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的搖籃(精選5篇)
人類文明的搖籃 篇1
學 科
歷史
課 題
第2課 人類文明的搖籃
課 型
新授
教
學
目
標
知識
能力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大河流域人類文明的歷史,包括埃及、巴比倫、印度等文明古國的相關歷史知識。 (2)分析漢謨拉比法典的內容和古印度的種姓制度,提高學生辨證看問題和全面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
過程
方法
。1)充分利用地圖和相關地理知識,培養學生轉換思維視角,多角度看問題的能力。 (2)引導學生參加課堂討論,鼓勵獨立思考和發表不同見解,培養學生勤于動腦的習慣。
情感
態度
認識金字塔既是埃及國王奴役勞動人民的歷史見證,更是古代埃及人民用智慧和力量創造的一大世界奇觀。
教學重點
金字塔的建造;漢謨拉比法典。
教學難點
。1)古代文明為何產生在大河流域;(2)對印度種姓制度的認識。
教學媒體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教 學 內 容 及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
導入新課:利用課文導言中的獅身人面像的故事導入新課。 一金字塔的國度: 1利用多媒體手段,放映有關尼羅河風光、金字塔及獅身人面像的資料片,讓學生盡可能多角度地獲得課本外的知識信息。 2組織學生討論:利用課文的“動腦筋”,用多媒體打出討論題:問題一:為什么說埃及是“尼羅河的饋贈”? 問題二:金字塔是通過什么方式建筑的? 對問題一教師要組織學生自由討論,提示學生注意將問題化簡為:“為什么說尼羅河造就了埃及?”,師生共歸納:古埃及人活動范圍——尼羅河定期泛濫——肥沃的土地——古埃及人的生存、繁衍;孕育埃及文化——尼羅河是埃及的母親河——埃及是“尼羅河的饋贈” 對問題二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提醒學生一定要將問題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歷史條件中探究問題,要善于畫草圖幫助自己思維,然后教師歸納當前的兩種說法:①推土滾動法;②外星人所建論。最后激勵學生:此題至今仍為世界之謎,說不準你就是未來的解謎者。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國: 1教師結合教學掛圖,由大到小介紹“新月沃地”概念。并提問:兩河流域的自然條件和尼羅河流域相比,有什么共同點?指導學 生聯系中國古代的黃河、長江產生的中華文明進行思考,使學生認識到大河流域人類文明產生的共同規律。 2教師簡單講述兩河流域人類文明的產生,著重向學生介紹蘇美爾人的城市國家和古巴比倫王國的建立。 3教師重點從三方面講述漢謨拉比法典:①適當介紹漢謨拉比法 典發現的經過。②漢謨拉比法典的目的和法典本身的歷史價值。聽故事,初步領略亞非地區大河流域燦爛神奇的文明。 自由討論,歸納。 分組討論,個別學生發言。在教師的指導下歸納。 自由討論,個別學生發言。 聽講。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拓展學生思維空間,為下面教學奠定基礎。 激發學生探究精神。了解大河流域與人類文明之間的因果關系,初步樹立唯物史觀。 培養歸納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歷史興趣。 培養學生及時歸納的學習習慣和技巧。
教 學 內 容 及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
、鄯ǖ鋬热莺喗。指導學生在書的相應位置上做好筆記。 三、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 1、教師結合課本《古代印度》和插圖《印度河流域的古城遺址》講清古代印度地理范圍,印度河流域的自然條件,并簡述古印度文明的產生、發展。 2、種姓制度:教師講授印度的種姓制度,組織學生討論: 問題一:種姓制度是怎樣產生的?四個等級是否是造物主用不同的方式創造的? 問題二:不同等級之間的權利和義務有什么區別?種姓制度的實質是什么?對印度未來社會產生什么影響? 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自由發揮,重點講好種姓制度的實質,可將問題轉化為:“種姓制度實際上是什么?”,結合當時奴隸社會思考問題,使學生體會“轉化”的解題技巧。 3、組織學生進行小歷史劇表演,解決課本“動腦筋”題,選派兩位學生扮演吠舍和婆羅門,說出自己(角色)要說的話,注意讓他們淋漓盡致表現自己的扮演才華。 五、課堂小結:布置學生寫一篇有關印度種性制度100字左右的小論文。 六、作業布置: 參照課后練一練及活動與探究。 聽講。 在師指導下讀圖。 分組討論,代表發言。 學生表演歷史短劇。 寫小論文。培養讀圖能力。 初步體會難題化簡的妙處。提高認識歷史事件本質的能力。 學生綜合能力培養。 培養學生歸納及文字表達能力。
