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和眼鏡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新課標教材《物理(八上)》第68-71頁,主要包括眼睛的構造、成像原理,眼睛的調節作用、近遠視眼及其矯正等內容。課型:新授課
二、教材分析和設計思想
眼睛和眼鏡是第三章“透鏡及其應用”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涉及透鏡的初步知識、照相機成像原理、凸透鏡成像規律等物理知識,還涉及生物學科知識。它是在學生認識了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的發散作用,了解凸透鏡如放大鏡、照相機、投影儀等的應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后的一個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眼睛、近視眼及其矯正、遠視眼及其矯正等內容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節教材充分體現了新的課程標準“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一發展的理念。眼睛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觀察世界的窗口。《眼睛和眼鏡》這一節從眼睛的構造、成像原理,眼睛的調節作用逐步展開,在介紹眼睛的調節作用后,進一步引出了視力缺陷及其矯正的問題,最后安排了《科學世界》供同學們閱讀。《動手動腦學物理》穿插在《科學世界》之前。 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尋找教與學的切入點,把方法的獲得、能力的提高融入到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將學生下意識運用到的科學方法和良好的思維脈絡展露出來,教師的引導以及合理的歸納與總結,將未知的知識和隱含的學科方法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領悟知識獲取的過程和方法,為主動探究、解決新問題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奠定基礎。這是我設計的主要思想。我先通過“盲校的同學在認真地用手看書”導入,讓學生體會殘疾人對生活的態度和熱愛世界的情感,感受熱愛生命的真諦。再通過學生提出問題,引入課題:
1.模擬眼睛成像,隨后,由模擬眼球成像實驗與真正的眼睛的區別引出眼睛的調節作用。從長時間的近觀導致眼睛的病變引入課題。
2.近視眼的成因,讓學生在上一個實驗的基礎上選用器材,進行對比實驗,驗證猜想。
3.近視和遠視的矯正。同時我還為每一階段的教學內容安排了預備知識一欄,幫助學生尋找、搜集和利用學習資源,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突出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思維過程,把知識的產生過程以及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手段相結合,引導學生積極地應用已學到的知識,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探求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手段并內化為學習研究的能力。這樣做有利于實現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的最佳配合,發展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改變了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改變“重結果輕過程”這種傳統課堂教學中的弊端。課后學習,把過去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轉向讓學生經歷知識探索的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評價的重心更多地指向學生的學習過程,從而促進學生和諧發展。整個教學過程(包括課后學習),都要善于捕捉和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和學習的靈感,發現和挖掘學生發展的潛能,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興趣、愿意探究、敢于創新等能力。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 了解眼睛的構造,知道眼睛是怎樣看見物體的;
● 了解眼鏡是怎樣矯正視力的。
2.過程和方法
● 通過模擬眼睛成像活動,經歷、體驗和領悟眼睛成像的原理,通過比較實驗,領會近視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