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兒子的一封信》教案
教學內容
本課在教材第108一113頁。作者通過書信的形式向兒子介紹了自己的成長歷程,同時對兒子的性格、思想、行為進行剖析,勉勵他不斷完善自己,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了解一些生僻字詞的用法,能正確、靈活地加以運用。2.進一步了解書信的有關知識,明白作者如何通過這種體裁表情達意。3.通過作者一些字詞句的使用,體會這些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4.文章使用許多寫作手法來加強表達效果,應掌握其精髓,并能正確、靈活地運用。
◆過程與方法
1.教師深情朗讀部分片段,并詳細講解這些內容如何表達、升華作者的思想。
2.教師設計問題,讓學生去從不同角度理解、體會作者的父子深情。
3.組織討論,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去探討對父子、母子親情的認識。
4.結合其他關于親情的名篇,來談如何從細微處來表現,使學生加深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能夠感受到父愛、母愛的偉大、樸實,從內心激起對父母或其他親人的熱愛。
2.使學生能夠恰當、客觀地認識許多有關“代溝”的一些爭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牛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4.文章使用許多寫作手法來加強表達效果,應掌握其精髓,并能正確、靈活地運用。
◆過程與方法
1.教師深情朗讀部分片段,并詳細講解這些內容如何表達、升華作者的思想。
2.教師設計問題,讓學生去從不同角度理解、體會作者的父子深情。
3.組織討論,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去探討對父子、母子親情的認識。
4.結合其他關于親情的名篇,來談如何從細微處來表現,使學生加深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能夠感受到父愛、母愛的偉大、樸實,從內心激起對父母或其他親人的熱愛。
2.使學生能夠恰當、客觀地認識許多有關“代溝”的一些爭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牛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重點
1.進一步理解書信這種文學體裁的有關常識,并能在此基礎上加以記憶。。
2.體會書信這種文學體裁如何表達作者的情感,并如何使情感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難點
1.理解課文中作者對往事的回憶對于書信對象所起的作用。
2.理解作者通過對兒子的分析,來讓他不斷從性格、意志等方面完善自己。
◆教學突破
1.運用儀器和設備,放映一些關于親情的名片的片段,也可通過圖片來加強效果。
2.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揣摩、領會作者的一些寫作手法來感受這些手法的寫作技巧。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提出預習內容和要求;查找關于親情的圖片、音像等資料,如課文的朗讀帶、名片的錄像帶。
2.搜集一些以父愛、母愛或其他親情為內容的文章,與本文在風格上進行比較。
◆學生準備
1.嘗試有感情地閱讀這篇文章,標示出重讀的字詞,摘抄描寫作者的飽含深情的句子;主動查找并了解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理解作者的寫作動機。
2.摘抄一些反映父、母愛或其他親情的文章,認真體會;繪制父親或母親的圖畫。
教學步驟
(1課時)
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從描寫親情的句子或文章入手,結合創 1.結合自己的所掌握的知識,思考相關
作背景,導入 新課。 問題,進入新課。
2.朗誦教學。 2.學習朗讀的技巧,在朗讀中初步體會
書信的意境和情感。
3.設置問題,分組研讀。 3.探究動詞的使用效果,體會書信的內
涵。
4.讓學生分組討論關于親情的文章的技4.體會作者如何慢慢通過鋪墊表達情
巧所在并能體會其中飽含的深情。 感,嘗試運用這些手法進行寫作。
一、交流預習心得,導入 新課(約 分鐘)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1.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認識,敘述自己對 | 1.暢所欲言,談談自己對父愛、母愛或其 |
二、設置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約 分鐘)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1.讓學生說出教師朗讀的句子所表達 | 1.回答教師的問題:表達了作者對兒子的 |
三、組織活動。加深課文理解(約 分鐘)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1.將學生分成小組,根據其對文章的理 | 1.小組進行活動,總結組內同學對文章的 |
這是一篇反映作者(父親)在兒子成長的過程中對兒子進行諄諄教誨的好文章。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和講解,學生應基本能夠掌握比較閱讀的方法和書信濃縮人生精華的思想。教師在講解和引導的過程中應給予學生充分的空間,讓學生各抒己見,暢談自己對這篇文章的感受和體驗。
板書設計
給兒子的一封信
劉亞洲兒子——追憶歷史——優點評價——提出希冀
問題探究與拓展活動
本文是反映父親對兒子的成長進行諄諄教誨、提出殷切希冀的好文章。在學習過程中,應該發揮學生積極主動、自主合作的探究精神。書信的學習一直講究體會和個人感悟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設計問題,推進學生的學習活動,并善加指導。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理解本篇文章的主題內涵、語言特色,而且要教會學生比較閱讀的方法,使學生在日后的書信閱讀和鑒賞中學會遷移,進而拓展他們的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