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習——學習成功的奠基石
教學論文
安
澤
亭
課前預習是搞好課堂學習的重要步驟,是增強學習主動性、提高效率、培養自學能力的有力措施。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農民種地要備耕,建房要備料,軍隊打仗要備戰,教師講課要備課,足見“預”之重要性。自然,學生上課也要備學,這就是預習。因此必須搞好預習,它對上好課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第一,預習可以掃清聽課學習的知識障礙。
課前預習,首先要通讀課文,讀的過程中會發現一些生字、生詞,通過查字典、詞典,可以搬掉這些“攔路虎”。其次,聽新課必然要用到一些舊知識,因為新舊知識總是千絲萬縷地聯系著的,通過預習可以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從而將新舊知識聯系起來,為學好新課做必要的準備。
第二,預習可以提高聽課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課前只要認真預習了,就會發現許多自己不懂的東西,就急于想把它弄明白,這樣,就會大大激發求知欲,聽課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就可以大大增強。
第三,預習可以加強聽課的針對性,有利提高學習效率。
通過預習可以發現問題和課文的重點、難點,帶著問題去聽課,根據預習的重點、難點來確定聽課的重點,就能使聽課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也就加強了聽課學習的針對性,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同時預習可以提高記筆記的針對性。預習后對課文內容較熟悉了,老師講的內容自己心里一清二楚,這樣也就提高了記筆記的針對性,此外預習還可以提高思維力,通過預習對篇章主要內容有了初步的領會,一些容易的問題可以先行解決,一些不懂的內容帶到課堂上,經老師的啟發和點拔,對問題的理解,對全部知識的領會就會進入一個新的境界,把自己預習的思路和老師講課的思路進行比較,看老師是如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這樣,可以有效地促進自己的學習并使思維能力得到鍛煉。
第四,預習可以培養自學能力。
預習是學習者自己單獨首次接觸新知識,要自己讀、自己想、自己發現問題,并設法自己解決問題。實踐證明,一些能長期堅持預習的同學,其獨立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都會有很大的提高,表現在他們閱讀速度快、思維敏捷、善于分析綜合、歸納演繹、抽象概括、比較歸類,也很善于聯想和想象。他們能夠較快地發現問題并抓住問題的實質,通過努力而獲得真知,這種獨立獲取知識的自學能力一旦形成,會大大提高學習質量,對今后的學習和工作大有裨益,其實人應該活到老,學到老,但人一生的學習,絕大部分時間是沒有老師指導的,因此培養和鍛煉自己的自學能力,養成自學的習慣,是一生中最好的學習方法。
根據預習的時間和內容,可以把預習劃分為學期預習、階段預習和課前預習。學期預習,首先要看目錄,體會教材的編排意圖,然后通讀教材,了解教材的結構和知識的內在聯系,通讀要用瀏覽的方法,不必精讀朗讀;階段預習,要通讀本單元各篇課文,特別要注意本單元讀寫訓練的要求,在通讀的過程中,應能初步看出各篇文章的共性和各自不同的個性來,以略讀為宜,不拘于字詞句,不看注釋。課前預習,是預習的重點,要花較多時間和較大氣力,要仔細精讀,更要反復地朗讀,與此同時,查字典、看注釋,以解決字詞方面的問題,看課后思考練習以啟發思維,預習每一篇課文,都應該給自己提出這樣一些問題:文章寫了什么?通過所寫的內容要表達什么?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結構是怎樣的?文章好在哪里?有沒有不足之處?自己認為哪些重點和難點?能否解決?怎樣解決?在思考這些問題的基礎上,寫出預習筆記,確定聽課計劃。
語文課的預習有多種多樣的方法,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閱讀法
閱讀法是語文預習最常用的最基本的方法,一般說,語文教材都是可以讀的。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是語文學習的第一要事。讀的方法各種各樣,有精讀、略讀、朗讀、默讀、掃讀、跳讀等,語文預習要根據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讀法。
查閱法
語文預習要借助大量的工具書,一般字詞的問題都可以通過查閱工具書讀書,更高層的問題,則要查閱更多的書籍、資料,要熟練地掌握各種工具書的使用方法,以備語文學習之用。
標記、筆記法
古人有“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說法,強調的就是動筆對讀書的重要性,做標記可以集中注意力,有利于提高學習的效率,標記過的重點、難點,一目了然,便于記憶。
最后,預習注意的問題包括:1、預習時間的長短要合理安排。2、預習忌先入為主,鉆牛角尖。3、預習時不必求全知全解,能理清文章基本即可。
預習的好處大大超出了課堂學習,它是一個人一生的奠基石,充分利用學校有老師輔導的有利時機,通過預習來培養自己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今后獨立學習和工作具有深遠的意義。
因此,認清課前預習的重要意義,采取有效措施,保證課前學習的落實,明確預習的任務,掌握科學的預習方法,使預習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更好地為課堂語文學習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