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兒落了》課堂實錄
師:同學們喜歡長高了,變成大人嗎?
生:喜歡。
師:為什么?
生:因為長大了可以象爸爸媽媽那樣悠閑地看電視,不用去做沒完沒了的作業 。
師:看來你是一個電視迷。
生:因為長大了我可以做自己喜歡的工作,為國家做貢獻。
生:因為長大了,我可以去參加工作,掙很多錢,來孝敬我的爸爸媽媽,他們整天在蔬菜大棚里干活,太辛苦了。
師:你是一個有孝心的孩子!
師:不錯!同學們都喜歡長大,好自己去譜寫自己精彩的生命之歌,中國臺灣女作家林海音筆下的英子,同大家一樣也喜歡長大,但是她又害怕長大,為什么呢?我想學習了《爸爸的花兒落了》這篇文章后,同學們也許會有英子一樣的同感。
板書:爸爸的花兒落了
林海音
師:同學們對這篇課文已經進行了認真的預習。那么老師問一下:英子的爸爸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英子的爸爸是一個嚴厲的爸爸。
生:英子的爸爸是一個非常愛花的人。
生:英子的爸爸是一個非常重感情的人。
生:英子的爸爸是一個既嚴厲又很有愛心的人。
師:不錯!課文為什么用“爸爸的花兒落了”做題目?你讀懂作者的用意了嗎?
生:用“爸爸的花兒落了”做題目,表面上是說爸爸的夾竹桃垂落了,實際上是指爸爸去世了。
師:真棒!老師知道你是一位讀書認真的學生!鞍职值幕▋郝淞恕边@個題目,語帶雙關,就象剛才這位同學說的,表面上是說爸爸的夾竹桃垂落了,實際上是指爸爸去世了。文章以此作為題目,含而不露,哀而不傷。
師:那同學們在讀課文的時候,有沒有遇到什么疑問或者困惑呢?
生:課文注釋上說《爸爸的花兒落了》選自小說《城南舊事》,那么課文中的主人公英子就不是作者自己,但是我在查閱課外資料的時候又看到作者林海音的介紹,說林海音的小名叫英子,我又覺得文中的英子就是作者林海音。那么文中的英子到底是不是作者自己呢?
師:老師可以想象出你預習時的專注,其實文章展示的是作者小時侯的生活軌跡,從文章中我們可以找尋到林海音童年的影子。但是本文的體裁是小說,那么小說中的人物就不乏有虛構的色彩,所以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文中的英子就是作者林海音,明白了嗎?
還有嗎?
生:課文中出現了好幾個人物,如:宋媽、蹲在草地里的人等,他們與英子是什么關系。
師:看來你也是動了腦筋的。這里老師對文中出現的幾個人物做了一點簡單介紹。(點擊學海導航---作品之源
這些人都隨著英子的長大,而從英子的童年生活中消失了,要想深入了解這些人物,同學們還得詳細閱讀一下《城南舊事》這部小說。
師:老師在讀課文的時候發現,這篇文章在敘事的順序上與其他課文不一樣,感覺有些雜亂,不知同學們注意到了沒有?
生:文章一會兒寫眼前的事,一會兒寫回憶的事,眼前事與回憶的事穿插在一起。
板書:眼前事
回憶事
師:眼前事與回憶的事穿插在一起,這種寫作手法叫插敘,F在老師請同學們小組討論,幫老師解答2個疑問,每個小組選好2名同學準備交流你們討論的結果。
點擊探究二:
師:看到同學們如此熱烈的討論,我想大家對這2個問題已經胸有成竹了。哪個小組先打擂臺呢?二組吧。
生:第一自然段寫的是眼前的事,由我襟上的一朵粉紅色的夾竹桃引起了探望生病住院的爸爸和賴床遲到的事!爱敭敭敚娐曧懥恕边@一段寫的是眼前的事,她想到爸爸不會來了,想到爸爸的病和爸爸愛花。19頁上“韓主任已經上臺了”到“老師,你們要永遠拿我當個孩子呀!”寫的是眼前的事,想到了很多人盼望自己長大,想到爸爸讓她去給在日本讀書的陳叔叔寄錢。從“快回家去!”到最后,寫的是眼前的事。
師:分析得不錯,你們認為作者每一次的回憶都是由眼前的事引起的。那令你難忘的事是哪些?
