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語文教學寶典 > 教學實錄 >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精選17篇)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發布時間:2023-08-15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精選17篇)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篇1

  程    志

  一、導語 

  唐朝名臣魏征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蔽赫髡翘铺诘囊幻骁R子,他敢觸龍顏,一針見血地指出皇帝的過失:唐太宗納諫如流,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圣君、賢臣,使唐朝的政治穩定,國泰民安。戰國時期的鄒忌也是齊威王的一面鏡子,而這位以雄辯著稱的謀臣諷諫之法更是令人叫絕。今天,我們就欣賞選自《戰國策》的歷史散文《鄒忌風齊王納諫》。

  二、范讀課文,學生感知課文。

  三、自學指導

  (一)提供有關《戰國策》與戰國的資料

  《戰國策》原名《國事》《短長》《事語》《長書》等,由于書中主要記載的是戰國時策士們的言論和行動,所以傳到西漢時,由劉向整理校正后定名為《戰國策》,至于這部書的作者,已經不可考。它所記史實從東周貞定王17年(BC452年)到秦始皇31年(BC216年)共245年的歷史。全書共33篇,分國別編輯。依次是西周一篇,東周一篇,秦五篇,齊六篇,楚四篇,趙四篇,韓三篇,燕三篇,宋衛合一篇,中山一篇。

  戰國時代,七雄并立,兼并戰爭比春秋時代更為頻繁激烈,各諸侯王紛紛招攬謀士策士為自己出謀劃策,于是作為“士”的這一階層人物在當時的政治舞臺上活躍起來,有的主張連橫,有的主張合縱,所以,史稱這些人為策士或縱橫家,他們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張或斗爭策略,為某些統治集團服務,并且往往利用當時錯綜復雜的斗爭形勢游說諸侯采納。《戰國策》就是著重記述這些策士們的言行的。

  《戰國策》語言活潑流暢,粗中有細,刻畫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諷諫的謀臣鄒忌,任性頑固的貴族老夫人趙太后,追逐功名富貴的策士蘇秦。另外,還特別善于運用一些諷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畫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轅北轍”等!稇饑摺凡焕⑹窍惹厣⑽闹械囊恢ζ孑猓鼘笫朗穼W和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

 。ǘ┙忸}

  標題“鄒忌諷齊王納諫”巧妙地用一個兼語句式點明了文章內容的兩個方面:鄒忌諷齊王,齊王納諫。

  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進諫和善變著稱。據史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就籍談論彈琴,闡述治國安民之道,齊王聽后,大為贊賞,封他為齊相。而當時的謀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隱語向鄒忌提了關于修身、處世、安民、用賢、治國五個難題,鄒忌都能對答如流。辯論結束后,淳于髡對他的仆人說,看來這個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會遠了。時過一年,威王果然封鄒忌為成侯。鄒忌是一個能言善辯的雄辯家,而且是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廢,諸侯并侵,國且危亡,在于旦暮。”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于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王聽后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睆拇撕螅R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人治。

  四、閱讀課文,理解文意

  再讀課文,讀準句讀,理解文意

 。▽W生邊聽邊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記號,借助解釋、詞典自行解決)

  第一自然段

  誦讀指導

 。▽W生齊讀)

  此段從鄒忌與徐公比美寫起,三問三答,非常精彩。他們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語氣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愛憐之情;其妾畏懼拘謹之情;其客的阿諛奉承之情都要讀出來。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吾孰與徐公美?”“我與徐公孰美?”三個問句,一問其妻,二問其妾,三問其客。要讀出鄒忌窺鏡后的自得又不自信!熬郎酰旃文芗熬!”妻之答,要讀出融融的愛憐之情;“徐公何能及君也!”妾之答,要讀出怯怯的拘謹之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答,要讀出阿諛奉承之情。

  (指名一位學生讀第一自然段)

  文意簡析

  提問:此段所寫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明確:三問三答。

  提問:在妻、妾、客的三答中,鄒忌領悟到什么?用文中語句回答。

  明確:“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此道理為諷諫齊王埋下了伏筆。

  第二自然段

  誦讀指導

  本段是鄒忌用現身說法、親身體驗諷勸齊王。讀來要娓娓動聽。如與人細語敘家常。

 。1)“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與“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一一相對應,兩兩相比。三比之中,道理自然而出,節奏感很強,讀時要注意。

 。2)“今齊/地/方千里”中的“地”是“土地”,“方”是“方圓”,因此在“今齊”之后一大停頓后,“地”“方”之間作小停頓。

  文意簡析:

  提問:請同學們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此段大意。

  明確:鄒忌以切身體驗通過三比諷勸齊王。

  第三、四自然段

  誦讀指導:

 。1)“善”要讀出齊威王的心悅誠服。

 。2)“此所謂/戰勝于朝廷”句中“此所謂”后要略作停頓。

  文意簡析:

  提問:第三、四自然段所寫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明確:寫齊王納諫的三賞,懸賞求諫之后的三變及取得的成果,即“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

 。ㄖ该粚W生讀三、四自然段,然后齊讀課文)

  資料顯示:

  三問

  緣起                       三答

  鄒忌進諫      內容:              三比

  結果                        三賞

  三變                                                                  

 。ㄈ┤x課文,鑒賞課文

 。▽W生結合板書,齊讀課文,理解思路)

  小結:本文從鄒忌與徐公比美入手寫起,依次敘述了進諫的緣起,進諫的內容,進諫的結果。進諫緣起于鄒忌的三問,妻、妾、客的三答。妻、妾、客異口同聲的贊美,使鄒忌“暮寢而思之”,悟出了為何“受弊”的道理。進諫的內容則是鄒忌因小見大,自容貌之微,推及朝廷大事,三比使齊王聽后連連叫好。而進諫的結果則是齊王欣然接受鄒忌的勸告,下令獎賞進諫的臣民,齊國也因此威名大振。

  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橫生,采用了一種奇特的三疊排比的結構:鄒忌三問,妻、妾、客的三答;鄒忌解弊的三思;入朝見威王的三比;齊威王鼓勵納諫的三賞,納諫后齊國的三變,前后呼應,上下關照,層層推進,句式整散錯落有致,讀來瑯瑯上口。

  (學生再讀課文,結合板書嘗試背誦)

  四、布置作業  

  背誦全文。

  《鄒忌諷齊王納諫》

  教后記

  ◎程    志

  《鄒忌諷齊王納諫》是一篇傳統課目,老師教起來較為得心應手,挖掘的深度,拓展的廣度都較為深廣,但對學生來說,永遠都是新的。因此,在分析課文的同時,還要抓住基礎性的東西,如字詞句等。此教案為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感知課文,整體把握,直到背誦。

  存在問題,學生誦讀時斷句不準,例如“今齊地方千里”中的“地方”不斷開,作為一個詞來讀。結合板書背誦時,許多學生強記背誦,不能理解中間的內容。

  表現較好的地方,學生讀課文較齊,學生概括文意時,有個別學生能順著老師的思路寫下去。

  師:前一堂課我們學習了《鄒忌諷齊王納諫》,現在我們再一次請同學分角色朗讀課文,在讀課文前請同學們想一想該怎樣表現鄒忌和齊王的形象,相互間可討論。

  (學生分學習小組,相互小聲討論)

  師:請一組同學來讀一讀,演一演。其他同學注意聽,然后來評評。

  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師:誰來給他們的朗讀評一評?

  (學生舉手,老師點名)

  生:我們小組覺得楊涵濤讀得較好,鄒忌的語氣委婉誠懇,又不失嚴肅。

  師:他在委婉諷勸,嚴肅好嗎?

  生:他雖是委婉諷勸,但畢竟是談國家大事,應該嚴肅點。

  師:好,叢霄讀齊王讀得怎樣呢?

  生:叢霄讀得也很好,他讀得渾厚有氣勢,顯出一代君王的氣度。

  師:同學們說得太棒了,我要自嘆弗如了,(學生笑)現在請大家拿出課前查閱的資料,閱讀《召公諫厲王止謗》,比較齊威王和周厲王分別是怎樣的形象?

  (學生閱讀材料,相互討論交流)

  師:王積磊你說說你們組的意見。

  生:我們組認為齊威王勇于納諫,精神高尚,是明君;周厲王不聽逆耳之言,是昏君。

  師:很好,說得非常好,《納諫與止謗》這篇課文還給我們舉了其他帝王、臣子的例子,請同學們找出來,并給他們分分類。

  師:我們來看看大家是如何分類的,請小組回答。

  學生回答。學生是這樣分類的:

  帝王:唐太宗、齊威王、周厲王、楚懷王、商紂王

  臣子:魏征、鄒忌、召公、屈原、比干

  師:請同學們比較“臣子”的結果,“帝王”的最后結果以及國家的命運。

  學生分組討論,把帝王、臣子分為兩類,意見較為統一:唐太宗、齊威王是明君,國家被他們治理得很好;周厲王、楚懷王、商紂王全是昏君,在他們的統治下,百姓生活痛苦,他們有的還是亡國之君;魏征、鄒忌為一組,他們的意見被接納,得以善終;比干、屈原進諫不被接納,比干被挖心,屈原遭放逐,最后投江而死。

  老師充分肯定學生的回答后牽引出課堂討論問題:

  1、\"諫\"能否被接受,關鍵在于\"進諫人\"還是\"納諫人?\"

  2、\"納諫\"和\"止謗\"在古代不同的意義及作用十分明顯,那么在現今社會他們的益處和弊端分別是什么呢?

  學生認真思考問題,討論問題。教師下堂巡視,時不時加入學生的討論。

  師:大家都認真討論了,我們請兩個小組分別回答。

  (學生舉手,老師點名)

  生:\"諫\"能否被接受,關鍵還是在于\"納諫人\"。

  教師追問:如果話說得不好聽不被接受,責任在誰呢?

  生當然是帝王的責任,魏征不是經常讓唐太宗下不了臺嗎?

  師:好!好!第二題第五小組代表回答。

  生:納諫可以改進工作,提高效率,能受到廣大人民的支持,對四化進程起推動作用;止謗危害是貽誤工作,傷害同志,最后難免垮臺。

  教師追問:除書本上的你有自己的理解嗎?

  生:止謗肯定損害人民利益,不利于社會的發展。

  師:同學們剛才從大的方面談到\"納諫\"的益處,\"止謗\"的弊端,那么現在我們請同學聯系生活進一步來談談,并把自己的意見寫下來。

  教師出示話題:

  1、談談生活中納諫與止謗。

  2、如何對待別人的意見?

  學生寫作,老師巡視。

  學生完成寫作,相互交流相互評點。

  課堂教學的得與失

  司武琴

  集體研究式教學的主要內涵在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來到光華之后,我積極學習光華這一先進的教學理念。我想就《鄒忌諷齊王納諫》、《納諫與止謗》兩篇課文的合和教學談談我教學中的得與失.。  

  課堂教學中,鑒于學生已經掌握了文言基礎知識,我將教學重點落到了《納諫與止謗》上,主要就齊王、厲王對待\"諫\"的不同態度及由此引發的不同國家命運的比較來掌握納諫的好處,止謗的危害。

  教學時,我讓學生再一次讀一讀,演一演齊王、鄒忌,分析齊王、鄒忌的不同的形象。古代還有沒有君臣進諫納諫的事例呢?

  請學生閱讀《納諫與止謗》,學生閱讀興趣激發起來,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找出君臣事例并根據他們的不同態度,最后不同命運給他們分類,然后討論探究\"納諫\"與\"止謗\"的不同作用意義。追古思今,學生再次探究在現實生活中納諫的益處,止謗的弊端;談談應如何對待別人的意見。學生開始練筆寫作.接著就幾位寫作快的學生的習作展開了討論,師生共同評析。

  這堂課看起來節奏緊湊,我也有意識地讓學生多活動,學生活動也較為充分,但教學完成后,卻感到像缺少了點什么。

  集體研究式教學的基本特征是自主、問題、溝通。自主學習本身就應該讓學生以主人的身份去學習。教學時,我的思路十分清晰,學生也一直在我的引導下去學習,但我僅僅是請學生入我的甕,學生只是沿著我的思路來思考,思維受到了限制,沒有真正地自主。集體研究式教學問題的來源:教材、教師、學生。課堂預設的問題學生都解決了,但這些問題僅僅是我根據我的教材設計好的,可以說學生是在幫老師解決問題,我剝奪了學生提問的權力。成功的教學應該是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產生問題、解決問題。我把一切都包辦了,正是因為我的包辦,學生只能就問題談問題,可昂完全沒有開放性,這堂單一的課限制了學生的溝通交流,更限制了學生的視野,拓展延伸也就顯得有些空乏。

  以上把我教學中的得與失記下,以便今后的教學中揚長避短。集體研究式教學這門學問是要我們仔細鉆研的。

  梅洪建  an li(網友來稿)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篇2

  ◎孫茜

  [教學過程 和方法]

  師:(板書“三人成虎”)同學們都知道“三人成虎”的成語嗎?

  生:不知道。

  師:戰國時代,各國相互攻伐,為了使大家都真正遵守信約,國家與國家之間通常將太子交給對方作為人質。《戰國策·魏策》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魏國大臣龐蔥,將要陪太子到趙國去做人質,臨行前對魏王說:“現在有個人來說街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不信!

  龐蔥說:“如果第二 個人說街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有些將信將疑了!

  龐蔥又說:“如果有第三個人說街上出現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道:“我當然會相信!

  龐蔥就說:“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事,可是經過三個人說,好象真的有了老虎了。現在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梁,比這里的街市遠了許多,議論我的人又不止三個。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龐蔥陪太子回國,魏王果然再召見他了。

  市是人口集中地方,當然不會有老虎。說市上老虎,顯然是造謠、欺騙,但許多人這樣說了,如果不是從事物真相上看問題,也往往會信以為真的。

  這個故事本來是諷刺魏王無知的,但后世人引申這故事成為“三人成虎”這句成語,乃是借來比喻有時謠言也可以掩蓋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斷一件事情的真偽,必須經過細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聽途說。否則“三人成虎”,有時會誤把謠言當成真實的。

  在春秋戰國時期,君王多有謀士,像龐蔥、百里奚等,他們主要是為君王出謀劃策,但君王是否聽勸,得看勸術如何以及君王是否是明主。今天我們來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看鄒忌是如何勸說齊王的,而齊王是否聽了他的建議。

  師:請閱讀注釋1,回答《戰國策》又稱什么?

  生:(看后回答)“策”通“冊”,意思是《戰國策》原為戰國末期秦漢間人所輯,后經西漢末年編訂成書。反映了戰國時期各國的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動情況和社會面貌。

  師:是的。全書共十二策,本文選自《戰國策》,《戰國策》記載的是策士謀臣的策略和言論!稇饑摺芳扔兄匾氖穼W價值,又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教學過程 ]

  師:請大家快速地把課文瀏覽一遍,各個組把不懂的字詞劃出來。 (過了兩分鐘)

  生:(部分)老師,我們讀好了。

  師:有不懂的字詞嗎?

  生:沒有。

  師:我們先來分析題目,“諷”是什么意思?

  生:鄒忌諷齊王。

  師:“納”呢?

  生:齊王納諫。

  師:很好,但是還要請大家注意,“納”一般是指長輩或上級接納別人的意見。如果是給別人提意見應該稱“進諫”。

  師:下面我們來分角色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ò鍟〢、鄒忌諷齊王的起因是什么?

  B、鄒忌是怎么樣諷齊王的?

  C、鄒忌諷齊王的結果怎么樣?

  D、齊王怎么樣進諫?

  E、納諫后的效果如何?

  (指定學生讀,五分鐘后)

  生:老師,我們組有疑問:為什么鄒忌的妻子“私我”,而他的妾卻是“畏我”?

  師:其他組的同學能幫助他們解決嗎?

  生:(討論后)我們不知道。

  師:這就涉及到古代婚姻中的女子地位的問題。妻是明媒正娶的,妻的娘家權勢與丈夫相當,因此在家庭中頗有地位;而妾是買來的或別人贈與的,娘家的地位一般比較低,也就影響了在家庭中的地位。一般說來,小妾不但畏懼丈夫,還畏懼妻子。

  師:現在就請同學們搶答鄒忌諷齊王的起因是什么?

  生:早晨照鏡子,然后想到與徐公誰美?,并詢問妻、妾、客。他們都夸鄒忌美。由此,鄒忌想到齊王身邊的人可能都會贊美齊王。

  師:太好了,回答的非常好,同學們有不同意見嗎?

  生:沒有。

  師:其實,這樣一來,我們也明白了第二個問題。鄒忌就是拿妻、妾、客比王身邊的人。那么這里運用了什么手法呢?

  生:(討論)對比

  生:反襯。……

  師:運用的是譬喻說理。那么齊王有沒有納諫?

  生:有。

  師:你怎么看出來的?

  生:他定了三種可以受賞的方法。

  師:是的,他接受了。

  面刺------------上賞--------------門庭若市

  書諫------------中賞--------------無可進者

  謗譏------------下賞--------------戰勝于朝廷

  請你們把那幾句話讀出來好嗎?

 。ㄉx)

  師:齊王納諫后的效果如何?

  生:四海之內皆朝于齊。

  師:很好,效果是:門庭若市,無可進者,戰勝于朝廷。接下來,請大家看一下綜合練習中 的《召公諫厲王弭謗》,思考:

  厲王納諫了沒有,他的下場如何?

