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命題趨勢管窺
平穩過渡,穩中求變,變中求新
——2006年高考命題趨勢管窺
一、平穩
1.命題依據不變。①年度之間平穩過渡,但選擇題數量的減少是一個發展趨勢;②嚴格遵循全國統一的《考試大綱》;③嚴格遵循本省市的《考試說明》。
2.難度系數控制在0.55左右。0.55的難度會分解到各個題型中。以中等難度的題型為主;難度最大的題絕對不會是最后一道題。
3.對主干知識的穩定考查。①用問題立意考核代替能力立意考核。即知識服從問題的需要。如何理解這句話呢?舉政治上的一個例子。如果要考“十六大”,就必須先找知識點來支撐。專家預言,2006年高考各科肯定要考“神舟六號”上天。那么,怎樣考?這是老師們應該研究的問題。我們語文老師則應該考慮:是以語言表達的題型考,還是以現代文閱讀的題型考,抑或是作為作文的背景材料?②對知識點的能力目標進行穩定考核?己藘热莶灰欢ǚ定。但考綱要求考核的目標層次是穩定的。所以我們要研究每個考點要求達到的能力目標。③重點內容重點考。對重點內容的備考要上升到目標層次。
二、平和
1.試題的背景材料考生絕對熟悉。例如,“神舟六號”上天,2006年高考肯定有以它作背景材料的題目。
2.試題的切入點很低。這表現為大題中第一小題簡單,后面幾個小題的難度逐漸增加,所以考生要敢于嘗試做每道題,盡量抓住簡單題的分數,而好學生也要敢于放棄最后一道小題,以免失去下一道大題的得分。我們應指導考生解題時不要追求某一道題的解答完美,而要追求總體得分。
3.試題設計的跨度較大?忌酵鶇⒉畈积R,表現為復讀生增多,低差生增多。命題人應盡量讓每位考生都有得分的空間,考生水平的兩極分化使試題也將出現難易兩極化。
三、創新
1.強調試題的綜合性和深層理解。表現為知識的交匯,思想方法的綜合,對問題本質的把握。
2.試題的開放性。評分時只有評分原則,沒有評分細則,更無標準答案,所以考生答題時要充分張揚個性,力爭自圓其說,做到既“異想天開”,又腳踏實地。
3.提出新的設問角度。表現為多角度多層次考查知識點能力點。試題的背景材料雖然考生都熟悉,但卻打破了考生的慣性思維。如果考生順著慣性答題,肯定會出錯。例如“沙塵暴”這一話題,考生由于受慣性思維影響,一看題目便會想到自然災害,而命題人卻可能要求考生談談沙塵暴對人類文明的推動作用。
4.試驗性的試題將出現。
5.各單獨命題省市努力探索地方特色。
①試題的背景材料體現地方特色。
②試題緊貼本地區的教學質量和課程改革進度。
四、高考命題回歸的三個基本方向
1.回歸基礎,回歸教材。
2.回歸學科本質。①注意各學科在處理問題時的獨到方法;②注意各學科的自身體系;③題目越難越是最本質的問題;④重點問題重點考,非主要問題小題考;⑤在陌生中熟悉,即找靈機一動的感覺;⑥強調典型問題的本質理解,淡化模式化的技巧性。
3.回歸考試的自身發展軌道。試題只是載體,試題就是考查考生處理問題的能力,所以高考不會有超綱的問題;高考要有利于社會的穩定,所以命題只能是穩中求變。
五、高考命題突出能力考核的五個做法
1.淡化選擇題。表現為一是減少選擇題數量,二是難度下降,三是命題方法作調整——小題大做,主觀試題客觀化。
2.淡化常見難點,以沖擊模式化的解題方法。
3.強調綜合能力,一是學科內的綜合能力,二是學科間的綜合能力,三是三大學習能力的綜合即閱讀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的綜合。
4.突出學科特有能力的考試題盡量新而不難,難而不怪。
5.注意對學生學習方法與能力的考查。
2006年高考命題趨勢管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