教 學 內 容 及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
板
書
設
計 一、金字塔的國度: 1、奴隸制國家的出現和初步統一 2、埃及國王的陵墓——金字塔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國 1、兩河流域南部早期奴隸制國家 2、古巴比倫王國 3、漢謨拉比法典 三、古代印度文明 1、古代印度早期奴隸制國家 2、雅利安人入侵 3、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
教
學
反
思
人類文明的搖籃 篇2
教學目的
1.知識要點:
古代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隸制國家之一。金字塔是古埃及國王的陵墓。兩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奴隸制國家。古巴比倫王國的興起。漢漠拉比法典。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印度的種姓制度。
2.能力要求:(1)在教師幫助下,要求學生結合埃及奴隸制軍事帝國的興起,從國家的強盛和國王對人民的殘酷奴役兩方面思考,使學生認識公元前15世紀埃及帝國的實質,從而培養學生正確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2)在教師幫助下,分析漢漠拉比法典的內容,提高學生辯證地看待問題和全面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3)通過分析印度種姓制度和佛教教義,培養學生辯證地看問題和全面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
3.思想品德教育:(1)通過對古代埃及國家的學習,使學生全面認識到金字塔既是埃及國王奴役勞動人民的歷史見證,更是埃及勞動人民用智慧和力量創造的世界一大奇跡。(2)通過新月地帶的古國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兩河流域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發源地。漢漠拉比法典是現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反映了古巴比倫王國奴隸制專政的實質。
本課重點和難點
重點:金字塔 漢漠拉比法典 希伯來國家重 印度種姓制度
難點:埃及奴隸制軍事帝國的興衰 漢漠拉比法典的實質 印度的種姓制度
--
【導入新課】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的第一個階段。隨著生產的發展,原始社會逐漸解體,人類步入文明時代。大家都知道世界古代的七大奇跡,舉世聞名的金字塔,令人神往的空中花園等等,你們知道它們是如何建造的嗎?人類最早的文明是什么時候、從哪里開始的?這些文明古國現在還存在嗎?請同學們打開課本我們今天學習第二課。
【講授新課】
同學們知道最早進入奴隸社會的四大文明古國有哪些?古代埃及、古代巴比倫、古代印度和中國。翻開四個文明古國的歷史,只有中國的歷史沒有中斷,源遠流長。
一、金字塔的國度
埃及位于非洲東北部。尼羅河孕育了古代埃及的文明。25xx年前希羅多德就說埃及是“尼羅河的禮物”。可見水是生命之源,在世界各地的文明發展史中,水都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我們剛才提到的四大文明古國都有自己的母親河。
1.奴隸制國家的出現和初步統一
公元前35xx年左右,古埃及陸續出現了40多個奴隸制小國。大約在公元前30xx年,古埃及建立了初步統一的古代埃及奴隸制國家。人們不能再稱國王的名字,而要稱“法老”(意為“宮殿”,相當于中國稱皇帝為“陛下”)。
2.埃及國王的巨型陵墓——金字塔
為什么叫金字塔?埃及人稱金字塔為“庇里穆斯”(“高”之意)。從四面望去,它都是上小下大的等腰三角形,很像中文的“金”宇,所以,人們就很形象地叫它“金字塔”。現在,在尼羅河下游散布著約80多座金字塔。其中規模最大的是國王胡夫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是法國埃菲爾鐵塔修建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金字塔全是用石塊砌成的。比大金字塔僅低3米的第二大金字塔是胡夫的兒子哈佛拉的金字塔。塔旁還有一尊巨大的石雕——獅身人面像。希臘人稱“斯芬克斯”。獅身人面像至今已有45xx年的歷史。
