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九年級上第六單元《詩詞五首》教案
無題作者:李商隱相見時難別亦難1,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2,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3,青鳥殷勤為探看4。 1.《顏氏家訓》:“別易會難”。2.《樂府詩集·西曲歌·作蠶絲》:“春蠶不應老,晝夜常懷絲。何惜微軀盡,纏綿自有時。”3. 蓬山:傳說中的蓬萊仙山。《列子·湯問》:“渤海之東有五山,五曰蓬萊。”4. 青鳥:傳說中西王母的神鳥。《漢武故事》:“七月七日,忽有青鳥飛集殿前。東方朔曰:‘此西王母欲來。’有頃,王母至,三青鳥俠侍王母旁。”[導讀] 這首詩寫作年代不明,有說作于開成三年(838)婚王氏之前。就內容而言,吳、馮、張、汪諸家皆以為寓意令狐氏之作。或謂進士方及第后,調弘農尉時,寓意君王之作。然皆屬猜度而無實證。從明顯描寫的內容看,似是一首愛情詩。首句言相見難得,離別難堪。二句以百花無力象征為離別相思之情所困擾,情緒低落。三、四句是膾炙人口的名句,是全詩的重心,言相愛之深切凝重,生死相以。五、六句想象被懷念的女子的生活情景,暗含離人相思,心心相印之意,并示關切、珍重之意。結尾說相距本不遠,但既難相見,又難通音信,希望能有人代為傳遞信息,帶去問候。如此解說,則這場戀愛必是難有成果的苦戀。另一種可能是:此詩并無本事,只是作者抒寫一種經過概括、提純的生活體驗,或者是愛情體驗,或者是友情體驗,或者兼而有之。如此,則是托男女之情而寓意人生。總之,此詩乃義山詩中最為傳誦的名篇,綿緲深沉而不晦澀,華麗而又自然,情懷凄苦而不失優美。 泊秦淮1作者: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2,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3。1. 秦淮:即秦淮河,源出江蘇溧水縣東北,流經南京地區,入長江。相傳為秦始皇南巡會稽時開鑿的,用來疏通淮水,故稱秦淮河。2. 籠:籠罩。3. 商女:一說商女即歌女,在酒樓或船舫中以賣唱為生的女子。清徐增《而庵說唐詩》云:“商女,是以唱曲作生涯者。唱《后庭花》曲,唱而已矣,哪知陳后主以此亡國,有恨于內哉?杜牧之隔江聽去,有無限興亡之感,故作是詩。”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云:“牧之此詩所謂隔江者,指金陵與揚州二地而言。此商女當即揚州之歌女,而在秦淮商人舟中者。夫金陵,陳之國都也。《玉樹后庭花》,陳后主亡國之音也。此來自江北揚州之歌女,不解陳亡之恨,在其江南故都之地,尚唱靡靡遺音。牧之聞其歌聲,因為詩以詠之耳。”今人鐘振振云:“商女當釋作商婦”(《中國古典詩詞的理解與誤解》,載《文學遺產》1998年第二期)。一說即商人婦,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商人婦。二說皆可通。《后庭花》:即樂曲《玉樹后庭花》,以此曲填歌詞者,今存數種,而以南朝陳后主陳叔寶所作最為有名。因陳后主是亡國之君,所以后人又把他所喜愛的《玉樹后庭花》曲、詞當作亡國之音的代名詞。如《舊唐書·音樂志》引杜淹對唐太宗語:“前代興亡,實由于樂。陳將亡也,為《玉樹后庭花》;齊將亡也,而為《伴侶曲》。行路聞之,莫不悲泣,所謂亡國之音也。”許渾《金陵懷古》詩云:“《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兵合戍樓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