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2 溶解度(第二課時)
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活動與探究:學習繪制物質溶解度曲線的方法。教師簡單介紹方法,學生結合表9-1分組繪制nacl、kcl、kno3的溶解度曲線,教師巡回指導,然后展示交流,分享快樂,結合學生繪制的溶解度曲線及教材中圖9-12,分組討論、交流。(投影)①你所繪制的溶解度曲線有何特點,為什么?②從你繪制的溶解度曲線圖上能否找出上述幾種物質在25 ℃、85 ℃時的溶解度?如果能,請找出,你是怎樣查找的?③從圖9-12中,你能比較出45 ℃時kcl、kno3的溶解度大小嗎?④從溶解度曲線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學生匯報展示,教師小結歸納)教師:通過溶解度曲線,可以判斷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的變化情況,可以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時溶解度的大小,也可以查出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鞏固練習(投影)親自動手,自主參與,樂于探究。教師:除了固體物質能溶解在水中外,生活中氣體溶解在水中的現象也很多,你能舉出一些實例嗎?學生甲:魚兒能在水中生存,說明水中有o2。乙:燒開水時,水未沸騰時也冒氣泡。丙:把汽水瓶打開,有大量氣泡產生。教師:同學們都很善于思考,以上現象均說明了氣體能溶解在水中的事實。(展示兩瓶汽水,取其中一瓶不打開,搖晃,然后打開,學生觀察現象)教師:你能觀察到什么現象?學生:不打開時,無明顯現象,打開后有大量氣泡產生。教師:為什么打開后產生氣泡,而不打開時沒有。學生:打開后,壓強減小,co2在水中的溶解度減小。教師:這說明氣體的溶解度受壓強的影響。壓強增大,氣體溶解度增大;壓強減小,溶解度減小。剛才一位同學說汽水中冒出的氣體為co2,你能用實驗方法將其檢驗出來嗎?聯系生活實際,引出新知,氣氛活躍。學生:(上臺演示)教師:(加以肯定,給予激勵性評價)燒開水時,水未開時就看到水中冒氣泡,這些氣泡是什么?(貼近生活)學生:水中溶解的空氣。教師:這說明氣體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溫度升高,氣體的溶解度變小。教師小結:氣體的溶解度受溫度與壓強的影響。教師:我們學習化學知識的目的就是為了利用,解決我們所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現在問題來了!鼓勵學生動手實踐。鞏固練習:(投影)夏天,陣雨來臨之前,魚塘里的魚常會出現“浮頭”現象,你知道為什么嗎?假如你承包了這個魚塘,你將采取哪些措施?教師:(肯定學生的種種措施)整理與歸納:(師生共同進行)怎樣表示固體物質溶解性的大小?如何表示溶解度與溫度的關系?通過溶解度曲線我們可獲得哪些信息?影響氣體的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課后練習:教科書40頁第2、3、4題及41頁第9題。利用所學,解決問題,關注生活。點 評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重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學思路清晰。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培養了學生的理解、分析、繪圖等能力,同時也體現了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新知后及時通過練習進行反饋,有利于學生鞏固新知和教師及時發現問題,習題貼近學生生活,有助于增強學生關注生活、學好化學的信心。點評: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霧渡河中心學校 陳 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