生:賴床遲到和回家后看到夾竹桃垂落,得知爸爸死訊這兩件事。
師:說說原因吧。
生:賴床遲到這件事與我們的生活比較相近,很真實,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第二件事,我們替英子傷心,她還那么小,就沒有爸爸了。況且她還有六個不懂事的弟弟妹妹。
師:替英子傷心,所以很難忘,老師感覺到了同學們的善良。假如英子生活在我們中間,大家一定會向她伸出友誼之手,奉獻一片愛心的,是嗎?
師:剛才這個小組的同學分析很精彩,哪個小組還想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四組吧。
生:他們小組劃分的哪些是眼前事,哪些是回憶的事,和我們相同,但回憶的事情是怎樣引出的,我們有不同的意見。我覺得英子回憶的事除了去醫院探望爸爸這件事是由襟上的粉紅色夾竹桃引出的之外,其他的都是英子去醫院探望爸爸時,由爸爸說的話引起的,比如,爸爸說:英子,不要怕,無論什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這句話引出了爸爸讓英子去正金銀行給在日本讀書的陳叔叔寄錢這件事。再就是爸爸說: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學校去,這是你在小學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遲到!這句話使英子回憶起了六年前賴床遲到的事。
師:分析的很有道理,其實,本文對往事的回憶,既可以說是由爸爸的話引起的,也可以說是由眼前的事情引起的。因為英子雖然在學校的禮堂里參加畢業典禮,但她的心卻在醫院,在爸爸身邊,她的腦海里一直縈繞著爸爸對她說的話,所以她無論看到或者聽到什么,都會很自然地想到爸爸。
師:那你們最難忘的事是哪些?
生:去醫院看爸爸,由爸爸的話引出了賴床遲到的事讓我最難忘。
師:你們小組分析的很不錯,請坐。
同學們都覺得六年前英子賴床遲到這件事最難忘,說是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哪位同學把這個故事讀給大家聽。
學生讀。
師:讀的非常精彩!給老師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這個故事中,作者對爸爸這個人物性格的刻畫,運用了對比的寫法,同學們看出來了嗎?
生:前面寫了爸爸對英子的嚴厲,后面寫了爸爸對英子的關愛。
師:哪位同學把體現爸爸對英子嚴厲的內容讀給大家聽。
生讀
師:同學們覺得他讀得怎么樣?誰給他點評一下?
生:爸爸說的話,沒有讀出嚴厲的口氣,打英子的地方也沒有讀出爸爸的狠,沒有突出爸爸打英子的動作。
師:那你認為應該怎樣去讀?讀給大家聽。
師:讀的真好!請坐。爸爸叫英子起床的口氣中沒有絲毫商量的余地,從打英子的每一個動作中,更透露出一種非去不可的威嚴,多么嚴厲的爸爸!然而爸爸的內心卻涌動著對女兒的慈愛。
誰來讀體現爸爸愛英子的內容?
生讀。
師:讀得不錯!
爸爸先是對英子的一頓痛打,接著冒雨趕到學校給英子送花夾襖、送銅板。同學們,閉上眼睛仔細體味一下,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父愛!
生體味。
師:你來說吧。
生:這是一種嚴厲的父愛。因為英子想逃學,所以爸爸打了她,但目的是讓她養成好的習慣,后來爸爸冒雨去學校給英子送花夾襖和錢,這說明爸爸是非常牽掛她,非常愛她的。
師:說得很好!這是一種嚴厲的愛,為的是讓英子養成好習慣。
生:這是一種偉大的父愛。爸爸打英子是迫不得已,因為英子想逃學。雞毛撣子雖然打在英子身上,但卻疼在爸爸的心里,所以爸爸給英子送來了花夾襖和銅板。雖然爸爸沒說什么,但是,我想,此時爸爸的心一定在顫抖,爸爸一定非常急切地想問英子:還疼嗎?
