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湖居聽書》教案7
二、朗讀,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結構:
引導學生按照時間順序,臺上、臺下的反應來理清結構:
本文結構圖:
時間: 次日九點鐘以后
地點: 明湖居
人物: 老殘、眾多聽眾、藝人、歌女( 黑妞、白妞)
事件: 聽書( 唱書) .
聽書前:
臺上: 空洞無人,設備簡陋
十點鐘
臺下: 擁擠熱鬧 ( 側寫烘托)
臺上: 仍空洞無人 先聲奪人)
十一點鐘
臺下: 更擁擠熱鬧
臺上: 男人( 丑陋、彈曲、動心)
十二點半鐘
臺下: 叫好不絕
聽書時 :
臺上: 黑妞姑娘( 十六七歲) ─清脆婉轉,百變不窮
彈罷數分鐘 ( 側寫正寫)
臺下: 老殘感覺: 以為觀止。
兩人對話: 白妞更好. 映襯對比)
臺上: 白妞姑娘( 十八九歲) ─清秀動人、唱書妙絕
正熱鬧時 無比奇妙 精彩絕妙
臺下: 鴉雀無聲─暗暗叫絕─轟然雷動
聽書后:
鬧聲稍定 臺下: 少年盛贊白妞,眾人交口稱是
三、分析文章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法。
(一)側面描寫:在白妞出場前寫戲院盛況,琴師的演奏,黑妞演唱,觀眾議論,烘托白妞高超技藝。
1、戲院盛況
(1)說明濟南已掀起了一股白妞熱,為了欣賞白妞演唱,人們不惜提早幾小時趕到戲院,不吃飯,烘托了白妞說書魅力無窮,為白妞出場渲染了濃烈氣氛。
(2)來的各方面人,說明白妞演唱藝術雅俗共賞,對各階層人物都有吸引力。
(3)戲院嘈雜場面描寫,為白妞出場肅靜埋下伏筆。
2、琴師的彈奏、黑妞的演唱、觀眾的評論
寫琴師用先抑后楊的手法,先寫相貌,寫小調,再寫絕妙的輪指,為描寫他為白妞伴奏設下伏筆。
寫黑妞從外貌與演唱兩方面,目的在于:
(1)為寫白妞設伏筆,可以省去筆墨。
(2)把黑妞的演唱寫到嘆為觀止的地步,好像已詞盡意窮,無可復加。然后用觀眾評論(第245頁)使文章絕路逢生,從而從側面烘托白妞演唱技藝之高、絕妙。
第二教時
一、繼續分析文章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法
(二)正面描寫:出場、演唱、反映三方面寫。
1、白妞出場
先寫外貿,緊接著寫梨花簡的幾聲叮當,鼓棰子的兩下輕點,兩眼一顧一盼,來寫她出場時的動作和動作所產生的結果。
2、白妞說書
描寫白妞說書是本文的重點內容。作者首先用聲音的高低、緩急,把演唱分五個部分:
(1)初不甚大:演唱開始
(2)越唱越高:演唱發展
(3)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
(4)忽又揚起:演唱的高潮
(5)人弦俱靜:演唱的結束
使讀者從整體上體會白妞說書的全局
作者具體地從聽眾的感受出發,用大比喻,以人們的感覺、視覺形象,賦予聲,細致描寫,多處用此。
人參果:舒暢
熨斗熨:伏貼
鋼絲:尖細、高亢、有力
登泰山:險、奇、不斷升高
黃山飛蛇:輕快、回環、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