公元前6世紀埃及被西亞的波斯所滅。(相當于中國的春秋時期)古埃及的歷史結束了。古埃及從開始統一到滅亡,經歷了約25xx年。后來埃及又被羅馬統治達6xx年。公元640年左右,阿拉伯人進入埃及建立阿拉伯國家,古代埃及人漸漸同阿拉伯人融合。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國
當古埃及人在尼羅河流域辛勤耕種的同時,在西亞這塊新月形的土地上也出現了人類文明。兩河流域指哪兩條河流?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
這兩條河并行奔流,自西北向東南注入波斯灣。在兩河間是肥沃的平原。這一帶我們統稱為兩河流域。它是人類文明的又一搖籃。古希臘人稱“美索不達米亞”,意思是兩河間的土地。兩河流域向西到地中海,這一狹長的弧形地帶,像一彎新月,所以人們稱這一帶為“新月地帶”或“新月沃地”。這里先后住過蘇美爾人、阿卡德人、希伯來人和腓尼基人。那么誰最早在這里建立了國家?什么時間?蘇美爾人,大約在公元前35xx年在兩河流域南部建立了奴隸制小國。
1.兩河流域南部早期奴隸制國家(約公元前35xx年)
2.古巴比倫王國
有古代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空中花園。地理位置在今天的伊朗、伊拉克。最著名的國王是漢謨拉比。公元前18世紀,國王漢謨拉比在位時國力最強大,經過戰爭,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此外漢謨拉比還用什么措施來維護他的統治?頒布了漢謨拉比法典。
3.漢謨拉比法典
從漢謨拉比法典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出法典在維護誰的利益?奴隸主。漢謨拉比讓人用楔形文字把法典內容全部刻在一根黑色的石柱上,所以該法又稱“石柱法”。這部法典維護奴隸制專政的實質。它是現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
古代印度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古代印度是個地理概念,它包括今天哪些國家呢?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國。非常正確!同學們請看圖,它北面是雄偉的喜馬拉雅山,東面有一條河流是恒河,西部一條河流就是印度河。約公元前25xx年,印度河流域開始出現奴隸制小國。
1.古代印度早期奴隸制小國
2.雅利安人入侵
后來一支來自中亞高原的白種人部落,自稱雅利安人。征服了當地居民,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隸制國家。
3.印度的種姓制度
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后,內部逐漸產生分化,后來形成了嚴格的等級制度,歷史上稱“種姓制度”。古代印度社會全體成員自上而下分為四個等級,具體情況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的表格。
人類文明的搖籃 篇3
大河流域——人類文明的搖籃
學習目標:
1、知道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各自文明遺存。
2、理解人類早期文明——大河文明的產生與其地理環境的關系。
3、理解應用亞非四大文明古國的歷史與今天。
4、理解文明成果是廣大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
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是四大文明古國的文化遺存;
難點是為什么說金字塔、《漢謨拉比法典》、種姓制度等折射出上古時代的階級關系。
課堂導入:
有一個謎語:在早晨有四條腿,到中午成兩條腿,到傍晚又成為三條腿,這是什么?相傳這個謎語源自希臘神話中的獅身人面怪物,他在路邊用這個謎語刁難路人,猜不出者即被吃掉。有誰知道這個獅身人面像坐落在哪里?
自主學習:
一、金字塔的國度:
1、約公元前3000前,在非洲東北部 流域一個統一的 國家建立起來,這是人類最早的古文明之一。
2、古埃及的統治者俗稱法老,自稱是神的化身,他們的陵墓 是權力的象征。的一個陵墓是 。
3、看課本第7頁金字塔圖文以及第8頁 “修建金字塔”圖文,你能想到的描述金字塔的詞語有哪些?這兩組圖文對比,你對金字塔有何感想?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國:
1、新月沃地指的是亞洲西部一個狹長肥沃地帶,在沃地東部依兩條河流形成農業區,叫 ,在 世紀, 王國的統治者 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權的 制國家。
2、漢謨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稱 ,有何影響? 。
3、閱讀第9頁楷體字及第10頁俗語,想想,這部法典,是維護哪些人的利益的?