  生:他沒有納諫,下場是被流放。

  師:是的。盡管召公也進諫了,但卻沒有納諫的人。因此君王是否納諫不僅取決于進諫者是否會勸,還在于納諫者是否英明。

  師:下面的時間就請同學們做練習。

 。ň毩暵裕

  要想讓課堂活起來,要想讓學生想學,首先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的學生今年的平均年齡是十六歲,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還是孩子。因此我在教學的時候,相當注重調動孩子的興趣。興趣是推動學生求知欲的強大的內在動力,興趣往往是創造的先導。

  在本文的教學中,我就注意到調動學生的興趣的重要性。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首先讓它產生吸引力,語文也不例外。因此,第一步的課文導入  就顯得十分重要,它關系到學生對這堂課、這篇課文乃至這個學科的學習興趣和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這點已經是共識。在講本文時,一進班級我就在黑板上寫了“三人成虎”幾個字,學生都覺得奇怪,甚至有的學生按捺不住性子問我今天講什么。當我給他們講故事的時候,教室里安靜極了。而等到故事結束導入  課文時,學生已經猜測到課文的內容了。對于分角色朗讀,學生也非常感興趣。有的人想表現自己,有的人想看別人出丑。但不管怎么說,學生已經想學了,他們渴望獲得成功,享受到成功的樂趣!而且,在興趣的支撐下,學生的朗讀很到位。在教學過程 中,我適當地穿插課外知識,這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因為有的知識是學生從來沒有聽說過的,因此也有興趣學習。

  另外,這次課上,我還整合了《召公諫厲王弭謗》,讓學生當堂對比閱讀,有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而且,也起到了調節的作用,避免了讓學生產生“古文沒有意思”的心理。

  這次課的成功之處在與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但不足之處是沒有很好的定位好老師的角色。應該更充分地把課堂還給學生,我應該少講。另外,在這次課堂上,沒有讓學生形成討論的氛圍。雖然課堂氣氛很活、學生聽的很認真,但學生沒有小組合作,更沒有好好的討論。

 。▽O茜)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篇3

  本課用一個小三連完成,整體教學思路如下:

  讀一讀--演一演--比一比--練一練--辯一辯--查一查 

  師:同學們,常言道:\"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然而因為逆耳,常使忠言得不到落實。尤其在君王身邊,所謂\"伴君如伴虎\",出口不慎很可能招致殺身之禍。作為忠臣,面對君王的弊病如果不及時指出,第一愧對國家社稷,黎民百姓,其次又愧對自己良心。那么如何才能讓君王心平氣和地聆聽忠言,使其聽之順耳,并且心悅誠服地接受呢?這里就涉及到了說話的藝術。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欣賞一下古之雄辯家的風范。請大家打開書本到61頁。

  第一環節:讀一讀

  師:\"書讀百遍,其意自見\"。首先,我們齊讀全文。相信在讀的過程中我們就能發現問題了。

 。▽W生齊讀,讀到文中\"形貌昳麗\"、\"朝服衣冠\"、\"能謗譏于市朝\"、\"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處時,或停頓,或不統一)

  師:發現問題了吧,同學們?老師暫時不說,因為既然大家自己能發現,那么就自己嘗試解決問題吧。現在,我們就分組把重點字詞和難解字詞找出來,然后考考其他的小組,看看他們能得多少分,看看哪一組在第一輪角逐中能脫穎而出。

 。ǜ餍〗M小聲議論起來,老師巡視指導,要求小組長把成員歸納的知識點整理到一張紙上。然后上黑板,各組交互完成任務,學生集體評改。學生有互相挑戰的情緒,又有古文參考書,把重難點基本都能找到。第三小組以滿分10分勝出。掌聲鼓勵。)        師:現在問題解決了,我們再讀一遍,這次肯定能讀得準確而響亮了是嗎?(學生齊讀,這次大有進步,由于文章比較簡單,學生自主疏通大意,老師指正。)        

  第二環節:演一演                                                          

  師:同學們,初學了本文,我們已經了解了故事梗概,這里涉及到幾個人物?

  生:(異口同聲)鄒忌、妻、妾、客、齊王。

  師:除了主人公,這些人物言語不多,由于身份不同,言行表現就肯定有區別。比如,妻和妾說話的口氣會有什么不同呢?

  (生七嘴八舌,有男生開始嗲聲嗲氣的模擬,大家哄笑。)

  師:好,有同學開始不分性別躍躍欲試了?(學生笑,幾個同學也不好意思了,停止了怪腔怪調,安靜下來。)現在各小組可以討論一下這些人物說話時的心理,分角色朗讀一下,注意把握微妙的感情差異。然后小組合作,推薦六位同學分別飾演五個人物和朗讀旁白,也可以自告奮勇,毛遂自薦,我們看看表演的效果如何。

  (學生活躍起來,開始琢磨人物心理,用各種口氣對話,饒有興趣。老師參與各組討論,指導朗讀。并注意全班學生的整體紀律。)

  師:大家都很認真,也很有表演能力,剛才已經發現了很多\"影視新秀\"啊,(學生笑)現在呢,我們就來欣賞他們的精彩表演吧。

  (學生鼓掌,六位同學上臺。老師恭敬地搬上一把椅子,請\"齊王\"上座。學生笑言:跑龍套的。)

  (幾位學生煞有介事地表演開來,尤其是表演齊王的大個男生,表演到位。幾分鐘的表演不時贏得掌聲和笑聲。)

  師:大家說演得好不好?(同學們齊喊:好。┖迷谀睦?要說出理由,當個有水平的評論家。這幾位演員哪些地方表演得特別好,哪些地方如果這樣表演會更恰當,大家可以各抒己見。

  生1:我認為扮演妻妾的同學表演很好,把妻子對丈夫的寵愛之情和妾的畏懼拘謹的神情都表現出來了。

  生2:表演最好的絕對是\"齊王\"嘛,多有君王氣度!說起話來有霸氣。而且,把這位君王謙遜,知錯就改的一面也表現出來了。

  生3:(扮演鄒忌者):我說說我扮演鄒忌的感覺吧,如果讓我再演一次,我覺得應該再嚴肅一點。因為說得畢竟是國家大事,他只是采用委婉的方法,但態度是很認真,很嚴肅的。

  師:有道理!鄒忌果然非同一般,不僅敢于進諫,而且能將齊王說得心悅誠服,現在我們仔細體味一下說話的藝術。

  第三環節:比一比

  師:請同學們看小黑板,組內討論或者組間交流,這些問題你們能解決嗎?

 。ǔ鍪拘『诎澹鍟缦拢海

  1、鄒忌的家事和國事之間,存在著怎樣的聯系?鄒忌是用什么方法來諷喻齊威王納諫的?

  2、瀏覽《納諫與止謗》,比較齊王和周厲王對于納諫的態度、措施以及結果,你對此有何感想?

  (學生開始比較閱讀,討論交流。老師巡視,學生有疑問之處及時點撥。)

  師:好,各小組長那里是不是都整理好你們組的意見了?(回答:差不多了。)看來不是特別有把握。沒關系,我們先大膽說出自己的見解,不當之處全班集體解決。俗話說:兩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何況我們有35個(算我一個)臭皮匠呢?(學生笑)

  第二組代表:我們回答第三題可以嗎?我們畫了個小圖表……

  師:當然可以。上黑板來吧。

  (學生圖示如下:)

  人物——態度——措施                  ——結果

  齊王——納諫——面刺、上書、謗譏,受三賞——戰勝于朝廷

  厲王——止謗——防民之口勝 于防川——流于彘

  師:非常好,這樣一比較,可謂一目了然。集體智慧,果然表現出色。那么你們對兩者的比較結果有什么想法嗎?

  生:多聽忠言,虛心接受,才能治理好國家。如果一意孤行,昏庸無能只能亡國。

  師:有道理,大家不妨以此引申,聯系實際生活,課后在小作文本上寫個幾百字的感悟。好,其他小組來挑戰一下,你們是否同樣能比較完美地來回答另外一個問題呢?哪個小組?

 。◣讉小組長同時高高舉手,老師指明第四小組回答。)

  第四小組代表:我們回答第一個問題。鄒忌把國事和家事作比較,從“我”和徐公比美這件事,得出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因此“皆以美于徐公”,然后推及齊王,宮婦左右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內有求于王,因此得出結論:王之弊甚矣。這樣很有說服力。

  師:回答得很好,那么這屬于哪種比較?(學生:類比)對,正因為兩件事同出一理,比美的私事是為國家大事作鋪墊的,設喻類比,由小及大,委婉動聽,入情入理,所以齊王很容易接納這個道理。如果鄒忌單刀直入,直言進諫,可能會有什么后果呢?

  生:來人!拉出去砍了!“咔嚓!”(學生模擬砍頭狀)

 。◣熒。)

  第四環節:練一練

  師:現在大家一定非常想擁有伶牙俐齒,雄辯口才了吧?真希望能夠憑著三寸不爛之舌,說遍天下無敵手。而且現今社會,還真需要你能有很好的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下面就請大家動動嘴,注意運用說話藝術,說服老師讓大家看漫畫。

 。▽W生一下來勁了,七嘴八舌爭論開來,具體過程略。)

  第五環節:辯一辯

  師:大家都已經體會到了鄒忌的善于進諫的方法,也體會到了齊王勇于納諫的精神,那么想要讓君王納諫,到底是君王本身的胸襟氣度更重要,還是進諫的說話藝術更重要?

 。▽W生開始爭論起來 。)

  師:好,大家都有話要說了。但辯論講究有理有據,在下一課學習《納諫與止謗》這一篇課文時,大家要充分提取文中有效信息,了解歷史實例,組成你的有力論據。到時,我們進行一場小小辯論賽,相信大家又會有精彩表現的。下課。

  第六環節:查一查(在本單元教學完成后,帶學生上電子閱覽室完成)

  1、查詢鄒忌和齊威王的相關史料

  2、查詢《戰國策》的文學常識

  3、查詢唐太宗與魏征、比干被挖心的歷史典故

  關于古文教學的

  幾點思考

  ◆黃燕亞

  古文學習向來是令學生厭煩、老師頭疼的一個問題。面對佶屈聱牙,生澀難懂的文言文,學生既沒興趣又沒耐心,課堂氣氛死氣沉沉,令人昏昏欲睡,老師一個人獨角戲難唱,教學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但是中國上下五千年悠久文化的一脈傳承,古典文史知識的學習研究,又必然需要沉浸于前人抒寫的典籍之中,無法繞開幾千年的精華沉淀而一步邁入相對膚淺浮躁的白話世界。

  初中階段已經接觸了一些簡單古詩詞和文言文,進入高中階段后自然提高學習要求了,需要我們帶領學生深入接觸古文學習,既為高考攻關作好實力積累,更為他們將來的深造作好鋪墊。因此,如何師生同樂學好古文,成了當務之急。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古文教學中我積極實踐,嘗試能在前人的基礎上開拓出一片輕松愉快的學習天空。下面,筆者就結合《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的教學談談對于古文教學的幾點思考。

  一、學生主動學習,引進競爭機制。

  我們習慣了把備課中的所有知識點傾倒給學生,尤其是古文,認為學生水平不夠,只要能聽、記下來就可以了。本身學習內容深奧艱澀,加上被動學習,剝奪主動權這是許多學生厭惡古文學習的重要原因。所以筆者堅持把課堂還給學生,特別是古文學習。

  如《鄒忌》一文中的字詞翻譯等基礎知識,全部讓學生自己解決,老師只在知識點歸納和文章思想內容上給予引導。首先,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預習,要求必須完成轉注任務。這一條我班學生已經養成習慣,我只要適當監督檢查就是。為了提高預習效率增強預習效果,在學生自主學習前,我會告訴學生預習完要求若干位同學上黑板完成重點字詞的注音注釋,要求脫離書本,挑戰自己的記憶力。這常常成為課堂的第一個興奮點,好多學生自告奮勇的上臺,然后還是由學生評改;蛘哂酶黠@的競爭機制,讓各小組互相挑戰,那就更熱鬧了,為了難倒對方,學生會把書本和教參吃透,充分討論充分自主學習。老師只要注意提醒學生提問時不可進行無意義的挑釁和刁難,專挑怪、難、偏的提問,那將會影響該組的最終成績。在《鄒忌》一文的教學中,這種方法效果甚好。

  二、創設真實情境,積極參與課堂。

  在本冊古文教學中,創設真實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這一條我始終貫徹。如在教學屈原《國殤》時為讓學生充分想象戰場的宏大場面和悲壯場景,以及作者場面描寫中點面、遠近、動靜的巧妙安排,我讓同學們都來當張議謀拍一部電影——新版《英雄》。應該說學生在積極設計電影的過程中,已經深刻理解了文章內容以及屈原的構思技巧。隨后由他們的電影《英雄》引申出文章主旨,并進行遷移思考:何謂英雄?什么才是真正的英雄?展開了一次思想爭鋒。始終緊扣文章精神內涵,深入其中又拓展開去,糾正學生的個人主義英雄思想,明確真正的英雄是能以國家利益為重,在國家危難之際,甘愿為國捐軀的人。

  同樣,在《鄒忌》一文的教學中,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參與課堂,自導自演。在如此真實的情境中,學生既理解了文章內容,又準確把握了人物心理。最主要的是,沒有一個學生感到無聊,無事可做,而且競爭杠桿依舊刺激著學生們的神經,大家在不知不覺中就學完了課文。如果在下課鈴響時,師生都情不自禁地說:“這么快?”這不正是我們想要的嗎?

  三、多種教學方式,挖掘學生潛能。

  古文學習,我們可能已經形成了思維定勢,每堂課按著字音——詞義——句意——段落分層——文章思想內容——寫作方法的套路帶著學生一路小跑,下課時間到了,好,任務完成。至于學生在被老師固定的思路牽了45分鐘后,所得幾何,那就不得而知了。我們固然要形成我們的教學特色,卻也不能拘泥于此,一成不變。不妨多做嘗試,運用多種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我們的引導下而不是死拉硬拽下學習古文,是一種風行水上,水到渠成的境界。

  在教學《鄒忌》時,我讓學生小組競賽,自己表演,開展辯論,到圖書館查閱資料,圍繞教學任務多樣方式同時展開,充分挖掘學生潛能,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都有表現機會。好多學生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不再懼怕古文,不再懼怕表現。學習《蒹葭》時,師生共同欣賞鄧麗君的《在水一方》,感受深摯的情感、幽幽的傷感;學習《碩鼠》時,一起漫畫奴隸主,看清剝削者的丑惡嘴臉;學習《涉江》時,尋覓精神的象征物,在一草一花上體味精神內涵,增加想象,將屈原的比喻象征手法活用……

  一個學期即將結束,這篇教學反思也算是對半年教學的一個總結。從中,我看到了古文學習陽光的一面,也體會到了積極嘗試的快樂,可能在這過程中經歷了很多曲折,但只要我們能時刻對教學保持不變的熱情和反思的冷靜,那么師生同樂一起學習的春天相信很快就會到來!

  梅洪建  an li(網友來稿)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篇4

  ◎孫茜

  [教學過程 和方法] 

  師:(板書“三人成虎”)同學們都知道“三人成虎”的成語嗎? 

  生:不知道。 

  師:戰國時代,各國相互攻伐,為了使大家都真正遵守信約,國家與國家之間通常將太子交給對方作為人質。《戰國策·魏策》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魏國大臣龐蔥,將要陪太子到趙國去做人質,臨行前對魏王說:“現在有個人來說街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不信! 

  龐蔥說:“如果第二 個人說街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有些將信將疑了。” 

  龐蔥又說:“如果有第三個人說街上出現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道:“我當然會相信! 

  龐蔥就說:“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事,可是經過三個人說,好象真的有了老虎了。現在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梁,比這里的街市遠了許多,議論我的人又不止三個。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龐蔥陪太子回國,魏王果然再召見他了。 

  市是人口集中地方,當然不會有老虎。說市上老虎,顯然是造謠、欺騙,但許多人這樣說了,如果不是從事物真相上看問題,也往往會信以為真的。 

  這個故事本來是諷刺魏王無知的,但后世人引申這故事成為“三人成虎”這句成語,乃是借來比喻有時謠言也可以掩蓋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斷一件事情的真偽,必須經過細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聽途說。否則“三人成虎”,有時會誤把謠言當成真實的。 

  在春秋戰國時期,君王多有謀士,像龐蔥、百里奚等,他們主要是為君王出謀劃策,但君王是否聽勸,得看勸術如何以及君王是否是明主。今天我們來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看鄒忌是如何勸說齊王的,而齊王是否聽了他的建議。 

  師:請閱讀注釋1,回答《戰國策》又稱什么? 

  生:(看后回答)“策”通“冊”,意思是《戰國策》原為戰國末期秦漢間人所輯,后經西漢末年編訂成書。反映了戰國時期各國的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動情況和社會面貌。 

  師:是的。全書共十二策,本文選自《戰國策》,《戰國策》記載的是策士謀臣的策略和言論。《戰國策》既有重要的史學價值,又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教學過程 ] 

  師:請大家快速地把課文瀏覽一遍,各個組把不懂的字詞劃出來。 (過了兩分鐘) 

  生:(部分)老師,我們讀好了。 

  師:有不懂的字詞嗎? 

  生:沒有。 

  師:我們先來分析題目,“諷”是什么意思? 

  生:鄒忌諷齊王。 

  師:“納”呢? 

