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荷
一、教材分析
《電荷》是人教版八年級第五章第一節,本節的教學內容有:摩擦起電現象、兩種電荷及其作用規律、驗電器、電荷量及其單位、元電荷、電荷在導體中定向移動。其中兩種電荷及其作用規律是教學重點,認識自然界只有兩種電荷同時又是教學難點。摩擦起電是人類最早發現的電現象,兩種電荷及其相互作用規律是進一步深入學習電學、理解許多電現象的基礎,電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電流概念的關鍵,因此本節課作為初中電學起始課,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 認識摩擦起電的現象,了解電荷的種類及電荷間的相互作用;
● 了解驗電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電荷量及其單位;
● 了解原子結構,認識元電荷、自由電子和電荷的移動。
2.過程與方法
● 通過實驗活動感受摩擦起電,知道帶電體的性質;
● 在認識自然界只有兩種電荷的過程中,感受人們所用的推理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注意觀察靜電現象,對電荷種類的探究產生興趣,能主動利用簡易器材動手做實驗,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 鼓勵學生自己查找資料、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初步認識科學及相關知識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三、教學用具
玻璃棒(附絲綢),橡膠棒(附毛皮),驗電器,乒乓球,散開的塑料包裝繩,碎紙屑若干。
四、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1.觀看動畫“怒發沖冠”、錄象“女孩頭發豎起來”。
2、思考:當空氣干燥時用塑料梳子梳頭發,為什么頭發會隨梳子“飄”起來;如果我們身上穿了化纖衣服,衣服會粘在皮膚上,在晚上脫衣時,有時會發出響聲,甚至出現火花。這些現象發生的原因是什么?
進行新課:
1.摩擦起電 帶電體
學生實驗:用毛皮摩擦橡膠棒,用絲綢摩擦玻璃棒,分別把棒靠近紙屑,乒乓球等輕小物體,觀察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說明摩擦過的物體能夠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結:物體具有了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就說物體帶了電,或說物體帶了電荷。習慣上把帶了電的物體叫做帶電體。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叫摩擦起電。
在空氣干燥的時候,用塑料梳子梳頭發,頭發會隨著梳子飄起來,衣服會粘在皮膚上,是因為梳子、衣服在摩擦過程中帶了電的緣故。
介紹防止衣服產生靜電的方法。
建議學生回去查找有關靜電防止和應用的資料。
2.使物體帶電的方法
(1)摩擦起電
請同學們舉出幾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摩擦起電的例子。
(2)接觸帶電
除摩擦外,用接觸的方法也可以使物體帶電。
女孩頭發能夠豎起來,是因為人體與帶電體接觸而使頭發也帶了電。
3.兩種電荷
我們已經知道了什么叫帶電現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和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都帶上了電荷,那么它們帶的電荷是否相同呢?
演示實驗:將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將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將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放在支架上,用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實驗:
用手捋散開的塑料包裝繩,捋的次數越多,看到的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