叮當的橡皮泥。”“他喜歡叮當的橡皮泥。”“是不是跟小朋友們說的,你拿了叮當的橡皮泥?”俊俊點了點頭。“不經過別人的同意能拿別人的東西嗎?”俊俊又搖了搖頭。我接著說:“下次想玩別人的東西要經過別人的同意,要用好聽的話和別人商量知道嗎?”俊俊又點了點頭。 案例分析: 在案例中,面對叮當和俊俊之間因為橡皮泥發生沖突時,我首先想到的是:出了什么事?怎樣迅速解決這件事?而沒有考慮到這一行為后面深層次的原因,沒有利用這一機會引導孩子學習協商、共享、輪流、合作等社會交往技能。就像朱麗麗老師說的,我們在孩子發生沖突的時候充當了消防員的角色。只想趕快“滅火”,而沒有做深入的引導。 對于幼兒間發生的沖突、教師要給予關注和重視,并要采取正確的方法,要學會客觀的看待孩子之間的沖突,不能簡單粗暴的解決了事。孩子發生沖突固然破壞了教學秩序和游戲規則,給老師增加了負擔,但孩子間的沖突也是他們在集體生活中學習交往,學習如何待人接物的一種方式。 學習了朱麗麗老師的同伴沖突的解決六步法: 第一步:快速而冷靜地趕到現場,阻止任何有傷害的行為。 第二步:認可兒童的感受。 第三步:收集信息。 第四步:把問題重新陳述一遍。 第五步:詢問兒童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和兒童一起選擇一條解決途徑。 第六步:準備給與后續支持。 處理這樣同伴沖突的事件,以后我會隨時借鑒這個六步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