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化學與社會發展 第三節 化學與環境
第三節 化學與環境
教學要求:
認知目標:
1.知道中國環境保護標志,了解環境污染的危害和保護環境的必要性; 2.了解大氣、土壤、水污染的現況,以及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護措施; 3.通過探究,掌握酸雨的成因及危害和污水凈化的基本原理 能力目標:
能夠通過對環境污染的成因,做出初步的設想來改善及防護; 情感目標:
通過對環境污染現狀及危害的了解,使學生珍愛自己身邊的環境,提高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與難點:
1.空氣污染物及其主要來源,硫在空氣及氧氣中燃燒,酸雨的形成; 2.水污染的主要來源;廢水凈化的簡單原理。
通過硫的燃燒了解酸雨形成的原理 知識整理:
預備知識:中國環境標志圖形由清山、綠水、太陽及十個環組成。環境標志的中心結構表示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外圍的十個環緊密結合,環環緊扣,表示公眾參與,共同保護環境;同時十個環的“環”字與環境的“環”同字,其寓意為“全民聯合起來,共同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
一.還人類潔凈的空氣 1.空氣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和可吸入顆粒等; 2.空氣污染的來源: (1)化石燃料的燃燒(主要是含硫燃料燃燒產生SO2、燃料燃燒排放的粉塵、CO等); (2)工廠廢氣的排放(主要是NOx、SO2等酸性氣體的排放); (3)汽車尾氣的排放(主要是NOx、CO等有害氣體的排放); (4)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如裸露地表、工地沙土等造成的粉塵;燃放煙花爆竹等引起的SO2等氣體); 3.空氣污染帶來的危害: (1)NOx、SO2等氣體形成酸雨(主要成分為HNO3、H2SO4等) A.實驗:模擬硫酸型酸雨的形成
實驗內容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及解釋 | |
在空氣中被點燃 | 在氧氣中燃燒 | ||
硫與氧氣發生反應 | 在燃燒匙被加熱,硫先熔化為液體,然后被點燃,發出淡藍色火焰,生成一種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 伸入充滿氧氣的集氣瓶中,硫劇烈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 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氣體 S + O2 點燃===SO2 |
用注射器抽取40mL的SO2與10mL水混合 | 如水中滴有紫色石蕊試劑,則液體變為紅色。 | 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亞硫酸,水溶液呈酸性 SO2 + H2O ==H2SO3 | |
將少量混合液滴在pH試紙上,發現pH=4 | |||
酸雨的形成過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 | (1)含硫物質的燃燒產生二氧化硫:S + O2 點燃===SO2 (2)在空氣中,塵埃等催化作用下,SO2逐漸轉化為SO3:2SO2+O2 塵埃===2SO3 (3)SO2、SO3溶于水形成對應的酸:SO2 + H2O ==H2SO3 ;SO3 + H2O ==H2SO4 |
其中,消毒這步驟肯定為化學變化。 4.防治水污染的措施: (1)實現化工產品的無污染生產,工廠的廢水先處理后排放; (2)研制無污染的化肥與農藥,研制無磷洗滌劑,合理使用化肥與農藥; (3)不隨意向河道中丟棄垃圾,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 (4)研究高效率、低消耗的污水處理技術。 三.回收利用固體廢棄物 1.固體廢棄物的危害: (1)垃圾分解產生的有毒氣體污染空氣; (2)埋入土壤的垃圾會破壞土壤; (3)丟入水體的垃圾會污染水體。 2.垃圾的處理方法: (1)主要有分類回收、填埋和高溫堆肥等; (2)可燃性的垃圾可以用來燃燒發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