  生:齊王納諫。 

  師:很好,但是還要請大家注意,“納”一般是指長輩或上級接納別人的意見。如果是給別人提意見應該稱“進諫”。 

  師:下面我們來分角色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ò鍟〢、鄒忌諷齊王的起因是什么? 

  B、鄒忌是怎么樣諷齊王的? 

  C、鄒忌諷齊王的結果怎么樣? 

  D、齊王怎么樣進諫? 

  E、納諫后的效果如何? 

 。ㄖ付▽W生讀,五分鐘后) 

  生:老師,我們組有疑問:為什么鄒忌的妻子“私我”,而他的妾卻是“畏我”? 

  師:其他組的同學能幫助他們解決嗎? 

  生:(討論后)我們不知道。 

  師:這就涉及到古代婚姻中的女子地位的問題。妻是明媒正娶的,妻的娘家權勢與丈夫相當,因此在家庭中頗有地位;而妾是買來的或別人贈與的,娘家的地位一般比較低,也就影響了在家庭中的地位。一般說來,小妾不但畏懼丈夫,還畏懼妻子。 

  師:現在就請同學們搶答鄒忌諷齊王的起因是什么? 

  生:早晨照鏡子,然后想到與徐公誰美?,并詢問妻、妾、客。他們都夸鄒忌美。由此,鄒忌想到齊王身邊的人可能都會贊美齊王。 

  師:太好了,回答的非常好,同學們有不同意見嗎? 

  生:沒有。 

  師:其實,這樣一來,我們也明白了第二個問題。鄒忌就是拿妻、妾、客比王身邊的人。那么這里運用了什么手法呢? 

  生:(討論)對比 

  生:反襯。…… 

  師:運用的是譬喻說理。那么齊王有沒有納諫? 

  生:有。 

  師:你怎么看出來的? 

  生:他定了三種可以受賞的方法。 

  師:是的,他接受了。 

  面刺------------上賞--------------門庭若市 

  書諫------------中賞--------------無可進者 

  謗譏------------下賞--------------戰勝于朝廷 

  請你們把那幾句話讀出來好嗎? 

 。ㄉx) 

  師:齊王納諫后的效果如何? 

  生:四海之內皆朝于齊。 

  師:很好,效果是:門庭若市,無可進者,戰勝于朝廷。接下來,請大家看一下綜合練習中 的《召公諫厲王弭謗》,思考: 

  厲王納諫了沒有,他的下場如何? 

  生:他沒有納諫,下場是被流放。 

  師:是的。盡管召公也進諫了,但卻沒有納諫的人。因此君王是否納諫不僅取決于進諫者是否會勸,還在于納諫者是否英明。 

  師:下面的時間就請同學們做練習。 

 。ň毩暵裕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篇5

  教材分析:

  《鄒忌諷齊王納諫》是一篇傳統的文言文,出自《戰國策·齊策》!稇饑摺分饕怯涊d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斗爭及有關的謀議或辭說。本篇節選部分主要記載了齊國謀士鄒忌用含蓄的話暗示或勸告齊威王聽民意從而達到強國家的良好效果。高中文言文的教學,注重學生對 文言實詞虛詞的積累,注重學生對文言句式的掌握,這是教學重點也是難點。

  學情分析:

  在初中學習文言文的基礎上,學生對文言文的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文言文實詞虛詞以及文言文特殊句式。但是不能否認的一點是,學生普遍對文言文不太感興趣,所以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應該在明確了教學目標的前提下, 在保證落實課堂教學重難點的基礎上, 考慮怎么把文言文的課教得更加 生動活潑,考慮怎么激發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

  教學課型:

  自讀課

  教學目標:

  1、掌握相關的文言文實詞虛詞以及文言句式。

  2、學習本文對比 、排比 的寫作方法。

  3、品味鄒忌含蓄的論辯藝術。

  4、領略齊威王從善如流的魅力。

  教學重點:

  1、掌握相關的文言文實詞虛詞以及文言句式。

  2、學習本文對比 、排比 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

  品味鄒忌含蓄的論辯藝術。

  教學 準備:

  1、布置學生預習課文,通讀全文,弄準字音。

  2、布置學生上網查關于《戰國策》的相關資料。

  3、布置學生書面翻譯文章。

  4、教師做PPT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方法:

  品讀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問題 導入 ,激發 激趣:

  眾所周知, 評價 美麗女子 的詞語有很多,經典的有閉月羞花、沉魚落雁,大家知道這兩個詞語是在形容哪些美女么? 對,是在說 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 ——西施、貂蟬、昭君、楊貴妃。 英俊男子比如有宋玉、潘安, 那大家知道有評價 英俊男子的詞語么?比如說身高:增之一分則太高,減之一分則太矮。這就是美到極致。〗裉爝@節課 我們來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我們來認識這樣一位英俊的男子——鄒忌, 內外兼修, 不僅長的美,而且他的口舌功夫也是相當的一流啊 !(板書: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音讀: 一讀課文,讀準字音

  1、教師示范朗讀,讀準字音。

  2、教師強調積累正音:

  昳 麗 yì 朝 服衣冠 zhāo 朝 廷 cháo 謗 譏 b à ng

  時時而 間 進 jiàn 朝 于齊 cháo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三、意讀: 再讀課文,翻譯文章

  1、學生分組討論,翻譯文章。

  2、各組學生代表發言,交流成果。

  3、教師評價訂正,歸納文言文實詞虛詞以及特殊句式。

 、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孰與,誰與誰相比,哪一個更怎么樣呢?

  ②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判斷句。

  ③ 忌不自信:賓語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④ 孰視之:孰,通假字,通“熟”。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判斷句。

  ⑥ 臣之妻私臣:私,偏愛。

 、 皆以美于徐公:以,動詞,以為,認為。 再如“以師赴秦軍”,“以”是動詞率領的意思。

 、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面,名詞作狀語,當面。

  ⑨ 能謗譏于市朝:于市朝,介詞結構后置。

 、 期年:滿一年。

  4、學生再讀課文,注意斷句,讀出節拍。

  四、情讀 :品讀句子,讀出情感

  1、品讀妻、妾、客的回答:

  妻: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學生示范,要求注意朗讀的語氣,讀出情感。

  ② 學生分析三個人的內心世界。

 、 教師明確:

  妻:私——偏愛。丈夫是妻子的天,妻子對丈夫情感深厚而強烈, 不排除有美化自己丈夫的成分,有點夸大其詞,情人眼里出西施,所以 毫不猶豫,脫口而出,由衷地稱贊 ,用感嘆句 。

  妾:畏—— 畏懼。妾在家庭中地位低下,對丈夫小心翼翼,不敢說錯話,順著妻子的話說說而已。

  客:求——有求于人,說點應景的客氣話、奉承話,句末用句號,陳述句,情感一般。

  板書: 妻——私(偏愛)

  妾——畏(畏懼)

  客——求(請求)

  2、品味鄒忌的勸諫藝術:

  提問:

  ① 鄒忌是怎樣勸諫齊王的?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鄒忌的勸諫思路是從家務事談起,由家而國,道理相同。

 。ò鍟

  家 → 國

  妻——私(偏愛)——宮婦

  妾——畏(畏懼)——朝臣

  客——求(請求)——子民

  面臨 現狀 :奉承話 王之蔽甚矣

  解決方案:廣開言路,善于納諫

  實施 過程 :令初下——數月之后——期年之后

  最終結果:齊國稱霸

  ②你認為鄒忌的勸諫為什么會成功?

  教師明確:

  鄒忌含蓄勸諫,齊王從諫如流,齊國稱霸。

  3 、師生三讀課文,要求讀出情感。

  五、美讀:調動情感,美讀文章

  1、誦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拍,讀出語氣,讀出情感。

  2、課堂小結:

  翻譯文本,誦讀對話,揣摩人物內心世界

  理清思路,明了邏輯,欣賞鄒忌勸諫藝術

  六、拓展延伸,學以致用

  創設情境:

  1、假如你的表妹要上高一了,學校安排軍訓,但是表妹怕曬黑,不想去參加,如果姨媽希望你去勸說表妹,你會怎么勸諫她呢?

  2、假如你和同學上街,同學不走人行橫道而橫穿馬路,你會怎么勸說他呢?

  3、家人閑聊時,媽媽告誡你說遇到路上有老人摔倒可千萬不要去扶起,否則容易找上麻煩,你會怎么回答媽媽的話呢?

  學生任選一個問題,或者自己創設情境,然后加以回答。

  板書設計: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家 → 國

  妻——私(偏愛)——宮婦

  妾——畏(畏懼)——朝臣

  王之蔽甚矣 →稱霸

  客——求(請求)——子民

  課后反思:

  高中文言文教學應對文言文基礎知識常抓不懈,落實 對文本的 誦讀, 注重創設情境以 培養學生思辨能力。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除弊納諫在當時的積極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鑒意義。

  2、了解《戰國策》這部國別體史書的基本情況及其在中國文學和史學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4、提高借助語境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反復誦讀中對文章的寫作特色*和勸諫技巧的領悟

  2、本文記述了鄒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為喻,諷勸齊王納諫除蔽的故事。如何較全面、正確地認識鄒忌這個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2、提高借助語境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課時安排

  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唐太宗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歷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業,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勸諫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賢明,二要看諫者是否注意了進諫的藝術,使“良藥”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戰國時齊威王非常幸運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 ——鄒忌。而這位以雄辯著稱的謀臣的諷諫之法更是令人叫絕。今天,我們就欣賞選自《戰國策》的歷史散文《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解題

  1、標題“鄒忌諷齊王納諫”巧妙地用一個兼語句式點明了文章內容地兩個方面:鄒忌諷齊王,齊王納諫。

  2、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進諫和善辯著稱。據史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就借談論彈琴,闡述治國安民之道,齊威王聽后,大為贊賞,封他為齊相。而當時的淳于髡(kūn)不服,就用隱語向鄒忌提出了關于修身、處世、安民、用賢、治國五個難題,鄒忌都能對答如流。辯論結束后,淳于髡對他的仆人說,看來這個人被破格重用的日子不遠了。時過一年,齊威王果然封鄒忌為成侯。鄒忌不僅是一個能言善辯的雄辯家,而且是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婬*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廢,諸侯并侵,國且危亡,在于旦暮”。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一鳥,止于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王聽后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睆拇撕螅R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三、提一供有關《戰國策》與戰國的資料

  《戰國策》由于書中主要記載的是戰國時策士們的言論和行動,所以傳到西漢末時,由劉向整理校正后定名為《戰國策》。是先秦歷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對后世史學和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

  四、引導學生有目的地朗讀課文

 。ㄒ唬┏踝x課文,讀準字音。

  昳(ying)麗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窺(kuī)鏡

  期(jī)年 朝(cháo)于齊 間jian)進

 。ǘ┰僮x課文,讀清句讀。

  1、再讀課文:教師從讀音、語氣、句讀三個角度進行指導,讓學生根據課文下的注解,理解字義、詞義、句意。

  第一段記敘十分生動,讀時應注意表現人物的情態。

  第二段是鄒忌諷諫齊威王的話,頗能表現鄒忌的個性*特色*,讀時應注意以略帶詼諧的方式說出嚴肅的內容。

  第三段記敘納諫的舉措及結果,要讀得層次分明。重讀“面刺寡人之過”“上書”“謗譏于市朝”“門庭若市”“時時而間進”“無可進者”“皆朝于齊”等詞語。

  2、三讀課文:理清結構層次

  第一段:進諫的緣起。鄒忌與徐公比美,發覺受蒙蔽,從中體味出國君不易聽到直言的道理,并決定“入朝見威王”。

  第二段:進諫的內容。鄒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諷諭齊王,用自己的切身體會,以事設喻,啟發誘導齊威王省悟到納諫的必要性*。

  第三段:納諫的舉措及結果。齊威王接受鄒忌的勸告,立即頒布政令,懸賞求諫。齊威王納諫除蔽,政治清明,使齊國國勢強盛,威震諸侯。

  五、學生根據文下一注釋,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六、布置作業:

  熟讀課文,依據注釋試譯全文,并根據自己的理解畫出重點字詞。

  第二課時

  一、檢查學生課后學習情況,教師對本文教學重點予以強調

  (一)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鄒忌諷齊王納諫(諷:用委婉的語言暗示、勸告或指責。 諫:臣子向國君提出的意見。)

  能謗譏于市朝 (公開指出。謗,公開地指責,沒有貶義;譏,微言諷刺。注意區別:誹,背地里議論、嘀咕)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指責)

  上書諫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書、文件。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二)詞類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詞作狀語;服,名詞作動詞)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詞意動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面,名詞作狀語)

  4、聞寡人之耳者 (聞,動詞使動用法)

  (三)一詞多義

  1、修

  a、乃重修岳陽樓(興建,建造)

  b、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整治)

  c、雨村便急忙修書(撰寫)

  d、鄒忌修八尺有余(長,高)

  2、朝

  a、相如每朝時常稱病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上朝)

  b、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 《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朝拜)

  c、于是入朝見威王 《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朝廷)

  d、朝服衣冠《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早晨 (zhāo) )

  3、孰

  a、我與城北徐公孰美 (代詞,誰 )

  b、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同“熟”,仔細。)

  4、誠

  a、臣誠知不如徐公美(確實,的確)

  b、帝感其誠 《列子愚公移山》 ( 誠心、誠意)

  c、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諸葛亮:《出師表》(確實、的確 )

  d、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曹軍必矣 《資治通鑒赤壁之戰》 (表假設,如果、果真 )

  (四)古今異義

  1、今齊地方千里 (土地方圓)

  2、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國君旁邊的近臣)

  3、明日,徐公來。(古義,第二天。 今義,今天的下一天。)

  (五)句式

  1、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判斷句)

  2、忌不自信 (賓語前置)

  3、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省略句)

  4、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介詞結構后置句)

  5、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判斷句,兼介詞結構后置)

  6、王之蔽甚矣 (被動句)

  引導思考:

  1、“我孰與城北徐公美?”與“吾與徐公孰美?”兩個句子的句式是否相同?

  明確:兩個句子均為古漢語中的固定句式。“與……孰”是由“孰與”演變而來,意義與“孰與”相同,都表比較。“孰”為疑問代詞,在疑問句中常前置,“孰與”即“與孰”。

  2、賓語前置句,在古漢語中常見。

  例如:彼不我恩也 《童區寄傳》 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宋何罪之有 《墨子公輸》 “之”助詞,賓語提前的標志

  唯余馬首是瞻 《馮婉貞》 構成“唯……是……”格式的賓語前置

  (六)注意一個成語

  門庭若市:形容來者之多。(注意與“門可羅雀”區別)

  二、品讀賞析

  1、鄒忌是由一件家庭瑣事聯想到國家政事的。這件家庭瑣事是什么?

  明確:鄒忌向他的妻、妾與客提出自己與徐公誰美的問題。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異,其妻、妾、客回答問題時的語氣有差別。有何不同?請從原文中找出并說明其感情*色*彩。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贊美、喜愛,愛戀之情溢于言表。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討好,口氣有點勉強(因其地位低下,與主人并沒有多少真情可言,但又不能不順從,說話比較拘謹,不敢越雷池一步)。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备星*色*彩是禮貌、尊重,口氣有點客氣,明顯的有奉承的意味。(可讓三位同學分角色*表演。)

  3、面對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贊美,鄒忌的態度如何?

  面對贊美,鄒忌并未得意忘形!懊魅,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笨梢娻u忌很有自知之明。

  4、鄒忌是如何“諷”齊王的?

  鄒忌入朝后,并未單刀直入向威王進諫,而是以“閨房小事”談自己的體會,然后以類比的方式委婉進諫。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依據,推己及人!巴踔紊跻印币痪洌c明了進諫的主旨。猶如當頭一棒,一針見血,使其夢醒。鄒忌為何敢下這樣的結論?一是鄒忌曾任齊相,是國家的重臣,言不在私而益于公,所以他無所顧忌;二是以小見大,由自己的受蒙蔽推想到國君的受蒙蔽,這種現身說法的方式具有較強的說服力。

  5、諷諫的結果如何?

