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取氧氣(通用6篇)
制取氧氣 篇1
[教學目標 ]:
1.了解實驗室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學會通過化學實驗制取新物質的方法。
2.認識催化劑、催化作用及分解反應。
3.練習連接儀器的基本操作,動手并試驗氧氣的性質。
[教學重點]:氧氣的制法及實驗操作。
[教學難點 ]:催化劑的概念
[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復習提問:現有一瓶無色氣體,怎樣證明這瓶氣體是不是氧氣?
氧氣有哪些性質和用途?
引入課題:氧氣這么重要,如何呢?
探討:你知道怎樣?試想一想要得到大量氧氣,可以以什么為原料?
閱讀:P38-39,大量要考慮哪些因素?有哪些方法?這些方法在過程中是發生了什么變化?這些方法能否用于實驗室中?為什么?
實驗室采用什么方法較好呢?
設問:如何挑選原材料?
實驗探究:過氧化氫在什么條件會產生氧氣?學生填寫表格并匯報:
實驗
現象
原因
1.
2.
3.
討論:如何使上述實驗2檢驗出氧氣?
通過上述三個實驗你認為哪個方法比較適合用于實驗室制氧氣?為什么?
設疑:二氧化錳在反應中起什么作用?
閱讀:P35催化劑、催化作用
提問:怎樣將上述實驗中發生的化學反應表達出來?試寫出文字表達式。
講解:高錳酸鉀也可通過化學反應制得氧氣?
演示:加熱高錳酸鉀并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
板書:寫出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討論:這三個化學反應是否是化合反應呢?為什么?它們有沒有相似的地方?
小結:分解反應類型
提問:它們與化合反應有什么區別?
反應類型
反應物
生成物
化合反應
分解反應
課堂小結:學習完本節課后你有什么收獲?
鞏固練習:P40 1 、 2
第二課時
復習提問:實驗室一般用的是什么藥品?其反應原理的文字表達式怎樣書寫?
設問:如果以高錳酸鉀為原料,你會用到什么儀器?這些儀器如何組裝成裝置?
活動與探究:1.學生觀察圖2-17的裝置圖,回答下列問題:
⑴. 圖中使用了哪些儀器?與你的設計相同嗎?
⑵. 哪部分是發生裝置?哪部分是收集裝置?
⑶. 在安裝裝置時應注意哪些問題?為什么?
2.如何實現呢?(的操作步驟)
⑴. 制取氣體的裝置如果漏氣,會不會影響實驗?如何解決?
⑵. 加熱固體藥品,應注意哪些方面?
⑶. 結束實驗時,應怎樣操作?
⑷. 小結加熱高錳酸鉀的操作步驟。
3.氧氣的性質實驗
⑴. 木炭在氧氣中燃燒
① 如何使木炭燃燒起來?
② 怎樣操作才能充分利用集氣瓶中的氧氣?
③ 如何檢驗生成物?
⑵.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① 如何點燃鐵絲?
② 怎樣把握鐵絲伸入集氣瓶的電動機及速率?
③ 為什么集氣瓶中行要預留一些水?
分組合作完成實驗:
課堂小結:學生反思實驗的得失?
作業 :完成探究報告 。
課后反思:
制取氧氣 篇2
一、--思路
1.課題分析
“制取氧氣”課題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九年級)第二單元課題3的內容。本課題是學生練習了實驗基本操作后接觸到的第一個氣體制取實驗,有利于進一步熟悉常見儀器的使用,通過對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更為今后學習其他氣體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礎。
2.教學策略
本課題的編寫意圖是讓學生能夠自己動手探究,綜合練習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因而變演示實驗為隨堂探究實驗是很有必要的。我們在教學中擬引導學生從生活體驗出發,通過具體的實驗探究得出制取氧氣的原理,理解催化劑和分解反應的概念,了解催化劑在化工生產中的應用,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實驗動手能力,讓學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環境中去學習新知識,掌握運用新知識。
3.教學流程圖
二、教案
課 題
制取氧氣
授課人
鄧 崧
學 校
湖南省東安縣紫溪中學
教
學
目
標
1.了解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理解催化劑和分解反應等概念,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
2.通過探究氧氣的制法,讓學生初步學習實驗探究方法和運用比較學習法;
3.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重 點
氧氣制法的探究
難 點
催化劑的概念
教學
方法
分組實驗探究法
課前
準備
學生預習該課內容
教師制作課件,準備相應教學圖片和儀器
儀器與
藥 品
分組提供:試管5支、酒精燈、鐵架臺、5%過氧化氫溶液、二氧化錳、硫酸銅溶液、小木條、火柴
教學
流程
教 師 活 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激
趣
導
入
(體驗游戲)請同學們屏住呼吸,能屏多久?
