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詩兩首》課堂實錄 2篇
生:我所要講的是《鄉愁》這首詩,就是余光中寫的,我覺得寫得比較好的地方就是它的形容詞,比如說在每一節里面,第二句話“小小的郵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墳墓”和“淺淺的海峽”都很有味道,我就從第一節開始說,好嗎?
師:好。
生:“小小的郵票”說明郵票很小,但是卻把年輕的作者和他親愛的母親分別兩地。
師:一枚“小小的郵票”卻造成這么大的傷害。
生:對,還有那個“窄窄的船票”,船票是“窄窄”的,卻把作者與他美麗的新娘分隔兩地。
師:一張“窄窄的船票”卻造成了寬寬的傷痕。
生:對呀,還有“矮矮的墳墓”,墳墓只不過是一個包裹著他母親軀體的土包,但是卻把他與他親愛的母親生死相隔。
師:這是一種無比的悲痛。
生:嗯,還有那個“淺淺的海峽”,海峽雖然是淺淺的,卻把作者的祖國相隔兩地。
師:海峽是否真的很淺?
生:海峽當然非常深,但作者為什么說是“淺淺的海峽”呢?
生:我覺得表現出作者的一種無奈。這樣更能體現出作者對祖國的深切思念。
師:更顯出作者思念家鄉的一種急切心情,非常好!
師:別急著坐下,還有一個問題,我們在前面還有什么地方講到“淺淺的”?
生:“淺淺的天河。”
師:很好,“我想那淺淺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寬廣”,那么你說這邊的海峽寬不寬廣?
生:應該是比較寬廣的吧!
師:哪個詞語能看出來?
生:“一灣。”
師:一個“灣”字,寫出海峽非常寬廣!這個“灣”字還有什么含義?
生:我覺得好像是繞來繞去,非常曲折。
師:很好,作者非常想回家看看,但是呢,他又不得不面對寬廣而又曲折的回家之途,叫作者怎能不愁從中來?
師:正因為這樣,詩歌帶著一種很自然的淡淡的憂傷。那么怎樣才能撫平作者心中的傷痕?怎樣才能消除作者心中的惆悵?哪位同學來回答一下,怎樣才能讓作者不再有鄉愁?
生:唯一的辦法就是讓作者回他的家鄉,見他的故土。
師:但是現在不能回去,中國臺灣和大陸之間還不僅僅只有一個海峽。
生:那就是他盼望著祖國兩地早日統一。
師:非常好。掌聲鼓勵一下!(掌聲)
師:盼望海峽兩岸早日統一,這正是作者立意所在。他所想到的鄉愁,不僅僅是一種個人之愁,更是一種民族之愁、國家之愁。這正是這一首詩境界高妙的地方。
師:大家欣賞得非常出色。我們把最后一節再來朗讀一下,就更能體會作者心中那種難以抑制的惆悵。特別要注意,為什么在朗讀的時候,“大陸”要停頓那么長時間?然后才緩緩地道出“在那頭”。(師生朗讀)
師:停頓最好再長一些。(師朗讀)大陸可以望見,卻不可以達到!真是可望而——
生(集體):不可及。
師:這才是憂傷的根源。(師生朗讀最后一句,朗讀最后一節)
師:非常好,我們掌聲鼓勵一下。(掌聲)
師:好,下面來看一看席慕蓉這一方,乙方。
生:我覺得這一首詩的每一節都有不少詞可以讓人來體會。比如說第一節的“清遠”,“清遠”首先給人一種感受,聲音非常空曠,它給人一種很大的空間感覺。