  齊威王接受了諫言,發布政令,廣開言路,懸賞納諫。始而“門庭若市”,繼爾“時時而間進”,最后“無可進者”,終于“戰勝于朝廷”。

  三、分析本文在說理以及記敘上的特點

  本文采用了“三疊法”,從頭至尾一直使用三層排比的手法寫作

  三問 :妻、妾、友 三答

  三比:妻私我 → 宮婦左右私王

  妾畏我 →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 → 四境之內有求于王

  三賞:上賞 中賞 下賞

  三變:令初下 數月之后 期年之后

  排比與層遞,前后呼應,上下關照,形成一種奇特的篇章結構。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詞語

  修、尺、服、窺、美、私、聞、莫、地方、左右、市朝等。

 、、歸納多義詞義項

  朝、孰、旦、誠、聞。

 、邸⒕涫

  a、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b、忌不自信。

  c、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④、理清課文的思路和結構

  2、情感目標

 、、理解課文的思想意義

 、凇㈩I悟課文的現實意義

  3、技能目標

  ①、背誦全文

 、、學會諷喻的方法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1、導讀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在充分利用注釋的基礎上理解課文的詞句,掌握課文內容)

  2、討論法。(在學生掌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師提出富有啟發性和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充分地展開討論,集思廣益,理解課文的思想意義)

  3、練習法。(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檢測題和作業 題,讓學生在做練習題的過程中掌握并積累有關詞句知識)

  媒體設計

  投影儀(可將有關的詞句知識,制做膠片,在教學中適時展示給學生;也可將教師設計的問題、練習、補充資料展示給學生。這樣可節省時間,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提高教學的效率)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 設計

  1、投影顯示《陸賈說漢高祖》,請同學們讀后回答后面的問題:

  陸生時時前說《詩》、《書》。高帝罵之曰:“乃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陸生曰:“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且湯、武逆取而以順守之,文武并用,長久之術也!蚴骨匾巡⑻煜拢腥柿x,法先圣,陛下安得有之?”高帝不懌。……謂陸生曰:“試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敗之國。”陸賈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嘗不稱,左右呼萬歲,號其書曰《新語》。選自《史記》

  漢高祖之所以“不懌”,是因為陸生說漢高祖時采用        的方式。而《勾踐滅吳》中第一段寫到勾踐“執其手而與之謀”,是因為文種進諫時采用       的方式。(備選答案:①直言規勸  ②委婉規勸)

  2、導入  

  人們常說“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那么人們也常常思考,“忠言”為什么一定要逆耳呢?順耳不是更有利于被接受被采納嗎?由上面的問題可以知道,古人向君王進諫時,委婉規勸往往比直言規勸的效果好些。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選自于《戰國策·齊策》中的《鄒忌諷齊王納諫》講的就是鄒忌諷喻齊王廣開言路,納諫除蔽,結果使齊國修明政治,國勢強盛的故事。(板書課題)

 。ù藢дZ 的設計的意圖有三。一是為了激趣,讓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發揮出來。二是為了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采取批判繼承的態度,辯證來看待優秀的文化遺產。三是注意與上篇課文《勾踐滅吳》的聯系)

  二、解題

  鄒忌,戰國時齊國人,善鼓琴,曾借彈琴之道言治國之道,深得威王贊賞,封為相,后封成侯。

  齊威王,田氏,名因齊,一作嬰齊。曾任用鄒忌為相,田忌、孫臏為將和軍師,改革政治,國力漸強。

  鄒忌諷齊王納諫,兩個動詞,不屬于同一個主語,是一個兼語句。此課題揭示了課文的內容,即鄒忌用委婉含蓄的方式勸告齊威王接受意見、采納建議。

  三、研習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

 。ㄕb讀要求讀音準確、斷句正確,感情充沛,有節奏感。教師的范讀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誦讀能力,同時也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根據教師的實際情況,也可以課前請人朗讀,然后播放錄音,還可以請朗誦水平較高的學生朗讀)

  2、學生自行反復朗讀課文

  要求:

 、佟⒅辽僬b讀兩遍。

 、凇⒔柚⑨、工具書,完成下列自測題。

  A、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a、形貌昳麗(yì)

  b、時時而間進(jiàn)

  c、朝服衣冠(zhāo)

  d、期年之后(jī)

  e皆朝于齊(cháo)

  B、 解釋加點詞的意思

  a、鄒忌修八尺有余。

  b、朝服衣冠,窺鏡。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今齊地方千里。

  e、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

  f、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C、 翻譯下列句子

  a、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b、忌不自信。

  c、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師生共同訂正后,請學生提出其它不理解的詞句,師生再共同解答。

  3、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要求:

  ①、讓學生毛遂自薦扮演角色。

 、凇⒆x出人物身份和心理,如妻溢于言表的愛戀之情,妾拘謹勉強的回答,客奉承討好的意味,鄒忌勤于王事、委婉諷諫的表現,齊威王聞過則喜、從諫如流的氣魄。

  4、整體把握課文的思路和結構

  討論下列問題:

  ①、本文的題眼是什么?它有什么內涵?你能說說同類詞“譏”、“誹”、“謗”、“刺”、“諫”、“說”的含義嗎?

  明確:諷者,微刺也。托言感人曰諷,即婉言規勸之意。諫者,以直言正人之非也,也就是直言規勸之意。刺,意思是當面指責;謗,一般指公開指責人的過失;譏,是微言諷刺;誹,是背里議論;說,是用一般的話勸說別人,使人聽從自已的意見。

 、凇⑧u忌諷齊王納諫的原因是什么呢?

  明確:先提示學生文中有一個點明原因的句子,請找出來。學生會很快找出,即:“王之蔽甚矣!”至此,教師可進一步設問:鄒忌是如何知道“王之蔽甚矣”的呢?他是根據什么得出這個結論的呢?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第一段,

  主要是分析他得出這個結論的過程:①、“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

  如”;②、“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③、“暮寢而思之”。由此可知:“王之

  蔽其矣”是他“暮寢而思之”的結果。他之所以認為“王之蔽甚矣”,是因為“已之蔽甚矣”: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鄒忌由此想到,我乃一介臣子,尚且有如此之“蔽”,更何況作為高高在上,俯視一切,行為萬世師,言作萬世法的齊威王呢?

  ③ 、鄒忌諷諫齊王的方式是什么?

  明確:鄒忌善“諷”,表現在以自已切身感受來設喻,巧妙地諷喻齊王。國君能不能廣開言路,納諫除蔽,修明政治,是一件關系國家興亡的大事。但一開口就批“龍鱗”,逆“圣聽”,往往會使他抵觸,不易接受。因此鄒忌就從自已個人的生活小事入手,把自已在美不美這個問題上受到妻妾和客人的蒙蔽這件事講給齊王聽,先引起齊王的興趣。然后抓住這一生活小事同國家大事之間的相似點——受蔽,把兩件事巧妙地聯系起來,進而指出“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這一嚴峻事實,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結論,形象而委婉地說服了齊王。

  《古文觀止》中有一段對本文的評語,寫道:“鄒忌將已之美,徐公之美,細細詳勘,正欲于此參出微理。千古臣諂君蔽,興亡關頭,從閨房小語破之,快哉。”這一評價真可謂是恰如其分。

 、、鄒忌諷齊王的效果怎樣?

  明確:鄒忌“諷”齊王的目的是希望齊王納諫,因此,達到齊王納諫這一目的就是“諷”最好的效果。齊王回答“善”,這一字力有千鈞,鮮明地表明了齊威王的態度,集中地表達了“諷”的效果。文章具體地敘述了齊王納諫懸賞的方式:“上賞”、“中賞”和“下賞”,敘述了納諫的過程:令初下,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無可進者。還交代了齊王納諫的結果:“戰勝于朝廷”。其實,這些也正是鄒忌“諷”的間接效果。

  小結:本文緊扣題眼“諷”,遵循文章的寫作思路“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怎么樣”,連點成線,有機地串起了全文,正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牽一“諷”而動全文。

  5、指導學生背誦課文

  ①、讓學生把握文章結構層次的特點,即從頭至尾一直用三層排比的手法來寫,就容易背誦。妻、妾、客是三層;“私我”“畏我”“有求于我”是三層;“宮婦左右”“朝廷之臣”“田境之內”的百姓,又是三層。上、中、下賞,是三層;“令初下”“數月之后”“期年之后”,又是三層。再看,鄒忌自以為美于徐公這事件的發展在時間上是三層:“朝”“旦日”“明日”是也。鄒忌的思想轉變過程也是三層:“熟視之,自以為不如”是第一層,“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是第二層,然后到“暮寢而思之”是第三層,找出矛盾的焦點。全部事態發展也是三層:鄒忌現身說法諷諫是第一層,齊王“下令”廣泛征求意見是第二層,最后鄰近的諸侯國前來朝拜,“此所謂戰勝于朝廷”是第三層。

 、凇⒖梢酝ㄟ^個別背和大家嘗試齊背的方式背誦全文。

  四、達標檢測

  1、閱讀課文第1段,回答下列問題:

 、佟@段文字的內容,概括最恰當的一項是(A)

  A、鄒忌與徐公比美,從妻、妾、客的不實贊美中悟出了道理。

  B、寫鄒忌和徐公比美的自慚心理。

  C、寫鄒忌的妻、妾、客贊美鄒忌及其原因。

  D、寫鄒忌是一個儀表堂堂的男子。

  ②、我們如果把這一段翻譯出來,古今對照一下,就可以發現古今漢語的差別很大。選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

  A、光看字形,現階段不用的字只有四個:昳 、曰、孰、吾。

  B、大多數字,不是意義有所不同,就是用法有些兩樣。如“修”、“服”、“謂”、“公”、“君”等字就是意義不同。

  C、在語法方向,也有不少差別。例如“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就是古代特有的句法,底下“吾與徐公孰美?”才跟現代句法相同。

  D、“客從外來”、“與坐談”是現代語法,不是古代語法。

  2、填空:

  在第二段中,鄒忌用已事(設喻),諷諫齊王用了邏輯上的(類比)推理法,把(家)事和(國)事進行類比。即以妻、妾、客的“私臣”、“畏臣”、“有求于臣”,暗喻齊王(“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的百姓“私王”、(“畏王”)、(“有求于王”)。

  五、布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查工具書,理解歸納課后練習(二)五個多義詞的義項。

  附板書設計 

  鄒          內涵:委婉規勸                   (是什么)     

  忌          

  諷          原因:王之蔽甚矣                 (為什么)

  齊

  王          方式:設喻(類比)               (怎么辦)

  訥

  諫          效果:善……戰勝于朝廷           (怎么樣)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1、 采用填空的形式檢查背誦,投影儀投影四道小題,請4名同學填充。

 。1)、暮寢而思之,曰:“--------------------,--------------;-----------------,----------;------------------,--------------------------!

 。2)、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由此觀之,----------------------------。

 。3)、王曰:“善!蹦讼铝睿骸----------------------------------,-----------------------,-----------------;------------------------,-----------------,--------------------------------,---------------------,-----------------------!

 。4)、令初下,群臣進諫,----------------------------;數月之后,---------------------;期年之后,----------------------,---------------------------------。

  2、訂正練習(二)五個多義詞的義項(略)

  二、分析人物形象

  這篇課文有兩個主要人物,即鄒忌和齊威王。這兩個人物的舉動不僅可以看出人物的思想性格,更能體現課文所包含的思想意義,有針對性地設計具體有趣的問題。

  1、 鄒忌的兩次“窺鏡”,反映了他當時什么樣的心態?

  2、鄒忌不厭其煩地詢問妻、妾、客,是不是很無聊?為什么?

  3、鄒忌的“三思”使他從迷惑中對自己有了請醒的認識,反映了鄒忌有什么樣的品質?

  4、鄒忌向齊王進諫時,為什么先要從自己的生活小事說起?體現出鄒忌的什么本領?

  5、鄒忌進諫后,寫齊王的反應只有王曰:“善”,乃下令“……”兩個舉動,反映了齊王的什么精神?

  6、“君臣進諫,門庭若市”、“時時而進諫”、“雖欲言,無可進者”與齊王有什么關系?反映了齊王的什么精神?

  通過學生的回答及爭議,在教師的指導下概括鄒忌、齊王的人物形象。

  鄒忌:

  是一位足智多謀、嫻于辭令、深諳君王心理的謀士。

  齊威王:

  是一位從諫如流的有魄力的開明君主。

  三、揭示課文的思想意義和現實意義

  提出問題,組織學生課堂分小組討論。

  1、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說明了什么道理?

  此題容易,學生不難回答。課文通過鄒忌借用自己家庭親友間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諷勸齊王納諫除蔽的故事,從而說明國君必須廣泛采納各方面的批評建議,興利除蔽,才可以興國的道理。學生只要答對基本意思即可,不要在文句上過嚴要求。

  2、學了此文后,從不同角度出發,我們有哪些體會?

  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集思廣益,可引導總結出如下幾點:

 、佟⒁粋人在受蒙蔽的情況下,是不可能正確認識自己和客觀事物的。

  ②、作為領導,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防止被一些表面現象所迷惑;不要偏聽偏信,要廣泛聽取他人的批評意見,對于奉承話要保持警惕,及時發現和改正自己的缺點錯誤,不犯或少犯錯誤。

  ③、作為領導,要有聞過則喜,從諫如流的胸襟和氣度。

  ④、一個人,即使是普通公民,也應當向有關部門或上級領導積極地提出意

  見及合理化建議,因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⑤、提出批評建議時,要考慮方式方法,選擇恰當的語言、語氣,抓住恰當的時機,便于別人接受采納。

  四、設計話題并讓學生即興表演

  話題設計:

  1、諷諫同學不要迷戀網吧。

  2、諷諫長輩不要吸煙、酗酒。

  3、諷諫教師不要歧視后進生。

  4、諷諫上級領導注意環保。

 。ㄔ掝}可根據學生實際,有針對性設計,也可以讓同學們自行設計。)

  五、課堂小結

  通過兩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能夠背誦課文,掌握了一些文言詞句,理清了課文的思路與結構,研討了課文的思想意義和現實意義。特別令人高興的是:所有這些學習成果,都是靠同學們自己的誦讀、思考和研討而獲得的。相信同學們已經掌握了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那就是:多誦讀,多練習,多查工具書,多思考。

  六、布置作業 

  1、 繼續背誦課文,要求準確、精熟。

  2、 補全下列名句:

  ①、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國語》)

  ②、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資治通鑒》)

 、邸⑿叛圆幻,美言不信(《老子》)

 、、聞過即改,從諫如流(《貞觀政要》)

  ⑤、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論語》)

 、、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語上本》)

  ⑦、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資治通鑒》)

  3、 拓展閱讀材料二則,請完成后面練習:

  A、《受諫與諫人》

  貞觀五年,太宗謂房玄齡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則濫賞無功,怒則濫殺無罪。是以天下喪亂,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嘗不以此為心,恒欲公等盡情極諫,公等亦須受人諫語,豈得以人言不同已意,便即護短不納?若不能受諫,安能諫人?”                    (選自《貞觀政要》)

  B、《厲王止謗》

  厲王虐,國人謗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闭俟唬骸笆钦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 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王不聽,于是國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于彘。           (選自《國語》)

 、、解釋加點字

 、、翻譯劃線句子

 、邸⒙撓颠@二則材料及《鄒忌諷齊王納諫》,請你以“納諫與止謗”為話題寫一篇短文,談談你的看法。

  附板書設計 

  鄒忌:                           齊威王:

  頭腦冷靜、善于思考                 聞過則喜、虛心納諫

  忠于職守、足智多謀                 明智果斷、大膽改革 

  善于辭令、勇于進諫                 修明政治、威望日隆

  教學后記

  1、文言文教學一定要強調多讀多背,并且教師要具體指導。

  2、要讓學生積累有關的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的知識,通過歸納讓學生掌握得扎實些。

  3、此課篇幅不長,語言也比較淺顯,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多去挖掘課文的思想意義和現實意義,并且要拓展閱讀和加強讀寫聯系的訓練。

  4、教學設計未涉及到對情節、語言、選材等寫作特色的分析,是一個遺漏。

  教學資料(略)

  教案設計者:  衡陽市二七二廠子弟中學    曾文瑜    郵編:421004 

  聯系電話:        手機:13875750442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篇8

  一、教學目標

  1、掌握重點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2、欣賞鄒忌的說話藝術,體會諷喻說理的妙處。

  3、領悟以事喻理的委婉勸說方式在今天的現實意義

  二、教學重難點

  1、掌握重點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2、領悟以事喻理的委婉勸說方式在今天的現實意義。

  課時安排:

  2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俗話說:“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彪y道一定是這樣嗎?戰國時期的一位謀臣告訴我們“忠言”不一定“逆耳”,一“逆耳”的忠言更樂于讓人接受,取到更好的效果。請看《鄒忌諷齊王納諫》。

  作者作品:關于《戰國策》!稇饑摺冯s記東西周及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諸國之事。其時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國,約240年(460~220)!稇饑摺肥菄鴦e體。作者不可考,西漢劉向重加整理,定名為《戰國策》。

  《戰國策》的基本內容著重記載了策士謀臣的策略和言論,保存了不少縱橫家的著作和言論。《戰國策》的文章特點是長于說事,無論個人陳述或雙方辯論,都喜歡夸張渲染。就歷史散文的明白流暢來說,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該書文辭優美,語言生動,富于雄辯與運籌的機智,描寫人物繪聲繪色,常用寓言闡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驚弓之鳥”“亡羊補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等。在我國古典文學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是先秦歷史散文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

  解題諷,婉言規勸。諫,直言規勸。“諷”與“諫”是相對的,目的相同,但方法不同。這題目不能解釋成“鄒忌勸告齊王聽取意見”,而應該把題目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鄒忌諷齊王”,一部分是“齊王納諫”。

 。ㄈ┱w感知

  1、檢查預習

  2、分角色朗讀

  3、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俪鹿诔好~作狀語,在早晨。

 、谖崞拗牢艺,私我也。美:以……為美,形容詞用作動詞。

 、勰苊娲坦讶酥^者面:當面,名詞作狀語。

 、苈劰讶酥呗劊菏埂。

 、萁颀R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圓。

 、迣m婦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國君旁邊的近臣。

 、哙u忌諷齊王納諫諷:委婉勸說

  ⑧能謗譏于市朝謗譏:公開指責。

 、嵬踔紊跻颖危菏苊杀

  4、翻譯下列句子。

 、傥沂肱c城北徐公美?我同城北徐公比,哪個更美?(把握“……孰與……”的句式)②忌不自信。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把握賓語前置)