全體同學參與并談感受
導入新課
(課件展示)氧氣用于動植物呼吸、醫療急救、金屬切割等圖片。
觀后談感受
讓學生明確本課的學習內容,激發學習興趣。
(提問)氧氣如何獲取呢?
(明確)有工業制法和實驗室制法。
思考
實
驗
探
究
(課件展示)工業上需要的大量氧氣采用分離液態空氣法。
觀看
利用直觀教學,讓學生了解氧氣工業制法。
(提問)實驗室是如何制取氧氣的呢?
思考回答
明確學習導向。
(引導)利用實驗臺上的儀器探究這一問題。
參照教材p37圖2—14,說出儀器名稱和用途,觀察藥品顏色。
組內交流
與已學知識相銜接,為探究新知識作準備。
(課件展示)【實驗2-5】內容
實驗編號
現象
原因
快慢
①過氧化氫溶液
②單獨加熱二氧化錳
③過氧化氫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錳
學生按表格
內容做好實驗并觀察、記錄、分析。
培養學生實驗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小組的團結協作精神。
引
導
發
現
(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實驗結果。
(設問)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時為什么總要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錳?
小組討論交流。
培養合作意識,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評價)對學生的討論情況適當贊許和鼓勵,并得出初步結論:二氧化錳能加快過氧化氫溶液分解制取氧氣的速度。
學生相互評價。
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和愉悅感。
引
導
發
現
(設問)二氧化錳是一種不溶于水的固體物質,二氧化錳在反應前后的性質是否改變了呢?讓我們一起做【實驗2—6】。
先預測,后實驗并認真觀察,做好實驗記錄
發現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歸納)從實驗結果分析得出:
催化劑的概念以及在反應中表示方法
過氧化氫 水+氧氣
表述實驗現象,找出催化劑概念的關鍵詞加以領悟
分析歸納出科學的結論。
深
入
探
究
(設問)硫酸銅溶液是否也能做此反應的催化劑呢?請同學們自己去驗證它。
猜想并動手實驗探究,得出結論。
驗證猜想,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說明)你還能找出用其他的催化劑來制取氧氣的方法嗎?具體可參照課后的習題。
(課件展示)催化劑在化工生產中的作用。例舉生活中使化學反應減慢的催化劑。
觀看,思考
引導學生探究,學會辯證地思考問題。
(設問)實驗室還有其它方法制取氧氣嗎?
此處還需增加【實驗2-7】的實驗
如:高錳酸鉀 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思考討論
使學生體驗到實驗室可通過多種方法來制取氧氣,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設問)制氧氣的原理是我們前面學過的化合反應嗎?
(課件展示)化合反應實例
分析發現新問題
由化合反應特點引出分解反應的學習,由實踐體驗上升到理論思考。
(分析)得出分解反應的概念。
(課件展示)
反應物種類
生成物種類
反應特點
化合反應
分解反應
分析、比較,得出結論
培養學生分析、比較、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小
結
練
習
【小結并練習】
1.下列反應屬于分解反應的是 ( )
a.硫+氧氣 二氧化硫
b.石蠟+氧氣二氧化碳+水
c.氧化汞氧氣+汞
d.鐵+氧氣 四氧化三鐵
2.你還能用其他方法制取氧氣嗎?
