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說》教案3
獨立思考:閱讀指導中提到兩個對比,作用是什么?(教師抽查提問)
第五段 苛政:泛指暴政。以俟觀人風者得焉,古代把詩叫做風,有采詩官收集民間歌謠用來觀察民風。柳宗元寫文章目的就是希望在位者能了解民間疾苦,所以比作采風。
獨立思考后分組討論:柳宗元為什么寫本文?它的主旨是什么? “說”是什么意思?(教師抽樣提問,其他學生可舉手搶答補充。)
小結:(教師評價提問)
1 . 柳宗元當時貶為永州司馬,地位很低, 無可能直接用權力來改變重賦毒民的局面,就寫下這篇課文,并希望當局者能了解民間疾苦。
2 . “苛政猛于虎”這句話,已成為歷來抨擊反動派的用語。
3 . “說”這種文體,往往是短論。說,本有釋、述的含義。 后來變為因事因理而述說,“與論無大異”,我們比喻它是“雜文”。本篇的特點是在末了點明主旨,即所謂“卒顯其志”
自由思考回答:學過本文后,你對封建社會和今天的社會有什么不同認識?
三、整理、復習、鞏固。
1 . 朗讀全文,并板演:熙熙,徙,臘,曩,隳突
2 . 把板書上的“而”字用法歸納,記在筆記本上。
3.辨析、比較:指名口頭講解
┌然得(捕得)而臘之以為餌
┤
└以俟觀人風者得(得到)焉
┌更若(你)役
┤
└貌若(好像)甚戚
┌又安敢毒(怨恨)耶
┤
└孰知賦斂之毒(毒害)有甚是蛇者乎
四、布置作業
背誦第4、5段,互相檢查。
附:板書設計(投影片)
“而”字用法
黑質而白章 表前后并列關系
得而臘之以為餌 表前后承接關系
哀而生之乎 表前后并列關系
而鄉鄰之生日蹙 表前后承接關系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表前對后的修飾關系
非死則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 表前對后的轉折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