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詩兩首》教案
【教材分析】1、《蟈蟈與蛐蛐》:
這是一首大自然的頌歌。它通過對盛夏“蟈蟈的樂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兒”的描寫,歌頌大自然美如詩歌,運歌聲不斷,運充滿生機。
這首詩構思巧妙,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氣,全詩分為前后對應的兩部分,分別以“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和“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開頭,來點出主旨;又分別描繪感受“蟈蟈的樂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兒”,并通過聯(lián)想使二者巧妙地聯(lián)系起來,生動的表現(xiàn)“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的主題。這首詩僅僅勾勒了夏冬的兩幅小景,而沒有描繪春科兩季的景象;僅僅描寫了蟈蟈、蛐蛐這兩種昆蟲的鳴唱,而沒有寫大地上其他百鳥千蟲的歌唱。但它所揭示的都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聲不斷的規(guī)律,歌頌了大自然周而復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全詩謳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無限生機,著墨不多,卻能以少勝多,給人以廣闊的想象空間做新穎獨創(chuàng)、相思頗具匠心。
這首詩注重氛圍的營造,動靜相襯,意境優(yōu)美,情中濃郁。“當所有的鳥兒因驕陽而昏暈/隱藏在陰涼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周圍的樹籬上”,“可喜的劃叢”,這些景物描寫表現(xiàn)了盛夏生機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天白日“蟈蟈的樂音”的美妙,“它爭先/沉醉于盛夏的豪華,它從未感到/自己的喜悅消逝,一旦唱得疲勞了,/便舒適的棲息在可喜的草叢中間”渲染了“蟈蟈的樂音”濃郁的喜悅的感情色彩。“在寂寞的冬天夜晚,當嚴霜凝成/一片寧靜”,“在逐漸升高的暖氣/昏昏欲睡中”表現(xiàn)了嚴冬寂寞寧靜的冷清景象和人們家中的溫馨氣氛,與前面的氛圍既形成對照,又十分和諧,反襯了冬天夜晚“蛐蛐的歌兒”的動聽。最后以“人們感到那聲音/仿佛就是蟈蟈在草上鳴叫”結尾,將前后兩幅畫面疊印在一起,以冬天“蛐蛐的歌兒”呼應盛夏“蟈蟈的樂音”,交織成一首此起彼伏的“從來不會死亡……從來沒有停息”的“大地的詩歌”。這首詩的意境即精微伏美又廣大深邃,使人們深深感受到詩人地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由衷贊美之情。
2、《夜》:
這首詩著力表現(xiàn)了夜的靜謐美麗,表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境。
詩的第一節(jié)寫夜的靜謐。隨著夜的降臨,世界的一切都歸于寂靜,河水進入夢鄉(xiāng),松林不再喧響,夜鶯停止歌唱,秧雞也不再喧嚷,這里既有聽覺也有視覺,還有與白日的聯(lián)想和對比,第二節(jié)接著寫寂靜的夜色中,溪水在輕輕的歌唱,有“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之美,然后再由聽覺轉入視覺,借助月的光輝,描寫靜夜的美麗,再次寫到美麗的月色,反復吟詠造成詩的節(jié)奏美和韻律美,令人深切的感受到詩人情感的波蕩和律動。
【教學建議】
1、建議對這兩首詩歌進行聯(lián)讀教學,不宜多講,教師重在引導學生揣摩語句,感悟內涵。
所謂聯(lián)讀,是指將內容主題相近的課內外文章合在一起進行朗讀教學的一種教學設計思路,這種設計或增大課堂容量,或加深課文理解,或進行學法遷移,或開拓文學視野,運用這種設計思路的關鍵在于教者需精心挑選課文的姊妹篇,讓其相得益彰,因課堂容量的限制,此種設計思路特別適合教材中精美的短篇或精彩的片段。
2、《蟈蟈與蛐蛐》讓學生感受到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由衷贊美之情,欣賞《夜》一詩要抓住夜景的靜謐、美麗的特點,體會蘊含其中的詩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