自我小結本堂課的主要內容和學習體驗,并相互交流和評價。
強化學習情感,及時反饋矯正。
【板書設計】
一、工業制法:分離液態空氣法
二、實驗室制法:
1.過氧化氫 水+氧氣
2.高錳酸鉀 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三、催化劑
四、分解反應
制取氧氣 篇3
[教學目標 ]:
1.了解實驗室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學會通過化學實驗制取新物質的方法。
2.認識催化劑、催化作用及分解反應。
3.練習連接儀器的基本操作,動手并試驗氧氣的性質。
[教學重點]:氧氣的制法及實驗操作。
[教學難點 ]:催化劑的概念
[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復習提問:現有一瓶無色氣體,怎樣證明這瓶氣體是不是氧氣?
氧氣有哪些性質和用途?
引入課題:氧氣這么重要,如何呢?
探討:你知道怎樣?試想一想要得到大量氧氣,可以以什么為原料?
閱讀:P38-39,大量要考慮哪些因素?有哪些方法?這些方法在過程中是發生了什么變化?這些方法能否用于實驗室中?為什么?
實驗室采用什么方法較好呢?
設問:如何挑選原材料?
實驗探究:過氧化氫在什么條件會產生氧氣?學生填寫表格并匯報:
實驗
現象
原因
1.
2.
3.
討論:如何使上述實驗2檢驗出氧氣?
通過上述三個實驗你認為哪個方法比較適合用于實驗室制氧氣?為什么?
設疑:二氧化錳在反應中起什么作用?
閱讀:P35催化劑、催化作用
提問:怎樣將上述實驗中發生的化學反應表達出來?試寫出文字表達式。
講解:高錳酸鉀也可通過化學反應制得氧氣?
演示:加熱高錳酸鉀并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
板書:寫出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討論:這三個化學反應是否是化合反應呢?為什么?它們有沒有相似的地方?
小結:分解反應類型
提問:它們與化合反應有什么區別?
反應類型
反應物
生成物
化合反應
分解反應
課堂小結:學習完本節課后你有什么收獲?
鞏固練習:P40 1 、 2
第二課時
復習提問:實驗室一般用的是什么藥品?其反應原理的文字表達式怎樣書寫?
設問:如果以高錳酸鉀為原料,你會用到什么儀器?這些儀器如何組裝成裝置?
活動與探究:1.學生觀察圖2-17的裝置圖,回答下列問題:
⑴. 圖中使用了哪些儀器?與你的設計相同嗎?
⑵. 哪部分是發生裝置?哪部分是收集裝置?
⑶. 在安裝裝置時應注意哪些問題?為什么?
2.如何實現呢?(的操作步驟)
⑴. 制取氣體的裝置如果漏氣,會不會影響實驗?如何解決?
⑵. 加熱固體藥品,應注意哪些方面?
⑶. 結束實驗時,應怎樣操作?
⑷. 小結加熱高錳酸鉀的操作步驟。
3.氧氣的性質實驗
⑴. 木炭在氧氣中燃燒
① 如何使木炭燃燒起來?
② 怎樣操作才能充分利用集氣瓶中的氧氣?
③ 如何檢驗生成物?
⑵.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① 如何點燃鐵絲?
② 怎樣把握鐵絲伸入集氣瓶的電動機及速率?
③ 為什么集氣瓶中行要預留一些水?
分組合作完成實驗:
課堂小結:學生反思實驗的得失?
作業 :完成探究報告 。
課后反思:
制取氧氣 篇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實驗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理解分解反應及其化合反應的區別;了解氧氣的工業制法;了解催化劑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2、能力目標:初步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對比和遷移知識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實驗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1、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和操作方法。
2、催化劑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三、教學方法
1、實驗探究法、2、講練結合
四、教學用具
實驗藥品:過氧化氫溶液、二氧化錳、高錳酸鉀。
實驗儀器:鐵架臺(帶鐵夾)、大試管、單孔橡皮塞、導管、水槽、集氣瓶、酒精燈、試管夾、藥匙。
其它:火柴。棉花。
教 學 過 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問題引入】空氣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從空氣中獲得氧氣?
