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訴說》第一課時活動設計
渭城曲
王 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啤懹暝姡
暮煙春雨過楓橋。
惟有別時今不忘,
雨余芳草斜陽,
杏花零落燕泥香。
江雨靡靡江草齊,
山色空蒙雨亦奇,
山雨欲來風滿樓,
夜闌臥聽風吹雨,
大雨落幽燕,
白雨亂珠跳入船。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關于這節課的簡要說明】
這次進行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是:雨的訴說。共計2課時,今天講的是第1課時。
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雨會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覺。這次語文綜合活動課,倡導同學們走出課堂,在不同的時空諦聽雨的聲音,并且去采集雨聲,表達自己對雨的感受。有條件的同學要用攝象機或數碼相機把當時的雨景拍攝下來,然后在課堂上播放,由錄制的同學描述真實情景,并讓其他同學說一說所聽到的雨聲喚起了自己怎樣的心緒和感受。
這是本節課的第一大板塊“聽聽我的聲音,看看我的身影”;第二大板塊是“品讀雨的韻味”。
有人說,雨是大海的嘆息,是天空的淚水,是田野的微笑。它不僅澆灌了禾苗,也浸潤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多情的心。它那輕盈可愛的身影一再出現在各類文學作品中。這些文學作品的情調各異,但作家們都不約而同地把雨看作烘托氛圍和抒發情感的得力助手。
在這項活動中,先讓學生對古今中外文人墨客的優秀作品或片段進行搜集、整理,并準備簡要的評點,課堂上進行朗誦,朗誦時注意音量、語速、表達的清晰和生動。朗誦結束以后,再對作品進行一番比較、品評、歸納,從而提高自己的文學鑒賞力。
第2課時,我們將繼續展示資料,展示完畢后,我們將對組員收集的資料和組員本人在本次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評價,分自評、組評和師評三項。
新課程中,教師扮演著新的角色,那就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課程的開發研究者和反思性實踐者。本次活動課,就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起組織、啟發、引導的作用而已。通過本次活動,希望能提高大家收集整理圖片、文字的能力;提高采集編輯音頻、視頻的能力;同時能培養、提高大家的審美想像、審美情感、審美意識,尤其是體味抒情類作品中“情景交融”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