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我是灑水車
這星期寶寶們學了一首歌曲,名字叫灑水車。原本以為這首歌曲的節奏比較復雜,所以他們學唱起來比較困難,整個活動中幾乎都是我在唱,只有幾個寶寶跟著我一起唱,非常的冷清,但在最后個環節學學灑水車時,寶寶們都很樂意站在小舞臺前模仿灑水車。 過了一天,中午的時候,我剛吃完中飯,準備進教室,遠遠就聽到有幾個寶寶在那唱“嘟嘟嘟嘟,跑一路,唱一路”,走到班級門口,只見陸欣宜,李思涵等幾個寶寶正在吃飯的地方邊唱歌邊開灑水車呢。他們看到我來了,驕傲的對我說“老師,看,地板被我們洗的多干凈呀,剛才琪琪吃了一地,我們把他洗干凈啦”我點點頭,豎起大拇指夸獎他們:“你們真棒。”他們笑嘻嘻的又開著灑水車進了教室。 可見,這首兒歌他們還是很喜歡的,也已經學會了,可我覺得很奇快,為什么昨天在學的時候寶寶們都不會唱,今天沒人教過他們,怎么大家都會唱了呢。午睡的時候,我想著想著,終于悟出了其中的道理,記得上個月鄒老師來聽過我的一節音樂活動,當時那節課的目標是要讓幼兒學會用不同的聲音來唱小兔乖乖,寶寶們第一次接觸這種類型的唱法,所以唱了好幾遍都不會,而我又想達成目標,所以反復的教他們學唱,導致后面的游戲環節只玩了一會會,而且寶寶們在反復的學唱中情緒也有點消極了。活動后,鄒老師給我提了意見,不用反復的教他們學唱,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他們比較喜歡形式多樣的活動,除了學唱,還可以讓他們模仿,做游戲等形式穿插在活動中,這樣幼兒的反饋才會更佳,對于兒歌是否學會并不是重點。現在想想,鄒老師的話真的很有道理,小班幼兒接受新本領的狀況并不是當場就可以顯現出來的,他們會在自己的小肚子里潛移默化的進行消化,通過1,2天的時間自然而然就生成了反饋,所以不需要反復的學唱,這樣不僅使整個活動變的枯燥乏味,寶寶們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教師也會因為一遍又一遍的學唱而失去耐心。要根據小班的特點,在環節的設計中添加模仿,游戲等元素,讓幼兒在唱唱演演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樂,自然而然的他們會對這首兒歌有印象,下次老師只要拿出來一鞏固,他們就會耳熟能詳,自己會唱會表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