師:你說的真令老師感動!可見,爸爸的愛是含蓄深沉的,這件事在英子幼小的心靈中激起了陣陣漣漪,以至于從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著校工開大鐵柵欄校門的學生之一,再也沒有遲到過!
下面老師給同學們播放電影《城南舊事》的一個片段,讓我們一起感受這至真至純的父女之情吧。
播放電影。
師:從爸爸的淚光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我認為爸爸后悔了,多可愛的女兒!當時怎么舍得打她呢?!
生:我覺得爸爸是欣慰的,因為英子從那以后一次也沒遲到過,爸爸也就放心了。
師:說得非常好!同學們,父愛與母愛同樣都是偉大的!在感受父母博大胸懷的同時,也體諒他們對兒女的良苦用心吧!
有這樣一句話,一千位父親有一千種愛,一千種愛卻都是一種情懷,血濃于水的親情是永遠也不會改變的。父愛如大山般堅實,如大海般深沉,然而這堅實、深沉的父愛卻過早地從英子的生活中消失,留給她的只有那些美好的回憶。
下面我們師生分角色讀“快回家去”到最后這部分課文,老師讀作者的話,----讀英子的話,其余的女同學讀妹妹們的話,男同學讀老高的話。同學們想像一下英子回家時所見到的情景,這情景預示著什么?(點首頁,放音樂。)
師生分角色讀。
師:同學們,這些催人淚下的場面描寫,預示著什么?
(爸爸去世了)
師:是的,爸爸永遠地離開了英子。作者沒有正面描寫爸爸去世,而是用爸爸種的夾竹桃“不知什么時候垂下了好幾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象樣”,來暗示爸爸的去世,作者以花喻人,揪人心肺!
課文中還有幾處暗示爸爸病得很重,可能將不久于人世,同學們注意過嗎?
生:爸爸在醫院里曾說: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大了,是不是?
師:爸爸知道自己不行了。
生:媽媽今早的眼睛為什么紅腫著,暗示爸爸快不行了。
師:媽媽對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將去世很悲痛。
生:快回家去!我好象怕趕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也暗示爸爸即將離開人世。
師:不錯!敬愛的父親去世了,六個弟弟妹妹還不懂得生離死別的苦痛,他們只知道玩沙土,搶玩意兒!面對如此慘境,英子卻表現出了驚人的鎮定和安靜。那么是一種什么力量在支撐著她能夠鎮定安靜地接受這一殘酷的現實呢?
生:是爸爸對她的嚴格要求
生:爸爸平時就嚴格要求她,教育她要闖練。
生:是爸爸生前對她的希望和鼓勵在支撐著她,因為爸爸曾經對她說過:沒有爸爸,你更要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妹妹,你已經長大。
生:此時此刻,我想英子一定又想起了爸爸在醫院對她說過的話。
師:把它讀給大家聽,好嗎?
生讀。
師:從這些深情的話語中,同學們能讀懂一位臨終的父親對女兒的期望嗎?
生:希望她懂事,不但能自己管自己,還要照顧好弟妹。
生:爸爸希望英子能夠嚴格要求自己,在沒有爸爸的日子里,更能做到嚴格要求自己。
生:她希望英子要堅強,無論做什么都不怕困難,要有一股闖勁,做一個意志堅強的人。
師:不錯,爸爸對英子充滿了深情和期望,他多么希望女兒早一點成熟,早一點長大,早一點承擔起一個長女的重任,好幫英子的媽媽支撐起這個殘破不全的家。“职值幕▋弘m然落了,但結出的果實卻是碩大的,英子在畢業時成為優秀生,代表同學們領畢業證書和致謝詞,聽到爸爸辭世消息,表現出驚人的鎮定和安靜。英子長大了,爸爸可以放心地走了。
同學們,你覺得英子爸爸的這三句話哪一句對你的觸動最大,甚至也可能影響你的一生?
