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語文學科學習活動設計·我愛這土地
新課程七年級語文學科學習活動設計
我 愛 這 土 地
瀘州七中 郭佳琴
一、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A、能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感受本詩的節奏美,背誦本詩。
B、能理解本詩所用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領悟本詩的意境。
過程與方法
A、反復朗讀,感受詩歌的音韻和節奏之美,欣賞詩歌的意境美。
B、課外查找資料,閱讀補充的詩歌,深入理解作者真摯深沉的情感。
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習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存亡的關頭,為祖國獻身的思想和對祖國的無限摯愛之情,使自己的愛國熱情得以點燃。
二、學習重難點
1、背誦詩歌
2、理解詩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3、通過感受詩歌意象的象征意義,理解詩人抒發的情感。
四、學習準備
課前查找抗日戰爭爆發的時間、人民抵抗外侮的故事、作者艾青的生平簡介及創作風格等資料,為課堂上的交流作好充分準備。
五、學習活動過程
第一課時的學習活動安排
活動一、激發所有同學的學習熱情
任務:觀看錄像、圖片、資料,由學生的介紹導入 對《我愛這土地》的學習。
方法:學生展示收集到的錄像、圖片、資料,介紹時代背景。
(一個同學主講,其他學生補充)
活動時間:5分鐘
步驟:學生口語訓練→展示收集到的相關材料→介紹時代背景→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熱情。
活動二、明確感情基調,朗讀品味詩情。
任務:能用正確的感情基調朗讀詩歌。
方法:老師故意用溫柔舒緩的語氣范讀,由學生討論,找出準確的感情基調,組內互讀,主動范讀,大家有感情地齊讀。
時間:5分鐘
步驟:聽老師范讀→學生發現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組內互讀→個人范讀→全班有感情地齊讀。
活動三、感悟作者的愛國之情
任務:通過反復誦讀,感受作者潛涌在詩歌文字之下的深沉情懷。
方法:由學生獨立思考,歸納作者抒發了什么情懷?讓學生思想的火花點亮所有學生思想的火花。
時間:6分鐘
步驟:朗讀、背誦→感受作者抒發的情感→思考歸納→生生互動,找準抒發的情懷及表達這一情感的詩句。
活動四、分析詩歌意象的象征意義
任務:明確本詩主要意象“土地、河流、風、黎明”的象征意義。
方法:學生們結合詩歌的時代背景,討論理解這幾種意象的象征意義。
時間:6分鐘
步驟:小組討論、記錄→推選代表陳述→生生互動,達成共同的認識。
第二課時:主要是閱讀補充材料,感受抗戰時期詩人們熾熱的愛國激情,欣賞能使詩歌感情得以升華的歌曲《祝福祖國》,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并能運用意象表達感情來寫一段詩歌。
[備注:各位同仁,只要你敢于放手,你就會發現:學生的天地是那么寬廣,他們年輕的心靈閃現的火花是那么耀眼;只有你真正放手,你才會體會到這種實實在在的幸福——來自學生、來自心靈、來自我們有意義的創新!]
積累與運用:(自我檢測)
1、艾青,原名 ,浙江金華人,在獄中寫成的著名詩作是《 》。他的主要作品有《 》、《 》等。
2、《我愛這土地》寫于 ,當時的情況是 。
3、《我愛這土地》一詩的點睛之筆是 一句。
4、按原文填寫詩句。
我也應該用 ;
的土地,
的河流,
的風,
的黎明……
5、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來照示另一事物或某種較為普遍的意義,這種表現手法叫 ,它是詩歌創作中常見的寫作方法。本詩中,“土地”象征 ,“河流、風”象征 ,“黎明”象征 。
6、《我愛這土地》抒發作者 的思想感情。
7、閱讀詩歌,完成練習。
假使我們不去打伏
田間
假使我們不去打伏,
敵人用刺刀殺死了我們,
還要用手指著我們的骨頭,說:
“看,這是我們的奴隸!”
①詩中“敵人用刺刀殺死了我們。”、“敵人”和“我們”指的是誰?
②“看,這是奴隸!”,包含了什么意味?
③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