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溶解度
第三節 溶解度
(2課時)一.知識教學點 1.固體溶解度的概念 2.溶解度曲線 3.氣體溶解度二.重、難、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1)建立溶解度的概念 (2)了解溶解度曲線 2.難點:正確了解固體物質溶解度的概念,區分溶解性與溶解度在概念上的不同。 3.疑點:溶解度與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間的關系。 4.解決辦法: (1)組織學生討論:如何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種溶劑中的溶解性大小?可以建立固體溶解度的概念,區分溶解度與溶解性在概念上的不同。 (2)通過一些基礎練習,加深學生對溶解度概念的理解。 (3)通過例題的示范,學生的練習,可以更清楚地使學生理解溶解度和飽和溶液之間的關系。三..教學過程[導入]:在生產和科研中,經常用易溶、可溶、微溶和不溶來表示物質的溶解性。那什么是物質的溶解性呢?[板書]:一.溶解性 1.溶解性:一種物質溶解在另一種物質中的能力。[學生活動]:根據生活實踐討論:溶解性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總結板書]:2.溶解性的大小與溶質和溶劑的性質有關,還和溫度等因素有關。[學生活動]:討論并設計實驗:如何通過實驗比較不同物質(如氯化鈉、硝酸鉀在同一種溶劑中的溶解度大小?)[教師活動]:啟發引導學生:在相同溫度下,將氯化鈉、硝酸鉀分別加入相同量的溶劑中,觀察哪一種可以溶解更多一點。[總結]: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種溶劑中溶解性大小: (1)在一定溫度下(相同) (2)在一定量溶劑里(相同)[目的]:鍛煉學生利用實驗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為引出溶解度的概念作鋪墊。[板書]:二.固體溶解度(溶解性的定量描述)[教師活動]:介紹固體溶解度。[板書]:1.固體溶解度:在一定溫度下,某固體物質在100克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練習]:下列敘述是否正確: (1)食鹽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6克。 (2)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31.6。 (3)20℃時,在50克水中加入18克食鹽后溶液恰好飽和,因此,20℃時,食鹽在水中的溶解度為18克。 (4)10℃時,100克水里溶解了15克蔗糖,所以,蔗糖的溶解度為15克。[學生活動]:討論以上說法是否正確,并認真歸納。[板書]:2.理解溶解度應注意四個因素:(1)條件一定溫度下。 (2)標準:100克溶劑中。 (3)狀態:飽和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