【板書】一、氧氣的工業制法
分離液態空氣制氧氣
【問題】這個變化屬于什么變化?為什么?
答:空氣中含有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等。可以從空氣中獲得氧氣。
答:工業制取氧氣是物理變化。因為沒有新物質生成。
通過復習空氣的組成,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分離空氣制氧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設問】實驗室用什么方法獲得氧氣?我們通過實驗來研究。
【實驗】分別用酒精燈同時加熱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片刻后用帶火星木條伸入試管口,觀察現象。
【小結】用酒精燈加熱過氧化氫溶液時產生氧氣。加熱二氧化錳不產生氧氣。
觀察記錄:過氧化氫溶液是無色透明液體,二氧化錳是黑色粉末。過氧化氫溶液加熱后產生少量氣體,使帶火星木條復燃。同時加熱的二氧化錳不產生氣體,帶火星木條沒有變化。
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指導學生觀察實驗和準確描述實驗現象。
制取氧氣 篇5
目標要求:
1、知識與技能:了解實驗室制氧氣的反應原理、實驗裝置、實驗操作。
2、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氧氣的制法,認識催化劑和催化作用,掌握探究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催化劑的探究和閱讀有關材料,培養勇于創新的科學精
重點:氧氣的制法及實驗操作。
難點:催化劑的概念及催化作用。
實驗準備:
1、藥品:5%的過氧化氫溶液,二氧化錳、高錳酸鉀
2、儀器:大試管,酒精燈、木條、火柴,集氣瓶、水槽。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舊識回顧:
根據氧氣的性質說明氧氣有什么性質?如何檢驗一瓶無色氣體是氧氣?
2、情景導入:
出示氧氣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的圖片,指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純凈的氧氣,那如何制得純凈的氧氣呢?
3、探究新課
[實驗2—5]:過氧化氫制氧氣
目的:通過實驗探究實驗室制氧氣的方法和原理。
現象:
結論:
過氧化氫 氧氣+水
討論:1、用過的二氧化錳能否再用?
[實驗2—6]:在用過的二氧化錳中再次加入過氧化氫溶液,觀察能否再次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結論:1、這種在化學反應里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后都沒有改變的物質叫做催化劑(又叫觸媒)(一變二不變)
2、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3、硫酸銅溶液對過氧化氫的分解出具有催化作用。
探究: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
現象:高錳酸鉀是暗紫色的固體,加熱后能產生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氣體——氧氣。同時生成錳酸鉀和二氧化錳。
加熱
結論:
高錳酸鉀 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討論:用加熱過氧化氫與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來制取氧氣的反應與化合反有什么不同?
明確:由一種反應物生成兩種以上其他物質的反應叫分解反應,一變多
A C+B
第二課時:實驗室制氧氣
1、舊識回顧:
實驗室用什么藥品制氧氣?
2、探究新課:
思考:實驗室采用什么裝置來制取氧氣?
出示:圖2-17和圖2-18
討論:
1、在圖2-17和圖2-18中,使用了哪些儀器?
2、哪部分是氣體發生裝置,哪部分是氣體收集裝置?
3、如何檢查發生裝置的氣密性?
4、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氣?
學生陳述:略
教師演示:實驗室制氧氣的過程
強調注意事項:
1、首先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氣密性良好,方可進行實驗。
2、用高錳酸鉀制氧氣時,試管口要放一團棉花,防止加熱時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
3、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試管破裂。
4、先對試管進行預熱,然后對準有藥品的部分集中加熱。
5、導管口開始有氣泡放出時,不宜立即收集(思考:為什么?),等有大量、均勻、連續的氣泡產生時再進行收集。
6、實驗結束時,先把導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滅酒精燈。
(思考:如果先熄滅酒精燈會造成什么后果?)
