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作文如何出新
中考作文“出新”六法
湖南省南縣茅草街中學 彭佩文
湖南省南縣第一中學 鐘鳳羅
如何寫出創新話題作文?是擺在我們語文老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話題。立意要有獨特的感悟,不人云亦云;選材要有獨到的眼光,不陳題舊話;構思要獨具匠心,不四平八穩,波瀾不驚;語氣要有獨到的魅力,不平鋪直敘,泛泛而談。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根據我的教學實際談談如何寫出創新話題作文的問題。
題目出新。“佛靠金裝,人靠衣裝”,作文也靠題裝。像一本精彩的書要有一個好的封面,優質產品要有精美的包裝,標題這一文章的“眼睛”萬不可等閑視之。我們要努力提高擬題水平,力爭使自己擬的題目準確、凝煉、含蓄、新奇,使閱卷老師“一見鐘情”。可以采用修辭法擬題,例如:《打開“第三只眼”》、《陽光很活潑》、《浮生若茶》等。可以采用化用法擬題,例如:《誠信,愛你沒商量》《都云老漢癡,誰解其中味》、《陽光總在風雨后》等。可以采用故作玄虛法擬題,例如:《雪化了以后是什么?》《黛玉,你為誰愁?》、《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等。也可以采用故事新編法擬題,例如:《孫悟空下崗記》、《新愚公和智叟的故事》、《新南華經》等等。“題好一半文”, 我們在平時的作文練習中要吃透話題,擬好話題作文標題。
選材出新。筆者認為,選材要做到緊跟時代步伐。電子技術、互聯網絡、環境保護、生態平衡、基因重組、生物克隆、多瑰麗而玄妙的圖景啊!讓我們去研究,去開發,去寫作吧!“文章合為時而著”,文章要有時代氣息,要反映當今人們的思想觀念。如今,我們生活的時代,有別于過去的任何時代。時代在前進,我們的觀念也應該與時俱進。要選擇新穎的材料,首先,要求我們對于現實生活中涌現出來的新生事物要有一定的辨別能力,要獨具慧眼,有伯樂相馬之才,并能迅速地判斷、分析和表現;其次,我們一定要留心觀察、體驗生活,從眾多的表現角度中選擇一個新奇的,給一些本來并不新鮮的材料賦予新的生命;第三,要做到材料新穎,必須注意擴大閱讀視野,多讀書報,多關心時事,勤摘錄、善整理鮮活材料。要多觀看“焦點訪談”、“實話實說”、“東方時空”、“今日說法”、“新聞調查”、“人與自然”等電視節目。這些都不失為積累新穎材料的好途徑。
要避免考場上選材“撞車”現象,方法很簡單:當你拿起作文題來,不假思索,馬上就想到的那個“題材”,千萬不能寫!稍加思索所能想到的那個“題材”,最好不要寫!正確的做法是:你花上3-5分鐘,定下心來,自我掂量一下,自我估測一下,自己要寫的“題材”別人熟悉不熟悉,有多少是屬于自己的。一定要突出自己的體驗,自己的發現,自己的發明。言他人所未言,選他人所未選,必須經過“放棄——選擇——再放棄——再選擇”的思維活動過程 。要放棄那些“你有我有大家有”的材料,拋棄“人云亦云”“千篇一律”的構思,精心選擇刻骨銘心的人和事,盡情抒發震撼心靈的感情,細致描寫令人回味的故事,勤奮點擊精彩多樣的生活。
