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和眼鏡”的教學
學生:我爺爺是遠視眼,他看書的時候總是把書離眼睛很遠,所以我想患上了遠視眼,應該是看近處的物體模糊,而看遠處的物體比較清晰。
教師:他觀察得很仔細啊,那么請大家按照逆向思維,猜想一下遠視眼的成因及矯正方法。
學生:遠視眼也是由于晶狀體的自動調節(jié)系統(tǒng)出了問題,當看近處的物體時,不能自動變厚而導致像在視網膜的后面造成的,應該用凸透鏡來矯正,因為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教師:那么我們按照剛才驗證近視眼相反的方法就可以得到實驗方法,現在請大家利用我們剛才介紹的實驗器材,對近視眼及遠視眼的成因及矯正的猜想進行驗證。(學生實驗)
教師:實驗完成的組請舉手,我想請兩個組的同學來展示一下他們剛才實驗的過程及得出的結論,哪個組的同學愿意上來展示一下?(學生展示實驗過程)
教師:剛才大家通過實驗驗證了猜想,得到了近視眼和遠視眼形成的原因及矯正的方法。那么你們在實驗的過程中有沒有其他的發(fā)現?
點評:探究性學習也需要一定的基本知識鋪墊,也需要教師的合理引導。本課中教師很好地發(fā)揮了參與合作和引領作用。學生利用教師制作的實驗器材,主動積極探究“近視眼、遠視眼的成因及矯正”,情感體驗充分,思維活躍,在釋疑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習得了控制變量、觀察測量、對比分析等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學生:我剛才在對近視眼進行矯正的時候發(fā)現,用桌子上的鏡片進行矯正時,效果很好,而用我自己的眼鏡來矯正時,效果不是很好。
教師:你的發(fā)現很好,那你有沒有想過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學生:我還沒想好,但我想可能是由于我的眼鏡和桌子上的鏡片的度數不一樣吧?
教師:很好,那我們現在把這個問題留給大家課外進行探究,就是為什么你的鏡片矯正時,像不是很清晰,而用桌子上的鏡片矯正時,像會很清晰。
教師: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學生回答)
教師:(在學生談到保護眼睛的時候,給大家介紹一些保護眼睛的方法)我給大家準備了一些保護眼睛的資料。(投影:保護眼睛的方法)
教師:關于保護眼睛的方法,你們還可以通過上網、查閱書刊等途徑獲得更多保護眼睛的方法,在課外的時間在班級內開展討論活動。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就到這里,下課。
總評:本節(jié)課是教師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物理知識探究生活中物理現象的一個典型課例。此課從準備到實施凸現了三大亮點:一是自制“可變焦水凸透鏡”,匠心獨運、巧奪天工,使人眼復雜的晶狀體調光過程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抓住了改造工具認識自然這一科學探究的關鍵;二是教師合理地利用故事、多媒體動畫、學生隨身物品等多種課程資源,幫助學生認識和了解眼的結構、成像原理和近視眼、遠視眼的矯正方法;三是教師充滿關切、富有情感和啟發(fā)性的語言,調動了學生內心體驗,學生們全身心投入、積極探究,學習氛圍濃、效果好。這是一節(jié)參加全國比賽的課,獲得了全國第三屆中學物理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大賽初中組一等獎,但留下了精心雕琢、打磨,追求完善的痕跡,存在對探究主題:“近視眼的成因及矯正”這一教學重點內容突出不夠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