課堂練習:課后習題
總結:略
作業:
課后反思:
制取氧氣 篇6
第二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
課題3 制取氧氣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實驗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理解分解反應及其化合反應的區別;了解氧氣的工業制法;了解催化劑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2、能力目標:初步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對比和遷移知識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實驗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1、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和操作方法。
2、催化劑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三、教學方法
1、實驗探究法、2、講練結合
四、教學用具
實驗藥品:過氧化氫溶液、二氧化錳、高錳酸鉀。
實驗儀器:鐵架臺(帶鐵夾)、大試管、單孔橡皮塞、導管、水槽、集氣瓶、酒精燈、試管夾、藥匙。
其它:火柴。棉花。
教 學 過 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問題引入】空氣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從空氣中獲得氧氣?
【板書】一、氧氣的工業制法
分離液態空氣制氧氣
【問題】這個變化屬于什么變化?為什么?
答:空氣中含有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等。可以從空氣中獲得氧氣。
答:工業制取氧氣是物理變化。因為沒有新物質生成。
通過復習空氣的組成,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分離空氣制氧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設問】實驗室用什么方法獲得氧氣?我們通過實驗來研究。
【實驗】分別用酒精燈同時加熱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片刻后用帶火星木條伸入試管口,觀察現象。
【小結】用酒精燈加熱過氧化氫溶液時產生氧氣。加熱二氧化錳不產生氧氣。
觀察記錄:過氧化氫溶液是無色透明液體,二氧化錳是黑色粉末。過氧化氫溶液加熱后產生少量氣體,使帶火星木條復燃。同時加熱的二氧化錳不產生氣體,帶火星木條沒有變化。
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指導學生觀察實驗和準確描述實驗現象。
【實驗】將試管內的二氧化錳倒入過氧化氫溶液中,把帶火星木條伸到管口內觀察現象。
觀察記錄:過氧化氫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錳后迅速產生大量氣體,帶火星木條復燃。
學會觀察實驗和準確描述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對比。
【實驗】待試管內不再產生氣體時再加入過氧化氫溶液,把帶火星木條伸入管口內觀察。
【討論】二氧化錳在反應中起什么作用?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有無變化。
觀察記錄:試管內迅速產生大量氣體,帶火星木條,復燃。
答:二氧化錳可以加快過氧化氫溶液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反都不發生變化。
通過認真分析實驗的發生、發展和條件,找出規律,找出規律,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板書】二、氧氣的實驗室制法
二氧化錳
1、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
過氧化氫 ------->水+氧氣
催化劑:課本p.35
催化作用:課本p.35
【問題】實驗室制取氧氣時選用哪些儀器?
【問題】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氣?選用哪些儀器?
【板書】2.收集方法
(1)排水法(氧氣不易溶于水)
(2)向上排空氣法(氧氣比空氣略重或密度比空氣略大)
【問題】用排氣法收集氧氣時如何驗滿?
【問題】如何檢驗氧氣?
【板書】 3.操作要求
4.驗滿方法
5.檢驗方法
記筆記
領悟
答:實驗室制氧氣需用鐵架臺(帶鐵夾)、試管、帶導管的單孔塞。
答: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選用的儀器有水槽、集氣瓶、玻璃片。
從氧氣的物理性質思考、認識問題
答: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到瓶口驗滿。
答: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到瓶中檢驗。
記錄并加深理解。
記住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和文字表達式。
知道催化劑在一定條件下才能起催化作用。
認識物質的性質與制法的關系。
用對比的方法進行學習,理解。
【投影】課堂練習一(見附1)
做練習一
加深理解
【問題】實驗室制取氧氣還有沒有其他方法?
(2)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
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指導學生如何完成探究實驗報告表,引導學生討論實驗中應注意哪些問題,如儀器的連接?怎樣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如何裝入固體試劑?試管口內為什么要放一團棉花?試管口為什么要稍向下傾斜?怎樣用酒精燈給試管加熱等。
答:加熱高錳酸鉀
【活動探究】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并完成探究實驗報告表。
培養學生的探究實驗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
【問題】給試管中固體加熱應如何操作?為什么?