  ③此所謂戰勝于朝廷。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在朝廷上戰勝敵國。

  ④王之蔽甚矣。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ㄋ模﹨⒄照n下注釋,通譯課文。

  學生合作討論后再對照注釋翻譯。

  小組內再翻譯全文。

  (五)課堂練習

  1、辨析下列每組句子中劃線詞的意思的差異。

 、賏、我孰與城北徐公美?b、孰視之

  ②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踑、宮婦左右莫不私王b、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躠、朝服衣冠,窺鏡b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

  2、翻譯下列句子

 、傥沂肱c城北徐公美?②忌不自信。

  ③王之蔽甚矣。④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n堂總結

  在這節課,我們認識了有知慧、善勸諫的鄒忌和胸懷廣、能納諫的齊王。他們君臣一心,使齊國革除積弊,政治清明,最終“戰勝于朝廷”。使周邊的國家臣服于自己。希望大家能以史為鑒,取其精華,成就自己精彩的人生。

 。ㄆ撸┎贾米鳂I

  1、背誦課文二、三段。

  2、掌握重點的注釋和翻譯。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篇9

  《鄒忌諷齊王納諫》是國別體史書《戰國策》中的名篇,是一篇以對話為主,既具故事性,又具論辯性的文言文。本文寫的是戰國初期齊威王接受鄒忌的勸諫而采納群言,終于使齊國大治的故事,塑造了鄒忌這樣一個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善于進諫的賢士形象。也表現了齊威王知錯能改,從諫如流的性格特點。本文文字并不深奧,文字易懂,故事性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和教育意義。

  回想本節課的課堂教學,既有優點也有不足,F將教學反思總結如下:

  首先,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非常明確,重難點突出,在教學中這些目標一步步得到落實。新課標指出7至9年級關于文言文閱讀的階段目標是:“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本文篇幅雖長,文字卻并不深奧,正因為如此,在教學中我要求同學們借助工具書和文下注釋自主完成翻譯全文的任務。在匯報交流時,同學們的確做到了,很輕松地就翻譯出了全文。在翻譯過程中我還注重了實虛詞和文言句式的積累,比如“吾妻之美我者”中的“美”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翻譯成“以……為美”,“今齊地方千里”中的“地方”一字一譯為“土地方圓”;虛詞“之”“于”等的用法;還有賓語前置句(倒裝句)“君美甚”“忌不自信”, 判斷句“城北齊公,齊國之美麗者也!,省略句“與坐談”這些句式。使同學們不僅會翻譯全文,更要積累相關的文言知識,學會翻譯的方法,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其次,學生在這堂課中的分析能力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展開的。例如,鄒忌是怎樣說服齊王的?這需要同學們高度的概括能力,在老師的啟發下,又指明幾個同學回答后,答案越來越全面,也越來越簡練完美(一是以身邊小事設喻,指出妻,妾,客美我的不同原因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 二是把家事同國事類比,拿齊王的地位同自己作比較,指出”宮婦左右……有求于王”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結論,使齊王接受納諫。)隨著同學們的回答我也迅速地完成了板書,板書既體現了諷諫的方法(類比推理),寫作方法(以小見大),也突出了一個數字“三”, 文章“三疊”式的運用,彰顯了結構整齊、對稱的間架之美。這時已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就突破了本文的難點。

  最后,在知識遷移上“拓展延伸”環節把本課推向了高潮。勸人是一門藝術,不是一個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的,同學們激情高漲,討論熱烈,一個個躍躍欲試!罢Z境一: 小英時不時的在看男同學寫給自己的信,假如你是母親,你將如何與女兒談話?”這個話題比較簡單,同學們都知道勸告時委婉說出這樣做對小英有怎樣的負面影響,讓小英體會到媽媽的良苦用心,從而欣然接受媽媽的勸告!罢Z境二:齊景公酷愛打獵,非常喜歡捉野兔的老鷹。燭鄒不當心,讓一只老鷹逃走了。景公大發雷霆,命令將燭鄒推出去斬首。晏子走上公堂,怎樣進諫才救得了燭鄒?”這個話題比起第一個話題難度大增,難住了好些同學,正因為這個話題有一定的挑戰性,同學們對勸人這門藝術更加感興趣了,雖然剛開始的回答不盡如人意,但最后張志勤同學的回答大家還算滿意。當我把晏子的做法亮出來之后,大家一片嘩然,紛紛感嘆晏子的勸諫充滿了智慧,從而領略了勸諫的魅力。

  仔細回憶,不足之處尚且存在:我注意突出了課文的重難點,但在閱讀上讀得還不夠充分,這是我需要注意的地方,這些不足將成為我教學的動力,從而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篇10

  教學目的

  1.重點掌握本課中出現的文言實詞的詞義并作歸納,如“朝孰、誠、方、善、間”等。

  2.掌握文中出現的詞類活用,古今異義詞,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領會課文設喻說理和類比推理的方法。

  4.了解《戰國策》的有關知識。

  教學重點

  1.重點字詞、句式。

  2.《戰國策》的有關知識。

  3.設喻說理和類比推理。

  教學設想

  可在教師指導下,以討論、串講、表演、做練習等方式,引導同學自池,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性,老師的講授既要講清楚重難點,分析好思想內涵,又不能占用太多時間,應以練為主。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步驟 和內容

  第一課時

  一.導入  :

  由三位同學上臺表演,一位演忠臣、一位演奸臣,一位演皇帝,忠臣向皇帝進諫,要他多聽從民意,廣開言路,不要受小人蒙蔽,豈料奸臣在皇帝旁邊挑撥離間,龍顏大怒,奸臣將忠臣推出去斬。由這小品導入  古代臣子進諫若直接言明自己的意見(即“直諫”)會很危險,臣子進諫最好是諷諫,由此引出題目,并解釋“諷”及課題的意思。

  二.點出《鄒忘諷齊王納諫》一課選自《戰國策》,用幻燈片打出該學的知識。

  《戰國策》:又稱《國策》,原為戰國未期和秦漢間人怕編纂,后經西漢未年劉向編訂成書,全書共33篇,反映了戰國時期策士謀臣的言論和謀略,其體列為國別體,全書共12策,《鄒忌諷齊王納諫》是一篇歷史散文。

  三.轉入對文段的學習。

  學習一、二段的字詞和句式(重點字詞用幻燈片打出)

 、偈耄和ā笆臁,仔細

  私:偏愛

  朝服衣冠:zháo:朝見

  ②詞類活用:

  A名作狀:朝服衣冠 暮寢而思之

  B名作動:朝服衣冠:穿戴

  C形容詞意動用法:美我者:以……為美

 、酃沤癞惲x詞:

  尺:古;約合現在的23.1厘米

  今:約33.3厘米。

  窺:古:照

  今:偷偷地看

  寢:古:躺而不睡

  今:睡覺

  地方:古:土地方圓

  今:地點、處所

  ④句式:

  1.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孰:誰,哪個

  孰與:相當于“與……孰”,“……與……相比,誰更”

  2.判斷句: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4.否定句賓語前置:忌,不自信

  5.被動句:王之蔽甚矣

  6.省略句: 與坐談

  四.先讓同學翻譯第二段,再請同學分別扮演鄒忌、妻、妾、客、徐公以及請一位同學做旁白通過這種活潑生動的形式即串講了課文,又讓同學領會了課文內容。

  五.課堂分析

  師:(1)大家觀看表演時有無發現妻、妾、客大意都相同?

  生:——有,都說鄒忌美于徐公。

  師:(2)大意同,但妻、妾、客在表述及語氣上有何細微不同,可否找出?

  生:——妻:熱情地贊美鄒忌,愛戀之情溢于言表。

  妾:比妻稍為冷淡點,回答有些勉強,說話較拘謹

  客:用陳述句,語氣更平淡。

  師:(3)為何妻、妾、客都夸鄒忌好看?

  生:——妻→私

  妾→畏

  客→有求

  師:(4)好,他們都是說鄒忌美于起徐公,那么由文段看,實際上是誰更美呢?

  生:——徐公。

  師:(5)既然是徐公美,那么妻、妾、客的回答便是與事實不相符合了,那么也就是說,鄒忌被怎么樣了呢?

  生:——被蒙蔽了(寫板書)

  鄒忌

  妻→私

  妾→畏

  客→有求

  受蔽

  師:(6)好,那么回過頭來看看,第一段講什么?

  生:——鄒忌比美的事。

  師:(7)好,大家看看,第一段與全文篇幅已近一半,那么為什么要花這么大力氣來寫鄒忌比美的事呢?鄒忌比美的事與我們所要講的鄒忌諷齊王納諫有何關系呢?(引導大家看板書及第二段)。大家看,鄒忌之妻私他,妾畏他,客有求于他,那么齊王是否也有同樣的情況呢?——有,宮婦左右私齊王,朝廷之臣畏齊王,四境之內有求于齊王。

 。ㄞD身寫板書:)

  鄒忌 齊王

  妻→私→宮婦左右

  妾→畏→朝廷之巨

  客→有求→四境之內

  受蔽

  師:(8)好,那么鄒忌之妻因事私他,妾畏他,客有求于他而受蔽,現在齊王的情況亦與鄒忘相同,那么他是否也應該受蔽呢?

  生:是并且受蔽更甚。

  鄒忌 齊王

  妻→私→宮婦左右

  妾→畏→朝廷之臣

  客→有求→四境之內

  受蔽 受蔽(甚矣)

  那鄒忌分析出齊王受蔽這結論時,是先說鄒忘的情況與齊王的一樣,而鄒忌因“私、畏有求”而受蔽,所以齊王也應因此而受蔽。

  師:(9)好,那么象鄒忌,這種推理方法就叫類比推理。(用幻燈機打出)類比推理:根據兩個同類事物某種屬性的相同,推出它們的其它屬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

  師:(10)鄒忌說到齊王受蔽這里就打住了,那么他是否只整指出齊王受蔽這事實呢?

  生:——不是,他是想說齊王須納諫。

  師:(11)好,那么在家看齊王最后有沒有接受鄒忌的意見呢?

  生:——有

  師:(12)好,那么要向國君說明須納諫這個道理是比較抽象又不容易使國君接受的,正如剛才上課前的小品中的忠臣進諫,忠臣向國君說明要廣開言路,不然會被奸臣蒙蔽,可是呢被奸臣反咬他一口,說他是想說國君是昏君,激怒了皇上,最后被殺?墒菍Ρ戎拢u忌就顯得很高明了。他用比美這件很具體的生活小事來說明了齊王肥肉納諫這個抽象的道理,使齊王愉快的接受了他的意見,象這種用具體的事實說明抽象的道理,變深奧為淺顯,變復雜為簡明,變逆耳為順耳,委婉而有較強的說服力的說理方法就叫做“設喻說理”。(打出幻燈片,讓學生明白什么叫“設喻說理”。)

  六.朗讀前兩段。

  第二課時

  一.以提問課后思考題的形式復習上一節課的內容。(也可以先朗讀全文)

  二.轉入對文段的學習。

  學習三、四段的字詞和句式(重點字詞用幻燈片打出)

  面刺:當面指責

  謗譏:古今異義詞 古:指責,勸諫,中性詞;今:誹謗,譏諷,貶義詞

  聞寡人之耳者:使……聽到,使動用法。

  時時而間進:jiàn 間或斷斷續續地

  其年:滿一年。

  朝于齊:朝見

  介賓后置句:戰勝于朝廷。

  三.讓同學串講這兩段,指出他們翻譯得不好的地方。

  四.課堂分析

  師:齊威王聽了鄒忌的話后采取了什么措施?收到什么效果?(得后思考題)

  生:“群臣史民……受下賞”。 “群臣進諫……皆朝于齊”

  師:由此可見鄒忌諷諫效果奇佳,那么,鄒忌為什么可以進諫成功?

  引導學生從進諫者,鄒忌及納諫者齊威王兩方面去思考,為了幫助理解,可插入淳于諫齊威王的小故事以說明齊王是勇于接受別人的意思,從諫如流的。在說明鄒忌這方面的成功時,著重說明是比關關事他親身所經歷的以及生活小事這兩點,綜合以上得出結論:(寫在幻燈片上)。

  為何成功:

  鄒忌(進諫者):用自己親身經歷的生活小事來講道理,現身說法,明白具體,說理深刻,委婉動聽,使人易于接受。

  齊威王(納諫者):開明,有作為的君主,從諫如流,聞過則喜,勇于改革。

  五.鄒忌形象分析(簡單提上一下)——寫于幻燈片上

  鄒忌:①關心國事,具有遠見卓識

 、趯嵤虑笫

  ③足智多謀,嫻于辭令,深諳君王心理

  六.解決未完成的課后題。

  七.體現多練原則,讓學生當堂完成有關課文文段的閱讀理解訓練并評講。

  八.朗讀全文。

  九.板書設計 :

  設喻說理

  鄒忌 齊王

  妻→私→宮婦左右

  妝→畏→朝廷之臣

  客→有求→四境之內

  受蔽 類比推理 受蔽(甚矣)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篇11

  基礎知識題1.給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鄒忌(   )     形貌昳麗(   )    朝服衣冠(   )    孰視之(   )窺鏡自視(  )  謗譏于市朝(   )   期年之后(   )    皆朝于齊(   )2.對句中“于”字的用法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見威王 ③以其無禮于晉 ④皆以美于徐公 ⑤且貳于楚也⑥能誘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哐唷②w、魏聞之,皆朝于齊、啻怂^戰勝于朝庭    a.①③⑤/⑥⑦⑧/②/④     b.①③⑤⑦/②④/⑥⑧    c.①③⑤/②⑥⑧/④/⑦     d.①③⑤⑦/②⑥⑧/④3.“而”作連詞用時,通常有以下幾種用法:a表并列 b表修飾 c表承接 d表轉折 e表因果 f表假設,請對以下句中“而”的用法加以判斷,并將結果依次填入后面的括號中(   )    ①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  )  ②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   )③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    )    ④暮寢而思之(    ) ⑤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      ⑥夫差與之成而去之(    )⑦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   )  ⑧越可以無聽天之命而聽君之令乎?(     )4.“者”可結合文意靈活地翻譯,寫出下面句子中“者”的意思或用法來:    ①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③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   )       ④雖欲言,無可進者(   )    ⑤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   )   ⑤陳涉者,陽城人也(   )    ⑦今者項莊舞劍(   )               ⑧一丘之禾,則后種者晚實(   )5.下面句中加點字的用法與例句不同的一項是    ①例: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    a.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b.心之不虛,由好學之不誠也    c.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    d.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②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a.公私之積尤可哀痛            b.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山      d.那些老爺,都有萬貫家私    ③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    a.孔子過泰山側                b.過湘水,投書以吊屈原    c.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      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    ④例:令初下,門庭若市(   )    a.更若役,復若賦,則如何?    b.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c.曾不若孀妻弱子              d.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6.下面與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組是    例:忌不自信(   )    ①城中皆不之覺 、谇爻强植豢傻谩 、酃胖瞬挥嗥垡并苣帽娙酥h也 、輹r人莫之許也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7.下面對句子的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今齊/地方/千里      b.我/孰/與城北/徐公美c.徐公/何能及/君也        d.此/所謂/戰勝于朝庭8.下列句子在文中正確的意思是(  )此同時       ①雖欲言,無可進者  、诖怂^戰勝于朝庭a.即使有人想進言,也沒什么可說的   這就是所說的在朝庭上就戰勝了對方b.雖然有人想進言,也不敢去說       這就是所說的實戰勝過在朝庭上爭論c.雖然有人想進言,也不敢去說       這就是所說的在朝庭上就戰勝了對方d.即使有人想進言,也沒什么可說的   這就是所說的實戰勝過在朝庭上爭論  參考答案1.zōu  yì  zhāo  guān  shú  kuī  bàng  cháo  jī  cháo2.c3.①a ②c ③b ④b ⑤e ⑥c ⑦f ⑧d4.①的人 ②的原因 ③人的 ④的話、的事情 ⑤的原因 ⑥在判斷句中表示停頓 ⑦在時間詞后表示停頓 ⑧的禾苗5.①a ②c ③d ④d6.d,例句為“否定句中的代詞賓語前置”。7.d8.a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篇12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孫茜 

  [教學過程和方法] 

  師:(板書“三人成虎”)同學們都知道“三人成虎”的成語嗎? 

  生:不知道。 

  師:戰國時代,各國相互攻伐,為了使大家都真正遵守信約,國家與國家之間通常將太子交給對方作為人質。《戰國策·魏策》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魏國大臣龐蔥,將要陪太子到趙國去做人質,臨行前對魏王說:“現在有個人來說街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不信! 

  龐蔥說:“如果第二 個人說街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有些將信將疑了。” 

  龐蔥又說:“如果有第三個人說街上出現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道:“我當然會相信! 

  龐蔥就說:“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事,可是經過三個人說,好象真的有了老虎了。現在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梁,比這里的街市遠了許多,議論我的人又不止三個。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龐蔥陪太子回國,魏王果然再召見他了。 

  市是人口集中地方,當然不會有老虎。說市上老虎,顯然是造謠、欺騙,但許多人這樣說了,如果不是從事物真相上看問題,也往往會信以為真的。 

  這個故事本來是諷刺魏王無知的,但后世人引申這故事成為“三人成虎”這句成語,乃是借來比喻有時謠言也可以掩蓋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斷一件事情的真偽,必須經過細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聽途說。否則“三人成虎”,有時會誤把謠言當成真實的。 

  在春秋戰國時期,君王多有謀士,像龐蔥、百里奚等,他們主要是為君王出謀劃策,但君王是否聽勸,得看勸術如何以及君王是否是明主。今天我們來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看鄒忌是如何勸說齊王的,而齊王是否聽了他的建議。 

  師:請閱讀注釋1,回答《戰國策》又稱什么? 

