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老師,我要自己來
【引子】
偶然在《幼兒教育》中看到這樣一篇文章(收玩具糾紛引發的教育),當看到作者其中的一個觀點“當別人說不需要幫助時,要尊重別人的意愿”時,使我聯想起我平時在帶班過程中一些小片段。
【案例描述1】
在晨間收玩具,我們要準備下去時候,常常會發生這樣一幕:
老師:“請小朋友快把玩具收起來,快點,快點……”
幼兒開始七手八腳地收拾起來,偶爾會發出一些喊聲和玩具敲擊發出的響聲。
老師:“輕一點,玩具要輕一點放。”
幼兒似乎沒什么大的改變,還是按照原來的方式收拾玩具。只見2個孩子把玩具筐搶來搶去,嘴里還不時地爭執著,a:“我來拿,你太慢了,我幫你拿”,(b:“我要自己拿,是我拿來的”)。老師:“是誰拿來的就請誰拿回去。”
a:“我想幫幫她嘛,她太慢了。”
【案例描述2】
午睡前的準備環節,請孩子們把自己的小椅子輕輕地放在桌上,常常會發生這樣一幕:
老師:“我們要準備睡覺了,請小朋友把自己的小椅子輕輕地放到桌子上。”
有時會出現這樣的一幕,2個孩子在拿著別人的椅子爭執,雙方都想來幫助那個沒把椅子放在桌子上的小朋友。
老師:那就請你(其中的一位)或謝謝你們的好意,還是請椅子的小主人來放吧!(請其中一名幼兒會讓另一名幼兒感到失落感,會給他一種老師偏愛的感覺;而請椅子的主人來放則存在一些不便的因素,如這個孩子正在解小便或已經在床邊脫鞋子。)
【案例分析】
這種現象在我們平時帶班的時候常會出現,尤其是中大班的孩子,他們已經逐漸產生了高級情緒,喜歡幫助別人,從只是單純想完成任務到開始尋求助人為樂的自我滿足感。從這2個案例中,我們首先應該看到的是孩子們的善良、友愛的情感,這是他們身上難得的閃光點,如論結果怎樣,我們都不能去否定孩子的好的出發點。
【反思】
“我們經常教育幼兒要互相幫助。”可現在我發現我們應該辯證地看待這個問題。當孩子遇到困難后,其他孩子們喜歡搶著幫助弱者,建立自己的信心,提升在同伴中的威望,但我們是否考慮過被幫助者是否真的需要幫助,也許他想憑著自己的努力試試看,這不正是我們教師常要求孩子“要堅強,要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