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教學設計
課題:重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重力是如何產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與質量成正比,并能用公式g=mg計算有關問題;
3.知道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過程與方法
1.通過生活體驗和實驗觀察,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2.通過實驗探究重力大小與質量關系,分析實驗數據,學習信息處理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交流、合作以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勇于創新精神;
2、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對社會和人類生活的重大影響,進一步增強學生對科學的熱愛。
重點:探究重力大小與質量成正比g=mg。
難點:理解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
教學設計設計意圖一、導入重力概念流程:觀察現象→提出問題→建立概念→深化概念 觀察現象 學生觀看和重力有關的現象(課件1 ①蘋果下落 ②水往低處流 ③拋出的球落地 ④羽毛飄落) 提出問題 你還看到過哪些與此類似的現象?教師充分鼓勵學生討論交流,然后提出問題(課件2 ①你看到的這些物理現象有什么共同特點? ②物體下落的原因是什么?) 建立概念 在討論的基礎上,學生很容易得出重力概念: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能夠使物體下落的力。 深化概念 教師再次提出問題(課件3 ①重力的施力物體是什么? ②地球對地面附近物體有重力作用,地面附近物體對地球有沒有這種作用?)學生討論使概念得以深化。二、研究重力方向 流程:提出問題→學生猜想→實驗驗證→實驗深化→知識應用 提出問題 教師再次展示課件1提出問題:重力的方向如何?學生猜想 向下。 演示實驗 學生的猜想是模糊的、片面的。猜想的正確性有待于實驗的檢驗,適時進行演示實驗:1物體自由落體2重垂線 學生歸納 重力的方向就是物體自由落向地面的方向,就是懸掛物體的線自由下垂的方向。教師補充:這一方向就是豎直方向,學生歸納得出結論: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繼續深化 學生潛意識認為重力的方向總是垂直地面,為澄清這一認識,教師及時提出問題:重力的方向是否總垂直地面?學生討論之后實驗驗證。(課件4) 學生討論歸納得出:重力的方向并不總是垂直地面;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問題解決:(課件5)小明在用天平測質量時,沒有找到合適的水平桌面,請你用手頭的東西檢查一下自己的桌面是否水平,可否供小明使用? 三、探究重力的大小 流程:提出問題→猜想假設→制定計劃、設計實驗→實驗探索→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提出問題 重力有大小嗎?你如何感受到重力是有大小的?學生充分交流討論說明自己的觀點。然后提出問題:重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有什么關系? 猜想假設 學生通過剛才的討論很容易得出:重力的大小與質量有關,質量越大,重力越大。 制定計劃、設計實驗 教師肯定這一猜想,指出:在缺乏足夠依據的情況下所做出判斷稱為假說,假說的正確性有待于實驗的檢驗,你認為這個實驗需要測量哪些物理量?你需要哪些實驗器材?怎樣測量?在學生制定計劃設計實驗的基礎上,教師適當補充自己的意見,形成如下實驗方案(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