生讀。
我們齊讀這一句話。
師:老師希望大家記住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實踐這句話,做一個生活的強者!
師:同學們,英子是多么喜歡長高了變成大人,但她又是多么地害怕長大呢?我想學到這里,大家已經有了答案。愿意發表自己的見解嗎?
生:長大了,就會失去很多寶貴的東西,英子和我們一樣,已經失去了天真的童年。
生:因為長大了,就會失去很多好朋友,就要外出求學,就會離開自己的父母。
生:因為長大了,就有可能失去自己的親人,英子就失去了她親愛的爸爸。
師:同學們說的很有道理,長大了是好事,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譜寫精彩的人生,但仔細想想,成長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其實成長的過程就是一個失去的過程,這可能就是英子既想長大又害怕長大的原因吧。成長是美麗的,也是殘酷的,老師希望同學們正確對待成長中的苦與樂,得與失,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走好學習、生活中的每一步。
簡評:聽了桑老師這節課,如同欣賞一曲婉轉含蓄、至真至純的父愛之歌。這節課以全新的教學理念,堅持“以學定教、以讀為本”的原則,上出了水平,也上出了新意。
本節課緊扣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重視閱讀但不流于形式。教師以飽含深情的語言感染學生,用新穎科學的教法來引導學生,把課堂設計成了一個平等寬松的交流平臺,讓學生自由探究和感悟,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1.在開課之初,用“成長”的話題引導學生發言,在簡潔的師生對話中導入 新課,真切自然,沒有刻意雕琢的痕跡。
2.在感知課文時,教師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大膽放開學生,讓他們到網絡資源中自由徜徉,了解相關知識,讓學生大開眼界,加大了課堂的信息量。然后學生動手動腦,搜集有用的知識,建立自己的學習文檔,真正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學習理念,整個課堂教學中,做到了課文閱讀與利用網絡資源的有機結合。
3.沒有誦讀的語文課不是好的語文課。在“精讀賞析”這一環節中,桑老師引導學生對課文的精彩段落進行了不同形式的閱讀,如個人讀、齊讀、分角色讀等,加上學生的點評更讓課堂增添了不少光彩。反復誦讀卻不單調乏味,學生在深情的誦讀中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了那種含蓄深沉的父愛。誦讀的效果遠遠好于教師滔滔不絕的講解,這一點,桑老師做的很到位。
4.教師在引導學生理清課文思路的基礎上,抓住課文的重點,詳細閱讀了“賴床遲到”和“快回家去”兩個環節,讓學生在閱讀中體味父愛的偉大。本課是一個長文短教的很好的范例。
5.學語文、學做人。在交流學習的同時,教師也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桑老師以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激起學生心中的陣陣漣漪,讓學生從中學到為人處世的道理。在這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語文課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本課的藝術性表現在:
1.創意之美。教師不是從自己講課的角度,而是從學生活動的角度設計課堂教學,網絡資源與語文教學有機整合,學生自主探究。教師的引導過渡非常貼切自然,使課堂在一種寬松平等的氛圍中進行,師生關系融洽,課堂氣氛活躍。
2.細節之美。課堂凝聚了學生情感。以電影《城南舊事》音像片斷和歌曲《送別》作為音樂基調,渲染出優美深沉的凄美意境,尤其是《送別》中的“長亭外,古道邊,芳草凄連天”成為這篇課文的主題曲,在這樣的基調中開展多層次的誦讀活動,使學生自然而然地融入角色之中。
3.語言之美。教師富于感染力的課堂語言不失為本課的一大亮點。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教師的語言引導很重要。簡潔、平和、深情、感染力強是桑老師課堂語言的特色。學生被這種美的語言感染著,把心貼近了教師,帶入了課文角色,自學地去感悟那種真摯純樸的人間真情。
總之,桑老師的這節課可以說是聲情并茂,文質兼美,課堂調控力強,教材處理到位,教師的個人風采和課文的獨特魅力體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