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漢何嘗殺妻》基礎(chǔ)知識及同步練習(xí)
【知識儲備】
1.字詞積累
自刎w n割頸部自殺。
死心塌地:形容主意已定,決不改變。
典籍j :記載古代法制的圖書,泛指古代圖書。
殊不知:竟不知道。
給事:供職。
無稽j :毫無根據(jù)。稽:查考。
讓:責(zé)怪,埋怨。
校ji o:訂正。
質(zhì)厚:樸實厚道。
造次:匆忙,倉促。
無中生有:憑空捏造。
2.作家作品
關(guān)于作者
鄧拓(1912-1966),原名鄧子健、鄧云特,福建福州人,無產(chǎn)階級革命戰(zhàn)士,當代杰出的新聞工作者、政論家、歷史學(xué)家、詩人和雜文家。他從小酷愛文學(xué)藝術(shù),18歲參加了左翼社會科學(xué)家聯(lián)盟。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歷任中共晉察冀中央局宣傳部副部長、《晉察冀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新華社晉察冀分社社長等職。新中國建立后,歷任《人民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xié)會主席、中共北京市委書記處書記、中共中央華北局書記處候補書記等職,并主編理論刊物《前線》。1961年3月,開始以“馬南邨”為筆名在北京晚報副刊《五色土》開設(shè)《燕山夜話》專欄,共發(fā)稿153篇,受到讀者喜歡。
他的一生是悲壯的。他畢生從事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宣傳,在極端艱難的條件下主編出版了中國革命出版史上的第一部《毛澤東選集》,寫過大量熱情謳歌和傳播毛澤東思想的文章。文化大革命開始的5月18日自盡于家中。
3.背景鏈接
1961年,鄧拓應(yīng)《北京晚報》的邀請,以倡導(dǎo)讀書、豐富知識、開闊眼界為宗旨,開設(shè)《燕山夜話》專欄。此后又與昊晗、廖沫沙合作,在《前線》雜志開設(shè)《三家村札記》專欄,發(fā)表了大量切中時弊的雜文。這些雜文旗幟鮮明,妙趣橫生,寓意深刻,深受廣大讀者喜愛。當時全國許多報紙都仿效此舉,開設(shè)雜文專欄,為當時的輿論界和文藝界開了一道亮色、注入了一股生氣。六十年代《燕山夜話》和《三家村札記》曾分別結(jié)集出版,引起強烈反響。“文革”時,此書被批為“黑書”、“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大毒草”。對鄧拓等人的批判被稱之為“砸爛三家村”。鄧拓成為“文革”文字獄的第一個受害者。1977年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再版《燕山夜話》,此書將《三家村札記》中的文章也一并收入。
【文本解讀】
一、謀篇立意
本文是一篇駁論文,作者以豐富的史料,批駁了“吳漢殺妻”的說法,有力論證了“歷史的真實和舞臺藝術(shù)的真實,有時距離很大,誰要是把看戲當成讀歷史,那就不免要上當”的觀點,從而說明了歷史劇的創(chuàng)作原則和創(chuàng)作態(tài)度:不可幫編亂造。
文章標題“吳漢何嘗殺妻”中“何嘗”二字表反問語氣,表示未曾或并非。學(xué)習(xí)本文不僅要澄清具體史實“吳漢何嘗殺妻”,更重要的是理解本文的文化內(nèi)涵,即作者通過這一具體史實的論證,得出了一個普遍的道理“歷史的真實和舞臺藝術(shù)的真實,有時距離很大”,“誰要是把看戲當成讀歷史,那就不免要上當”。這就告誡人們在文化生活中應(yīng)該辨明真?zhèn)危悦馍袭敗?br>二、文章脈絡(luò)
全文共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提出文章的中心論點:歷史的真實和舞臺藝術(shù)的真實有時距離很大。
第二部分(2-8),論證“吳漢何嘗殺妻”,批駁“吳漢殺妻”的說法。本部分可分為兩層。
第一層(2),簡述“吳漢殺妻”的劇情,樹立批駁的靶子。
第二層(3-8),引用豐富的史料,論證“吳漢何嘗殺妻”,批駁了“吳漢殺妻”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