【問題】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應如何操作?為什么?
【問題】用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時如何操作?
答:(1)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防止水倒流后炸裂試管。
(2)試管夾應夾持試管中上部。
(3)導管伸入試管內要短。
(4)先均勻加熱,再將火焰固定在約品處加熱。
用排水法收集完畢時,應先從水中取出導管再停止加熱,防止水倒吸后炸裂試管。用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導管應伸入到接近瓶底。
培養正確的實驗操作能力和良好的實驗習慣。
了解物質的性質與實驗操作的關系。
【問題】實驗室制取氧氣屬于什么變化?這兩個反應有什么共同特征?與化合反應有什么區別?
【板書】分解反應: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它物質的反應。
【投影】課堂練習二(見附2)
【課后小結】通過本節學習初步掌握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和操作要求;了解工業制取氧氣的原理;理解分解反應。
答:實驗室制取氧氣屬于化學變化,這兩個反應都是由一種物質生成幾種不同物質的反應。它與化合反應不同,化合反應是幾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
做練習二。
回憶實驗室制氧氣的反應原理和主要操作,了解工業制氧氣的原理。及時復習、鞏固所學知識。
培養知識的遷移能力的思維能力。通過對比兩個反應,得出正確結論。
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加深理解。
明確本節知識內容及要求。
【投影】隨堂檢測(見附3)
獨立完成檢測題
及時反饋
附1:課堂練習一
1.下列物質中含有氧氣的是 ( )
(A)二氧化錳 (B)過氧化氫(C)空氣 (D)氧化鎂
2.檢驗氧氣的方法是 ( )
(A)用火柴去點 (B)用帶火星木條接近氣體
(C)用鼻子去嗅氣味 (D)用天平稱量
3.下列有關實驗室用過氧化氫制氧氣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
(A)過氧化氫受熱后,也不放出氧氣
(B)要使過氧化氫受熱分解放出氧氣,必須加入二氧化錳
(C)二氧化錳在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都保持不變
(D)二氧化錳是一切化學反應的催化劑
附2:課堂練習二
1.實驗室制取氧氣時,裝高錳酸鉀的大試管口應 ( )
(A)朝下 (B)朝上 (C)略向下傾斜 (D)略向上傾斜
2.實驗室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需將導氣管伸入盛滿水的集氣瓶,這個操作應在( )
(A)加熱固體藥品前 (B)與加熱固體藥品同時
(C)開始有氣泡放出時 (D)氣泡連續并均勻放出時
3.下列變化中屬于分解反應的是 ( )
(A)分離液態空氣制氧氣 (B)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
(C)蠟燭燃燒 (D)粗鹽提純
4.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所用主要儀器名稱是: 、 、 、 、 。
5.實驗室用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制氧氣,直到氣體不再產生,試管內固體剩作物有_,改用高錳酸鉀制氧氣,加熱到沒有氣體產生時,試管內固體剩余物有 。這兩個反應的固體剩余物中都有 ,但它在兩個反應中的作用不一樣,在過氧化氫分解中它是 ,在高錳酸鉀分解中它是_。
附3:隨堂檢測
1.工業上制取大量氧氣的方法是 ( )
(A)加熱氯酸鉀 (B)加熱高錳酸鉀
(C)分離液態空氣 (D)加熱二氧化錳
2.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是 ( )
(A)加快化學反應速率 (B)使生成物質量增加
(C)改變化學反應速率 (D)減慢化學反應速率
3.實驗室用加熱氯酸鉀或高錳酸鉀的方法制取氧氣,其共同點是 ( )
(A)都是給固態物質加熱 (B)都使用二氧化錳催化劑
(C)都發生了分解反應 (D)都生成了兩種物質
4.寫出下列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1)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氧氣
(2)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