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從1940年秋到1941年春,德國相繼侵入羅馬尼亞、匈牙利、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和希臘五國(引導學生看地圖),控制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從地理上對蘇聯形成包圍之勢,取得了戰略上優勢。他狂妄地認為滅亡蘇聯的條件已具備,勝利指日可待了,悍然于1941年6月22日進攻蘇聯。
教師提問:德國突襲蘇聯標志著什么?
教師總結:它標志著蘇聯衛國戰爭的開始,也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擴大了。
2.莫斯科保衛戰
德軍在戰爭初期節節勝利,很快就推進到蘇聯腹地,并調集精銳部隊圍攻蘇聯首都莫斯科。莫斯科軍民在斯大林的親自指揮下,展開了莫斯科保衛戰。莫斯科市民和紅軍的英勇作戰確保了莫斯科屹立不倒。這場戰役是德軍在大戰中遭到的第一次重大失敗,標志著德軍閃電戰的破產。蘇聯紅軍粉碎了希特勒的軍隊“天下無敵”的神話,使蘇聯人民和全世界熱愛和平的人民受到了極大的鼓舞。該戰役也改變了英美對蘇政策,促進了此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四、太平洋戰爭的爆發(1941.12)
法西斯在歐洲的擴張,刺激了日本的野心。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標志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看過的美國大片《珍珠港》,引導學生回憶相關的情節,結合教材了解珍珠港事件的全過程)。進一步解釋:日軍通過珍珠港事件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并發動了對東南亞地區的進攻。原本中立的美國蒙受國恥,宣布參戰。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在世界范圍擴大。
法西斯已經成為全人類共同的敵人,英美等國先后放棄綏靖政策,加入到反法西斯的行列中。為了共同的目的,被侵略的國家日益走向聯合,國際反法西斯同盟最終形成。
課后練習題
補充題
1、導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
a、蘇德和太平洋戰爭的爆發。
b、世界各國人民與法西斯國家的矛盾激化。
c、美國改變“中立”態度。
d、蘇聯的參戰。
2、二戰前夕,導致法西斯勢力更加囂張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法西斯國家結成軸心國同盟。
b、西方大國推行綏靖政策。
c、兩個戰爭策源地形成。
d、反法西斯國家缺乏統一行動
3、閱讀下列材料:
我們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個詞來答復: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取勝利,無論多么恐怖也要爭取勝利;無論道路多么遙遠和艱難,也要去爭取勝利;因為沒有勝利,就不能生存。
──1940年5月丘吉爾在英國下院的演說
請回答:
(1)材料表明當時英國的對德政策發生了什么變化?
(2)舉例說明英國對德政策改變后不久采取的重大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