  生:(看后回答)“策”通“冊”,意思是《戰國策》原為戰國末期秦漢間人所輯,后經西漢末年編訂成書。反映了戰國時期各國的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動情況和社會面貌。 

  師:是的。全書共十二策,本文選自《戰國策》,《戰國策》記載的是策士謀臣的策略和言論!稇饑摺芳扔兄匾氖穼W價值,又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教學過程] 

  師:請大家快速地把課文瀏覽一遍,各個組把不懂的字詞劃出來。 (過了兩分鐘) 

  生:(部分)老師,我們讀好了。 

  師:有不懂的字詞嗎? 

  生:沒有。 

  師:我們先來分析題目,“諷”是什么意思? 

  生:鄒忌諷齊王。 

  師:“納”呢? 

  生:齊王納諫。 

  師:很好,但是還要請大家注意,“納”一般是指長輩或上級接納別人的意見。如果是給別人提意見應該稱“進諫”。 

  師:下面我們來分角色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ò鍟゛、鄒忌諷齊王的起因是什么? 

  b、鄒忌是怎么樣諷齊王的? 

  c、鄒忌諷齊王的結果怎么樣? 

  d、齊王怎么樣進諫? 

  e、納諫后的效果如何? 

  (指定學生讀,五分鐘后) 

  生:老師,我們組有疑問:為什么鄒忌的妻子“私我”,而他的妾卻是“畏我”? 

  師:其他組的同學能幫助他們解決嗎? 

  生:(討論后)我們不知道。 

  師:這就涉及到古代婚姻中的女子地位的問題。妻是明媒正娶的,妻的娘家權勢與丈夫相當,因此在家庭中頗有地位;而妾是買來的或別人贈與的,娘家的地位一般比較低,也就影響了在家庭中的地位。一般說來,小妾不但畏懼丈夫,還畏懼妻子。 

  師:現在就請同學們搶答鄒忌諷齊王的起因是什么? 

  生:早晨照鏡子,然后想到與徐公誰美?,并詢問妻、妾、客。他們都夸鄒忌美。由此,鄒忌想到齊王身邊的人可能都會贊美齊王。 

  師:太好了,回答的非常好,同學們有不同意見嗎? 

  生:沒有。 

  師:其實,這樣一來,我們也明白了第二個問題。鄒忌就是拿妻、妾、客比王身邊的人。那么這里運用了什么手法呢? 

  生:(討論)對比 

  生:反襯! 

  師:運用的是譬喻說理。那么齊王有沒有納諫? 

  生:有。 

  師:你怎么看出來的? 

  生:他定了三種可以受賞的方法。 

  師:是的,他接受了。 

  面刺------------上賞--------------門庭若市 

  書諫------------中賞--------------無可進者 

  謗譏------------下賞--------------戰勝于朝廷 

  請你們把那幾句話讀出來好嗎? 

  (生讀) 

  師:齊王納諫后的效果如何? 

  生:四海之內皆朝于齊。 

  師:很好,效果是:門庭若市,無可進者,戰勝于朝廷。接下來,請大家看一下綜合練習中 的《召公諫厲王弭謗》,思考: 

  厲王納諫了沒有,他的下場如何? 

  生:他沒有納諫,下場是被流放。 

  師:是的。盡管召公也進諫了,但卻沒有納諫的人。因此君王是否納諫不僅取決于進諫者是否會勸,還在于納諫者是否英明。 

  師:下面的時間就請同學們做練習。 

 。ň毩暵裕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黃燕亞 

  本課用一個小三連完成,整體教學思路如下: 

  讀一讀--演一演--比一比--練一練--辯一辯--查一查  

  師:同學們,常言道:\\\"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然而因為逆耳,常使忠言得不到落實。尤其在君王身邊,所謂\\\"伴君如伴虎\\\",出口不慎很可能招致殺身之禍。作為忠臣,面對君王的弊病如果不及時指出,第一愧對國家社稷,黎民百姓,其次又愧對自己良心。那么如何才能讓君王心平氣和地聆聽忠言,使其聽之順耳,并且心悅誠服地接受呢?這里就涉及到了說話的藝術。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欣賞一下古之雄辯家的風范。請大家打開書本到61頁。 

  第一環節:讀一讀 

  師:\\\"書讀百遍,其意自見\\\"。首先,我們齊讀全文。相信在讀的過程中我們就能發現問題了。 

 。▽W生齊讀,讀到文中\\\"形貌昳麗\\\"、\\\"朝服衣冠\\\"、\\\"能謗譏于市朝\\\"、\\\"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處時,或停頓,或不統一) 

  師:發現問題了吧,同學們?老師暫時不說,因為既然大家自己能發現,那么就自己嘗試解決問題吧,F在,我們就分組把重點字詞和難解字詞找出來,然后考考其他的小組,看看他們能得多少分,看看哪一組在第一輪角逐中能脫穎而出。 

  (各小組小聲議論起來,老師巡視指導,要求小組長把成員歸納的知識點整理到一張紙上。然后上黑板,各組交互完成任務,學生集體評改。學生有互相挑戰的情緒,又有古文參考書,把重難點基本都能找到。第三小組以滿分10分勝出。掌聲鼓勵。)        師:現在問題解決了,我們再讀一遍,這次肯定能讀得準確而響亮了是嗎?(學生齊讀,這次大有進步,由于文章比較簡單,學生自主疏通大意,老師指正。)         

  第二環節:演一演                                                           

  師:同學們,初學了本文,我們已經了解了故事梗概,這里涉及到幾個人物? 

  生:(異口同聲)鄒忌、妻、妾、客、齊王。 

  師:除了主人公,這些人物言語不多,由于身份不同,言行表現就肯定有區別。比如,妻和妾說話的口氣會有什么不同呢? 

 。ㄉ咦彀松,有男生開始嗲聲嗲氣的模擬,大家哄笑。) 

  師:好,有同學開始不分性別躍躍欲試了?(學生笑,幾個同學也不好意思了,停止了怪腔怪調,安靜下來。)現在各小組可以討論一下這些人物說話時的心理,分角色朗讀一下,注意把握微妙的感情差異。然后小組合作,推薦六位同學分別飾演五個人物和朗讀旁白,也可以自告奮勇,毛遂自薦,我們看看表演的效果如何。 

  (學生活躍起來,開始琢磨人物心理,用各種口氣對話,饒有興趣。老師參與各組討論,指導朗讀。并注意全班學生的整體紀律。) 

  師:大家都很認真,也很有表演能力,剛才已經發現了很多\\\"影視新秀\\\"啊,(學生笑)現在呢,我們就來欣賞他們的精彩表演吧。 

 。▽W生鼓掌,六位同學上臺。老師恭敬地搬上一把椅子,請\\\"齊王\\\"上座。學生笑言:跑龍套的。) 

 。◣孜粚W生煞有介事地表演開來,尤其是表演齊王的大個男生,表演到位。幾分鐘的表演不時贏得掌聲和笑聲。) 

  師:大家說演得好不好?(同學們齊喊:好。┖迷谀睦?要說出理由,當個有水平的評論家。這幾位演員哪些地方表演得特別好,哪些地方如果這樣表演會更恰當,大家可以各抒己見。 

  生1:我認為扮演妻妾的同學表演很好,把妻子對丈夫的寵愛之情和妾的畏懼拘謹的神情都表現出來了。 

  生2:表演最好的絕對是\\\"齊王\\\"嘛,多有君王氣度!說起話來有霸氣。而且,把這位君王謙遜,知錯就改的一面也表現出來了。 

  生3:(扮演鄒忌者):我說說我扮演鄒忌的感覺吧,如果讓我再演一次,我覺得應該再嚴肅一點。因為說得畢竟是國家大事,他只是采用委婉的方法,但態度是很認真,很嚴肅的。 

  師:有道理!鄒忌果然非同一般,不僅敢于進諫,而且能將齊王說得心悅誠服,現在我們仔細體味一下說話的藝術。 

  第三環節:比一比 

  師:請同學們看小黑板,組內討論或者組間交流,這些問題你們能解決嗎? 

  (出示小黑板,板書如下:) 

  1、鄒忌的家事和國事之間,存在著怎樣的聯系?鄒忌是用什么方法來諷喻齊威王納諫的? 

  2、瀏覽《納諫與止謗》,比較齊王和周厲王對于納諫的態度、措施以及結果,你對此有何感想? 

  (學生開始比較閱讀,討論交流。老師巡視,學生有疑問之處及時點撥。) 

  師:好,各小組長那里是不是都整理好你們組的意見了?(回答:差不多了。)看來不是特別有把握。沒關系,我們先大膽說出自己的見解,不當之處全班集體解決。俗話說:兩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何況我們有35個(算我一個)臭皮匠呢?(學生笑) 

  第二組代表:我們回答第三題可以嗎?我們畫了個小圖表…… 

  師:當然可以。上黑板來吧。 

 。▽W生圖示如下:) 

  人物——態度——措施                  ——結果 

  齊王——納諫——面刺、上書、謗譏,受三賞——戰勝于朝廷 

  厲王——止謗——防民之口勝 于防川——流于彘 

  師:非常好,這樣一比較,可謂一目了然。集體智慧,果然表現出色。那么你們對兩者的比較結果有什么想法嗎? 

  生:多聽忠言,虛心接受,才能治理好國家。如果一意孤行,昏庸無能只能亡國。 

  師:有道理,大家不妨以此引申,聯系實際生活,課后在小作文本上寫個幾百字的感悟。好,其他小組來挑戰一下,你們是否同樣能比較完美地來回答另外一個問題呢?哪個小組? 

 。◣讉小組長同時高高舉手,老師指明第四小組回答。) 

  第四小組代表:我們回答第一個問題。鄒忌把國事和家事作比較,從“我”和徐公比美這件事,得出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因此“皆以美于徐公”,然后推及齊王,宮婦左右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內有求于王,因此得出結論:王之弊甚矣。這樣很有說服力。 

  師:回答得很好,那么這屬于哪種比較?(學生:類比)對,正因為兩件事同出一理,比美的私事是為國家大事作鋪墊的,設喻類比,由小及大,委婉動聽,入情入理,所以齊王很容易接納這個道理。如果鄒忌單刀直入,直言進諫,可能會有什么后果呢? 

  生:來人!拉出去砍了!“咔嚓!”(學生模擬砍頭狀) 

  (師生笑。) 

  第四環節:練一練 

  師:現在大家一定非常想擁有伶牙俐齒,雄辯口才了吧?真希望能夠憑著三寸不爛之舌,說遍天下無敵手。而且現今社會,還真需要你能有很好的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下面就請大家動動嘴,注意運用說話藝術,說服老師讓大家看漫畫。 

 。▽W生一下來勁了,七嘴八舌爭論開來,具體過程略。) 

  第五環節:辯一辯 

  師:大家都已經體會到了鄒忌的善于進諫的方法,也體會到了齊王勇于納諫的精神,那么想要讓君王納諫,到底是君王本身的胸襟氣度更重要,還是進諫的說話藝術更重要? 

  (學生開始爭論起來 。) 

  師:好,大家都有話要說了。但辯論講究有理有據,在下一課學習《納諫與止謗》這一篇課文時,大家要充分提取文中有效信息,了解歷史實例,組成你的有力論據。到時,我們進行一場小小辯論賽,相信大家又會有精彩表現的。下課。 

  第六環節:查一查(在本單元教學完成后,帶學生上電子閱覽室完成) 

  1、查詢鄒忌和齊威王的相關史料 

  2、查詢《戰國策》的文學常識 

  3、查詢唐太宗與魏征、比干被挖心的歷史典故 

  關于古文教學的 

  幾點思考 

  ◆黃燕亞 

  古文學習向來是令學生厭煩、老師頭疼的一個問題。面對佶屈聱牙,生澀難懂的文言文,學生既沒興趣又沒耐心,課堂氣氛死氣沉沉,令人昏昏欲睡,老師一個人獨角戲難唱,教學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但是中國上下五千年悠久文化的一脈傳承,古典文史知識的學習研究,又必然需要沉浸于前人抒寫的典籍之中,無法繞開幾千年的精華沉淀而一步邁入相對膚淺浮躁的白話世界。 

  初中階段已經接觸了一些簡單古詩詞和文言文,進入高中階段后自然提高學習要求了,需要我們帶領學生深入接觸古文學習,既為高考攻關作好實力積累,更為他們將來的深造作好鋪墊。因此,如何師生同樂學好古文,成了當務之急。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古文教學中我積極實踐,嘗試能在前人的基礎上開拓出一片輕松愉快的學習天空。下面,筆者就結合《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的教學談談對于古文教學的幾點思考。 

  一、學生主動學習,引進競爭機制。 

  我們習慣了把備課中的所有知識點傾倒給學生,尤其是古文,認為學生水平不夠,只要能聽、記下來就可以了。本身學習內容深奧艱澀,加上被動學習,剝奪主動權這是許多學生厭惡古文學習的重要原因。所以筆者堅持把課堂還給學生,特別是古文學習。 

  如《鄒忌》一文中的字詞翻譯等基礎知識,全部讓學生自己解決,老師只在知識點歸納和文章思想內容上給予引導。首先,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預習,要求必須完成轉注任務。這一條我班學生已經養成習慣,我只要適當監督檢查就是。為了提高預習效率增強預習效果,在學生自主學習前,我會告訴學生預習完要求若干位同學上黑板完成重點字詞的注音注釋,要求脫離書本,挑戰自己的記憶力。這常常成為課堂的第一個興奮點,好多學生自告奮勇的上臺,然后還是由學生評改;蛘哂酶黠@的競爭機制,讓各小組互相挑戰,那就更熱鬧了,為了難倒對方,學生會把書本和教參吃透,充分討論充分自主學習。老師只要注意提醒學生提問時不可進行無意義的挑釁和刁難,專挑怪、難、偏的提問,那將會影響該組的最終成績。在《鄒忌》一文的教學中,這種方法效果甚好。 

  二、創設真實情境,積極參與課堂。 

  在本冊古文教學中,創設真實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這一條我始終貫徹。如在教學屈原《國殤》時為讓學生充分想象戰場的宏大場面和悲壯場景,以及作者場面描寫中點面、遠近、動靜的巧妙安排,我讓同學們都來當張議謀拍一部電影——新版《英雄》。應該說學生在積極設計電影的過程中,已經深刻理解了文章內容以及屈原的構思技巧。隨后由他們的電影《英雄》引申出文章主旨,并進行遷移思考:何謂英雄?什么才是真正的英雄?展開了一次思想爭鋒。始終緊扣文章精神內涵,深入其中又拓展開去,糾正學生的個人主義英雄思想,明確真正的英雄是能以國家利益為重,在國家危難之際,甘愿為國捐軀的人。 

  同樣,在《鄒忌》一文的教學中,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參與課堂,自導自演。在如此真實的情境中,學生既理解了文章內容,又準確把握了人物心理。最主要的是,沒有一個學生感到無聊,無事可做,而且競爭杠桿依舊刺激著學生們的神經,大家在不知不覺中就學完了課文。如果在下課鈴響時,師生都情不自禁地說:“這么快?”這不正是我們想要的嗎? 