三、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
1、亞洲南部,由于 河的滋養,約 年開始出現國家。后來雅利安人侵入古代印度,把當地居民變為奴隸,建立起奴隸制國家。
2、雅利安人進入古印度后,逐漸產生不同等級,形成嚴格的 制度,史稱 。其影響是 , 。
3、通過課本10頁楷體字,說出種姓制度的幾個等級及其順序。再結合11頁表格,說說這幾個等級的身份和職責。
4、12頁“練一練”
合作探究:
1、11頁“動腦筋”
2、12頁“活動與探究”(同時結合8/9/10頁的地圖)。
精講點撥:
1、金字塔是法老動用全國奴隸大興土木而建,目的是延續生前的。因此,金字塔也折射出古埃及的奴隸制階級關系。
2、種姓制度是維護奴隸主統治階級的利益,特別是婆羅門階層的特權地位,是古代印度社會的主要特征。種姓制度的不平等激化了當時社會矛盾,也為之后宣揚眾生平等的佛教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3、結合地圖,新月沃地不能等同于歷的兩河流域,后者只是前者東面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在地中海沿岸的巴勒斯坦一帶。
達標檢測:
1、古代非洲被稱為“尼羅河的饋贈”的是:
A、古中國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巴比倫
2、觀察右圖:這一文物是古巴比倫王國留給世界聞名的重要遺產。它記載的是:
A、伊利亞特的內容 B、一千零一夜 C、古蘭經 D、《漢謨拉比法典》
3 、樂山某校歷史興趣小組,要研究古代西亞奴隸社會的情況,你認為應該選取的素材是:A、金字塔 B、漢謨拉比法典 C、種姓制度 D、論語
4、假如春秋時期楚國國王導印度去旅游,他發現自己竟屬于:
A、第一等級婆羅門 B、第二等級剎帝利 C、第三等級吠舍 D、第四等級首陀羅
5、今天的伊拉克仍然暴力不斷。他所在的兩河流域曾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出現在該流域的文明古國是:A、古中國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巴比倫
6、下列國家中,推行過種姓制度的有:
A、古中國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巴比倫
7、印度奴隸社會種姓制度所反映出的實質是:
A、社會成員分工不同 B、四個等級間權力義務的多少
C、嚴格的等級關系 D、等級間的種族差異
8、古巴比倫王國奴隸制利益受到保護的見證是:
A、推行等級制度 B、修建規模宏大的金字塔 C、漢謨拉比法典 D、把佛教定為國教
9、古代埃及法老權力的象征是:
A、獅身人面像 B、空中花園 C、木乃伊 D、 金字塔
10、在印度的種姓制度中被征服者屬于
A、 婆羅門 B、剎帝利 C、 首陀羅 D、 吠舍
11 古印度的"種姓制度"將人分為四等:①吠舍 ②婆羅門 ③首陀羅 ④剎帝利。從高到低的順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③②④ D、④②③①
12、識讀下面的歷史文物回答問題:
人類文明的搖籃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古代埃及與金字塔
2.古代巴比倫與漢謨拉比法典
3.古代印度與種姓制度
【能力目標】
1.能夠通過對金字塔建筑歷史的思考與探索,從而形成獨立思考,得出結論的能力
2.能夠通過對漢謨拉比法典內容的分析,提高辯證看問題和全面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亞非文明的了解,認識到世界各地區、各民族共同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從而樹立正確的國際意識。
【教學重點】
1.金字塔的建造
2.漢謨拉比法典
3.印度的種姓制度
【教學難點】
1.古代文明為何產生在大河流域?
