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何時鑄劍為犁”教學實錄及點評
[教學實錄]:
課前準備
1.走訪身邊的老戰士,參觀雨花臺和三十萬遇難同胞紀念館。
2.查閱書籍,整理資料,寫一篇英雄的故事。
教學過程
導入 :播放電影《南京大屠殺》片斷。
(點評:讓學生感受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災難,進入設定的情境)
師:同學們,剛才大家看了《南京大屠殺》片斷,有什么感受?
生1:戰爭太殘酷。
生2:國民黨政府太軟弱,不抵抗。日本鬼子太殘暴,無人性。
生3:人民在戰爭中,是受害者。
師:說得好。正因為戰爭給人民帶來了無窮的苦難,我們反對戰爭,呼喚和平。
今天我們來共同探討:世界何時鑄劍為犁。(投影課題)
(師投影出示學習目標:
1.讓學生了解戰爭有正義和非正義之分。認識戰爭的殘酷,從而更加熱愛和平。
2.用清晰、生動的語言講述英雄的故事,培養口頭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生齊讀“學習目標”)
(點評:明確目標,使學生有的放矢)
師:下面我們進行第一個環節:講述英雄的故事,要求:1、故事真實、連貫,2、內容集中、鮮明,3、靈活運用方法、技巧。
生1: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生2:黃繼光堵槍眼,劉胡蘭寧死不屈。
生3:狼牙山五壯士,面對敵人,毫不畏懼,英勇獻身。
生4:……
(鼓掌)
師:不錯。同學們說得都很好!雖然這些英雄為了革命事業、為了人民的幸福,獻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但人民不會忘記他們。今天我們重溫英雄的故事,緬懷先烈,就是為了讓大家知道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更好的珍惜生活,珍惜生命。
師:下面進入第二個環節:吟誦古今描寫戰爭的詩詞。
生:青青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
生: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里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生: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眼。(毛澤東《七律長征》)
生:假使我們不去打仗,敵人用刺刀,殺死了我們,還要用手指著我們骨頭說:“看,這是奴隸!”(田間《假使我們不去打仗》)
(點評:學生吟誦、讀讀、背背、議議,體會詩歌的獨特魅力,領略戰爭的悲慘和戰士的感受。)
師:我們進入第三個環節:記憶、背誦。首先,比一比,關于戰爭的成語,看誰說得多。
生1: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草木皆兵、馬革裹尸。
生2:烏合之眾、四面楚歌、揭竿而起。
生3:打草驚蛇、用兵如神、攻其不備。
師:看來同學們課后下了不少功夫,一個個成語后面都有一段戰爭故事。接下來,我們看看,關于戰爭的古今名言,誰又能說的多。
生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戰國孟子》)
生2:勝負兵家常事,善用兵者能因敗為成。(三國諸葛亮)
生3:惟有死者方可看到戰爭結束。(希臘柏拉圖)
師:好,名人們對戰爭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我們對這些名言需要反復體味,才能領略他們思想的精髓。最后,讓我們討論一下,“鑄劍為犁”的雕像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前矗立了四十多年,可是和平的鐘聲并未向全世界渴望和平的人們敲響,戰火和死亡時時踐踏著公理和正義,這是為什么?
生1:世界上仍存在著霸權主義國家,如美國,它經常粗暴干涉別國的內政。
生2:日本侵華的歷史表明:落后就要挨打。
師:你認為將來的世界是否會有永久的和平?怎樣才能實現真正的和平?
生:不會。
生:只要世界各國都能遵守我國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一定能夠實現真正的和平。
師:我們都企盼和平,拒絕戰爭。但是,我們不怕戰爭,如果有來敵侵犯,我們定會捍衛我們的主權,為正義而戰。
[點評]
這節課有以下亮點值得回味:
1.以影片導入 新課,能使學生進入特設的情境中。
2.師生的情感都被充分調動起來了。教學設計環節合理,從英雄的故事到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名言,使同學都能有話可說,消除了學生的緊張心理。
3.開放性的討論題,容易激發學生的思維,學生各抒己見,相互取長補短,培養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