  三、多種教學方式,挖掘學生潛能。 

  古文學習,我們可能已經形成了思維定勢,每堂課按著字音——詞義——句意——段落分層——文章思想內容——寫作方法的套路帶著學生一路小跑,下課時間到了,好,任務完成。至于學生在被老師固定的思路牽了45分鐘后,所得幾何,那就不得而知了。我們固然要形成我們的教學特色,卻也不能拘泥于此,一成不變。不妨多做嘗試,運用多種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我們的引導下而不是死拉硬拽下學習古文,是一種風行水上,水到渠成的境界。 

  在教學《鄒忌》時,我讓學生小組競賽,自己表演,開展辯論,到圖書館查閱資料,圍繞教學任務多樣方式同時展開,充分挖掘學生潛能,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都有表現機會。好多學生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不再懼怕古文,不再懼怕表現。學習《蒹葭》時,師生共同欣賞鄧麗君的《在水一方》,感受深摯的情感、幽幽的傷感;學習《碩鼠》時,一起漫畫奴隸主,看清剝削者的丑惡嘴臉;學習《涉江》時,尋覓精神的象征物,在一草一花上體味精神內涵,增加想象,將屈原的比喻象征手法活用…… 

  一個學期即將結束,這篇教學反思也算是對半年教學的一個總結。從中,我看到了古文學習陽光的一面,也體會到了積極嘗試的快樂,可能在這過程中經歷了很多曲折,但只要我們能時刻對教學保持不變的熱情和反思的冷靜,那么師生同樂一起學習的春天相信很快就會到來!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篇13

  22《鄒忌諷齊王納諫》學案

  教師寄語: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學習目標: 1.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2.欣賞鄒忌的諷諫藝術,理解諷喻說理的特點。   

  3. 認識除蔽納諫在當時的積極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鑒意義。

  學習過程:

  一、基礎知識

  1.《戰國策》   

  《戰國策》是戰國末年和秦漢間的人編輯的一部重要的歷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國策》《國事》等名稱,經過漢代劉向整理編輯,始定名為《戰國策》。全書共33篇。主要記載的是戰國時策士們的言論和行動!稇饑摺氛Z言活潑流暢,粗中有細,刻畫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諷涑的謀臣鄒忌,任性頑固的貴族老婦人趙太后,追逐功名富貴的策士蘇秦。另外,還特別善于運用一些諷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畫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轅北轍”等。《戰國策》不愧是先秦歷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對后世史學和后世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

  2.解題 參照注釋⑴明確:鄒忌是齊國人名。諷:是諷諫的意思,即用暗示、比喻之類方法委婉地規勸。納是接受、采納。諫是臣子向國君提建議。全題合起來就是鄒忌委婉地規勸齊王采納臣民的意見。x kb 1.c o m

  3、讀準字音。  

  昳麗      朝服       衣冠      窺鏡       期年       朝于齊     間進 

  4. 實詞: 

  ① 鄒忌修八尺有余(修:長,這里指身高)②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愛)③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誠:的確,確實)④ 面刺寡人之過者(刺:指責) 

 、 時時而間進(間:間或,斷斷續續地)⑥ 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 

  ⑦ 期年之后(期:滿一年) ⑧ 能謗譏于市朝(謗:公開指責別人的過失;譏:微言諷刺)(注:諷:微言勸諫) 

  3. 虛詞: 

  “于” 

 、 欲有求于我也(于:介詞,對)② 皆以美于徐公(于:介詞,比) 

  ③ 此所謂戰勝于朝廷(于:介詞,在)④ 皆朝于齊(于:到) 

  “而” 

 、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而:連詞,并且)② 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而:表順接連詞,于是)③ 時時而間進(而:連詞,表修飾) 

  4. 詞類活用: 

 、 名動:朝服衣冠(服:穿戴)② 名狀:朝服衣冠(朝:早晨)    暮寢而思之(暮:夜晚)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面:當面) 

  ③ 使動:聞寡人之耳者(聞:使…聽到)④ 意動:吾妻之美我者(美:認為…美) 

  5. 古今異義: 

  地方:  [今] 部分、區域、本地,跟“中央”相對的行政區劃。 

  [古] 兩個單音詞。地。土地,國土。方,方圓,縱橫。 

  6. 特殊句式: 

  省略句: 

 、 與(之)坐談(省賓語)② 問之(于)客曰(省介詞“于”) 

  判斷句: 

 、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②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③ 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狀語后置:皆朝于齊(應為“皆于齊朝”) 

  被動句: 王之蔽甚矣。 

  賓語前置:  忌不自信(應為“忌不信自”) 

  固定格式: 孰與…”和“與…孰”疑問句經常用來比較人物的高下或事情的得失,成選擇疑問句中的一種,介詞“與”的賓語是用來作比較對象,句末的形容詞則是比較的標準。

  二、整體感知新 課 標第 一 網

  1文章開始沒有直接寫鄒忌諷勸齊王,寫的是由一件家庭瑣事,這件事是什么?

  2.反復思考,分析鄒忌“入朝見威王”是如何“諷”齊王的?

  3.諷諫結果如何?

  三、合作探究

  1.由于感情不同,鄒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問題時的口氣有所不同,注意揣摩各自的語氣所含的感情色彩。

  2.由于鄒忌的妻、妾、客各自的身份與心理不同,所以回答問題時語氣感情色彩有明顯差異。

  四、拓展延伸

  討論交流:鄒忌的勸諫技巧對我們今天的人際交往有什么啟示?

  提示:在現代信息社會中,口語交際的頻率很高,了解別人、推薦自己、談判求職、合作共事都需要較高的口語表達能力。所以鑒賞鄒忌的勸諫技巧,對提高我們適應社會交際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說別人時要不卑不亢。言語恰到好處——既不刺激對方,又不失自己尊嚴,是鄒忌給我們的啟示,也是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

  五、課堂小結

  《鄒忌諷齊王納涑》對話精彩,結構精巧,鄒忌的睿智,齊威王的英明等等,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鄒忌的諷諫藝術,對于當代人際交往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愿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正確評價自己,積極接受他人建議,善于向他人推銷自己。

  六、達標測試題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都正確的一組是                       (   )

  a.臣妾(qì)    昳麗(yǐ)    朝服衣冠(zhāo)

  b.孰與(shú)   弗如(fú )   皆朝(cháo)于齊

  c.窺鏡(kuì)   期年(qī)    數(shuò)月之后

  d.旦日(dàn)   暮寢(qīn)   時時而間(jiān)進

  2.下列加點詞用法與其他各項不同的一項是                  (   )

  a.吾孰與徐公美     b.吾妻之美我者

  c. 皆以美于徐公     d.君美甚

  3.找出下列與“忌不自信”句式相同的一項                   (   )

  a.君美甚        b.能謗譏于市朝

  c.甚矣,汝之不惠 d. 夫晉,何厭之有?

  4.對“今齊地方千里”一句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

  a.現在齊國這個地方有數千里的土地

  b.現在齊國的土地方圓千里

  c.今天齊國這個地方有數千里的土地

  d.今天齊國土地方圓有千里之多

  5.下面句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

  a.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是寡人之過也

  b.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徐公來,孰視之

  c.能謗譏于市朝              朝服衣冠

  d.雖欲言,無可進者           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

  6.填空

 、佟多u忌諷齊王納諫》選自          體的歷史著作《          》。“諷諫”的意思是                                    。

 、谖恼轮袑戉u忌從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啟發的句子:

  。威王采取納諫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                                   。

  7、請列舉兩個出自《戰國策》的成語。

  能力提高

  閱讀下列語段,完成習題。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關?”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關?”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泵魅,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關。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關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1.下列對鄒忌的贊美,語氣由輕到重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    )

 、倨淦拊唬骸熬郎,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③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②③①

  2.對下列句子中涉及到的稱呼,歸類正確的一組是             (    )

  ①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③臣之妾畏臣  ④臣之妻私臣  ⑤王之蔽甚矣 

  a.①②/③④/⑤    b.①⑤/②③/④

  c.①⑤/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3.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鄒忌修八尺有余:身高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愛

  c.朝服衣冠:衣服          d.于是入朝見威王:朝廷

  4.對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俪贾陀星笥诔    ②皆以美于徐公

 、垡愿妫瑒t殺之       ④皆以美于徐公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c.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5.句式與其他各句不相同的一項是                            (    )

  a.忌不自信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又弗如遠甚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6.下列語言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

  a.“君美甚,徐公何能及也!”——妻子贊美于前,比較于后,發自內心,出自真情。

  b.“徐公何能及也!”——小妾急急回答,惟恐不能表白感情,似乎戰戰兢兢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薄蛷娜菅灾,貌似深思熟慮,實則阿諛逢迎。

  d.鄒忌問妻子用生活化的“我”,顯得親切而隨和,鄒忌問小妾與客,用書面語“吾”,顯得生硬,表現了一種倨傲。新 課 標 第 一 網

  7.結合文意,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儆纱擞^之,王之蔽甚矣。 (    )      ②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    )

  8.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2分)

  譯文:                                                      

  9.下列句中“/”表示朗讀時的停頓,其中讀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1分)

  a.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b.皆以/美于徐公

  c.今齊/地方千里            d.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10.勸說君主納諫,使之廣開言路,是甲乙文段共同的話題,但幼說方式各不相同,鄒忌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諸葛亮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受此啟發,綠茵中學的學生想建議李校長開設“校長信箱”,假如你是學生代表,見到李校長后,你將要說的話是:□□□□□□□□□□□□□□□□□□□□□□□□□□□□□□(不超過30個字)(3分0

  11.進諫難,需要勇氣和智慧;納諫也難,需要氣度和胸懷。甲段中鄒忌和齊威王,你更欣賞誰?請簡述理由。(4分)

  23《愚公移山》學案

  教師寄語:堅持意志偉大的事業需要始終不渝的精神。 ——伏爾泰

  學習目標:1、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內涵,培養文言文自讀能力。

  2、把握愚公這一人物形象,體會對比、襯托手法的表達效果。

  學習過程:一、文學常識

  1、作者: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鄭國人,戰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已散失,今本《列子》是東晉人搜集的有關古代資料編寫的,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時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

  2、文體:寓言這種體裁的特點是寄托一定的道理在一種比喻性的虛構的短小故事中,往往帶有諷喻或勸戒的意味。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齊讀課文,教師提示句子停頓。

  示例:   懲/山北之塞    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

  2、根據注釋提示,借助工具書,疏通文句,圈點勾畫難詞難句。

 。1)通假字

 。2)古今異義

  (3)一詞多義

  (4)詞類活用

  a.吾與汝畢力平險

  畢:形容詞活用作動詞,用盡。 險:形容詞活用作名詞,險峻的大山。

  b.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詞活用作狀語,用箕畚。

 。5)特殊句式

  a.甚矣,汝之不惠

  倒裝句(主謂倒置),謂語前置以突出感嘆語氣,即“汝之不惠甚矣”,你太不聰明了。

  b.告之于帝

  倒裝句(狀語后置),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情。

  c.帝感其誠

  被動句,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所感動!  

  三、問題探究

  1.愚公決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難?

  2、文章中兩個人物的名字,以“愚公”和“智叟”對舉,有什么深意?

  3、愚公移山的成功說明了什么?

  4、為什么用這個神話結尾?

  四、拓展延伸

  “愚公”精神在我們今天還有什么現實意義嗎?

  五、課堂小結

  《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對寓言的理解要通過故事敘述了解故事所寄寓的深刻含義。而不要糾纏這個故事是否“真實”,神話故事是否與迷信有關,甚至用現代的眼光審視愚公的形象等。這些都與閱讀寓言的本義有違背的。   

  六、中考真題演練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愚公認為兩座山可以移走的理由,錯誤的一項是( )

  a.有不可動搖的決心。 b.有無窮無盡的子孫。

  c.這兩座山不會再增高。 d.有操蛇之神的幫助。

  2.用科學的眼光看,愚公移走兩座大山是不必要的,而且結果由天帝派神搬走了兩座大山也是不可能的。作者之所以這樣寫,其目的是:( )

  a.宣揚封建迷信思想,夸大神的作用。

  b.反映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

  c.宣傳人定勝天,不必用科學,只須用苦力的思想。

  d.批判不求進取、知難而退、不識時務的消極思想。

  3.對下面句子理解錯誤的一句是( )

  a.曾不若孀妻弱子: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b.雖我之死:雖然我死了。

  c.無隴斷焉:沒有山岡高地阻隔了。d.懼其不已也: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

  4.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用原文填寫。)

  5.說明愚公駁倒智叟的一句是:

  6.結尾說上帝被愚公的“誠”感動了,這個“誠”指的是什么

  4、意在說明愚公移山的精神和行動驚天地、動鬼神,也反映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

  【中考真題演練】參考答案1.d 2.b 3.b 4.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5.河曲智叟亡以應。 6.指愚公移山的決心和實際行動。

  24《詩經》兩首學案

  設計人: 劉杏林

  教師寄語:力量從團結來,智慧從勞動來,行動從思想來。

  學習目標:1.了解《詩經》的基本知識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2.把握《詩經》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和章法的節奏特點。

  3、 正確認識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向往。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關雎》

  一、基礎知識

  1、《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本來只稱《詩》,后來被儒家奉為經典,改稱《詩經》。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這些詩歌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帮L”又叫“國風”,是各地的歌謠,人民大眾的口頭創作,是《詩經》中的精華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貴族統治集團對人民的壓迫和剝削,也反映了人們的勞動生產情況和愛情生活。常用復沓的手法來反復詠嘆,一首詩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幾個字不同,表現了民歌的特色。

  《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很高!妒酚?外戚世家》曾經記述說:“《易》基乾坤,《詩》始《關雎》!稌访览褰怠驄D之際,人道之大倫也。’,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其聲、情、文、義俱佳,足以為《風》之始,三百篇之冠。

  2、正音、釋詞。

  睢鳩(jū jiū)一種水鳥。

  窈窕(yǎo  tiǎo):文靜美好的樣子。

  逑(qiú):配偶。

  荇萊(xīng):一種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  mèi):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時。寐,睡時。

  筆(mào):挑選。

  3、誦讀指導。

  提示:第一章雎鳩和鳴于河之洲上,其興淑女配偶不亂,是君子的好匹配。這一章的佳處,在于舒緩平正之音,并以音調領起全篇,形成全詩的基調。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統攝全。第二章、第三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寫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憂思。聲調亦迫促,與前后平緩之音有別。第四章、第五章寫求而得之的喜悅。曰“友”,曰“樂”,用字自有輕重,深淺不同,應讀出興奮和快樂之情。

  二、整體感知

  1這首詩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2、它是如何抒發相思之情的?請具體分析。

  三、品讀全詩,探究藝術手法

  本詩寫男子的一片情思,卻以“關關雎鳩”開頭,這種表現手法叫什么?

  四、背誦并默寫全詩。

  第二課時《蒹葭》

  一、朗讀全詩,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全詩,要讀出凄迷之景,惆帳之情。

  2、給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

  蒹葭    伊人    溯洄    唏    湄    躋    坻    浚

  明確:jiān   jiā    yī   rén    sù  huí    xī    méi  jī   chí    sì

  3、結合注釋,譯讀全詩。

  詩歌重在吟誦、品味。在譯詩時,要運用聯想、想象,在頭腦中浮現此情此景。

  二、美讀全詩,重在鑒賞

  作品文字簡單,內容單純,但給予人們的美感卻非常豐富,能否用幾個詞來概括作品的美?

  三、比讀全詩,問題探究

  《關雎》和《蒹葭》都可以看作愛情詩,但風格和表現手法相同嗎?

  四、課堂小結

  《詩經》是人類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頭清水,開闊、豐盈、簡單、潔凈。這源泉處的草木,也跟淳樸的先民及其歌聲一樣簡樸優美。從詩經中走出的女子裊裊娜娜、款款盈盈游歷在平原秀野風和日麗中。癡情的少年千回百轉,卻找不到她的岸。讓我們于于凈凈與素心相通.吟誦這優美的文字,傳唱這古老的歌謠!

  五、達標測試題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雎鳩    (  ) (     )   窈窕(     )(     )  好逑(     )(      )

  寤寐(     )(      )   溯洄(     )(     )  坻(     )    荇菜(     )

  2、填空題。

 。1)       是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共有_  _篇,包括_   _ 、_    _、_    _三部分。

 。2)《詩經》的句式以四言為主。根據不同內容的表達需要,分別采用       、         、       的藝術手法。

  (3)統領《關雎》全篇的詩句是“                ,              ”

  3、對下列句子中加點字解說不當的一項是                    (   )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親愛”的意思,這里用作動詞,且表使動。

  d.“鐘鼓樂之” 的“樂”是“快樂”的意思,這里用作動詞,且表使動。

  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關雌》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采用的是“興”的手法。

  b.《蒹葭》“所謂伊人”的“伊人”,與《關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樣的人。

  c.《蒹葭》全詩不著一個思字、愁字,讀者卻可以體會到詩人那種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悵。

  d.《關雌》是《詩經》的第一首,選自《詩經 ? 周南》。

  能力提高

  1、誦讀這兩首詩,簡要說說它們各自所要表達的主題是什么?