2.對印度種姓制度的認識。
【教法設計】
1.導入:
利用導言中獅身人面像的故事,讓學生初步領略亞非地區大河流域燦爛而神奇的文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此導入新課。
如果不游覽一下金字塔,就不能說是到過了埃及。從開羅西行數公里,來到吉薩村,世界古代七大建筑奇跡之一的金字塔,便屹立眼前。在最大的胡夫金字塔東側,便是獅身人面像,它以誘人的魔力,吸引了各地的游客。胡夫的圣旨公元前26xx年,法老胡夫來這里巡視自己快要竣工了的陵墓--金字塔。胡夫發現采石場上還留下一塊巨石。胡夫當即命令石匠們,按照他的臉型,雕一座獅身人面像。石工們冒著酷暑,一年又一年精雕細刻,終于完成了它。像高二十米,長五十七米,臉長五米,頭戴”奈姆斯“皇冠,額上刻著“庫伯拉”圣蛇浮雕,下頜有帝王的標志--下垂的長須。一只耳朵,有二米多長!肮治铩--斯芬克斯獅身人面像的頭像,真的是以胡夫作模特兒的嗎?
2.“金字塔的國度”:
在學生發言(講解“我所了解到的金字塔”)的基礎上作最后總結:
(1)埃及是“尼羅河的饋贈”,這是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的話。
。2)金字塔的建筑,從古到今都給人留下了許多不解之謎,體現古代埃及創造了高度的文明。
3.“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國”:
提問“兩河流域的自然條件和尼羅河流域相比,有什么共同點?”由此使學生認識大河流域人類文明產生長的共同規律。
4.“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
要向學生強調印度河流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發祥地。關于種姓制度,指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內容及其相關材料,最大限度地從課文中獲取有關種姓制度的知識信息。
5.最后,利用教材上的亞非文明地圖,對全課進行總結。
【學法指導】
1.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內容,學會從課本中獲取信息,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
2.本節課有較強的地理概念,建議教師充分利用地圖和相關地理知識,培養學生轉換思維視角,多角度看問題的能力。
3.引導學生參加課堂討論,鼓勵獨立思想和發表不同見解,培養學生勤于動腦的習慣。
【板書設計】
古代埃及(金字塔是奴隸主階級殘酷剝削奴隸的歷史見證)
古代巴比倫(漢謨拉比法典公開維護奴隸主階級利益,
現存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古代印度(種姓制度嚴格維護了奴隸主階級利益)
【隨堂練習】
1.現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是( )
a《圣經》 b《古蘭經》 c漢謨拉比法典 d《拿破化法典》
2.世界上最早建立統一的奴隸制國家的是( 。
a古代中國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d古代巴比倫
3.用高超的防腐技術把人和動物的尸體制成“木乃伊”的是( )
a古代埃及人 b古代中國人 c古代西亞人 d古代希臘人
答案 1.c 2.b 3.a
【教學反思】
列表總結大河流域文明(包括黃河長江流域)名稱、文明成果、文明產生的共同原因。
結合地圖,找到四大文明區域的地點。
人類文明的搖籃 篇5
一、金字塔的國度——古代埃及
1、國家的出現、統一及滅亡
、俟35xx年,尼羅河沿岸出現幾十個奴隸制小國;②公元前35xx年,初步統一的古代埃及國家建立起來;③公元前6世紀,埃及被西亞的波斯滅亡。
2、金字塔(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
金字塔是埃及國王權力的象征。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國——古巴比倫
1、公元前35xx年以后,蘇美爾人在兩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隸制小國。
2、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
3、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步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
1、公元前25xx年,印度河流域開始出現一些小國。后來,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征服當地居民并把他們變為奴隸,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隸制國家。
2、印度的等級制度
、俳y治階級:婆羅門(祭司、貴族)、剎帝利(國王、武士、官吏);
、诒唤y治階級:吠舍(農民、牧民、手工業者、商人)、首陀羅(被征服者、貧困破產失去土地的人);
③影響:種姓制度激化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并對后來印度社會的發展帶來不良影響。
四、古代文明為什么多發生在大河流域?
答:①大河流域氣候濕潤,光熱充足、地勢平坦,適合人類生存;②河水定期泛濫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進而促進了手工業、商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