紛繁多變的當代生活是寫作的源頭活水。作為一名考生,應時刻關注與日常生活有關的熱點問題,只有保持投入生活的一份熱情,把握社會跳動的脈搏,緊跟時代的步伐,才能寫出具有時代性的文章,才能寫出呈現新鮮生活的文章。因此,考生在選材上盡可能著眼當代熱點,著眼當代新風,著眼當代改革。只有用熱點的潮流去打動閱卷者的靈魂,才能博得他的青睞。如一次模擬卷的作文是以“服務”為話題,一位考生寫了一篇《“我”為我服務》該文就是用熱點點化出來的佳作。引號中的“我”是克隆公司學生借助原“我”的表皮細胞而復制的克隆人。克隆的“我”代替原“我”做一切我不愿意做的是,如讀書、考試。原我卻“躲進游戲機室,盡享快樂人生”。一年后,克隆的“我”幫助原“我”考進重點高中后,離原“我”而去。此時的原“我”的大腦仿佛“生了銹的輪子”不會思維。身體的部分肌肉也在萎縮。故小作者在文末直呼:“可怕的服務!可怕的克隆人。”這篇文章的小作者就關注了時代的熱點,并表達出自己的看法。自己對克隆表示懷疑、否定。該文趣味性、時代性巧妙結合,可謂別具匠心。
形式出新。可以采用不同的文體,如書信、日記、寓言、童話、相聲、戲劇小品等, 如以“歡樂”為話題,有一位同學的題目是《美麗的謊言》,小作者采用小小說的形式,以小兵媽發現小兵被子里藏有香煙立即找老師告狀開篇,懸念迭起。繼而,爸爸讓小兵買煙,小兵卻只換了些零錢;兩條名貴香煙不翼而飛;爸爸發火,媽媽背黑鍋;小兵存折幾天前又被全部支取;一個“扣子”套一個“扣子”,讓讀者難解難分。結尾才真相大白。美麗的謊言讓人感動,美麗的謊言發人深省,美麗的謊言良人良知。可以采用小標題形式,使文章顯得活潑。如以“成長”為話題,有一位同學寫的《我尋找失去的世界》一文,采用了五個小標題:“沉思之春”、“灼熱之夏”、“苦悶之秋”、“懺悔之冬”、“找到了什么”五部分寫出了自己在成長道路上漫長而又短暫的15年,學會了許多,也失去了許多。失去了上進,失去了善良,失去了真誠,失去了責任。這些東西都是做的根本,怎能失去?…...汗涔涔的流,“我”失眠了。一番掙扎之后,“我”良心回歸,“我”找回了失去的世界。三是,采用序號形式,使文章顯得清晰。又如以“春夏秋冬”為話題,有一位同學以《秋夜的月牙》為題,采用了一、二、三、四作為文章獨立的四部分,選取了幾個場景,果園、農家小院、小院笑聲、夫妻對話。這幾個場景從不同的方面刻畫了秋天農村的豐收景象:果園里,掛滿果實;小院里,堆堆瓜果,串串苞谷,笑聲飛揚。這場景如一幅幅畫面,又如一個個電影鏡頭,描繪了農村的新面貌。
語言出新。“情動于衷而形于外”、“辭不達而意不至”。一篇文章,不但要有好的立意、材料、構思,還要有好的表達. 語言要出新,大致有三:精、新、活。“精”就是精練、不拖沓;“新”就是新穎,不落俗套;“活”就是靈活,不呆板。如以“愛”為話題,有同學寫的《父親的愛》一文中,寫父親雪天送子、月下痛飲、徒步來校等都是圍繞“父親的愛”這一中心鋪陳的。要“精”還要抓住重點。如以“故鄉”為話題的作文,有同學以《故鄉——心中的圣土》為題,寫故鄉山水之美,重點抓住“柳樹”來寫,馭繁于簡。不惜筆墨,描繪柳的春夏秋冬,展示柳樹的豐姿,從而表達了對故鄉的愛。如《水的斷想》一文,想象豐富,把“水滴”比作“霧的孩子”,把“江河”“溪流”“海洋”擬人化,字字如璣,清新可人。如以“故鄉”為話題的一篇作文《故鄉的符號》中,作者引用當地方言如“干嘛”“阿拉”“透鮮”等詞語,使文章語言鮮活了不少。考生在寫作時除了追求思想深刻,內涵豐富,意境深遠外,還要注重文辭。好的文辭,讀起來如飲香茗,余甘未盡;如食橄欖,余香無窮。考生在考場中倘能準確,簡潔地用詞,能根據表達的需要選擇靈活句式和鮮活而獨特的修辭,那么就會使自己的文章文采斑斕,引人入勝。如一篇考場佳作《白露》:“ 露從今夜白。\秋天的眸子,這般圓!這般亮!晶瑩里折射著七彩;透明中疊印著豐姿;純凈里飄逸著輝煌。流霞,被赤橙黃率青藍紫包裝。山里,被赤橙黃率青藍紫浸染。七色構成的韻致,在灑,在溢,在瀉,在淌……如果說,春天是水彩畫,夏天是國畫,那么,秋天一定是油畫!”這篇文章的取勝之處,就在于語言優美,頗富文采。也正是這流動的文采深深吸引著閱卷者,故此被判為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