  2、《詩經》的主要藝術表現手法有賦、比、興等,請思考:《關雎》這首詩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運用這種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3、在《蒹葭》這首詩歌中運用了景物描寫,請思考:這些景物描寫在詩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關雎》和《蒹葭》兩首詩歌大量運用了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充分表達了詩人細膩的思想感情,請從詩中找出一處,反復朗讀,并體會其作用。

  5、比較《關雌》和《蒹葭》在寫法上的異同。

  達標測試題參考答案:1、jū  jiū  yǎo   tiáo  hǎo  qiú   wù   mèi   sù   huí  chí  xìng   2、(1)《詩經》  305   風  雅  頌 (2)  賦  比   興  (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c.4、b

  能力提高

  1、《關雎》寫了一個男子對一個女子的思念、追求過程,表達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悅之情。

  2、《關雎》這首詩主要運用了“興”的藝術手法。如本詩開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它原是詩人借眼前景物發端的話,但水鳥和鳴,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間和諧恩愛。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義上發生關聯。本詩的起興之妙正在于詩人情趣與自然景物渾然一體的契合,也即一直為人們所樂道的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3、景語情語。詩開篇便向讀者展示了一個凄清的畫面:一個晚秋的早晨,天色朦朧,籠罩在晨霧中的是一望無際的沾帶露珠的蘆葦。一條河流,蜿蜒而去。望遠處,是一塊小小的沙洲。這是一幅蕭瑟的晚秋晨光圖,烘托主人公凄惻的情感。

  詩的第二、三章采用重章回復的方式,反復詠唱。但景物又有不同。首章“白露為霜”,露凝為霜,是拂曉時;二章“白露未唏”,太陽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陽光照射,露水快干。三幅不同時間的晚秋晨光圖,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佇立遠望而始終不能見面的惆悵心情, 而主人公這種心情隨著晨光畫面的重疊,顯得越來越急切,越來越凄婉。這篇詩在藝術上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

  4、重章疊句的形式,即重復的幾章節,意義和字面只有少數的改變。如《蒹葭》全篇三章十二句,只變動了十幾個字,不但寫出了蘆葦茂盛的狀態,愛情道路的曲折綿長,伊人雖近在咫尺,但又遙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過不斷重復的旋律,表現出詩人對愛情的執著追求,似乎有一種合唱、輪唱的味道。

  《關雎》中“關關”(疊字)形容鳥叫聲,“窈窕”(疊韻)表現淑女向美麗,“參差”(雙聲)描繪水草的犬態,“輾轉”(疊韻)刻畫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狀,既有和諧的聲音,又有生動的形象。

  《蒹葭》中的“蒼蒼”、“萋萋”、‘采采”(疊字)形容蘆葦茂盛的樣子,為下文“溯洄從之”、“溯游從之”作了輔墊,渲染了氣氛。)

  5、《關雌》著重于敘事,而《蒹葭》卻沒有明確的故事,《蒹葭》比《關雌》的情感韻味更濃郁些。在藝術手法上,《蒹葭》比《關雌》“興”的特點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境界。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篇14

  江蘇省金湖中學    梁萬年

  學習要點:

  1、 掌握有關《戰國策》的文學常識;

  2、 能背誦全文;

  3、 重點掌握多義詞:朝、修、孰、誠、方、善、間、旦;

  4、 掌握文中的詞類活用、古今異議詞,及特殊句式;

  5、 理解本文設喻說理的特點。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一、 多義詞:

  朝:朝拜;朝廷;早上

  孰:誰;仔細;什么

  誠:誠心;確實;如果

  方:方圓;地方;正

  修:高;修理;修建

  善:善事;好的;擅長;好

  間:時候;間或;參與;夾雜

  旦:早晨;第二天;天天

  二、 古今異議:

  謗譏:指責——今:諷刺

  地方:土地方圓——今:處所

  明日:第二天——今:將要到來的下一天

  左右:身邊的人——今:表方位

  修:長、高——今:修理

  私:偏愛——今:自私

  諷:委婉規勸——今:誹謗

  三、 詞類活用:

  朝服衣冠:朝,名詞作狀語,早上

  面刺寡人之過者:面,名詞作狀語,當面

  暮寢而思:暮,名詞作狀語,晚上

  聞寡人之耳者:聞,使動用法,使…聽到

  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為…美

  朝服衣冠:服,名詞作動詞,穿戴

  四、 特殊句式:

  王之蔽甚矣。被動句,動詞“蔽”直接表被動

  忌不自信。賓語前置,否定句中,用代詞作賓語,往往前置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定語后置

  五、 設喻說理能變抽象為具體,變深奧為淺顯,變復雜為簡單,變逆耳為順耳,委婉而有較強的說服力。提意見成功的條件:既有善于進諫的嘴巴,又要有善于納諫的耳朵。

  六、 奇異的“三”構

  本文的結構層次從頭到尾一直用三層排比的手法來寫。妻、妾、客是三層;私我、畏我、有求于我是三層;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的百姓是三層;上、中、下賞賜是三層;令初下、數月之后、期年之后是三層;鄒忌早上、旦日、明日是三層;鄒忌的思想轉變也是三層:自以為不如、有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全部事態的發展也是三層:鄒忌諷諫、齊王納諫、諸侯入朝。

  七、 比較閱讀:見《語文讀本·召公諫厲王弭謗》

  1、 厲王被放逐的原因是什么?

  2、 召公規勸厲王,他的觀點是什么?

  作者郵箱: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篇15

  對于《鄒忌諷齊王納諫》一課的教學,我反思如下:

  (一)、設計有以下亮點:

  1、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導,學生學,教學目標的確定,活動的設計都以學生為出發點,充分尊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主體地位,讓學生朗讀、思考、表達,通過深層次的閱讀活動,學習文言文學習的方法,引領學生思考與智慧的碰撞,升華學生的思想。

  2、教師轉變角色,作為學生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參與朗讀、參與討論,使學生感到親切,融洽了師生感情,也發揮了教師“導”的作用。

  3、突出朗讀教學,以朗讀為學習的起點,將分析、討論、品悟融入其中,疏通文意、分析人物、品味語言、學習技巧,循序漸進,螺旋上升,設計思路清晰,并且朗讀既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還能培養學生表達能力和語言感悟能力。學生意識到好的語言駕馭能力體現在表達可簡可繁,一切從需要出發。

  4、能針對學情設計教學。針對初三學生的學習特點及需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注重思維的拓展及能力的遷移。能將文章學習內容與考試重點,與實際生活都聯系起來,全面提高學生能力。

  (二)、本課教學不足之處:

  1、備課一定要備學生,學生的朗讀能力需要長期堅持訓練。就目前學生具體情況來說,“三讀”的效果還不理想,還有部分學生放不開,談理解似乎還比較到位,但讀的效果卻體現不出他的理解。

  2、討論環節需要有層進的效果,在不斷的補充中激發出學生思維的火花,學生才能更好地被帶入討論中,此次上課討論的層次感不強,無法調動每個學生參與課堂。

  3、設計的課容量有些大,所以課堂上留給學生思考、品悟的時間不足,要想使學生在課堂上實現完全的消化吸收有些困難。

  3、為了鼓勵學生樹立朗讀的自信心和積極參與討論,所以對學生不夠簡潔的發言也要給予充分的耐心,導致在文章第一段的學習中花費時間太多,使后面對語言技巧部分的處理有些倉促。

  (三)、改進方法:

  1、充分認識到學習習慣的培養,能力的提升,價值觀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目標,合理安排教學容量。

  2、設計應當更有多種預設方案,能根據學生情況及時改變教學設計。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篇16

  教學目的

  一、認識除蔽納諫在當時的積極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鑒意義。

  二、掌握課文中的多義詞,并能正確翻譯課文中一些特殊的文言語句,解釋其中某些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三、領會課文設喻說理的寫法。

  四、了解《戰國策》的有關知識。

  教學設想

  一、本文是自讀課文,文字較淺易,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自讀提示”,明確自讀要求,然后對照注釋,自讀課文,不懂的詞句可以借助工具書解決之。

  二、教師適當補充相關知識,讓學生質疑問難,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自讀檢測。通過檢測來檢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 教學時數

  2 教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引導學生自讀“自讀提示”,教師補充相關知識。

  (一)關于《戰國策》

  《戰國策》雜記東西周及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諸國之事。其時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國,約240年(460—220)。《戰國策》是國別體。作者不可考,西漢劉向重加整理,定名為《戰國策》。 《戰國策》的基本內容著重記載了策士謀臣的策略和言論,保存了不少縱橫家的著作和言論:

  《戰國策》的文章特點是長于說事,無論個人陳述或雙方辯論,都喜歡夸張渲染。就歷史散文的明白流暢來說,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書中說事常常運用巧妙生動的比喻,通過許多有趣的寓言故事,說明抽象的道理,富有說服力和鼓動性。

  (二)齊威王事跡

  據史載,齊威王田齊在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政事,一切都交給大臣辦理,結果,“百官荒廢,諸侯并侵,國且危亡,在于旦暮”。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說:“國中有大鳥,止于王庭,三年不飛又不鳴,王知此鳥何也?”威王聽后,頓然醒悟,回答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于是,決心任用賢才,修明政治,使齊國成了的諸侯,“自稱為王,以令天下”。齊威王于公元前357—

  前321年在位,凡36年。

  (三)鄒忌事跡

  鄒忌是齊國的謀臣,以敢于進諫和善于辯論著稱。據史載,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借談琴來說明治國安民的道理:彈琴要音調諧和才算善于彈琴;治國也和彈琴一樣,能安撫百姓才算是善于治國。威王聽后,大為贊賞,于是封他為齊相。課文《鄒忌諷齊王納諫》就是記敘鄒忌用設喻的方法規勸齊王,使齊王接受別人的意見。

  (四)關于課題《鄒忌諷齊王納諫》

  諷,婉言規勸。諫,直言規勸!爸S”與“諫”是相對的,目的相同,但方法不同。這題目不能解釋成“鄒忌勸告齊王聽取意見”,而應該把題目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鄒忌諷齊王”,一部分是“齊王納諫”。

  二、學生對照注釋,自讀課文。

  一讀疏通文意,了解大意。教師補充注釋:

  二讀劃分段落,歸納段意,理清思路。

  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小結:

  第一段:鄒忌與徐公比美,發覺受蒙蔽。(提出問題)

  第二段:鄒忌以自己受蔽的事諷喻齊王。(分析問題)

  第三段:齊王納諫除蔽,內政修明。

  三、布置作業。

  1.完成“思考和練習”一、二。

  2.有哪些疑難問題(包括內容和寫作技巧方面)?準備下一堂討論。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篇17

  《鄒忌諷齊王納諫》

  唐代李世民曾經說過:"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歷代君主要成一番霸業,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勸諫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賢明,二要看諫者是否注意了進諫的藝術,使"良藥"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戰國齊威王非常幸運遇到一位賢臣--鄒忌。

  學習本文,先通讀全文,了解大概故事梗概,解決生字生詞。

  一、掌握如下字詞。

  1、為下列加紅的字注音。

  昳(yì)麗 朝(zhāo)服 衣冠(guān) 窺(kuī)鏡

  期(jī)年 朝(cháo)于齊 間(jiàn)進

  2、解釋下列詞語的含義。

  昳麗:光艷美麗

  窺:照

  旦日:第二天,同下文"明日"

  美我:認為我美,"美"字是意動用法

  私:偏愛

  蔽:愛蒙蔽而不明

  面刺:當面指責,面是名詞作狀語

  聞:使……聽到,是使動用法

  間進:偶然進來

  期年:滿一年

  二、課文內容分析。

  1、學習本文,在閱讀的時候,要正確斷句。如鄒忌/修/八尺有余;我孰與/城北徐公美?;王之蔽/甚矣;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2、鄒忌是由一件家庭瑣事聯想到國家政事的。這件瑣事是什么?

  鄒忌向他的妻、妾與客提出與徐公誰美的問題。

  3、由于感情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異,其妻、妾、客回答問題時語氣有差別。有何不同?請從原文中找出并說明其感情色彩。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贊美,口氣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討好,口氣有點勉強。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禮貌、尊重,口氣有點客氣。

  4、面對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贊美,鄒忌的態度如何?

  面對贊美,鄒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見鄒忌很有自知之明。

  5、鄒忌是如何"諷"齊王的?

  鄒忌入朝后,并未單刀直入向威王進諫,而是以"閨房小事"談自己的體會,然后以類比的方式委婉進諫。正如《古文觀止》評價:"鄒忌將己之美,徐公之美,細細詳勘,正欲于此參出微理。千古臣諂君蔽,興亡關頭,從閨房小語破之,快哉!"

  6、諷諫的結果如何?

  齊威王接受了諫言,發布政令,廣開言路,懸賞納諫。始而"門庭若市",繼爾"時時而間進",最后"無可進者",終于"戰勝于朝廷"。

  三、歸納整理:

  1、詞類活用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詞意動梅?

 。2)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名詞作狀語)

  (3)聞寡人之耳者(聞,動詞使動用法)

  2、古今異義

  (1)今齊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圓)

 。2)宮婦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國君旁邊的近臣)

  (3)鄒忌諷齊王納諫(諷,委婉勸說)

  3、句式

 。1)忌不自信(賓語前置)

  (2)我孰與城北徐公美(介詞結構后置句)

  (3)此所謂戰勝于朝廷(判斷句,兼介詞結構后置)

 。4)王之蔽甚矣(被動句)

  能力檢測

  1.下列紅色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形貌昳麗(yì)

  B.燕、趙、韓、魏聞之(yàn)

  C.期年之后(jī)

  D.時時而間進(jiàn)

  2.下列紅色字解釋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不求聞達于諸侯

  A.有求于我

  B.美于徐公

  C.皆朝于齊

  D.能謗譏于市朝

  3.下列紅色字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幕天席地

  A.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B.吾妻之美我者

  C.聞寡人之耳者

  D.王之蔽甚矣

  4.選出下列紅色字解釋正確的兩項( )

  A.窺鏡而自視(偷視)

  B.宮婦左右莫不私王(左邊和右邊)

  C.臣誠知不如徐公美(確實)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愛)

  5.下列紅色詞意思相同的一項( )

  A.鄒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陽樓

  B.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

  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

  C.皆以美于徐公

  吾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D.我孰與徐公美

  孰視之

  參考答案

  1.B 2.D 3.B 4.CD 5.C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精選17篇) 相關內容:
  •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案(精選16篇)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了解賓語前置的句式特點。2、了解《戰國策》。能力目標1、朗讀課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語境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2、欣賞鄒忌的諷諫藝術,理解諷喻說理的特點。...

  • 鄒忌諷齊王納諫 教案(精選13篇)

    劉星河教學目標1、認識除弊納諫在當時的積極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鑒意義。2、了解《戰國策》這部國別體史書的基本情況及其在中國文學和史學上的地位。3、理解和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4、提高借助語境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 鄒忌諷齊王納諫說課稿范文(通用8篇)

    1、說教材:《鄒忌諷齊王納諫》是古代歷史、散文名著《戰國策》中的名篇,文字淺顯,故事具體,人物形象突出,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和教育意義,語言藝術上有極高的成就。...

  • 《鄒忌諷齊王納諫》復習設計(精選17篇)

    一、復習目標: 1.重點掌握本課中出現的文言實詞的詞義并做歸納。2.掌握文中出現的詞類活用,古今異義詞,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理解文章巧妙設解說理的特點,明白虛心接受意見的好處。...

  • 《鄒忌諷齊王納諫》優秀教學設計(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認識除弊納諫在當時的積極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鑒意義。2、了解《戰國策》這部國別體史書的基本情況及其在中國文學和史學上的地位。3、理解和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4、提高借助語境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 精選鄒忌諷齊王納諫教案(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了解《戰國策》的基本情況及其在中國文學和史學上的地位。(2)掌握翻譯的要領和方法,能準確翻譯全文。(3)學習課文的結構藝術,體會鄒忌的諷諫藝術。...

  • 《鄒忌諷齊王納諫》(精選14篇)

    22 鄒忌諷齊王納諫一、知識點撥與學法引導(一)整體感知這是一篇短小精悍、邏輯思維較強,融基本知識、思想內容、現實借鑒為一體的優秀作品。文章選自《戰國策齊策》。...

  • 2023鄒忌諷齊王納諫語文教學設計(精選3篇)

    教學目標:1、學生結合注解,自行翻譯課文,提高學生閱讀淺顯的文言文的能力。2、培養學生上網查閱專題性資料的能力。3、培養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自編劇本,自行導演的能力。...

  • 《鄒忌諷齊王納諫》 教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1、進一步落實本文的字詞句,掌握易讀錯的字,理解重點字詞。2、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3、通過探討本文記敘的故事、人物形象等,整體把握課文內容。4、引導學生初步學會委婉勸說別人的能力。...

  • 《鄒忌諷齊王納諫》創新教學設計(精選16篇)

    《鄒忌諷齊王納諫》創新教學設計一、設計理念教學過程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建立以探究、理解、親身實踐、分享與合作為特征的新型學習...

  •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思路(通用13篇)

    [設計意圖] 《鄒忌諷齊王納諫》篇幅短小,沒有什么特殊的文言現象,內容也容易把握,如按課文自然順序講解,則很難啟憤發悱。我抓住一個“思”字,貫通全文,分步設置障礙,以引發學生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

  • 《鄒忌諷齊王納諫》說課稿 2份(精選8篇)

    【教材分析】《鄒忌諷齊王納諫》是高中語文第一冊的第十九課,屬第五單元(先秦史傳散文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選自《戰國策齊策》。這篇課文所在單元的學習目標是:①重視誦讀和背誦;②掌握文言詞語的含義及其在課文中的用法;③理解課文...

  • 《鄒忌諷齊王納諫》閱讀答案閱讀原文(精選13篇)

    《鄒忌諷齊王納諫》出自《戰國策齊策一》這篇文章講述的是鄒忌諷齊王納諫發生的一系列的故事。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整理的《鄒忌諷齊王納諫》閱讀答案,以供大家閱讀。...

  •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案(精選12篇)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繼續學習文言中一些實詞、虛詞的用法過程與方法:學習本文運用設喻講道理和表明見解的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鄒忌勸說齊王納諫是愛國的表現!窘虒W重點】文中出現的句式和詞類活用現象。...

  • 《鄒忌諷齊王納諫》習題精選(精選17篇)

    清華大學附屬中小學網校1.對“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諷”理解正確的是()a.從反面諷刺b.含蓄地嘲諷c.從正面說服d.委婉地規勸2.對下列加黑字注音和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朝服衣冠朝:cháo朝廷、朝堂b.時時而間進間:jiàn間或、偶然c.能謗...

  • 教學實錄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六热 | 91热99| 久久久av中文字幕 | 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乱子 | 久久免费看毛片 | 看亚洲a级一级毛片 | 国产av亚洲精品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内射无套在线观看高清完整免费 | 国产做aⅴ在线视频播放 | 米奇影音777| 久久不射网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污污的网站免费观看 | 中文字国产精久久无 |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视频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99绯色 | 在线观看视频日本 | 一区二区最新免费视频 | 欧美天堂在线观看 | 国产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国产精品视频免费看 | 久久国产成人免费网站 | 草莓AV福利网站导航 |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性刺激久久久久久久久九色 | 奇米在线7777在线精品 | 色七七桃花综合影院 | 鲁片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色婷婷综合影一区二区三区 | 特级片在线免费观看 | 国产裸体舞一区二区三区 | 香蕉尹人综合在线观看 | 国产高清国产精品国产专区 | 超碰97在线资源 |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7777奇米 | 中国极品少妇xxxxx69 |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久久影院 | 18禁无遮挡无码网站免费 | 丰满少妇高潮惨叫正在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